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络连接 » 计算机网络andrew期中
扩展阅读
苹果下载软件全屏 2025-02-02 09:53:45
移动网络hd是否额外收费 2025-02-02 09:48:57

计算机网络andrew期中

发布时间: 2023-09-29 04:32:17

计算机网络方面有哪些书籍值得推荐

第一本就是潘爱民翻译的Andrew S.Tanenbaum的《计算机网络》,此书讲明白了网络之道,即计算机网络通信的主要原理;

第二本是W.Richard Stevens的《TCP/IP详解卷一:协议》,此书讲明白了网络之术,即TCP/IP协议簇的工作过程;

第三本是Douglas E.Comer的《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此书尝试在更广泛意义上解答“计算机网络和因特网是如何工作的”这一基本问题,解释了协议是如何使用硬件和应用是如何使用协议来满足用户的需求。

② 学习计算机网络得原理,应用等各种知识得比较好得书籍

强烈推荐计算机网络第四版Andrew STanenbaum 着 潘爱民 译 徐明伟 审学习计算机网络得原理,应用等各种知识得比较好得书籍

③ 计算机网络

入门:《网络是怎么连接的》、《图解 TCP/IP 》、《图解 HTTP 》.

深入学习:
《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 》
https://gaia.cs.umass.e/kurose_ross/wireshark.htm
https://media.pearsoncmg.com/ph/esm/ecs_kurose_compnetwork_8/cw/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的 ( 这个评价倒是还好,

《TCP/IP 详解 卷一:协议》

《 Computer Networks: A Systems Approach 》Larry L Peterson

《 Computer Networks 》 Andrew S.Tanenbaum ( 虽然是 AST 的, 但是好像不适合初学

《 Elements of Computer Networking: An Integrated Approach (Concepts, Problems and Interview Questions) 》 ( ? )

https://www.hu.com/question/19718686
https://www.hu.com/question/19774914
https://www.hu.com/question/22354846
我的东西主要是英文的 , 当然, 我也需要买中文, 但我的渠道英文电子书方便
" 其实觉得cs144的公开视频讲得挺一般的,但是cs144新的lab真的很棒 "

https://online.stanford.e/lagunita-learning-platform

https://www.hu.com/question/63658105

《图解 HTTP》

如果要入门 TCP/IP 网络模型,我推荐的是《图解 TCP/IP》
另外,你想了解网络是怎么传输,那我推荐《网络是怎样连接的》
入门:《网络是怎么连接的》、《图解 TCP/IP 》《图解 HTTP 》.

2.深入学习:《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TCP/IP 卷一》
对于 TCP/IP 网络模型深入学习的话,推荐《计算机网络 - 自顶向下方法》,这本书是从我们最熟悉 HTTP 开始说起,一层一层的说到最后物理层的,有种挖地洞的感觉,这样的内容编排顺序相对是比较合理的。

但如果要深入 TCP,前面的这些书还远远不够,赋有计算机网络圣经的之说的《TCP/IP 详解 卷一:协议》这本书,

要说我看过最好的 TCP 资料,那必定是《The TCP/IP GUIDE》这本书了,目前只有英文版本的,而且有个专门的网址可以白嫖看这本书的内容,图片都是彩色,看起来很舒服很鲜明,小林之前写的 TCP 文章不少案例和图片都是参考这里的,这本书精华部分就是把 TCP 滑动窗口和流量控制说的超级明白,很可惜拥塞控制部分说的不多。

Wireshark

当然,计算机网络最牛逼的资料,那必定 RFC 文档,它可以称为计算机网络世界的“法规”,也是最新、最权威和最正确的地方了,困惑大家的 TCP 为什么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其实在 RFC 文档几句话就说明白了。

小白读 《网络是怎样链接的》,然后 《图解 HTTP 》 《图解 TCP/IP 》。如果想学术一点,《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 中文第六版》或者 (Computer Networking: A top-down Approach 7th)。再难点,T 大佬的 《计算机网络》(Computer Networks)

在计算机网络的学习中为大家推荐《计算机科学导论》。这本书用大量的篇幅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内容,还详细地介绍了计算机科学目前发展的特点和现状,适合想要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同学打基础使用。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7443456/#comments

