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络连接 » 计算机网络通信规则
扩展阅读
手机有必要安全软件吗 2025-02-01 11:49:55

计算机网络通信规则

发布时间: 2025-02-01 08:59:08

⑴ 计算机通信的主要原理是什么

计算机网络通消陵信的工作原理1)TCP/IP协议的数据传输过程:
TCP/IP协议所采用的通信方式是分组交换方式。所谓分组交换,简丛兆单说就是数据在传输时分成若干段,每个数据段称为一个数据包,TCP/IP协议的基本传输单位是数据包,TCP/IP协议主要包括两个主要的协议,即TCP协议和IP协议,这两个协议可以联合使用,也可以与其他协议联合使用,它们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主要完成以下功能:
1)首先由TCP协议把数据分成若干数据包,给每个数据包写上序号,以便接收端把数据还原成原来的格式。
2)IP协议给每个数据包写上发送主机和接收主机的地址,一旦写上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数据包就可以在物理网上传送数据了。IP协议还具有利用路由算法进行路由选择的功能。
3)这些数据包可以通过不同的传输途径(路由)进行传输,由于路径不同,加上其它的原因,可能出现顺序颠倒、数据丢失、数据失真甚至重复的现象。这些问题都由TCP协议来处理,它具有检查渗桥租和处理错误的功能,必要时还可以请求发送端重发。
简言之,IP协议负责数据的传输,而TCP协议负责数据的可靠性。

⑵ 计算机网络按照通信方式分几类

按照每次传送的数据位数,通信方式可分为:并行通信和串行通信。

按照数据在线路上的传输方向,通信方式可分为: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与全双工通信。

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从逻辑功能上看,计算机网络是以传输信息为基础目的,用通信线路将多个计算机连接起来的计算机系统的集合,一个计算机网络组成包括传输介质和通信设备。

从用户角度看,计算机网络是这样定义的:存在着一个能为用户自动管理的网络操作系统。由它调用完成用户所调用的资源,而整个网络像一个大的计算机系统一样,对用户是透明的。

(2)计算机网络通信规则扩展阅读: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与一般的事物分类方法一样,可以按事物所具有的不同性质特点(即事物的属性)分类。计算机网络通俗地讲就是由多台计算机(或其它计算机网络设备)通过传输介质和软件物理(或逻辑)连接在一起组成的。

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协议通常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使用便于人来阅读和理解的文字描述,另一种是使用计算机能够理解的程序代码。对于非常复杂的计算机网络协议,其结构应该是层次式的。分层可以带来许多好处。

总的来说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基本上包括: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传输介质(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如无线网络的传输介质就是空间)以及相应的应用软件四部分。

如何理解计算机网络通信

1. 以太网协议
以太网协议规定,一组电信号构成一个数据包,我们把这个数据包称之为帧。每一个桢由标头(Head)和数据(Data)两部分组成。

帧的大小一般为 64 – 1518 个字节。假如需要传送的数据很大的话,就分成多个桢来进行传送。

对于表头和数据这两个部分,他们存放的都是一些什么数据呢? 毫无疑问,我们至少得知道这个桢是谁发送,发送给谁的等这些信息吧?所以标头部分主要是一些说明数据,例如发送者,接收者等信息。而数据部分则是这个数据包具体的,想给接收者的内容。

一个桢的长度是 64~1518 个字节,也就是说桢的长度不是固定的,但是标头部分的字节长度是固定的,每个桢都是单独发的,并且固定为18个字节。

把一台计算的的数据通过 物理层 和 链路层 发送给另一台计算机,究竟是谁发给谁的,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如何区分,,你总得给他们一个唯一的标识吧?

于是,MAC 地址出现了。

2. MAC 地址

连入网络的每一个计算机都会有网卡接口,每一个网卡都会有一个唯一的地址,这个地址就叫做 MAC 地址。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送,就是通过 MAC 地址来唯一寻找、传送的。

MAC地址 由 48 位二进制数所构成,在网卡生产时就被唯一标识了。

3. 广播与ARP协议

(1). 广播

如图,假如计算机 A 知道了计算机 B 的 MAC 地址,然后计算机 A 想要给计算机 B 传送数据,虽然计算机 A 知道了计算机 B 的 MAC 地址,可是它要怎么给它传送数据呢?计算机 A 不仅连着计算机 B,而且计算机 A 也还连着其他的计算机。 虽然计算机 A 知道计算机 B 的 MAC 地址,可是计算机 A 却不知道计算机 B 是分布在哪边路线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有了 广播 的出现。

