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络连接 » 网络路由器配置rip协议
扩展阅读
小米网络id怎么设置 2025-04-23 05:08:42
什么叫响应式网站视频 2025-04-23 05:07:39

网络路由器配置rip协议

发布时间: 2023-08-01 05:43:58

1. eNSP模拟实验-RIP路由协议基本配置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要求网络中每台路由器都i要维护从自身到每个目的网络的路由信息。RIP协议使用跳数来衡量网络间的“距离”。从一台路由器到其直连网络的跳数为1,从一台路由器到其非直连网络的距离定义为每经过一个路由器距离加1。RIP允许路由的最大跳数为15,16则不可达。

    RIP有两个版本,RIPv1和RIPv2。RIPv2是对RIPv1的扩充,能够携带更多信息量,并增强安全性。但都是基于UDP协议,使用UDP520端口收发数据包。

接口配置:

[R1]int e0/0/0

[R1-Ethernet0/0/0]ip address 10.0.12.1 24

[R1]int LoopBack 0

[R1-LoopBack0]ip address 10.0.1.1 24

[R2]int e0/0/0

[R2-Ethernet0/0/0]ip address 10.0.12.2 24

[R1]int LoopBack 0

[R1-LoopBack0]ip address 10.0.1.1 24

[R1]rip

[R1-rip-1]network 10.0.0.0

[R2]rip

[R2-rip-1]network 10.0.0.0

    运行dis ip routing-table查看路由表,两台路由器已经通过RIP协议学习到对方环回接口所在网段的路由条目。

ping对方的环回地址,可以通信。

在用户视图下,使用debuging命令查看RIP协议定期更新情况。完成后使用undo debugging rip或者undo debugging all。

<R1>debugging rip 1

<R1>terminal debugging

<R1>terminal monitor

    配置v2。

[R1]rip

[R1-rip-1]version 2

[R2]rip

[R2-rip-1]version 2

在用户视图下,使用debuging命令查看RIP协议定期更新情况。发现RIPv1与RIPv2的不同:

1、RIPv2的路由信息中携带了子网掩码;

2、RIPv2的路由信息中携带了下一跳地址,标志一个比通告路由器的地址更好的下一跳地址。它指出的地址,其度量值(跳数)比在同一个子网上的通告路由器更靠近目的地。

3、RIPv2默认采用组播方式发送报文,地址为224.0.0.9

2. 华为RIP路由如何配置 华为RIP路由配置教程【详解】

一、RIP基础配置

1 、配置RIP进程

全局进程

[Huawei]rip 10

VPN下的RIP进程

[Huawei]rip vpn-instance 1

RIP只在指定网段上的接口运行。对于不在指定网段上的接口,RIP既不在它上面接收和发送路由,也不将它的接口路由转发出去。因此,RIP启动后必须指定其工作网段。

2 、配置RIP进程描述(可选)

[Huawei-rip-10]description test

3 、禁止对RIP报文源地址检查(可选)

[Huawei-rip-10]undo verify-source

缺省情况下,使能了对收到的RIP路由更新报文进行源IP地址的检测,即检查发送报文的接口IP跟接收报文的IP地址是否在同一网段。如果不同,则该RIP报文不被设备处理。

但当在P2P网络中链路两端的IP地址属于不哪渗同网络时,只有取消报文的源地址检查,才能建立起正常的邻居关系。

4 、指定RIP生效的网段(即宣告网络)。

[Huawei-rip-10]network 172.16.0.0

宣告时不带子网掩码,因为该地址必须是自然网段,不能是子网地址(与OSPF等不一样),如果路由器连接了一个自然段的多个子网,也只需用一条对应自然网段的命令使能RIP。一个接口只能与一个RIP进程相关联。

5 、指定RIP邻居的IP地址(可选,仅用于NBMA网络)

[Huawei-rip-10]peer 172.16.0.1

通常情况下,梁唯RIP使用广播或组播地址发送报文。如果在不支持广播或组播报文的链路上运行RIP,则必须在链路两端手工相互指定RIP的邻居,这样报文就会以单播形式发送到对端。

通常情况下不推荐使用该命令,因为会造成对端同时收到同一报文的组播(或广播)和单播两种形式。因此在配置该命令时,通常使用silent-interface 命令将相关接口改为被动(silent)模式。

6 、配置RIP版本号(可选)

全局版本

[Huawei-rip-10]version 2

接口下的版本号

[Huawei-GigabitEthernet0/0/2]rip version ?

