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络连接 » 计算机网络分片怎么计算
扩展阅读
苹果下载软件全屏 2025-02-02 09:53:45
移动网络hd是否额外收费 2025-02-02 09:48:57

计算机网络分片怎么计算

发布时间: 2023-10-07 00:57:28

‘壹’ 关于计算机网络

报文3200+160=3360bit
因为局域网只能传1200bit,所以要切片,每个切片前面还要加20bit(没记错的话)的首部,也就是1200bit中只有1180bit能用来传报文。
3360/1180=3片
共需传播的数据量为3360+3*20=3420bit。

计算机网络的课学了n久,快忘光了,不知道对不对

‘贰’ 计算机网络方面的计算机题,请帮忙回答,关于数据报的

题意不是很清楚.从“数据报”这一名词,我推测你说的是IP层。

显然,IP层的固定首部为20个字节:
所以要发送的信息数据长度为:5000-20=4800(字节)
分片为:4800/1600=3(^_^,太巧合了);
所以各数据片的数据长度为:1600字节;

下面说说片偏移
首先你要明白片偏移是以8个字节为单位的。
所以第一片的片偏移为:0;
第二片为:1600/8=200;
第三片为:1600/8+200=400;

最后说说MF标志:
MF全称为more fragment,意思为还有分片吗?
显然有三个分片,所以MF分别为:
1,1,0。

最后给你补一点小知识:
IP首部还有一个叫DF的字段,该字段全称为:don't fragment,意思是不能分片。如果该字段为一,数据报就不会分片,如果出现题目超最大长度的现象,则返回的是ICMP差错报告报文;显然此题中数据报DF字段为0,才能出现以上我讨论的情况。

^_^,给分我吧。

‘叁’ 计算机网络(三)——网络层

网络层的 目的 是实现在任意结点间进行数据报传输,它的目的与链路层、物理层不是一样的吗?但是通过它数据可以在更大的网络中传输。

为了能使数据更好地在更大的网络中传输,网络层主要实现三个功能: 异构网络互联 路由与转发 拥塞控制

我们知道,在物理层、链路层,可以使用不同的传输介质和拓扑结构将几台、十几台主机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小型的局域网,把这些组成结构不完全相同的局域网称为异构网,因此将它们连接扩大成更大的网络,需要一个类似转接头的设备——路由器,路由器不仅仅可以连接异构网,还能隔离冲突域和广播域,依照IP地址转发。

下图对集线器、网桥、交换机和路由器能否隔离冲突域和广播域进行比较:

路由器作为连接多个网络的结点,不仅需要完成对数据的分组转发,还要选择传输路径,因此路由器主要由 路由选择 分组转发 组成。

网络层最重要的功能是 路由与转发 功能。路由也就是选择一条合适的路,转发则是在这条路上遵守协议。这有点像从某个多个国家的交界城市自驾,选其中一条路,那么就遵守这个国家的交通协议。

数据通过一个又一个路由器到达目的地址,路由器怎么知道数据应该从哪个端口出发才能到达目的地呢?这就需要构造路由表。
路由表有两种构造方式: 静态 动态

一个个小网络可以构成一个区域,足够多的区域互连成一个网络,多个网络又形成巨大的互联网。要想让数据高效在网络中传输,采用“分而治之”的理念。
将互联网分为许多较小的自治系统,系统有权决定自己内部采用什么路由协议,这便是层次路由。通过层次路由便可以采用灵活的协议传输数据。数据在自治系统内传输采用 内部网关协议 而自治系统之间则采用 外部网关协议

内部网关协议有两种协议: 路由信息协议(RIP)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

外部网关协议则是边界网关协议(BGP)。内部网关协议服务某个自治系统,范围较小,所以尽可能有效地从源站送到目的站,也就是找到一条最佳路径。而外部网关协议需要面对更大的网络范围和网络环境,因此更关注的找到比较好的路径,也就是不能兜圈子。

BGP工作原理:

将三种路由协议进行比较:

构建大规模、异构网络的互联网除了硬件的支持外,还需要建立协议以实现数据报传输服务——IP协议。
目前IP协议有两个版本:IPv4和IPv6。

现在主流的IP协议版本还是IPv4。

IP数据报主要由首部和数据部分组成,由TCP报文段封装到数据部分,再在前端加上一些描述信息的首部,其格式如下图:

IP协议使用分组转发,当报文过大时需要分片。分片的思路如下:

如果把IP数据报看作是信,那么首部中的源地址与目的地址则分别是发信地址和邮件地址。为了方便路由计算这些地址,并且使IP地址足够使用,因此将IP地址进行分类。

IP地址的格式 : {<网络号>,<主机号>},网络号标志主机所连接的网络,主机号标志该主机,每个IP地址都是唯一的。

IP地址分类 如下:

通过分类,可以计算每个网络中最大的主机数:

网络地址转换(NAT)是一种转换机制,将专用网络地址转换为公用地址,目的是为了对外隐藏内部管理的IP地址,这样不仅可以保证网络安全,还可以解决IP地址不足问题。
当路由器接收到的目的地址是私有地址则一律不进行转发,而如果是公用地址,则是用NAT转换表将源IP及端口号映射成全球IP号,然后从WAN端口发送到因特网上。

IP地址有A、B、C类网络号,如果把A类网络号分给一个广播域,那么这个广播域可以接入16,777,212台主机,然而一个广播域不可能融入这么多台主机,因为这样会导致广播域过饱和而瘫痪,而只给其分配一定数量的网络号,则会浪费大量的IP地址。因此在IP地址中增加一个“子网号字段”,将IP地址划分为三级,即IP地址={<网络号>,<子网号>,<主机号>},也就是从主机号中借用几个比特号作为子网号,这个子网号是对内划分的,对外仍旧表现为二级IP地址。