在同一个 子网 中,计算机 A 要向计算机 B 发送一个 数据包 ,这个数据包会包含接收者的 MAC 地址。当发送时,计算机 A 是通过 广播 的方式发送的,这时同一个子网中的计算机 C, D 也会收到这个数据包的,然后收到这个数据包的计算机,会把数据包的 MAC 地址取出来,与自身的 MAC 地址对比,如果两者相同,则接受这个数据包,否则就丢弃这个数据包。

(2). ARP 协议

那么问题来了,计算机 A 是如何知道计算机 B 的 MAC 地址的呢?这个时候就得由 ARP 协议这个家伙来解决了,不过 ARP 协议会涉及到IP地址,我们下面才会扯到IP地址。因此我们先放着,就当作是有这么一个 ARP 协议,通过它我们可以知道子网中其他计算机的 MAC 地址。

上面我们有说到子网这个关键词,实际上我们所处的网络,是由无数个子网络构成的。广播的时候,也只有同一个子网里面的计算机能够收到。

假如没有子网这种划分的话,计算机 A 通过广播的方式发一个数据包给计算机 B , 其他所有计算机也都能收到这个数据包,然后进行对比再舍弃。世界上有那么多台计算机,每一台计算机都能收到其他所有计算机的数据包,那就不得了了。那还不得奔溃。 因此产生了 子网 这么一个东西。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如何区分哪些 MAC 地址是属于同一个子网的呢?假如是同一个子网,那我们就用广播的形式把数据传送给对方,如果不是同一个子网的,我们就会把数据发给网关,让网关进行转发。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有了 IP 协议。

1. IP协议

IP协议,它所定义的地址,我们称之为 IP地址 。IP协议有两种版本,一种是 IPv4,另一种是 IPv6。不过我们目前大多数用的还是 IPv4,我们现在也只讨论 IPv4 这个版本的协议。

这个 IP 地址由 32 位的二进制数组成,我们一般把它分成4段的十进制表示,地址范围为0.0.0.0~255.255.255.255。

每一台想要联网的计算机都会有一个IP地址。这个IP地址被分为两部分,前面一部分代表 网络部分 ,后面一部分代表 主机部分 。并且网络部分和主机部分所占用的二进制位数是不固定的。

假如两台计算机的网络部分是一模一样的,我们就说这两台计算机是处于同一个子网中。例如 192.168.43.1 和 192.168.43.2, 假如这两个 IP 地址的网络部分为 24 位,主机部分为 8 位。那么他们的网络部分都为 192.168.43,所以他们处于同一个子网中。

可是问题来了,你怎么知道网络部分是占几位,主机部分又是占几位呢?也就是说,单单从两台计算机的IP地址,我们是无法判断他们的是否处于同一个子网中的。

这就引申出了另一个关键词———— 子网掩码 。子网掩码和IP地址一样也是 32 位二进制数,不过它的网络部分规定全部为 1,主机部分规定全部为 0.也就是说,假如上面那两个IP地址的网络部分为 24 位,主机部分为 8 位的话,那他们的子网掩码都为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即255.255.255.0。

那有了子网掩码,如何来判端IP地址是否处于同一个子网中呢。显然,知道了子网掩码,相当于我们知道了网络部分是几位,主机部分是几位。我们只需要把 IP 地址与它的子网掩码做与(and)运算,然后把各自的结果进行比较就行了,如果比较的结果相同,则代表是同一个子网,否则不是同一个子网。

例如,192.168.43.1和192.168.43.2的子码掩码都为255.255.255.0,把IP与子码掩码相与,可以得到他们都为192.168.43.0,进而他们处于同一个子网中。

2. ARP协议

有了上面IP协议的知识,我们回来讲一下ARP协议。

有了两台计算机的IP地址与子网掩码,我们就可以判断出它们是否处于同一个子网之中了。

假如他们处于同一个子网之中,计算机A要给计算机B发送数据时。我们可以通过ARP协议来得到计算机B的MAC地址。

ARP协议也是通过广播的形式给同一个子网中的每台电脑发送一个数据包(当然,这个数据包会包含接收方的IP地址, 这个 IP地址 怎么来的,往下看 )。对方收到这个数据包之后,会取出IP地址与自身的对比,如果相同,则把自己的MAC地址回复给对方,否则就丢弃这个数据包。这样,计算机A就能知道计算机B的MAC地址了。

