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计算机网络ip地址划分
一,IP地址分类
1.二进制与十进制的关系
2,IP地址的地址结构及分类
IP地址结构:网络号+主机号
网络号:中主机中指明中的所在物理网络的编号
主机号:中中中主机在物理网络中的编号
IP地址分类:A类(大型),B类(中型),C类(小型),D类(组播),E类(保留地址 - 研究时使用)
A类地址默认掩码:255.0.0.0/8
B类地址默认掩码:255.255.0.0/16
C类地址默认掩码:255.255.255.0/24
(例如:172.16.122.204/24:后面24是表示C类地址【24 == 24个连续的1】)
3.IP地址分类方法
单播地址(A,B,C)分层,包括网络号和主机号两部分
号中中中主机全0表示网络地址,比如192.168.1。0是一个Ç类地址,低8位全为0。
号中中中主机全1表示直接广播地址,比如192.168.1。255,是一个Ç类广播地址,低8位全为1。
(32位全为1表示首先广播地址- 限于发送终端所在网络)
2 ^ 8 = 256; 2 ^ 16 = 65536
2 ^ 8(2的8次方):除去一个网络地址+除去一个组播位
4.IP地址为什么分层----可根据终端的IP地址确定终端所在的网络;?可以减少路由项
二,网络地址的计算
网络号= IP地址逻辑和(AND)子网掩码
主机号= IP地址异或(XOR)网络号
Q1:有一个IP地址为192.168.1.200,子网掩码是255.255.255.224,要求计算其网络地址,主机地址和广播地址。
(255.255.255.224 =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00000 也就是5位(红色部分)做主机位,27位为网络位。
172.1.1.200 = 10101100.00000001.00000001.110 01000
所以主机地址为:01000 )
主机地址为:200
172.1.1.200所在子网的网络地址就应该是5位主机位全为0时,即:172.1.1.192;
子网此的广播地址后5位全为1,即:172.1.1。223。
所以,172.1.1.200 -255.255.255.224,所在网络应该是在172.1.1.192-172.1.1.223之间,可用地址30个。
Q2:如欲将乙类IP地址168.195.0.0划分成若干子网,每个子网内有主机700台,问其子网掩码应该设为多少?
利用主机数来计算
1)700 = 1010111100
2)该二进制为十位数,N = 10(1001)
3)将该乙类地址的子网覆线255.255.0.0的主机地址全部置1,得到255.255.255.255,然后再从后向前将后10位置0,即为: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即255.255.252.0 。
这就是该欲划分成主机为700台的乙类IP地址168.195.0.0的子网掩码。
Q3:设IP地址为192.168.100.5,子网掩码是255.255.255.0,要求算出网络地址,广播地址,地址范围,主机数。
1)将IP地址和子网掩码换算为二进制,子网掩码连续全1的是网络地址,后面的是主机地址。
2)IP地址和子网掩码进行与运算,结果网络地址
3)将上面的网络地址中的网络地址部分不变,主机地址变为全1,结果就是广播地址。
4)地址范围就是含在本网段内的所有主机
网络地址1即为第一个主机地址;
广播地址-1即为最后一个主机地址,由此可以看出
地址范围:网络地址+1至广播地址-1
本例的网络范围是:192.168.100.1至192.168.100.254
也就是说下面的地址都是一个网段的.192.168.100.1,192.168.100.2 .192.168.100.254
部分原文转载:HTTPS://blog.csdn.net/jiudihanbing/article/details/6022969
————————————————
版权声明:本文为CSDN博主“追梦无惧”的原创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weixin_40030258/article/details/84479087
㈡ 计算机网络题目,求高手解答
选A。TCP的发送窗口受拥塞窗口和接收窗口中的最小值的限制。在题中的情况下,接收窗口为2000,但是发送方原来发出的2000中只有1000收到了确认,还有1000未收到确认。因此发送窗口向前滑动1000字节,发送方也只能再发送1000字节。
㈢ 计算机网络的协议分层
为了减少网络设计的复杂性,绝大多数网络采用分层设计方法。所谓分层设计方法,就是按照信息的流动过程将网络的整体功能分解为一个个的功能层,不同机器上的同等功能层之间采用相同的协议,同一机器上的相邻功能层之间通过接口进行信息传递。为了便于理解接口和协议的概念,我们首先以邮政通信系统为例进行说明。人们平常写信时,都有个约定,这就是信件的格式和内容。首先,我们写信时必须采用双方都懂的语言文字和文体,开头是对方称谓,最后是落款等。这样,对方收到信后,才可以看懂信中的内容,知道是谁写的,什么时候写的等。当然还可以有其他的一些特殊约定,如书信的编号、间谍的密写等。信写好之后,必须将信封装并交由邮局寄发,这样寄信人和邮局之间也要有约定,这就是规定信封写法并贴邮票。在中国寄信必须先写收信人地址、姓名,然后才写寄信人的地址和姓名。邮局收到信后,首先进行信件的分拣和分类,然后交付有关运输部门进行运输,如航空信交民航,平信交铁路或公路运输部门等。这时,邮局和运输部门也有约定,如到站地点、时间、包裹形式等等。信件运送到目的地后进行相反的过程,最终将信件送到收信人手中,收信人依照约定的格式才能读懂信件。如图所示,在整个过程中,主要涉及到了三个子系统、即用户子系统,邮政子系统和运输子系统。