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哪有《计算机网络基础》视频教程
04谢希仁
链接: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㈡ 求计算机网络基础的实验报告
目前,中国的3G通讯网络即将进入商用化应用阶段,对技术标准的取舍选择也成为移动运营商需要仔细考虑的问题。WCDMA和TD-SCDMA在技术上各有千秋,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不会出现哪种标准“一统江湖”的局面。至于谁能在3G时代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关键是看哪种技术标准更符合市场需求和竞争的需要。
混合组网原则
在进行TD-SODMA建网时,考虑到现有的WODMA预规划,建议采用如下混合组网原则:在3G网络建设初期,TD-SCDMA网络无法进行独立组网形成全国性连续覆盖网络的前提下,建议使用WCDMA/TD-SCDMA双模终端,这样既可以充分借用WODMA网络,避免覆盖盲区,同时又能保证用户可以很好的享受高端业务的服务;依靠WODMA网络规划资源,结合其实际布网情况,利用TD-SCDMA网络做重点局部(密集城区、城区的室外和重点楼层的室内)地区覆盖,实现热点地区的业务需求;由于WCDMA语音业务和数据业务覆盖半径差别很大,不能保持良好的网络拓扑结构,影响网络性能。TD-SODMA以补充实现高速数据业务的连续覆盖为规划目标,在大城市的商业区室外保证高速数据业务的连续覆盖;在大城市的办公楼、酒店等商业价值高的楼盘,室内实现高速数据业务的覆盖;网络规划要充分利用资源,在满足网络性能和网络结构的情况下,尽可能结合两种制式的优势,各尽所长,降低建设费用和加快建设速度;TD-SODMA覆盖边缘选择应尽可能选在话务量较低的区域,边界处WCDMA信号要覆盖很好,同时TD--SODMA覆盖边缘的信号避免出现深衰落;混合组网异系统的切换区域应设置在话务量较低的区域,不是所有地方都可以实现系统间切换,这样可以避免服务质量和系统性能的明显下降。
混合组网互干扰分析
在1920MHz频点附近,TD-SCDMA系统工作于上下行,WCDMA系统工作于上行。WODMA下行频段和1 920MHz频点有190MHz的频率间隔(3GPP TS25.141规范要求UTR,A/FDD能够支持1 90MHz的收发间隔),TD-SCDMA对WODMA下行的干扰和WCDMA下行对TD-SCDMA的干扰主要是杂散辐射,但由于有190MHz频率保护带,其干扰问题不是本文的研究内容。因此在1920MHz频点处,考虑TD-SCDMA系统和WCDMA系统共存时,干扰分为四大类(见图1):
1.TD-SCDMA上行干扰WCDMA上行(TD-SCl)MA比—WODMA BS)
2.TD-SCDMA下行干扰WODMA上行(TD-SODMA BS—WCDMA BS)
3.WODMA上行干扰TD-SODMA上行(WODMA比一TD-SODMA BS)
4.WODMA上行干扰TD--SODMA下行(WCDMA UE—TD-SCDMA UE)
通过仿真得到以下结论:1通过附加的频率保护间隔可部分消除TD-SCDMA BS与WODMA BS间的干扰。可以通过提高WODMA UE AOLB要求或3.3 MHz的频串保护间隔抑制WODMA UE对TD-SODMA BS的干扰。良好的工程规划可降低两系统共存的射频参数要求,但不能有效消除两系统间的干扰。两系统BS间距的增大导致WODMAUE对TD-SODMA BS干扰的增大,B3间距的减小导致TD-SODMA BS对FDD BS干扰的增大。两系统B日间距位于(0,R/2)区间范围内能够较好的协调WODMA UE干扰TD-SCDMA BS及TD-SODMA B3干扰WODMA B日的AOIB要求。
在工程上,通过空间隔离、频带隔离和工程技术等方法,可一定程度地解决TD-SODMA和WODMA系统混合组网时互干扰的问题。
混合组网的探讨
1.组网方式
方式一:考虑到TD--SCDMA话务吸收能力,混合组网时考虑在WCDMA网络下,以TD-SODMA网络覆盖高速率业务的热点地区网络,即图2中的蓝色区域。
方式二:空间上的分区组网:不同地区,利用WODMA和TD-SODMA系统分别组网,其中TD-SODMA负责解决热点地区的覆盖,即图3中的蓝色区域。宏蜂窝分区覆盖;宏蜂窝和微蜂窝结合分区覆盖——主要将TD-SODMA网络应用到室内覆盖中去。
2.组网策略可行性分析
在5GPP的协议标准中,TD-SODMA与WODMA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UTBAN部分,即无线接入网络部分,在核心网中无大的差别。因此,对应TD-SODMA的RNO与WODMA的BNO在高层协议处理过程上大部分是相同的,只有个别协议过程有区别。从技术层面上说,进行TD--SODMA和WODMA的混合组网是可行的。
3.移动性管理策略分析
网络选择和接入策略:用户可以有多种网络选择方式,分别是优选WODMA网络、优选TD-SODMA网络和无优先级。建议对混合组网方式一,用户采用优选WODMA网络的方式对混合组网方式二,用户采用无优选方式。
