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络连接 » 什么的诞生是计算机网络
扩展阅读
哪个翻译网站更适合新人 2024-11-09 09:19:07
涉密计算机网络自查报告 2024-11-09 09:05:57

什么的诞生是计算机网络

发布时间: 2022-12-13 16:00:29

A. 什么的诞生是计算机网络里程碑

在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史上,互联网的诞生肯定属于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因为在没有互联网之前,计算机主要是内部网络连接,它不能的将知识覆盖。

B. 最早的计算机网络是什么

1969年美国国防部创建了第一个分组交换网ARPAnet只是一个单个的分组交换网,所有想连接在它上的主机都直接与就近的结点交换机相连。只有4个结点,分布在洛杉矶的加利福尼亚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斯坦福大学、犹他州大学四所大学的4台大型计算机。

(2)什么的诞生是计算机网络扩展阅读:

多级结构因特网的形成:1993年开始,美国政府资助的NSFnet就逐渐被若干个商用的因特网主干网替代,这种主干网也叫因特网服务提供者ISP,考虑到因特网商用化后可能出现很多的ISP,为了使不同ISP经营的网络能够互通。

在1994创建了4个网络接入点NAP分别由4个电信公司经营,本世纪初,美国的NAP达到了十几个。

NAP是最高级的接入点,它主要是向不同的ISP提供交换设备,使它们相互通信。因特网已经很难对其网络结构给出很精细的描述,但大致可分为五个接入级:网络接入点NAP,多个公司经营的国家主干网,地区ISP,本地ISP,校园网、企业或家庭PC机上网用户。

C. 计算机网络是如何产生的

1969年美国国防部创建了第一个分组交换网ARPAnet只是一个单个的分组交换网。

产生的原因:20世纪60年代,美苏冷战期间,美国国防部领导的远景研究规划局ARPA提出要研制一种崭新的网络对付来自前苏联的核攻击威胁。

因为当时,传统的电路交换的电信网虽已经四通八达,但战争期间,一旦正在通信的电路有一个交换机或链路被炸,则整个通信电路就要中断,如要立即改用其他迂回电路,还必须重新拨号建立连接,这将要延误一些时间。

(3)什么的诞生是计算机网络扩展阅读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与一般的事物分类方法一样,可以按事物所具有的不同性质特点(即事物的属性)分类。计算机网络通俗地讲就是由多台计算机(或其它计算机网络设备)通过传输介质和软件物理(或逻辑)连接在一起组成的。

总的来说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基本上包括: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传输介质(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如无线网络的传输介质就是空间)以及相应的应用软件四部分。

D. 计算机网络诞生在

1969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ARPA)建立ARPANet。ARPANet最初只包括四个站点,即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UCSB、犹他大学Utah和斯坦福研究所SRI。
1970年美国夏威夷大学的诺曼.阿勃拉姆逊研制成ALOHANet,这是早期着名互联网之一。ARPANet开始采用由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斯蒂夫.克洛克设计的网络控制协议NCP(Network Control Protocol)。
1971年ARPANet发展到15个站点,23台主机。新接入的站点包括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林肯实验室、麻省理工学院、卡内基.梅隆大学、美国航空航天局的Ames研究中心等。1972年互联网工作组(INWG)宣告成立。其目的在于建立互联网通讯协议,主席是斯坦福的温登.泽夫。BBN公司(由Bolt、Beranek和Newman合伙建立的位于波士顿的一家咨询公司)的雷.汤姆林森(Rey Tomlinson)发明电子邮件,在互联网上很快就流行起来。
1973 年ARPANet扩展成国际互联网。第一批接入的有英国和挪威的计算机。
1974年ARPA的鲍勃.凯恩和斯坦福的温登.泽夫合作,提出TCP/IP协议。
1975年由于ARPANet已由试验性互联发展为实用型网络,其运行管理由ARPA移交给国防通信局DCA。世界上第一台微机Altair8008诞生于新墨西哥州的MITS公司。微机时代来临,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借Altair起家,建立了如今声名显赫的微软公司。
1976年AT&T的贝尔实验室推出UUCP(Unix-to-Unix Copy),一年后开始随UNIX捆绑销售。
1977年威斯康辛大学建成THEORYNet。这个互联网用UUCP向100多用户提供E-mail服务。
1978年美国国防部决定以TCP/IP协议的第4版作为其数据通信网络的标准。互联网通讯协议标准化的实施极大地推动了互联网的发展。
1982年TCP/IP加入UNIX内核中,商业电子邮件服务在美国25个城市开始启动。
1983年ARPA Net分离出MILNet,DCA把ARPANet各站点的通讯协议全部转为TCP/IP,这是全球Internet正式诞生的标志。
欧洲建成科学和研究网EARN(European Academic and Research Network)。
托姆.詹宁斯(Tom Jennings)开发成功Fidonet,主要连接MS-DOS的个人电脑(Fido是美国人对心爱的哈巴狗的通称,其名称来源于此)。
1984年日本建成JUNet(Japan Unix Network)。
作家吉布森(Gibson)在他的一篇小说《精神漫游者》中首次提出Cyberspace这个术语。
1985年美国科学家基金会(NSF)建立NSFNet。
1986年NSFNet成为Internet主干网(56Kbps)。
Internet完成取代了ARPA Net。
1987年连接在Internet上的主机数突破10,000台。
NSF与IBM、Merit网络公司、MCI等公司签约,把NSFNet主干网的传输速率从56kbps提高到1.54Mbps。
1989年Internet主干网升为T1速率(1.54Mbps)。
最早的也是最着名的Internet服务提供商之一——Compuserve成立。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物理学家蒂姆·贝纳斯一李(Tim Berners-Lee)研制成World Wide Web,推出世界上第一个所见即所得的超文本浏览器/编辑器。

