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络连接 » 二手计算机网络基础第5版
扩展阅读
mdn网站是做什么的 2024-11-20 07:03:27
扁平化的网站有哪些 2024-11-20 07:02:49

二手计算机网络基础第5版

发布时间: 2022-12-31 20:46:08

A. 计算机网络第5版的图书目录

第1章 概述
1.1 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中的作用
*1.2 因特网概述
因特网(Internet)是一组全球信息资源的总汇。有一种粗略的说法,认为INTERNET是由于许多小的网络(子网)互联而成的一个逻辑网,每个子网中连接着若干台计算机(主机)。Internet以相互交流信息资源为目的,基于一些共同的协议,并通过许多路由器和公共互联网而成,它是一个信息资源和资源共享的集合。
计算机网络只是传播信息的载体,而Internet的优越性和实用性则在于本身。因特网最高层域名分为机构性域名和地理性域名两大类,主要有14 种机构性域名。
它连接着所有的计算机,人们可以从互联网上找到不同的信息,有数百万对人们有用的信息,你可以用搜索引擎来找到你所需的信息。搜索引擎帮助我们更快更容易的找到信息,只需输入一个或几个关键词,搜索引擎会找到所有符合要求的网页,你只
需要点击这些网页,就可以了。
1.2.1 网络的网络
1.2.2 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1.2.3 因特网的标准化工作
*1.3 因特网的组成
1.3.1 因特网的边缘部分
1.3.2 因特网的核心部分
1.4 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
1.5 计算机网络的类别
1.5.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按广义定义
关于计算机网络的最简单定义是:一些相互连接的、以共享资源为目的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
另外,从逻辑功能上看,计算机网络是以传输信息为基础目的,用通信线路将多个计算机连接起来的计算机系统的集合。一个计算机网络组成包括传输介质和通信设备。
从用户角度看,计算机网络它是这样定义的:存在着一个能为用户自动管理的网络操作系统。有它调用完成用户所调用的资源,而整个网络像一个大的计算机系统一样,对用户是透明的。
一个比较通用的定义是:利用通信线路将地理上分散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和通信设备按不同的形式连接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及协议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从整体上来说计算机网络就是把分布在不同地理区域的计算机与专门的外部设备用通信线路互联成一个规模大、功能强的系统,从而使众多的计算机可以方便地互相传递信息,共享硬件、软件、数据信息等资源。简单来说,计算机网络就是由通信线路互相连接的许多自主工作的计算机构成的集合体。
按连接定义
计算机网络就是通过线路互连起来的、资质的计算机集合,确切的说就是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具有独立工作能力的计算机、终端及其附属设备用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并配置网络软件,以实现计算机资源共享的系统。
按需求定义
计算机网络就是由大量独立的、但相互连接起来的计算机来共同完成计算机任务。这些系统称为计算机网络(computer networks)
1.5.2 几种不同类别的网络
*1.6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1.6.1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1.6.2 计算机网络的非性能特征
*1.7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1.7.1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形成
1.7.2 协议与划分层次
1.7.3 具有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
1.7.4 实体、协议、服务和服务访问点
1.7.5 TCP/IP的体系结构
习题
第2章 物理层