可能有人会问,知道了MAC地址之后,发送数据是通过广播的形式发送,询问对方的MAC地址也是通过广播的形式来发送,那其他计算机怎么知道你是要传送数据还是要询问MAC地址呢?其实在询问MAC地址的数据包中,在对方的MAC地址这一栏中,填的是一个特殊的MAC地址,其他计算机看到这个特殊的MAC地址之后,就能知道广播想干嘛了。

假如两台计算机的IP不是处于同一个子网之中,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把数据包发送给网关,然后让网关让我们进行转发传送

3. DNS服务器

这里再说一个问题,我们是如何知道对方计算机的IP地址的呢?这个问题可能有人会觉得很白痴,心想,当然是计算机的操作者来进行输入了。这没错,当我们想要访问某个网站的时候,我们可以输入IP来进行访问,但是我相信绝大多数人是输入一个网址域名的,例如访问网络是输入 http://www..com 这个域名。其实当我们输入这个域名时,会有一个叫做DNS服务器的家伙来帮我们解析这个域名,然后返回这个域名对应的IP给我们的。

因此,网络层的功能就是让我们在茫茫人海中,能够找到另一台计算机在哪里,是否属于同一个子网等。

通过物理层、数据链路层以及网络层的互相帮助,我们已经把数据成功从计算机A传送到计算机B了,可是,计算机B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应用程序,计算机该如何知道这些数据是给谁的呢?

这个时候, 端口(Port) 这个家伙就上场了,也就是说,我们在从计算机A传数据给计算表B的时候,还得指定一个端口,以供特定的应用程序来接受处理。

也就是说,传输层的功能就是建立端口到端口的通信。相比网络层的功能是建立主机到主机的通信。

也就是说,只有有了IP和端口,我们才能进行准确着通信。这个时候可能有人会说,我输入IP地址的时候并没有指定一个端口啊。其实呢,对于有些传输协议,已经有设定了一些默认端口了。例如http的传输默认端口是80,这些端口信息也会包含在数据包里的。

传输层最常见的两大协议是 TCP 协议和 UDP 协议,其中 TCP 协议与 UDP 最大的不同就是 TCP 提供可靠的传输,而 UDP 提供的是不可靠传输。

终于说到应用层了,应用层这一层最接近我们用户了。

虽然我们收到了传输层传来的数据,可是这些传过来的数据五花八门,有html格式的,有mp4格式的,各种各样。你确定你能看的懂?

因此我们需要指定这些数据的格式规则,收到后才好解读渲染。例如我们最常见的 Http 数据包中,就会指定该数据包是 什么格式的文件了。

喜欢点个赞

原文看这里

⑷ 计算机网络中通信双方必须共同遵守的规则

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中,为了确保数据交换的顺利进行,通信双方必须严格遵循一系列共同的规则和标准。以下是这些规则的详细说明:
1. 网络协议:网络协议定义了数据传输的语法和语义,确保双方能够以一致的方式理解和解释信息。例如,HTTP协议定义了网页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的通信方式,而SMTP协议则规定了电子邮件的发送过程。
2. 数据编码:为了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完整性和可理解性,通信双方必须约定一种数据编码格式。常见的编码格式包括JSON和XML,它们能够将数据结构化,便于接收方解析。
3. 网络安全措施:网络安全规则是必不可少的,它们有助于防止数据泄露、未经授权的访问和其他潜在的安全威胁。例如,使用SSL/TLS加密技术来保护传输中的数据,以及实施访问控制策略来限制对网络资源的访问。
4. 带宽分配:在共享网络资源的环境中,带宽分配规则至关重要,它们确保网络资源被公平且高效地利用。例如,通过 Quality of Service (QoS) 技术优先处理关键业务数据,或者限制用户的带宽使用以避免网络拥塞。
5. 费用政策:在提供有偿网络服务的情况下,双方必须遵守费用政策,确保计费过程的透明和公正。例如,根据用户的使用时长或数据流量来收取费用。
总之,计算机网络中的通信双方遵守这些规则是确保网络通信的稳定性、安全性和效率的基础。这些规则和标准共同构成了网络通信的基石,使得全球范围内的信息交流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