采用优选网络的方式,可以使用户在覆盖区域内始终驻留在原制式网络中,减轻不必要的切换给网络带来的额外负荷;当系统判定由于容量、覆盖或干扰等原因,原网络制式无法接入的情况下需要发起定向重试,通过系统间切换或小区重选等方式,将移动终端接入到另一种制式网络中,保持业务的正常接入。
在网络运营的初期,网络容量充裕的情况下,完全可行;至于中后期,用户增长迅速,容量受限的情况下,运营商可以充分利用TD-SODMA的优势,采取增加载频、多用户检测、智能天线、小区分裂等技术增加相应的容量。即使在容量一时无法增加时,也可利用接入定向重试、系统间负荷均衡或基于测量的系统间切换等技术将WCDMA系统可承担的业务切换到TD-SODMA系统,以保证系统的服务质量和平稳运行。
小区重选策略:对于混合组网方式一,基于WCDMA的用户应该尽可能的驻留在WCDMA网络中,在WCDMA网络负荷正常的情况下,只要网络质量能满足最低业务速率接入的需要,即可以驻留。出于同样的考虑,在TD--$CDMA网络中WCDMA小区重选门限应该高于TD-SCDMA小区的重选门限,使驻留在TD-SCDMA网络中的用户减少异系统间切换。
负荷分担策略:当WCDMA网络负荷偏高时,网络应该有能力对小区选择门限进行调整,适当调高WODMA小区的选择门限,使部分WCDMA用户选择到TD-SGDMA站点中以减轻WCDMA站点的负荷。该过程根据网络负荷自动执行并且可逆。同时在网络规划当中,要考虑RNc的负荷分担。
切换策略:当一个用户在WCDMA系统中进行了呼叫并移动到TD-SCDMA系统的边缘,此时其无线质量变差,
对于混合组网方式一,如果用户驻留的WCDMA小区有同覆盖的TD-SCDMA小区,则不需要打开测量,通过盲切换实现WCDMA到TD-SCDMA的切换。而对于混合组网方式二,则通过打开压缩模式和系统间测量实现WCDMA到TD-SCDMA的切换。
在进行系统间切换时还需要考虑切换业务特点:两种制式提供的Cs域业务服务质量基本相同,由于cs域掉话用户感受明显,所以cs域业务对切换成功率要求较高;而PS域业务掉话用户感受不明显,且P3域业务掉话后会自动重新进行连接。因此在切换策略各有侧重点,cs域业务以尽可能保证切换成功率为主,Ps域业务以尽可能保证用户的带宽为主,即用户从共同覆盖区向其中一种制式覆盖区移动时,cS域切换发生较早,Ps域切换发生较晚。
4.网络规划策略分析
频点规划策略:由于TD-SCDMA频率资源丰富,而WCDMA通常采用同频组网,因此,对于频点的规划要考虑:相邻TD—SCDMA小区之间采用异频组网;相邻TD-SCDMA和WCDMA小区之间增大频带隔离度。
码资源规划:TD-SCDMA与WCDMA混合组网的网络规划过程中不存在扰码规划的问题。
呼吸效应解决策略:对于混合组网方式一,WCDMA产生的呼吸效应应该由WCDMA系统自身来解决。对于混合组网方式二,在仅有WCDMA覆盖下的地区,产生的小区呼吸效应应由WCDMA自身规划时解决。由于TB--SCDMA系统呼吸效应不明显,因此在与TD-SCDMA网络相邻的WCDMA小区发生呼吸效应时,可考虑由TD-SCDMA系统分担一部分WCDMA小区边缘用户的接入要求,提高系统的整体容量。
㈢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教程的内容提要
本书是21世纪高等学校应用型规划教材·电子商务系列教材之一,可以与同类型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教材相配套使用。本书以实验实训教学为主线,各章由5~8个实验组成,每个实验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理论、实验流程、实验步骤、实验总结等5部分。全书共分为9章,分别为计算机网络基础实验、路由与交换实验、Windows 2000实验、防火墙实验、互联网实验、Linux实验、网络故障诊断与网络管理实验、网络安全实验和组网设计案例。
㈣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教程的目录
前 言
第1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实验
1.1 计算机网络实验概述
1.2 实验说明
1.3 实验一 RJ-45接头的制作
1.4 实验二 常用网络测试命令
1.5 实验三 计算机对等网组建
1.6 实验四 构建简单的以太网
1.7 实验五 快速以太网
思考题
第2章 路由与交换实验
2.1 实验说明
2.2 实验一 S2403交换机两种配置管理方式
2.3 实验二 S2403交换机的VLAN的划分
2.4 实验三 路由器的配置方式
2.5 实验四 路由器的基本配置命令
2.6 实验五 路由器的升级
2.7 实验六 静态路由
2.8 实验七 RIP协议
2.9 实验八 标准访问控制列表
思考题
第3章 Windows 2000实验
3.1 实验说明
3.2 实验一 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安装
