A. 移动支付开始流行,无现金时代究竟有多可怕
支付便利不能以牺牲隐私安全为前提
中国用户在注册支付软件账号的时候,免不了要输入手机号码、绑定银行卡,在实名认证的网络要求下,身份证号、家庭住址都要明确的写进账号里,如此“透明”的个人信息,很容易被黑客和不发分子利用。
所以,每逢双十一或者大型购物节,商家们都会通过视频、详情页、货品卡片等多种途径再三和客户说明,如果有人通过电话联系退款或者返现事宜,这些都是诈骗的一种手段,千万不要相信。
社会新闻中也经常警告市民,单身女性在网络购物时,一定不要随意丢弃印着家庭住址的快递盒,否则容易被不法分子盯上,成为入室抢劫的主要目标;在采购商品时,因为快递服务投诉被找上门寻仇的也经常出现在社会新闻中,成为人们关注和讨论的焦点。
在大数据统计的加持下,一个网络用户衣、食、住、行,通过移动支付被统统记录和分析,人们经常戏称,手机好似在大脑中装了监控器,想要去哪、吃什么、买什么东西,不用搜索,购物软件会主动向你推荐,其实这就是大数据在幕后操作的结果。
信用卡
其实,移动支付也好,信用卡和现金支付也罢,都不过是人们生活和消费的一种方式,不存在谁比谁更好,而是如何达成一个更安全和更全面的支付模式,相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移动支付、信用卡支付和现金交易这三种模式,将继续参与到人们的消费购物当中。
在未来,或许移动支付会更加普遍,可一个社会的发展,不仅仅看是否能更便捷,而是看是否能同步建设民生相关的基础设施、法律法规和生活配套,扫除潜在安全隐患;是否能包容全社会人群的消费模式,并给予弱势群体应有的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