*2.1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物理层位于OSI参考模型的最底层,它直接面向实际承担数据传输的物理媒体(即通信通道),物理层的传输单位为比特(bit),即一个二进制位(“0”或“1”)。实际的比特传输必须依赖于传输设备和物理媒体,但是,物理层不是指具体的物理设备,也不是指信号传输的物理媒体,而是指在物理媒体之上为上一层(数据链路层)提供一个传输原始比特流的物理连接。
*2.2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2.2.1 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
2.2.2 有关信道的几个基本概念
2.2.3 信道的极限容量
2.3 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
2.3.1 导向传输媒体
传输媒体包括导向传输媒体和非导向传输媒体。在导向传输媒体中,电磁波被导向沿着固体媒体(铜线或光纤)传播,而非导向传输媒体就是指自由空间,在非导向传输媒体中电磁波的传输常称为无线传输。
2.3.2 非导向传输媒体
*2.4 信道复用技术
“复用”是一种将若干个彼此独立的信号,合并为一个可在同一信道上同时传输的复合信号的方法。比如,传输的语音信号的频谱一般在300~3400Hz内,为了使若干个这种信号能在同一信道上传输,可以把它们的频谱调制到不同的频段,合并在一起而不致相互影响,并能在接收端彼此分离开来。
2.4.1 频分复用、时分复用和统计时分复用
2.4.2 波分复用
波分复用(WDM)是将两种或多种不同波长的光载波信号(携带各种信息)在发送端经复用器(亦称合波器,Multiplexer)汇合在一起,并耦合到光线路的同一根光纤中进行传输的技术;在接收端,经解复用器(亦称分波器或称去复用器,Demultiplexer)将各种波长的光载波分离,然后由光接收机作进一步处理以恢复原信号。这种在同一根光纤中同时传输两个或众多不同波长光信号的技术,称为波分复用。
2.4.3 码分复用
码分复用是用一组包含互相正交的码字的码组携带多路信号。采用同一波长的扩频序列,频谱资源利用率高,与WDM结合,可以大大增加系统容量。频谱展宽是靠与信号本身无关的一种编码来完成的。称频谱展宽码为特征码或密钥,有时也称为地址码。
*2.5 数字传输系统
*2.6 宽带接入技术
2.6.1 xDSL技术
2.6.2 光纤同轴混合网(HFC网)
2.6.3 FTTx技术
习题
第3章 数据链路层
*3.1 使用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
3.1.1 数据链路和帧
3.1.2 三个基本问题
*3.2 点对点协议PPP
3.2.1 PPP协议的特点
3.2.2 PPP协议的帧格式
3.2.3 PPP协议的工作状态
*3.3 使用广播信道的数据链路层
3.3.1 局域网的数据链路层
3.3.2 CSMA/CD协议
3.4 使用广播信道的以太网
*3.4.1 使用集线器的星形拓扑
3.4.2 以太网的信道利用率
*3.4.3 以太网的MAC层
*3.5 扩展的以太网
3.5.1 在物理层扩展以太网
3.5.2 在数据链路层扩展以太网
*3.6 高速以太网
3.6.1 100BASE-T以太网
3.6.2 吉比特以太网
3.6.3 10吉比特以太网
3.6.4 使用高速以太网进行宽带接入
3.7 其他类型的高速局域网或接口
习题
第4章 网络层
*4.1 网络层提供的两种服务
*4.2 网际协议IP
4.2.1 虚拟互连网络
4.2.2 分类的IP地址
4.2.3 IP地址与硬件地址
4.2.4 地址解析协议ARP和逆地址解析协议RARP
4.2.5 IP数据报的格式
4.2.6 IP层转发分组的流程
*4.3 划分子网和构造超网
4.3.1 划分子网
4.3.2 使用子网时分组的转发
4.3.3 无分类编址CIDR(构造超网)
*4.4 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
4.4.1 ICMP报文的种类
4.4.2 ICMP的应用举例
*4.5 因特网的路由选择协议
4.5.1 有关路由选择协议的几个基本概念
4.5.2 内部网关协议RIP
4.5.3 内部网关协议OSPF
4.5.4 外部网关协议BGP
4.5.5 路由器的构成
4.6 IP多播
4.6.1 IP多播的基本概念
4.6.2 在局域网上进行硬件多播
4.6.3 网际组管理协议IGMP和多播路由选择协议
4.7 虚拟专用网VPN和网络地址转换NAT
4.7.1 虚拟专用网VPN
4.7.2 网络地址转换NAT
习题
第5章 运输层
*5.1 运输层协议概述
5.1.1 进程之间的通信
5.1.2 运输层的两个主要协议
5.1.3 运输层的端口
