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无线网络 » gsm无线网络优化分析论文
扩展阅读
计算机如何连接共享网络 2025-04-30 04:35:20
用电脑上网用什么网络 2025-04-30 04:04:31

gsm无线网络优化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 2023-06-18 13:40:22

A. CDMA无线网络优化方法探讨及案例分析 毕业论文

目录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II
1 引言 1
1.1 课题背景 1
1.1.1 移动通信行业发展 1
1.1.2 CDMA技术的发展现状 1
1.2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1.3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3
2 基本原理 4
2.1 CDMA基本概念 4
2.2 DS-CDMA的关键技术 4
2.2.1 功率控制技术 4
2.2.2 PN码技术 5
2.2.3 RAKE接收技术 5
2.2.4 软切换(Soft Handoff)技术 5
2.3 CDMA网基本结构系统 7
3 CDMA无线网络优化流程和方法 8
3.1 CDMA无线网络优化概述 8
3.2 CDMA无线网络优化的发展 8
3.3 CDMA无线网络优化的分类 9
3.3.1 工程优化 9
3.3.2 运维优化 10
3.4 CDMA无线网络优化的通常流程 10
3.5 CDMA无线网络优化的方法 12
3.6 CDMA无线网络优化的主要内容 13
3.6.1 优化准备工作 13
3.6.2 现场测试 14
3.6.3 CLUSTER级的调整和优化 14
3.6.4 系统级优化(有负载) 15
4 CDMA网络优化典型案例分析 16
4.1 CDMA无线掉话常见原因分析及优化 16
4.1.1 处干覆盖范围以外的掉话 16
4.1.2 导频污染引起的掉话 18
4.1.3 前反向链路不平衡引起的掉话 19
4.1.4 干扰引起的掉话 20
4.2 CDMA网络中切换问题 21
4.2.1 硬切换 21
4.2.2 软切换及更软切换 22
4.2.3 典型案例分析 25
4.3 总结 28
5 结束语 29
致谢 30
参考文献 31

中文摘要
CDMA是为满足现代移动通信网在大容量、高质量、综合业务、软切换、国际漫游等方面的要求而设计的一种先进移动通信技术,它具有抗干扰性好,抗多径衰落,保密安全性高等诸多优点。CDMA网络是中国电信的主推品牌,CDMA2000 (3G)业务的发展直接影响到中国电信的成败,而CDMA业务的发展必须依赖完善的网络才能顺利进行。因此,CDMA系统在运营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进行网络优化,一是为了能够给系统当前的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二是为了提高系统容量,以接纳越来越多的系统未来用户。
本文的研究目标是对投入运行的网络进行参数采集、数据分析,找出影响网络运行质量的原因,通过技术手段或参数调整使网络达到最佳运行状态的方法,使网络资源获得最佳效益,同时了解网络的增长趋势,为扩容提供依据。具体的网络优化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网络覆盖问题;掉话问题;二次呼叫问题;越区切换问题;与其他网络手机用户的互连互通等。
本课题主要研究CDMA无线通信网络中掉话和切换问题的分析和优化。通过对覆盖区基本情况、网络覆盖、质量、话务的分析,应用现有理论和技术,在前期工程的基础上为完善CDMA网络的覆盖并优化网络,提出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使得网络容量、质量、经济效益、竞争力达到预期设定的目标值,最终满足客户市场的需求。
关键词:无线网络优化、CDMA、掉话问题、软切换技术等

ABSTRACT
CDMA is a kind of advanced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which fulfill great capacity and quality、synthetical operation、soft switch and international ramble. It possesses lots of merits such as repellence of interference and attenuation of multiple paths. The security is also great trait of CDMA. CDMA is the main operation that China Unicorn extend .The progress of CDMA right result in the success of China Unicom,and the development of operation must depend on perfect network. Therefore, in the process of management, it is completely necessary to optimize CDMA wireless network constantly On the one hand, the purpose of optimizing CDMA wireless network is to provide more consummate service, and on the other hand, it is to extend system capacity in order to take up more and more consumers.
The purpose of this task is to investigate the best methods that can optimize CDMA wireless network by collecting data of network which is in operation and analyzing the data in order to find the cause which influences the quality of the network. The advantage of CDMA is application of power control and soft switch, so they are usually the emphases ring base station optimizing. On the other hand, data optimizing is also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Concretely, methods of optimizing are as following: l、the issue of network coverage 2、dropped calls problem 3、the second call issues 4、handoff issues 5、with other network users, such as the interconnection.
The main research topics of CDM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are dropped calls and switching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Covered by the basic situation of the district, network coverage quality and traffic analysis. Applying of existing theory and technology, the basis of pre-engineering to improve the coverage of CDMA networks and optimized networks is practical designed. Makes network capacity, quality, cost-effective, competitive edge to achieve the desired target set, and ultimately meet customer needs of the market.
Keywords: wireless network optimization, CDMA, th

B. GSM网络优化的一些问题

随着移动通信行业的发展,网络规模不断壮大,移动用户日趋增多。无线收发信基站由发展初期的大区制演变为遍布大街小巷、乡村角落的蜂窝网络,这就使得无线网的优化工作日趋复杂、艰巨。同时,移动用户对无线网服务质量的敏感程度不断增加,移动通信竞争机制的引入,使无线网的服务质量更为运营商所关注,成为经营成败的重要筹码。发展较早、规模较大的无线网存在诸如工程遗留问题、网络结构复杂等因素,要在市场竞争中独占鳌头,网络的优化显得更为重要。

一、网络优化的范畴

网络优化是高层次的维护工作,是通过采用新技术手段以及优化工具对网络参数及网络资源进行合理的调整,从而提高网络质量的维护工作。可采用室内分布、跳频、同心圆技术、DTX、功率控制等手段减少干扰,增大网络容量,改善无线环境;通过调整天线角度,增益,方位角,俯仰角以及功率大小,选择最佳站址,调整载频配置,均衡话务分布,改善网络质量,获得最佳覆盖效果等等。

二、网络优化是基础维护工作的升华。

基础维护做的好,可确保设备完好率;但要提高网络质量,必须要优化网络参数,即进行网络优化。只有搞好网络优化才能使基础维护的成效得以充分体现。

维护为经营服务,经营为用户服务,维护的最终目标是为网上用户提供高质量的网络服务,而只有通过网络优化才能实现维护的最终目标,维护工作才有实际的意义。

三、网络优化是持续性的工作

1、因为影响网络质量的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网络优化应随着网络参数和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进行。各地区特别是近几年来,经济蓬勃发展,城市高楼大厦不断涌现,改变了无线信号的传播环境,可能会出现新的盲区以及来自系统内部的干扰。而且话务的分布也在改变,在原来没有的话务或话务较小的地区会出现更高的话务需求,需要及时调整网络以吸收话务量。

2、工程建设会严重改变网络参数,尽管工程规划务求做得尽善尽美,但规划人员很难将参数调整到最佳状态,不可避免地造成干扰和话务的不均衡,这就需要网络优化来解决。

3、无线网软、硬件版本的升级也会改变部分BSC数据库中的参数,也需要调整参数设置,实施网络优化。

因此,网络优化非一朝一夕,而是长期、持久、艰巨的维护工作。简单地说,只要网络运营一天,就需要进行网络优化。网络优化的重要性和持久性决定了网络优化工作必须由各地市根据当地的实际 情况持续地开展,任何短期的、突击性的优化从长远看是取效甚微的。 下面我们就优化中的室内覆盖、天线在网络优化中的作用、掉话及网络虚拟分层等几个热点问题进行探讨,以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

第二部分、室内覆盖的优化

一、室内覆盖优化的意义

随着市区基站密度加大,优化工作的深入,城市的室外覆盖已基本做到了无缝连接,话音质量也进一步得到改善。由于用户在大型建筑物(尤其是酒店、商务和商业中心、大型购物商场、停车场等)内使用移动电话所产生的话务量日益增加,用户已不满足于只有室外覆盖良好的移动通信服务,同时也要求网络运营商能提供室内覆盖良好的服务,但此类场所由于其建筑体自身的原因(如墙体较厚、面积较大、楼层较高等等),往往是网络覆盖的盲区或信号特别差。尤其是目前大部分用户所使用的GSM系统,其信号的穿透能力比模拟系统更弱,现象也就更明显。因此,解决好室内覆盖,满足用户的需求,提高网络的通信质量,也就成为工程建设和网络优化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从狭义上来讲,室内覆盖问题仅仅是对室内覆盖盲区的改善,解决电话打不出去的问题。从广义上来讲,室内覆盖问题包括对室内移动通信话音质量、网络质量、系统容量的改善问题。除了对诸如地下室,一、二层等通信盲区提供覆盖外,同时也应对建筑物的高层部分因接收到来自多方向的杂乱不稳定信号而导致掉话、断续、切换不成功等方面进行改善。同时,室内覆盖作为一种扩容手段,对在高话务量地区分担室外基站话务,增加网络容量,使室内话务在室内吸收,减少同频干扰也起很大作用。另外,良好的室内覆盖,对于提高网络运营商的形象,为用户提供更好更完善的随时随地通信服务,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很大的意义。

