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2019年同等学力申硕计算机综合试题解析--计算机网络
本文解析的原文出处都是《计算机网络第七版谢希仁》
一、填空题
1. 以太网的争用期是指(以太网的端到端往返时间2 ),以太网发送数据使用(曼切斯特)编码
解析: 第一空出处教材P88,第七段第三句: “因此以太网的端到端往返时间2 称为争用期”
第二空原话出处教材p86,第二段第一句:“ 以太网发送的数据都使用曼切斯特编码 的信号”
2. 一个广域网传输比特率是4Kbps,传播时延为20ms,若采用停-等协议效率是50%,帧长至少为(160)位
解析: 停止等待协议概念出处P213,
传播时延为20ms,则往返时延rtt为40ms,效率即为信道利用率,设分组时延为T, , 忽略不计,把已知数据代入公式求出
帧长度为 (式子中有单位转换),因此帧长度最少为160位。
3. 一个网段的网络号为130.10.3.0/21,子网掩码可以写为(255.255.248.0)
解析:用位与的方法即可求出。
4. TCP协议中发送窗口的大小应该由(拥塞)窗口和(接收)窗口中较小的一个决定
二、 选择题
1. 数据链链路层采用后退N帧协议,若发送窗口大小是16,那至少需要(C)位序号才能保证不出错
A. 7
B.6
C.5
D.4
解析: 发窗口的大小 ,n代表序号位数,n位序号要减去0的组合,最大窗口只有n个1表示为 ,因此该题选C
2. 一台主机的IP地址为152.68.70.3,子网掩码为255.255.224.0,必须路由器才能与该主机通信的是(A)
A.152.68.62.23
B.152.68.67.15
C.152.68.85.220
D.152.68.90.30
解析: 根据子网掩码可知网络号是19位,主机IP为152.68.70.3,与子网掩码按位求与,其网络号为152.68.64.0,把子网掩码与选项中ip按位求与得到,A的网络号为152.68.32.0,其他选项的网络号为152.68.64.0,因此A与题干中ip不在一个网络,因此要路由器通信。
3. 对分片后的数据进行重组的是(B)
A.中间主机
B. 目的主机
C. 核心路由器
D.下一跳路由器
解析: IP协议规定,只有最终的目的主机才可以对分片数据报进行重组,这样做有两个好处:首先,在目的主机上进行重组减少了路由器的计算量,当转发一个IP数据报时,路由器不需要知道它是不是个分片;其次,路由器可以为每个分片独立选择路由,每个分片到达目的地所经过的路径可以不同。
4. CIDR地址块192.168.10.0/20所包含的IP地址范围是(D)
A.192.168.10.0-192.168.12.255
B.192.168.10.0-192.168.13.255
C.192.168.10.0-192.168.14.255
D.192.168.10.0-192.168.15.255
解析: 根据题干192.168.10.0/20可以得到
子网掩码是 ,
IP地址的二进制表示为:
因此原题干IP范围为
192.168.10.0-192.168.15.255
5. 一个由25台计算机组成的通信网络,网络中任意两台计算机之间的往返时延为20ms,他们之间采用UDP协议进行请求和响应,如果40ms内未收到响应,该计算机立即重传请求,但很快网络发生崩溃,解决办法是(D)
A.增加超时计时器时间
B.增加路由中队列长度
C.在接收方使用滑动窗口机制防止缓冲区溢出
D.超时后重传请求时,使用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
解析: P88,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用来确定碰撞后重传时机,这种算法让发生碰撞的站在停止发送数据后,不是等待信道变为空闲后就立即再发送数据,而是推迟一个随机的时间。
三、名词解释
1.BGP协议
解析: (P164第三段和第四段)
BGP边界网关协议,是不同AS的路由器之间交换路由信息的协议。BGP力求寻找一条能够到达目的网络且比较好的路由,而并非要寻找一条最佳路由。BGP采用路径向量路由选择协议。
2.DHCP协议
解析: (P295-P296)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提供了一种机制,即插即用连网,这种机制允许一台计算机加入新的网络和获取IP地址而不用手工参与。DHCP对于运行客户软件和服务软件器软件都适用。DHCP使用客户服务器方式。DHCP服务器分配给DHCP客户的IP是临时的,因此DHCP客户只能在一段有限时间内使用这个分配到的IP地址。