*5.2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5.2.1 UDP概述
5.2.2 UDP的首部格式
*5.3 传输控制协议TCP概述
5.3.1 TCP最主要的特点
5.3.2 TCP的连接
*5.4 可靠传输的工作原理
5.4.1 停止等待协议
5.4.2 连续ARQ协议
*5.5 TCP报文段的首部格式
5.6 TCP可靠传输的实现
*5.6.1 以字节为单位的滑动窗口
*5.6.2 超时重传时间的选择
5.6.3 选择确认SACK
5.7 TCP的流量控制
*5.7.1 利用滑动窗口实现流量控制
5.7.2 必须考虑传输效率
*5.8 TCP的拥塞控制
5.8.1 拥塞控制的一般原理
5.8.2 几种拥塞控制方法
5.8.3 随机早期检测RED
5.9 TCP的运输连接管理
*5.9.1 TCP的连接建立
*5.9.2 TCP的连接释放
5.9.3 TCP的有限状态机
习题
第6章 应用层
*6.1 域名系统DNS
6.1.1 域名系统概述
6.1.2 因特网的域名结构
6.1.3 域名服务器
6.2 文件传送协议
6.2.1 FTP概述
6.2.2 FTP的基本工作原理
6.2.3 简单文件传送协议TFTP
6.3 远程终端协议TELNET
*6.4 万维网WWW
6.4.1 万维网概述
6.4.2 统一资源定位符URL
6.4.3 超文本传送协议HTTP
6.4.4 万维网的文档
6.4.5 万维网的信息检索系统
*6.5 电子邮件
6.5.1 电子邮件概述
6.5.2 简单邮件传送协议SMTP
6.5.3 电子邮件的信息格式
6.5.4 邮件读取协议POP3和IMAP
6.5.5 基于万维网的电子邮件
6.5.6 通用因特网邮件扩充MIME
*6.6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
6.7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
6.7.1 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
6.7.2 管理信息结构SMI
6.7.3 管理信息库MIB
6.7.4 SNMP的协议数据单元和报文
6.8 应用进程跨越网络的通信
6.8.1 系统调用和应用编程接口
6.8.2 几种常用的系统调用
习题
第7章 网络安全
*7.1 网络安全问题概述
7.1.1 计算机网络面临的安全性威胁
7.1.2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内容
7.1.3 一般的数据加密模型
*7.2 两类密码体制
7.2.1 对称密钥密码体制
7.2.2 公钥密码体制
*7.3 数字签名
*7.4 鉴别
7.4.1 报文鉴别
7.4.2 实体鉴别
*7.5 密钥分配
7.5.1 对称密钥的分配
7.5.2 公钥的分配
7.6 因特网使用的安全协议
7.6.1 网络层安全协议
7.6.2 运输层安全协议
7.6.3 应用层的安全协议
*7.7 链路加密与端到端加密
7.7.1 链路加密
7.7.2 端到端加密
*7.8 防火墙
习题
第8章 因特网上的音频/视频服务
*8.1 概述
8.2 流式存储音频/视频
8.2.1 具有元文件的万维网服务器
*8.2.2 媒体服务器
*8.2.3 实时流式协议RTSP
*8.3 交互式音频/视频
8.3.1 IP电话概述
8.3.2 IP电话所需要的几种应用协议
8.3.3 实时运输协议RTP
8.3.4 实时运输控制协议RTCP
8.3.5 H.323
8.3.6 会话发起协议SIP
8.4 改进“尽最大努力交付”的服务
8.4.1 使因特网提供服务质量
8.4.2 调度和管制机制
8.4.3 综合服务IntServ与资源预留协议RSVP
8.4.4 区分服务DiffServ
习题
第9章 无线网络
9.1 无线局域网WLAN
*9.1.1 无线局域网的组成
9.1.2 802.11局域网的物理层
*9.1.3 802.11局域网的MAC层协议
*9.1.4 802.11局域网的MAC帧
9.2 无线个人区域网WPAN
9.3 无线城域网WMAN
习题
第10章 下一代因特网
*10.1 下一代网际协议IPv6 (IPng)
10.1.1 解决IP地址耗尽的措施
10.1.2 IPv6的基本首部
10.1.3 IPv6的扩展首部
10.1.4 IPv6的地址空间
10.1.5 从IPv4向IPv6过渡
10.1.6 ICMPv6
10.2 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
10.2.1 MPLS的产生背景
10.2.2 MPLS的工作原理
10.2.3 MPLS首部的位置与格式
10.3 P2P文件共享
习题
附录A 部分习题的解答
附录B 英文缩写词
附录C 参考文献与网址