二、改善室内覆盖的方法及手段

改善室内覆盖,有两种基本方法:一种是加大室外信号解决室内覆盖;另一种是采用室内信号分布系统方式。

1、加大室外信号解决室内覆盖方式

在存在室内盲区的地方附近安置直放站,或提高覆盖该地方基站发射功率,提高室外信号强度,利用电磁波的穿透能力而达到解决室内覆盖问题。这种方式的优点是:简单、快捷,不需要花很大的投资,工程工作量较小,不需要在建筑物中作布线,建设速度较快。这种方式对于在一些网络还不是很完善的地方,一方面不但解决了室内覆盖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解决了周围地区覆盖和话务吸收,是一种一举两得的事情。但在网络已经比较完善、基站密集的地方,用这种方式就不是一种明智之举,特别是采用直放站,对系统造成的影响比起解决这些方的室内覆盖可能是得不偿失。这种方式缺点是:需要进行频率规划,有时甚至是必须对网络进行较大的频率调整。同时,用这种方式并不是一种全面解决问题的方式,对于地下室、大型建筑物和采用金属玻璃幕墙的建筑物,其室内可能有相当的地方仍然是盲区,因此,该种方法已不能满足大型室内建筑的覆盖需求。

2、室内信号分布系统方式

建设室内分布系统是目前解决室内覆盖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它与前一种方案最根本的区别就是将无线信号通过有线方式直接引到室内的每一个区域,消除室内覆盖盲区,抑制干扰,为室内用户提供稳定、可靠的信号,使用户在室内也能享受高质量的通信服务。这种方案在设计时,要考虑信号不外泄到建筑物外面,而对网络造成干扰。

三、室内分布系统组成

室内分布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信号源设备(微蜂窝、宏蜂窝基站或室内直放站);室内布线及其相关设备(同轴电缆、光缆、泄漏电缆、电端机、光端机等);干线放大器、功分器、耦合器、室内天线等设备。

建筑物室内覆盖要考虑的基本因素主要有:隔墙的阻挡为5~20dB、楼层的阻挡为20dB、家具及其它障碍物的阻挡为2~15dB、多径衰落及高层建筑物上的“孤岛效应”和“乒乓效应”。各种不同室内环境对无线环境的影响是非常显着的,这在工程设计及优化中都要综合考虑。

四、不同信号源比较

最常用的信号源主要有以下两种:宏蜂窝+直放站和微蜂窝+室内覆盖。

1、宏蜂窝+直放站

这是采用室外天线将附近宏蜂窝基站的信号接收后经放大处理,再由室内天线分布到所需覆盖的位置。这种采用无线耦合的方式,对于存在频率复用较高的市区,需严格调试,以免对网络造成干扰。由于直放站本身没有增加信道资源,只是信号的延伸,故直放站一般用于低话务量的地方,覆盖范围也罗小,一般只能作为补盲点来使用。如小型酒楼、地下停车场等。

2、微蜂窝+室内覆盖

微蜂窝就是一个基站,只不过基站的发射天线是分放在室内。微蜂窝增加了网络的信道资源,可提高网络容量和通话质量,适合于大范围的室内覆盖。它一般用于话务量密集的地方(如:星级酒店、大型娱乐场所、商业和商业中心等),既保证优良的覆盖,又分担了周围基站的话务量。

五、室内覆盖系统的优化

对于建成的室内覆盖系统,最重要的就是日常维护和优化。以下结合实际工作中的例子进行说明。

1、相邻小区的确定

在城市的中心区,基站密度都比较大,平均站距小于1km,所以通常进入室内的信号比较杂乱、不稳定。特别是在一些没有完全封闭的高层建筑的中、高层,进入室内的信号非常多,邻近基站的信号直射,远处基站的信号通过直射、折射、反射、绕射等方式进入室内,信号忽强忽弱不稳定,同频、邻频干扰严重。手机在这种环境下使用,未通话时,小区重选频繁;通话过程中频繁切换,易导致话音质量差、掉话现象严重。

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主要方式是根据实际情况为微蜂窝选择适当的相邻小区。相邻小区测量频点的限制,可以有效地控制微蜂窝与其他小区发生联系。

例如,湘潭繁华地区的鸿达酒店安装了微蜂窝室内覆盖系统。由于该地区基站分布密度大,室内中庭信号复杂。由于对微蜂窝作的相邻小区较多,导致切换频繁,指标反映为切换成功率较低、掉话较多。通过实地测量,确定了三个最主要的900M宏蜂窝服务小区:9141、9142、9143,并作双向切换关系。又由于在三楼电梯口测得较强的1800M宏蜂窝63141的信号,考虑到用户占用该小区进入微蜂窝的可能性极大,故作62141向微蜂窝的单向切换关系。相邻小区精简后指标显示切换成功率显着提高、掉话率降低。

由这个典型案例可知微蜂窝的相邻小区一定要因地制宜,数目不在多少,而在准确。一般确定两三个主服务小区即可,但同时要考虑若相邻小区过少,宏蜂窝退服导致由外部到室内无法切换的问题。所以相邻小区至少要两个以上。

2、重选和切换的优化

现代建筑多以钢筋混凝土为骨架,再加上全封闭式的外装修,对无线信号的屏蔽和衰减特别厉害;高层建筑物内电梯多,又多为金属全封闭结构,这就导致在进出建筑物、电梯时信号变化非常强烈。这就要对微蜂窝的相关重选、切换参数进行细致的设置、调整。 例如,武汉某酒店大厅及低层为微蜂窝A覆盖,电梯及高层为微蜂窝B覆盖。从大厅进电梯手机由 A重选到B时正常,而由电梯进入大厅时,手机由B重选到A上则明显迟缓,甚至出现短暂无信号情况。通过小区参数查询发现,对小区重选偏置参数的设置A、B小区明显不一致,B远大于A。设计者本意是为让B更易吸收话务,而使手机在空闲状态容易重选进入该小区,但差别太大,致使在B小区信号很弱、A小区信号已很强的情况下手机仍然无法重选。通过调整上述情况消失,手机重选正常。

3、载频调整优化

对于许多大型酒店和购物中心采用多个微蜂窝小区分片覆盖,分担话务的情况,我们都建议尽量通过调整载频分布,将多个小区合并为一个小区,因为那样往往会出现话务量不均衡甚至相差悬殊以及各小区间的切换成功率较低的问题。将多个小区覆盖优化调整为一个小区覆盖,用户可以无切换通话,消灭了潜在的不稳定因素。

另外分布系统的工艺质量也会影响微蜂窝信号,例如上下行功率不匹配导致上行干扰或信号弱,引起话音断续或掉话。这些则要在分布系统厂家的配合下进行优化工作。

第三部分、天线在网络优化中的作用

天线技术是移动通信技术基础,基站天线是移动通信网络与用户手机终端空中无线联结的设备,其主要作用是辐射或接收无线电波,辐射时将高频电流转换为电磁波,将电能转换电磁能;接收时将电磁波转换为高频电流,将磁能转换为电能。天线的性能质量直接影响移动通信网络的覆盖和服务质量;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服务要求需要选用不同类型,不同规格的天线。天线调整在移动通信网络优化工作中有很大的作用。

一、天线的主要性能指标

表征天线性能的主要参数有方向图,增益,输入阻抗,驻波比,极化方式,双极化天线的隔离度,及三阶交调等。

1、方向图

天线方向图是表征天线辐射特性空间角度关系的图形。以发射天线为例,从不同角度方向辐射出去的功率或场强形成的图形。一般地,用包括最大辐射方向的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方向图来表示天线的立体方向图,分为水平面方向图和垂直面方向图。平行于地面在波束最大场强最大位置剖开的图形叫水平面方向图;垂直于地面在波束场强最大位置剖开的图形叫垂直面方向图。

描述天线辐射特性的另一重要参数半功率宽度,在天线辐射功率分布在主瓣最大值的两侧,功率强度下降到最大值的一半(场强下降到最大值的0.707倍,3dB衰耗)的两个方向的夹角,表征了天线在指定方向上辐射功率的集中程度。一般地,GSM定向基站水平面半功率波瓣宽度为65o,在120o的小区边沿,天线辐射功率要比最大辐射方向上低9-10dB。

2、方向性参数

不同的天线有不同的方向图,为表示它们集中辐射的程度,方向图的尖锐程度,我们引入方向性参数。理想的点源天线辐射没有方向性,在各方向上辐射强度相等,方向是个球体。我们以理想的点源天线作为标准与实际天线进行比较,在相同的辐射功率某天线产生于某点的电场强度平方E2与理想的点源天线在同一点产生的电场强度的平方E02的比值称为该点的方向性参数D=E2/E02。