四、计算
1. 一台路由器收到一个1500字节的IPv4分组,IP头部为20字节,如果需要将该分组转发到一个MTU为500字节的链路上,
1)该IP分组共分成几个分片,长度分别为多少字节
2)最后一个分片的片偏移是多少字节
解析:
(1)IP头部20个字节,而转发mtu500字节,因此数据量只有480字节。1500个字节分成4组,前三组都是480+20 = 500字节,其中数据长度为480字节,共用了1440个字节,原来的数据量为1500-20=1480,因此第四组长度为 1480-1440 +20= 60字节,其中数据长度为40字节。
(2)最后一个分片的片偏移了三个分组,mtu大小为500字节,ip占20个字节,每片大小最大为480,片偏移必须为8字节的整数倍。
第一个片偏移是:0/8 = 0,第二个片偏移是:480/8=60;
第三个片偏移是:480*2/8=960/8=120, 第四个片偏移是:480*3/8=1440/8=180, 因此得到答案180。
2. 一个TCP连接使用256Kbps链路,其端到端的传输时延为128ms,实际吞吐量是128Kbps,若忽略数据封装开销及接收方响应分组的发送时间,发送窗口大小是多少字节
解析: 实际吞吐量为128Kbps,使用的是256Kbps的链路,则说明信道利用率只有50%
ms,发送窗口大小即发送分组长度的大小,根据信道利用率公式: , 其中 忽略不计,rtt代入公式求出分组时间T=256ms,
则窗口大小为
3. 客户端C和S之间建立一个TCP连接,该连接总是以1KB的最大段长发送TCP段,C有足够数据发送,当拥塞窗口为32KB时,收到了三个重复的ACK报文,如果接下来4个RTT时间内TCP段的传输是成功的,那么在当四个RTT时间内发送的TCP段都得到ACK,拥塞窗口大小是多少?采用了怎样的拥塞机制?
解析: (P234-P235)有题干可知MSS=1KB,当收到3个重复确认时,就知道接收方确实没有收到最近发的那个报文段,立即使用 快重传 ,此时不是用慢启动而是使用 快恢复 算法,接下来的 第一个rtt ,发送放调整门限ssthresh = cwnd /2 = 32/2 = 16KB,于此同时设置拥塞窗口cwnd = ssthresh = 16KB。之后并开始执行 拥塞避免算法 ,因此接下来的连续 3个rtt 都是连续加法增大,因此最终拥塞窗口cwnd = 16+3*MSS = 19KB
因此该拥塞机制过程为: 快重传 → 快恢复 → 拥塞避免
❷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三)
数据链路层提供一下三种 服务
数据链路层使用的信道有一下两种 类型
无效的MAC帧格式
多点接入 :许多计算机以多点接入的方式连接在一根总线上。
载波监听 :每一个站在发送数据之前先检测一下总线上是否有其他计算机在发送数据,如果有,暂时不要发送数据,以免发生碰撞。
碰撞检测 :
争用期
最短有效帧长
64字节,凡长度小于64字节的帧都是由于冲突而异常终止的无效帧。
强化碰撞
帧间最小间隔
9.6us,相当于96bit时间。为了刚刚收到数据帧的站的缓存能够来得及清理,做好迎接下一帧的准备。
硬件地址又称物理地址或者MAC地址。它是固化在适配器ROM中的地址,与地理地址无关。若适配器故障,硬件地址改变;地理位置发生改变,硬件地址不变。
MAC地址是48bit的
数据字段长度为46——1500字节,当数据字段的长度小于46字节的时候,应在数据字段的后面加入整数字节的填充字段,以保证MAC帧长度不小于64字节。
为了达到比特同步,在传输媒体上实际传送的要比MAC帧还多8个字节
使用的器件是 集线器 。使原来属于不同碰撞域的局域网上的计算机能够进行跨碰撞域的通信。扩大了局域网覆盖的地理范围。
使用的器件是 网桥 。网桥工作在数据链路层,根据MAC地址对收到的帧进行转发和过滤。收到帧之后,并非向所有接口转发,而是检查目的MAC地址,再确定发到哪个接口或者丢弃。
作用 :过滤了通信量,扩大了物理范围,提高了可靠性,可互联不同物理层,不同MAC子层和不同速率的局域网。
网桥和集线器的区别
交换机 是一种多接口的网桥。能够同时连通许多对接口。一般具有多种速率的接口。为减少一个总线网的主机数量提供了条件,减少了网桥的广播风暴。
❸ 【网络】TCP/IP-数据链路层
本文主要从数据链路层主要功能展开,涉及到以下相关概念
首先我们看看TCP/IP网络模型中数据链路层的功能定义:透明传输,差错检测,封装成帧
