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络连接 »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七版教材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七版教材

发布时间: 2024-06-13 08:33:24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一)

参考:计算机网络 谢希仁 第7版

一、现在最主要的三种网络
 电信网络(电话网)
 有线电视网络
 计算机网络 (发展最快,信息时代的核心技术)
二、internet 和 Internet
 internet 是普通名词
泛指一般的互连网(互联网)
 Internet 是专有名词,标准翻译是“因特网” 世界范围的互连网(互联网)
使用 TCP/IP 协议族
前身是美国的阿帕网 ARPANET
三、计算机网络的带宽
计算机网络的带宽是指网络可通过的最高数据率,即每秒多少比特。 描述带宽也常常把“比特/秒”省略。
例如,带宽是 10 M,实际上是 10 Mb/s。注意:这里的 M 是 106。
四、对宽带传输的错误概念
在网络中有两种不同的速率:
信号(即电磁波)在传输媒体上的传播速率(米/秒,或公里/秒)
 计算机向网络发送比特的速率(比特/秒),也叫传输速率。 这两种速率的意义和单位完全不同。
宽带传输:计算机向网络发送比特的速率较高。 宽带线路:每秒有更多比特从计算机注入到线路。 宽带线路和窄带线路上比特的传播速率是一样的。
早期的计算机网络采用电路交换,新型的计算机网络采用分组交换的、基于存储转发的方式。 分组交换:
 在发送端把要发送的报文分隔为较短的数据块
 每个块增加带有控制信息的首部构成分组(包)
 依次把各分组发送到接收端
 接收端剥去首部,抽出数据部分,还原成报文
IP 网络的重要特点
 每一个分组独立选择路由。
 发往同一个目的地的分组,后发送的有可能先收到(即可能不按顺序接收)。  当网络中的通信量过大时,路由器就来不及处理分组,于是要丢弃一些分组。  因此, IP 网络不保证分组的可靠地交付。
 IP 网络提供的服务被称为:
尽最大努力服务(best effort service) 五、最重要的两个协议:IP 和 TCP
TCP 协议保证了应用程序之间的可靠通信,IP 协议控制分组在因特网的传输,但因特网不保证可靠交付.
在 TCP/IP 的应用层协议使用的是客户服务器方式。
 客户(client)和服务器(server)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
 客户服务器方式所描述的是进程之间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
 当 A 进程需要 B 进程的服务时就主动呼叫 B 进程,在这种情况下,A 是客户而 B 是服务器。
 可能在下一次通信中,B 需要 A 的服务,此时,B 是客户而 A 是服务器。
注意:
 使用计算机的人是“用户”(user)而不是“客户”(client)。
 客户和服务器都指的是进程,即计算机软件。
 由于运行服务器进程的机器往往有许多特殊的要求,因此人们经常将主要运行服务器进程的
机器(硬件)不严格地称为服务器。
 例如,“这台机器是服务器。” 意思是:“这台机器(硬件)主要是用来运行服务器进程(软件)。”  因此,服务器(server)一词有时指的是软件,但也有时指的是硬件。
六、总结
 因特网(Internet)是世界范围的、互连起来的计算机网络,它使用 TCP/IP 协议族,并且它的前身是美 国阿帕网 ARPANET。
 计算机网络的带宽是网络可通过的最高数据率。
 因特网使用基于存储转发的分组交换,并使用 IP 协议传送 IP 分组。
 路由器把许多网络互连起来,构成了互连网。路由器收到分组后,根据路由表查找出下一跳路由器的
地址,然后转发分组。
 路由器根据与其他路由器交换的路由信息构造出自己的路由表。
 IP 网络提供尽最大努力服务,不保证可靠交付。
 TCP 协议保证计算机程序之间的、端到端的可靠交付。
 在 TCP/IP 的应用层协议使用的是客户服务器方式。
 客户和服务器都是进程(即软件)。客户是服务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提供方。
 服务器有时也指“运行服务器软件”的机器。

