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络连接 » 计算机网络tu
扩展阅读
图片镜像手机软件 2025-02-04 13:55:39
网络考试手机固定 2025-02-04 13:48:38

计算机网络tu

发布时间: 2023-09-12 21:00:33

1. 请绘制出计算机有线网络的几种常用拓扑结构图

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有:总线结构、环形结构、星形结构、树形结构。

图片为示意图!

2.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有几种  画出拓扑结构图

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有:总线结构、环形结构、星形结构、树形结构。
图片为示意图!谢谢~

3. 详解图解计算机网络177 个名词

大家好,我是伟哥。上篇《60 张图详解 98 个常见的网络概念》有一段时间了,现在重新汇总整理,把最近提到的网络名词也加上。同时为了方便阅读,增加了大量的配图,让网络小白也能轻松理解。考虑到 177 个网络名词加上 123 张图,文章的篇幅就很长了,有必要分类整理下,于是按照网络分层结构,加上分层的扩展内容,把所有名词分成了 15 个小类,方便查阅。

1、 电路交换 :在通信开始前,通信双方要在网络上建立专属信道来发送数据,信道至少会持续到通信结束才会断开。


2、 包交换 :又叫做分组交换,是将数据分为多个消息块(即数据包),再通过网络对每个数据块进行单独传输选路。


3、 网络协议 :为在网络中传输数据而对数据定义的一系列标准或规则。


4、 协议栈 :网络协议的具体定义或具体实现。


5、 万维网 ( WWW ):可以通过 URL 地址进行定义、通过 HTTP/HTTPS 协议建立连接、通过互联网进行访问的网页资源空间。


6、 局域网 ( LAN ):在一个有限区域内实现终端设备互联的网络。

7、 城域网 ( MAN ):规模大于局域网,覆盖区域小到一个方圆数千米的大型园区,大到一个城市圈的网络。

8、 广域网 ( WAN ):跨越大范围地理区域建立连接的网络。


9、 互联网 ( Internet ):通过各种互联网协议为全世界成千上万的设备建立互联的全球计算机网络系统。


10、 物联网 ( IoT ):通过内置电子芯片的方式,将各种物理设备连接到网络中,实现多元设备间信息交互的网络。


11、 云计算 ( Cloud Computing ):通过互联网为计算机和其它设备提供处理资源共享的网络。


12、 大数据 ( Big Data ):通过汇总的计算资源对庞大的数据量进行分析,得出更加准确的预测结论,并用来指导实践。

13、 SDN :指控制平面和数据平面分离,并通过提升网络编程能能力,使网络管理方式更优。


14、 数据平面/转发平面 :指网络设备中与判断如何转发数据和执行数据转发相关的部分。

15、 控制平面 :指网络设备中与控制设备完成转发工作的相关部分。

1、 操作系统 :一种安装在智能设备上,为操作智能设备消除硬件差异,并为程序提供可移植性的软件平台。


2、 图形用户界面 ( GUI ):指用户在大部分情况下可以通过点击图标等可视化图形来完成设备操作的软件界面。

3、 命令行界面 ( CLI ):指用户需要通过输入文本命令来完成设备操作的软件界面。


4、 RAM :随机存取存储器的简称,也叫做内存。安装在数通设备上与安装在计算机中的作用相同,即用于存储临时文件,断电内容消失。

5、 Flash :安装在数通设备上,与计算机硬盘的功能类似,用来存放包括操作系统在内的大量文件。

6、 NVRAM :非易失随机存取存储器的简称。用来保存数通设备的启动配置文件,断电不会消失。


7、 Console 接口 :即控制台接口,通过 Console 线缆连接自己的终端和数通设备的 Console 接口,使用终端模拟软件对数通设备进行本地管理访问。


1、 OSI 模型 :为规范和定义通信网络,将通信功能按照逻辑分为不同功能层级的概念模型,分为 7 层。


2、 TCP/IP 模型 :也叫做互联网协议栈,是目前互联网所使用的通信模型,由 TCP 协议和 IP 协议的规范发展而来,分为 4 层。


3、 应用层 :指 OSI 模型的第 7 层,也是 TCP/IP 模型的第 4 层,是离用户最近的一层,用户通过应用软件和这一层进行交互。理论上,在 TCP/IP 模型中,应用层也包含了 OSI 模型中的表示层和会话层的功能。但表示层和会话层的实用性不强,应用层在两种模型中区别不大。