数据链路层进程的任务是在两个网络层进程之间提供无错误的,透明的通信
1 提供差错检测机制(处理传输错误)
2使用滑动窗口机制进行流量控制 (调节数据流,确保慢速的接收方不会被发送方淹没)
3 向网络层提供一个定义良好的网络接口
在OSI参考模型中,上层使用下层所提供的服务必须与下层交换命令,这些命令称为 服务原语 。
相邻层之间的接口称为 服务访问点SAP ,
对等层之间传送的数据单位称为 协议数据单元PDU
以下图说明网络链路,数据传输构成,和数据链路层分层
可分为 (面向字符的通信规程) 和 (面向比特的通信规程) 两类
“TCP 是一个面向字节流的协议”指的是“字节就是字节”
在令牌环网中,令牌环的帧格式有两种,分别是 (令牌帧) 和 (数据帧)
在点-点链路中,发送信息和命令的站称为主站,接收信息和命令而发出确认信息或响应的站称为从站,兼有主、从功能可发送命令与响应的站称为复合站
透明传输模式
0201 工作原理
以太网有两类
01 经典以太网,解决多路访问问题
02 交互式以太网,使用交换机连接不同的计算机。
交换机中每个端口有自己独立的冲突域。
采用较为灵活的无连接的工作方式,即不必先建立连接就可以直接发送数据。
以太网对发送的数据帧不进行编号,也不要求对方发回确认。
以太网提供的服务是不可靠的交付,即尽最大努力的交付。
以太网是使用1-持续CSMA/CD 技术的总线型网络。
以太网的逻辑结构是总线型结构,物理结构是星型或者拓扑星型结构。
以太网属于数据链路层协议应用,规定的最短帧长 最短帧长度为64字节。
为了确保最小帧长为64字节,同时维持网络直径为200m,千兆以太网采用了载波扩展和数据包分组两种技术。
为什么要限制最短帧长
以太网的争用期是指总线两端的两个站之间的往返传播时延,又称为碰撞窗口。
以太网的端到端往返时延 2τ称为争用期,或碰撞窗口。
争用期长度为 2τ,即端到端 传播时延 的两倍。
经过争用期这段时间还没有检测到碰撞,才能肯定这次发送不会发生碰撞
网桥工作在数据链路层,作用是连接不用的物理局域网形成逻辑局域网,它们通过检查数据链路层地址来转发帧。用于连接类型相似的局域网。
在网桥中,帧从物理层往上传给以太网的MAC层。
路由器作用于网络层,提供网络层协议转换。通过检查数据包地址,并基于数据包地址路由数据包。在网络之间存储和转发分组
网关提供传输层及以上各层协议之间的转换
网桥与路由器的区别
1 二层设备与三层设备
2 网桥连接相似的局域网,路由器连接不同的网络
3 网桥不隔离广播,而路由器可以隔离广播
网桥的主要任务是地址学习和帧转发
以太网交换机实际上是一个多端口的网桥。
节点交换机与以太网交换机都是数据链路层设备,前者使用点对点信道,后者使用广播信道。
例:以太网交换机在收到一帧后先进行存储,在转发帧是,对于未知目的的帧,可以采用广播的方式转发。
交换机是按照存储转发方式工作的,在收到一帧后,一定是先将它存储再进行处理,不管目的地址。在转发时,查找转发表和收到帧的源地址有无匹配的项目,有则更新,无则向除接收该帧的接口以外转发帧,即广播。
以太网交换机按照自学习算法建立转发表,它通过 ARP协议 进行地址学习。ARP协议 不属于链路层 。
A RP不是向网络层提供服务,它 本身就是网络层的一部分,帮 助向传输层提供服务。
在数据链路层不存在IP 地址的问题。数据链路层协议是象HDLC 和PPP 这样的协议,它们
把比特串从线路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
例题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High-Level Data Link Control或简称HDLC),是一个在同步网上传输数据、面向比特的【可靠传输】数据链路层协议。目前我们普遍使用HDLC作为数据链路控制协议。
HDLC帧格式如下
当我们传输数据时,要传输的不仅仅是数据的大小,还会给这些数据加上头和尾,以及一些其他的标志。比如标志位有八位,就是一个字节。所以除数据外其他的字段加在一起要占据6字节的空间。
HDLC定义了三种类型的站:分别是主站,从站,复合站
HDLC包括三种类型的帧,信息帧,监控帧,和无编号帧。第1位为“0”表示是信息帧,第1、2位为“10”是监控帧,“11”是无编号帧。
信息帧用于传送有效信息或数据,通常简称I帧。
监控帧用于监视和控制数据链路,完成信息帧的接收确认、重发请求、暂停发送
请求等功能。监控帧不具有信息字段。
无编号帧用于数据链路的控制,它本身不带编号,可以在任何需要的时刻发出
