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思科模拟器中,线缆两端物理连接不通,亮什么颜色
安装好以后启动,软件界面如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我们在工作区中添加一个2600 XM路由器。首先我们在设备类型库中选择路由器,特定设备库中单击2600 XM路由器,然后在工作区中单击一下就可以把2600 XM路由器添加到工作区中了。我们用同样的方式再添加一个2950-24交换机和两台PC。注意我们可以按住Ctrl键再单击相应设备以连续添加设备。
3.接下来我们要选取合适的线型将设备连接起来。我们可以根据设备间的不同接口选择特定的线型来连接,当然如果我们只是想快速的建立网络拓扑而不考虑线型选择时我们可以选择自动连线。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各线缆两端有不同颜色的圆点,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样的含义呢?
链路圆点的状态 含义
亮绿色 物理连接准备就绪,还没有Line Protocol status 的指示
闪烁的绿色 连接激活
红色 物理连接不通,没有信号
黄色 交换机端口处于"阻塞"状态
名词解释:
DHCP 动态主机控制协议
subnet Mask 子网掩码
default Gateway (默认路由)默认网关
router 路由器
switches 交换机
hubs 集线器
wireless Devices 无线设备
WAN emulation 仿真广域网
界面基本组件介绍:
Routers 路由器(Ctrl+Alt+R)
Alt
Switches 交换机(Ctrl+Alt+S)
Alt
Hubs 集线器(Ctrl+Alt+U)
Alt
Wieless Devices 无线设备(Ctrl+Alt+W)
Alt
Connections 通讯链路(Ctrl+Alt+O)
我们一般选择连接线中的第一个,它会帮自动选择合适的链路的类型
Alt
End Devices 终端设备(Ctrl+Alt+V)
Alt
WAN Emualtion WAN仿真(Ctrl+Alt+N)
Alt
Custom Made Devices 定制设备(Ctrl+Alt+T)
Alt
Multiuser Connection 多用户连接器(Ctrl+Alt+N)
Alt
接下来用一个具体的例子来介绍基本使用方法
最终的效果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首先添加如下设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当我们想要想使用自动连接线连接各个设备时,发现报错: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原因在于默认的2620XM路由器端口不够用,我们需要在设备互连前要添加所需的路由器模块(添加模块时注意要关闭电源)。我们为 Router 0 添加NM-4E模块(将模块添加到空缺处即可,删除模块时将模块拖回到原处即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关闭后再次将NM-4E模块拖拽进空缺处,然后启动路由器电源,即可。
上面三个路由器都重复此操作,全部换上NM-4E路由单元。
构成以下网络拓扑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红色灯表示物理连接不通,没有信号,如何把红色灯变成绿色呢?
很简单,只需把已连接的端口状态打开即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图,我们可以把鼠标移动到红点上,会显示当前的线路连接的是设备的哪个端口。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找到对应的端口后,鼠标单击设备,把对应端口的Port Status打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重复以上步骤,把所有的指示灯全部变绿。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但是,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配置,才能真正将其联通。
安装了NM-4E路由单元的路由器,具有5个可连接端口: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些端口是我们配置路由的关键。
我们可以看到Router0与PC0机器相连接的是Fa0/0端口。
配置Router0的FastEthernet0/0接口: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配置主机PC0的IP地址信息(必须确保与上面Router0的相应接口配置匹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对于路由器而言每个端口必须保证IP地址唯一。
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所有的设备都分配了唯一的IP地址,并且路由器的端口都配置配置正确。
打开CSDN,阅读体验更佳
[计算机网络笔记01] Packet Tracer的简单使用_wong_faye的博客-CSDN博 ...
Packet Tracer使用说明 文章目录Packet Tracer使用说明前言一、安装Packet Tracer 7.1安装与登录操作界面二、搭建网络拓扑1.添加网络设备2.读入数据三、 配置网络设备四、仿真网络协议 前言 Cisco Packet Tracer是一款非常优秀的网络模拟软件,...