3.3 实验二 设置DHCP服务器
3.4 实验三 配置DNS服务器
3.5 实验四 配置和使用FTP服务
3.6 实验五 配置和开发WWW服务
3.7 实验六 SQL Server的安装与配置
思考题
第4章 防火墙实验
4.1 实验说明
4.2 实验一 Cisco PIX防火墙的升级和初始配置
4.3 实验二 Cisco PIX防火墙网络地址翻译(NAT)配置
4.4 实验三 Cisco PIX防火墙外部访问内部配置
4.5 实验四 费尔个人防火墙配置与管理
思考题
第5章 互联网实验
5.1 实验说明
5.2 实验一 网络连接
5.3 实验二 拨号上网
5.4 实验三 Web服务原理实验
5.5 实验四 IE浏览器应用实验
5.6 实验五 搜索引擎应用实验
5.7 实验六 FTP实验
5.8 实验七 E-mail实验
5.9 实验八 NetMeeting实验
思考题
第6章 Linux实验
6.1 实验说明
6.2 实验一 Linux DNS配置
6.3 实验二 sendmail配置
6.4 实验三 Vsftp配置
6.5 实验四 Apache的基本安装和配置
6.6 实验五 Samba服务配置
6.7 思考题
第7章 网络故障诊断与网络管理实验
7.1 实验说明
7.2 实验一网络故障诊断工具使用
7.3 实验二局域网接入Internet故障诊断
7.4 实验三路由故障排错
7.5 实验四交换式网络故障排错
7.6 实验五网络分析软件sniffer使用
思考题
第8章 网络安全实验
8.1 实验说明
8.2 实验一 PGP软件使用
8.3 实验二 Web服务器上设置SSL
8.4 实验三 IPSec实验
8.5 实验四 Sygate代理服务器使用
小结
思考题
第9章 组网设计案例
9.1 案例一 Linux组网系统的设计
9.2 案例二 中小企业Intranet设计
参考文献
㈤ 计算机如何入门
一、电脑是高科技产品,如果想学硬件制作,软件研发难度较大,最好是到大学或专业学校进行系统学习;如果就使用来说并不难,因为电脑使用就是一个过程问题。使用电脑照葫芦画瓢,知道怎么做就行了,一般不需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做,只要你不是文盲是完全可以学会使用电脑的。
二、使用电脑一旅氏肢般不需进行系统学习,本着想做什么,就学什么就行。如你想上网看新闻,开机,打开浏览器,一般是设定一个网址导航为主页,找到一个综合网站,在页面中选你在看的新闻。想上QQ,玩游戏,核局启动QQ、游戏 ,按规则操作就行了。
三、请人教是学电脑最好快最简便的方法。最好是请身边会的人把手教,他一边操作,你一边看,一边记笔记,完了在教的人指导下,你按记下的过程去操作,这样这个问题,你就算会了,以后就是熟练的问题了。
四、靠自学也是一个实用的办法,到书店买几本能看得懂的电脑入门级读物拆世,一边看,一边动手操作,一般也能学会。
五、打字是学电脑遇到的难题之一,我想只要会打就行了,不必追求什么速度。会拼音的就拼音输入法,如全拼,智能ABC,搜狗拼音,QQ拼音;不会拼音可学五笔输入法;再不然就用写字板,或音频输入。
六、想系统学习,学习内容由浅入深。先学习入门知识,当前电脑基础入门方面的书很多,一般标有“基础教程”“培训教程”“入门基础”“从零开始学”等。可先学操作系统(XP/WIN 7/W 8/10)、文字处理(word2003/2007/2010/2013)、上网,以及电脑组装维护等,以后再学自己喜欢的东西。
七、自学有困难,可报名当地电脑培训班学想要学的东西。
㈥ 谁能介绍几本关于计算机入门方面的书籍
关于计算机入门方面的书籍有:
一、《c语言程序设计 》
《c语言程序设计 》是2012年12月18日清华大学出版社于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黄容、赵毅。本书是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的基础教程,内容包括C语言概述、顺序结构程序设计、分支结构程序设计、循环结构程序设计、数组、函数、指针、结构体、文件等。
本书以程序设计思想的掌握为主线,以编程应用为驱动,通过案例和问题引入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重点训练学生的编程思想,能够充分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锻炼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并鼓励学生利用所学C语言知识解决专业的具体问题。
二、《计算机概论》
《计算机概论》是出版的一本图书,作者是严世杰 金子葳 洪秀朋 周伯毓。本书主要讲述了整个计算机科学划分成体系结构软件数据组织和机器的潜力四大部分,对这四部分以及相关领域的知识做出了贴近时代深入浅出的介绍。
三、《Java编程思想ThinkinginJava》
Bruce Eckel是MindView公司的总裁,该公司向客户提供软件咨询和培训。他是C++标准委员会拥有表决权的成员之一,拥有应用物理学学士和计算机工程硕士学位。