HDLC的帧类型中用于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的帧是 A.命令帧 B.信息帧 C.无编号帧 D.监控帧
答案 D
ATM是一种 面向分组 的技术,其分组称为信元。 ATM 信元由信元头和净荷(Payload)两部分构成。信元头中包含信元控制信息,净荷用于承载用户的数据。
ATM是一种面向连接的技术,传输基于固定长度的信息信元,每个信元在他的头部带有虚电路标识符,交换设备根据此标识符演着连接建立的路径转发信元。
ATM是异步传输模式的缩写,是两种交换技术的结合,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
信元和信元头长度分别是53字节和5字节
在计算机网络中,数据交换的方式有:
(1)线路交换。在数据传送之前需建立一条物理通路, 在线路被释放之前,该通路将一直被一对用户完全占有。
(2)报文交换。报文从发送方传送到接收方采用存储转发 的方式。在传送报文时,只占用一段通路;在交换节点中需要 缓冲存储,报文需要排队。因此,这种方式不满足实时通信的 要求。
(3)分组交换。此方式与报文交换类似,但报文被分成组传送,并规定了分组的最长度,到达目的地后需重新将分组组装成报文。这是网络中最广泛采用的一种交换技术。
常用的差错控制方法是在数据中加入差错控制编码,在所要发送的信息位之前按照某种规则加上一定的冗余位,构成一个码字再传送。
交换机可以用来分割LAN,连接不同的LAN,或者扩展LAN的覆盖范围。
4B/5B编码是将数字数据转换为数字信号的编码方式。
数据链路层和大多数高层都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如何避免一个快速发送方用数据【淹没】一个慢速接受方。所以需要一个流量调节机制,以便让发送方知道接收方何时可以接收更多的数据。
两种方式:
1 基于反馈的流量控制 接收方给发送方发信息
2 基于速率的流量控制 限制发送方传输速率
数据链路层和传输层的TCP协议都会涉及到滑动窗口机制。侧重点不一样。
数据链路层主要有两种: 停-等流量控制和滑动窗流量控制 。
发送方窗口内的序列号代表了那些已经被发送,但是还没有被确认的帧,或者是那些可以被发送的帧。
首先整理下滑动窗口涉及到的3个协议
1 停等协议:发送方每发送一帧,都要等待接收方的应答信号,之后才能发送下一帧;接收方每接收一帧,都要反馈一个应答信号,表示可接收下一帧,如果接收方不反馈应答信号,则发送方必须一直等待。
2 后退N帧协议:在后退n协议中,接收方若发现错误帧就不再接收后续的帧,即使是正确到达的帧,这显然是一种浪费。
接受方发现接收到的信息帧时序有问题时,要求发送方发送最后一次正确发送后确认接收的帧之后的所有的未被确认的帧。
3 选择重传协议:当接收方发现某帧出错后,其后继续送来的正确的帧虽然不能立即递交给接收方的高层。但接收方仍可收下来,存放在一个缓冲区中,同时要求发送方重新传送出错的那一帧,一旦收到重新传来的帧后,就可以原已存于缓冲区中的其余帧一并按正确的顺序递交高层。
总之
海明码:如果要检测 d位错误,需要海明距为 d+1的编码方案;如果要纠正 d位错误,需要海明 距 为 2d+1的 编 码 方 案 。
1.集线器本身是一个 冲突域 ,因为它不能分隔冲突域。
2.交换机本身是一个 广播域 ,它分隔冲突域,即它的每一个端口都是一个冲突域。
3. 路由器 分隔 广播域 ,它的每一个接口都是一个 广播域 。
4.交换机和 路由器 相连的链路即是冲突域又是广播域。
某用户程序采用 UDP协议进行传输,则差错控制应由 协议完成。
A.数据链路层 B.网络层 C.物理层 D.应用层
PPP协议是透明传输,实际上就是通常所说的透传。
PPP协议使用的是一种面向字节的协议,所有的帧长度都是整数个字节,使用一种特殊的字符填充法完成数据的填充。
例题
为实现透明传输,PPP协议使用的填充方法是()。B
A.位填充
B.字符填充
C.对字符数据使用字符填充,对非字符数据使用位填充
D.对字符数据使用位填充,对非字符数据使用字符填充
例题:
PPP 帧的起始和结束标志都是 0x7e,若在信息字段中出现与此相同的字符,必须进行填
充。在同步数据链路中,采用___比特填充法____方法进行填充;在异步数据链路中,采
用___字符填充法____方法进行填充
1 纠错,PPP协议只进行检错
2流量控制
3 序号 PPP协议是不可靠的传输协议,因此不需要给帧编号。
❹ 计算机网络
有两种含义