自顶向下方法有两本:Computer Networking: A Top-Down ApproachbyJames F. Kurose, Keith W. Ross 中文翻译: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楼主提到的是这个)

Computer Networks: A Top-Down ApproachbyBehrouz A. Forouzan, Firouz Mosharraf 中文翻译:计算机网络教程:自顶向下方法

思科实验模拟器EVE的安装与使用 https://zhuanlan.hu.com/p/166295824
思科CCNA命令大全 https://zhuanlan.hu.com/p/259820495

④ 谁有《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与Internet特色》中文版的电子版啊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与Internet特色 中文版 第三版》点评
解放军理工大学 陈鸣(博导)
当我在1986年第一次研读Andrew S. Tanenbaum教授着的《计算机网络》时,计算机网络在我国尚未出现.1988年,我国引进国外设备构建了第一个全国性的X.25数据网络,使我第一次对网络和协议有了直观深入的认识.由于应用不多,虽然该网的国家主干速率仅有4.8kb/s,但网络仍然很空闲;在随后的几年中,个人计算机的性价比大幅度提高,采用NetWare网络操作系统的10Mb/s以太网迅速升温并普及,证券,金融等部门和国家大型企业率先推行计算机化,从而引发了学习,建设计算机网络的热潮,高校普遍感到有开设《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必要性了,尽管那时因特网好像离我国还非常遥远.现在,因特网已经进入千家万户,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逐步走向研究生的课堂,走向计算机和通信大学生的课堂,直至走向许多专业大学生的课堂.国内外网络教材的数量不断增加,但质量良莠不齐;讲解着名的ISO OSI的七层体系结构逐步被讲解因特网体系结构所替代;网络新技术不断出现,知识点不断增多,网络书不断加厚,随之而来出现了教学重点被冲淡的问题……无论如何,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和通信两个领域的交叉学科,内容极为复杂,涉及以错综复杂的方式彼此交织的许多概念,协议和技术,计算机网络原理是一门公认的较难教授和学好的课程.因此,很多教授和学者都致力于改进计算机网络的教材和教学法.
20年多来,我一直在计算机网络领域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几乎每年都担任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任务,包括了从短训班学员,本科生到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各个教学层次.为此,我非常关心国内外计算机网络教材的最新发展,每当看到有价值的网络书,我都会毫不犹豫地买下阅读,每每都会有很大收获和体会.如果你一定要我用一句话来评论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网络教科书的话,我会说(这可能会导致片面):知识全面,学术严谨是Andrew S. Tanenbaum教授的的风格(代表作《计算机网络》,第四版原版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引进);Douglas E. Comer教授对TCP/IP联网基本思想和实现技术有深刻的诠释;Larry L. Peterson教授 (代表作《计算机网络:系统方法 第三版》中文版,影印版皆由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出版)则强调网络整体的系统性和普遍原则,有大家风范;谢希仁教授撰写的网络教科书注重网络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与中文读者有天然沟通;James F. Kurose和Keith W. Rose教授撰写的网络教科书(代表作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与Internet特色第三版即本书)最大亮点的则在于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和独具匠心的教学法,是高质量的入门级经典之作.正如许多专家所指出的那样,该书不仅用作大学本科生和短训班的教材极为适合,而且对网络专业人员也是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网络领域的革命性变化必然要导致网络教科书的变化:首先,因特网已经接掌了计算机网络,因此,今天有关计算机网络的问题都必然与因特网联系起来.第二,网络中的"高增长领域"目前是网络服务和应用程序,因此必须强调网络应用程序开发.Kurose和Ross博士长期参与并见证了这种变化,在教学实践中以独创的自顶向下教学法解决现有网络教科书中存在的问题.自从该书的第1版于2001年问世以来,已经被数以百计的大学和学院采用,被译为10多种语言提供给世界上数以万计的学生和专业人士使用.在国内,已有许多着名高校选其为计算机,通信等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例如,解放军理工大学计算机与网络工程专业本科生自2002年起陆续使用该书第一版,第二版教材,2005年使用该书第三版前5章内容作为本科"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的教材,而后4章内容及前5章要点则作为硕士研究生"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基本教材,配合相关实验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James F. Kurose和Keith W. Rose教授的《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与Internet特色》一书的显着特点是:
1. 独创的"自顶向下"教学法.由于计算机网络的复杂性,长期以来按分层体系结构自下而上讲授网络课程内容似乎已成一种定式.该书特别强调应用层,及早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及早强调DIY(Do-It-Youself) 开发网络应用程序.
2. 以因特网为研究对象.由于因特网的成功,因特网已经成为计算机网络的代名词.该书以因特网体系结构的5层模型来组织材料,为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提供原动力.
3. 着眼原理.计算机网络领域的许多基础性的重要问题已经研究得较为清楚,重点研究这些原则,将使学生获得长"保质期"的知识,在飞速发展的网络研究开发中保持判断力和启发创造力.
4. 注重教学法.为帮助学生们理解关键的技术概念和激发学习积极性,本书包括了许多类比,幽默和实际的例子,引人入胜的历史事件和实践原则,对网络领域声名卓着的创新家们的专访,以及网站上翔实的教学资料和实验内容等.
5. 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从2001年第一版到2003年的第二版,至2004年的第三版,本书及时引入重要的最新知识和放弃了许多过时的内容.本书第三版反映了网络领域的最新进展,如增加了包括无线网络移动网络一章,扩充了对等网络,BGP,MPLS,网络安全,广播选路和因特网编址及转发方面的新材料,并修订了习题.
6. 强调实验教学.新版教材增加了一套实用的Ethereal实验,讲解学生们如何亲眼观察网络协议的运行过程和产生的结果的方法;对多个难以理解的网络问题给出了原理性示教;给出编制网络应用程序的具体建议和部分源程序,鼓励大家用多实践的观点来解决网络教学要求理论联系实践的问题.
在本书的教学中,由于学时有限和专业词汇的艰涩,学生们普遍感到使用原版教材经过老师讲解,虽然能够理解课程内容但却难以在短期内记住其中的内容,从而导致学习效果不佳.该书的中译本能够为缓解在有限时间内有效地学习计算机网络知识(而不是英文本身)的矛盾能起到重要作用.
在该书第三版的翻译中,译者改正了书中存在的多处错误与排版错误并得到了原书作者的认可;译者和编辑们经常就某些网络术语的中文标准译法或更准确的译法展开讨论,力图使该教科书的网络专业词汇更加规范.机械工业出版社还就与该书配套的实验问题与专家们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该书的教学资料,实验设计等方面有一系列考虑,这将有助于我国高校教师教好这门课程,也有助于学子们学好这门重要的课,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计算机网络其他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特色以及评论:

“本书是书中珍品——Kurose和Ross采用一种新颖的自顶向下方法,使得复杂的网络问题变得井井有条!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专业人士该书的价值将是无法估量的。
——leonardKleinrock,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
“我认为Kurose和Ross与学生们沟通得很好,同时将重点放在基本概念和原则上,而基本概念和原则从长远来看才是真正要紧的。”
——ShivkumarKalyanaraman,Rensselaer理工学院
“对于希望理解因特网实际运行原理的网络专业人士而言,这本书是一个无价的资源。作者采用自顶向下的方法解释了当今通信服务的底层技术,既引人入胜,又易于理解。这是一本必备书

⑤ 计算机网络应该从哪方面入手学

看你要掌握到什么程度了,需要什么应用了,有搭建服务器、维护日常应用网络等。

如果只是维护的话,可以从公司正在使用的交换机和路由器的高级应用开始学,比较好入手,你看一下交换机的高级应用,会发现有很多看不懂,然后上网查每一个不懂的地方,这样就可以入门了。

如果需要完善的网络知识和理论基础,推荐一本书: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Andrew S.Tanenbaum)》

不过个人建议用网络来学习网络,所谓学以致用,你看多了理论有可能一辈子用不着,就算要用的时候不知道,也有网络和google,网上高手无穷多,根本不怕。需要用什么就学什么,又快捷又能直指问题矛头。符合已经有工作经验的IT人群。