继续访问
Packet Tracer相关命令_木子木木夕然的博客_packet...
一、 实验目的 1、 了解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命令 2、 了解交换机的VLAN配置二、 实验内容 1、 packet Tracer 配置Cisco交换机 2、 VLAN的配置 1. Packet Tracer 配置Cisco交换机 要配置好Cisco交换机必需要熟悉IOS命令及相关的知识。打...
继续访问
最新发布 思科网络模拟器Packet Tracer教程
常用的网络设备如下,主要有:路由器、交换机、集线器、无线设备(AP等)、终端设备(PC、Laptop、Phone、Tablet等)、连线(串口线、双绞线、光缆等)使用Fiber线将Router1的FastEthernet1/0 连接到交换机的FastEthernet0/1(注意:是1/0连接到0/1)用Serial DCE线将 Router0的 Serial0/0/0 连接到 Router1的 Serial0/0。使用Console线将Router0的Console连接到配置终端的RS 232。
继续访问
思科模拟器使用教程PDF版(全)
思科模拟器使用教程,思科模拟器使用教程。
Cisco Packet Tracer简单使用教程——路由器配置,计算机网络实验
Cisco Packet Tracer 的简单使用,静态网络的配置,计算机网络实训
继续访问
计算机网络实验(一)Packet Tracer介绍
Packet Tracer介绍 Packet Tracer是Cisco公司针对CCNA认证开发的一个用来设计、配置和故障排除网络的模拟软件。 Packer Tracer模拟器软件比Boson功能强大,比Dynamips操作简单,非常适合网络设备初学者使用。 Packet Tracer模拟器是考CCNA必须掌握的软件。 学习任务 1、安装Packer Tracer; 2、利用一台型号为2960的交换机将2pc机互连组建一个小型局域网; 3、分别设置pc机的...
继续访问
Packet Tracer的使用(一)
Packet Tracer概述 Packet Tracer是一个使人兴奋的网络设计、仿真和建模工具,它允许您在网络、网络安全和物联网(IoT)方面开发您的技能。它允许您建模复杂的系统,而不需要专门的设备。 Packet Tracer是一种创新的网络仿真和可视化工具。它可以帮助你通过桌面电脑或基于Android或iOS的移动设备练习网络配置和故障排除技能。Packet Tracer可用于L...
继续访问
计算机网络——Packet Tracer实现简单局域网组建和配置
Packet Tracer实现简单局域网组建和配置 一、实验目的 1.认识Packet Tracer 。 2.学习使用Packet Tracer进行拓扑的搭建。 3.学习使用Packet Tracer对设备进行配置,并进行简单的测试。 二、实验器材 Cisco Packet Tracer Student 三、实验过程 1.拖放设备和布置线缆 2.用GUI界面配置设备 3.用实时模式测试ping、HTTP和DNS 4.用模拟模式测试ping、HTTP和DNS 5.用CLI界面配置设备(选做) 四、实验结果及结
继续访问
PacketTracer简单使用】
Packet Tracer搭建网络拓扑观察分组轨迹的简单使用
继续访问
Cisco Packet Tracer安装
思科模拟器(Cisco Packet Tracer)安装步骤 一、下载思科 Cisco Packet Tracer 6.2 网络模拟器正式版软件包,下载完成后得到zip格式的压缩包,鼠标右键点击压缩包选择解压到当前文件夹,进入文件夹,双击Cisco Packet Tracer 6.2.0.0052 for Windows Student Version (no tutorials)安装,点击Next。 二、进入思科模拟器(Cisco Packet Tracer)使用协议界面,我们先点击..
