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络连接 » 计算机网络传统以太网
扩展阅读
cf网络异常然后就封号 2024-11-30 00:18:40

计算机网络传统以太网

发布时间: 2024-03-26 16:18:28

① 绠杩颁互澶缃戞妧链涓庝紶缁熶互澶缃戞妧链镄勫樊鍒銆傝阿璋

浠ュお缃戯纴鎸囩敱鏂戒箰鍏鍙稿垱寤哄苟鐢辨柦涔愩両ntel鍜娈EC鍏鍙歌仈钖埚紑鍙戠殑锘哄甫灞锘熺绣瑙勮寖銆备互澶缃戠粶浣跨敤CSMA/CD锛堣浇娉㈢洃钖澶氲矾璁块梾鍙婂啿绐佹娴嬫妧链锛夋妧链锛屽苟浠10 Mbps镄勯熺巼杩愯屽湪澶氱岖被鍨嬬殑鐢电纱涓娿

90骞翠唬锛屼氦鎹㈠瀷浠ュお缃戝缑鍒颁简鍙戝𪾢锛屽苟鍏埚悗鎺ㄥ嚭浜100鍏嗙殑蹇阃熶互澶缃戙1000鍏嗙殑鍗冨厗浣崭互澶缃戝拰10000鍏嗙殑涓囧厗浣崭互澶缃戠瓑镟撮珮阃熺殑浠ュお缃戞妧链銆备互澶缃戠殑甯ф牸寮忕壒鍒阃傚悎浜庝紶杈揑P鏁版嵁鍖呫傞殢镌Internet镄勫揩阃熷彂灞曪纴浠ュお缃戣骞挎硾浣跨敤銆傚煎缑涓鎻愮殑鏄锛屽傛灉鎺ュ叆缃戜篃閲囩敤浠ュお缃戯纴灏嗗舰鎴愪粠灞锘熺绣銆佹帴鍏ョ绣銆佸煄锘熺绣鍒板箍锘熺绣鍏ㄩ儴鏄浠ュお缃戠殑缁撴瀯锛岃繖镙烽噰鐢ㄤ笌IP鏁版嵁鍖呯粨鏋勮繎浼肩殑浠ュお缃戝抚缁撴瀯锛屽悇缃戜箣闂存棤缂濊繛鎺ワ纴涓闂翠笉闇瑕佷换浣曟牸寮忚浆鎹锛屽彲浠ユ彁楂樿繍琛屾晥鐜囷纴鏂逛究绠$悊锛岄檷浣庢垚链锛岃繖绉岖粨鏋勫彲浠ユ彁渚涚鍒扮镄勮繛鎺ャ傚熀浜庝互涓婂师锲狅纴浠ュお缃戞帴鍏ュ缑鍒颁简蹇阃熷彂灞曪纴骞朵笖瓒婃潵瓒婂弹鍒颁汉浠镄勯吨瑙嗐

计算机网络技术(四)——局域网技术

摘要

传统的以太网是总线型的局域网,总线型结构决定了网络中所有结点共享传输介质,但同一拍液时间只允许一个结点以“广播”的方式使用总线发送数据,其他结点以“收听”的方式接收数据。所以,当局域网中的结点要发送数据时,首先要确定总线上没有其他结点在发送数据,否则,就要等总线空闲下来才能发送。而由于结点发送的数据在总线上有传输延迟,有可能会出现两个以上结点通过总线发送数据,造成多个数据“冲突”,无法接收正确数据。这些都是介质访问控制(MAC)协议要解决的问题。

CSMA/CD 基本思想简单概括为:“先监听,再发送;边发送,边监听。”

为了能在局域网中方便的找到各个结点,IEEE 802 委员会制定了一套标识规则,即用一个 48bit(6B) 二进制数作为局域网的全球地址,标识每一块局域网适配器(网卡)。这个地址在适配器生产时就固化到其ROM中,称为局域网适配器的物理地址或MAC地址。计算机只有安装了局域网适配器才能接入局域网,升贺桥所以局域网适配器的MAC地址可以认为是该计算机在局域网中的地址。