1 RIP version 1 on interface

2 RIP version 2 on interface

接口版本与全局版本号不同时以接口版本号为准。

7 、rip-2路由聚合配置

RIP-2是RIP version 2的简称,它与RIP-1的不同点在于,RIP-2支持可变长子网掩码VLSM(Variable Length Subnet Mask)和无类别域间路由CIDR(Classless Inter-Domain Routing),并支持验证功能,从而功能更加完善,安全性更高。

在RIP网络规模很大时,RIP路由表会变得十分庞大,存储路由表占用大量的设备内存资源,传输和处理路由信息需要占用大量的网络资源。

使用路由聚合可以大大减小路由表的规模;另外通过对路由进行聚合,隐藏一些具体的路由,可以减少路由震荡对网络带来的影响。

RIP支持两种聚合方式:自动路由聚合和手动路由聚合。自动聚合的路由优先级低于手动指定聚合的路由优先级。当需要将所有子网路由发布出去时,可关闭RIP-2的自动路由聚合功能。

缺省情况下,如果配置了水平分割或毒性反转,有类聚合将失效。因此在向自然网段边界外发送聚合路由时,相关视图下的水平分割和毒橡缓培性反转功能都应关闭。

具体配置

7.1、配置RIPV2

[Huawei-rip-10]version 2

7.2、使能RIP有类自动路由聚合

[Huawei-rip-10]summary ?

always Route summarization always(总是、永远、一直)

Please press ENTER to execute command

执行命令 summary always ,不论水平分割和毒性反转是否使能,都可以使能RIP-2自动路由聚合,不使用此参数,则在配置水平分割或毒性反转后,有类聚合功能将失效。

7.3、配置接口下的RIP聚合路由(手动聚合)

[Huawei-GigabitEthernet0/0/2]rip summary-address 172.16.0.0 255.255.255.0 ?

avoid-feedback Avoid learning this summary route

Please press ENTER to execute command

avoid-feedback,表示禁止从此接口学习到相同的聚合路由,以免形成路由环路。

8 、配置RIPv2报文认证方式

[Huawei-GigabitEthernet0/0/2]rip authentication-mode ?

hmac-sha256 hmac-sha256 authentication

md5 MD5 authentication

simple Simple authentication

可以配ripv2报文的认证方式来提高rip网络的安全性。Ripv2支持对协议的认证分为简单认证和MD5认证。

Ripv2报文认证需要在具体的rip路由器接口上配置(两端密码需一致)。

二、RIP高级功能配置

1 、配置rip防止路由环路(水平分割)。

[Huawei-GigabitEthernet0/0/2]rip split-horizon

只能在路由接口下配置,如果接口配置了从IP地址且使能了水平分割功能,则rip报文可能不会从每一个从IP发送出去,除非禁水平分割功能。如果接口与NBMA网络相连,缺省是水平分割功能被禁止。

2 、配置rip防止路由环路(毒性反转)。

[Huawei-GigabitEthernet0/0/1]rip poison-reverse

只能在路由接口下配置。同时配了水平分割和毒性反转功能后,只有毒性反转功能生效。

3 、rip协议优先级(可选) 。

[Huawei-rip-10]preference 2

当多个路由协议发现目的地相同的路由时,通过配置RIP的协议优先级来改变路由协议的优先顺序。

4 、配置接口的附近度量值

4.1、配置接口 接收 RIP路由更新报文时要给对应路由增加的度量值(可选)。

[Huawei-GigabitEthernet0/0/2]rip metricout 5

[Huawei-GigabitEthernet0/0/2]rip metricout acl-name test 10(度量值)

是指在rip路由原来的度量值基础上增加的度量值(跳数)。通过调整rip接口的附加度量值来影响路由的选择(值越小越优先)

配置该功能后,当该接口收到一条路由时,rip将接口接收权值附加到该路由上,再加入路由表中。所以,增加一个接口的的接收rip权值,该接口收到的rip路由权值也会相应增加。

acl-name命令用于指定用于接收路由信息过滤的acl号(仅支持基本acl)或名称或地址前缀(ip-prefix)列表名,用于对要接收的rip路由的目的IP地址过滤

4.2、配置接口 发送 RIP路由更新报文时要给对应路由增加的度量值(可选)

[Huawei-GigabitEthernet0/0/2]rip metricin ip-prefix test 1

rip metricin 用于在接收到路由后,给其增加一个附加度量值,再加入路由表中,使得路由表中的度量值发生变化。运行该命令 会影响到本地设备和其他设备的路由选择 。

rip metricout 用于自身路由的发布,发布时增加一个附加的度量值,但路由表中的度量值不会发生变化。运行该命令 不会影响本地设备的路由选择,但是会影响其他设备的路由选择 。

5 、配置进行负载分担的最大等价路由条数(可选)