⑥ 《计算机网络(第5版)》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计算机网络(第5版)》(Andrew S. Tanenbaum)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提取码: a47w

书名:计算机网络(第5版)

作者:Andrew S. Tanenbaum

译者:严伟

豆瓣评分:9.0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2-3-1

页数:739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内外使用最广泛、最权威的计算机网络经典教材。全书按照网络协议模型自下而上(物理层、数据链路层、介质访问控制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有系统地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并结合Internet给出了大量的协议实例。在讲述网络各层次内容的同时,还与时俱进地引入了最新的网络技术,包括无线网络、3G蜂窝网络、RFID与传感器网络、内容分发与P2P网络、流媒体传输与IP语音,以及延迟容忍网络等。另外,本书针对当前网络应用中日益突出的安全问题,用了一整章的篇幅对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进行了深入讨论,而且把相关内容与最新网络技术结合起来阐述。

本书的适用对象非常广泛。由于本书的重点立足于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同时兼顾了Internet体系结构与TCP/IP协议等内容,因此对于学习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本书都是绝佳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本书每章后面给出了大量练习题,有助于教师根据教学目的酌情安排课后练习。此外,本书对于从事网络相关技术研究和网络应用开发的广大科研工作者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Andrew S.Tanenbaum获得过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理学学士学位和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哲学博士学位,目前是荷兰阿姆斯特丹Vrije大学的计算机科学系的教授,并领导着一个计算机系统的研究小组。同时,他还是一家计算与图象处理学院的院长,这是由几家大学合作成立的研究生院。尽管社会工作很多,但他并没有中断学术研究。多年来,他在编译技术、操作系统、网络及局域分布式系统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设计规模达数百万用户的广域分布式系统。在进行这些研究项目的基础上,他在各种学术杂志及会议上发表了70多篇论文。他同时还是5本计算机专着的作者。

Tanenbaum教授还开发了大量的软件。他是Amsterdan编译器的原理设计师,这是一个被广泛使用的;用来编写可移植编译器的工具箱。他领导编写的MINIX,是一个用于操作系统教学的类UNIX(的小型操作系统。他和他的博士研究生及其他编程人员一道设计的Amoeba分布式操作系统,是一个高性能的微内核分布式操作系统。目前,可在因特网上免费得到MLNIX及Amoeba,用于教学和研究。

他的一些博士研究生,在获得学位后继续进行研究,并取得了更大的成就,赢得了社会的赞誉,对此他深感自豪。人们称他为桃李满天下的教育家。

⑦ 网络技术基础课程

网络技术课题报告与研究方案
(一)课题名称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是关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知识的一门实训课程,为计算机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了解数据通信的原理,熟悉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体系结构、TCP/IP模型,掌握局域网工作原理和一种流行局域网的应用,了解计算机网络管理和结构化布线的基本概念,掌握Windows 2000 Server下的用户管理及各种网络服务的架设,并培养学生具备简单的组网与网管能力,在体系结构上突出学生的技能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当前先进和实用的网络技术,并能熟练利用Cisco、华为等网络设备(路由器和交换机)设计、构建和维护中小型的企业网络。学完本课程,学生可以通过教考分离参加一些认证考试。同时也为今后从事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设计与开发打下基础。

(三)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用一定的理论知识点和实际操作步骤进行讲解,再用实训任务进行复习、理解和巩固,由浅入深,使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操作,逐步掌握网络的组建、管理和应用。最后写出实训报告。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及创新之处

编写切合实际,注重教学内容适合本校及中等职业学校的校本教材,改进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强化教学理念—注重实践技能的实训教学;强化学生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训效果,以适应社会需求。

1、 创新了课程组织形式和指导方法

2、 创新了课程考核方法:

具体从参与课程实训工作的态度10%、实训纪律10%、实训能力60%(动手、创新、解决问题、组织协调、沟通、表达等能力)、实训效果20%(高质量完成实训任务或项目开发)等方面进行考核。

3、创新了课程开发和保障模式。创新了一种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计算机网络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训课程的开发模式。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以专业性和实用性为目的,编写适合职教学生使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教材

(六)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重点难点)