4、 传输层 :指 OSI 模型的第 4 层,也是 TCP/IP 模型的第 3 层,在两个模型中区别不大,负责规范数据传输的功能和流程。

5、 网络层 :指 OSI 模型的第 3 层,这一层是规范如何将数据从源设备转发到目的设备。


6、 数据包 :经过网络层协议封装后的数据。


7、 数据链路层 :OSI 模型的第 2 层,规范在直连节点或同一个局域网中的节点之间,如何实现数据传输。另外,这一层也负责检测和纠正物理层在传输数据过程中造成的错误。


8、 数据帧 :经过数据链路层协议封装后的数据。


9、 物理层 :OSI 模型的第 1 层,这一层的服务是规范物理传输的相关标准,实现信号在两个设备之间进行传输。


10、 互联网层 :TCP/IP 协议中的第 2 层,功能与 OSI 模型中的网络层类似。

11、 网络接入层 :TCP/IP 协议中的第 1 层,作用是定义数据如何在两个直连节点或同一个局域网的节点之间传输,TCP/IP 模型中的这一层结合了 OSI 模型中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的功能。

12、 封装 :发送方设备按照协议标准定义的格式及相关参数添加到转发数据上,来保障通信各方执行协议标准的操作。


13、 解封装 :接收方设备拆除发送方设备封装的数据,还原转发数据的操作。


14、 头部 :按照协议定义的格式封装在数据上的协议功能数据和参数。

1、 双绞线 :将两根互相绝缘的导线按一定规格缠绕在一起,以便它们互相冲抵干扰,从而形成的通信介质。


2、 光纤 :为实现数据通信,利用全反射原理传输光线的玻璃纤维载体。


3、 IEEE 802.3 :IEEE 组织定义的以太网技术标准,即有线网络标准。


4、 IEEE 802.11 :IEEE 组织定义的无线局域网标准。


5、 奇偶校验 :接收方对比接收的数据与原始数据时,检测数据的二进制数位中 “ 1 ” 的奇偶个数是否相同,从而判断数据与发送时是否一致的校验方式。

6、 校验和 :接收方对比接收的数据与原始数据的校验和是否相同,判断数据与发送时是否一致的校验方式。

7、 循环冗余校验 :接收方通过多项式除法判断数据与发送时是否一致的校验方式。

8、 共享型以太网 :所有连网设备处在一个冲突域中,需要竞争发送资源的以太网环境。


9、 二进制 :逢 2 进位、只有 0 和 1 表示数字的计数系统。

10、 十六进制 :逢 16 进位、用 0 ~ F 表示数字的计数系统。


11、 冲突域 :通过共享媒介连接在一起的设备,共同构成的网络区域。在这个区域内,同时只能一台设备发送数据包。

12、 交换型以太网 :连网设备互相之间不需要竞争发送资源,而是分别与中心设备两两组成点到点连接的以太网环境。


13、 MAC 地址 :长度 48 位,固化在设备硬件上,用十六进制表示的数据链路层地址。


14、 广播域 :在这个区域中,各个节点都可以收到其它节点发送的广播数据包。

4.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图

拓扑结构图是指由网络节点设备和通信介质构成的网络结构图。
网络拓扑定义了各种计算机、打印机、网络设备和其他设备的连接方式。换句话说,网络拓扑描述了线缆和网络设备的布局以及数据传输时所采用的路径。网络拓扑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网络如何工作。
网络拓扑包括物理拓扑和逻辑拓扑。物理拓扑是指物理结构上各种设备和传输介质的布局。物理拓扑通常有总线型、星型、环型、树型、网状型等几种。
附:拓扑结构示意图

5.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分类和主要功能是什么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无线网。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将大量独立的、但相互连接起来的计算机来共同完成计算机任务。

(5)计算机网络tu扩展阅读: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有:

1、速率

计算机发送出的信号都是数字形式的。比特是计算机中数据量的单位,也是信息论中使用的信息量的单位。英文字bit来源于binary digit,意思是一个“二进制数字”,因此一个比特就是二进制数字中的一个1或0。

2、带宽

在计算机网络中,带宽用来表示网络的通信线路所能传送数据的能力,因此网络带宽表示在单位时间内从网络中的某一点到另一点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这里一般说到的“带宽”就是指这个意思。这种意义的带宽的单位是“比特每秒”,记为bit/s。

3、吞吐量

吞吐量表示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数据量。吞吐量更经常地用于对现实世界中的网络的一种测量,以便知道实际上到底有多少数据量能够通过网络。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计算机网络

6.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它有哪些作用

计算机网络图 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电脑分路由器和本地连接、、 另外还分有外网和内网IP

基本信息
当前的互联网只限于信息共享,网络则被认为是互联网发展的第三阶段。网络可以构造地区性的网络、企事业内部网络、局域网网络,甚至家庭网络和个人网络。网络的根本特征并不一定是它的规模,而是资源共享,消除资源孤岛。