“带宽” 指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基本单位是赫。
“带宽”是数字信道所能传送的最高数据率的同义语,单位是比特/秒(bit/s)。
表示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数据量。
吞吐量更经常地用于对现实世界中的网络的一种测量,以便知道实际上到底有多少数据量能够通过网络。
吞吐量受网络的带宽或网络的额定速率的限制。
指数据从网络(或链路)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
主机或路由器发送数据帧所需要的时间。
电磁波在信道中需要传播一定的距离而花费的时间。
结点缓存队列中分组排队所经历的时延。
交换结点为存储转发而进行一些处理所费的时间。
信道利用率指出某信道有百分之几的时间是被利用的(有数据通过)。完全空闲的信道的利用率是零。
网络利用率则是全网络的信道利用率的加权平均值。
物理层的主要任务描述为确定与传输媒体接口的四个特性。
指明接口所用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引线数目和排列等。
指明在接口电缆的各条线上出现的电压的范围。
指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一电平的电压表示何种意义。
指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
发送器:将数据转换成可以在传输介质上传输的信号
数据:运送消息的实体。
信号:数据的电气的或电磁的表现。
模拟信号:代表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连续的。
数字信号:代表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离散的。
信道: 向某一个方向传递信息的通道。
单向通信(单工通信):只能有一个方向的通信
而没有反方向的交互。
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通信):通信的双方都可
以发送信息,但不能双方同时发送、同时接收。
双向同时通信(全双工通信):通信的双方可以
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
调制:使用载波进行调制, 把数字信号的频率范
围搬移到较高的频段,并转换成模拟信号,以便在模
拟信道中传输。
解调:把接收到的模拟信号还原成数字信号。
又称为编码,转换后依然是基带信号
利用载波低频转高频,更好的在模拟信道上传输,调制完的信号叫做带通信号
在任何信道中,码元传输的速率是有上限的,超过此上限,就会出现严重的码间串扰问题。
如果信道的频带越宽,则可以用更高的速率传送码元
而不出现码间串扰。
带宽受限且有高斯白噪声干扰的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
W 是信道的带宽(以 Hz 为单位);
S 为信道内所传信号的平均功率; N 为信道内部的噪声功率。
信噪比S/N通常用分贝(dB)来表示:
通过编码,可以增加每一个码元携带的信息量
将信道的可用频带分割成若干条较窄的子频带,每一条子频带传输一路信号。
用户在分配到一定的频带后,在通信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占用这个频带。
光的频分复用:波分复用
将时间划分为一段段等长的时隙,每一个用户占用固定序号的时隙传输数据。
每一个用户所占用的时隙是周期性地出现。
时分复用的所有用户在不同的时间占用同样的频带宽度
先进行统计,然后依次将需要发送的数据进行时分复用,但是因为每一个时间是不确定的,所以需要在数据帧上加上地址信息
每个用户被分配一个码片序列,这些码片序列是互相正交的,
当需要发送1的时候,则发送序列
当需要发送0的时候,则发送序列反码
所以用户的序列和其他用户的序列内积是0
而序列和序列的规格化内积是1,序列与序列的反码的规格化内积为-1
在原始的、有差错的物理传输线路的基础上,采取 差错检测、差错控制与流量控制 等方法,将有差错的物理线路改进成逻辑上无差错的数据链路,向网络层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是从一个结点到相邻结点的一段物理线路,中间没有任何其他的交换结点。