主机或路由器如何判断一个网络是否进行子网划分了呢?——利用子网掩码。

CIDR是 无分类 域间路由器选择,目的是消除A、B、C类网络划分,这样可以大幅度提高IP地址空间利用率。相比较子网掩码划分,它更加灵活。

上图中,如果R1收到前缀为206.1的IP地址,它只需要转发给R2,具体发往网络1还是网络2,则由R2计算得出。

通过IP地址,可以将数据从某个网络传输到目的网络,但是把信息发送给哪台主机呢?由于路由器的隔离,IP网路没办法使用广播方式查找MAC地址,只有通过链路层的MAC地址以广播方式寻址。
因此,IP协议还包括三个协议—— ARP、DHCP和ICMP ,共同配合完成数据转发。

IPv6是解决IP地址耗尽的根本手段。它与IPv4的报文形式差别如下图:

IPv6与IPv4地址通信示意图:

在通信过程中,如果分组过量而导致网路性能下降,会产生拥塞。

拥塞的控制方式:

‘肆’ 计算机网络MF字段怎么算

计算机网络(第7版)p129

(6)标志 占3位,但目前只有2位有意义

  • 标志字段中的最低位记为MF。MF=1即表示后面“还有分片”的数据报。MF=0表示这已经是若干数据报片中的最后一个。

  • 标志字段中间的一位记为DF,意思是“不能分片”。只有当DF=0时才允许分片。

‘伍’ 计算机网络中IP数据报的片偏移计算

答案是A,偏移量的意思就是这个数据包是从源数据包哪个地方开始的,因为IP报文有40个字节的IP报文头,所以1300个字节的数据会被分成以下三个包: A数据包:包含40个字节的IP报文头,0-460字节的数据,偏移量为0; B数据包:包含40个字节的IP报文头,460-920字节的数据,偏移量为460; C数据包:包含40个字节的IP报文头,920-1300字节的数据,偏移量为920

‘陆’ 计算机网络。A,B,C网段的网络范围和主机数,和计算方法

关于A类,B类,C类IP地址的网段和主机数的计算方法
IP地址是一个32位的二进制数,由四个八位字段组成。每个IP地址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网络标识(网络号),一部分为主机标识(主机号)。

A类地址前8位为网络标识,后24位为主机标识,网段与主机数的计算方法如下:

A类网段计算:
根据规定,A类地址的网络标识必须以“0”开头。那么其网段数应该为0XXXXXXX.YYYYYYYY.YYYYYYYY.YYYYYYYY即后面有七位数字,因为是二进制数,所以网段数应该为:
27,即2的7次幂个网段,等于128,即网段应该是0—127之间。而网络空间计算都必须“减2”,这是因为要扣除两个保留地址:二进制数里全是“0”和全是“1”的要保留。“0”做为网络号,“1”做为广播号。所以A类地址的网段为1—126.
所以网段数为27-2=126.
A类主机数计算:
因为后面24位是主机标识,所以主机数应该是224,即2的24次幂
224=412=166=2563=16777216,扣除两个保留地址后,主机最大数应该是16777214个。
综上所述,A类IP地址范围应该是:1.0.0.1~126.255.255.254
其中红色的为网络标识,绿色为主机标识
B类地址前16位为网络标识,后16位为主机标识,网段与主机数的计算方法如下:
B类网段计算:
根据规定,B类地址的网络标识必须以“10”开头。那么其网段数应该为10XXXXXX.XXXXXXXX.YYYYYYYY.YYYYYYYY即后面有14位数字,因为是二进制数,所以网段数应该为:
214,即2的14次幂个网段,等于16384,扣除两个全“0”,全“1”的保留地址,所以B类网络可以有16382个网段。
而转换成十进制后, IP地址的第一个小数点前的数字应该是多少呢?因为第一段是10XXXXXX,所以应该是26个,即2的6次幂,等于64个。127是被保留网段暂不使用,所以网段应该是从128开始,到128+64-1=191,其中192是保留网段。即十进制IP的第一段数字是在128—191之间。
B类主机数计算:
因为后面16位是主机标识,所以主机数应该是216,即2的16次幂
216=48=164=2562=65536,扣除两个保留地址后,主机最大数应该是65534个。
综上所述,B类IP地址范围应该是:128.0.0.1~191.255.255.254

其中红色的为网络标识,绿色为主机标识
C类地址前24位为网络标识,后8位为主机标识,网段与主机数的计算方法如下:
C类网段计算:
根据规定,C类地址的网络标识必须以“110”开头。那么其网段数应该为110XXXXX.XXXXXXXX.XXXXXXXX.YYYYYYYY即后面有21位数字,因为是二进制数,所以网段数应该为:
221,即2的21次幂个网段,等于2097152,扣除两个全“0”,全“1”的保留地址,所以B类网络可以有2097150个网段。
而转换成十进制后,IP地址的第一个小数点前的数字应该是多少呢?因为第一段是110XXXXX,所以应该是25个,即2的5次幂,等于32个。所以网段应该是从192开始,到192+32-1=223,224作为保留字段。即十进制IP的第一段数字是在192—223之间。
C类主机数计算:
因为后面8位是主机标识,所以主机数应该是28,即2的8次幂
28=44=162=2562,扣除两个保留地址后,主机最大数应该是254个。
综上所述,C类IP地址范围应该是:192.0.0.1~223.255.25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