局域网地址由IEEE RA 机构管理和分配,他们负责分配局域网地址6个字节中的吵猛前3个字节,后3个字节由生产厂商自行分配,只要不出现重复即可。

在以太网的MAC层,数据是以帧的形式存在的,以太网的MAC帧格式有两种标准:DIX Ethernet V2 标准和IEEE 802.3 标准,两者的帧格式基本相同,唯一区别是V2帧中设置两个字节作为类型字段,用于标记上一层所使用的协议类型,而802.3帧定义这两个字节为长度或类型字段。目前使用最广的是V2帧格式。

各字段含义:

目的地址和源地址: 分别为48bit。
类型: 上层所使用的协议,如IP。
数据: 从上层接收到的数据报文,长度限定为46~1500B之间,如果最短数据不足46B,则填充到46B。
FCS: 帧检测序列,采用循环冗余CRC校验对收到的MAC帧进行差错检测。

在实际传输中,发送端要在每个以太网MAC帧前面插入8B(由硬件生成),包括7B的前导码和1B的帧前定界符,用于告知接收端数据到了,实现接收的同步。

随着以太网的普及,人们需要以太网覆盖更广阔的区域,容纳更多的主机,这时就需要对以太网进行扩展。扩展的方法根据使用设备所在层次的不同,分为物理层扩展和数据链路层扩展。物理层扩展使用的设备主要有中继器(Repeater)和集线器(Hub),数据链路层扩展使用的设备主要有网桥(Bridge)和交换机(Switch)。

网桥连接示意图:

上图网桥中的转发表:

转发过程:
网桥的接口1和接口2分别连接两个以太网LAN1和LAN2,假如主机1要给主机5发数据,它将MAC帧广播发送到LAN1上,与之相连的网桥也会收到该MAC帧,收到后,网桥检查其中的目的地址并查找转发表,发现主机5对应的接口为接口2,则将其转发到接口2,从而广播到LAN2中。如果主机1要向主机4发送数据,它将MAC帧广播发送到LAN1上,网桥收到后,发现其目的地址对应的接口是接口1,与发送主机(主机1)的接口相同,说明主机1和主机4在同一个网段上,不需要转发,将该帧丢弃。网桥的这种机制,保证了不同网段上的通信互不干扰。如果主机1向主机8发送数据,网桥收到该帧后查询转发表,发现没有目的地址为主机8的表项,则向除该MAC帧来源(接口1)外的所有接口进行转发。

网桥内部使用 “自学习” 算法来建立和维护转发表。基本思想是:当一个网桥刚接入以太网时,转发表是张空表。当它从某接口x收到某主机a所发出MAC帧时,就把主机a的地址和接口x记录到转发表中,如果再收到目的地址为主机a的MAC帧,则向接口x转发。当以太网内的所有主机都向网桥发送过MAC帧后,每一个主机地址都会记录在表中。

交换机自学习的基本原理 :利用接收到的数据帧的源MAC地址完成学习,即学习到可以通过接收该帧的端口到达该帧的源MAC地址对应的主机。例如,若从某个主机A发出的帧通过端口x进入某交换机,就意味着从端口x出发沿相反方向一定可以把一个帧传送到A。所以,交换机每收到一个帧,先按其源MAC地址查看转发表的目的地址栏,如果没有则将其源MAC地址和进入的端口标识记录在转发表中,完成一次学习;再按目的MAC地址查找转发表的目的地址栏,如果有记录,则向相应的端口转发,如果没有记录,则向除帧进入交换机对应的端口外的其他所有端口转发。