[Huawei-rip-10]maximum load-balancing 2

通过配置RIP最大等价路由条数,可以调整进行负载分担的路由数目。

6 、配置当前设备生成一条缺省路由或将路由表中存在的缺省路由发送给邻居路由器。(可选-即配置发布缺省路由)

[Huawei-rip-1]default-route originate ?

cost 指定缺省路由的度量值

match 当当前路由表存在缺省路由或其他路由协议时,则向邻居发布该缺省路由

[avoid-learning] 当前路由中存在缺省路由时,则不引入其他缺省路由

route-policy Apply the specified route policy to filter route

Please press ENTER to execute command

在路由表中,缺省路由以到网络0.0.0.0(掩码也为0.0.0.0)的路由形式出现。当报文的目的地址不能与路由表的任何目的地址相匹配时,设备将选取缺省路由转发该报文。

7 、禁止接口发送更新报文

通过配置禁止接口发送更新报文,可以 防止路由环路 。

禁止接口发送更新报文有两种实现方式:

在RIP进程下配置接口为抑制状态

在接口视图下禁止接口发送RIP报文

其中在RIP进程下配置接口为抑制状态的优先级要高于在接口视图下禁止接口发送RIP报文。

7.1、在RIP进程视图下配置

[Huawei-rip-1]silent-interface ?

GigabitEthernet GigabitEthernet interface #禁止一个接口发送更新报文

all All the interfaces

disable Override silent-interface configuration and make the interface active

该命令可以与peer ip-address命令协同使用,使抑制的接口仍可向指定的邻居路由器发布路由

7.2、在接口视图下配置

[Huawei-GigabitEthernet0/0/2]undo rip output

8 、引入外部路由信息(可选)

8.1、配置引入路由的默认开销(可选)

[Huawei-rip-1]default-cost 2

如果在引入路由时没有指定度量值,则使用缺省度量值。

8.2、设置需要引入的外部路由

[Huawei-rip-1]import-route ?

bgp Border Gateway Protocol (BGP) routes

direct Direct routes

isis Intermediate System to Intermediate System (ISIS) routes

ospf Open Shortest Path First (OSPF) routes

rip 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 (RIP) routes

static Static routes

unr User Network Route

[permit-ibgp] 指定公网实例下的rip进程可以引入IBGP路由

[Huawei-rip-2]import-route ospf ?

INTEGER<1-65535> Process ID # 引入路由的进程号 cost

Cost of the import route

route-policy Apply the specified route policy to filter route

Please press ENTER to execute command

RIP进程引入IBGP路由容易造成路由环路,请配置该功能前仔细确认。

8.3、在向外发布路由更新时对引入的路由信息进行过滤(可选)

[Huawei-rip-1]filter-policy ?

INTEGER<2000-2999> Apply basic ACL

acl-name Specify IP Access Control List (ACL) name for filtering routes

gateway Filter routes based on the distributing gateway

ip-prefix Specify IP prefix for filtering route

[Huawei-rip-1]filter-policy ip-prefix test ?

export Specify an export policy

gateway Filter routes based on the distributing gateway

import Specify an import policy

由于RIP要发布的路由信息中,有可能是引入的其他路由协议的路由信息,所以可通过指定protocol参数来对这些特定的路由信息进行过滤。如果没有指定protocol参数,则对所有要发布的路由信息进行过滤,包括引入的路由和本地RIP路由(相当于直连路由)。

RIP-2规定的Tag字段长度为16bits,其他路由协议的Tag字段长度为32bits。如果在引入其他路由协议时,应用的路由策略中使用Tag,则应确保Tag值不超过65535,否则将导致路由策略失效或者产生错误的匹配结果。

9 、禁止接口接收rip报文

[Huawei-GigabitEthernet0/0/2]undo rip input

通过配置禁止接口接收更新报文,可以防止路由环路。

10 、禁止接收主机路由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交换机会收到大量来自同一网段的RIP的32位主机路由,这些路由对于路由寻址没有多少作用,却占用了大量网络资源。配置了禁止主机路由功能后,交换机能够拒绝它所收到的主机路由。

[Huawei-rip-1]undo host-route

11 、配置RIP对接收路由进行过滤

基于acl

[Huawei-rip-1]filter-policy 2010 import GigabitEthernet 0/0/2

基于发布网关(发布对应流入路由的网关)

[Huawei-rip-1]filter-policy gateway test import

基于目的地址前缀和基于邻居的过滤

[Huawei-rip-1]filter-policy ip-prefix test gateway test1 import GigabitEthernet 0/0/2

