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络连接 » 第二代计算机是以什么为主的计算机网络

第二代计算机是以什么为主的计算机网络

发布时间: 2023-11-01 00:52:29

‘壹’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特点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特点是网络通信的双方都是计算机,即以通信子网为中心。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兴起于60年代后期,以多个主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联起来,以分组交换为主,可以使负载均衡,单机的响应速度提高。

典型代表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协助开闭如发的ARPANET。



(1)第二代计算机是以什么为主的计算机网络扩展阅读

组成

计算轿誉启机网络的分类与一般的事物分类方法一样,可以按事物所具有的不同性质特点(即事物的属性)分类。

计算机网络通俗地讲就是由多台计算机(或其它计算机网络设备)通过传输介质和软件物理(或逻辑)连接在一起组成的。

总的来说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基本上包括: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传输介质(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如无线网络的传输介质就是空间)以及虚凯相应的应用软件四部分。

‘贰’ 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分哪几个阶段 每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1、第一代计算机网络——远程终端联机阶段。

2、第二代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阶段。

3、第三代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互联阶段。

4、第四代计算机网络——国际互联网与信息高速公路阶段。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与一般的事物分类方法一样,可以按事物所具有的不同性质特点(即事物的属性)分类。计算机网络通俗地讲就是由多台计算机(或其它计算机网络设备)通过传输介质和软件物理(或逻辑)连接在一起组成的。

总的来说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基本上包括: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传输介质(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如无线网络的传输介质就是空间)以及相应的应用软件四部分。

(2)第二代计算机是以什么为主的计算机网络扩展阅读:

计算机网络可按网络拓扑结构、网络涉辖范围和互联距离、网络数据传输和网络系统的拥有者、不同的服务对象等不同标准进行种类划分。一般按网络范围划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

局域网的地理范围一般在10千米以内,属于一个部门或一组群体组建的小范围网,例如一个学校、一个单位或一个系统等。广域网涉辖范围大,一般从几十千米至几万千米。

例如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者洲际网络,此时用于通信的传输装置和介质一般由电信部门提供,能实现较大范围的资源共享。城域网介于LAN和WAN之间,其范围通常覆盖一个城市或地区,距离从几十千米到上百千米。

局部区域网络(local area network)通常简称为"局域网",缩写为LAN。局域网是结构复杂程度最低的计算机网络。局域网仅是在同一地点上经网络连在一起的一组计算机。局域网通常挨得很近,它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类网络。通常将具有如下特征的网称为局域网。

1、网络所覆盖的地理范围比较小。通常不超过几十公里,甚至只在一幢建筑或一个房间内。

2、信息的传输速率比较高,其范围自1Mbps 到10Mbps ,已达到100Mbps 。而广域网运行时的传输率一般为2400bps 、9600bps 或者38.4kbps 、56.64kbps 。专用线路也只能达到1.544Mbps 。

3、网络的经营权和管理权属于某个单位。

‘叁’ 新一代计算机网络又称为

新一代的集综合性、智能化、宽带、无线等高速安全网络
1.第一代: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
第1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阶段是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期,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初步结合,形成了计算机网络的雏形。
2.第二代:初级计算机网络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也被称为“计算机-计算机”网络。这是以通信子网为中心,用户共享的资源子网则在通信子网的外围。
3.第三代:开放式的标准化计算机网络
第三代是指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至90年代中其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中,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即OSI(开放式系统互连)体系结构。
4.第四代:新一代的集综合性、智能化、宽带、无线等高速安全网络。
第四代是指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期这个阶段,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因特网)向着全面互连、高速、智能化发展,并得到了广泛地引用。

‘肆’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特点是: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特点是网络通信的双方都是计算机,即以通信子网为中心。以多个主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联起来,以分组交换为主,可以使负载均衡,单机的响应速度提高。典型代表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协助开发的ARPANET。

主机之间不是直接用线路相连,而是由接口报文处理机(IMP)转接后互联的。IMP和它们之间互联的通信线路一起负责主机间的通信任务,构成了通信子网。通信子网互联的主机负责运行程序,提供资源共享,组成资源子网。



(4)第二代计算机是以什么为主的计算机网络扩展阅读:

第二代电子计算机是用晶体管制造的计算机。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计算机都采用电子管作元件。电子管元件有许多明显的缺点。例如,在运行时产生的热量太多,可靠性较差,运算速度不快,价格昂贵,体积庞大,这些都使计算机发展受到限制。

于是,晶体管开始被用来作计算机的元件。使用了晶体管以后,电子线路的结构大大改观,制造高速电子计算机的设想也就更容易实现了。第二代基本技术是机器稳定性提高。磁芯存贮器和各种辅助存贮器使用更为发展。采用中断观念,主要矛盾逐步转向软设备。