网络技术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能同时调动数百万台计算机完成某一个计算任务,能汇集数千科学家之力共同完成同一项科学试验,还可以让分布在各地的人们在虚拟环境中实现面对面交流。主要功能

一般来说,计算机网络可以提供以下一些主要功能:

资源共享

网络的出现使资源共享变得很简单,交流的双方可以跨越时空的障碍,随时随地传递信息。

信息传输与集中处理

数据是通过网络传递到服务器中,由服务器集中处理后再回送到终端。

负载均衡与分布处理

负载均衡同样是网络的一大特长。举个典型的例子:一个大型ICP(Internet内容提供商)为了支持更多的用户访问他的网站,在全世界多个地方放置了相同内容的WWW服务器;通过一定技巧使不同地域的用户看到放置在离他最近的服务器上的相同页面,这样来实现各服务器的负荷均衡,同时用户也省了不少冤枉路。

综合信息服务

网络的一大发展趋势是多维化,即在一套系统上提供集成的信息服务,包括来自政治、经济、等各方面资源,甚至同时还提供多媒体信息,如图象、语音、动画等。在多维化发展的趋势下,许多网络应用的新形式不断涌现,如: ① 电子邮件――这应该是大家都得心应手的网络交流方式之一。发邮件时收件人不一定要在网上,但他只要在以后任意时候打开邮箱,都能看到属于自己的来信。
② 网上交易――就是通过网络做生意。其中有一些是要通过网络直接结算,这就要求网络的安全性要比较高。

③ 视频点播――这是一项新兴的娱乐或学习项目,在智能小区、酒店或学校应用较多。它的形式跟电视选台有些相似,不同的是节目内容是通过网络传递的。

④ 联机会议――也称视频会议,顾名思义就是通过网络开会。它与视频点播的不同在于所有参与者都需主动向外发送图像,为实现数据、图像、声音实时同传,它对网络的处理速度提出了最高的要求。

分类及组成网络依据什么划分,又是如何组成的呢?

计算机网络的类型有很多,而且有不同的分类依据。网络按交换技术可分为:线

路交换网、分组交换网;按传输技术可分为:广播网、非广播多路访问网、点到点网;

按拓朴结构可分为总线型、星型、环形、树形、全网状和部分网状网络;按传输介质又

可分为同轴电缆、双纽线、光纤或卫星等所连成的网络。这里我们主要讲述的是根据网

络分布规模来划分的网络: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和网间网。

局域网

-LAN(Local Area Network)

将小区域内的各种通信设备互连在一起所形成的网络,覆盖范围一般局限在房

间、大楼或园区内。局域网的特点是:距离短、延迟小、数据速率高、传输可靠。

目前常见的局域网类型包括:以太网(Ethernet)、)、令牌环网 (Token

Ring)、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异步传输模式(ATM)等,它们在拓朴结构、

传输介质、传输速率、数据格式等多方面都有许多不同。其中应用最广泛的当属以太

网―― 一种总线结构的LAN,是目前发展最迅速、也最经济的局域网。

局域网的常用设备有:

* 网卡(NIC) 插在计算机主板插槽中,负责将用户要传递的数据转换为网络上

其它设备能够识别的格式,通过网络介质传输。它的主要技术参数为带宽、总线方式、

电气接口方式等。

* 集线器(Hub) 是单一总线共享式设备,提供很多网络接口,负责将网络中多

个计算机连在一起。所谓共享是指集线器所有端口共用一条数据总线,因此平均每用户

(端口)传递的数据量、速率等受活动用户(端口)总数量的限制。它的主要性能参数

有总带宽、端口数、智能程度(是否支持网络管理)、扩展性(可否级联和堆叠)等。

* 交换机(Switch) 也称交换式集线器。它同样具备许多接口,提供多个网络

节点互连。但它的性能却较共享集线器大为提高:相当于拥有多条总线,使各端口设备

能独立地作数据传递而不受其它设备影响,表现在用户面前即是各端口有独立、固定的

带宽。此外,交换机还具备集线器欠缺的功能,如数据过滤、网络分段、广播控制等。

* 线缆 局域网的距离扩展需要通过线缆来实现,不同的局域网有不同连接线

缆,如光纤、双绞线、同轴电缆等。

城域网

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MAN的覆盖范围限于一个城市,目前对于市域网少有针对性的技术,一般根据实

际情况通过局域网或广域网来实现。

广域网

-WAN(Wide Area Network)

WAN连接地理范围较大,常常是一个国家或是一个洲。其目的是为了让分布较远

的各局域网互连,所以它的结构又分为末端系统(两端的用户集合)和通信系统(中间

链路)两部分。通信系统是广域网的关键,它主要有以下几种:* 公共电话网 即PSTN(Public Swithed Telephone Network),速度9600bps~
28.8kbps,经压缩后最高可达115.2kbps,传输介质是普通电话线。它的特点是费用