一、IP 网络是虚拟网络
 IP 网络是虚拟的。在 IP 网络上传送的是 IP 数据报(IP 分组)。
 实际上在网络链路上传送的是“帧”,使用的是帧的硬件地址(MAC 地址)。
 地址解析协议 ARP 用来把 IP 地址(虚拟地址)转换为硬件地址(物理地址)。
二、IP 地址的表示方法
IP 地址的表示方法有两种:二进制和点分十进制。
IP 地址是 32 位二进制数字,为方便阅读和从键盘上输入,可把每 8 位二进制数字转换成一个十进制数字,并 用小数点隔开,这就是点分十进制。
三、因特网的域名
因特网的域名分为:  顶级域名  二级域名  三级域名

 四级域名
四、域名服务器 DNS (Domain Name Server)
因特网中设有很多的域名服务器 DNS,用来把域名转换为 IP 地址。
五、电子邮件
发送邮件使用的协议——简单邮件传送协议 SMTP (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 接收邮件使用的协议——邮局协议版本 3 POP3 (Post Office Protocol version 3) 注:邮件的传送仍然要使用 IP 和 TCP 协议
六、统一资源定位符 URL (Uniform Resource Locator)
 URL 用来标识万维网上的各种文档。
 因特网上的每一个文档,在整个因特网的范围内具有惟一的标识符 URL。  URL 实际上就是文档在因特网中的地址。
七、超文本传送协议 HTTP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万维网客户程序与服务器程序之间的交互遵守超文本传送协议 HTTP。
八、结束语
 IP 地址是 32 位二进制数字。为便于阅读和键入,也常使用点分十进制记法。  个人用户上网可向本地 ISP 租用临时的 IP 地址。
 域名服务器 DNS 把计算机域名转换为计算机使用的 32 位二进制 IP 地址。  发送电子邮件使用 SMTP 协议,接收电子邮件使用 POP3 协议。
 统一资源定位符 URL 惟一地确定了万维网上文档的地址。
 超文本传送协议 HTTP 用于万维网浏览器程序和服务器程序的信息交互。
 超文本标记语言 HTML 使万维网文档有了统一的格式。
 IP 电话不使用 TCP 协议。利用 IP 电话网关使得在普通电话之间可以打 IP 电话。

一、因特网服务提供者 ISP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根据提供服务的覆盖面积大小以及所拥有的 IP 地址数目的不同,ISP 也分成为不同的层次。
二、两种通信方式
在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中运行的程序之间的通信方式通常可划分为两大类:C/S 方式 和 P2P 方式
(Peer-to-Peer,对等方式)。
三、因特网的核心部分
网络核心部分是因特网中最复杂的部分。
网络中的核心部分要向网络边缘中的大量主机提供连通性,使边缘部分中的任何一个主机都能够向其 他主机通信(即传送或接收各种形式的数据)。
因特网的核心部分是由许多网络和把它们互连起来的路由器组成,而主机处在因特网的边缘部分。
在因特网核心部分的路由器之间一般都用高速链路相连接,而在网络边缘的主机接入到核心部分则通 常以相对较低速率的链路相连接。