‘伍’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

(1)以 数据通信 为主的第一代计算机网络

1954年,美国军方的半自动地面防空系统将远距离的雷达和测控仪器所探测到的信息,通过通信线路

汇集到某个基地的一台IBM计算机上进行集中的信息处理,再将处理好的数据通过通信线路送回到各自的

终端设备。这种以 单个计算机 为中心、 面向终端设备 的 网络结构 ,严格来讲,是一种 联机系统 ,只是计算机

网络的雏形,我们一般称之为第一代计算机网络

(2)以 资源共享 为主的第二代计算机网络

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 于1968年主持研制,次年将分散在不同地区的4台计算机连接起

来,建成了 ARPA 网。 ARPA网的建成 标志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进入了第二代,它也是 Internet的前身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是以 分组交换网 为中心的计算机网络,它与第一代计算机网络的区别在于:网络中通信

双方都是具有 自主处理能力 的计算机,而不是终端机;计算机网络功能以 资源共享 为主,而不是以数据通信

为主。

(3) 体系标准化 的第三代计算机网络

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各种不同体系结构的网络进行互联,但是由于不同体系的网络很难互联,因此,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1977年设立了一个分委员会,专门研究网络通信的体系结构。1983年,该委员会

提出的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各层 的协议被批准为国际标准,给网络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可共同遵守

的规则,从此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走上了标准化的道路,因此我们把 体系结构标准化 的计算机网络称为第三

代计算机网络。

(4)以 Internet为核心 的第四代计算机网络

进入20世纪90年代, Internet的建立将分散在世界各地的计算机和各种网络连接起来,形成了覆盖世

界的大网络。随着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提出和实施, Internet迅猛发展起来,它将当今世界带入了以网络为

核心的信息时代。目前这阶段计算机网络发展特点呈现为: 高速互连 、 智能 与 更广泛的应用

‘陆’ 第二代网络以( )为中心。 A.中心计算机 B.通信子网 C.资源子网 D.服务

C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是以资源子网为中心的计算机网络,是继第一代网络后新出现的网络资源交换模式。以分组交换为主。
分组交换网 ARPANET 就是第二代计算机网络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可以使负载均衡,单机的响应速度提高
为什么会出现第二代计算机网络?
1964 年美国兰提出了存储转发概念;1966 年英国戴维斯提出了分组的概念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的特点: ① 以通信子网为中心 ② 数据处理与数据通信两功能分开 ③ 使用分组交换技术
参见:网络

‘柒’ 第二代网络以( )为中心。。。 A.中心计算机 B.通信子网 C.资源子网 D.

参考网络,选B。通信子网。

第一代计算机网络是诞生阶段。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是形成阶段。以通信子网为中心。
第三代计算机网络进入互联互通阶段。两种国际通用的最重要的体系结构应运而生,即TCP/IP体系结构和国际标准化组织的OSI体系结构。
第四代计算机网络高速网络技术阶段。发展为以Internet为代表的互联网。

第一代计算机网络是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典型应用是由一台计算机和全美范围内2000多个终端组成的飞机定票系统。
终端:一台计算机的外部设备包括CRT控制器和键盘,无GPU内存。
随着远程终端的增多,在主机前增加了前端机FEP当时,人们把计算机网络定义为“以传输信息为目的而连接起来,实现远程信息处理或近一步达到资源共享的系统”,但这样的通信系统己具备了通信的雏形。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是以多个主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联起来,为用户提供服务,兴起于60年代后期,典型代表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协助开发的ARPAnet。
主机之间不是直接用线路相连,而是接口报文处理机IMP转接后互联的。IMP和它们之间互联的通信线路一起负责主机间的通信任务,构成了通信子网。通信子网互联的主机负责运行程序,提供资源共享,组成了资源子网。
两个主机间通信时对传送信息内容的理解,信息表示形式以及各种情况下的应答信号都必须遵守一个共同的约定,称为协议。
在ARPA网中,将协议按功能分成了若干层次,如何分层,以及各层中具体采用的协议的总和,称为网络体系结构,体系结构是个抽象的概念,其具体实现是通过特定的硬件和软件来完成的。
70年代至80年代中第二代网络得到迅猛的发展。
第二代网络以通信子网为中心。这个时期,网络概念为“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为目的互联起来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之集合体”,形成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第三代计算机网络是具有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并遵循国际标准的开放式和标准化的网络。
IS0在1984年颁布了0SI/RM,该模型分为七个层次,也称为0SI七层模型,公认为新一代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基础。为普及局域网奠定了基础。
70年代后,由于大规模集成电路出现,局域网由于投资少,方便灵活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迅猛的发展,与广域网相比有共性,如分层的体系结构,又有不同的特性,如局域网为节省费用而不采用存储转发的方式,而是由单个的广播信道来连结网上计算机。

第四代计算机网络从80年代末开始,局域网技术发展成熟,出现光纤及高速网络技术,多媒体,智能网络,整个网络就像一个对用户透明的大的计算机系统,发展为以Internet为代表的互联网。 计算机网络:将多个具有独立工作能力的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由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资源共享和数据通信的系统。

参考自网络:计算机网络技术。http://ke..com/link?url=hmKfhZ2JTV_9ieJ3WqP-Re192HfwYx-M8xd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