B. 计算机网络 第五版 答案

第一章 概述
传播时延=信道长度/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度
发送时延=数据块长度/信道带宽
总时延=传播时延+发送时延+排队时延
10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何特点?
102 试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104 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
105 试讨论在广播式网络中对网络层的处理方法。讨论是否需要这一层?
106 计算机网络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分类?
107 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要传送的报文共x(bit)。从源站到目的站共经过k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d(s),数据率为b(b/s)。在电路交换时电路的建立时间为S(s)。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p(bit),且各结点的排队等待时间可忽略不计。问在怎样的条件下,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小?
108 在上题的分组交换网中,设报文长度和分组长度分别为x 和(p+h)(bit),其中p为分组的数据部分的长度,而此为每个分组所带的控制信息固定长度,与p的大小无关。通信的两端共经过k段链路。链路的数据率为b(b/s),但传播时延和结点的排队时间均可忽略不计。若打算使总的时延为最小,问分组的数据部分长度P应取为多大?
109 计算机网络中的主干网和本地接入同各有何特点?
110 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1)数据长度为107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00kb/s,收发
111 计算机网络由哪几部分组成?

10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何特点?
答: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网:其特点是计算机是网络的中心和控制者,终端围绕中心
计算机分布在各处,呈分层星型结构,各终端通过通信线路共享主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计
算机的主要任务还是进行批处理,在20 世纪60 年代出现分时系统后,则具有交互式处理和
成批处理能力。
(2)分组交换网:分组交换网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组成,以通信子网为中心,不仅共
享通信子网的资源,还可共享资源子网的硬件和软件资源。网络的共享采用排队方式,即由
结点的分组交换机负责分组的存储转发和路由选择,给两个进行通信的用户断续(或动态)
分配传输带宽,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通信线路的利用率,非常适合突发式的计算机数据。
(3)形成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为了使不同体系结构的计算机网络都能互联,国际标准
化组织ISO提出了一个能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互联成网的标准框架—开放系统互连基
本参考模型OSI.。这样,只要遵循OSI标准,一个系统就可以和位于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也
遵循同一标准的其他任何系统进行通信。
(4)高速计算机网络:其特点是采用高速网络技术,综合业务数字网的实现,多媒体和
智能型网络的兴起。
102 试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
换的优点。在分组交换网络中,数据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的数据——分组。以短的分
组形式传送。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每个分组标识后,在一条物理线路上采
用动态复用的技术,同时传送多个数据分组。在路径上的每个结点,把来自用户发端的数据
暂存在交换机的存储器内,接着在网内转发。到达接收端,再去掉分组头将各数据字段按顺
序重新装配成完整的报文。分组交换比电路交换的电路利用率高,比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小,
交互性好。
分组交换网的主要优点是:
① 高效。在分组传输的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带宽,对通信链路是逐段占有。
② 灵活。每个结点均有智能,为每一个分组独立地选择转发的路由。
③ 迅速。以分组作为传送单位,通信之前可以不先建立连接就能发送分组;网络使用高
速链路。
④ 可靠。完善的网络协议;分布式多路由的通信子网。
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电路交换就是计算机终端之间通信时,一方发起呼叫,独占一条物理
线路。当交换机完成接续,对方收到发起端的信号,双方即可进行通信。在整个通信过程中
双方一直占用该电路。它的特点是实时性强,时延小,交换设备成本较低。但同时也带来线
路利用率低,电路接续时间长,通信效率低,不同类型终端用户之间不能通信等缺点。电路
交换比较适用于信息量大、长报文,经常使用的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
(2)报文交换将用户的报文存储在交换机的存储器中。当所需要的输出电路空闲时,
再将该报文发向接收交换机或终端,它以“存储——转发”方式在网内传输数据。报文交换的
优点是中继电路利用率高,可以多个用户同时在一条线路上传送,可实现不同速率、不同规
程的终端间互通。但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以报文为单位进行存储转发,网络传输时延
大,且占用大量的交换机内存和外存,不能满足对实时性要求高的用户。报文交换适用于传
输的报文较短、实时性要求较低的网络用户之间的通信,如公用电报网。
(3)分组交换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兼有电路交
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传送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
的数据——分组。每个分组标识后,在一条物理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的技术,同时传送多个
数据分组。把来自用户发端的数据暂存在交换机的存储器内,接着在网内转发。到达接收端,
再去掉分组头将各数据字段按顺序重新装配成完整的报文。分组交换比电路交换的电路利用
率高,比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小,交互性好。
104 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
105 试讨论在广播式网络中对网络层的处理方法。讨论是否需要这一层?
答:广播式网络是属于共享广播信道,不存在路由选择问题,可以不要网络层,但从OSI
的观点,网络设备应连接到网络层的服务访问点,因此将服务访问点设置在高层协议与数据
链路层中逻辑链路子层的交界面上,IEEE 802 标准就是这样处理的。
106 计算机网络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分类?
答:从网络的交换功能进行分类: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和混合交换;从网络的拓扑结构进行分类:集中式网络、分散式网络和分布式网络;从网络的作用范围进行分类:广域网WAN、局域网LAN、城域网MAN;从网络的使用范围进行分类:公用网和专用网。
107 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要传送的报文共x(bit)。从源站到目的站共经过k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d(s),数据率为b(b/s)。在电路交换时电路的建立时间为S(s)。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p(bit),且各结点的排队等待时间可忽略不计。问在怎样的条件下,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小?
答:对于电路交换,t=s时电路建立起来;t=s+x/b 时报文的最后1 位发送完毕;t=s+x/b+kd时报文到达目的地。而对于分组交换,最后1位在t=x/b时发送完毕。为到达最终目的地,最后1个分组必须被中间的路由器重发k1 次,每次重发花时间p/b(一个分组的所有比特都接收齐了,才能开始重发,因此最后1位在每个中间结点的停滞时间为最后一个分组的发送时间),所以总的延迟为
所以:
108在上题的分组交换网中,设报文长度和分组长度分别为x 和(p+h)(bit),其中p为分组的数据部分的长度,而此为每个分组所带的控制信息固定长度,与p的大小无关。通信的两端共经过k段链路。链路的数据率为b(b/s),但传播时延和结点的排队时间均可忽略不计。若打算使总的时延为最小,问分组的数据部分长度P应取为多大?
答:所需要的分组总数是x /p ,因此总的数据加上头信息交通量为(p+h)x/p 位。源端发送这些位需要时间为: 中间的路由器重传最后一个分组所花的总时间为(k1)(p+h)/b因此我们得到的总的延迟为对该函数求p的导数,得到 令 ?得到 ?因为p>0,所以 故 时能使总的延迟最小。
109 计算机网络中的主干网和本地接入同各有何特点?
答:主干网络一般是分布式的,具有分布式网络的特点:其中任何一个结点都至少和其它两个结点直接相连;本地接入网一般是集中式的,具有集中式网络的特点:所有的信息流必须经过中央处理设备(交换结点),链路从中央交换结点向外辐射。
110 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1)数据长度为107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00kb/s,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1000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2×108m/s。 解:发送时延= 107bit/100kbit/s =100s
传播时延= 1000km/2×108m/s =5×103s
(2)数据长度为103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Gb/s。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1000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2×108 m/s。
解:发送时延=103bit/1×109bit/s =1×106s
传播时延= 1000km/2×108m/s =5×103s
111 计算机网络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一个计算机网络应当有三个主要的组成部分:
(1)若干主机,它们向用户提供服务;
(2)一个通信子网,它由一些专用的结点交换机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通信链路所组成的; (3)一系列协议,这些协议为主机之间或主机和子网之间的通信而用的。

