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络连接 »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谢雨飞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谢雨飞

发布时间: 2024-05-24 21:45:11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的序言

计算机网络是紧密结合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正在迅速发展并获得广泛应用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一个国家网络建设的规模和应用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科技水平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标志,如何推动信息产业的发展,培养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学科专业人才,已经成为各国高度重视的战略问题。
作者在多年计算机网络教学中深感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迅速,新的技术、新的网络标准不断推出,作者依据多年来对本科生和研究生进行计算机网络教学及相关科研工作的实践经验,在征求了计算机专业相关教师和高年级学生及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人员意见的基础上,从工程实践和应用的角度出发,完成了本书的编写。
本书在介绍数据通信原理、网络体系结构等理论的基础上,从工程和实际应用角度全面介绍最新网络技术。全书共分10章,第1章是计算机网络概述,对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功能、组成、分类及应用前景做了概述。第2章是数据通信基础,介绍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传输介质、通信方式及数据编码、多路复用、数据交换和差错控制技术。第3章是网络体系结构,着重介绍ISO的OSI体系结构、OSI与TCP/IP体系结构的对比。第4章是局域网,着重介绍IEEE 802标准、交换式以太网、全双工以太网、快速以太网、VLAN、WLAN以及结构化布线技术。第5章是通信网与广域网,介绍了通信网的概念、结构、分类及常用的广域网技术。第6章是网络互联技术,着重介绍网络互联的基本方法及三层交换技术。第7章是Internet,介绍Internet接入技术、IP协议、传输协议及应用。第8章是网络操作系统,介绍网络操作系统的一般功能和当前流行的网络操作系统。第9章是网络管理及安全技术,介绍了网络管理的一般概念、简单网络管理协议以及数据加密技术、网络安全策略和安全机制。第10章是计算机网络工程实践与实验,从实际工程角度介绍百兆、千兆以太网的组网实例,VPN实现方法以及综合实验。每章均附有小结及习题。本教材参考学时为40-60学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酌情选择。
本书由武奇生主编并负责统稿。全书编写具体分工为武奇生(第6、7、10章)、闫茂德(第4、8章)、王秋才(第1-3章)、罗向龙(第5,9章)。王丹、刘玉芳、魏秀玲、李磊、姚博斌、姜宁等研究生绘制了书中的部分插图,对本书的初稿进行了阅读和校对,并提出了许多参考意见。本书在编写过程中还得到了作者单位的支持和其他同事的帮助,同时对编写本书时所参考书籍的作者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感谢。
鉴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迅速,作者水平和时间有限,书中难免存在错误和不妥之处,恳请同行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⑵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的内容提要

本书是从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角度,结合高职高专教学的实际需要和特点,组织编写的通信技术专业系列教材之一。
本书是2004年出版的原书的第二版。修订版在保持原书基本框架和特色的基础上,对第5章和第8章做了较大的增删和修改,对其他章节也都做了必要的修改。增加了组网设备和网络互连一章,用于加强学生的动手组网能力。
全书共分为9章。第1、2、3章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作为计算机网络基础的数据通信方面的内容,以及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这是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部分;第4、5、6章主要介绍局域网、城域网与广域网以及网络互连问题;第7、8章主要介绍因特网的协议和应用;第9章介绍网络的一些相关技术和应用,如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技术、管理技术、安全技术、代理技术等。本书在编写过程中保持了原书的新颖性、实用性、技能性,突出了“重在应用、突出技能”的编写思路,内容与实际紧密结合,深入浅出,并附有大量的插图和实例,使读者能够在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的前提下,熟练掌握当今计算机网络的组网、使用和维护方法。
本书特别适用于高等职业教育、高等专科、成人高校及民办高校的通信专业学生,非计算机专业和通信专业的学生亦可使用,也可供其他专业的学生、教师、网络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⑶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的目录

