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络连接 » 路由器是一种常见的网络互联设备它工作在osi的层
扩展阅读
中学无线网络密码 2025-02-05 06:41:40
自己布置房间的手机软件 2025-02-05 06:05:56

路由器是一种常见的网络互联设备它工作在osi的层

发布时间: 2023-09-07 11:36:11

❶ 我们常见的计算机网络设备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的哪一层

我们常见的计算机网络设备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的第三层。

OSI参考模型的数据传输过程分为三层:

1、第一层物理层:包括物理连网媒介 如双绞线、同轴电缆、电缆连线连接器等,计算机连网的基础,在这一层,数据还没有被组织。

(1)、中继器:它的作用是放大信号,补偿信号衰减,支持远距离的通信。

(2)、集线器:提供信号放大和中转的功能,有信号广播。中继器与集线器的区别在于连接设备的线缆的数量。一个中继器通常只有两个端口,而一个集线器通常有4至20个或更多的端口。

2、第二层数据链路层:它控制网络层与物理层之间的通信。

(1)、交换机:物理编址、网络拓扑结构、错误校验、帧序列以及流控。

(2)、网卡:有帧的发送与接收、帧的封装与拆封、介质访问控制、数据的编码与解码以及数据缓存的功能

3、第三层网络层其主要功能是将网络地址翻译成对应的物理地址。

(1)、路由器(网关):连通不同的网络、选择信息传送的线路。

(2)、三层交换机有路由功能,一次路由,多次转发。

(1)路由器是一种常见的网络互联设备它工作在osi的层扩展阅读:

1、划分原则

ISO为了更好的使网络应用更为普及,就推出了OSI参考模型,其含义就是推荐所有公司使用这个规范来控制网络,这样所有公司都有相同的规范,就能互联了,提供各种网络服务功能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是非常复杂的。

根据分而治之的原则,ISO将整个通信功能划分为七个层次,划分原则是:

(1)、网路中各节点都有相同的层次。

(2)、不同节点的同等层具有相同的功能。

(3)、同一节点内相邻层之间通过接口通信。

(4)、每一层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并向其上层提供服务。

(5)、不同节点的同等层按照协议实现对等层之间的通信。

(6)、根据功能需要进行分层,每层应当实现定义明确的功能。

(7)、向应用程序提供服务。

2、模型用途:

(1)、OSI模型用途相当广泛,比如交换机、集线器、路由器等很多网络设备的设计都是参照OSI模型设计的。

(2)、网络设计者在解决网络体系结构时经常使用ISO/OSI(国际标准化组织/开放系统互连)七层模型,该模型每一层代表一定层次的网络功能,最下面是物理层,它代表着进行数据传输的物理介质,换句话说,即网络电缆,其上是数据链路层,它通过网络接口卡提供服务。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OSI参考模型

❷ 路由器工作在osi的哪一层

路由器是联结多个网络或网段的网络装备,主要功能是联结不同的网络,进行协议转换、路由选择等。路由器工作在OSI模型的网络层。

路由器是在osi的第三层也就是网络层工作的,网络层的功能就是给数据选择路径的。OSI是开放互联模型 共7层 从低到高分别是物理桥模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 运输层 会话层 表示层 应用层 网络层的功能就是分组传送,路由选择和流量控制。

路由器(Router)又称网关设备(Gateway)是用于连接多个逻辑上分开的网络,所谓逻辑网络是代表一个单独的网络或者一个子网。当数据从一个子网传输到另一个子网时,可通过路由器的路由功能来完成。

因此,路由器具有判断网络地址和选择IP路径的功能,它能在多网络互联环境中,建立灵活的连接,可用完全不同的数据分组和介质访问方法连接各种子网,路由器只接受源站或其他路由器的信息,属网络层的一种互联设备。

(2)路由器是一种常见的网络互联设备它工作在osi的层扩展阅读:

原理

网络中的设备相互通信主要是用它们的并消迹IP地址,路由器只能根据具体的IP地址来转发数据。IP地址由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两部分组成。