除本书外,他还是《C++编程思想》的作者,并与人合着了《C++编程思想
第2卷》(这两本书的英文影印版及中文版均已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引进出版)及其他着作。他已经发表了150多篇论文,还经常参加世界各地的研讨会并进行演讲。
四、《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第三版》
本书主要介绍由80x86/Pentium微处理器构成的微型计算机的原理、应用及最新发展现状。书中阐述了80x86/Pentium微处理器的编程结构、指令与寻址方式、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存储器技术、总线技术,并阐述了80x86/Pentium微处理器构成的微型计算机硬件电路系统。
五、《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是2008年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谢希仁。该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原理体系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等内容。
全书分为10章,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原理体系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网络安全、因特网上的音频/视频服务、无线网络和下一代因特网等内容。
㈦ 网络技术基础课程
网络技术课题报告与研究方案
(一)课题名称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是关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知识的一门实训课程,为计算机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了解数据通信的原理,熟悉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体系结构、TCP/IP模型,掌握局域网工作原理和一种流行局域网的应用,了解计算机网络管理和结构化布线的基本概念,掌握Windows 2000 Server下的用户管理及各种网络服务的架设,并培养学生具备简单的组网与网管能力,在体系结构上突出学生的技能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当前先进和实用的网络技术,并能熟练利用Cisco、华为等网络设备(路由器和交换机)设计、构建和维护中小型的企业网络。学完本课程,学生可以通过教考分离参加一些认证考试。同时也为今后从事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设计与开发打下基础。
(三)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用一定的理论知识点和实际操作步骤进行讲解,再用实训任务进行复习、理解和巩固,由浅入深,使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操作,逐步掌握网络的组建、管理和应用。最后写出实训报告。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及创新之处
编写切合实际,注重教学内容适合本校及中等职业学校的校本教材,改进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强化教学理念—注重实践技能的实训教学;强化学生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训效果,以适应社会需求。
1、 创新了课程组织形式和指导方法
2、 创新了课程考核方法:
具体从参与课程实训工作的态度10%、实训纪律10%、实训能力60%(动手、创新、解决问题、组织协调、沟通、表达等能力)、实训效果20%(高质量完成实训任务或项目开发)等方面进行考核。
3、创新了课程开发和保障模式。创新了一种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计算机网络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训课程的开发模式。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以专业性和实用性为目的,编写适合职教学生使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教材
(六)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重点难点)