第1章 概论
1.1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的发展进程
1.2 通信系统模型
1.3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技术
计算机通信是一种以数据通信形式出现,在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或计算机与终端设备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方式。它是现代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融合的产物,在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武器控制系统、信息处理系统、决策分析系统、情报检索系统以及办公自动化系统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计算机通信的基本原理是将电信号转换为逻辑信号,其转换方式是将高低电平表示为二进制数中的1和0, 再通过不同的二进制序列来表示所有的信息。也就是将数据以二进制中的0和1的比特流的电的电压做为表示,产生的脉冲通过媒介(通讯设备)来传输数据,达到通信的功能,这个是osl的物理层,也就是通信的工作原理。
网络技术是从19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把互联网上分散的资源融为有机整体,实现资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机协作,使人们能够透明地使用资源的整体能力并按需获取信息。资源包括高性能计算机、存储资源、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专家资源、大型数据库、网络、传感器等。 当前的互联网只限于信息共享,网络则被认为是互联网发展的第三阶段。网络可以构造地区性的网络、企事业内部网络、局域网网络,甚至家庭网络和个人网络。网络的根本特征并不一定是它的规模,而是资源共享,消除资源孤岛。
1.4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应用及发展前景
第2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2.1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概述
2.2 OSI参考模型功能简述
2.3 通信规程、服务和服务访问点
2.4 数据单元和数据传输流程
数据单元是网络信息传输的基本单位。
一般网络连接不允许传送任意大小的数据包,而是采用分组技术将一个数据分成若干个很小的数据包,并给每个小数据包加上一些关于此数据包的属性信息,例如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数据长度等。这样的一个小数据包就叫数据单元,又称帧、数据帧等。
这样一来,每次网络要传送的数据都是规格和封装方式相同的一个“小包裹”,有利于数据传输的标准化,简化了数据传输方式。
2.5 通信原语
2.6 因特网TCP/IP协议栈和分层结构
2.7 标准化组织与机构
第3章 数据传输与通信接口
3.1 传输介质及其特性
3.2 数字传输与模拟传输
3.3 数据传输质量参数
3.4 多路复用技术
多路复用技术 是把多个低信道组合成一个高速信道的技术,它可以有效的提高数据链路的利用率,从而使得一条高速的主干链路同时为多条低速的接入链路提供服务,也就是使得网络干线可以同时运载大量的语音和数据传输。
我们平时上网最常用的电话线就采取了多路复用技术,所以你在上网的时候,家人也可以打电话了。
多路复用最常用的两个设备是:

⑷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的文章摘要

计算机网络概述
计算机网络源于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结合,始于20世纪50年代,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技术成就之一,近50年来得到迅猛发展。计算机网络促进了整个社会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改变了人的思想意识和思维方式。本章介绍计算机网络的产生与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部分、分类和应用等基本内容。
1.1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和发展
计算机网络是伴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并在二者日益结合紧密、相互渗透促进的前提下产生的。通信技术为多台计算机之间进行数据传输、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提供了必要的传输通道和通信手段;计算机技术反过来又应用于通信领域,极大地提高了通信系统的性能。这宗“联姻”使得新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很快在IT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并对信息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1946年诞生于美国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Integrator And Computer),在人类科学发展史上树立了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人类开始走进信息时代。但在那时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并没有直接的关系。而如今,纵观计算机网络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大致经历了从早期的面向终端的远程联机系统、共享资源的计算机网络、标准化网络到现代的互联网4个阶段。另外,在计算机网络发展的过程中,局域网技术也随之产生并发挥它特有的重要作用。
1.1.1 面向终端的远程联机系统
早期的计算机由于制造成本高,主机昂贵且数量很少,一台计算机只能供一个人使用,而且使用计算机时用户必须进入特定的计算机机房,在计算机的控制台上进行操作。这种方式不但不能充分利用计算机资源,而且用户使用起来也极为不便。后来,随着计算机软、硬件的发展,出现了高速大容量存储器系统,开发了多道程序和分时操作系统,使计算机能够同时处理多个应用程序,并允许多个用户通过终端同时访问一台主计算机。

⑸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的内容简介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的内容涵盖了计算机网络和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原理、技术和应用,反映了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最新进展 。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概述、数据通信基础、网络体系结构、局域网、通信网与广域网、网络互联技术、Internet、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及安全技术、网络综合实验等内容。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论述严谨、内容新颖、图文并茂,注重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的阐述,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应用技术和实践。可作为高等学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本科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的教材或参考教材,也可作为从事计算机网络与数据通信工作的广大科技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

