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络连接 » 计算机网络专业术语
扩展阅读
手机翻译网站软件 2025-02-22 12:11:55

计算机网络专业术语

发布时间: 2025-02-21 19:16:06

① 上行计算机网络术语

在计算机网络中,数据传输速度分为上行和下行两个方向。上行速率,即发送数据的速度,是指从用户设备(如电脑)向网络发送信息的速率;下行速率则是接收数据的速度,即网络向用户设备传输数据的速度。ADSL(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oop)技术是一种利用现有铜线资源,提供不对称带宽的技术,上行理论速率为1Mbps,实际可达640kbps,而下行速度通常为8Mbps,旨在解决传统网络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提供宽带接入服务。


上行速率通常较下行低,例如普通ADSL服务中,上行速度可能仅为386Kb,而下行可达512Kb。注意,网络速度的表述常常以Mbps为单位,但实际下载速度通常只有理论值的一半左右,如1M实际上可能只有大约125kb/s的下载速度。当我们看到1M、2M、10M的标注时,指的是下行带宽,而非实际下载速率。


ADSL非对称的特性意味着上行和下行的带宽分配不均,例如10M带宽的ADSL,下载速度可能达到170KB/s左右,而上传速度则较低。在实际操作中,除了网络本身的带宽限制,线路质量、设备性能等因素也会影响传输速度。目前,2Mbps的ADSL是常见选择,但实际下载速度可能会受到限制,一般在200Kbps左右,这是考虑到数据转换(8位为1字节)等因素后的实际效果。


(1)计算机网络专业术语扩展阅读

计算机网络术语,指从用户电脑向网络传送信息。上行速率是指用户电脑向网络发送信息时的数据传输速率,比如用FTP上传文件到网上去,影响上传速度的就是“上行速率”。同名的还有铁路交通用语。

②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各种术语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各种术语

ADSL: 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不对称数字订阅线路AH:

Authentication Header ,鉴定文件头AMR (Audio/Modem Riser ,音效/ 数据

主机板附加直立插卡)

ARP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地址解析协议)

ATM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异步传输模式)

BOD (Bandwidth On Demand ,弹性带宽运用)

CBR (Committed Burst Rate,约定突发速率)

CCIRN : Coordinating Committee for Intercontinental Research Networking,

洲际研究网络协调委员会CCM (Call Control Manager,拨号控制管理)

CDSL: Consumer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消费者数字订阅线路)

CGI (Common Gateway Interface,通用网关接口)

CIEA: Commercial Internet Exchange Association ,商业因特网交易协

会CIR (Committed Infomation Rate ,约定信息速率)

CTS (Clear to Send ,清除发送)

DBS-PC: Direct Broadcast Satellite PC(人造卫星直接广播式PC)

DCE : Data Circuit Terminal Equipment,数据通信设备DES : Data Encryption

Standard,数据加密标准DMT : Discrete Multi - Tone,不连续多基频模式DNS

(Domain Name System,域名系统)

DOCSIS(Data Over Cable Service Interface Specifications,线缆服务

接口数据规格)

DTE : Data Terminal Equipment,数据终端设备EBR (Excess Burst Rate

,超额突发速率)

ESP : Encapsulating Security Payload ,压缩安全有效载荷FDM :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频率分离Flow-control流控制FRICC : Federal Research Internet

Coordinating Committee,联邦调查因特网协调委员会FTP (File Transfer Protocol,

文件传输协议)

Ghost :(General Hardware Oriented System Transfer ,全面硬件导向

系统转移)

HDSL: High bit rate DSL,高比特率数字订阅线路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

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因特网信息控制协议)

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ramework ,因特网工程任务组)

IKE : Internet Key Exchange,因特网密钥交换协议IMAP4 : Internet

Message Access Protocol Version 4 ,第四版因特网信息存取协议Internet

(因特网)

IP(Internet Protocol ,网际协议)

ISDN(Integrated Service Digital Network,综合服务数字网络)

ISOC: Internet Society ,因特网协会ISP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因特网服务提供商)

LAN (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

LDAP: Lightweight Directory Access Protocol,轻权目录访问协议LOM

(LAN-on-Montherboard )

IAB : Internet Activities Board,因特网工作委员会IETF: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因特网工程作业推动L2TP(Layer 2 Tunneling Protocol,