继续访问
Packet Tracer使用说明
Packet Tracer使用说明 文章目录Packet Tracer使用说明前言一、安装Packet Tracer 7.1安装与登录操作界面二、搭建网络拓扑1.添加网络设备2.读入数据三、 配置网络设备四、仿真网络协议 前言 Cisco Packet Tracer是一款非常优秀的网络模拟软件,可以完成各种规模的网络设计、配置和调试的模拟,提供了和真实环境几乎一样的仿真环境。还可以单步仿真各种协议运行过程,观察在真实环境下无法看到的IP分组传输过程。 我们首先安装一个Packet Tracer
继续访问
Cisco Packet Tracer的基本应用
Packet Tracer的基本应用 步骤1. 添加网络设备 Cisco Packet Tracer支持的设备类型有Router(路由器)、Switch(交换机)、Hub(集线器)、Wireless Device(无线设备)、Connection(连接线缆)、End Device(端点设备)、WAN Emulation(广域网仿真)、Custom Made Deivce(自定义设备)等。 在操作过程中,首先在设备类型区找到要添加的设备类型,然后从设备瑾区找到要添加的设备瑾最后将设备的瑾对应的图标拖动到工作区
继续访问
热门推荐 Packet Tracer官网下载
文章目录下载注册安装界面各种网络硬件实验拓扑图配置表过程配置ping实验traceroute实验说明 下载 Cisco Packet Tracer 是由Cisco公司发布的一个辅助学习工具,为学习思科网络课程的初学者去设计、配置、排除网络故障提供了网络模拟环境。用户可以在软件的图形用户界面上直接使用拖曳方法建立网络拓扑,并可提供数据包在网络中行进的详细处理过程,观察网络实时运行情况。可以学习IOS...
继续访问
计算机网络基础——实验一:PacketTracer基本使用
实验目的要求: 掌握Cisco Packet Tracer软件的使用方法 实验内容和步骤 1.内容:在Cisco Packet Tracer中用HUB组建局域网,利用PING命令检测机器的互通性。 一、实验设备 集线器(HUB)一台,工作站PC三台,直连电缆三条。 二、实验环境 实验环境如图1-1所示。 图1-1 实验环境 2.步骤: 1、运行Cisco Packet Tracer软件,在逻辑工作区放入一台集线器(HUB)和三台终端设备PC,用直连线(Copper Straight-Through)按下图
继续访问
Packet Tracer学习——常用命令
用户模式 Switch> 特权模式 Switch# 全局配置模式 Switch(config)# 端口模式 Switch(config-if)# enable 进入特权模式(一般简写为en) config t 进入全局配置模式 interface fa 0/1 进入交换机某个端口视图模式 exit 返回到上级模式 end 从全局以下模式返回到特权模式 快捷指令 帮助信息(如
继续访问
packet tracer 下载及简介
Packet Tracer Cisco Packet Tracer (下面简称PT)是由Cisco公司发布的一个模拟网络环境的辅助学习工具,为学习思科网络课程的初学者去设计、配置、排除网络故障提供了环境。 PT提供可视化、可交互的用户图形界面,来模拟各种网络设备及其网络处理过程,使得实验更直观、更灵活、更方便。 可以学习IOS的配置、锻炼故障排查能力。 在packer tracer 的最下面一条是模块功能区 网络设备(network devices),里面有特定的子类有路由器(routers),交换机(sw
继续访问
Cisco Packet Tracer(对cisco模拟器的初识+路由基本配置)
Cisco Packet Tracer Instructor 路由器一般用在广域网中,很少配置以太网接口 一般配置串口,光纤 默认网关即为网关 下一跳的地址 输入?看命令怎么写: en/enable用户模式进入特权模式 (注意打空格) exit任何模式使用,退出当前模式,进入上一级模式 end从当前模式直接退出,进入特权模式 conf t/configure t...