E.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兴起的标志

1968年,ARPA(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协助开发的ARPAnet网络研制成功,ARPAnet成为现代计算机网络诞生的标志。

F. 计算机网络是怎样诞生的

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网络是有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规划署主持研制的,取名ARPA网,音译为阿帕网。
据说该署有个信息处理技术处,专门负责扶持国内最先进的计算机研究开发项目。1966年,该处处长是时年34岁的鲍勃·泰勒。堂堂一个处只有两个人,许多事情都得由处长亲自动手。在他的办公室里间放置了三台终端,分别是三个联机系统的远程终端。这三个系统的主机,机型不同、操作系统不同、操作命令不同,加之这三台终端的型号也不同,有三套不同的操作使用方法。泰勒常被这三个终端弄得手忙脚乱,非常烦恼,这使他想起了曾与同事们讨论过的一个想法:计算机联网。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深入,承包该处项目的各个研究小组都想拥有自己的计算机,都向泰勒要经费,他真有点招架不住。他想,如果把已有的计算机联成网络,那么在研究小组之间就能共享计算机资源和研究成果。泰勒向署长作了汇报,讲述了资源共享的好处和其终端问题。他建议由ARPA投资建造一个小范围的计算机网络,署长爽快地同意了,马上给了100万美元的经费。
泰勒本人是学心理学的,他需要挑选一位一流的计算机专家作为项目负责人。他看中了林肯实验室的拉里·罗伯茨。罗伯茨于1966年12月走马上任,时年29岁。罗伯茨一上任,很快就制订了先4个节点然后扩展到15个节点的网络计划。但具体方案的设计却花了两年时间,最后采纳了林肯实验室卫斯里·克拉克的建议:即在各节点上增加一台小型计算机,原有的计算机只与它相连接;由这些新加的小型计算机联成次级网络,承担网络通信功能。这种计算机被定名为“接口报文处理机”(简称IMP)。IMP的制造任务,通过公开招标被一家名不经传的BBN公司夺得。
第一台IMP机于1969年8月30日到达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以后的三台IMP机分别安装在斯坦福研究院、加州大学对圣巴巴拉分校和犹他大学。1969年12月,四个节点的ARPA网诞生了。