在Internet中采用的是由子网掩码来确定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子网掩码与IP地址一样都是32位的,并且这两者是一一对应的,子网掩码中“1”对应IP地址中的网络地址,“0”对应的是主机地址,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IP地址。

在同一个网络中,IP地址的网络地址必须是相同的。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只能在具有相同网络地址的IP地址之间进行,如果想要与其他网段的计算机进绝并行通信,则必须经过路由器转发出去。不同网络地址的IP地址是不能直接通信的,即便它们距离非常近,也不能进行通信。

路由器的多个端口可以连接多个网段,每个端口的IP地址的网络地址都必须与所连接的网段的网络地址一致。不同的端口它的网络地址是不同的,所对应的网段也是不同的,这样才能使各个网段中的主机通过自己网段的IP地址把数据发送送到路由器上。

❸ 路由器是一种连接多个网络或网段的网络设备,请问它工作在osi的哪一层

只要是路由器就一定是工作在ISO七层模型的第三层(网络层),路由器功能就是完成一个子网与另一个子网的互连(它能识别数据包是转发到哪个子网的)。交换机这样的设备只能识别网卡的MAC地址(硬件地址),所以交换机实现的转发都是基于同一个网络内的,即使你的数据包从逻辑上并不在一个网段,交换机也无法识别,它只认MAC地址,这就是第二层(链路层)转发。

❹ 路由器工作在OSI七层模型的哪一层

路由器是在OSI七层网络模型中的第三层——网络层操作的。路由器内部有一个路由表,这表标明了如果要去某个地方,下一步应该往哪走。路由器从某个端口收到一个数据包,它首先把链路层的包头去掉(拆包),读取目的IP地址,然后查找路由表,若能确定下一步往哪送,则再加上链路层的包头(打包),把该数据包转发出去;如果不能确定下一步的地址,则向源地址返回一个信息,并把这个数据包丢掉。

❺ 交换机和路由器分别工作在OSI的那一层

交换机工作在OSI的第2层-数据链路层,路由器工作在OSI的第3层-网络层。

交换机内部的CPU会在每个端口成功连接时,通过将MAC地址和端口对应,形成一张MAC表。在今后的通讯中,发往该MAC地址的数据包将仅送往其对应的端口,而不是所有的端口。因此,交换机可用于划分数据链路层广播,所以是在数据链路层工作。

路由器是一种多端口设备,它可以连接不同传输速率并运行于各种环境的局域网和广域网,也可以采用不同的协议。路由器工作在OSI模型的第兄带缓三层-网络层,指导从一个网段到另一行橡个网段的数据传输,也能指导从一种网络向另一种网络的数据传输。

(5)路由器是一种常见的网络互联设备它工作在osi的层扩展阅读

OSI七层协议的不同工作内容介绍:

物理层:将数据转换为可通过物理介质传送的电子信号相当于邮局中的搬运工人。

数据链路层:决定访问网络介质的方式。在此层将数据分帧,并处理流控制。本层指定拓扑结构并提供硬件寻址,相当于邮局中的装拆箱工人。

网络层:使用权数据路由经过大型网络相当于邮局中的排序工人。

传输层:提供终端到终端的可靠连接相当于公司中跑邮局的送信职员。

会话层:允许用户使用简单易记的名称建立连接相当于公司中收寄信、写信封与拆羡模信封的秘书。

表示层:协商数据交换格式相当公司中简报老板、替老板写信的助理。

应用层:用户的应用程序和网络之间的接口老板。

❻ 路由器工作在哪一层

1、路由器工作在osi的网络层。由于交换机工作在OSI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所以它的工作原理比较简单,而路由器工作在OSI的第三层(网络层),可以得到更多的协议信息,路由器可以做出更加智能的转发决策。
2、网络层是OSI参考模型中的第三层,介于传输层和数据链路层之间,它在数据链路层提供的两个相邻端点之间的数据帧的传送功能上,进一步管理网络中的数据通信,将数据设法从源端经过若干个中间节点传送到目的端,从而向运输层提供最基本的端到端的数据传送服务。主要内容有:虚电路分组交换和数据报分组交换、路由选择算法、阻塞控制方法、X.25协议、综合业务数据网(ISDN)、异步传输模式(ATM)及网际互连原理与实现。
更多关于路由器工作在哪一层,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4a5cbc1616092792.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❼ 路由器的在TCP/IP模型中工作在哪一层以及其作用是什么