继续访问
Packet Tracer安装包及安装教程(8.0版本)
Packet Tracer安装包及安装教程(8.0版本)
继续访问
Cisco Packet Tracer 实验
Cisco Packet Tracer 实验 直接连接两台 PC 构建 LAN 将两台 PC 直接连接构成一个网络。注意:直接连接需使用交叉线。 进行两台 PC 的基本网络配置,只需要配置 IP 地址即可,然后相互 ping 通即成功。 用交换机构建 LAN 构建如下拓扑结构的局域网: PC0 能否 ping 通 PC1、PC2、PC3 ? 能ping通P1 不能Ping通PC2、PC3 PC3 能否 ping 通 PC0、PC1、PC2 ?为什么? 不能ping通 PC0、PC1 能ping通
继续访问
Cisco Packet Tracer下载和安装、构建网络拓扑、配置网络设备、跟踪数据包、查看数据包
Cisco Packet Tracer下载和安装、构建网络拓扑、配置网络设备、跟踪数据包、查看数据包 下载 一、注册Cisco账户 网址:https://www.cisco.com/c/en/us/index.html 二、注册Cisco学院的账户 网址:https://www.netacad.com/zh-hans/courses/packet-tracer/introction-packet-tracer 注意: 学院的帐号也要注册,否则Packet Tracer软件每次都要求登陆,否则只能以Gu
继续访问
1.3.1 认识 Packet Tracer 软件
Packet Tracer 是 Cisco 公司针对 CCNA 认证开发的一个用来设计、配置和故障排除网络的模拟软件。
继续访问
packet tracer
路由器
2. 计算机网络总结:计算机网络重点知识总结
《计算机网络》课程总结
目录
一、 对老师的印象
二、 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
三、 计算机网络实践课程的学习历程与收获
四、灶悉丛 计算机网络笔记整理
五、 总结
对老师的印象
一、 整体印象
对于老师的印象应该追溯到上个学期,上个学期选了短学期的课《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当时选择这门课的时候并没有考虑自己是否对它了解
只是为了单纯的凑学分。但是通过第一节课的了解,感觉天都塌了下来。这个课的基础是C 语言和《数据结构》,这两门课我其实都没有学过,我感觉老师说的真的很对,没有学过这些就可以退掉这门课,我们果断退掉了这门课。当时对老师的印象就是很严格,要求很高,后来我们想想其实是对课程本身的一种恐惧感。
二、二次印象
老师真是太敬业啦,其实从老师进教室的那一刻就看出老师挺着肚子,有了宝宝。当时就想,老师都这样了为什么还要来上课,很是佩服老师的敬业精神。而且以前陆大严格的影响全都被老师的讲课的内容所掩盖,我没有上过老师的课,但第一次上老师的就感觉老师教的很好,其实大学里好多老师的学历很高,但有些老师真的不会讲课,至少让大部分同学感觉他讲的不好。但是我感觉老师在讲课方面很有自己的想法。
三、对同学的态度
在《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的实验课上,老师给我们操作演示,为每一个学生悉心指导,我觉得老师真的很亲民,对于网络的搭建,老师给我们演示了web 服务的构建,DNS 服务器和FTP 的设置,以及最终的客户端设置,很少有老师这样耐心指导。最后老师收作业的方式也是很好,避免了有的同学投机,我觉得很不错。
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
一、定义
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二、发展历程
1. 第一代计算机网络
其实计算机的发展速度远超过人们的想象,在20世纪50年代,人们利用通信线路,将多台终端设备连接到一台计算机上,构成“主机-终端”系统,这里的终端不能够单独进行数据处理,仅能完成简单的输入输出,所有数据处理和通信处理任务均由计算机主机完成。现在的终端指的就是一台独立的计算机,不仅可以输入输出,还可以处理数据。其实这个时期并不算是真正的计算机网络,应该称为伪计算机网络。
2.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
到了上个世纪60年代,独立的终端有了处理数据的能力,例如美国的
ARPAnet 网络。第二代计算机网络主要用于传输和交换信息,因为没有成熟的操作系统,资源共享不高。
3. 第三代计算机网络
70年代,出现了许多协议,比如TCP/IP协议。其主要特征就是所有的计算机遵守同一种网络协议,突出资源共享(硬件、软件和数据)。
4. 第四代计算机网络