G. 谁在什么时候发明了计算机 谁什么时候发明了计算机网络 求告知。

1889年,美国科学家赫尔曼·何乐礼研制出以电力为基础的电动制表机,用以储存计算资料。
1930年,美国科学家范内瓦·布什造出世界上首台模拟电子计算机。
1946年2月14日,由美国军方定制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And Calculator)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问世了。ENIAC(中文名:埃尼阿克)是美国奥伯丁武器试验场为了满足计算弹道需要而研制成的,这台计算器使用了17840支电子管,大小为80英尺×8英尺,重达28t(吨),功耗为170kW,其运算速度为每秒5000次的加法运算,造价约为487000美元。ENIAC的问世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表明电子计算机时代的到来。在以后60多年里,计算机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没有任何一门技术的性能价格比能在30年内增长6个数量级。
第1代:电子管数字机(1946—1958年)
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的是真空电子管,主存储器采用汞延迟线
电子管数字计算机
、阴极射线示波管静电存储器、磁鼓、磁芯;外存储器采用的是磁带。软件方面采用的是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应用领域以军事和科学计算为主。
特点是体积大、功耗高、可靠性差。速度慢(一般为每秒数千次至数万次)、价格昂贵,但为以后的计算机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2代:晶体管数字机(1958—1964年)
硬件方的操作系统、高级语言及其编译程序。应用领域以科学计算和事务处理为主,并开始进入工业控制领域。特点是体积缩小、能耗降低、可靠性提高、运算速度提高(一般为每秒数10万次,可高达300万次)、性能比第1代计算机有很大的提高。
第3代:集成电路数字机(1964—1970年)
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MSI、SSI),主存储器仍采用磁芯。软件方面出现了分时操作系统以及结构化、规模化程序设计方法。特点是速度更快(一般为每秒数百万次至数千万次),而且可靠性有了显着提高,价格进一步下降,产品走向了通用化、系列化和标准化等。应用领域开始进入文字处理和图形图像处理领域。
第4代:大规模集成电路机(1970年至今)
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和VLSI)。软件方面出现了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管理系统和面向对象语言等。特点是1971年世界上第一台微处理器在美国硅谷诞生,开创了微型计算机的新时代。应用领域从科学计算、事务管理、过程控制逐步走向家庭。
由于集成技术的发展,半导体芯片的集成度更高,每块芯片可容纳数万乃至数百万个晶体管,并且可以把运算器和控制器都集中在一个芯片上、从而出现了微处理器,并且可以用微处理器和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组装成微型计算机,就是我们常说的微电脑或PC机。微型计算机体积小,价格便宜,使用方便,但它的功能和运算速度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过去的大型计算机。另一方面,利用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的各种逻辑芯片,已经制成了体积并不很大,但运算速度可达一亿甚至几十亿次的巨型计算机。我国继1983年研制成功每秒运算一亿次的银河Ⅰ这型巨型机以后,又于1993年研制成功每秒运算十亿次的银河Ⅱ型通用并行巨型计算机。这一时期还产生了新一代的程序设计语言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网络软件等。
参考链接:
计算机_网络
http://ke..com/view/3314.htm
----------------------------------------------------------------------

1969年,美国国防部国防高级研究计划署(DoD/DARPA)资助建立了一个名为ARPANET的网络。解释一下就是阿帕网,这是最早的。

1969年12月, Internet 的前身——美国的ARPA网投入运行,它标志着我们常称的计算机网络的兴起。这个计
算机互联的网络系统是一种分组交换网。分组交换技术使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结构和网络设计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
的变化,它为后来的计算机网络打下了基础。

八十年代初,随着PC个人微机应用的推广,PC联网的需求也随之增大,各种基于PC互联的微机局域网纷纷出台。

这个时期微机局域网系统的典型结构是在共享介质通信网平台上的共享文件服务器结构,即为所有联网PC设置
一台专用的可共享的网络文件服务器。PC是一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小计算机,每个PC机用户的主要任务仍
在自己的PC机上运行,仅在需要访问共享磁盘文件时才通过网络访问文件服务器,体现了计算机网络中各计算机之
间的协同工作。由于使用了较PSTN速率高得多的同轴电缆、光纤等高速传输介质,使PC网上访问共享资源的速率和
效率大大提高。这种基于文件服务器的微机网络对网内计算机进行了分工:PC机面向用户,微机服务器专用于提供
共享文件资源。所以它实际上就是一种客户机/ 服务器模式。

计算机网络系统是非常复杂的系统,计算机之间相互通信涉及到许多复杂的技术问题,为实现计算机网络通信,
计算机网络采用的是分层解决网络技术问题的方法。但是,由于存在不同的分层网络系统体系结构,它们的产品之
间很难实现互联。为此,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在1984年正式颁布了“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OSI 国际标准,
使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实现了标准化。