3、天线增益

增益和方向性系数同是表征辐射功率集中程度的参数,但两者又不尽相同。增益是在同一输出功率条件下加以讨论的,方向性系数是在同一辐射功率条件下加以讨论的。由于天线各方向的辐射强度并不相等,天线的方向性系数和增益随着观察点的不同而变化,但其变化趋势是一致的。一般地,在实际应用中,取最大辐射方向的方向性系数和增益作为天线的方向性系数和增益。

另外,表征天线增益的参数有dBd和dBi。DBi是相对于点源天线的增益,在各方向的辐射是均匀的;dBd相对于对称阵子天线的增益dBi=dBd+2.15。相同的条件下,增益越高,电波传播的距离越远。习惯上我们采用dBi来表征天线的增益。

4、输入阻抗

输抗是指天线在工作频段的高频阻抗,即馈电点的高频电压与高频电流的比值,可用矢量网络测试分析仪测量,其直流阻抗为0Ω。一般移动通信天线的输入阻抗有50Ω和75Ω两种,在湘潭的移动网中我们采用的都是输入电阻为50Ω的天线。

5、驻波比

由于天线的输入阻抗与馈线的特性阻抗不可能完全一致,会产生部分的信号反射,反射波和入射波在馈线上叠加形成驻波,其相邻的电压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比即为电压驻波比VSWR。一般地说,移动通信天线的电压驻波比应小于1.4,但实际应用中我们都要求VSWR应小于1.2。

6、极化方式

根据天线在最大辐射(或接收)方向上电场矢量的取向,天线极化方式可分为线极化,圆极化和椭圆极化。线极化又分为水平极化,垂直极化和±45o极化。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应具有相同的极化方式,一般地,移动通信中多采用垂直极化或±45o极化方式。实际上采用垂直极化方式是历史造成的错误,因为垂直极化波受天气,特别是受下雨的影响很大,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如果可能的话要尽量少用此类型的天线。

7、双极化天线隔离度

双极化天线有两个信号输入端口,从一个端口输入功率信号P1dBm,从另一端口接收到同一信号的功率P2dBm之差称为隔离度,即隔离度=P1-P2。

移动通信基站要求在工作频段内极化隔离度大于28dB。±45o双极化天线利用极化正交原理,将两副天线集成在一起,再通过其他的一些特殊措施,使天线的隔离度大于30dB。

二、优化中天线的选择

1、城区内话务密集地区

在话务量高度密集的市区,基站间的距离一般在500-1000米,为合理覆盖基站周围500米左右的范围,天线高度根据周围环境不宜太高,选择一般增益的天线,同时可采用天线下倾的方式。天线下倾的倾角计算公式为:α=arctg(h/(r/2)),α为波束倾角,h为天线高度,r为站间距离。

选择内置电下倾的双极化定向天线,配合机械下倾,可以保证方向图水平半功率宽度在主瓣下倾的角度内变化小。

(1)对话务量高密集市区,基站间距离300-500米,可计算出天线倾角α大约在10o-19o之间,原天线单纯使用机械下倾的方式,下倾角一般在10o以上,水平方向图半功率波瓣宽度将变宽,造成站间干扰;如果采用内置电下倾9o的±45o双极化天线,这样电下倾加上机械下倾可变倾角将达15o,可保证水平方向图半功率波瓣宽度在主瓣下倾的10o---19o内无变化,同时结合适当调整基站发射功率,完全可以满足对话务量高密集市区覆盖且不干扰的要求。

(2)对话务量较密集市区,基站间距离大于500米,可计算出天线倾角α大约在6o-15o之间,如果采用内置电下倾6o的±45o双极化天线,这样电下倾加上机械下倾可变倾角将达10o,可保证水平方向图半功率波瓣宽度在主瓣下倾的6o---16o内无变化,可以满足对话务量较密集市区覆盖且不干扰的要求。

(3)话务量底密集市区,基站间距离可能更大,天线倾角α大约在3o-12o之间,可采用内置电下倾3o的±45o双极化天线,这样电下倾加上机械下倾可变倾角将达8o,可保证水平方向图半功率波瓣宽度在主瓣下倾的3o---12o内无变化,可以满足对这一区域覆盖且不干扰的要求。 2、在郊区或乡镇地区

在话务量不太密集的郊区或乡镇地区,信号覆盖范围要适当大,基站间距离较大,可以选用单极化,空间分集,增益较高的65o定向天线,如西安海天的(17DB)65o定向天线HTDBS096517型号的天线,既考虑容量又兼顾覆盖。

3、在农村地区

在话务量很底的农村地区,主要考虑信号覆盖,基站大多是全向站。天线可考虑采用高增益的全向天线,天线架高可设在40-50米,同时适当调大基站发射功率,以增强信号的覆盖范围,一般平原地区-90dBm覆盖距离可达5公里。

4、在铁路或公路沿线

在铁路或公路沿线主要考虑沿线的带状覆盖分布,可以采用双扇区型基站,每个区180o;天线宜采用单极化3dB波瓣宽度为90o的高增益定向天线,两天线相背放置,最大辐射方向与高速路的方向一致。

另外,如果沿路方向话务量很底,既考虑覆盖又考虑设备成本,可采用全向天线变形的双向天线,双向3dB波瓣宽度为70o,最大增益为14dBi,如:西安海天的全向天线变形的双向天线HTSX-09-14型号的天线。

5、在城区内的一些室内或地下

在城区内的一些室内或地下,如:高大写字楼内,地下超市,大酒店的大堂等,信号覆盖较差,但话务量较高。为满足这一区域用户的通信需求,可采用室内微蜂窝或室内分布系统,天线采用分布式的低增益天线,以避免信号干扰影响通信质量。

总之,天线在移动通信网络优化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同时馈线,馈线转换头及室内外跳线的质量也非常大地影响着移动通信基站的覆盖质量。大部分覆盖效果差的基站是由于馈线及连接部分的质量差引起的,可通过VSWR仪表逐级逐段测量来判定质量差的部分,及时更换以保证整个基站天馈线部分的质量,保证基站的运行质量和覆盖质量。

第四部分、掉话的分析和解决方法

掉话现象是用户在使用手机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也是用户申告的热点,它是系统各种不良因素的综合体现,对系统的运行质量影响很大,所以如何降低系统的掉话率,提高网络运行质量是网络优化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掉话产生的原因

系统的掉话主要体现为SDCCH和TCH的掉话,其主要产生原因有以下几点:

1、由于切换导致的掉话

所谓切换,就是指当移动台在通话过程中从一个基站覆盖区移动到另一个基站覆盖区,或者由于外界干扰而造成通话质量下降时,必须改变原有的话音信道而转接到一条新的空闲话音信道上去,以继续保持通话的过程。切换是移动通信系统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切换失败会导致掉话,影响网络的运行质量。GSM系统采用的是移动台辅助切换方式,即由移动台监测判决,由交换中心控制完成,在切换过程中基站和移动台均参与切换过程。

(1)越区切换参数定义不合理

如:上行电平切换门限、下行电平切换门限、切换余量以及切换功率控制参数等定义不合理,致使越区切换失败,产生掉话。

(2)信号强度滞后值设置不当

有些小区,由于信号强度滞后值设置太小,小区基站没有足够的时间处理切换呼叫,造成许多呼叫在切换时丢失。(但若设置太大,又会引起许多不必要的切换)。

(3)忙时目标基站无切换信道

有一些小区,由于相邻小区都很繁忙,造成忙时目标基站无切换信道或在拓扑关系中漏定义切换条件(含BSC间切换和越局切换),致使手机用户在进行切换时无法占用相邻小区的空闲话音信道,此时BSC将对此进行呼叫重建,若主叫基站的信号此时不能满足最低工作门限或亦无空闲话音信道,则呼叫重建失败导致掉话。

(4)网络色码参数设置不当

允许的网络色码参数定义了移动台需测量的小区的NCC码的集合,为手机切换提供可行的目标小区。如果该数据定义错误将引起越区切换不成功和小区重选失败,产生掉话。

(5)信号强度太弱

当基站做分担话务量的切换时,有些切换请求会因切入小区的信号强度太弱而失败,有时即使切换成功,也会因信号强度太弱而掉话。因为我们在BSC中对手机用户的接收信号强度设有最低门限,当低于此门限值时,手机无法建立呼叫。

(6)网络存在漏覆盖区或盲区

当移动台进入网络的漏覆盖区或信号强度盲区时,信号变得太弱而发出切换请求,切换不成功引起掉话。

(7)孤岛效应

孤岛效应是基站覆盖性问题,当基站覆盖在大型水面或多山地区等特殊地形时,由于水面或山峰的反射,使基站在原覆盖范围不变的基础上,在很远处出现“飞地”,而与之有切换关系的相邻基站却因地形的阻挡覆盖不到,这样就造成“飞地”与相邻基站之间没有切换关系,“飞地”因此成为一个孤岛,当手机占用上“飞地”覆盖区的信号时,很容易因没有切换关系而引起掉话。

