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络连接 » 网络连接专业术语
扩展阅读
电脑密码怎么设三位 2025-02-04 04:52:20

网络连接专业术语

发布时间: 2023-09-15 16:28:00

㈠ 详解图解计算机网络177 个名词

大家好,我是伟哥。上篇《60 张图详解 98 个常见的网络概念》有一段时间了,现在重新汇总整理,把最近提到的网络名词也加上。同时为了方便阅读,增加了大量的配图,让网络小白也能轻松理解。考虑到 177 个网络名词加上 123 张图,文章的篇幅就很长了,有必要分类整理下,于是按照网络分层结构,加上分层的扩展内容,把所有名词分成了 15 个小类,方便查阅。

1、 电路交换 :在通信开始前,通信双方要在网络上建立专属信道来发送数据,信道至少会持续到通信结束才会断开。


2、 包交换 :又叫做分组交换,是将数据分为多个消息块(即数据包),再通过网络对每个数据块进行单独传输选路。


3、 网络协议 :为在网络中传输数据而对数据定义的一系列标准或规则。


4、 协议栈 :网络协议的具体定义或具体实现。


5、 万维网 ( WWW ):可以通过 URL 地址进行定义、通过 HTTP/HTTPS 协议建立连接、通过互联网进行访问的网页资源空间。


6、 局域网 ( LAN ):在一个有限区域内实现终端设备互联的网络。

7、 城域网 ( MAN ):规模大于局域网,覆盖区域小到一个方圆数千米的大型园区,大到一个城市圈的网络。

8、 广域网 ( WAN ):跨越大范围地理区域建立连接的网络。


9、 互联网 ( Internet ):通过各种互联网协议为全世界成千上万的设备建立互联的全球计算机网络系统。


10、 物联网 ( IoT ):通过内置电子芯片的方式,将各种物理设备连接到网络中,实现多元设备间信息交互的网络。


11、 云计算 ( Cloud Computing ):通过互联网为计算机和其它设备提供处理资源共享的网络。


12、 大数据 ( Big Data ):通过汇总的计算资源对庞大的数据量进行分析,得出更加准确的预测结论,并用来指导实践。

13、 SDN :指控制平面和数据平面分离,并通过提升网络编程能能力,使网络管理方式更优。


14、 数据平面/转发平面 :指网络设备中与判断如何转发数据和执行数据转发相关的部分。

15、 控制平面 :指网络设备中与控制设备完成转发工作的相关部分。

1、 操作系统 :一种安装在智能设备上,为操作智能设备消除硬件差异,并为程序提供可移植性的软件平台。


2、 图形用户界面 ( GUI ):指用户在大部分情况下可以通过点击图标等可视化图形来完成设备操作的软件界面。

3、 命令行界面 ( CLI ):指用户需要通过输入文本命令来完成设备操作的软件界面。


4、 RAM :随机存取存储器的简称,也叫做内存。安装在数通设备上与安装在计算机中的作用相同,即用于存储临时文件,断电内容消失。

5、 Flash :安装在数通设备上,与计算机硬盘的功能类似,用来存放包括操作系统在内的大量文件。

6、 NVRAM :非易失随机存取存储器的简称。用来保存数通设备的启动配置文件,断电不会消失。


7、 Console 接口 :即控制台接口,通过 Console 线缆连接自己的终端和数通设备的 Console 接口,使用终端模拟软件对数通设备进行本地管理访问。


1、 OSI 模型 :为规范和定义通信网络,将通信功能按照逻辑分为不同功能层级的概念模型,分为 7 层。


2、 TCP/IP 模型 :也叫做互联网协议栈,是目前互联网所使用的通信模型,由 TCP 协议和 IP 协议的规范发展而来,分为 4 层。


3、 应用层 :指 OSI 模型的第 7 层,也是 TCP/IP 模型的第 4 层,是离用户最近的一层,用户通过应用软件和这一层进行交互。理论上,在 TCP/IP 模型中,应用层也包含了 OSI 模型中的表示层和会话层的功能。但表示层和会话层的实用性不强,应用层在两种模型中区别不大。


4、 传输层 :指 OSI 模型的第 4 层,也是 TCP/IP 模型的第 3 层,在两个模型中区别不大,负责规范数据传输的功能和流程。

5、 网络层 :指 OSI 模型的第 3 层,这一层是规范如何将数据从源设备转发到目的设备。


6、 数据包 :经过网络层协议封装后的数据。


7、 数据链路层 :OSI 模型的第 2 层,规范在直连节点或同一个局域网中的节点之间,如何实现数据传输。另外,这一层也负责检测和纠正物理层在传输数据过程中造成的错误。