重点:交换机、路由器的使用与配置、数据中心服务器的配置,网络工程项目规划与设计
难点:交换机的VLAN的划分、路由器静态路由的配置、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
解决办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案例讲授、演示与角色演练相结合,加强教师指导,采用先进的网络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教、学、做”相结合,实行启发式、互动式、案例式、开放式、项目式、自学式、研讨式以及边讲边做边指导的教学方法。注重对实训现象的讨论和分析,加强阶段性实训效果的评审与考核,围绕职业技能,突出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1、9月中旬到10月底,整体规划及收集素材
2、11月初到12月初,整理素材并开始编写
3、12月底完成教材的编写
(八)课题研究主要实验内容
1、网络线缆制作
2、对等网的配置
3、绘制局域网拓扑结构图(visio)
4、Internet的接入
5、星型网络的组建
6、主从网络的配置
7、用户管理
8、文件共享和安全性
9、网络打印机安装与管理
10、IE浏览
11、电子邮件收发(foxmail)
12、FTP下载和管理
13、搜索引擎的使用
14、网络安全(防火墙)
15、网络安全(杀毒软件)
16、DHCP的配置
17、DNS的配置
18、FTP服务的配置与使用
19、WWW服务的配置与使用
20、搭建小型局域网
(九)课题研究的方法
文献法、教学实验法
(十)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校本教材
(十一)参考文献
1、《计算机网络技术》 施晓秋主编 中国科学出版社 2003年版
2、《计算机网络实验与实践指导》 施晓秋主编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3年版
3、《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程》(上册)CiscoSystem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2年版
4、《计算机网络》Andrew S. Tanenbaum .清华大学出版社
5、《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 高传善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
追问:
DHCP的配置,DNS的配置,FTP服务的配置与使用,WWW服务的配置与使用,这些的实训小结怎么写?
回答:
你自己查看书本知识啊!给你的是实训报告基本框架,当然如果你的字数比较多或者嫌麻烦的话可以稍微少写几点!
追问:
我想自己动手的话我就不上问问了!!!!!
回答:
DHCP的配置: DHCP 是 动态主机分配协议缩写,它的前身是 BOOTP。BOOTP 原本是用于无磁盘主机连接的网络上面的:网络主机使用 BOOT ROM 而不是磁盘起动并连接上网络,BOOTP 则可以自动地为那些主机设定 TCP/IP 环境。 DHCP 可以说是 BOOTP 的增强版本,它分为两个部份:一个是服务器端,而另一个是客户端。所有的 IP 网络设定数据都由 DHCP 服务器集中管理,并负责处理客户端的 DHCP 要求;而客户端则会使用从服务器分配下来的IP环境数据。它提供三种 IP 定位方式: 网络管理员为某些少数特定的Host绑定固定IP地址,且地址不会过期 自动分配,其情形是:一旦 DHCP 客户端第一次成功的从 DHCP 服务器端租用到 IP 地址之后,就永远使用这个地址。 动态分配,当 DHCP 第一次从 DHCP 服务器端租用到 IP 地址之后,并非永久的使用该地址,只要租约到期,客户端就得释放(release)这个 IP 地址,以给其它工作站使用。当然,客户端可以比其它主机更优先的更新(renew)租约,或是租用其它的 IP 地址。 动态分配显然比自动分配更加灵活,尤其是当您的实际 IP 地址不足的时候,
补充:
DNS的配置: DNS 是域名系统 的缩写,该系统用于命名组织到域层次结构中的计算机和网络服务。在Internet上域名与IP地址之间是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域名虽然便于人们记忆,但机器之间只能互相认识IP地址,它们之间的转换工作称为域名解析,域名解析需要由专门的域名解析服务器来完成,DNS就是进行域名解析的服务器。 DNS 命名用于 Internet 等 TCP/IP 网络中,通过用户友好的名称查找计算机和服务。当用户在应用程序中输入 DNS 名称时,DNS 服务可以将此名称解析为与之相关的其他信息,如 IP 地址。因为,你在上网时输入的网址,是通过域名解析系统解析找到了相对应的IP地址,这样才能上网。其实,域名的最终指向是IP。 在IPV4中IP是由32位二进制数组成的,将这32位二进制数分成4组每组8个二进制数,将这8个二进制数转化成十进制数,就是我们看到的IP地址,其范围是在0~255之间。因为,8个二进制数转化为十进制数的最大范围就是0~255。现在已开始试运行、将来必将代替IPv4的IPV6中,将以128位二进制数表示一个IP地址。 DNS域名服务器 域名虽然便于人们记忆,但网络中的计算机之间只能互相认识IP地址,它们之间的转换工作称为域名解析(如上面的www.sina.com.cn 与 218.30.66.101 之间的转换),域名解析需要由专门的域名解析服务器来完成,DNS就是进行域名解析的服务器。