各种约定都是为了达到将信件从一个源点送到某一个目的点这个目标而设计的,这就是说,它们是因信息的流动而产生的。可以将这些约定分为同等机构间的约定,如用户之间的约定、邮政局之间的约定和运输部门之间的约定,以及不同机构间的约定,如用户与邮政局之间的约定、邮政局与运输部门之间的约定。虽然两个用户、两个邮政局、两个运输部门分处甲、乙两地,但它们都分别对应同等机构,同属一个子系统;而同处一地的不同机构则不在一个子系统内,而且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很显然,这两种约定是不同的,前者为部门内部的约定,而后者是不同部门之间的约定。 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中,两台计算机中两个进程之间进行通信的过程与邮政通信的过程十分相似。用户进程对应于用户,计算机中进行通信的进程(也可以是专门的通信处理机〕对应于邮局,通信设施对应于运输部门。为了减少计算机网络设计的复杂性,人们往往按功能将计算机网络划分为多个不同的功能层。网络中同等层之间的通信规则就是该层使用的协议,如有关第N层的通信规则的集合,就是第N层的协议。而同一计算机的不同功能层之间的通信规则称为接口( i n t e r f a c e),在第N层和第(N+ 1)层之间的接口称为N /(N+ 1)层接口。总的来说,协议是不同机器同等层之间的通信约定,而接口是同一机器相邻层之间的通信约定。不同的网络,分层数量、各层的名称和功能以及协议都各不相同。然而,在所有的网络中,每一层的目的都是向它的上一层提供一定的服务。协议层次化不同于程序设计中模块化的概念。在程序设计中,各模块可以相互独立,任意拼装或者并行,而层次则一定有上下之分,它是依数据流的流动而产生的。组成不同计算机同等层的实体称为对等进程( peer process)。对等进程不一定非是相同的程序,但其功能必须完全一致,且采用相同的协议。分层设计方法将整个网络通信功能划分为垂直的层次集合后,在通信过程中下层将向上层隐蔽下层的实现细节。但层次的划分应首先确定层次的集合及每层应完成的任务。划分时应按逻辑组合功能,并具有足够的层次,以使每层小到易于处理。同时层次也不能太多,以免产生难以负担的处理开销。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是网络中分层模型以及各层功能的精确定义。对网络体系结构的描述必须包括足够的信息,使实现者可以为每一功能层进行硬件设计或编写程序,并使之符合相关协议。但我们要注意的是,网络协议实现的细节不属于网络体系结构的内容,因为它们隐含在机器内部,对外部说来是不可见的。现在我们来考查一个具体的例子:在图1 - 11所示的5层网络中如何向其最上层提供通信。在第5层运行的某应用进程产生了消息M,并把它交给第4层进行发送。第4层在消息M前加上一个信息头(h e a d e r),信息头主要包括控制信息(如序号)以便目标机器上的第4层在低层不能保持消息顺序时,把乱序的消息按原序装配好。在有些层中,信息头还包括长度、时间和其他控制字段。在很多网络中,第4层对接收的消息长度没有限制,但在第3层通常存在一个限度。因此,第3层必须将接收的入境消息分成较小的单元如报文分组( p a c k e t),并在每个报文分组前加上一个报头。在本实例中,消息M被分成两部分:M 1和M 2。第3层确定使用哪一条输出线路,并将报文传给第2层。第2层不仅给每段消息加上头部信息,而且还要加上尾部信息,构成新的数据单元,通常称为帧( f r a m e),然后将其传给第1层进行物理传输。在接收方,报文每向上递交一层,该层的报头就被剥掉,决不可能出现带有N层以下报头的报文交给接收方第N层实体的情况。要理解图1 - 11示意图,关键要理解虚拟通信与物理通信之间的关系,以及协议与接口之间的区别。比如,第4层的对等进程,在概念上认为它们的通信是水平方向地应用第四层协议。每一方都好像有一个叫做“发送到另一方去”的过程和一个叫做“从另一方接收”的过程,尽管实际上这些过程是跨过3 / 4层接口与下层通信而不是直接同另一方通信。抽象出对等进程这一概念,对网络设计是至关重要的。有了这种抽象技术,网络设计者就可以把设计完整的网络这种难以处理的大问题,划分成设计几个较小的且易于处理的问题,即分别设计各层。
㈣ 计算机网络习题,急!!!
本人提供答案仅供参考,如有差错,不属以外:
B D B C A
(m/s)+(L/R)
3 175
160m
205
6000Baud
0:0:0F53::BB27:7332
㈤ 计算机网络要学的有哪些具体点
三个人的总数不变
9
4
2=15
2
1
1=4
那摩甲由原来的占总数的15分之9变为4分之2即2分之一
少了
10分之1,
所以30除以1/10,总数300个
乙原来300*4/15=80,现在乙300*1/4=75,所以少了5个,即给了丙5个!!!应该是了,如果错了sorry,本人水平局限
㈥ 计算机网络问题急,急,!!!
二进制中 2^6=64,
所以对于50那个子网来说最后六位一定是为0 的,
第七位一定要为1,要不然就不够用了
只剩下一位了要区分的话,只剩下两种情况了0或1
所以先把11000000和01000000分给50和25的两个子网
剩下一个前三位要做区分
所以就可以前三位为101
即把10100000分给20
至此把三个子网分开了,也就是:
202.119.115.160 分给甲(数量为20)
202.119.115.64 分给乙(数量25)
202.119.115.192 分给丙(数量为50)
其中甲和乙可以互换 或者 乙和丙可以互换
㈦ 关于计算机网络考研真题的疑问
还是做做真题集,这里有一份最全的考研历年真题资料分享给你
链接:
通过不断研究和学习历年真题,为考生冲刺阶段复习提分指点迷津,做真题,做历年真题集,对照考纲查缺补漏,提高实战素养,制定做题策略,规划方向;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