8、 数据帧 :经过数据链路层协议封装后的数据。


9、 物理层 :OSI 模型的第 1 层,这一层的服务是规范物理传输的相关标准,实现信号在两个设备之间进行传输。


10、 互联网层 :TCP/IP 协议中的第 2 层,功能与 OSI 模型中的网络层类似。

11、 网络接入层 :TCP/IP 协议中的第 1 层,作用是定义数据如何在两个直连节点或同一个局域网的节点之间传输,TCP/IP 模型中的这一层结合了 OSI 模型中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的功能。

12、 封装 :发送方设备按照协议标准定义的格式及相关参数添加到转发数据上,来保障通信各方执行协议标准的操作。


13、 解封装 :接收方设备拆除发送方设备封装的数据,还原转发数据的操作。


14、 头部 :按照协议定义的格式封装在数据上的协议功能数据和参数。

1、 双绞线 :将两根互相绝缘的导线按一定规格缠绕在一起,以便它们互相冲抵干扰,从而形成的通信介质。


2、 光纤 :为实现数据通信,利用全反射原理传输光线的玻璃纤维载体。


3、 IEEE 802.3 :IEEE 组织定义的以太网技术标准,即有线网络标准。


4、 IEEE 802.11 :IEEE 组织定义的无线局域网标准。


5、 奇偶校验 :接收方对比接收的数据与原始数据时,检测数据的二进制数位中 “ 1 ” 的奇偶个数是否相同,从而判断数据与发送时是否一致的校验方式。

6、 校验和 :接收方对比接收的数据与原始数据的校验和是否相同,判断数据与发送时是否一致的校验方式。

7、 循环冗余校验 :接收方通过多项式除法判断数据与发送时是否一致的校验方式。

8、 共享型以太网 :所有连网设备处在一个冲突域中,需要竞争发送资源的以太网环境。


9、 二进制 :逢 2 进位、只有 0 和 1 表示数字的计数系统。

10、 十六进制 :逢 16 进位、用 0 ~ F 表示数字的计数系统。


11、 冲突域 :通过共享媒介连接在一起的设备,共同构成的网络区域。在这个区域内,同时只能一台设备发送数据包。

12、 交换型以太网 :连网设备互相之间不需要竞争发送资源,而是分别与中心设备两两组成点到点连接的以太网环境。


13、 MAC 地址 :长度 48 位,固化在设备硬件上,用十六进制表示的数据链路层地址。


14、 广播域 :在这个区域中,各个节点都可以收到其它节点发送的广播数据包。

网络连接什么意思

网络连接是指网络在应用级的互连。它是一对同构或异构的端系统,通过由多个网络或中间系统所提供的接续通路来进行连接,目的是实现系统之间的端到端的通信。因此,网络连接是对连接于不同网络的各种系统之间的互连,它主要强调协议的接续能力,以便完成端到端系统间的数据传递。

网络连接的类型[2]
网络连接类型定义了网络所连接设备的多少和方式,从而决定了网络的通信机制。网络连接类型在物理上仅有点到点连接和多点连接两种。

1.点到点连接

点到点连接是最简单的网络连接类型,其网络连接只涉及两台设备。例如,把一台打印机连到一台计算机上就是点到点连接的典型例子。两台微波天线之间的连接,也是通信中点到点连接的应用范例。可见,点到点连接类型的通信系统是由两台设备直接相连所组成的系统。

点到点连接类型的通信系统的最大优点是因为仅有两台设备共享一个连接,所以保证了每个站点都得到足够的传输容量或带宽。

2.多点连接

多点连接是指3台或更多设备之间的连接类型。计算机网络是一个最普遍的多点连接类型的通信系统。不过,多点连接的方式,按照一定的通信要求有所不同,但多点连接类型提供了多个设备之间能够通信的基本模式。

多点连接类型的通信系统除了定义了多个设备能够相互通信的模式,并使多个设备能够共享同一传输容量或带宽成为可能,即把整个传输容量分配给连接到传输媒介上的每一台设备。计算机网络系统是典型的多点连接类型及应用。

㈢ 网络专业术语

网络基本术语

上网冲浪之前,掌握一些网络术语是必须的。否则,听那些网虫们神侃,你可真会有“云山雾罩”的感觉。下面列出了一些常见的网络术语,可千万得记住哟!