2、由于干扰而导致的掉话

无线电波传播的特性决定其在传播过程中易受外界多种因素的影响;由于网络内部原因,它还受到网络内部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同频、邻频干扰以及网络中设备本身的非线性、设备故障所引起的交调干扰。在网络实际运行中我们常常遇到以下几种干扰:

(1)设备本身的非线性以及设备故障引起的交调干扰。设备运行中缺乏定期的指标测试和调整,使交调干扰在一定范围存在。如发射部分尤其是直放站上行发射杂散辐射较大、接收部分杂散响应较大,造成对本信道和其它信道的干扰,严重的将无法正常拨叫和通话。在网络运行中曾出现过因为直放站而干扰城区多个跳频基站的情况,并引起大量掉话

C. 有关现代通信技术概论论文

这个是我们的考试题也许会对你有帮助,现代通信新技术大约就是这几个方面
1、什么是宽带接入?简述现阶段接入技术基本原理?简述你对未来接入技术发展的看法?
宽带接入是接入速率较高的接入方式。在公用电话网中通常认为在几百kbit/s以上的接入就属于宽带接入,有线、无线等不同专业有不同的定义。宽带是相对传统拨号上网而言,尽管目前没有统一标准规定宽带的带宽应达到多少,但依据大众习惯和网络多媒体数据流量考虑,网络的数据传输速率至少应达到256Kbps才能称之为宽带,其最大优势是带宽远远超过56Kbps拨号上网方式。
未来的宽带上网技术应当具有连接简单,操作发便,同时功能强大等特性,它至少必须满足用户在语音和数据业务上的基本需求-例如高速网上冲浪,HDTV,VOIP话音业务等等。而今,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使得这些服务离你越来越近,全球的电信运营商都在向着未来不懈的努力。
我们了解了多种有可能实现的宽带接入方式,如"Stratellite"宽带、FTTH (光纤入户) 、ADSL2/ADSL2+,很难判断其中的哪一种会成为未来的主流,但是每一种技术都在快速的发展,最终能够笑道最后的,一定是那种能提供更高速度,更佳性能,更低成本,更高可行性的技术方案。所以,现在的宽带用户还有那些潜在的宽带用户将看到一个全新的局面,未来的宽带接入技术将会更成熟,没秒10M甚至100M不是梦!
2、无线城市的概念?当前无线城市有哪些解决方案?简述你对无线城市发展的认识和看法?
无线城市,就是使用高速宽带无线技术覆盖城市行政区域,向公众提供利用无线终端或无线技术获取信息的服务,提供随时随地接入和速度更快的无线网络,从而使在现有的第二代移动通信网络上不能使用、未来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上效果不够理想的高速度的新业务、新功能被开发出来,例如用手机看电视、打网络游戏、手机视频聊天、用手机随时召开或参加视频会议、家庭数字网络、无线传输文稿和照片等大文件、无线网络硬盘、移动电子邮件,等等。是城市信息化和现代化的一项基础设施,也是衡量城市运行效率、信息化程度以及竞争水平的重要标志。
无线城市解决方案:
为了实现无线数字城市建设的目标,对于不同的区域,不同的传播环境,不同的业务量需求,采用应不同的站型,不同的站间距和不同的天线类型,合理分布,达到用尽量少投资实现尽量好的覆盖效果。
1、城市主干道的覆盖;主干道路覆盖对数据流量的要求不高,一般容量不是问题,但对连续覆盖要求较高。对高速交通干道覆盖,可以采用高增益定向天线的方式对道路进行覆盖。
2、广场的覆盖;广场覆盖主要以公众用户上网为主,由于覆盖区域较为开阔所以可采用全向天线进行区域覆盖,但考虑到传输问题因此规划时可以采用Mesh方式进行网络连接
3、景区的覆盖;此类地区由于往往线路难以到位,必须采取MESH或无线中继的方式进行覆盖。天线的选用需要考虑到景区整体的效果,可以采用仿真或仿生天线。
4、机场、车站、咖啡吧、茶室、休闲场所公共营业区域等室内区域的覆盖;室内场馆主要包括候机厅(候车室)、展览馆、体育场馆、高级写字楼、咖啡吧、室内茶室、大型室内商场等,可以采用普通无线控制器+AP使用自带天线或连接室内天线的方式进行覆盖。
5、园区的覆盖;园区覆盖主要面向游牧应用的公众用户,多数区域较为开阔但可能存在树荫的阻挡。对于数据的突发流量要求不高,覆盖区域较为分散。覆盖可以考虑采用全向和定向天线的结合,对于线路不到位的地方也可以采用Mesh或无线中继的方式进行无线组网。
随着移动技术的成熟,以及人们生活和工作等行为的网络需求越来越倾向于“随时随地上网”的行为模式,无线网络作为一种便捷快速的网络服务肯定要在全世界普及,无线城市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目标是民意所向,也是大势所趋。中国已经有很多城市已经开始无线网络发展计划,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等多个城市已经开始建设无线城市。最近北京的中移动和房山区长阳镇就签订了合作协议,计划在长阳半岛建设无线城市,助力北京世界城市和信息化产业建设的同时,更为长阳半岛的居民生活和产业发展带来更为高效便捷的网络通讯服务。
3 、什么是现代服务业?具体包括哪些业务?分析并阐述ICT?信息通信技术在现代服务业发展中的作用?
现代服务业大体相当于现代第三产业。国家统计局在1985年《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的报告》中,将第三产业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第二个层次是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业、保险业、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咨询信息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等;第三个层次是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科研事业,生活福利事业等;第四个层次是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军队和警察等。
业务:
1.基础服务(包括通信服务和信息服务)
2.生产和市场服务(包括金融、物流、批发、电子商务、农业支撑服务以及中介和咨询等专业服务)
3.个人消费服务(包括教育、医疗保健、住宿、餐饮、文化娱乐、旅游、房地产、商品零售等)
4.公共服务(包括政府的公共管理服务、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医疗以及公益性信息服务等)。
现代服务业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适应现代人和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高文化含量的服务业。
ICT是信息、通信和技术三个英文单词的词头组合(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简称ICT) 。它是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相融合而形成的一个新的概念和新的技术领域。也是在线测试仪的简称。
任何依靠信息通信技术(ICT)实现现代服务业的,首先要有一个多种电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接入网络,为用户实现方便、快捷、廉价、多功能的接入。它应包括对互联网的接入,对无线、移动通信系统的接入,对固网的接入等。而且这些接入可以根据用户需求提供窄带和宽带的服务,或者按服务种类提供语音、数据、视频的接入。所以现代服务业共性服务支撑系统的接入也必须作到完全现代技术的、无时不在的、无处不在的全方位的服务。具体的通信手段要包括PSTN、PHS、ISDN、GSM、CDMA、3G(WCDMA、CDMA2000、TD-SCDMA)、wifi、WIMAX、集群通信、Cable、卫星、互联网的各种接入(PC与固网、移动网和无线网各种接入)等。
4、网络优化的方法有哪些?室内补充覆盖信号源接入方式各自的特点?
网络优化的方法很多,在网络优化的初期,常通过对OMC-R数据的分析和路测的结果,制定网络调整的方案。在采用图1的流程经过几个循环后,网络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仅采用上述方法较难发现和解决问题,这时通常会结合用户投诉和CQT测试办法来发现问题,结合信令跟踪分析法、话务统计分析法及路测分析法,分析查找问题的根源。在实际优化中,尤其以分析OMC-R话务统计报告,并辅以七号信令仪表进行A接口或Abis接口跟踪分析,作为网络优化最常用的手段。网络优化最重要的一步是如何发现问题,下面就是几种常用的方法:
1.话务统计分析法:OMC话务统计是了解网络性能指标的一个重要途径,它反映了无线网络的实际运行状态。它是我们大多数网络优化基础数据的主要根据。通过对采集到的参数分类处理,形成便于分析网络质量的报告。通过话务统计报告中的各项指标(呼叫成功率、掉话率、切换成功率、每时隙话务量、无线信道可用率、话音信道阻塞率和信令信道的可用率、掉话率及阻塞率等),可以了解到无线基站的话务分布及变化情况,从而发现异常,并结合其它手段,可分析出网络逻辑或物理参数设置的不合理、网络结构的不合理、话务量不均、频率干扰及硬件故障等问题。同时还可以针对不同地区,制定统一的参数模板,以便更快地发现问题,并且通过调整特定小区或整个网络的参数等措施,使系统各小区的各项指标得到提高,从而提高全网的系统指标。
2.DT (驱车测试):在汽车以一定速度行驶的过程中,借助测试仪表、测试手机,对车内信号强度是否满足正常通话要求,是否存在拥塞、干扰、掉话等现象进行测试。通常在DT中根据需要设定每次呼叫的时长,分为长呼(时长不限,直到掉话为止)和短呼(一般取60秒左右,根据平均用户呼叫时长定)两种(可视情况调节时长),为保证测试的真实性,一般车速不应超过40公里/小时。路测分析法主要是分析空中接口的数据及测量覆盖,通过DT测试,可以了解:基站分布、覆盖情况,是否存在盲区;切换关系、切换次数、切换电平是否正常;下行链路是否有同频、邻频干扰;是否有小岛效应;扇区是否错位;天线下倾角、方位角及天线高度是否合理;分析呼叫接通情况,找出呼叫不通及掉话的原因,为制定网络优化方案和实施网络优化提供依据。
3.CQT (呼叫质量测试或定点网络质量测试):在服务区中选取多个测试点,进行一定数量的拨打呼叫,以用户的角度反映网络质量。测试点一般选择在通信比较集中的场合,如酒店、机场、车站、重要部门、写字楼、集会场所等。它是DT测试的重要补充手段。通常还可完成DT所无法测试的深度室内覆盖及高楼等无线信号较复杂地区的测试,是场强测试方法的一种简单形式。
4.用户投诉:通过用户投诉了解网络质量。尤其在网络优化进行到一定阶段时,通过路测或数据分析已较难发现网络中的个别问题,此时通过可能无处不在的用户通话所发现的问题,使我们进一步了解网络服务状况。结合场强测试或简单的CQT测试,我们就可以发现问题的根源。该方法具有发现问题及时,针对性强等特点。
5.信令分析法:信令分析主要是对有疑问的站点的A接口、Abis接口的数据进行跟踪分析。通过对A接口采集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切换局数据不全(遗漏切换关系)、信令负荷、硬件故障(找出有问题的中继或时隙)及话务量不均(部分数据定义错误、链路不畅等原因)等问题。通过对Abis接口数据进行收集分析,主要是对测量仪表记录的LAY3信令进行分析,同时根据信号质量分布图、频率干扰检测图、接收电平分布图,结合对信令信道或话音信道占用时长等的分析,可以找出上、下行链路路径损耗过大的问题,还可以发现小区覆盖情况、一些无线干扰及隐性硬件故障等问题。
6.自动路测系统分析:采用安装于移动车辆上的自动路测终端,可以全程监测道路覆盖及通信质量。由于该终端能够将大量的信令消息和测量报告自动传回监控中心,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对出现问题的地点进行分析,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所采用的方法同5。
在实际工作中,这几种方法都是相辅相成、互为印证的关系。GSM无线网络优化就是利用上述几种方法,围绕接通率、掉话率、拥塞率、话音质量和切换成功率及超闲小区、最坏小区等指标,通过性能统计测试→数据分析→制定实施优化方案→系统调整→重新制定优化目标→性能统计测试的螺旋式循环上升,达到网络质量明显改善的目的。
(1) 宏蜂窝作信源接入信号分布系统;
采用宏基站作信号源,其主要的优点是业务承载量大,通过增加基站设备的资源即可完成扩容,适用于用户众多,业务量高的大楼,场馆等建筑;缺点是宏基站和塔放之间采用射频馈缆连接,当用于大型建筑物的室内覆盖时,过多射频电缆集中于塔放节点,造成系统成本上升,需要较大的布线空间,施工难度加大,同时馈线损耗会造成射频信号衰减过大,不利用功率的有效使用。
(2) 微蜂窝作信源接入信号分布系统;
采用微基站作信号源,相对宏基站,业务承载较小的建筑易于安装。缺点如下:
A.微基站因为要体积小,输出功率小,覆盖有限,可能产生较多的校区切换,会消耗一定的资源。如果要覆盖较大的区域,一种方案是使用更多的微基站,导致建网成本增加。
B.微基站组网时,每个信源的容量有限,不同信源之间的容量不能共享;对于一些室内环境,如果区域内其话务量的分布不均或者随时间变化很大,微基站因为无线资源共享率低,建设成本相对较高。
C.微基站室内覆盖的扩容时增加微基站,扩容成本高。
(3) 直放站作信源接入信号分布系统。
直放站(中继器)属于同频放大器,是指在无线通信传输过程中起到信号增强作用的一种无线发射中转设备。
5、什么是下一代网络?NGN有哪些核心技术?阐述不同核心技术之间的区别及你对NGN发展的看法?
下一代网络是网络的下一个发展目标。目前一般认为下一代网络基于IP,支持多种业务,能够实现业务与传送分离,控制功能独立,接口开放,具有服务质量(QoS)保证和支持通用移动性的分组网。
NGN的关键技术有软交换技术、高速路由/交换技术、大容量光传送技术和宽带接入技术,其中软交换技术是核心技术。
软交换技术是一种基于软件的分布式交换和控制平台。
高速路由器处于NGN的传送层,实现高速多媒体数据流的路由和交换,是NGN的交通枢纽。
大容量光传送技术:光纤传输具有大容量和高速率的特点,光交换和智能光网更加灵活,更有效的传输。
宽带接入技术:将各种宽带服务与英语那个才能开展起来,网络容量的潜力才能真正发挥。
NGN的技术标准研究正在继续进行中,各国的电信运营商都对其非常关注,对NGN的未来发展中融合成为主旋律。其中IMS的NGN架构是对3GPP规范中的特性补充,相信不久的将来NGN将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6、什么是云计算?云计算包括哪些服务类别?简述云计算的基本原理及应用领域?并谈谈你对云计算发展的看法?
云计算概念是由Google提出的,这是一个美丽的网络应用模式。狭义云计算是指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资源;广义云计算是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是IT和软件、互联网相关的,也可以是任意其他的服务,它具有超大规模、虚拟化、可靠安全等独特功效。
云计算服务类别包括基础架构云、平台云、应用云。
云计算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使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而非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中,企业数据中心的运行将更与互联网相似。这使得企业能够将资源切换到需要的应用上,根据需求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
Amazon
Amazon以在线书店和电子零售业起家,如今已在业界享有盛誉。它最新的业务却与云计算有关。两年多以前,亚马逊作为首批进军云计算新兴市场的厂商之一,为尝试进入该领域的企业开创了良好的开端。
Google
围绕因特网搜索创建了一种超动力商业模式。如今,他们又以应用托管、企业搜索以及其他更多形式向企业开放了他们的“云”。
Salesforce
Salesforce是软件即服务厂商的先驱,它一开始提供的是可通过网络访问的销售力量自动化应用软件。在该公司的带动下,其他软件即服务厂商已如雨后春笋般蓬勃而起,Salesforce的下一目标是:平台即服务。
Microsoft
在云计算的起步阶段,微软曾经历过不少周折。经过几年的磨合调整之后,这个软件巨头的云计算战略终于走上了正轨。