进入九十年代,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建立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基础上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
展。特别是1993年美国宣布建立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 后,全世界许多国家纷纷制定和建立本国的NII ,从而极大
地推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使计算机网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目前,全球以美国为核心的高速计算机互
联网络即Internet已经形成,Internet已经成为人类最重要的、最大的知识宝库。而美国政府又分别于1996年和1997
年开始研究发展更加快速可靠的互联网2 (Internet 2)和下一代互联网(Next Generation Internet)。可以说,
网络互联和高速计算机网络正成为最新一代的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方向

H. 计算机网络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Internet最早来源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的前身ARPA建立的ARPAnet,该网于1969年投入使用。从60年代开始,ARPA就开始向美国国内大学的计算机系和一些私人有限公司提供经费,以促进基于分组交换技术的计算机网络的研究。1968年,ARPA为ARPAnet网络项目立项,这个项目基于这样一种主导思想:网络必须能够经受住故障的考验而维持正常工作,一旦发生战争,当网络的某一部分因遭受攻击而失去工作能力时,网络的其它部分应当能够维持正常通信。最初,ARPAnet主要用于军事研究。

1972年,ARPAnet在首届计算机后台通信国际会议上首次与公众见面,并验证了分组交换技术的可行性,由此,ARPAnet成为现代计算机网络诞生的标志。

1980年,ARPA投资把TCP/IP加进UNIX(BSD4.1版本)的内核中,在BSD4.2版本以后,TCP/IP协议即成为UNIX操作系统的标准通信模块。

1982年,Internet由ARPAnet,MILNET等几个计算机网络合并而成,作为Internet的早期骨干网,ARPAnet试验并奠定了Internet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较好地解决了异种机网络互联的一系列理论和技术问题。

1983年,ARPAnet分裂为两部分:ARPAnet和纯军事用的MILNET。该年1月,ARPA把TCP/IP协议作为ARPAnet的标准协议,其后,人们称呼这个以ARPAnet为主干网的网际互联网为Internet,TCP/IP协议簇便在Internet中进行研究,试验,并改进成为使用方便,效率极好的协议簇。

1986年,NSF建立起了六大超级计算机中心,为了使全国的科学家、工程师能够共享这些超级计算机设施,NSF建立了自己的基于TCP/IP协议簇的计算机网络NSFnet。NSF在全国建立了按地区划分的计算机广域网,并将这些地区网络和超级计算中心相联,最后将各超级计算中心互联起来。这一成功使得NSFnet于1990年6月彻底取代了ARPAnet而成为Internet的主干网。

1994年,所有的Internet软件几乎全是TCP/IP协议保,那时人们需要的是能兼容TCP/IP协议的网络体系结构;如今Internet重心已转向具体的应用,象利用WWW来做广告或进行联机贸易。Web是Internet上增长最快的应用。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Internet市场仍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未来其应用将涵盖从办公室共享信息到市场营销、服务等广泛领域。另外,Internet带来的电子贸易正改变着现今商业活动的传统模式,其提供的方便而广泛的互连必将对未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带来影响。

I. 计算机网络的起源是什么

自1946年电子计算机问世以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计算机不仅非常庞大,而且极其昂贵,只有极少数的公司才买得起。那时,人们上机既费时,又费力,很不方便。为了克服这种困难,人们就想到能不能把计算题目要用的数据和程序利用电话线路送到计算机上,而计算结果再通过电话线路送回来?最早实现这个想法的是美国的军事部门。

1950年,美国在其北部和加拿大境内建立了一个地面防空系统,简称赛其(SAGE)系统。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将计算机与通信设备结合起来,是计算机网络的雏形。

赛其系统还不能算是真正的计算机网络,因为由通信线路所连接的,一端是计算机,另一端只是个数据输入输出设备,或称终端设备。人们将这种系统称为联机终端系统,简称联机系统。联机系统很快就得到了推广应用。按照这种方式,人们只要将一个终端通过通信线路与计算机联起来,就可以在远地通过终端利用计算机,好像人就在机房里面一样。