把实现通信协议的硬件和软件加到链路上,就构成了数据链路,也称为逻辑链路。
每个帧有最大长度限制
通过添加字符防止误判
在发送端:
数据分成组,每一组k个bit,然后在后面加上n位冗余码
接收端:
将这段数据除以P,看最后的余数
因为标志字段的0x7E用二进制标志为01111110,即中间是6个0,为了避免产生错误,所以采用 零比特填充 的方式,即发送方每遇到5个1则填充一个0,接收方每遇到5个1删除后面的一个0
信道并非在用户通信时固定分配给用户。
DIX Ethernet V2 是世界上第一个局域网产品(以太网)的规约,定义了以无源的电缆为总线的基带总线局域网。
IEEE 的 802.3 标准。
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监测
当发送数据的站一旦发现发生了碰撞
最先发送数据帧的站,在发送数据帧后至多经过时间(2τ)就可知道发送的数据帧是否遭受了碰撞。 以太网的端到端往返时延 2τ 称为争用期,或碰撞窗口。经过争用期这段时间还没有检测到碰撞,才能肯定这次发送不会发生碰撞。
发生碰撞的站在停止发送数据后,要推迟(退避)一个随机时间才能再发送数据。
作用:
争用期的长度: 51.2 µs
最短有效帧长: 64 字节
帧间最小间隔: 9.6 µs
每一类地址都由 两个固定长度 的字段组成, 其中一个字段是 网络号 net-id , 它标志主机(或路由器) 所连接到的网络, 而另一个字段则是 主机号 host-id , 它标志该主机(或路由器) 。
用转发器或网桥连接起来的若干个局域网仍为一个网络, 因此这些局域网都具有同样的网络号 net-id。
A:网络数减2原因: 网络号全0表示本网络 127(01111111)表示本地软件环回测试地址
B、C:网络数减1原因:128.0.0.0和192.0.0.0都是不指派的
主机数减2原因:全0和全1都不指派
路由表需要配置,或者根据算法生成
下一跳指的是下一个路由器的地址
特定主机路由 :为特定的目的主机指明一个路由。
默认路由:没有特定设置则采用默认路由
作用: 从网络层使用的 IP 地址,解析出在数据链路层使用的硬件地址。
每一个主机都设有一个 ARP 高速缓存 ,保存着所在的局域网上的各主机和路由器的 IP 地址到硬件地
址的映射表。ARP把保存在高速缓存中的每一个映射地址项目都设置生存时间,凡超过生存时间的项目就从高速缓存中删除掉。
ARP的工作过程
当主机A欲向本局域网上的某个主机B发送 IP数据报时,就先在其ARP高速缓存中查看有无主机B的IP 地址。
如果是不同网络之间的情况,就需要通过路由器来解决
例如:H1访问H3
一个 IP 数据报由首部和数据两部分组成。
首部分为固定部分和可变部分,固定部分长度为20个字节,可变部分长度是可变的。
版本ip协议版本:ipv4和ipv6
首部长度:占 4 位,可表示的最大数值是 15 (2 4 -1)个单位(一个单位为 4 字节)。因此 IP 的首部长度的最大值是 60 字节(15*4)。
区分服务:占 8 位,只有在使用区分服务(DiffServ)时,这个字段才起作用。在一般的情况下都不使用这个字段。
总长度:占 16 位,指首部和数据之和的长度,单位为字节,因此数据报的最大长度为 65535 字节。
进行数据报的分片的原因
标识:占 16 位,它是一个计数器,用来产生 IP 数据报的标识。
标志(flag):占 3 位,目前只有前两位有意义。
片偏移:占13 位,指出:较长的分组在分片后某片在原分组中的相对位置。片偏移以 8 个字节为偏移单位 。
生存时间——占8 位,记为 TTL (Time To Live),表明数据报在网络中的寿命。表示为数据报在网络中 可通过的路由器数的最大值 。
协议:占8 位,指出此数据报携带的数据使用何种协议,以便目的主机的 IP 层将数据部分上交给哪个处理过程。
首部检验和:占16 位,只检验数据报的首部,不检验数据部分
❺ 计算机网络 求大神解释 为什么争用期是确定的 不是根据题目的单程传输时延确定的
因为单程传输时延是有一定波动的, 而我们在设计中需要的是确定的值, 所以就一般的规定为略高于实际时延的一个确定值
❻ 计算机网络原理 计算最大跨距 为什么要除以2
根据我的理解,网络最大跨距应该指的是时间上的跨距,即以太网通信双方端到端的传播延时t。
争用期为2t。
电磁波信号在电缆中的传播速率为v。
则最小帧长L=2t×v(争用期×传播延时)
故t=L/(2v)
就是你说的要除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