90年代开始,微电子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光通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信息综合化和传输高速化是第四代计算机网络的特点。
三、网络传输媒体
网络传输媒体也称,传输介质或传输媒介。就好像一条条水管,所有的自来水从自来水厂到家里,都要经过水管,水管相当于一种媒介。分为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在传输过程中要尽可能保证信号的真实性,所以对于有线传输的材质等要求比较高。
四、网络拓扑
由于在大二时没有学《网络技术基础》,所以这个学期同时学《网络技术基础》和《计算机网络》,前一门课是后一门课的基础,在学习网络拓扑机构的时候,了解到其实总体分为,星型和总线型,对于这个为了更好的理解拓扑结构,我们搭建了一个小型的网络。可以实现三个实验室,每个实验室中的计算机可以相互通信,不同实验室中计算机不可以通信,其实可以形成了树型结构。以下是我利用思科的一个软件做的一个网络拓扑结构: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的学习过程与收隐樱获
一、小组的建立
1. 一开5个人,对于实验任务一直不太理解,只知道要配置三个服务器,分别是DNS 服务器配置、FTP 配置、WEB 服务器配置,一个客户端的配置。在还有一周的时间就要叫作业的时候,我们重新组队,进行认真分析。
2. 实验内容对于实验的能容,每个配置都讲了很多,比较详细。但最让人不能理解的就是必须在Windows server 2003系统下进行操作,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只能在实验室做,其实我们的能力有限,在实验室的两节课根本不够。我们通过学习老师的操作过程,大致了解了配置方法,但是并没有真正理解最后的内在关系。我们在周一晚课时,去实验室进行实验。在操作的过程中,我们不断遇到各种问题,我们通过网络查资料,翻看老师的课件和实验例子,不断的改进,后来我突然明白了他们的内在联系。
3. 具体的原理:首先要配置web 和ftp ,在设置IP 地址时要选择自身计算机的IP 地址,web 需要建立一个网站首页,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html 文件。ftp 可以传输文件,所以要在设置ftp 的电脑上新建一个路径,按照老师的要求将小组作业存放在这个路径下。此时可以通过访问web 和ftp 的IP 进行网页的浏览和作业的检查。但是IP 地址不方便记忆,所以要通过DNS 服务器为每个IP
设
置域名。DNS 设置域名是从后往前设置的,依次是新建域,新建区域,新建主机,例如 ,这样就可以通过域名进行访问。最后就是客户端,其实这个是最简单的,只需要将首选DNS 服务器的IP 地址改成配置DNS 服务器的那台计算机的IP 地址就可以啦,这样就可以在任何一台电脑上访问web 和ftp 。
4. 收获:最大的收获就是一定要去做,亲自动手去做才能发现问题。实践去做才能有所收获,在最后成功的那一刻,会有一种成就感。这种成就感是无法被任何其他事情所代替,困难问题是有,但这不是一个奋斗的年纪吗?
计算机网络笔记整理
总结
一、认识
对于计算机的认识是在小学开始,但从小学到大学基本上没有什么深刻的认识改变。只是特别浅层次的认识,比如可以用计算机打字,可以上网查资料,可以玩游戏,可以看视频,可以听歌等等。随着计算机的快速发展,网络的搭建使计算机的价值得到了最大的体现。计算机网络到底怎么连接计算机的,到底是什么组成了那个看不见的网络。
二、收获
1. 首先我知道计算机网络的分类组成,知道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是什么意思。知道学校其实就是一个局域网,我们每天都会用到的172.18.20.5无线网其实就是局域网。
2. 知道计算机之间是通过传输媒体完成传输,有形媒介和无形媒介,知道双绞线是什么,我们宿舍里用的网线就是双绞线,里面有八根线,每两根在一起。
3. 计算机的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其实要经过一个复杂的程序,从一个用户到另一个用户,数据分别要经过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最终的物理层。
4. 所有的资源共享得益于遵照相同的协议,例如TCP/IP协议,不同的层次之间也会有一个标准的协议进行传输。
5.了解IP 地址的组成,网络号,主机号,A 类、B 类、C 类。路由器IP 地址的配置,网络传输过程中的加密等问题。
3. 计算机网络第六版答案第二章2-16
是谢希仁的《计算机网络》第6版吗?