C. 《计算机网络(第5版)》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计算机网络(第5版)》(Andrew S. Tanenbaum)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提取码:gs93

书名:计算机网络(第5版)

作者:Andrew S. Tanenbaum

译者:严伟

豆瓣评分:9.0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2-3-1

页数:739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内外使用最广泛、最权威的计算机网络经典教材。全书按照网络协议模型自下而上(物理层、数据链路层、介质访问控制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有系统地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并结合Internet给出了大量的协议实例。在讲述网络各层次内容的同时,还与时俱进地引入了最新的网络技术,包括无线网络、3G蜂窝网络、RFID与传感器网络、内容分发与P2P网络、流媒体传输与IP语音,以及延迟容忍网络等。另外,本书针对当前网络应用中日益突出的安全问题,用了一整章的篇幅对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进行了深入讨论,而且把相关内容与最新网络技术结合起来阐述。

作者简介:

Andrew S.Tanenbaum获得过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理学学士学位和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哲学博士学位,目前是荷兰阿姆斯特丹Vrije大学的计算机科学系的教授,并领导着一个计算机系统的研究小组。同时,他还是一家计算与图象处理学院的院长,这是由几家大学合作成立的研究生院。尽管社会工作很多,但他并没有中断学术研究。多年来,他在编译技术、操作系统、网络及局域分布式系统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设计规模达数百万用户的广域分布式系统。在进行这些研究项目的基础上,他在各种学术杂志及会议上发表了70多篇论文。他同时还是5本计算机专着的作者。

D.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第二章第9题——求详解!!! (主要是要计算过程呀~~~)

C = W log2(1+S/N) b/s-àSN1=2*(C1/W)-1=2*(35000/3100)-1
SN2=2*(C2/W)-1=2*(1.6*C1/w)-1=2*(1.6*35000/3100)-1
SN2/SN1=100信噪比应增大到约100倍。
C3=Wlong2(1+SN3)=Wlog2(1+10*SN2)
C3/C2=18.5%
如果在此基础上将信噪比S/N再增大到10倍,最大信息通率只能再增加18.5%左右

