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网络五层结构
计算机网络五层结构是指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1、应用层
专门针对某些应用提供服务。
2、传输层
网络层只把数据送到主机,但不会送到进程。传输层负责负责进程与主机间的传输,主机到主机的传输交由网络层负责。传输层也称为端到端送。
3、网络层
把包里面的目的地址拿出来,进行路由选择,决定要往哪个方向传输。
负责从源通过路由选择到目的地的过程,达到从源主机传输数据到目标主机的目的。
4、数据链路层
通过物理网络传送包,这里的包是通过网络层交过来的数据报。
只完成一个节点到另一个节点的传送(单跳)。
5、物理层
通过线路(可以是有形的线也可以是无线链路)传送原始的比特流。
只完成一个节点到另一个节点的传送(单跳)。
(1)计算机网络协议5层体系扩展阅读:
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网络也称计算机通信网。关于计算机网络的最简单定义是:一些相互连接的、以共享资源为目的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若按此定义,则早期的面向终端的网络都不能算是计算机网络,而只能称为联机系统(因为那时的许多终端不能算是自治的计算机)。但随着硬件价格的下降,许多终端都具有一定的智能,因而“终端”和“自治的计算机”逐渐失去了严格的界限。若用微型计算机作为终端使用,按上述定义,则早期的那种面向终端的网络也可称为计算机网络。
2. 计算机网络中五层协议它们分别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它们具体分别是在哪里(从硬件层面上谈)实现的
1,物理层;其主要功能是:主要负责在物理线路上传输原始的二进制数据。
2、数据链路层;其主要功能是:主要负责在通信的实体间建立数据链路连接。
3、网络层;其主要功能是:要负责创建逻辑链路,以及实现数据包的分片和重组,实现拥塞控制、网络互连等功能。
4、传输层;其主要功能是:负责向用户提供端到端的通信服务,实现流量控制以及差错控制。
5、应用层;其主要功能是:为应用程序提供了网络服务。
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是由计算机硬件(如网卡)实现的,网络层和传输层由操作系统软件实现,而应用层由应用程序或用户创建实现。
(2)计算机网络协议5层体系扩展阅读:
应用层是体系结构中的最高层。应用层确定进程之间通信的性质以满足用户的需要。这里的进程就是指正在运行的程序。
应用层不仅要提供应用进程所需要的信息交换
和远地操作,而且还要作为互相作用的应用进程的用户代理,来完成一些为进行语义上有意义的信息交换所必须的功能。应用层直接为用户的应用进程提供服务。
传输层的任务就是负责主机中两个进程之间的通信。因特网的传输层可使用两种不同协议:即面向连接的传输控制协议TCP,和无连接的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面向连接的服务能够提供可靠的交付,但无连接服务则不保证提供可靠的交付,它只是“尽最大努力交付”。这两种服务方式都很有用,备有其优缺点。在分组交换网内的各个交换结点机都没有传输层。
网络层负责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在发送数据时,网络层将运输层产生的报文段或用户数据报封装成分组或包进行传送。
在TCP/IP体系中,分组也叫作IP数据报,或简称为数据报。网络层的另一个任务就是要选择合适的路由,使源主
机运输层所传下来的分组能够交付到目的主机。
3. 试述五层协议的网络体系结构的要点,包括各层的主要功能
1.应用层
应用层的任务是通过应用进程间的交互来完成特定网络应用。应用层协议定义的是应用进程间通信和交互的规则。
不同的网络应用需要不同的协议,如万维网应用的HTTP协议,支持电子邮件的SMTP协议,支持文件传送的FTP协议等
2.运输层
运输层的任务是负责为两个主机中进程之间的通信提供通用的数据传输服务。应用进程利用该服务传送应用层 报文。
所谓通用,是指并不针对某个特定网络的应用。而是多种应用可以使用同一个运输层服务。
运输层主要使用以下两种协议:
传输控制协议TCP (提供面向连接的,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数据传输的单位是报文段)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提供无连接的,尽最大努力交付,其数据传输的单位是用户数据报)
3.网络层
网络层为分组交换网上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网络层将运输层产生的报文段或用户数据报封装成分组和包进行传送。