除了在科学计算上的应用外,联机系统在商业上也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如用于航空公司的自动订票系统。航空公司在各售票点的窗口都装一台终端,通过通信线路连到总部的大型计算机上。这样,总部的计算机随时可知道每个航班已经发售了多少票,各终端上的售票员也随时可知道哪些航班还有余票,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在发展联机系统的同时,人们也在探索能不能将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使得一些计算机上的用户能够利用其他计算机强大的计算能力、昂贵的外部设备和丰富的信息资源。20世纪60年代,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资助计算机网络的研究,于1969年12月建立了只有4台主计算机的ARPA网络。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网络,它就是今天因特网的前身。ARPA网的成功引发了计算机网络研究的热潮,这些研究为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随后,以IBM和数字设备公司(DEC)为代表的各大计算机厂商几乎都推出了自己的网络产品,但是计算机网络的普及是俗称个人计算机出现以后的事了。

J. 计算机网络是在什么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网络从有线WLAN发展到无线Wifi,从电脑到掌上终端,从低带宽到高带宽,经过历年的发展到今天。最早是在美国应用在军事联络就是Intertnet,与很多人的想象相反,Internet并非某一完美计划的结果。Internet的创始人也绝不会想到它能发展成目前的规模和影响!在Internet面世之初,没有人能想到它会进入千家万户,也没有人能想到它的商业用途。从某种意义上,Internet可以说是美苏冷战的产物。在美国,20世纪60年代是一个很特殊的时代。60年代初,古巴核导弹危机发生,美国和原苏联之间的冷战状态随之升温,核毁灭的威胁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话题。在美国对古巴封锁的同时,越南战争爆发,许多第三世界国家发生政治危机。由于美国联邦经费的刺激和公众恐惧心理的影响,“实验室冷战”也开始了。人们认为,能否保持科学技术上的领先地位,将决定战争的胜负。而科学技术的进步依赖于电脑领域的发展。到了60年代末,每一个主要的联邦基金研究中心,包括纯商业性组织、大学,都有了由美国新兴电脑工业提供的最新技术装备的电脑设备。电脑中心互联以共享数据的思想得到了迅速发展。
美国国防部认为,如果仅有一个集中的军事指挥中心,万一这个中心被原苏联的核武器摧毁。全国的军事指挥将处于瘫痪状态,其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有必要设计这样一个分散的指挥系统──它由一个个分散的指挥点组成,当部分指挥点被摧毁后其它点仍能正常工作,而这些分散的点又能通过某种形式的通讯网取得联系。1969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管理局( ARPA - -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开始建立一个命名为ARPAnet的网络, 把美国的几个军事及研究用电脑主机联接起来。当初,ARPAnet只联结4台主机,从军事要求上是置于美国国防部高级机密的保护之下,从技术上它还不具备向外推广的条件。
1983年,ARPA和美国国防部通信局研制成功了用于异构网络的TCP/IP协议,美国加利福尼亚伯克莱分校把该协议作为其BSD UNIX的一部分,使得该协议得以在社会上流行起来,从而诞生了真正的Internet。
198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SF)利用ARPAnet发展出来的TCP/IP通讯协议,在5 个科研教育服务超级电脑中心的基础上建立了NSFnet广域网。由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鼓励和资助,很多大学、政府资助的研究机构甚至私营的研究机构纷纷把自己的局域网并入NSFnet中。那时,ARPAnet 的军用部分已脱离母网,建立自己的网络--Milnet。ARPAnet --网络之父,逐步被NSFnet所替代。到1990年, ARPAnet已退出了历史舞台。如今,NSFnet已成为Internet的重要骨干网之一。
1989年,由CERN开发成功WWW,为Internet 实现广域超媒体信息截取/检索奠定了基础。
到了90年代初期,Internet事实上已成为一个"网中网"──各个子网分别负责自己的架设和运作费用,而这些子网又通过NSFnet互联起来。由于NSFnet是由政府出资,因此,当时Internet最大的老板还是美国政府,只不过在一定程度上加入了一些私人小老板。 Internet在80年代的扩张不但带来量的改变,同时亦带来质的某些改变。由于多种学术团体、企业研究机构,甚至个人用户的进入,Internet的使用者不再限于电脑专业人员。 新的使用者发觉, 加入Internet除了可共享NSFnet的巨型机外,还能进行相互间的通讯,而这种相互间的通讯对他们来讲更有吸引力。 于是, 他们逐步把Internet 当作一种交流与通信的工具, 而不仅仅是共享NSFnet巨型机的运算能力。
在90年代以前,Internet的使用一直仅限于研究与学术领域,商业性机构进入Internet一直受到这样或那样的法规或传统问题的困扰。事实上,象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等曾经出资建造Internet的政府机构对Internet上的商业活动并不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