低,易于建立,且分布广泛。

* 综合业务数字网 即ISDN(Integrated Service Digital Network),也是一

种拨号连接方式。低速接口为128kbps(高速可达2M),它使用ISDN线路或通过电信局

在普通电话线上加装ISDN业务。ISDN为数字传输方式,具有连接迅速、传输可靠等特

点,并支持对方号码识别。ISDN话费较普通电话略高,但它的双通道使其能同时支持两

路独立的应用,是一项对个人或小型办公室较适合的网络接入方式。

* 专线 即Leased Line,在中国称为DDN,是一种点到点的连接方式,速度一般

选择64kbps~2.048Mbps。专线的好处是数据传递有较好的保障,带宽恒定;但价格昂

贵,而且点到点的结构不够灵活。

* X.25网 是一种出现较早且依然应用广泛的广域网方式,速度为9600bps~

64kbps;有 冗余纠错功能,可 靠性高,但由此带来的副效应是速度慢,延迟大;

* 帧中继 即Frame Relay,是在X.25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较新技术,速度一般选择

为64kbps~2.048Mbps。帧中继的特点是灵活、弹性:可实现一点对 多点的连接,并且

在数据量大时可超越约定速率传送数据,是一种较好的商业用户连接选择。

*异步传输模式 即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是一种信元交换网

络,最大特点的速率高、延迟小、传输质量有保障。ATM大多采用光纤作为连接介质,

速率可高达上千兆(109bps),但成本也很高。

广域网与局域网的区别在于:线路通常需要付费。多数企业不可能自己架设线

路,而需要租用已有链路,故广域网的大部分花费用在了这里。人们常常考虑如何优化

使用带宽,将“好刀用在刀刃上”。

广域网常用设备有:

* 路由器(Router) 广域网通信过程根据地址来寻找到达目的地的路径,这个

过程在广域网中称为"路由(Routing)"。路由器负责在各段广域网和局域网间根据地

址建立路由,将数据送到最终目的地。

* 调制解调器(Modem) 作为末端系统和通信系统之间信号转换的设备,是广域

网中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分为同步和异步两种,分别用来与路由器的同步和异步串口

相连接,同步可用于专线、帧中继、X.25等,异步用于PSTN的连接。

网间网

即Internetwork,是一系列局域网和广域网的组合,因此包含的技术也是现有的

局域网和广域网技术的综合。Internet便是一个当前最大也最为典型的网间网。

7. 计算机网络按拓扑结构分为哪几类

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有星型拓扑、总线拓扑、环形拓扑、树形拓扑、网状拓扑结构等。
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有星型拓扑、总线拓扑、环形拓扑、树形拓扑、网状拓扑结构等
。星型拓扑具有延迟小、可靠性高的特点;
环形拓扑具有简化路径的特点,但是维护难,可靠性也比较低;
总线拓扑具有费用低的特点
;树形拓扑具有成本低、易于扩充的特点;
网状拓扑结构的可靠性较高,但是维护难,并且费用高。
计算机网络拓扑是指由计算机组成的网络之间设备的分布情况以及连接状态,画在图上就成了拓朴图。一般在图上要标明设备所处的位置,设备的名称类型,以及设备间的连接介质类型,分为物理拓朴和逻辑拓朴两种。

8. 计算机考试,要求画出网络拓扑图。要怎么画呢

网络拓扑图如下:

网络拓扑结构是指用传输媒体互连各种设备的物理布局,就是用什么方式把网络中的计算机等设备连接起来。拓扑图给出网络服务器、工作站的网络配置和相互间的连接,它的结构主要有星型结构、环型结构、总线结构、分布式结构、树型结构、网状结构、蜂窝状结构等。

(8)计算机网络tu扩展阅读

每个端用户都与两个相临的端用户相连,因而存在着点到点链路,但总是以单向方式操作,于是便有上游端用户和下游端用户之称;信息流在网中是沿着固定方向流动的,两个节点仅有一条道路,故简化了路径选择的控制;环路上各节点都是自举控制。

分布式拓扑结构缺点为连接线路用电缆长,造价高;网络管理软件复杂;报文分组交换、路径选择、流向控制复杂;在一般局域网中不采用这种结构。

端用户设备因为故障而停机时也不会影响其它端用户间的通信。同时它的网络延迟时间较小,传输误差较低。但这种结构非常不利的一点是,中心系统必须具有极高的可靠性,因为中心系统一旦损坏,整个系统便趋于瘫痪。对此中心系统通常采用双机热备份,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