二级通道协议)

LMDS: Local Multipoint Distributed System,局域多点分布式系统MIME

: Multipurpose Internet Mail Extension ,多用途因特网邮件扩展协议MNP

: Microcom Networking Protocal MODEM (Molator Demolator ,调制解

调器)

NAT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网络地址转换)

NC(Network Computer,网络计算机)

NDS : Novell Directory Service ,Novell目录服务NNTP: Network News

Transfer Protocol ,网络新闻传输协议MSN : Microsoft Network,微软网络

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直角频率部分多路复用)

P3P (Privacy Preference Project,个人私隐安全平台)

PDS : Public Directory Support ,公众目录支持PGP : Pretty Good Privacy,

优良保密协议PICS: Platform for Internet Content Selection,因特网内容

选择平台POF : Polymer Optical Fiber,聚合体光纤POP3: Post Office Protocol

Version 3 ,第三版电子邮局协议PPTP: Point to Point Tunneling Protocol,

点对点通道协议RADSL : Rate Adaptive DSL,速率自适应数字订阅线路RARP

(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反向地址解析协议)

RDF : Resource Description Framework ,资源描述框架RSA (Rivest Shamir

Adlemen ,一种因特网加密和认证体系)

RTS (Request To Send ,需求发送)

SIS : Switched Internetworking Services(交换式网络互联服务)

S/MIME: Secure MIME,安全多用途因特网邮件扩展协议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

SKIP: Simple Key Exchange Internet Protocol,因特网简单密钥交换协

议SUA (Single User Account ,单用户帐号)

TCP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传输控制协议)

UART(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 ,通用异步接收/

发送装置)

UDP (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

ULS : User Location Service,用户定位服务VOD : Video On Demand,

视频点播VPN : virtual private network,虚拟局域网WWW (World Wide Web,

万维网,是因特网的一部分) ;

③ 有关计算机的专业术语!!!基础的!