如果不指定接口,则所有符合地址前缀列表条件或同时符合网关地址前缀列表条件的路由都将接收。

12 、调整rip三个定时器

有三个定时器,update、age、garbage-collect。这个三个定时器需遵循update<age、 </age、

RIP定时器的值在更改后立即生效。

如果这三个定时器的值配置不当,会引起路由不稳定。它们的配置值关系是: update < age , update < garbage-collect 。

例如,如果更新时间大于失效时间,那么在更新时间内,如果RIP路由发生变化,交换机将无法及时通知邻居。

定时器值的调整应考虑网络的性能,并在所有运行RIP的设备上进行统一配置,以免增加不必要的网络流量或引起网络路由震荡。

缺省情况下,Update定时器是30秒,Age定时器是180秒,Garbage-collect定时器则是Update定时器的4倍,即120秒。

在实际应用中,Garbage-collect定时器的超时时间并不是固定的,当Update定时器设为30秒时,Garbage-collect定时器可能在90到120秒之间。

这是因为:RIP在将不可达路由从路由表中彻底删除前,将通过发送4次定时更新报文对外发布这条路由(发送时权值设为16),从而使所有邻居了解这条路由已经处于不可达状态。由于路由变为不可达状态并不总是恰好在一个更新周期的开始,因此,Garbage-collect定时器的实际时长是Update定时器的3~4倍。

具体配置

[Huawei-rip-1]timers rip 10 20 40

13 、配置rip报文发送间隔和最大报文发送数量

[Huawei-GigabitEthernet0/0/2]rip pkt-transmit interval 60 number 100

通过设置RIP发送更新报文的时间间隔和每次发送报文的最大数量,可以很好的控制交换机用于处理RIP更新报文的内存资源。

14 、配置ripv2报文验证模式

[Huawei-GigabitEthernet0/0/2]rip authentication-mode ?

hmac-sha256

md5 MD5 authentication

simple Simple authentication

15 、在接口使能replay-protect(默认不使能,配置本功能需要在14步中配位MD5验证模式)

通过使能Replay-protect(保护)功能,可以得到接口Down之前所发送RIP报文的Identification(标识符),避免双方的RIP路由信息不同步、丢失。其中Identification是IP数据报中的标识字段。

假设运行RIP的接口状态变为Down之前发送的最后的RIP报文的Identification为X,该接口状态变为Up后,再次发送RIP报文的Identification会变为0。

如果对方没有收到这个Identification为0的RIP报文,那么后续的RIP报文都将被丢弃,直到收到Identification为X+1的RIP报文。这样就会导致双方的RIP路由信息不同步、丢失。

通过使能Replay-protect功能,当接口从Down变为Up之后,再次发送RIP报文的Identification会顺次加一,从而避免了上述情况的发生。

具体配置

[Huawei-GigabitEthernet0/0/2]rip replay-protect

16 、设置RIP对更新报文进行有效性检查

通过RIP对更新报文进行有效性检查,可以提高网络安全性。该有效性检查包括RIP-1报文的零域检查和RIP更新报文的源地址检查两种。

RIP-1报文中的有些字段必须为零,称之为零域。RIP-1在接收报文时将对零域进行检查,若RIP-1报文中零域的值不为零,该报文将不被处理。

RIP在接收报文时将对源IP地址进行检查,即检查发送报文的接口IP地址与接收报文接口的IP地址是否在同一网段。如果没有通过检查,则该RIP报文将不被交换机处理。

16.1、使能对ripv1报文中的零域进行检查(默认使能)

[Huawei-rip-1]checkzero

16.2、使能对rip收到的更新报文进行源IP检查(默认使能)

[Huawei-rip-1]verify-source

17 、RIP与动态BFD联动配置

配置RIP与动态BFD联动有两种方式:

RIP进程下使能BFD,当网络中大部分RIP接口需要使能RIP与动态BFD联动时,建议选择此方式。

RIP接口下使能BFD,当网络中只有小部分RIP接口需要使能RIP与动态BFD联动时,建议选择此方式。

具体配置

RIP进程下配置:

[Huawei]bfd

[Huawei-bfd]q

[Huawei-rip-1]bfd all-interfaces enable

[Huawei-rip-1]bfd all-interfaces ?

detect-multiplier 配置探测乘法器次数

enable 在这个进程上使能BFD

min-rx-interval 配置最小接收间隔时间

min-tx-interval 配置最小发送间隔时间

[Huawei-rip-1]bfd all-interfaces min-rx-interval ?

