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的威胁有:
(1) 信息泄露:信息被泄露或透露给某个非授权的实体。
(2) 破坏信息的完整性:数据被非授权地进行增删、修改或破坏而受到损失。
(3) 拒绝服务:对信息或其他资源的合法访问被无条件地阻止。
(4) 非法使用(非授权访问):某一资源被某个非授权的人,或以非授权的方式使用。
(5) 窃听:用各种可能的合法或非法的手段窃取系统中的信息资源和敏感信息。例如对通信
线路中传输的信号搭线监听,或者利用通信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电磁泄露截取有用信息
等。
(6) 业务流分析:通过对系统进行长期监听,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诸如通信频度、通信的信
息流向、通信总量的变化等参数进行研究,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和规律。
(7) 假冒:通过欺骗通信系统(或用户)达到非法用户冒充成为合法用户,或者特权小的用
户冒充成为特权大的用户的目的。黑客大多是采用假冒攻击。
(8) 旁路控制:攻击者利用系统的安全缺陷或安全性上的脆弱之处获得非授权的权利或特
权。
例如,攻击者通过各种攻击手段发现原本应保密,但是却又暴露出来的一些系统“特性”,利用这些“特性”,攻击者可以绕过防线守卫者侵入系统的内部。
(9) 授权侵犯:被授权以某一目的使用某一系统或资源的某个人,却将此权限用于其他非授
权的目的,也称作“内部攻击”。
(10)特洛伊木马:软件中含有一个觉察不出的有害的程序段,当它被执行时,会破坏用户的
安全。这种应用程序称为特洛伊木马(Trojan Horse)。
(11)陷阱门:在某个系统或某个部件中设置的“机关”,使得在特定的数据输入时,允许违反
安全策略。
(12)抵赖:这是一种来自用户的攻击,比如:否认自己曾经发布过的某条消息、伪造一份对
方来信等。
(13)重放:出于非法目的,将所截获的某次合法的通信数据进行拷贝,而重新发送。
(14)计算机病毒:一种在计算机系统运行过程中能够实现传染和侵害功能的程序。
(15)人员不慎:一个授权的人为了某种利益,或由于粗心,将信息泄露给一个非授权的人。
(16)媒体废弃:信息被从废弃的磁盘或打印过的存储介质中获得。
(17)物理侵入:侵入者绕过物理控制而获得对系统的访问。
(18)窃取:重要的安全物品,如令牌或身份卡被盗。
(19)业务欺骗:某一伪系统或系统部件欺骗合法的用户或系统自愿地放弃敏感信息等等
2. 网络安全威胁包括哪些内容
网络存在的威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非授权访问:没有预先经过同意,就使用网络或计算机资源被看作非授权访问。它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假冒、身份攻击、非法用户进入网络系统进行违法操作、合法用户以未授权方式进行操作等。
(2)信息泄漏或丢失:指敏感数据在有意或无意中被泄漏出去或丢失,它通常包括信息在传输中丢失或泄漏(如黑客们利用电磁泄漏或搭线窃听等方式可截获机密信息,或通过对信息流向、流量、通信频度和长度等参数的分析,推出有用信息,如用户口令、账号等重要信息和不良网站),信息在存储介质中丢失或泄漏,通过建立隐蔽隧道等窃取敏感信息等。
(3)破坏数据完整性:以非法手段窃得对数据的使用权,删除、修改、插入或重发某些重要信息,以取得有益于攻击者的响应;恶意添加,修改数据,以干扰用户的正常使用。
(4)拒绝服务攻击:它不断对网络服务系统进行干扰,改变其正常的作业流程,执行无关程序使系统响应减慢甚至瘫痪,影响正常用户的使用,甚至使合法用户被排斥而不能进入计算机网络系统或不能得到相应的服务。
(5)利用网络传播病毒:通过网络传播计算机病毒,其破坏性大大高于单机系统,而且用户很难防范。
3. 计算机网络所面临的安全威胁有哪些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有以下几个:
1.
黑客的恶意攻击。
2.
网络自身和管理存在欠缺。
3.
软件设计的漏洞或“后门”而产生的问题。
4.
恶意网站设置的陷阱。
5.
用户网络内部工作人员的不良行为引起的安全问题。
6.
那就还有人为的误接收病毒文件也是有可能的。
4. 计算机安全的威胁主要有哪些
信息系统安全面临的主要的威胁有:
1、信息泄露:信息被泄露或透露给非授权的实体。
2、破坏信息的完整性:在未授权的情况下数据被增删、修改或破坏而受到损失。
3、拒绝服务:停止服务,阻止对信息或其他资源的合法访问。
4、非授权访问:没有预先经过同意便用网络或计算机资源。
5、授权侵犯:利用授权将权限用于其他非法目的,也称作“内部攻击”。
6、业务流分析:通过对系统进行长期监听,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诸如通信频度、通信的信息流向、通信总量的变化等参数进行研究,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和规律。
7、窃听:借助于相关设备和技术手段窃取系统中的信息资源和敏感信息。例如,对通信线路中传输信号搭线监听,或者利用通信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电磁泄漏截取有用信息等。
8、物理侵入:侵人者绕过物理控制而获得对系统的访问。例如,旁路控制是指攻击者利用系统的安全缺陷或安全性上的脆弱之处获得非授权的权利或特权,绕过防线守卫者侵人系统的内部。
9、恶意代码:计算机病毒、木马、蠕虫等破坏计算机系统或窃取计算机中敏感数据的代码。
1、假冒和欺诈:通过欺骗通信系统(或用户)使得非法用户冒充成为合法用户,或者特权小的用户冒充成为特权大的用户。
11、抵赖:否认自己曾经发布过的消息,伪造对方来信等。
12、重放攻击:又称重播攻击、回放攻击,是指基于非法的目的,攻击者发送一个目的主机已经接受过的包,来达到欺骗系统的目的。重放攻击主要用于身份认证的过程,破坏认证的正确性。
13、陷阱门:通常是编程人员在设计系统时有意建立的进入手段。当程序运行时,在正确的时间按下正确的键,或提供正确的参数,就能绕过程序提供的正常安全检测和错误跟踪检查。
14、媒体废弃:从废弃的磁盘或打印过的存储介质中获得敏感信息。
15、人员不慎:授权的人为了各种利益或由于粗心,将信息泄露给未授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