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预防大学生网络成瘾
1.加强高校学生自控能力
大学生的自控能力处于极不稳定时期,面对随身携带充满诱惑的手机网络平台,容易沉浸其中。基于愈演愈烈的手机成瘾现状,高校需加强学生的自控能力,成立专门针对大学生手机成瘾矫正的部门,定期定向关注在校大学生的手机成瘾问题。
此外,通过班级反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重点对象进行及时疏导和干预,包括心理咨询和团体辅导等方式。孟礁的研究结果显示,手机成瘾者往往容易排斥心理咨询的形式,而采用前期团体辅导配合后期心理咨询的形式对矫正和预后评估成瘾起到积极作用。
2.丰富校园多元文化建设
王凯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运动干预能够有效缓解大学生手机成瘾程度,能够作为降低大学生手机成瘾的有效手段之一。除了体育运动之外,高校还需加强校园多元文化建设,加大对社团的管理和宣传,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特别是手机成瘾对象)或主动或被动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去,通过面对面交流活动,改变人——机的成瘾形式,从一定程度上降低对手机的过分依赖,从而也为手机成瘾的大学生提供更多人际交往的渠道。
3.创新利用新媒体平台建设
对于碎片化时间,手机关系成瘾(微信等)、娱乐成瘾(微博等)和信息收集成瘾形式的现象较为严重,而目前新媒体建设情况良莠不齐,对大学生的思想认识造成一定程度上的错误引导。高校应采取相关方式倡导,结合学生所需的能力素质以及专业所需和就业能力培养,通过教师推荐或其他有效宣传形式加强对新媒体利用的创新建设推广。
4.改变传统教学形式
大学生手机成瘾原因之一在于本身对专业的认同度不够,导致大学生对自身所学专业缺乏学习兴趣,出现态度消极、被动学习等现象,并产生厌倦情绪。
此外,传统的教学形式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质量也不能有效引导学生对教授内容的掌握,也是造成上课期间学生手机成瘾的重要原因之一。针对此类现象,一方面高校需做好大学生专业学习生涯规划管理,及时了解学生的专业认同感,灵活管理学生转专业学习体系;一方面需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你听我讲、你问我答的传统授课形式。
实践结果显示,学生通过工作坊形式中的角色扮演能够强化自主学习主动性,很大程度改变学生对传统授课形式的认知,通过新颖的授课形式加强小组成员之间的讨论和师生间的互动,从而减少大学生在课堂上的“手机成瘾”现象。
5.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对于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关键时期的大学生尤其重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学生涯设计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真正落地的重要途径,要通过专题讲座、主题班会、个性化辅导、大学生涯设计竞赛等形式对大学生进行理念信念与职业规划教育,使学生了解国际、国内发展大势,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高要求,激发学生自主、自觉地学习意识,成长成才意识,自我发展意识。
6.密切家校沟通
研究发现,具有良好亲子关系的大学生的网络成瘾发生率明显低于具有不良亲子关系的大学生,家庭中父母与子女关系不良容易导致孩子网络成瘾。网络成瘾的大学生的父母教育方式大多为冷漠型和专制型的,往往采用不合适的教育方式,往往依靠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与子女一代的冲突和矛盾。这种教育方式在孩子进入大学后通常都会妨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学生在学校里或多或少的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如果父母亲不及时与他们交流与沟通,发现并解决这些问题,不能使子女感受到家庭气氛的和谐与亲密,就会使他们因缺乏关爱和交流而容易产生困惑,转而在沉迷于网络上的虚拟世界之中,在网络中寻找精神的刺激和安慰,更容易网络成瘾。
家长应配合学校,主动利用网络、电话等方式,尽可能与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与沟通,发现他们在生活中、学习、交往中遇到的障碍,及时地把握他们的思想状况,了解他们的想法,给他们提供有益的建议,使远离家庭的大学生在学校里仍然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与关注,从而能更有效地抗拒网络的诱惑。学校应引导家长提高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改善家庭亲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