主机的用途是为用户进行信息处理的,并且可以和其他主机通过网络交换信息。路由器的用途则是用 来转发分组的,即进行分组交换的。
在网络核心部分起特殊作用的是路由器(router)。
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的关键构件,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这是网络核心部分
最重要的功能。
四、电路交换
电路交换必定是面向连接的。 电路交换的三个阶段:建立连接、通信、释放连接。
五、网络的分类
 不同作用范围的网络
 广域网 WAN (Wide Area Network)
 局域网 LAN (Local Area Network)
 城域网 MAN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 个人区域网 PAN (Personal Area Network)
 从网络的使用者进行分类
 公用网 (public network)
 专用网 (private network)
 用来把用户接入到因特网的网络
 接入网 AN (Access Network),它又称为本地接入网或居民接入网。
注:由 ISP 提供的接入网只是起到让用户能够与因特网连接的“桥梁”作用。
六、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 速率
 带宽
 吞吐量
 时延(delay 或 latency)
 传输时延(发送时延) —— 从发送数据帧的第一个比特算起,到该帧的最后一个比特发送完 毕所需的时间。
 传播时延 —— 电磁波在信道中需要传播一定的距离而花费的时间。 注:信号传输速率(即发送速率)和信号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 处理时延 —— 交换结点为存储转发而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所花费的时间。
 排队时延 —— 结点缓存队列中分组排队所经历的时延。 总时延 = 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处理时延
 时延带宽积
 利用率 —— 分为信道利用率和网络利用率。

 信道利用率——某信道有百分之几的时间是被利用的(有数据通过)。  网络利用率——全网络的信道利用率的加权平均值。 注:信道利用率并非越高越好。
七、网络协议(network protocol) 简称为协议,是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其组成要素有以下三点:
 语法  语义  同步
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
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八、实体、协议、服务和服务访问点
实体(entity)——表示任何可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 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
 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  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层所提供的服务。
 本层的服务用户只能看见服务而无法看见下面的协议。
 下面的协议对上面的服务用户是透明的。
 协议是“水平的”,即协议是控制对等实体之间通信的规则。
 服务是“垂直的”,即服务是由下层向上层通过层间接口提供的。 同一系统相邻两层的实体进行交互的地方,称为服务访问点 SAP (Service Access Point)。
九、TCP/IP 的体系结构
路由器在转发分组时最高只用到网络层,而没有使用运输层和应用层。

㈡ 考研计算机408要用什么资料

《考研计算机408》网络网盘资源下载链接:

提取码: huc8

408的考试内容应该就是包括:数据结构,计算机操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
考试参考用书:

《数据结构C语言》严蔚敏 清华大学出版社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2版 唐朔飞 高等教育出版社
《计算机操作系统(修订版)》第4版 汤子瀛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第7版 谢希仁 电子工业出版社

㈢ 计算机网络(原书第7版)读后感100字

《计算机网络(原书第7版)》是一本由James F. Kurose / Keith W. Ross着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89.00元,页数:4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计算机网络(原书第7版)》读后感(一):习题翻译的真拉

第四章课后习题,p19“数据包从输出端口2发送到输入端口1”第多少次把输出和输入翻译反了?习题错误根本数不过来,有的压根不成句,还有的名词和正文不一致,还有的不指明条件和问题,还有的完全和英文原文意思相反。翻译的东西自己看过一遍吗?不想翻可以不翻,弄这么多误人子弟的东西,这是教科书不是小说,请态度稍微认真一点好吗?

《计算机网络(原书第7版)》读后感(二):废话太多 真的不是一本好书

很多东西一句话就能说明白 为什么要重复那么多遍呢。此书不利于建立对计算机网络系统性的深入认识,了解个大概还可以。大量借鉴TCP/IP suite 一书,但是却是低配废话冗余版。

真的不是一本好书,误人子弟。当科普读物可以,拿来学习理解提升系统认知还是应付考试都是不值得的。本科看了这本书硬是把简单的弄复杂了,硕士期间重读发现甚至比不上谢希仁老师的中文版。翻译倒是很良心,佩服译者是怎么忍耐如此多的废话的。

《计算机网络(原书第7版)》读后感(三):垃圾翻译!