Internet:Internet是由遍布全世界的大大小小网络组成的一个松散结合的全球互联网络。目前Internet上的主机数已多达数千万个。

WWW:WWW是World Wide Web的简称,译为万维网或全球网,是指在因特网上以超文本为基础形成的信息网。它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可以轻松驾驭的图形化界面,用户通过它可以查阅Internet上的信息资源。

URL:描述了Web浏览器请求和显示某个特定资源所需要的全部信息,包括使用的传输协议、提供Web服务的主机名、HTML文档在远程主机上的路径和文件名以及客户与远程主机连接时使用的端口号。

TCP/IP协议:世界上有各种不同类型的计算机,也有不同的操作系统,要想让这些装有不同操作系统的不同类型计算机互相通讯,就必须有统一的标准。TCP/IP协议就是目前被各方面遵从的网际互联工业标准。

IP地址:为了能在网络上准确地找到一台计算机,TCP/IP协议为每个连到Internet上的计算机分配了一个惟一的用32位二进制数字表示的地址的字,为便于管理,将它们分割为四部分并转换为十进制数字,就是我们常说的IP地址。如:202.96.128.110。

DNS:TCP/IP提供了一种域名系统(Domain Name System),它为每个IP地址提供了一个便于记忆的域名,如http://www.cce.com.cn/。我们上网时键入域名后,DNS就会将它翻译成IP地址让计算机辨识,如http://www.cce.com.cn/的IP地址为192.9.188.1。

Java:由Sun公司开发的新一代面向对象的网络编程语言,可以交叉支持不同的平台。

ISP:全称为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即因特网服务提供商,能提供拨号上网服务、网上浏览、下载文件、收发电子邮件等服务。

ICP:网上信息内容服务商,它为上网用户提供包括新闻、娱乐、购物等方面的信息。

拨号上网:用户通过调制解调器使用电话线拨打ISP的上网电话号码,从而连接上internet的方式。

E—mail:电子邮件,即我们通过计算机接发的各种电子信息(如文本、图片、软件等)的一种工具。

BBS:因特网上信息实时发布系统。相当于现代生活中的公告牌,上网用户可以在此发布各种各样的信息。

下载:将网络上其他计算机中的信息(文本、图片、软件等)拷贝到本地计算机中的过程。

㈣ 具体介绍下http,tcp,udp协议,ftp,ip等专业性的网络通信名词

HTTP FTP 为应用层协议,主要应用于某些服务
TCP UDP 传输层协议
IP 网络层协议
HTTP 中文名称:超文本传送协议 英文名称:hypertext transport protocol;HTTP
定义:一种详细规定了浏览器和万维网服务器之间互相通信的规则,通过因特网传送万维网文档的数据传送协议。
主要应用于WEB服务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传输控制协议TCP是一种面向连接(连接导向)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运输层(Transport layer)通信协议,由IETF的RFC 793说明(specified)。在简化的计算机网络OSI模型中,它完成第四层传输层所指定的功能,UDP是同一层内另一个重要的传输协议。
UDP 是User Datagram Protocol的简称, 中文名是用户数据包协议,是 OSI 参考模型中一种无连接的传输层协议,提供面向事务的简单不可靠信息传送服务。它是IETF RFC 768是UDP的正式规范。
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 FTP)是TCP/IP网络上两台计算机传送文件的协议,FTP是在TCP/IP网络和INTERNET上最早使用的协议之一,它属于网络协议组的应用层。FTP客户机可以给服务器发出命令来下载文件,上载文件,创建或改变服务器上的目录。
IP是英文Internet Protocol(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的缩写,中文简称为“网协”,也就是为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进行通信而设计的协议。在因特网中,它是能使连接到网上的所有计算机网络实现相互通信的一套规则,规定了计算机在因特网上进行通信时应当遵守的规则。任何厂家生产的计算机系统,只要遵守 IP协议就可以与因特网互连互通。IP地址具有唯一性,根据用户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5类。另外,IP还有进入防护,知识产权,指针寄存器等含义。

㈤ 请教各位网络大师,关于无线专业术语的解释

802.11是无线网络连接的标准,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WIFI。802.11b是指11M的速率标准,802.11g是指54M的速率标准,802.11n是指150M的速率标准。他们向下兼容。
AP为Access Point简称,一般翻译为“无线访问节点”,它主要是提供无线工作站对有线局域网和从有线局域网对无线工作站的访问,在访问接入点覆盖范围内的无线工作站可以通过它进行相互通信。通俗的讲,无线AP是无线网和有线网之间沟通的桥梁。由于无线AP的覆盖范围是一个向外扩散的圆形区域,因此,应当尽量把无线AP放置在无线网络的中心位置,而且各无线客户端与无线AP的直线距离最好不要超过30米,以避免因通讯信号衰减过多而导致通信失败。
MIMO(多输入多输出)是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天线技术,在这种技术中,多路天线同时用于源(发射器)和目的地(接收器)。在通信回路每一端的天线都进行了组合以达到最小的误差和最优的数据传输速度。MIMO是智能天线技术几种形式中的一种,其他的几种是MISO( 多路进,一路出)和SIMO(一路进,多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