⑹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的目录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1.1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和发展
1.1.1 面向终端的远程联机系统
1.1.2 共享资源的计算机网络
1.1.3 标准化网络
1.1.4 互联网与高速网络
1.1.5 局域网的发展
1.1.6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趋势
1.2 计算机网络概念、功能及特点
1.2.1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1.2.2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
1.2.3 计算机网络的特点
1.3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逻辑结构
1.3.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
1.3.2 计算机网络的逻辑结构
1.4 计算机网络分类
1.4.1 按网络覆盖的范围分类
1.4.2 按通信介质分类
1.4.3 按通信方式分类
1.4.4 按使用范围分类
1.4.5 按拓扑结构分类
1.4.6 按其他方式分类
1.5 计算机网络应用
1.6 小结
习题
第2章数据通信基础
2.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2.1.1 数据、信息和信号
2.1.2 数据通信系统模型
2.1.3 数据通信
2.1.4 数据通信系统的主要质量指标
2.2 数据编码技术
2.2.1 数字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
2.2.2 数字数据的模拟信号编码
2.2.3 模拟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
2.3 数据通信方式
2.3.1 并行与串行传输
2.3.2 单工与双工通信
2.3.3 连接方式
2.3.4 基带与频带传输
2.3.5 异步传输与同步传输
2.4 数据传输介质
2.4.1 同轴电缆
2.4.2 双绞线
2.4.3 光纤
2.4.4 无线传输介质
2.4.5 不同传输介质的比较和选择
2.5 多路复用技术
2.5.1 频分多路复用
2.5.2 时分多路复用
2.5.3 波分多路复用
2.5.4 码分多路复用
2.6 数据交换技术
2.6.1 电路交换
2.6.2 报文交换
2.6.3 分组交换
2.6.4 三种数据交换技术的比较
2.6.5 其他数据交换
2.7 差错控制技术
2.7.1 差错控制方法
2.7.2差错控制编码
2.8 小结
习题
第3章 网络体系结构
3.1 网络体系结构
3.1.1 协议
3.1.2 分层原则
3.1.3 相关概念
3.2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3.2.1 概述
3.2.2 物理层
3.2.3 数据链路层
3.2.4 网络层
3.2.5 传输层
3.2.6 会话层
3.2.7 表示层
3.2.8 应用层
3.2.9 OSI参考模型中的数据传输
3.3 TCP/IP参考模型
3.3.1 网络接口层
3.3.2 网络互联层
3.3.3 传输层
3.3.4 应用层
3.4 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的比较
3.4.1 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的异同
3.4.2 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评价
3.5 其他网络体系结构
3.5.1 IBM的系统网络体系结构SNA
3.5.2 DEC公司的DNA网络体系结构
3.5.3 Novell的IPX/SPX
3.5.4 AppleTalk
3.6 小结
习题
第4章 局域网
4.1 局域网基础
4.1.1 局域网的产生与发展
4.1.2 局域网体系结构与IEEE802标准
4.1.3 局域网的特点与基本组成
4.1.4 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4.2 传统以太网
4.2.1 以太网概述
4.2.2 同轴电缆以太网
4.2.3 双绞线以太网
4.2.4 光纤以太网
4.2.5 令牌环局域网
4.3 交换式局域网
4.3.1 交换式局域网概述
4.3.2 交换式局域网的体系结构
4.3.3 交换式局域网的技术特点
4.3.4 局域网交换机
4.4全双工以太网
4.4.1全双工以太网的工作原理
4.4.2全双工以太网的应用
4.5 快速局域网
4.5.1快速以太网
4.5.2 千兆以太网
4.5.3 万兆以太网
4.5.4 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
4.6 虚拟局域网
4.6.1 虚拟局域网概念
4.6.2 虚拟局域网的分类
4.6.3 虚拟局域网的技术特点
4.6.4 虚拟局域网的应用
4.7 无线局域网