E. 计算机网络第5版和第6版那个比较基础

计算机网络第5版和第6版区别不会太大,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不会有大的更新,新订版本跟老版相似度95%以上所以,没必要纠结第5版还是第6版,如果5版有错误6版可能会做些订正而已。

F. 《计算机网络第5版》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提取码:cfmg

书名:计算机网络

作者:谢希仁

豆瓣评分:7.9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8-1

页数:402

内容简介:

《计算机网络(第5版)》自1989年首次出版以来,于1994年、1999年和2003年分别出了修订版。2006年8月本教材通过了教育部的评审,被纳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计算机网络》的第5版,在内容和结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修改。

全书分为10章,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原理体系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网络安全、因特网上的音频/视频服务、无线网络和下一代因特网等内容。各章均附有练习题。此外,附录A给出了部分习题的答案和提示。随书配套的光盘中,有全书课件和作者教学中经常遇到的150多个问题及解答,计算机网络最基本概念的演示(PowerPoint文件),以及《计算机网络(第5版)》引用的全部RFC文档等,供读者参阅。

G. 《计算机网络第5版》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计算机网络第5版》谢希仁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https://pan..com/s/1bz2YOYvJ1eoUqGn2--y-Yg

密码:hw9z

书名:计算机网络第5版
作者名:谢希仁
豆瓣评分:7.9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8-1
页数:402
内容介绍:
《计算机网络(第5版)》自1989年首次出版以来,于1994年、1999年和2003年分别出了修订版。2006年8月本教材通过了教育部的评审,被纳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计算机网络》的第5版,在内容和结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修改。
作者介绍:
谢希仁,解放军理工大学指挥自动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学术成果有:1986年完成总参通信部局域网办公系统项目;1987年在《电子学报》发表“分组话音通信新进展”;为国内首次介绍分组数据通信;1991年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分组交换的话音数据通信系统”项目。1999年完成第一个军用卫星通信系统网管中心的研制任务及“金桥网网管技术”项目等。上述科研项目分别获得国家、军队和部级奖项。着有:《计算机网络》第1至第7版(“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曾两次获得国家级优秀教材奖,成为高校最受读者欢迎的本国计算机网络教材。

H. x自学谢希仁的计算机网络(第5版)需要那些预备知识,先修课程

多少还要有点,不过不用很多,还有关于计算机概论的一些知识,本人也正学呢,之前学过组成原理和数据库

I. 《计算机网络 第5版》谢希仁着,我学得有点吃力啊,虽然大家都觉得很难。

计算机网络 第5版增补内容较多,阐述也较为细致,大致原理等并不难懂,只是细节太多了

多看几次,多思考思考;实在不行就去做你擅长的工作去,没必要学啥必须做啥!

J.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的学习重点

计算机网络入门较难,如果入门了就容易多了!其实,说难也不难,很实际应用结合就可以。理论课主要讲TCP/IP模型,这是实际Internet中应用的模型。Internet的功能的实现也和我们现实中的各个单位一样有组织有层次,每一层次完成各层的功能,向上提供一个接口(就是函数调用),上层需要下层的服务,就调用这个函数就可以了!具体地说:TCP/IP模型有四层,没有物理层,所以我们教材上都是按照五层讲解,加上了物理层。
网络道路搭建的问题不在我们的学习范围之内。网络道路上网速如何提高,如何减少道路上的障碍,如何使得使得一条道路分成多个单行道(信道)让更多的数据通过,是物理层的责任。数据链路层负责实际的物理节点之间两两通信,它包括局域网的通信、点对点通信,因为这些都用不到选择路由,所以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在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解决掉;数据链路层为他们解决了一下问题:封装成帧、透明传输、差错校验三个问题,另外,链路层的设备交换机(局域网设备)采用存储转发的原理转发数据帧。网络层主要完成路由选择的问题,这个层主要的协议是IP协议,这个协议主要作用是封装IP地址(数据转发的基础)和对数据包进行分片(不同的局域网有MTU的设置);路由选择分两种,域内与域间(这是就像是国内和国外一样)协议,域内数据包转发用域内路由算法,域间采用域间路由算法。传输层主要负责主机进程与进程之间的通信,也就说,它以端口号标识不同的应用程序(比如qq、www等)封装成数据分组,另外它还负责流量控制、可靠性传输和拥塞控制,这些都有相关的协议在计算机终端完成,每一个知识点都可以先分开来学,再联系到一起。应用层的功能很显而易见,就不再赘述。
不知这样回答满意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