中国移动
云计算作为中国移动蓝海战略的一个重要部分,于2007年由移动研究院组织力量,联合中科院计算所,着手起步了一个叫做“大云”的项目。
Giwell
Giwell是国内首个通讯计算云平台,是天地网联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新一代云计算平台。
随着经济的发展,服务化成为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各种生产活动的陈国逐渐开始以服务方式向用户进行交付。而云计算所提供的xaas模式正是服务化趋势的体现。云计算为产业服务化提供了技术平台,使生产流程的最终交付品是一种基于网络和信息平台的服务。我确信,在未来几年中,中国云计算市场将会保持快速的增长。
7、什么是物联网?物联网包括哪些关键技术及应用领域?简述你对物联网的理解及未来发展的看法?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的英文名称叫“The Internet of things”。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体与物体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有短距离无线通讯(zigbee、wifi、蓝牙等)、低功耗无线网络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定位、射频识别(RFID)(高频、超高频)、远程网络、多网络融合等
物联网关键领域有1. RFID; 2.传感网; 3. M2M 4. 两化融合[。
物联网的发展,也是移动技术为代表的普适计算和泛在网络发展的结果,带动的不仅仅是技术进步,而是通过应用创新进一步带动经济社会形态、创新形态的变革,塑造了知识社会的流体特性,推动面向知识社会的下一代创新形态的形成。移动及无线技术、物联网的发展,使得创新更加关注用户体验,用户体验成为下一代创新的核心。技术更加全面,体验更加丰富成为新一代物联网的发展目标。