4.数据链路层
两台主机间的数据传输,总是一段一段在数据链路上传送的,这就需要使用专门的链路层协议。在两个相邻节点间的链路上传送帧,每一帧包括数据和必要的控制信息(如同步信息,地址信息,差错控制等)
三个基本问题:封装成帧,透明传输,差错检测
5.物理层
在物理层上所传数据单位是比特。
(3)计算机网络协议5层体系扩展阅读:网络体系结构是指通信系统的整体设计,它为网络硬件、软件、协议、存取控制和拓扑提供标准。它广泛采用的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1979年提出的开放系统互连(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的参考模型。
4. 五层协议的网络体系结构要点。
五层协议的网络体系结构各层的结构要点如下:
1、物理层:
物理层的任务就是透明地传送比特流,确定连接电缆插头的定义及连接法。
2、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的任务是在两个相邻结点间的线路上无差错地传送以帧(frame)为单位的数据。每一帧包括数据和必要的控制信息。
3、网络层:
网络层的任务就是要选择合适的路由,使发送站的运输层所传下来的分组能够正确无误地按照地址找到目的站,并交付给目的站的运输层。
4运输层:
运输层的任务是向上一层的进行通信的两个进程之间提供一个可靠的端到端服务,使它们看不见运输层以下的数据通信的细节。
5、应用层:
应用层直接为用户的应用进程提供服务。
网络协议为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的集合。例如,网络中一个微机用户和一个大型主机的操作员进行通信,由于这两个数据终端所用字符集不同,因此操作员所输入的命令彼此不认识。
为了能进行通信,规定每个终端都要将各自字符集中的字符先变换为标准字符集的字符后,才进入网络传送,到达目的终端之后,再变换为该终端字符集的字符。
5. TCP/IP的五个层是什么
五个层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假设两台机器AB,以A给B发信息,作为例子解释:
【物理层】
目标:实现AB之间可以发送01信号。
意义:就是物理上实现连接,AB之间用网线连接;或者无线链接。
【数据链路层】
目标:把信息编码成01,并找到B后发给它。
编码:将信息封装成一个数据包,包括头和数据两部分;头里面包含了A和B的物理地址,世上任何两台机器有唯一的物理地址。
发送:A以广播的形式,发给所有A可以发送到的机器,如果自己是B则拿过来,如果不是则丢弃。
【网络层】
目标:改善数据包发送的范围,减少网络负担。
问题:由于A会发送给所有机器,则如果连接的机器越多负担越重。
方案:将世界的机器分区域,一个区域内的网络通过广播发送,区域之间则通过新协议(IP)交流。
协议:物理地址是网卡本身的地址,IP4,IP6则是人为分配的地址,可以通过子网掩码来判断AB是否属于同一个区域。
【传输层】
目标:区分AB上不同应用程序对网络的使用。
方案:通过端口(0-65535),0-1023已经被系统使用了;端口好像进入一个大厦后,要进入房间的门牌号,端口的选择则通过新协议(TCP/UDP)实现。
协议:TCP、UDP分别是两种可靠性级别不同的协议。
【应用层】
目标:实现对AB不同应用程序的数据编码。
原因:不同应用程序根据自己的需求,对数据进行A上编码和B上解码。
6. 计算机网络中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的物理层为什么没有使用协议
物理层主要是说的设备介质(如网线等)和一种电波信号,最主要的是就是根具0,1 的电流进行传输的,不须要什么协议的支持。
1,物理层;其主要功能是:主要负责在物理线路上传输原始的二进制数据。
2、数据链路层;其主要功能是:主要负责在通信的实体间建立数据链路连接。
3、网络层;其主要功能是:要负责创建逻辑链路,以及实现数据包的分片和重组,实现拥塞控制、网络互连等功能。
4、传输层;其主要功能是:负责向用户提供端到端的通信服务,实现流量控制以及差错控制。
5、应用层;其主要功能是:为应用程序提供了网络服务。
(6)计算机网络协议5层体系扩展阅读:
物理层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物理层要尽可能地屏蔽掉物理设备和传输媒体,通信手段的不同,使数据链路层感觉不到这些差异,只考虑完成本层的协议和服务。
(2)给其服务用户(数据链路层)在一条物理的传输媒体上传送和接收比特流(一般为串行按顺序传输的比特流)的能力,为此,物理层应该解决物理连接的建立、维持和释放问题。
(3)在两个相邻系统之间唯一地标识数据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