INTEGER<100-1000> 最小接收间隔时间(毫秒)

[Huawei-rip-1]bfd all-interfaces min-rx-interval 200 ?

detect-multiplier 配置探测乘法器次数

min-tx-interval 配置最小发送间隔时间



[Huawei-rip-1]bfd all-interfaces min-rx-interval 200 detect-multiplier 5 ?

min-tx-interval 配置最小发送间隔时间



对于网络可靠性要求较高的链路,可以通过配置减小BFD报文实际发送时间间隔;

对于网络可靠性要求较低的链路,可以通过配置增大BFD报文实际发送时间间隔。

RIP接口下配置:

[Huawei-GigabitEthernet0/0/1]rip bfd enable

[Huawei-GigabitEthernet0/0/1]rip bfd ?

block 在这个接口上屏蔽BFD

detect-multiplier 配置探测乘法器次数

enable 在接口上使能BFD

min-rx-interval 配置最小接收间隔时间

min-tx-interval 配置最小发送间隔时间

static 使能静态双向转发检测功能

18 、阻塞接口创建BFD会话

[Huawei-GigabitEthernet0/0/1]rip bfd block

19 、RIP与静态BFD联动

静态BFD可以实现以下两种功能:

单臂BFD:

在现网中存在大量设备不支持BFD功能,当支持BFD的设备与不支持BFD的设备对接时,可以通过配置静态BFD来实现单臂BFD检功能。

普通BFD:

在某些对故障响应速度要求高且两端设备都支持BFD的链路上,可以在两端配置静态BFD来实现普通BFD检测功能。

具体配置

19.1、单臂BFD检测配置

[Huawei]bfd 1 bind peer-ip 10.1.1.2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0/1 source-ip 10.0.0.1 one-arm-echo

[Huawei-bfd-session-1] discriminator local 1

#指定了对端IP和本端接口,表示检测单跳链路,即检测以该接口为出接口、以 peer-ip 为下一跳地址的一条固定路由。

在配置单臂ECHO功能时,必须配置 source-ip source-ip , source-ip source-ip 为合法的IP地址,建议配置的 source-ip source-ip 与出接口IP不同。

19.2、普通BFD检测配置

[Huawei]bfd 1 bind peer-ip 10.1.1.2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0/1 source-ip 10.0.0.1

[Huawei-bfd-session-1] discriminator local 12

[Huawei-bfd-session-1] discriminator remote 21

19.3、打开接口静态BFD功能

[Huawei-GigabitEthernet0/0/1]rip bfd static

20 、RIP网管功能配置(RIP和MIB绑定,)

Huawei]rip mib-binding ?

INTEGER<1-65535> 进程号

#该命令用来设置MIB和RIP进程号的绑定关系,指定接收SNMP请求的RIP进程号。可以通过网管的环境来查看和配置RIP。

21 、复位RIP

复位RIP特定进程的系统配置参数。当RIP进程启动时,所有配置参数将采用缺省值。复位RIP连接会导致交换机之间的RIP邻接关系中断。务必仔细确认是否必须执行复位RIP连接的操作。

reset rip 2 configuration

22 、清除RIP统计信息

reset rip 2 statistics ?

interface 接口信息

3. 路由选择协议——RIP协议

  从本文开始介绍路由选择协议,也就是讨论路由表中的路由是怎么形成的。
本文内容

  从路由算法能否随网络的通信量或拓扑自适应地进行调整变化来划分,可以分为: 静态路由选择策略 动态路由选择策略
  (1) 静态路由选择策略 :即手工配每一条置路由。
  优点:简单,开销小。
  缺点:只适用小网络,难以适应网络状态的变化。

  (2) 动态路由选择策略 :又叫自适应路由选择。
  优点:能较好适应网络状态的变化,适用于大网络。
  缺点:实现复杂,开销大。

  由于互联网规模非常大,可以把互联网划分为许多较小的 自治系统 (autonomous system),记为 AS 。每个自治系统通常在相同管理控制下的路由器组成,在一个AS中的路由器都全部运行在同样的路由算法。各个AS之间彼此是互联的,因此一个AS中有一个或多个路由器用于不同AS之间的通信,即负责将本AS之外的目的地址转发分组,这些路由器称为 网关路由器

  根据上面描述,可以将路由选择协议划分为两个大类: 内部网关协议 外部网关协议
  (1) 内部网关协议IGP (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即在一个自治系统内不使用的路由选择协议,常见的协议有RIP、OSPF协议。
  (2) 外部网关协议EGP (External Gateway Protocol):用于实现不同自治系统之间通信的传递,这样的协议就是EGP协议,目前使用最多的就是BGP的版本4(BGP-4)。

  自治系统之间的路由选择也叫 域间路由选择 ,在自治系统之内的路由选择也叫 域内路由选择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协议——路由信息协议,是一种分布式的 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选择协议 ,最大的优点是简单。
  RIP协议要求网络中的每一个路由器都要维护从它自己到其他每一个目的网络的距离记录( 距离向量 )。RIP协议对距离的定义如下:

  RIP协议是通过 每个路由器要不断的和其他路由器交换路由信息 ,从而达到自治系统中所有节点都得到正确的路由信息。
  RIP协议考虑了和哪些路由器交换信息、交换什么信息以及什么时候交换信息这三个问题,RIP协议特点:

  路由器在刚开始工作时,它的路由表是空的,然后路由器就得出到直接相连的几个网络的距离(这些距离为1),接着每个络器也只是和自己相邻的路由器交换并更新信息。经过若干次交换后,所有路由器都会知道到达本自治系统汇总任何一个网络的最短距离和下一跳地址。

  对每一个相邻路由器发送过来的RIP报文,会进行一下步骤:
  (1) 路由器R1接收到其相邻路由器R2发送过来的报文,先修改此报文的所有项目:把“下一条”字段中的地址都改为R2,并把所有的“距离”字段的值加1 。每个项目都有三个关键字段:到目的网络 N ,距离是 d ,下一跳路由器是 X

  (2) 对修改后的RIP报文中的每一项,进行以下步骤:
    1) 若原来的路由表中没有网络N,则把该项目添加到路由表中

    2) 如果R1路由表中已经有目的网络N,这时查看下一跳的地址,如果下一跳地址是R2,则把收到的项目替换原路由表中的项目

     如果下一跳的地址不是R2,那么如果收到项目中距离小于路由表中的距离,则进行替换,否则什么也不做。

  (3) 若3分钟还没有收到相邻路由器的更新路由表,则把此路由器记为不可达的距离,即把距离设置为16
  (4) 返回

  RIP存在一个问题是当网络出现故障时,要经过比较长的时间才能将磁信息传送到所有的路由器。这一特点叫做: 好消息传得快,坏消息传得慢。
  如下图所示,在正常的情况下,R1和R2交换信息,其中只画出了达到的网络1的表项。

  如果路由器R1到网1的链路出现了故障,R1无法达到网1,于是路由器R1把到网1的距离改为16(表示网1不可达),因而R1路由表响应的项目变为 “1,16,直接交付”。但是,可能需要经过30s后R1,才能把更新信息发送给R2,,然而R2可能已经先把自己的路由表发送给了R1,其中有到达网1的这一项 “1,2,R1”。

  R1收到R2的更新报文后,会误认为自己无法直接到达网1,但是可经过R2到达网1,于是把收到的路由信息 “1,2,R1” 修改为 “1,3,R2”,表明“我到网1的距离是3,下一跳的R2”。
  同理,R2接收到又会更新自己的路由表为 “1,4,R1”,以为“我到网1的距离为4,下一跳为R1”....就这样一直更新下去,知道R1和R2到网1的距离为16时,R1和R2才知道网1是不可达的。所以,这就是:好消息传得快,坏消息传得慢的原因。

4. 计算机网络-网络层-内部网关协议RIP

RIP (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内部网关协议IGP中最先得到广泛使用的协议,它的中文名称叫做 路由信息协议 ,但很少被使用。RIP是一种分布式的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选择协议,是互联网的标准协议,其最大优点就是简单。

RIP协议要求网络中的每一个路由器都要维护从它自己到其他每一个目的网络的距离记录(因此,这是一组距离,即“距离向量”)。RIP协议将“ 距离 ”定义如下:从一路由器到直接连接的网络的距离定义为1。从一路由器到非直接连接的网络的距离定义为所经过的路由器数加1。“加1”是因为到达目的网络后就进行直接交付,而到直接连接的网络的距离已经定义为1。例如路由器R1到网1或网2的距离都是1(直接连接),而到网3的距离是2,到网4的距离是3。

RIP协议的“距离”也称为“跳数”(hop count)吧,因为每经过一个路由器,跳数就加1。RP认为好的路由就是它通过的路由器的数目少,即“距离短”, RIP允许一条路径最多只能包含15个路由器 。因此“距离”等于16时即相当于不可达,可见RIP只适用于小型互联网。

"需要注意的是,到直接连接的网络的距离也可定义为0(采用这种定义的理由是:路由器在和直接连接在该网络上的主机通信时,不需要经过另外的路由器。既然每经过一个路由器要将距高加1,那么不再经过路由器的距离就应当为0)。但两种不同的定义对实现RIP协议并无影响,因为重要的是要找出最短距离,将所有的距离都加1或都减1,对迭择最佳路由其实是一样的。"

RIP不能在两个网格之间同时使用多条路由 ,RIP选择一条具有最少路由器的路由(即最短路由),哪怕还存在另一条高速(低时廷)但路由器较多的路由。

RIP协议和OSPF协议,都是分布式路由选择协议。 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每一个路由器都要不新地和其他一些路由器交换路由信息。我们一定要弄清以下三个要点,即和哪些路由器交换信息?交换什么信息?在什么时候交换信息?