D. 无线网络优化的优化思路

建立在用户感知度上的网络优化面对的必然是对用户投诉问题的处理,一般有如下几种情况: 信令建立过程
在手机收到经PCH(寻呼信道)发出的pagingrequest(寻呼请求)消息后,因SDCCH拥塞无法将pagingresponse(寻呼响应)消息发回而导致的呼损。
对策:可通过调整SDCCH与TCH的比例,增加载频,调整BCC(基站色码)等措施减少SDCCH的拥塞。
因手机退出服务造成不能分配占用SDCCH而导致的呼损。
对策:对于盲区造成的脱网现象,可通过增加基站功率,增加天线高度来增加基站覆盖;对于BCCH频点受干扰造成的脱网现象,可通过改频、调整网络参数、天线下倾角等参数来排除干扰。
鉴权过程
因MSC与HLR、BSC间的信令问题,或MSC、HLR、BSC、手机在处理时失败等原因造成鉴权失败而导致的呼损。
对策:由于在呼叫过程中鉴权并非必须的环节,且从安全角度考虑也不需要每次呼叫都鉴权,因此可以将经过多少次呼叫后鉴权一次的参数调大。
加密过程
因MSC、BSC或手机在加密处理时失败导致呼损。
对策:目前对呼叫一般不做加密处理。
从手机占上SDCCH后进而分配TCH前
因无线原因(如RadioLinkFailure、硬件故障)使SDCCH掉话而导致的呼损。
对策:通过路测场强分析和实际拨打分析,对于无线原因造成的如信号差、存在干扰等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对于硬件故障,采用更换相应的单元模块来解决。
话音信道分配过程
因无线分配TCH失败(如TCH拥塞,或手机已被MSC分配至某一TCH上,因某种原因占不上TCH而导致链路中断等原因)而导致的呼损。
对策:对于TCH拥塞问题,可采用均衡话务量,调整相关小区服务范围的参数,启用定向重试功能等措施减少TCH的拥塞;对于占不上TCH的情况,一般是硬件故障,可通过拨打测试或分析话务统计中的CALLHOLDINGTIME参数进行故障定位,如某载频CALLHOLDINGTIME值小于10秒,则可断定此载频有故障。另外严重的同频干扰(如其它基站的BCCH与TCH同频)也会造成占不上TCH信道,可通过改频等措施解决。 一般现象是较难占线、占线后很容易掉线等。这种情况首先应排除是否是TCH溢出的原因,如果TCH信道不足,则应增加信道板或通过增加微蜂窝或小区裂变的形式来解决。
排除以上原因后,一般可以考虑是否是有较强的干扰存在。可以是相邻小区的同邻频干扰或其它无线信号干扰源,或是基站本身的时钟同步不稳。这种问题较为隐蔽,需通过仔细分析层三信令和周围基站信息才能得出结论。 掉话的原因几乎涉及网络优化的所有方面内容,尤其是在路测时发生的掉话,需要仔细分析。在路测时,需要对发生掉话的地段做电平和切换参数等诸多方面的分析。如果电平足够,多半是因为切换参数有问题或切入的小区无空闲信道。对话务较忙小区,可以让周围小区分担部分话务量。采用在保证不存在盲区的情况下,调整相关小区服务范围的参数,包括基站发射功率、天线参数(天线高度、方位角、俯仰角)、小区重选参数、切换参数及小区优先级设置的调整,以达到缩小拥塞小区的范围,并扩大周围一些相对较为空闲小区的服务范围。通过启用DirectedRetry(定向重试)功能,缓解小区的拥塞状况。上述措施仍不能满足要求的话,可通过实施紧急扩容载频的方法来解决。
对大多采用空分天线远郊或近郊的基站,如果主、分集天线俯仰角不一致,也极易造成掉话。如果参数设置无误,则可能是有些点信号质量较差。对这些信号质量较差而引起的掉话,应通过硬件调整的方式增加主用频点来解决。 在日常DT测试中,经常发现有很多微小的区域内,话音质量相当差、干扰大,信号弱或不稳定以及频繁切换和不断接入。这些地方往往是很多小区的交叠区、高山或湖面附近、许多高楼之间等。同样这种情况对全网的指标影响不明显,小区的话务统计报告也反映不出。这种现象一方面是由于频带资源有限,基站分布相对集中,频点复用度高,覆盖要求严格,必然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局部的频率干扰。另一方面是由于在高层建筑林立的市区,手机接收的信号往往是基站发射信号经由不同的反射路径、散射路径、绕射路径的叠加,叠加的结果必然造成无线信号传播中的各种衰落及阴影效应,称之为多径干扰。此外,无线网络参数设置不合理也会造成上述现象。
在测试中RXQUAL的值反映了话音质量的好坏,信号质量实际是指信号误码率, RXQUAL=3(误码率:0.8%至1.6%),RXQUAL=4(误码率:1.6%至3.2%),当网络采用跳频技术时,由于跳频增益的原因,RXQUAL=3时,通话质量尚可,当RXQUAL≥6时,基本无法通话。
根据上述情况,通过对这些小区进行细致的场强覆盖测试和干扰测试,对场强覆盖测试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出RXLEV/RXQUAL之间对照表,如果某个小区域RXQUAL为6和7的采样统计数高而RXLEV大于-85dBm的采样数较高,一般可以认为该区域存在干扰。并在Neighbor-List中可分析出同频、邻频干扰频点。 如果直达路径信号(主信号)的接收电平与反射、散射等信号的接收电平差小于15dB,而且反射、散射等信号比主信号的时延超过4~5个GSM比特周期(1个比特周期=3.69μs),则可判断此区域存在较强的多径干扰。
多径干扰造成的衰落与频点及所在位置有关。多径衰落可通过均衡器采用的纠错算法得以改善,但这种算法只在信号衰落时间小于纠错码字在交织中分布占用的时间时有效。
采用跳频技术可以抑制多径干扰,因为跳频技术具有频率分集和干扰分集的特性。频率分集可以避免慢速移动的接收设备长时间处于阴影效应区,改善接收质量;而且可以充分利用均衡器的优点。干扰分集使所有的移动及基站接收设备所受干扰等级平均化。使产生干扰的几率大为减小,从而降低干扰程度。
采用天线分集和智能天线阵,对信号的选择性增强,也能降低多径干扰。
适当调整天线方位角,也可减小多径干扰。
若无线网络参数设置不合理,也会影响通话质量。如在DT测试中常常发现切换前话音质量较差,即RXQUAL较大(如5、6、7),而切换后,话音质量变得很好,RXQUAL很小(如0、1),而反方向行驶通过此区域时话音质量可能很好(RXQUAL为0、1),因为占用的服务小区不同。对于这种情况,是由于基于话音质量切换的门限值设置不合理。减小RXQUAL的切换门限值,如原先从RXQUAL≥4时才切换,改为RXQUAL≥3时就切换,可以提高许多区域的通话质量。因此,根据测试情况,找出最佳的切换地点,设置最佳切换参数,通过调整切换门限参数控制切换次数,通过修改相邻小区的切换关系提高通话质量。总之,根据场强测试可以优化系统参数。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竞争的激烈及各运营商的越来越深化的要求,某些地方的运营商为完成任务,达到所谓的优化指标,随意调整放大一些对网络统计指标有贡献的参数,使网络看起来“质量很高”。然而,用户感觉到的仍是网络质量不好,从而招致更多用户的不满,这是不符合网络优化的宗旨的。
总之,网络优化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进行网络优化的方法很多,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和完善。好在现在国内两大运营商都已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网络质量也得到了迅速的提高,同时网络的经济效益也得到了充分发挥,既符合用户的利益又满足了运营商的要求,毫无疑问将是持续的双赢局面。
无线网络优化的目的就是对投入运行的网络进行参数采集、数据分析,找出影响网络质量的原因,通过技术手段或参数调整使网络达到最佳运行状态的方法,使网络资源获得最佳效益,同时了解网络的增长趋势,为扩容提供依据。
移动通信网络主要包括交换传输系统和无线基站系统两部分,其中无线部分具有诸多不确定因素,它对无线网络的影响很大,其性能优劣常常成为决定移动通信网好坏的决定性因素。当然,无线网络规划阶段考虑不到的问题如无线电波传播的不确定性(障碍物的阻碍等)、基础设施(新商业区、街道、城区的重新安排)变化、取决于地点和时间的话务负荷(如运动场)、话务要求、用户对服务质量的要求的增加,都涉及到网络优化工作。
当网络运营商发现网络中存在诸如覆盖不好、话音质量差、掉话、网络拥塞、切换成功率、未开通某些新功能等问题时,也需要对网络进行优化。通过不断的网络优化工作,使得呼叫建立时间减少、掉话次数减少、通话话音质量不断改善、网络拥有较高可用性和可靠性,改善小区覆盖、降低掉话率和拥塞率、提高接通率和切换率、减少用户投诉。
一、网络优化过程
网络优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贯穿于网络发展的全过程。只有不断提高网络的质量,才能获得移动用户的满意,吸引和发展更多的用户。 在日常网络优化过程中,可以通过OMC和路测发现问题,当然最通常的还是用户的反映。在网络性能经常性的跟踪检查中发现话统指标达不到要求、网络质量明显下降或来自的用户反映、当用户群改变或发生突发事件并对网络质量造成很大影响时、网络扩容时应对小区频率规划及容量进行核查等情形发生时,都要及时对网络做出优化。
进行网络优化的前提是做好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工作,数据采集包括话统数据采集和路测数据采集两部分。 优化中评判网络性能的主要指标项包括网络接入性能数据、信道可用率、掉话率、接通率、拥塞率、话务量和切换成功率以及话统报告图表等,这些也是话统数据采集的重点。路测数据的采集主要通过路测设备,定性、定量、定位地测出网络无线下行的覆盖切换、质量现状等,通过对无线资源的地理化普查,确认网络现状与规划的差异,找出网络干扰、盲区地段,掉话和切换失败地段。然后,对路测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如测试路线的地理位置信息、测试路线区域内各个基站的位置及基站间的距离等、各频点的场强分布、覆盖情况、接收信号电平和质量、6个邻小区状况、切换情况及Layer3消息的解码数据等,找出问题的所在从而解决方案。
网络优化的关键是进行网络分析与问题定位,网络问题主要从干扰、掉话、话务均衡和切换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干扰分析:GSM系统是干扰受限系统,干扰会使误码率增加,降低话音质量甚至发生掉话。一般规定误码率在3%左右,当误码率达8%~10%时话音质量就比较差了,如果误码率超出10%则话音质量不可容忍,无法听清。因此,通常对载波干扰设置了一定的门限,规定同频道载干比C/I≥9dB,邻频道载干比C/A≥-9dB(工程中另加3dB的余量)。 通话干扰的定位手段包括话统数据、话音质量差引起的掉话率、干扰带分布、用户反映、路测 ( RxQual )及CQT呼叫质量拨打测试。
掉话分析:掉话问题的定位主要通过话统数据、用户反映、路测 、无线场强测试、CQT呼叫质量拨打测试等方法,然后通过分析信号场强、信号干扰、参数设置(设置不当,切换参数、话务不均衡)等,找出掉话原因。
话务均衡分析: 话务均衡是指各小区载频应得到充分利用,避免某些小区拥塞,而另一些小区基本无话务的现象。通过话务均衡可以减小拥塞率、提高接通率,减少由于话务不均引起的掉话,使通信质量进一步改善提高。话务均衡问题的定位手段包括话统数据、话务量、接通率、拥塞率、掉话率、切换成功率、路测和用户反映。话务不均衡原因主要表现在:基站天线挂高、俯仰角、发射功率设置不合理,小区覆盖范围较大,导致该小区话务量较高,造成与其它基站话务量不均衡;由于地理原因,小区处于商业中心或繁华地段,手机用户多而造成该小区相对其它小区话务量高:小区参数,如允许接入最小电平等设置不合理而导致话务量不均衡;小区优先级参数设置未综合考虑。
话务均衡方法1:改变定向天线的下倾角、挂高,调整相应小区参数如基站的发射功率等,改变覆盖面的大小,以达到调节话务量的目的;对临时话务量的增加,可通过临时增加载频或增大发射功率,改变信号覆盖范围。
话务均衡方法2:改变小区载频数是话务量调节的常用方法之一。从话务量少的小区抽调载频到话务量高的小区;采用OVERLAY/UNDERLAY层次小区结构或增设微蜂窝基站,降低每信道话务量。
话务均衡方法3:核查允许接入最小电平值ACCMIN,通过小区覆盖范围的变化间接调整话务量。注意此值调整过大可能造成盲区,过小可能造成通话质量下降;根据现场重选测试,调整小区重选参数CRO;调整切换偏移和滞后参数,改变切换边界和切换带来实现话务分流;启用定向重试、负荷切换。
话务均衡方法4:双频网话务调整,在GSM900和GSM1800系统上采用分层小区结构;考虑小区所在层、优先级、层间切换门限、层间切换磁滞等参数的设置,使GSM1800小区能成功吸收双频手机的用户。
二、网络优化分析工具
为了有效解决网络优化问题,各厂家开发出网络优化辅助分析工具,可以作为话统分析和诊断分析的工具。
话统台统计结果是以数据表格的形式输出的,记录每个统计周期的计数点累计值,具有一定的缺陷:表格形式数据离散,数据变化趋势不明显;不提供每天平均指标的计算,手工计算平均指标花费大量工时;不能体现各种指标项间的相关关系,不便于数据分析。话统分析工具的作用就是将用户从繁重的手工工作中解脱出来,对原始话统数据进行自动处理,以满足用户需要、以方便用户分析的形式呈现出来。华为话统分析工具可以实现对异常值的过滤、异常问题的辅助诊断、日常统计项的直观显示、相关统计项的组合显示及完善的报表等功能,是理想的网络优化辅助工具。
网络诊断分析工具可以及时发现网络中隐藏的问题,通过地理化显示小区分布状况、各小区覆盖状况、各小区服务质量和历史数据的回放、网络利用率等,也可以查看小区属性、覆盖范围、利用率等资料,通过动态回放历史数据,掌握服务质量,将存在问题的小区直观地显示出来,以便进一步查看问题的详细报告。诊断分析工具可对小区的覆盖做出计算和评估,计算切换尝试次数(信号质量、时间提前量)、切换尝试次数、小区间切换成功率、切换时接收电平、接收质量、出小区、入小区切换比率、平均接收电平、接收质量等,分析出小区覆盖水平。另外,也可对小区干扰进行计算和评估,包括TCH信道在各干扰带中所占比率、SDCCH占用时无线链路断的次数、TCH占用时无线链路断的次数、未定义邻近小区平均信号强度、定义邻近小区平均信号强度、接收电平与接收质量不匹配、上下行不平衡、掉话时的电平和质量等。
三、应用案例
应用案例一:内蒙伊克昭盟东胜市双频网网络优
网络背景:东胜市全网为华为GSM双频网。
优化项目:话务均衡。
通过普查测试、邻区关系调整、话务均衡调整等优化操作,使得GSM1800有效合理分担GSM900的话务,保证了话务均衡,图1为优化前后网络指标对比图。
应用案例二:福建漳州云霄双频网络优
网络背景: 华为1800MHz与Nokia 900MHz设备共站址异种机型组建的双频网,市区1800MHz与900MHz共同覆盖,形成多层网,平均站距为700m,达到密集连续覆盖,建筑物密集且无规则,无线环境复杂。
优化项目: 调整1800话务吸收、降低掉话率、优化切换指标。
网络优化后,网络质量大大提高,图2为网络优化前后话务吸收情况,切换成功率达到平均97.5%,消除了乒乓效应。优化前忙时平均掉话率为0.60%,全天平均为0.62%。优化后忙时平均掉话率为0.33%,全天平均:0.37%。