传统意义上的路由器工作在OSI模型的第三层,也就是网络层,或者工作在TCP/IP模型的网际互联层,即TCP/IP四层模型的第二层。而当代的路由器,则可工作在OSI模型的二层至七层,功能丰富而强大。

路由器会根据信道的情况自动选择和设定路由,以最佳路径,按前后顺序发送信号。路由器是互联网络的枢纽,目前路由器已经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各种不同档次的产品已成为实现互联网互联互通业务的主力军。

(7)路由器是一种常见的网络互联设备它工作在osi的层扩展阅读

那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区别:

两者都是连接互联网的设备,它们之间主要区别就是,交换机发生在网络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而路由器发生在第三层网络层。这个区别是两者各自工作方式的根本区别。路由器可以根据IP地址寻找下一个设备,可以处理TCPIP协议。

交换机是分配网络数据,路由器可以给网络分配IP地址,分配给地址而且可以随时通过地址过来找到。

路由器可以在不同时间内把一个IP分配给多台主机使用。交换机是通过MAC地址和识别各个不同的主机。

❽ 路由器的原理

路由器的概念及基本构成
路由器是一种用于网络互连的计算机设备,它工作在 OSI 参考模型的第三层

(网络层),为不同的网络之间报文寻径并存储转发。

作为路由器,必须具备:

Ⅰ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接口:用于连接不同的网络。

Ⅱ 协议至少实现到网络层:只有理解网络层协议才能与网络层通讯。

Ⅲ 至少支持两种以上的子网协议:异种子网互联。

Ⅳ 具有存储、转发、寻径功能 :实现速率匹配与路由寻径。

Ⅴ 一组路由协议:包括域内路由协议、域间路由协议。
路由器的作用
Ⅰ 异种网络互连:主要是具有异种子网协议的网络互连。

Ⅱ 子网协议转换:不同子网间包括局域网和广域网间协议转换。

Ⅲ 路由(寻径):路由表建立、刷新、查找。

Ⅳ 速率适配:不同接口具有不同的速率,路由器可以利用自己 缓存及流控协议适配。

Ⅴ 隔离网络:防止广播风暴,网络安全(防火墙)。

Ⅵ 报文分片与重组:接口的 MTU 不同,超过接口的 MTU 的报文会被分片,到达目的地的报文会被重组。

Ⅶ备份、流量流控:主备线路的切换及复杂的流量控制。
路由器工作原理
路由器中时刻维持着一张路由表,所有报文的发送和转发都通过查找路由表。从相应端口发送。这张路由表可以是静态配置的,也可以是动态路由协议产生的。物理层从路由器的一个端口收到一个报文,上送到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去掉链路层封装,根据报文的协议域上送到网络层。网络层首先看报文是否是送给本机的,若是,去掉网络层封装,送给上层。若不是,则根据报文的目的地址查找路由表,若找到路由,将报文送给相应端口的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封装后,发送报文。若找不到路由,报文丢弃。

电子产品世界

路由器工作原理
手机与无线通信 作者:何富和 时间:2015-05-27来源:电子产品世界
导读:说起路由器,大家对它一定非常熟悉吧,上网都靠他,但它是靠什么原理工作的呢,它的工作流程是怎样呢?今天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路由器的概念及基本构成
路由器是一种用于网络互连的计算机设备,它工作在 OSI 参考模型的第三层

(网络层),为不同的网络之间报文寻径并存储转发。

作为路由器,必须具备:

Ⅰ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接口:用于连接不同的网络。

Ⅱ 协议至少实现到网络层:只有理解网络层协议才能与网络层通讯。

Ⅲ 至少支持两种以上的子网协议:异种子网互联。

Ⅳ 具有存储、转发、寻径功能 :实现速率匹配与路由寻径。

Ⅴ 一组路由协议:包括域内路由协议、域间路由协议。

路由器的作用
Ⅰ 异种网络互连:主要是具有异种子网协议的网络互连。

Ⅱ 子网协议转换:不同子网间包括局域网和广域网间协议转换。

Ⅲ 路由(寻径):路由表建立、刷新、查找。

Ⅳ 速率适配:不同接口具有不同的速率,路由器可以利用自己 缓存及流控协议适配。

Ⅴ 隔离网络:防止广播风暴,网络安全(防火墙)。

Ⅵ 报文分片与重组:接口的 MTU 不同,超过接口的 MTU 的报文会被分片,到达目的地的报文会被重组。

Ⅶ备份、流量流控:主备线路的切换及复杂的流量控制。

路由器工作原理
路由器中时刻维持着一张路由表,所有报文的发送和转发都通过查找路由表。从相应端口发送。这张路由表可以是静态配置的,也可以是动态路由协议产生的。物理层从路由器的一个端口收到一个报文,上送到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去掉链路层封装,根据报文的协议域上送到网络层。网络层首先看报文是否是送给本机的,若是,去掉网络层封装,送给上层。若不是,则根据报文的目的地址查找路由表,若找到路由,将报文送给相应端口的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封装后,发送报文。若找不到路由,报文丢弃。

子网寻径及路由
标准的寻径表表目是一个二维组(信宿网络地址,下一驿站地址),其中不携带子网信息,不能满足子网寻径。引入子网编址以后,子网寻径表的每一表目中加入子网模,于是子网寻径表表目变为三维组:子网模、信宿网络地址、下一驿站地址。

路由算法、路由协议、寻径

路由器依据路由表来为报文寻径,路由表由路由协议建立和维护。路由协议的设计则是依据某种路由算法。

选径是否是最佳:

以什么参数来衡量路由,如时延、距离、中间网关数等。

简洁性:路由算法应设计的尽可能简洁。

强壮性:路由算法必须具有鲁棒性,应经得起各种网络环境的考验。

快速收敛性:即所有路由器就最优路径达成一致的过程路由算法如果收敛的慢,就会引起路径循环或网络消耗。

灵活性、弹性:路由算法能否适应网络环境的各种变化,例如网络带宽、路由器的缓存、网络时延等发生变化,路由算法能否根据这些变化做出调整。路由表包含的信息用来交换路由信息和选择最佳路由路由表是路由器的核心,其中的路由信息来源有两种:一种是手动添加的静态路由,另外一种是路由器运行过程中由动态路由协议学习而得来。路由算法使用了许多不同的权决定最佳路由。

通常采用的权如下:

Ⅰ 路径距离:指所经过的每条链路的权值之和,有的路由协议指节点数目;

Ⅱ 可靠性:指网络链路是否容易出故障;

Ⅲ 时延:指网络链路造成的网络延时;

Ⅳ 带宽:指链路传输信息流容量的能力;

Ⅴ 承载量:指网络资源如路由器的繁忙程度;
路由器与相关网络设备的比较
Hubs(中继器):对应 7 层模型的物理层,它的作用是放大电信号。主要用于连接具有相同物理层的 LAN。Hubs 还将以太网的总线结构变成星状结构。Bridges(Switches):是一种在数据链路层实现互连的存储转发设备,广泛用于局域网的扩展。Bridges 从一个网段接收完整的数据帧,进行必要的比较和验证,然后决定是丢弃还是发送给另外一个网段。Bridges 具有隔离网段的作用。在网络上适当地使用 Bridges 可以调整网络负载,提高传输性能。

Router(路由器):与 Bridges 相比,路由器实现网络互连是发生在网络层,它实现了相对复杂的功能:路由选择、多路重发、错误检测等。路由器的异构网互连能力、阻塞控制能力和网段的隔离能力要强于 Bridges。路由器可以阻止网络风暴、支持多协议、提供多种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