补充:
FTP服务的配置与使用: (1) 启动FTP服务 (2) 配置FTP服务属性 右击目录树中“默认FTP站点”,从快捷菜单中选择“属性”,打开默认FTP站点属性对话框,然后选择“FTP站点”选项卡,在该选项卡的“IP地址”下拉框中输入与邦定的IP地址,在MS-DOS方式下使用ipconfig命令查看服务器的IP地址并输入该框。在“TCP端口”中输入网站邦定的端口号,默认是21。还可以配置最大连接数目、连接超时时间、及安全日志设定等项目。 (3) 配置安全帐号 在“默认FTP站点属性对话框”中,选择“安全帐号”选项卡。“允许匿名连接”表示用户可以以匿名方式访问该FTP站点,如果不选择复选框,则站点会要求用户提供服务器活动目录中存在的用户名和密码。“用户名”文本框表示匿名用户将以什么用户身份登录站点,推荐使用“IUSR_服务器名”这一内置帐号。复选“只允许匿名连接”将使用户只能以匿名用户身份登录站点。 (4)配置FTP服务的主目录 在“默认FTP站点属性”对话框中,选择“主目录”选项卡。主目录是通过FTP方式连接到服务器上时的根目录。它可以使服务器上的本地目录,也可以使其它计算机的共享目录,可以分别通过选择“此计算机上的目录”和“另一计算机上的共享位置”这两个单选框来设定,一般使用本地目录。 关于下载和上传权限,系统提供了两种不同的选项,即“主目录”选项卡中位于FTP本地路径下的“读取”和“写入”两个复选框。复选“读取”则允许下载,否则禁止下载;复选“写入”则允许上传,否则禁止上传。 (5)建立FTP下载文件 打开Windows资源管理器,将要用于FTP的文件和文件加复制到主目录定义的本地目录中去,这时可以从客户端通过FTP方式下载这些文件。为了方便与进行实验测试,建议同学们在主目录下]建立两个文件夹“test1”和“test2”,并在“test1”文件夹中提供一个名为“file.txt”的文本文件。
追问:
小结,心得体会!!!!!谢谢!!
回答:
WWW服务的配置与使用 首先要实现WWW服务,现以在RedHat系统的完全安装中为例,这里系统已经为大家安装好了目前在Internet上使用得最多的HTTP服务器Apache,你只需要使用“setup”命令选择该服务,或者直接运行“httpd”即可。它的安装根目录是在/home/httpd/目录下的,只要使用浏览器按照“IP地址”访问你的Web server,就能够看到Apache的说明文档。假如你要发行自己的主页,只需要将这些文档放在/home/httpd/Html/下即可,或者是将httpd.conf中的文档根目录修改为你的Windows系统下的目录,这样既可以享受Linux的效率,也可享受Windows的页面制作工具的便利。但是我们要留意在Linux环境中要区分大小写,所以页面中的文件名最好同一使用大小写。在Windows环境中的页面文件一般是.htm后缀,而缺省的Linux系统的浏览器Netscap或lyxn解释的页面文件是以.html为后缀的,你只需要在/etc/mime.types中增加如下一行即可:text/html html htm。同样,你也可以按照注释修改以下配置文件: /etc/httpd/conf/httpd.conf /etc/httpd/conf/Access.conf /etc/httpd/conf/srm.conf 以建立更加强大而灵活的WEB服务器。
补充:
最后希望满意!
补充:
不给分吗?
追问:
晕倒!!要的是在做这些实验时候的心得体会!!
㈧ 计算机网络基础及应用教程的介绍
全书分为10章,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的概述、数据通信基础、计算机局域网、网络操作系统、广域网、Internet技术基础、个人网站的建设、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最后一章上机指导主要讲解了Windows2000 Server的DHCP和DNS服务器的建立和配置。本书可作为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材,同时也可作为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及应用的培训教材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自学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