重点:交换机、路由器的使用与配置、数据中心服务器的配置,网络工程项目规划与设计

难点:交换机的VLAN的划分、路由器静态路由的配置、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

解决办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案例讲授、演示与角色演练相结合,加强教师指导,采用先进的网络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教、学、做”相结合,实行启发式、互动式、案例式、开放式、项目式、自学式、研讨式以及边讲边做边指导的教学方法。注重对实训现象的讨论和分析,加强阶段性实训效果的评审与考核,围绕职业技能,突出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1、9月中旬到10月底,整体规划及收集素材

2、11月初到12月初,整理素材并开始编写

3、12月底完成教材的编写

(八)课题研究主要实验内容

1、网络线缆制作

2、对等网的配置

3、绘制局域网拓扑结构图(visio)

4、Internet的接入

5、星型网络的组建

6、主从网络的配置

7、用户管理

8、文件共享和安全性

9、网络打印机安装与管理

10、IE浏览

11、电子邮件收发(foxmail)

12、FTP下载和管理

13、搜索引擎的使用

14、网络安全(防火墙)

15、网络安全(杀毒软件)

16、DHCP的配置

17、DNS的配置

18、FTP服务的配置与使用

19、WWW服务的配置与使用

20、搭建小型局域网

(九)课题研究的方法

文献法、教学实验法

(十)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校本教材

(十一)参考文献

1、《计算机网络技术》 施晓秋主编 中国科学出版社 2003年版

2、《计算机网络实验与实践指导》 施晓秋主编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3年版

3、《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程》(上册)CiscoSystem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2年版

4、《计算机网络》Andrew S. Tanenbaum .清华大学出版社

5、《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 高传善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

