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手机网络 » 网络诈骗电脑取证什么时候给
扩展阅读
苹果电脑速度变慢 2025-02-04 21:48:28
网络安全法第二七条 2025-02-04 21:24:43
陶瓷网站哪个最好 2025-02-04 21:16:45

网络诈骗电脑取证什么时候给

发布时间: 2025-02-04 19:35:10

⑴ 网络诈骗立案到结案需要多久

网络诈骗的案子,从立案到结案需要多长时间,法律上没有明确的规定,要根据案件的侦破情况来决定,如果案件侦破顺利,半年之内就可以处理完此案,如果案件侦破起来比较困难,时间会更长一些。

一、网络诈骗立案到结案需要多久?

网络诈骗立案了,多久能结案很难确定,法律也不可能有具体规定。主要取决于,什么时候破案,抓获犯罪嫌疑人,这是不确定的因素。

如果破案了,抓获犯罪嫌疑人,这就有明确规定了。公安机关侦查终结两个月,检察院审查起诉一个月,法院判刑两个月。

网络诈骗需要多久结案要看具体情况,一般在公安侦查阶段是两个月,不过,若有特殊情况,还可以延长;在检察院审查起诉阶段一般一个月,最长不超过一个半月;法院审判阶段一般也是一个月,最长不超过一个半月。

根据一般推算来定,公安侦查时间三个月,检察院一个月的审查起诉期限,法院有三个月的审限,这也至少需要7个月的时间才能结案。

由于网络诈骗案件通常涉及到的人员、地点都比较广,所以案件审理的时间会相对更长。而网络诈骗在审理时其本质即是诈骗行为,依照我国《刑法》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二、遭遇网络诈骗怎么办?

1、需要受害人配合以及相关部门的重视。网络诈骗案件一般比较难破,调查取证不方便,破案时间会比较长,不利于追回受害人损失。作为受害人,积极主动联系警方,提供尽可能多和详细的助于破案的信息,有利于尽快抓到罪犯,追回损失。若警方短时间内无进展,也不要太过于着急,耐心等待同时汲取教训,不要再次上当受骗。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侵犯对象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其对象,也应排除金融机构的贷款。因本法已于第一百九十三条特别规定了贷款诈骗罪。

网络诈骗案件从立案到判决,由于案件的难易程度和社会危害性不同,不同的案件会有着不同的时间要求。受害者遭遇网络诈骗之后,要及时的报案,采取相应的手段及时止损,并收集相关的证据,网络诈骗案件比较难破,因为在调查取证方面不太容易,不好确定具体的犯罪嫌疑人,不易追回受害者的损失。

⑵ 网络诈骗立案后调查取证多少

法律主观:

网络诈骗案件在由公安机关进行立案之后,所适用的侦查期限为两个月;如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期限的,可以向上级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请。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对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不得超过二个月。案情复杂、期限届满不能终结的案件,可以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延长一个月。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六条 对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不得超过二个月。案情复杂、期限届满不能终结的案件,可以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延长一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七条 因为特殊原因,在较长时间内不宜交付审判的特别重大复杂的案件,由最高人民检察院报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延期审理。

⑶ 网络诈骗刑事案件多久必须结案

网络诈骗案件通常都会在三个月内结案,但是如果案件比较复杂,取证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是会延长结案时间的,特殊情况特殊对待。这是为了更好的完成案件的侦破工作,更好的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不同的案件会有着不同的时间要求,这是由于案件的难易程度和社会危害性决定的。网络诈骗案件通常涉及到的人员、地点都比较广。要看具体情况的,一般在公安侦查阶段是两个月,不过,若有特殊情况,还可以延长; 在检察院审查起诉阶段一般一个月,最长不超过一个半月;法院审判阶段一般也是一个月,最长不超过一个半月。审理结案期限。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
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有些犯罪活动,虽然也使用某些欺骗手段,甚至也追求某些非法经济利益,但因其侵犯的客体不是或者不限于公私财产所有权。所以,不构成诈骗罪。例如:拐卖妇女、儿童的,属于侵犯人身权利罪。诈骗罪侵犯的对象,仅限于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而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其对象,也应排除金融机构的贷款。因本法已于第193条特别规定了贷款诈骗罪。
2、客观要件本罪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不管是虚构、隐瞒事实,只要具有上述内容的,就是一种欺诈行为。如果欺诈内容不是使他们作出财产处分的,则不是诈骗罪的欺诈行为。欺诈行为必须达到使一般人能够产生错误认识的程度,对自己出卖的商品进行夸张,没有超出社会容忍范围的,不是欺诈行为。
3、主体要件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