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简述计算机安全,网络安全,信息安全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计算机安全的定义
计算机安全国际标准化委员会的定义是:为数据处理系统和采取的技术的和管理的安全保护,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不因偶然的或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显露。
美国国防部国家计算机安全中心的定义是:要讨论计算机安全首先必须讨论对安全需求的陈述。一般说来,安全的系统会利用一些专门的安全特性来控制对信息的访问,只有经过适当授权的人,或者以这些人的名义进行的进程可以读、写、创建和删除这些信息。
我国公安部计算机管理监察司的定义是:计算机安全是指计算机资产安全,即计算机信息系统资源和信息资源不受自然和人为有害因素的威胁和危害。
网络安全的定义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对计算机系统安全的定义是:为数据处理系统建立和采用的技术和管理的安全保护,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不因偶然和恶意的原因遭到破坏、更改和泄露。由此可以将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理解为:通过采用各种技术和管理措施,使网络系统正常运行,从而确保网络数据的可用性、完整性和保密性。
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本身包括的范围很大。大到国家军事政治等机密安全,小到如防范商业企业机密泄露、防范青少年对不良信息的浏览、个人信息的泄露等。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安全体系是保证信息安全的关键,包括计算机安全操作系统、各种安全协议、安全机制(数字签名、信息认证、数据加密等),直至安全系统,其中任何一个安全漏洞便可以威胁全局安全。信息安全服务至少应该包括支持信息网络安全服务的基本理论,以及基于新一代信息网络体系结构的网络安全服务体系结构。
信息安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密码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数学、数论、信息论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学科。
Ⅱ 请问计算机专业的同学---关于计算机安全与保密
我们这里这门课程主要是讲的是计算机安防知识,也就是关于计算机的一些网络设备的安装,比如说网络摄像头的安装,网络设备的铺设,如何才能做到尽量小的减少不必要的损失等等,主要是用在家庭、商场、政府等相关机构的一些安全措施之类的。
我不知道我们学习的是否一样,单元您能满意吧。
Ⅲ 计算机网络存在什么风险 保密法
新保密法(2010年4月修订版)第四十八条规定了12种情况,违反其中一条就将受到法律处分,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非法获娶持有国家秘密载体的; (二)买卖、转送或者私自销毁国家秘密载体的; (三)通过普通邮政、快递等无保密...
Ⅳ 计算机网络安全与维护的目的是什么
计算机网络安全与维护的目的:
1、防止基于网络监听的入侵手段。
2、保护网络免遭黑客袭击。
3、防毒、查毒和杀毒。
4、提供实时的入侵检测及采取相应的防护手段。
5、保证电子邮件和操作系统等应用平台的安全。
(4)计算机网络安全与保密扩展阅读
计算机网络的脆弱性:
互联网是对全世界都开放的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都可以在网上方便地传输和获取各种信息,互联网这种具有开放性、共享性、国际性的特点就对计算机网络安全提出了挑战。互联网的不安全性主要有以下几项:
1)网络的开放性
网络的技术是全开放的,使得网络所面临的攻击来自多方面。或是来自物理传输线路的攻击,或是来自对网络通信协议的攻击,以及对计算机软件、硬件的漏洞实施攻击。
2)网络的国际性
意味着对网络的攻击不仅是来自于本地网络的用户,还可以是互联网上其他国家的黑客,所以,网络的安全面临着国际化的挑战。
3)网络的自由性
大多数的网络对用户的使用没有技术上的约束,用户可以自由的上网,发布和获取各类信息。
防范间谍软件之危害的对策
公开安装的间谍软件
对于那些公开安装的间谍软件,你无需费多大工夫去研究他,因为你可以轻而易举的将之卸载,除此之外,你还可以知道他们的大至功能所在。
换句话说,对于这些公开安装的间谍软件,你有很多措施保护你的隐私不受侵犯。例如,从不在办公室计算机里检查私有的电子邮件。公开安装的间谍软件一般都是合法的,他们有特定的使用人群和用途。
