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防电信网络诈骗的宣传内容
防电信网络诈骗的宣传内容有如下:
1、网络防骗第一条,不贪便宜要记牢。
2、心莫贪,擦亮眼,绷根弦,防诈骗。
3、QQ视频可造假,认真核对不轻信。
4、网络诈骗不难防,不贪不给不上当。
5、紧绷防范之弦,远离诈骗之害。
6、积极加强自我防范意识,共同提高识骗防骗能力。
7、冻结财产别轻信,“安全账户”是陷阱。
8、天上馅饼含陷阱,电信诈骗要留心。
9、保护自身信息安全,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❷ 预防沉迷网络手抄报内容怎么写
手抄报一:沉迷网络的对策
(一)沉迷网络的预防
1、要多和孩子沟通,了解上网的情况,平时留心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以及学习情况。
2、积极参与孩子上网。家长要积极参与孩子上网,加强对互联网的认识。
3、不要让孩子去条件差、管理不规范的网吧上网。
4、主动推荐好网站。有目的地收集一些健康向上的青少年网站的网址,推荐给孩子。
5、严格设定上网规则。对孩子的上网时间要有所节制,每天上网时间最好不超过两小时,且在操作1小时后休息15分钟左右。而且每次上网最好制定计划,提高目的性。对设定的规则要坚决执行。
6、防范色情与暴力内容。对网上色情和暴力内容的防范,主要应靠家长平时对孩子进行正确的道德观念的培养,让他们明辨是非,提高抵御网上不良信息的能力。
(二)教育的反思:
不是孩子不想学习,而是他们不知道如何才能学好。
仅仅逼迫孩子去学习是没有用的;必须要解决如何学、怎么学、有成功体验和看到希望的问题。
(三)沉迷网络的心理治疗
1、系统治疗:
家庭系统治疗:就是对家庭所有成员的行为及互动模式进行系统的心理咨询与行为校正。
家校联合系统治疗:就是对家庭所有成员以及相关老师的行为及互动模式进行系统的心理咨询与行为校正。
深圳高级中学一位初一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每天要上网6个多小时,学习成绩班上倒数,与家长冲突很大,后经心理咨询和老师及家庭系统咨询治疗之后,亲子关系改善,学习成绩提高,又不断地得到老师的表扬与肯定,班级活动也积极鼓励他参加,很自然就渐渐减少了上网时间,半年后完全能够控制住自己的上网,学习成绩进步很大,最后以优异成绩被保送直升深圳高级中学高中部。
2、认知治疗:
就是进行有效的深层咨询对话;改变自我评价与认识。
3、心理训练:建立新的条件反射。
4、催眠治疗:包括改变自我心像,进行“心像厌恶”与“心像暗示”。
手抄报二:如何预防孩子沉迷网络
让田野不长“杂草”,最好种上“水稻”
网络为什么“迷人”?因为某种程度上,网络不仅仅是一条网线、一个WiFi,而是等同于社交、娱乐、休闲、竞技、读书……这个虚拟世界五光十色、应有尽有。如何与“迷人”的网络“争夺”中小学生,这是一道难题。
“中小学生的内心犹如一片广阔田野,要让田野不长‘杂草’,最好的办法就是种上一片金灿灿的‘水稻’。”浙江省宁波国家高新区实验学校校长罗树庚建议,创造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使孩子们把更多精力放在有效学习、户外运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吃饱了“精神大餐”,孩子们自然就能提高对网络不良内容的免疫力。
“对青少年的网络行为,学校宜疏不宜堵,与其消极被动地预防不良上网,不如积极引导青少年文明上网、健康上网。”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齐学红在研究中发现,目前许多学校出台了关于学生使用手机的规定,如“教室里不得使用手机”,但多数局限在是否允许、能否使用层面,在对学生如何使用手机及具体上网行为上则缺乏有效引导。
齐学红建议,应该正面引导青少年的上网行为,帮助青少年了解网络是个什么样的天地、什么是合乎道德的网络行为。她介绍,一些国家的做法值得借鉴。如在日本,设置了“青少年上网导航员”,对网络社会现状和危险性、青少年如何把握网络使用尺度、如何进行上网自我监控和管理等进行“导航”;在韩国,网络伦理内容纳入了小学、初中德育教材,以及高中道德、电脑教材中。
家长,别把手机当“电子保姆”
“要指引,履职责,教有方,辨不良。要陪伴,融亲情,广爱好,重日常……”日前,教育部发布朗朗上口的“防迷网”三字文,以及《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要求家长教育引导、以身作则、注重陪伴、疏导心理、配合学校,筑起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的坚实防线。
如果家长自己就是“手机控”“低头族”,如何能指望孩子管住自己?罗树庚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学生走上沉迷网络、手游之路,与其成长环境有关。有的家长为了不让孩子打扰自己,常常把手机当“电子保姆”,让动画片和手机游戏陪伴孩子长大;有的家长外出打工,孩子成了留守儿童,本为方便联系而买的智能手机也“失了控”……