常用的计算机专业术语+解释
1、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总软件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2、联机系统是由一台中央计算机连接大量的地理位置分散的终端而构成的计算机系统。
3、PDN是公用数据网。网中传输的是数字化的数据,属于通信子网的一种。
4、OSI是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为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制订的七层网络模型。
5、PSE是分组交换设备。作为网络的中间节点,它具有存储转发分组的功能。
6、PAD是分组装配/拆卸设备。在发送方将大的报文拆成若干分组,在接受方将属于同一报文的分组再重新组成报文的设备。
7、FEP是前端处理机。设置在中心计算机与通信线路之间,专门负责通信控制。
8、IMP是接口信息处理机,是网络中间节点的统称。
二、
1、数据通信:是一种通过计算机或其他数据装置与通信线路,完成数据编码信号的传输、转接、存储和处理的通信技术。
2、数据传输率:每秒能传输的二进制信息位数,单位为B/S.
3、信道容量:是信息传输数据能力的极限,是信息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
4、自同步法:是指接收方能从数据信号波形中提取同步信号的方法。
5、PCM:称脉码调制,是将模拟数据换成数字信号编码的最常用方法。
6、FDM:又称时分多路复用技术,是在信道带宽超过原始信号所需带宽情况下,将物理停产的总带宽分成若干个与传输单个信号带宽相同的子停产,每个子信息传输一路信号。
7、同步传输:是以一批字符为传输单位,仅在开始和结尾加同步标志,字符间和比特间均要求同步。
8、差错控制:是指在数据通信过程中能发现或纠正差错,把差错限制在尽可能小的允许范围内的技术和方法。
9、FEC:又叫向前纠错,是一种差错控制方法,接收端不但能发现错误,而且能确定二进制码元发生错误的位置,从而加以纠正。
10、信号:是数据的电子或电磁编码。
11、MODEM:又称调制解调器。其作用是完成数字数据和模拟信号之间的转换,使传输模拟信号的媒体能传输数字数据。发送端MODEM将数字数据调制转换为模拟信号,接收端MODEM再把模拟信号解调还原为原来的数字数据。
12、信号传输速率:也称码元率、调制速率或波特率,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信道传输的码元个数,单位记做BAND.
13、基带传输:是在线路中直接传送数字信号的电脉冲,是一种最简单的传输方式,适用于近距离通信的局域网。
14、串行通信:数据是逐位地在一条通信线上传输的,较之并行通信速度慢,传输距离远。
15、信宿:通信过程中接收和处理信息的设备或计算机。
16、信源:通信过程中产生和发送信息的设备或计算机。
17、全双工:允许数据同时在两个方向上传输,要有两条数据通道,发送端和接收端都要有独立的接收和发送能力。
18、冲击噪声:呈突发状,常由外界因素引起;其噪声幅度可能相当大,无法靠提高信噪比来避免,是传输中的主要差错。
19、ARQ:又称自动请示重发,是一种差错控制方法;要求接收方检测出差错时,就设法通知发送端重发,直到正确的数据收到为止。
20、数据:为有意义的实体,它涉及到事物的存在形式。
三、
1、 网络协议:为进行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或约定的集合。
2、 语义:涉及用于协调与差错处理的控制信息。
3、 语法:数据及控制信息的格式、编码及信号电平等。
4、 定时:涉及速度匹配和排序等。
5、 网络的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各层次及其协议的集合。
6、 OSI:开放系统互连,是ISO中的术语,指资源子网中的主机。
7、 端开放系统:是ISO中的术语,是指资源子网中的主机。
8、 中继开放系统:是ISO中的术语,指通信子网中的节点机。
9、 DTE:数据终端设备,是对用户拥有的连网设备和工作站的统称。
10、 DCE:数据电路终接设备或数据通信设备,是对为用户提供入网连接点的网络设备的统称。
11、 零调制解调器:当用RS-232C直接连接两台近地DTE时,为使电缆两端的DTE通过电缆看过方都好像是DCE,所 采用交叉跳接的信号电缆。
12、 V系列接口标准:是数据终端设备与调制解调器或网络控制器之间的接口,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接口。
13、 X系列接口标准:是适用公共数据网的宅内电路终接设备和数据终端设备之间的接口,它制定较晚,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接口。
14、 100系列接口标准:是DTE与不带自动呼叫设备的DCE(如调制解调器)之间的接口。
15、 200系列接口标准:是DTE与带自动呼叫设备的DCE(如网络控制器)之间的接口。
16、 X.21建议:是一个用户计算机的DTE如何与数字化的DCE交换信号的数字接口。
17、 链路管理:数据链路层连接的建立、维持和释放。
18、 反馈差错控制:用以使发送方确认接收方是否正确收到了由它发送的数据信息的方法。
19、 ARQ法:又称自动请求重发,发送方将要发送的数据帧附加一定的冗余检错码一并发出,接收方则根据检错码对数据帧进行差错检测,若发现错误就返回请求重发的应答,发送方收到请求重发的应答后,便重新传送该数据帧。