供你参考:
2-02 规程与协议有什么区别?
答:规程专指物理层协议
2-03 试给出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并说明其主要组成构建的作用。
答:源点:源点设备产生要传输的数据。源点又称为源站。
发送器:通常源点生成的数据要通过发送器编码后才能在传输系统中进行传输。
接收器:接收传输系统传送过来的信号,并将其转换为能够被目的设备处理的信息。
终点:终点设备从接收器获取传送过来的信息。终点又称为目的站
传输系统:信号物理通道
2-04试解释以下名词:数据,信号,模拟数据,模拟信号,基带信号,带通信号,数字数据,数字信号,码元,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串行传输,并行传输。
答:数据:是运送信息的实体。
信号:则是数据的电气的或电磁的表现。
模拟数据:运送信息的模拟信号。
模拟信号:连续变化的信号。
数字信号:取值为有限的几个离散值的信号。
数字数据:取值为不连续数值的数据。
码元(code):在使用时间域(或简称为时域)的波形表示数字信号时,代表不同离散数值的基本波形。
单工通信:即只有一个方向的通信而没有反方向的交互。
半双工通信:即通信和双方都可以发送信息,但不能双方同时发送(当然也不能同时接收)。这种通信方式是一方发送另一方接收,过一段时间再反过来。
全双工通信:即通信的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
基带信号(即基本频带信号)——来自信源的信号。像计算机输出的代表各种文字或图像文件的数据信号都属于基带信号。
带通信号——把基带信号经过载波调制后,把信号的频率范围搬移到较高的频段以便在信道中传输(即仅在一段频率范围内能够通过信道)。
2-05 物理层的接口有哪几个方面的特性?个包含些什么内容?
答:(1)机械特性
明接口所用的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引线数目和排列、固定和锁定装置等等。
(2)电气特性
指明在接口电缆的各条线上出现的电压的范围。
(3)功能特性
指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一电平的电压表示何意。
(4)规程特性
说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
2-06数据在信道重的传输速率受哪些因素的限制?信噪比能否任意提高?香农公式在数据通信中的意义是什么?“比特/每秒”和“码元/每秒”有何区别?
答:码元传输速率受奈氏准则的限制,信息传输速率受香农公式的限制
香农公式在数据通信中的意义是:只要信息传输速率低于信道的极限传信率,就可实现无差传输。
比特/s是信息传输速率的单位
码元传输速率也称为调制速率、波形速率或符号速率。一个码元不一定对应于一个比特。
2-07假定某信道受奈氏准则限制的最高码元速率为20000码元/秒。如果采用振幅调制,把码元的振幅划分为16个不同等级来传送,那么可以获得多高的数据率(b/s)?
答:C=R*Log2(16)=20000b/s*4=80000b/s
2-08假定要用3KHz带宽的电话信道传送64kb/s的数据(无差错传输),试问这个信道应具有多高的信噪比(分别用比值和分贝来表示?这个结果说明什么问题?)
答:C=Wlog2(1+S/N)(b/s)
W=3khz,C=64khz----àS/N=64.2dB 是个信噪比要求很高的信源
2-09用香农公式计算一下,假定信道带宽为为3100Hz,最大信道传输速率为35Kb/s,那么若想使最大信道传输速率增加60%,问信噪比S/N应增大到多少倍?如果在刚才计算出的基础上将信噪比S/N应增大到多少倍?如果在刚才计算出的基础上将信噪比S/N再增大到十倍,问最大信息速率能否再增加20%?