追问:
DHCP的配置,DNS的配置,FTP服务的配置与使用,WWW服务的配置与使用,这些的实训小结怎么写?
回答:
你自己查看书本知识啊!给你的是实训报告基本框架,当然如果你的字数比较多或者嫌麻烦的话可以稍微少写几点!
追问:
我想自己动手的话我就不上问问了!!!!!
回答:
DHCP的配置: DHCP 是 动态主机分配协议缩写,它的前身是 BOOTP。BOOTP 原本是用于无磁盘主机连接的网络上面的:网络主机使用 BOOT ROM 而不是磁盘起动并连接上网络,BOOTP 则可以自动地为那些主机设定 TCP/IP 环境。 DHCP 可以说是 BOOTP 的增强版本,它分为两个部份:一个是服务器端,而另一个是客户端。所有的 IP 网络设定数据都由 DHCP 服务器集中管理,并负责处理客户端的 DHCP 要求;而客户端则会使用从服务器分配下来的IP环境数据。它提供三种 IP 定位方式: 网络管理员为某些少数特定的Host绑定固定IP地址,且地址不会过期 自动分配,其情形是:一旦 DHCP 客户端第一次成功的从 DHCP 服务器端租用到 IP 地址之后,就永远使用这个地址。 动态分配,当 DHCP 第一次从 DHCP 服务器端租用到 IP 地址之后,并非永久的使用该地址,只要租约到期,客户端就得释放(release)这个 IP 地址,以给其它工作站使用。当然,客户端可以比其它主机更优先的更新(renew)租约,或是租用其它的 IP 地址。 动态分配显然比自动分配更加灵活,尤其是当您的实际 IP 地址不足的时候,
补充:
DNS的配置: DNS 是域名系统 的缩写,该系统用于命名组织到域层次结构中的计算机和网络服务。在Internet上域名与IP地址之间是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域名虽然便于人们记忆,但机器之间只能互相认识IP地址,它们之间的转换工作称为域名解析,域名解析需要由专门的域名解析服务器来完成,DNS就是进行域名解析的服务器。 DNS 命名用于 Internet 等 TCP/IP 网络中,通过用户友好的名称查找计算机和服务。当用户在应用程序中输入 DNS 名称时,DNS 服务可以将此名称解析为与之相关的其他信息,如 IP 地址。因为,你在上网时输入的网址,是通过域名解析系统解析找到了相对应的IP地址,这样才能上网。其实,域名的最终指向是IP。 在IPV4中IP是由32位二进制数组成的,将这32位二进制数分成4组每组8个二进制数,将这8个二进制数转化成十进制数,就是我们看到的IP地址,其范围是在0~255之间。因为,8个二进制数转化为十进制数的最大范围就是0~255。现在已开始试运行、将来必将代替IPv4的IPV6中,将以128位二进制数表示一个IP地址。 DNS域名服务器 域名虽然便于人们记忆,但网络中的计算机之间只能互相认识IP地址,它们之间的转换工作称为域名解析(如上面的www.sina.com.cn 与 218.30.66.101 之间的转换),域名解析需要由专门的域名解析服务器来完成,DNS就是进行域名解析的服务器。
补充:
FTP服务的配置与使用: (1) 启动FTP服务 (2) 配置FTP服务属性 右击目录树中“默认FTP站点”,从快捷菜单中选择“属性”,打开默认FTP站点属性对话框,然后选择“FTP站点”选项卡,在该选项卡的“IP地址”下拉框中输入与邦定的IP地址,在MS-DOS方式下使用ipconfig命令查看服务器的IP地址并输入该框。在“TCP端口”中输入网站邦定的端口号,默认是21。还可以配置最大连接数目、连接超时时间、及安全日志设定等项目。 (3) 配置安全帐号 在“默认FTP站点属性对话框”中,选择“安全帐号”选项卡。“允许匿名连接”表示用户可以以匿名方式访问该FTP站点,如果不选择复选框,则站点会要求用户提供服务器活动目录中存在的用户名和密码。“用户名”文本框表示匿名用户将以什么用户身份登录站点,推荐使用“IUSR_服务器名”这一内置帐号。复选“只允许匿名连接”将使用户只能以匿名用户身份登录站点。 (4)配置FTP服务的主目录 在“默认FTP站点属性”对话框中,选择“主目录”选项卡。主目录是通过FTP方式连接到服务器上时的根目录。它可以使服务器上的本地目录,也可以使其它计算机的共享目录,可以分别通过选择“此计算机上的目录”和“另一计算机上的共享位置”这两个单选框来设定,一般使用本地目录。 关于下载和上传权限,系统提供了两种不同的选项,即“主目录”选项卡中位于FTP本地路径下的“读取”和“写入”两个复选框。复选“读取”则允许下载,否则禁止下载;复选“写入”则允许上传,否则禁止上传。 (5)建立FTP下载文件 打开Windows资源管理器,将要用于FTP的文件和文件加复制到主目录定义的本地目录中去,这时可以从客户端通过FTP方式下载这些文件。为了方便与进行实验测试,建议同学们在主目录下]建立两个文件夹“test1”和“test2”,并在“test1”文件夹中提供一个名为“file.txt”的文本文件。
追问:
小结,心得体会!!!!!谢谢!!
回答:
WWW服务的配置与使用 首先要实现WWW服务,现以在RedHat系统的完全安装中为例,这里系统已经为大家安装好了目前在Internet上使用得最多的HTTP服务器Apache,你只需要使用“setup”命令选择该服务,或者直接运行“httpd”即可。它的安装根目录是在/home/httpd/目录下的,只要使用浏览器按照“IP地址”访问你的Web server,就能够看到Apache的说明文档。假如你要发行自己的主页,只需要将这些文档放在/home/httpd/Html/下即可,或者是将httpd.conf中的文档根目录修改为你的Windows系统下的目录,这样既可以享受Linux的效率,也可享受Windows的页面制作工具的便利。但是我们要留意在Linux环境中要区分大小写,所以页面中的文件名最好同一使用大小写。在Windows环境中的页面文件一般是.htm后缀,而缺省的Linux系统的浏览器Netscap或lyxn解释的页面文件是以.html为后缀的,你只需要在/etc/mime.types中增加如下一行即可:text/html html htm。同样,你也可以按照注释修改以下配置文件: /etc/httpd/conf/httpd.conf /etc/httpd/conf/Access.conf /etc/httpd/conf/srm.conf 以建立更加强大而灵活的WEB服务器。
补充:
最后希望满意!
补充:
不给分吗?
追问:
晕倒!!要的是在做这些实验时候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