译者亏你还是个大学老师,翻译得这么垃圾!!!!!!!!!!!!!!! 我建议你转行不要当老师了。 我建议你转行不要当老师了。 我建议你转行不要当老师了。 我建议你转行不要当老师了。 我建议你转行不要当老师了。 我建议你转行不要当老师了。 我建议你转行不要当老师了。 我建议你转行不要当老师了。 我建议你转行不要当老师了。 我建议你转行不要当老师了。 我建议你转行不要当老师了。 我建议你转行不要当老师了。 我建议你转行不要当老师了。 我建议你转行不要当老师了。

㈣ 2019年同等学力申硕计算机综合试题解析--计算机网络

本文解析的原文出处都是《计算机网络第七版谢希仁》

一、填空题

1.  以太网的争用期是指(以太网的端到端往返时间2 ),以太网发送数据使用(曼切斯特)编码

解析: 第一空出处教材P88,第七段第三句: “因此以太网的端到端往返时间2 称为争用期”

第二空原话出处教材p86,第二段第一句:“ 以太网发送的数据都使用曼切斯特编码 的信号”

2.  一个广域网传输比特率是4Kbps,传播时延为20ms,若采用停-等协议效率是50%,帧长至少为(160)位

解析: 停止等待协议概念出处P213,

传播时延为20ms,则往返时延rtt为40ms,效率即为信道利用率,设分组时延为T, , 忽略不计,把已知数据代入公式求出

帧长度为 (式子中有单位转换),因此帧长度最少为160位。

3.  一个网段的网络号为130.10.3.0/21,子网掩码可以写为(255.255.248.0)

解析:用位与的方法即可求出。

4.  TCP协议中发送窗口的大小应该由(拥塞)窗口和(接收)窗口中较小的一个决定

二、 选择题

1. 数据链链路层采用后退N帧协议,若发送窗口大小是16,那至少需要(C)位序号才能保证不出错

A. 7 

B.6  

C.5 

D.4

解析: 发窗口的大小  ,n代表序号位数,n位序号要减去0的组合,最大窗口只有n个1表示为 ,因此该题选C

2. 一台主机的IP地址为152.68.70.3,子网掩码为255.255.224.0,必须路由器才能与该主机通信的是(A)

A.152.68.62.23

B.152.68.67.15

C.152.68.85.220

D.152.68.90.30

解析: 根据子网掩码可知网络号是19位,主机IP为152.68.70.3,与子网掩码按位求与,其网络号为152.68.64.0,把子网掩码与选项中ip按位求与得到,A的网络号为152.68.32.0,其他选项的网络号为152.68.64.0,因此A与题干中ip不在一个网络,因此要路由器通信。

3.  对分片后的数据进行重组的是(B)

A.中间主机

B. 目的主机

C. 核心路由器

D.下一跳路由器

解析: IP协议规定,只有最终的目的主机才可以对分片数据报进行重组,这样做有两个好处:首先,在目的主机上进行重组减少了路由器的计算量,当转发一个IP数据报时,路由器不需要知道它是不是个分片;其次,路由器可以为每个分片独立选择路由,每个分片到达目的地所经过的路径可以不同。

4.  CIDR地址块192.168.10.0/20所包含的IP地址范围是(D)

A.192.168.10.0-192.168.12.255

B.192.168.10.0-192.168.13.255

C.192.168.10.0-192.168.14.255

D.192.168.10.0-192.168.15.255

解析: 根据题干192.168.10.0/20可以得到

子网掩码是 ,

IP地址的二进制表示为:

因此原题干IP范围为

192.168.10.0-192.168.15.255

5. 一个由25台计算机组成的通信网络,网络中任意两台计算机之间的往返时延为20ms,他们之间采用UDP协议进行请求和响应,如果40ms内未收到响应,该计算机立即重传请求,但很快网络发生崩溃,解决办法是(D)

A.增加超时计时器时间

B.增加路由中队列长度

C.在接收方使用滑动窗口机制防止缓冲区溢出

D.超时后重传请求时,使用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

解析: P88,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用来确定碰撞后重传时机,这种算法让发生碰撞的站在停止发送数据后,不是等待信道变为空闲后就立即再发送数据,而是推迟一个随机的时间。