答:C = Wlog2(1+S/N) b/s-àSN1=2*(C1/W)-1=2*(35000/3100)-1
SN2=2*(C2/W)-1=2*(1.6*C1/w)-1=2*(1.6*35000/3100)-1
SN2/SN1=100信噪比应增大到约100倍。
C3=Wlong2(1+SN3)=Wlog2(1+10*SN2)
C3/C2=18.5%
如果在此基础上将信噪比S/N再增大到10倍,最大信息通率只能再增加18.5%左右
2-11假定有一种双绞线的衰减是0.7dB/km(在 1 kHz时),若容许有20dB的衰减,试问使用这种双绞线的链路的工作距离有多长?如果要双绞线的工作距离增大到100公里,试应当使衰减降低到多少?
解:使用这种双绞线的链路的工作距离为=20/0.7=28.6km
衰减应降低到20/100=0.2db
2-12 试计算工作在1200nm到1400nm之间以及工作在1400nm到1600nm之间的光波的频带宽度。假定光在光纤中的传播速率为2*10e8m/s.
解:
V=L*F-àF=V/L--àB=F2-F1=V/L1-V/L2
1200nm到1400nm:带宽=23.8THZ
1400nm到1600nm:带宽=17.86THZ
2-13 为什么要使用信道复用技术?常用的信道复用技术有哪些?
答:为了通过共享信道、最大限度提高信道利用率。
频分、时分、码分、波分。
2-15 码分多址CDMA为什么可以使所有用户在同样的时间使用同样的频带进行通信而不会互相干扰?这种复用方法有何优缺点?
答:各用户使用经过特殊挑选的相互正交的不同码型,因此彼此不会造成干扰。
这种系统发送的信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其频谱类似于白噪声,不易被敌人发现。占用较大的带宽。
2-16 共有4个站进行码分多址通信。4个站的码片序列为
A:(-1-1-1+1+1-1+1+1) B:(-1-1+1-1+1+1+1-1)
C:(-1+1-1+1+1+1-1-1) D:(-1+1-1-1-1-1+1-1)
现收到这样的码片序列S:(-1+1-3+1-1-3+1+1)。问哪个站发送数据了?发送数据的站发送的是0还是1?
解:S·A=(+1-1+3+1-1+3+1+1)/8=1, A发送1
S·B=(+1-1-3-1-1-3+1-1)/8=-1, B发送0
S·C=(+1+1+3+1-1-3-1-1)/8=0, C无发送
S·D=(+1+1+3-1+1+3+1-1)/8=1, D发送1
4. 计算机网络 思科认证 题目 CCNA 求教
C
SW1是跟桥
SW4通过SW3前往跟桥,因此SW3的两个同层端口是转发端口。
SW4的一个端口是丢弃端口,SW4的F0/2比F0/11端口号小(PID小),所以F0/2是根端口,F0/11是丢弃端口。
至于SW3的G0/2可能是丢弃端口,也可能不是。因为题目中分布层的SW1-SW2端口未明确,所以不好判断。
5. 计算机网络----广播域和冲突域
在以太网中,如果某个CSMA/CD网络上的两台计算机在同时通信时会发生冲突,那么这个CSMA/CD网络就是一个 冲突域 (collision domain)。如果以太网中的各个网段以集线器连接,因为不能避免冲突,所以它们仍然是一个冲突域。
冲突域是在同一个网络上两个比特同时进行传输则会产生冲突;在网路内部数据分组所产生与发生冲突的这样一个区域称为冲突域,所有的共享介质环境都是一个冲突域,在共享介质环境中一定类型的冲突域是正常行为。租薯
集线器是一种物理层设备,本身不能识别MAC地址和IP地址,当集线器下连接的主机设备间传输数据时, 数据包是以广播的方式进行传输 ,由每一台主机自己眼中MAC地址来确定是否接收。
这种情况下,同一时刻由集线器连接的网络中只能传输一组数据,如果发生冲突则需要重传。 集线器下连接的所有端口共享整个带宽,即所有端口为一个冲突域 ,如图桐培所示。