原理说明:假如某局域网拓扑结构如上图所示,其中有9台主机,分布在三个楼层,通过3个交换机形成3个网段:网段a(a1,a2,a3)、网段b(b1,b2,b3)和网段c(c1,c2,c3)。3个网段通过路由器连接在一起。根据业务需求,现在要重新划分工作组,将不同网段内的主机划分成一个工作组,形成虚拟局域网。假设划分成3个虚拟局域网:VLAN1:(a1,b1,c1)、VLAN2:(a2,b2,c2)和VLAN3:(a3,b3,c3),每个虚拟局域网中的每台主机都可以在不同的网段和楼层。

主要有3种方法:

为了标识以太网帧所属的不同虚拟局域网,需要对以太网帧格式进行扩展。IEEE 802.1Q 标准规定在以太网的帧格式中插入一个4B的标识符,称为VLAN标记,用来指明发送该帧的主机属于哪一个虚拟局域网。如下图所示。

VLAN标记字段占4B,位于源地址和类型字段之间,其中前16位(2B)是固定的二进制数(1000000100000000),称为IEEE 802.1Q标记类型。当接收到MAC帧检测到源地址后面的16位后,说明是插入了VLAN标记。后面的两个字节中,前3位是用户优先级字段,接着是1位规范格式指示符(CFI),最后12位是虚拟局域网VLAN标识符(VID),表示该帧属于哪一个VLAN。

由于VLAN是按照逻辑位置而非物理位置进行划分的,因此经常遇到同一VLAN中的主机需要跨越不同的交换机进行数据通信的问题,采用的方法是在不同的交换机之间用一条骨干链路连接起来,并利用VLAN标识符来识别和承载来自多个VLAN中的数据帧,如下图所示。

在交换机1和交换机2之间用一条链路级联,并将对应的端口设置位Trunk端口,这样就可以使两个交换机上处于同一个VLAN的主机进行通信,即a1和b1之间,a2和b2之间,a3和b3之间。

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是局域网发展的一种新形式,通过无线方式在各种便携式的计算机设备之间建立数据连接。

无线局域网分两类:

对于有固定基础设施的无线局域网,在MAC层使用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避免协议(CSMA/CA)。与有线以太网的CSMA/CD协议不同,CSMA/CA协议采用的是冲突避免算法(CA)来代替冲突检测算法(CD)。这样做的原因:
1)在无线通信环境下,信号强度的动态范围非常大,接收端不容易根据收到的信号强度判断是否发生碰撞;
2)由于无线信号是向所有方向传播的,当多个站点同时进行通信时,很可能 “检测到信道空闲,其实并不空闲;检测到信道忙,其实并不忙” 的错误
因此,无线局域网应该尽可能地减少碰撞的发生。

CSMA/CA基本思想
1)采用 “停止-等待” 的可靠传输方式,即发送方必须收到接收方的确认帧后才能继续发送;如果在规定时间内没有收到确认帧,则认为数据丢失,需要重发。
2)采用 “虚拟载波监听” 机制,让发送方将它要占用信道的时间及时通知给其他所有站点,以便使其他站点在这一段时间内都停止发送数据,从而降低碰撞机会。
3)在信道从忙状态转为空闲时,各个站点要执行 “退避算法” ,等待一个随机的时间段后再发送数据,目的是减少碰撞的概率。

WLAN的最小单位是基本服务集BSS,其中包括一个AP和多个移动设备。在一个BSS内,各个移动设备之间可以通信,但如果要和本BSS外的设备通信,则必须经过BSS内的AP。一个BSS可以与由以太网、点对点链路或者无线网络构成的分配系统DS相连接,然后再连接其他BSS,构成覆盖范围更广的扩展服务器ESS,如下图所示。

移动设备如何与AP建立连接?
有两种方式建立连接:
1) 被动扫描: 由AP周期性地发出包含SSID、速率等参数的信息帧,移动设备收到这些信息帧后与AP建立连接;
2) 主动扫描: 由移动设备主动发出探测请求帧,然后等待AP发回探测响应帧进行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