20、 停发法:又称空闲重发请求,规定发送方每发送一帧后就要停下来等待接收方的确认返回,仅当发送方收到接收方的正确接收确认后再发送下一帧。
21、 go-back-n策略:当接收方检测出失序的信息帧后,要求发送方重发最后一个正确接收的信息帧之后的所有未被确认的帧。
22、 选择重发策略:当接收方发现某一帧出错后,仍然后续来的正确的帧存放在一个缓冲区中暂不向上层递交,同时向发送方要求重新传送出错的那一帧;一旦收到重新传来的帧后,就将其与存于缓冲区的中的其帧一同按正确顺序递交高层。
23、 发送窗口;发送方已发送但尚未被确认的帧的序号队列的界限,其上下界分别为窗口的上下沿,下下沿的距离为窗口尽寸。
24、 异步协议:以字符为独立的信息传送单位,在每个字符的起始处开始对每个字符内的比特进行同步,但字符间的间隔是不固定的。
25、 同步协议:以多字节或多比特组成的数据块为传送社交晚会产,仅在帧的起始处同步,帧内维持固定的时钟。
26、 BSC:面向字符的同步控制协议,又称二进制同步通信,采用字符填充的首尾定界法,属于数据链路层协议。
27、 信息帧:又叫I帧,用于传送有效信息和数据。
28、 控制帧:又叫S帧,用于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
29、 无编号帧:又叫U帧,用于提供链路的建立、拆除以及多种控制功能。
30、 HDLC:高级数据链路控制规程,是面向比特的数据链路层协议,采用比特填充的首位标识法。
31、 虚电路服务:网络层向运输层提供的一种面向连接的,使所有分组序到达目的系统的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
32、 阻塞:到达通信子网中某一部分的分组数量过多,使得该部分网络来不及处理,以至引起这部分及至整个网络性能下降的现象。
33、 死锁:网络阻塞严重,导致网络通信业务停顿的现象。
34、 间接存储转发死锁:在一组节点之间,某节点的所有缓冲区都装满了等待输出到下一节点的分组,这种情况依次传递构成循环,造成多节点间的死锁。
35、 直接存储转发死锁:两个节点彼此的所有缓冲区都装满了等待输出到对方的分组,造成两节点既不能接收也不能发送分组的现象。
36、 网络服务质量:是指在运输连接点之间看到了某些运输连接的特性,是运输层性能的度量,反映了运输质量及服务的可用性。
37、 抽象语法:是对数据一般结构的描述,是应用层实体对数据结构的描述。
38、 上下文关系:抽象语法和传输语法之间的对应关系,称上下文关系。
39、 重新同步:会话层在已经应答发送方正确接收后,在后期处理中发现错误而请求发送方重发。
40、 FTP服务:是一个用于访问远程机器的协议,采用客户/服务器模式,使用户可以在本地机与远程机之间进行有关文件的传输操作。
41、 简单邮件传送协议:是一个应用层协议,是简单的基于文本的,可靠的,有效的数据传输协议。
42、 地址转换协议ARP:在网络层将IP地址转换为相应物理网络地址的协议。
四、
1、 令牌:是一种能够控制站点占有媒体的特殊山帧,以区别数据帧及其他控制帧。
2、 载波监听:即发送站点在发送帧之前,先要监听信道上是否有其他站点发送的载波信号,若无
其他载波,可以发送信号;否则,推迟发送帧。
3、 冲突检测:即发送站点在发送数据时要边发送边监听信道,若监听到信道有干扰信号,则表示产生了冲突,于是就要停止发送数据。
4、 时槽:是一个固定长度的二进制位串,对应一个特定的时间片段,每个站点只能在时间片内发送数据。
5、 服务访问点:简称SAP,是一个层次系统的上下层之间进行通信的接口,N层的SAP就是N+1层可以访问N层服务的地方。
6、 局域网操作系统:是在局域网低层所提供的数据传输能力的基础上,为高层网络用户提供共享资源管理和其他网络服务功能的局域网系统软件。
7、 传输时延:是指一个站点从开始发送数据帧到数据帧发送完毕所需要的全部时间,也可是接收站点接收事个数据帧的全部时间。
8、 本地网桥:指在电缆允许的长度范围内互连网络的网桥。
9、 比特环长:当数据帧的传输时延等于信号在环中和上的传播时延时,该数据帧的比特数就是以比物度量的环路长路。
五、
1、 ISDN:是由综合数字电话网演变发展而来的的一种通信网络,它提供端到端的数字连接以支持广泛的业务,支持语音和非语音的通信业务,它为用户连网提供了一组少量的标准多用途网络接口。
2、 数字位管道:指的是用户设备和ISDN交换系统之间传输比特流的接口。管道中双向传输的比特流是由多个独立信道的比特流采用时分多路复用形成的。
3、 信元:ATM的信元是具有固定长度的帧,共53字节。其中5个字节是信元头,48个字节是信息段。信息段中可以是各类业务的用户数据,信元头包含各种控制信息。
4、 帧中继:是一种新型快速分组交换方式,它在继承了X.25的特点之后,简化了其网络层协议功能而发展起来的。
5、 ISP:internet服务提供商。
6、 URL:即统一资源定位器,WWW上的每个网页都按URL格式命名惟一的地址。
7、 子网掩码:是一个32位二进制数,对应IP地址的子网主机标识区域全为“0”,其余部分全为“1”。用于两台主机是否在同一子网中。
8、 万维网:又称WWW,是Interner上集文本、声音、图像、视频等多媒体信息于一身的全球信息资源网络,是Internet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9、 intranet:表示一组在特定机构范围内使用的互连网络,它们沿用的internet协议,采用客户/服务器结构,也叫内联网。
10、 防火墙:是一种安装在网间连接设备上的软件,在被保护的intranet和internet之间坚竖起的一道安全屏障,用于增强intranet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