公司和学院:他们也许使用间谍软件监测他们雇员的计算机和网络使用。
父母:他们也许使用间谍软件监测家庭电脑和网络使用。防止他们的孩子受到有害信息的毒害。许多父母希望间谍软件可能帮助他们。
政府:他们也许为公开安全或信息战争而使用间谍软件监测网络。
Ⅳ 简述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安全以及网络安全的
一.计算机网络的脆弱性编辑
互联网是对全世界都开放的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都可以在网上方便地传输和获取各种信息,互联网这种具有开放性、共享性、国际性的特点就对计算机网络安全提出了挑战。互联网的不安全性主要有以下几项:
1)网络的开放性
网络的技术是全开放的,使得网络所面临的攻击来自多方面。或是来自物理传输线路的攻击,或是来自对网络通信协议的攻击,以及对计算机软件、硬件的漏洞实施攻击。
2)网络的国际性
意味着对网络的攻击不仅是来自于本地网络的用户,还可以是互联网上其他国家的黑客,所以,网络的安全面临着国际化的挑战。
3)网络的自由性
大多数的网络对用户的使用没有技术上的约
Ⅵ 计算机和网络保密管理的要求
针对涉密网络,GJ制定有一系列的专门安全保密标准,对于单机,没有专门标准,但是可以参照上述标准
Ⅶ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通俗意义
通俗地说,网络信息安全与保密主要是指保护网络信息系统,使其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从技术角度来说,网络信息安全与保密的目标主要表现在系统的保密性、完整性、真实性、可靠性、可用性、不可抵赖性等方面。
Ⅷ 如何加强检察机关中计算机网络安全与保密工作
一、了解计算机泄密途径
(1)计算机电磁波辐射泄密。计算机设备工作时辐射出的电磁波,可以借助仪器设备在一定范围内收到它,尤其是利用高灵敏度的仪器可以稳定、清晰地看到计算机正在处理的信息。计算机辐射主要有四个部分:显示器的辐射、通信线路(联接线)的辐射、主机的辐射、输出设备(打印机)的辐射。
(2)计算机剩磁效应泄密。计算机的存贮器分为内存贮器和外存贮器两种。删除存储介质中的信息,仅仅删掉的是文件名,原文还原封不动地保留在存储介质中,一旦被利用,就会造成泄密。
(3)计算机联网泄密。联网后,计算机泄密的渠道和范围大大增加,主机与用户之间、用户与用户之间通过线路联络,就存在许多泄密漏洞。窃密者只要在网络中任意一条分支信道上或某一个节点、终端进行截取,就可以获得整个网络输送的信息。如果在计算机操作中,入网口令不注意保密和及时更换,入网权限不严密,超级用户无人监管,信息传输不进行加密处理,局域网和互联网没有做到完全的物理隔离等等都有可能遭到黑客、病毒等的攻击,导致严重的泄密事件发生。
Ⅸ 计算机网络与安全
计算机网络安全不仅包括组网的硬件、管理控制网络的软件,也包括共享的资源,快捷的网络服务,所以定义网络安全应考虑涵盖计算机网络所涉及的全部内容。参照ISO给出的计算机安全定义,认为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指:“保护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不因偶然或恶意的原因遭到破坏、更改、泄露,使网络系统连续可靠性地正常运行,网络服务正常有序。”
对计算机信息构成不安全的因素很多,其中包括人为的因素、自然的因素和偶发的因素。其中,人为因素是指,一些不法之徒利用计算机网络存在的漏洞,或者潜入计算机房,盗用计算机系统资源,非法获取重要数据、篡改系统数据、破坏硬件设备、编制计算机病毒。人为因素是对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威胁最大的因素。计算机网络不安全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保密性:信息不泄露给非授权用户、实体或过程,或供其利用的特性。
完整性:数据未经授权不能进行改变的特性。即信息在存储或传输过程中保持不被修改、不被破坏和丢失的特性。
可用性:可被授权实体访问并按需求使用的特性。即当需要时能否存取所需的信息。例如网络环境下拒绝服务、破坏网络和有关系统的正常运行等都属于对可用性的攻击。
可控性:对信息的传播及内容具有控制能力。
可审查性:出现的安全问题时提供依据与手段
Ⅹ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定义
计算机网络安全主要是通过各种工具和设置。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保密性。一般来说网络安全分为两部分,一个是物理意义上的网络安全,一个是逻辑意义上的网络安全。物理意义上的网络安全指的是保证网络的可用性和安全性。而逻辑意义上的网络安全指的是保证网络的完整性和保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