三、名词解释

1.BGP协议

解析: (P164第三段和第四段)

BGP边界网关协议,是不同AS的路由器之间交换路由信息的协议。BGP力求寻找一条能够到达目的网络且比较好的路由,而并非要寻找一条最佳路由。BGP采用路径向量路由选择协议。

2.DHCP协议

解析: (P295-P296)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提供了一种机制,即插即用连网,这种机制允许一台计算机加入新的网络和获取IP地址而不用手工参与。DHCP对于运行客户软件和服务软件器软件都适用。DHCP使用客户服务器方式。DHCP服务器分配给DHCP客户的IP是临时的,因此DHCP客户只能在一段有限时间内使用这个分配到的IP地址。

四、计算

1. 一台路由器收到一个1500字节的IPv4分组,IP头部为20字节,如果需要将该分组转发到一个MTU为500字节的链路上,

1)该IP分组共分成几个分片,长度分别为多少字节

2)最后一个分片的片偏移是多少字节

解析:

(1)IP头部20个字节,而转发mtu500字节,因此数据量只有480字节。1500个字节分成4组,前三组都是480+20 = 500字节,其中数据长度为480字节,共用了1440个字节,原来的数据量为1500-20=1480,因此第四组长度为 1480-1440 +20= 60字节,其中数据长度为40字节。

(2)最后一个分片的片偏移了三个分组,mtu大小为500字节,ip占20个字节,每片大小最大为480,片偏移必须为8字节的整数倍。

第一个片偏移是:0/8 = 0,第二个片偏移是:480/8=60;

第三个片偏移是:480*2/8=960/8=120, 第四个片偏移是:480*3/8=1440/8=180, 因此得到答案180。

2. 一个TCP连接使用256Kbps链路,其端到端的传输时延为128ms,实际吞吐量是128Kbps,若忽略数据封装开销及接收方响应分组的发送时间,发送窗口大小是多少字节

解析: 实际吞吐量为128Kbps,使用的是256Kbps的链路,则说明信道利用率只有50%

ms,发送窗口大小即发送分组长度的大小,根据信道利用率公式: , 其中 忽略不计,rtt代入公式求出分组时间T=256ms,

则窗口大小为

3. 客户端C和S之间建立一个TCP连接,该连接总是以1KB的最大段长发送TCP段,C有足够数据发送,当拥塞窗口为32KB时,收到了三个重复的ACK报文,如果接下来4个RTT时间内TCP段的传输是成功的,那么在当四个RTT时间内发送的TCP段都得到ACK,拥塞窗口大小是多少?采用了怎样的拥塞机制?

解析: (P234-P235)有题干可知MSS=1KB,当收到3个重复确认时,就知道接收方确实没有收到最近发的那个报文段,立即使用 快重传 ,此时不是用慢启动而是使用 快恢复 算法,接下来的 第一个rtt ,发送放调整门限ssthresh = cwnd /2 = 32/2 = 16KB,于此同时设置拥塞窗口cwnd = ssthresh = 16KB。之后并开始执行 拥塞避免算法 ,因此接下来的连续 3个rtt 都是连续加法增大,因此最终拥塞窗口cwnd = 16+3*MSS = 19KB

因此该拥塞机制过程为: 快重传 → 快恢复 → 拥塞避免

㈤ 【408考研】计算机网络谢希第七版和第八版的区别是什么对23考研有影响吗

基本没有影响,你到时候复习的时候基本上也是去听网课,这个不是必要的,你只需要去王道那边好好看一下人家的书和相关的资料就可以了,课本其实都不是必须的。

㈥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7版和第8版哪个

第7版。
1、《计算机网络(第7版)》是2017年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谢希仁。
2、2017年发行的第7版又在第6版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修订。全书分为9章,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原理体系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包括局域网)、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网络安全、互联网上的音频/视频服务,以及无线网络移动网络等内容。各章均附有习题(附录A给出了部分习题的答案和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