E. 无线接入网技术专业论文范文(2)

无线接入技术论文篇二
无线接入在网络融合中的应用

摘要:目前 ,全球电信运营商正面临着 企业 转型和 网络 融合(FMC),它使原本经渭分明的移动与固网的界限正在被一步步地“模糊化”,二者在多个层面的融合趋势已势不可挡。基于融合的思路来看未来的网络,无线接入技术多样化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无线接入网作为承载业务,直接面向用户的网络,是体现运营商的用户覆盖率和企业竞争力主要指标的关键之一,与核心网趋于融合的趋势不同,接入网层面将有众多技术百花齐放。如英国的“蓝色电话”采用DECT数字无绳电话系统对移动和固网进行无缝连接。国内“灵通无绳电话”是利用目前的小灵通无线网络直接与固网相连。而正在试验中的“家庭网络”是采用“蓝牙技术”或Wi-Fi无线技术来进行内部各终端之间的互连。还有技术先进,功能强大的WiMAX无线宽带技术 应用 于局域网和移动通信等领域。

无线接入是网络融合的桥梁和纽带

“蓝牙技术”,现在Bluetooth SIG(蓝牙技术联盟)对蓝牙技术的定位是它可以广泛地应用于个人网络设备,如手机、电脑以及汽车免提系统。由于蓝牙技术目前专为个人网络应用而设,通过改进技术可以增加蓝牙技术在其它全新领域的应用。例如 环境传感、家用电器遥控、家庭网络内部终端间的连接等。但是蓝牙技术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如:一是它的传输距离仅在十公尺左右。二是蓝牙芯片的价格仍不令人满意。三是蓝牙兼容性方面的一些 问题 。四是随着各种近距离无线技术的出现,它们与蓝牙技术就不可避免地要在一些应用领域存在重叠和竞争。更重要的是无线宽带技术的出现,在超宽带的技术优势面前蓝牙将会遭遇极大的挑战。

Bluetooth SIG(蓝牙技术联盟)在其未来的3年 发展 蓝图中,已提出了一系列改进蓝牙规范的 计划,包括提升性能、增强安全性、优化耗电量及可用性,来借以保有蓝牙技术在个人通信技术领域的市场地位,并在新的市场领域确定其发展方向。具体计划是2005年蓝牙技术联盟将测试并推出一项全新的蓝牙规范。新规范提高了数据传输速率(是当前速率的3倍)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并降低了功耗。这将大大改善蓝牙用户使用多个蓝牙设备协同 工作以及传输大型数据文件时的体验,同时还将延长移动设备的电池使用寿命。2006年蓝牙技术联盟将继续致力于改进蓝牙规范在可用性、安全性及性能等方面的表现,并采用多播(Mutti-cast)功能,允许用户将同一信息同时传送至多个装置,改进性能将可使耗电量极低的蓝牙传送范围扩大至100公尺。