4.7.1 无线局域网简介
4.7.2 无线局域网的体系结构
4.7.3 无线局域网的协议标准
4.7.4 无线局域网的基本组成
4.7.5 无线局域网的应用与发展
4.7.6 无线局域网的安全
4.8 结构化布线技术
4.8.1 结构化布线简介
4.8.2 结构化布线系统的标准
4.8.3 结构化布线系统的设计
4.8.4 结构化布线系统的安装与测试
4.9 局域网应用实例
4.1 0小结
习题
第5章 通信网与广域网
5.1 通信网概述
5.1.1 通信网产生与发展
5.1.2 通信网基本结构与分类
5.1.3 公共电话网络
5.1.4光纤通信及SDH/PDH光网络
5.1.5移动通信网
5.1.6 卫星通信网
5.2 广域网概述
5.2.1 广域网产生与发展
5.2.2 广域网的构成
5.2.3 广域网所提供的服务
5.2.4 路由选择
5.3 常见的广域网技术
5.3.1 电话拨号网
5.3.2 X.2 5分组交换网
5.3.3 DDN网
5.3.4 ISDN网
5.4 先进的广域网技术
5.4.1 帧中继网
5.4.2 宽带ISDN和ATM网络
5.4.3 xDSL
5.5 广域网应用实例
5.5.1 需求分析
5.5.2 方案解析
5.5.3 方案特点
5.6 小结
习题
第6章网络互联技术
6.1 网络互联基础
6.1.1 网络互联的概述
6.1.2 网络互联模型
6.1.3 网络互联形式
6.1.4 网络互联的基本要求
6.2 网络互联设备
6.2.1 物理层互联设备
6.2.2 数据链路层互联设备
6.2.3 网络层互联设备
6.2.4 应用层互联设备
6.3 三层交换技术
6.3.1 三层交换技术基本知识
6.3.2 三层交换技术的实现
6.4 小结
习题
第7章 Internet
7.1 Internet概述
7.1.1 Internet的产生与发展
7.1.2 Internet的结构
7.1.3 Internet的管理机构
7.2 Internet的接入技术
7.2.1 拨号接入
7.2.2 专线接入
7.2.3 无线接入
7.3 Internet的网际协议
7.3.1 IP协议概述
7.3.2 IP地址的表示与分类
7.3.3 子网与掩码
7.3.4 网关配置
7.3.5 特殊的IP地址
7.3.6 IPv6概述
7.4 地址解析协议与逆地址解析协议
7.4.1 地址解析协议
7.4.2 逆地址解析协议
7.5 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
7.6 Internet的传输协议
7.6.1 TCP协议
7.6.2 UDP协议
7.6.3 协议端口与套接字
7.7 常见的Internet服务及应用
7.7.1 DNS
7.7.2 FTP
7.7.3 Telnet
7.7.4 E?mail
7.7.5 WWW
7.7.6 其他Internet服务
7.8 其他Internet应用
7.8.1 电子数据交换
7.8.2 BBS
7.8.3 博客
7.8.4 即时通信
7.8.5 电子商务
7.8.6 IP电话
7.8.7 WAP手机
7.8.8 可视会议
7.8.9 视频点播
7.9 小结
习题
第8章网络操作系统
8.1网络操作系统
8.1.1网络操作系统的概述
8.1.2网络操作系统的功能和特点
8.1.3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组成
8.1.4 操作系统的硬件基础
8.2 常见的网络操作系统
8.2.1 Windows操作系统
8.2.2 NetWare操作系统
8.2.3 UNIX网络操作系统
8.2.4 Linux网络操作系统
8.3 小结
习题
第9章 网络管理及安全技术
9.1 网络管理
9.1.1 网络管理概述
9.1.2 OSI网络管理标准
9.1.3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
9.2 网络安全
9.2.1 网络安全概述
9.2.2 网络不安全因素的产生
9.2.3 网络安全策略
9.3 常见的网络安全技术
9.3.1 加密技术
9.3.2 压缩技术
9.3.3 数字签名
9.3.4 数字证书
9.3.5 防火墙技术
9.3.6入侵检测技术
9.3.7 代理服务技术
9.3.8 网络隔离技术
9.4 数据的备份与恢复
9.4.1 数据备份与恢复概述
9.4.2 数据备份与恢复的方法
9.5 网络防病毒技术
9.5.1 网络病毒概述
9.5.2 网络病毒的防治
9.5.3 网络病毒的发展趋势
9.6 小结
习题
第10章 网络综合实验
10.1 百兆以太网组网方案
10.1.1 百兆以太网拓扑结构
10.1.2 百兆以太网的设计思想
10.1.3 百兆以太网组网方案
10.2 千兆以太网组网方案
10.2.1 千兆以太网标准
10.2.2 千兆以太网组网方案
10.3 华为的VPN解决方案
10.3.1 IPSecVPN方案
10.3.2 华为3Com的动态VPN解决方案
10.3.3 华为小型机VPN安全互联解决方案
10.4 网络实验
10.4.1 网线的制作
10.4.2 网卡的选择
10.4.3 网络设置与DNS配置
10.4.4 TCP/IP协议常用网络工具的使用
10.4.5 防火墙的设置
10.4.6 杀毒软件的安装和设置
10.4.7 对等网络配置及网络资源共享
10.4.8 Windows2000服务器的安装、用户和资源管理
10.5 小结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