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翻墙被公安警告你要警惕了!
网民收到疑似湖北省公安厅发送的短信,内容声称用户正在使用“翻墙”软件,已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要求立即停止使用或前往公安机关进行合法性登记。无视劝告将面临强制措施。经过调查,短信被确认为诈骗性质,用户应警惕并避免上当受骗。
关于此类诈骗案例已有多例,以下为一个典型案例:小陶在家中玩手机时,收到一条来自12110短信报警的短信,称其使用翻墙软件违反网络安全法,需要立即前往公安机关协助调查。随后,小陶收到一个来自湖北省公安厅的电话,对方提供了相关联系电话,并声称对小陶的手机进行了监控,涉嫌泄露国家机密,需要协助调查。经过查询,12110确实为短信报警号码。小陶接听了该电话,电话中的“陈警官”详细询问了小陶的身份信息,并威胁称会进行逮捕。在小陶明确表示对方为骗子后,挂断电话。
“吴警官”随后再次来电,并要求小陶将50万打入“安全账户”以解除嫌疑。小陶意识到这是诈骗,直接挂断电话并报警。之后,小陶在网络上分享了这一经历,发现有许多与该电话相关的诈骗案例。
诈骗分子利用伪基站控制手机信号,让手机进入犯罪分子控制的网络,通过模拟任何号码进行短信、电话联系,使用户看到的来电/短信号码并非真实。若遇到此类情况,应直接与官方机构联系核实,切勿轻易转账汇款。警方不会电话办案,用户接到任何自称警方、银行、手机号运营商的电话时,应挂断后手动拨打官方电话进行确认,以防上当受骗。
②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实行时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自2017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法旨在维护国家网络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健康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是中国网络安全领域的基本法律,于2017年11月7日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并于2017年6月1日正式实施。该法的主要宗旨是维护国家网络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健康发展。该法规定了网络安全的基本要求和相关的责任制度,并强调网络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网络运营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保障网络安全,防止网络攻击、侵入、干扰和破坏等行为;同时,网络运营者还应当采取措施,保护用户个人信息的安全。此外,该法还规定了网络安全监管的职责和法律责任,以及违反该法规定的处罚措施。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实施对于保障国家信息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未来的网络时代,网络安全问题将更加复杂和严峻,我们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投入,来保障国家和人民的网络安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实施以来,其成效如何?有哪些成功案例?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实施以来,国家网络安全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例如,中国与许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合作机制,共同打击网络犯罪;政府部门对“黑灰产业链”进行了大力打击,取得了明显成效;网络运营商在保障用户信息安全、打击网络诈骗等方面采取了更为严格的措施,保护了用户权益。具体来说,2019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网民规模超过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了近60%;同时,网络犯罪案件数量和比例也有所下降。
网络安全是如今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而《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实施,为维护网络安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保障。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网络安全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并借助法律和技术手段来保障人民和国家的利益和安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二十三条 网络运营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网络安全,防止网络威胁,预防、发现、报告网络安全事件,采取措施进行应急处置,并向有关部门和用户告知。网络运营者应当对其收集的用户信息严格保密,未经用户同意不得泄露、篡改或销售。
③ 【案例分析】两会专题之网暴立法
两会专题之网暴立法,探讨如何通过法律手段整治网络暴力现象,确保互联网空间的和谐与秩序。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暴力问题愈发凸显,它不仅危害个人身心健康,甚至可能导致不可挽回的生命悲剧。针对这一问题,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提议将严重网络暴力行为纳入惩治范围,并推动专项立法。
网络暴力的威力不容小觑,它利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特性,对受害者造成难以挽回的心理创伤。从四川女医生、主播“罗小猫猫子”到15岁寻亲少年刘学州,这些案例揭示了网络暴力对个体乃至整个社会生态的严重破坏。面对这一挑战,迫切需要制定更有力的法律手段来遏制其蔓延。
尽管我国已有一些法律针对网络暴力行为,如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网络安全法等,但这些规定分散且难以有效应对当前的复杂情况。法律的滞后性使得被网暴者在收集证据、寻求帮助时面临诸多困难,而施暴者则往往能够轻易躲避法律责任。因此,专项立法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通过整合相关法律条文,明确界定网络暴力的法律后果,从而提高对施暴者的惩治力度。
良法是善治的前提,法律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社会现实的需要,并通过不断完善法律体系来应对新出现的挑战。例如,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出台就是为了适应信息化时代个人信息保护的需求。针对网络暴力的专项立法,同样需要在法律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不断调整和完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和网络生态。
法律的有效执行对于遏制网络暴力至关重要。通过严格的法律手段,可以对网络暴力行为进行有效打击,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互联网空间的健康秩序。同时,各相关部门需要密切合作,共同履行监管责任,确保法律的正确实施。公民个人也需要提高法律意识,抵制网络暴力,共同营造一个文明、和谐的网络环境。
建设良好的网络生态,不仅需要法律的支撑,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通过专项立法、严格执行法律、加强监管和教育引导,我们有望逐步解决网络暴力问题,为互联网空间注入更多正能量,共同构建更加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