Wi-Fi(Wireless Fidelity)是属于无线局域网(WLAN)的一种,通常是指802.11b产品,它的主要特点是传输速率高,可靠性高,建网速度快\简便、可移动性好、网络结构弹性化、组网灵活、组网成本较低等,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Wi-Fi工作在2.4GHz频段。最高速度达11mb/s,传输距离可达100公尺,在全封闭区域可达300公尺,是目前的主流WLAN技术。近年来Wi-Fi在市场上欣起一股热潮,据预测,到2007年美国将安装53万个点,欧洲安装70万个点,亚洲也将安装100多万个点,Wi-Fi有着“无线版本以太网”的美称,由于目前的以太网标准(IEEE802.3标准)几乎已经成为局域网的代名词,世界上至少有80%以上的局域网采用以太网技术。而WLAN同样为IEEE制定的标准,所以其几乎可以视为以太网标准在无线领域的延伸,这使WLAN在应用上具备无痕过渡和顺利安装的特点。

Wi-Fi的安装和设置相当简单,在某个区域要建立网络接入连接时,只需要在一定的范围内设立相应的接入点就可以了。规划、布线、测试等传统工序可以被忽略,如在家里引入Wi-Fi整个接入工序不到10分钟。同时Wi-Fi的综合成本非常低(预计为有线以太网的50%左右)。Wi-Fi拥有许多优点,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它存在的安全隐患这个致命的缺点。Wi-Fi采用的是RF(射频)技术,通过空气发送和接收数据,所以非常容易受到来自外界的攻击,甚至进入未受保护的公司内部局域网。

WiMAX全称是微波存取全球互通(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是一种类似于Wi-Fi的新型无线网络技术,它具有覆盖范围更广、传输速率和可靠性(安全性)更高等优点。它所采用的IEEE 802.16标准是一种基于微波和毫米波频段(2GHz~11GHz)的新的空中接口标准的技术,可以替代现有的有线和DSL连接方式,来提供最后一公里的无线宽带接入。WiMAX将提供固定、移动、便携式的无线宽带连接,现在WiMAX已经从本质上改变了最初的应用方向。增加了移动通信方面的服务。通过加入移动特性,一方面WiMAX可以像原来设想一样,作为服务和提高电信运营商最后一公里接入的技术手段。同时还可以成为FMC(固定和移动网络融合)的主流接入技术。

WiMAX具有以下优点:一是WiMAX执行IEEE802.16a标准,较长的传输距离(50公里)和较大的无线覆盖范围(6-10公里),传输速率最快75Mbps。二是具有理想的非视距传输特性,因此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下获得最佳的传输性能。三是集中了有线/无线接入的优点,并结合了Wi-Fi无线接入技术的移动性与灵活性。四是WiMAX还能够通过将无线接入系统上升到无线接入网络,多中心站之间通过负荷分担的方式大大增加了网络容量。五是基站建设方面,WiMAX不同于过去所采用的无线技术,需建高高的基站。从而可大大降低运营商的成本。六是目前正在制定中的IEEE 802.16e,面向移动终端,最大传输距离为3千米~5千米。当前,人们特别关注的是规范已确定的802.16-2004,它主要用于连接互联网服务的接入线路,也就是替代使用电话线的ADSL等,将通信运营商与用户连接起来。

接照WiMAX的商用计划,预计到2006年802.16功能的笔记本电脑,就可以不间断地享用高于3G十倍的速率而构成的宽带精彩 内容 服务。而且WiMAX还能作为Wi-Fi的备份,使用户可快速,方便地在Wi-Fi和WiMAX间自由切换和访问互联网。

无线接入与业务融合和创新

灵通无绳电话(QBOX),为了使小灵通更加具有活力,继短信互连,七彩铃音,机卡分离等新业务推出之后,近日 中国 电信又在上海、西安、温州、惠州等六城市推出“灵通无绳电话”新业务,。这一业务在国内第一次将有线、无线(小灵通)两种通信方式结合在一起,使它的优势待以充分的互补。它的推出预示着固网运营商的运营重点已渐渐脱离传统的运作模式。而转向具潜力的业务和市场增长点。QBOX业务优点突出,首先是解决了一直以来让运营商深感头痛的小灵通小区覆盖的盲区 问题 ,使小灵通能凭借单向收费的价格优势,更为广大用户所欢迎。二是QBOX将增强固话终端的竞争力。灵通无绳电话一举改变了固话终端几年甚至几十年不变的传统观念。加快了固网终端向个性化、智能化演进的步伐。三是固网和小灵通 网络 在中国都属同一运营商经营,这种组合方式能最大限度地综合利用二个网络的资源提供新业务。使用户首次享受到了无线与有线结合的融合业务。四是具有绿色环保功能。灵通无绳电话与小灵通的基站和其手机发射功率都只有10毫瓦,而无绳电话机的发射功率也有35毫瓦左右,因此辐射小,对人的身体不会造成伤害,符合人们的健康要求。

灵通无绳电话是中国电信运营商首次在无线,有线融合中的尝试,这项业务本身还存在着一些较为明显的缺憾。如一是灵通无绳电话终端在QBOX私网与小灵通公网动态(通话过程中)转移时无法保特不间断通话。二是QBOX系统在其私网中只对预先指定的几个终端( 目前 是10个)提供通话服务。而对其它的小灵通手机无法提供服务。三是在小灵通公网信号没有覆盖的区域,QBOX座机的固网用户线路只允许一个小灵通或固话用户与外界通话,而无法对二个和二个以上的用户同时提供通话服务.因此虽然“灵通无绳电话”业务使固网业务得到有益的补充和延伸,但还需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使它成为真正的FMC业务之一。

“蓝色电话”是由英国电信提出并在以阿尔卡特为首,包括爱立信、朗迅和莫托罗拉等在内的诸多设备制造商协助下共同完成的。实际上蓝色电话就是一种可以在通话状态下实现移动和固话网络之间自由、无缝切换的服务。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和优势。

首先是它开创了固话和移动融合(FMC)的先河,这是蓝色电话最突出的优势,也是一项创 历史 性的先进技术与服务。其次是能在通话过程中自动判断用户所处的位置并提供不同的网络为其服务。如用户在室外或室内通话时能自动在GSM移动网络和DECT无绳电话系统之间进行无缝切换。三是,保证良好的通话质量,这也是蓝色电话要实现移动和固网相融合最大的难点和成功之处。它在实现了固话网络和移动网络无缝切换的同时保证其通信质量的等级。四是,先进、便捷的室内无线接入技术,目前蓝色电话在室内是通过DECT数字无绳电话系统转接至固定宽带网络上去,今后也可以采用蓝牙技术或者性能更优的Wi-Fi技术来进行接入。并能够使系统在室内和室外的各种使用 环境中在不同的网络之间进行自动的无缝切换,而保证通话过程不会间断。五是,具有高性价比的通话资费,蓝色电话在定价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固话和移动两个网络的不同运营成本来确定价格。这样的资费方案融合了固话和移动的资费特点,且最大限度地提供给用户方便和实惠。

“家庭网络”作为固话的业务创新,首先是融入了信息 时代 的信息化综合服务的理念,其次打破了原有仅仅提供点对点通信的模式,而为用户提供了多元化、个性化的信息服务。三是在实际操作中,对网络进行重新的设计和集成。四是加强整合现有资源,进行业务的重新组合和包装,家庭网络并不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全新业务,而实际上所谓的创新,大部份是在现有技术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优化。通过对已有业务或技术的组合,来产生新的业务和新的功能,这种类型的业务创新在通信产业 发展 的过程中也屡见不鲜。因此在“家庭网络”的技术业务创新过程中,一定要将重点放在网络集成和资源整合上。

蓝牙技术是一种低成本、近距离的无线连接技术标准,将它 应用 于家庭网络中,可将家庭内部的各类终端如无绳电话、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等等组成一个家庭或个人领域的网络,使各种信息化或智能化的终端设备在近距离内不用电缆就可以方便地连接起来,实现无缝覆盖并相互操作进而达到资源充分共享。

WLAN无线连接。由于WLAN可以使用户在家庭实现无线快速连接,因此该技术可谓代表了家庭网络的未来发展方向,尤其是具备较高传输速率和较长传输距离的Wi-Fi更是如此。虽然现在很多家用设备还不支持Wi-Fi,但这种情况正在发生改变,日本各大厂商推出的新型等离子电视已经开始配备Wi-Fi功能,各种各样的Wi-Fi网卡也层出不穷,这一切都表明WLAN无线连接将蕴含极大的市场潜力。

市场的需求, 企业 的转型将推动移动核心网和固定核心网最终融合,接入层面充分开放,不同的接入技术有不同的应用领域。给用户带来不同的通信体验。总之无线接入与固定接入一起,将支撑起未来的无缝覆盖的网络,用户无论使用什么样的通信终端,都可以轻松接入网络,获得高性价比的优质通信服务。


看了“无线接入技术论文 接入网技术论文”的人还看:

1. 无线接入技术论文

2. 蜂窝移动宽带无线接入技术论文

3. 浅谈无线网络通讯技术的论文1000字

4. 接入网技术论文

5. 浅谈无线网络技术的论文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