交换机则是工弊轮者作在数据链路层的设备,在接收到数据后,通过查找自身系统MAC地址表中的MAC地址与端口对应关系,将数据传送到目的端口。
交换机在同一时刻可进行多个端口之间的数据传输,每一端口都是独立的物理网段,连接在端口上的网络设备独自享有全部的带宽。因此, 交换机起到了分割冲突域的作用, 每一个端口为一个冲突域 ,如图所示。
二层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
是基于MAC地址的基础上对数据包的转发。内部的ASIC的芯片来实现硬件转发。
二层交换机的端口发送和接受数据独立,从而可以将各端口归属于不同的冲突域,从而有效的隔离了冲突。
广播是一种信息的传播方式, 指网络中的某一设备同时向网络中所有的其它设备发送数据,这个数据所能广播到的范围即为广播域 (Broadcast Domain)。
在传输中当不知道目的MAC地址时,需要在网段内广播当前子网下所有的节点,相应的广播报文以及目的MAC查找失败报文会向所有端口转发,因此会消耗大量的网络带宽。而 二层交换机只能隔离冲突域,不能隔离广播域。
冲突域是基于第一层(物理层)
广播域是基于第二层(链路层)
两个交换机相连,广播域变大,数量不变,减少了可用带宽。冲突域数量增加。
路由器不传播任何广播流量,路由器能同时分割冲突域和广播域。
基本概念:
广播域:是基于第二层(链路层)的,是指网络中能接收任一设备发出的广播帧的所有设备的集合。 广播域就是说如果站点发出一个广播信号后能接收到这个信号的范围 。通常来说一个局域网就是一个广播域。广播域内所有的设备都必须监听所有的广播包,如果广播域太大了,用户的带宽就小了,并且需要处理更多的广播,网络响应时间将会长到让人无法容忍的地步。
冲突域:是基于第一层(物理层)的,在同一个冲突域中的每一个节点都能收听到所有被发送的帧。 一个站点向另一个站点发出信号,除目的站点外,有多少站点能收到这个信息,这些站点就构成一个冲突域 。
广播域和冲突域的计算:
集线器(HUB)所有端口都在同一个广播域、冲突域内,所以 HUB不能分割冲突域和广播域。
交换机(Switch)所有端口都在同一个广播域内,而 每一个端口就是一个冲突域 ,所以 交换机能分割冲突域,但分割不了广播域 。但是,虚拟局域网(Vlan)技术的交换机可以隔离广播域。
路由器(Router)的每个端口属于不同的广播域、冲突域。
也可以这样理解:
HUB属于第一层设备所以分隔不了冲突域;
交换机和网桥属于第二层设备所以能分割冲突域;
路由器属于第三层设备,所以既能分割冲突域又能分割广播域。
例1:
由于交换机和集线器都不能隔离广播域,所以图中只有1个广播域。
集线器不隔离冲突域,交换机隔离冲突域,共有5个冲突域。(交换机的一个端口就算一个冲突域,左边的交换机有四个,中间的交换机除去左边共享的一个,还有一个,共有5个。)
例2:
只有路由器能隔离广播域,因为路由器有2个接口,所以有2个广播域。
交换机和路由器能隔离冲突域,路由器有2个端口,划分了两个冲突域,右边的交换机划分了4个冲突域,所以一共有2+4=6个,因此有6个冲突域。交换机连接路由器的那个端口也是属于一个冲突域。路由器下两个冲突域,交换机下4个冲突域,换句话说,左面1个,右边5个,一共6个。交换机有4个端口连接主机,一个端口连接路由器,因为交换机每个端口就是一个冲突域,所以路由器右边有5个冲突域。
见 https://bbs.51cto.com/viewthread.php?tid=679885&extra=&page=1 思科认证。这道题软考也出过,但是软考答案是错的。关键就在于交换机连接路由器的那个端口也是属于一个冲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