RIP协议的特点是:

(1) 仅和相邻路由器交换信息 。如果两个路由器之间的通信不需要经过另一个路由器,那么这两个路由器就是相邻的。RIP协议规定,不相邻的路由器不交换信息。

(2) 路由器交换的信息是当前本路由器所知道的全部信息,即自己现在的路由表。 也就是说,交换的信息是:“我到本自治系统中所有网络的(最短)距离,以及到每个网络应经过的下一跳路由器”。

(3) 按因定的时间间隔交换路由信息 ,例如,母隔30秒。然后路由器根据收到的路由信息更新路由表。当网路拓扑发生变化时,路由器也及时向相邻路由器通告拓扑变化后的路由信息。

路由器在刚刚开始工作时,它的路由表是空的,然后路由器就得出到直接相连的几个网络的距离(这些距离定义为1)。接着,每一个路由器也只和数目非常有限的相邻路由器交换并更新路由信息。但经过若干次的更新后,所有的路由器最终都会知道到达本自治系统中任何一个网络的最短距离和下一跳路由器的地址。

看起来RIP协议有些奇怪,因为“我的路由表中的信息要依赖于你的,而你的信息又依赖于我的。”然而事实证明,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我告诉别人一些信息,而别人又告诉我一些信息。我再把我知道的更新后的信息告诉别人,别人也这样把更新后的信息再告诉我”,最后在自治系统中所有的结点都得到了正确的路由选择信息。在一般情况下,RIP协议可以收敛,并且过程也较快。 “收敛”就是在自治系统中所有的结点都得到正确的路由选信的过程。

路由表中最主要的信息就是: 到某个网铬的距离(即最短距离),以及应经过的下一跳地址 。路由表更新的原则是找出到每个目的网络的最短距离。这种 更新算法又称为距离向量算法 。

对每一个相邻路由器发送过来的RIP报文,进行以下步骤:

现在较新的RIP版本是1998年1I月公布的RIP2RFC2453](已成为互联网标准),新版本协议本身并无多大变化,但性能上有些改进。RIP2可以支持变长子网掩码和无分类域间路由选择CIDR。此外,RIP2还提供简单的鉴别过程支特多播。图4-32是RP2的报文格式,它和RIP1的首部相同,但后面的路由部分不一样。

RIP报文由首部和路由部分组成。

RIP的首部占4个字节,其中的命令字段指出报文的意义。例如,1 表示请求路由信息,2表示对请求路由信息的响应或未被请求而发出的路由更新报文,首部后而的“必为0”是为了4字节字的对齐。

RIP2报文中的路由部分由若干个路由信息组成,每个路由信息需要用20个字节。 地址族标识符(又称为地址类别)字段用来标志所使用的地址协议。 如采用IP地址就令这个字段的值为2(原来考虑RIP也可用于其他非TCPP协议的情况), 路由标记填入自治系统号ASN (Autonomous System Number))( 自治系统号ASN原来规定为一个16位的号码(最大的号码是655),由1ANA分配.现在已经把ASN扩展到32位),这是考虑使RIP有可能收到本自治系统以外的路由选择信息。再后面指出某个网络地址、该网络的子网掩码、下一跳路由器地址以及到此网络的距离,一个RIP报文最多可包括25个路由,因而RIP报文的最大长度是4+20×25=504字节。如超过,必须再用一个RIP报文来传送。

RIP2还具有简单的鉴别功能。若使用鉴别功能,则将原来写入第一个路由信息(20字节)的位置用作鉴别。这时应将地址族标识符置为全1(即0 xFFFF),而路由标记写入鉴别类型,剩下的16字节为鉴别数据。在鉴别数据之后才写入路由信息,但这时最多只能再放入24个路由信息。

优点: RIP协议最大的优点就是实现简单,开销较小;如果发现更短的路由,这种更新信息传播的很快。

缺点: 限制了网络的规模,它能使用的最大距离为15(16表示不可达);路由器之间交换的路由信息是路由器中的完整路由表,因而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开销也就增加; 当出现网络故障时,要经过比较长的时间才能将此信息传送到所有的路由器。

设三个网络通过两个路由器互连起来,并且都已建立了各自的路由表。图中路由器交换的信息只给出了我们感兴趣的一行内容。路由器R1中的“ 1,1,直接 ”表示“到网1的距离是1,直接交付”。路由器R2中的“ 1,2,R1 ”表示“到网1的距离是2,下一跳经过R1”。