罗树庚介绍,在宁波国家高新区实验学校,每年都会组织一年级新生家长参加专题活动,引导家长重视电子产品和网络游戏的危害。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首先要做到。”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裴涛建议,家长首先要看看自己上网的方式是否合理、使用的内容是否积极,给孩子树立榜样,让孩子耳濡目染学会健康使用网络。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是因为喜欢上网才开始讨厌学习,事实上,不少孩子是因为讨厌学习而沉溺网络。如果学习占据了孩子大部分生活,就给了沉迷网络以可乘之机。”裴涛提醒,家长要培养孩子健康广泛的兴趣爱好,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增亲子之情,理假日之乐,广健康之趣,育博雅之操”,如读书、下棋、运动、做家务、走亲访友、举家旅行、参观博物馆、欣赏音乐会等,让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吸引孩子。
综合治理,形成良性互动教育合力
“网络精神毒品对整个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严重的,需要相关部门共同施策、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努力形成学校、家庭、社会良性互动的教育合力。”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人表示。
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学校要做些什么?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人表示,各校要加强午间、课后等时段管理,规范学生使用手机,组织开展全面排查,了解掌握中小学生使用网络基本情况;教师要及时掌握学生思想情绪和同学关系状况,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各地中小学责任督学要将预防中小学生网络沉迷工作作为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
“从某种意义上看,学校教育正在打一场‘注意力争夺战’,我们的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深入挖掘日常生活中的教育价值,把学生的注意力从网络转移到校园生活中来,把中小学生引导到积极健康向上的成长轨道上。”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校长董红军说。
青少年群体社会经历不足,生活习惯尚处于形成阶段,面对开放的网络,要想让预防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见成效,学校、家庭、社会还需打出“组合拳”。
“政府要有决心,加大对网络的监管力度,弘扬网络的正向价值,对网络游戏、网络视频等内容进行严格审查,加大对违规违法内容传播的处罚力度。”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冯建军建议,可以用技术方式进行控制,如实施网络游戏实名认证制、推行网络游戏分级制度等。
“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的引导工作需要全社会的齐抓共管。学校在加强自身文化建设的基础上,还要积极与政府、社会及家长沟通协调,整合好资源,共同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北京一零一中学副校长刘子森表示。
❸ 拒绝网瘾文明上网的手抄报内容
首先,我们要自觉遵守《小学生守则》和《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树立文明上网意识,端正自己的言行,加强自我修养。积极倡导文明上网,不上淫秽色情和内容不健康的网站,无论是在校学习期间,还是节假日,决不踏进营业性网吧一步,向营业性网吧告别。
其次,强化自身教育,自我约束、严于律己、互相监督。我们要规范自身行为,自觉抵制诱惑,远离网吧;在家上网要明确上网目的,利用网络充实、提高、完善自我;文明健康上网,访问文明网站,做文明上网的模范和榜样;同时宣传文明上网,倡导网络文明,做绿色上网的宣传员;关心身边同学,积极劝说身边的同学、朋友远离网吧,保护自我,帮助同学充分认识不良网站危害。合理安排节假日和课余时间,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文娱体育和各种公益活动。
❹ 如何利用网络手机对于沉迷于网络手机的同学 有什么建议
1.教学时间保持关闭
学生进入校园进行上课和学习时,手机应该保持关机状态,此时手机,关机,是一个去除开机诱惑的一个好办法。
2.不要安装游戏
机主要是通过无线电波实现其功能,频繁使用手机会使人记忆力丧失,睡眠紊乱,心里烦躁,头疼等一系列问题。
3.理性交友
如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网络虚拟空间的快速发展,网络这个虚拟世界,人数不断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