现在假定路由器R1到网1的链路出了故障,R1无法到达网1。于是路由器R1把到网1的距离改为16(表示到网1不可达),因而在R1的路由表中的相应项目变为“ 1,16,直接 ”。但是,很可能要经过30秒钟后R1才把更新信息发送给R2。然而R2可能已经先把自己的路由表发送给了R1,其中有“1,2,R1”这一项。

5. 【网络工程师配置篇】华为RIP路由基础配置续篇——重分发

  搭或察 企业的网络里面启用了多种的路由协议,为了实现整个网络可以互相通信,共享资料,那么需要把其它知茄路由协议的路由引入到RIP协议里面

  1.拓扑图

  2.实验目的:

     全网除了运行rip协议外,还有其他路由协议(如静态路由),需要把其它路由协议学习的路由,重分发进rip。

  3.配置思路:

        1)搭建好拓扑图环境,标出规划好的IP地址

        2)修改网络设备默认名称、配置好IP地址

        3)配置RIP路由重分发,使各网段之间实现互访

  4.配置过程:

    步骤一:修改网络设备默认名称、配置好IP地址

1)配置各PC信息

2)配置路由器R1默认名称及接口IP

Router>en       //进入特权模式

Router#conf t    /团首/进入全局配置模式

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

Router(config)#hostname R1     //给设备改名称

R1(config)#int fa0/1      //进入接口配置模式

R1(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1.2 255.255.255.0    //配置接口的ip地址、子网掩码

R1(config-if)#no shut    //激活接口,拓扑图上接口由红变绿

 R1(config-if)#

%LINK-5-CHANGED: Interface FastEthernet0/1, changed state to up

%LINEPROTO-5-UPDOWN: Line protocol on Interface FastEthernet0/1, changed state to up

R1(config-if)#int fa0/0

R1(config-if)#ip address 172.16.0.1 255.255.0.0

R1(config-if)#no shut

R1(config-if)#

%LINK-5-CHANGED: Interface FastEthernet0/0, changed state to up

3)配置路由器R2默认名称及接口IP

Router>en

Router#conf t

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

Router(config)#hostname R2

R2(config)#int fa0/0

R2(config-if)#ip add 172.16.0.2 255.255.0.0

R2(config-if)#no shut

R2(config-if)#

%LINK-5-CHANGED: Interface FastEthernet0/0, changed state to up

%LINEPROTO-5-UPDOWN: Line protocol on Interface FastEthernet0/0, changed state to up

R2(config-if)#int fa0/1

R2(config-if)#ip add 172.17.0.1 255.255.0.0

R2(config-if)#no shut

4)配置路由器R3默认名称及接口IP

Router>en

Router#conf t

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

Router(config)#hostname R3

R3(config)#int fa0/1

R3(config-if)#ip add 172.17.0.2 255.255.0.0

R3(config-if)#no shut

R3(config-if)#

%LINK-5-CHANGED: Interface FastEthernet0/1, changed state to up

%LINEPROTO-5-UPDOWN: Line protocol on Interface FastEthernet0/1, changed state to up

R3(config-if)#int fa0/0

R3(config-if)#ip add 192.168.2.2 255.255.0.0

R3(config-if)#no shut

步骤二:配置RIP路由重分发,使各网段之间实现互访

1)配置RIP路由部分:

R1(config)#router rip

R1(config-router)#version 2

R1(config-router)#no auto-summary

R1(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1.0

R1(config-router)#network 172.16.0.0

2) 配置引入静态路由部分:

R2(config)#router rip

R2(config-router)#version 2

R2(config-router)#no auto-summary

R2(config-router)#network 172.16.0.0

R2(config-router)#exit

R2(config)#ip route 192.168.2.0 255.255.255.0 172.17.0.2

R2(config)#router rip

R2(config-router)#redistribute static metric 3

3)配置静态路由:

R3(config)#ip route 0.0.0.0 0.0.0.0 172.17.0.1      //因为R3为边界路由器,所以可以直接配一条缺省路由,

 1)查看各路由器路由表,命令为show ip route

注意:1、在查看路由表的时候,需要在特权模式下进行,也即在“R1#”这样的提示信息后输入查看路由表的命令

           2、在路由表信息中,C:代表是直连的

                         R:代表是RIP路由信息

                         S:代表是静态路由信息

                         S*:代表是缺省路由信息

2)查看两台主机通过RIP重分发后的通信情况:

3)通过将思科模拟器实时模式切换为模拟模式,可以查看到如下信息:

通过上述路径,最终实现了PC0和PC1的通信

     4)在特权模式下,输入“write”可以保存配置

至此,RIP路由引入静态路由实验完成,后面会更新rip引入OSPF以及rip+OSPF+静态路由的综合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