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安全设置 » 近三个月网络安全事件
扩展阅读
卖二手车上哪个网站好 2025-04-05 06:00:25

近三个月网络安全事件

发布时间: 2025-04-04 13:13:37

Ⅰ “滴滴们”的下架之谜

7月2日晚,国家网信办突然发布关于对“滴滴出行”启动网络安全审查的公告。2天之后,滴滴App因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被下架。

7月5日,国家网信办再发通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按照《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对“运满满”“货车帮”“BOSS直聘”实施网络安全审查,审查期间停止新用户注册。

短短3天之间,互联网圈风云突变,风声鹤唳。

这次的事件挺严重,但又有点出乎意料。

国家网信办的公告提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三条法规。其中,《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刚刚在6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几位被点名的是《网络安全审查办法》正式实施第一案,可谓是意义非凡。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就更不用说了,摊上的基本都是大事。

但另一方面,公告中提到的“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却又真是个挺常见的“违规问题”。有点类似“感冒”在疾病界的地位,说起来确实是一种病,但因为太过普遍,大家又都不把它当回事。

工信部针对APP侵害用户权益的专项整治行动几乎就没停过。腾讯、京东、网络、抖音、快手、360,所有我们耳熟能详的互联网大厂们,几乎都因为“违规收集个人信息”被点名批评过。

2019年11月到2020年7月,在工信部的APP侵害用户权益专项整治行动中,一共检测了超过8万余款APP,其中8000余款APP有“违规手机用户信息”的情况存在,又有478家收到了工信部正式下发的整改函。你看,10%左右的违规率以及8000余个的违规数量,真的挺普遍。

结果那一次工信部的专项正式行动刚结束,7月16日央视“3·15”晚会又报道了关于SDK违规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的问题。

于是工信部又展开了近三个月的专项整治行动,这一次进一步扩大了范围,对国内用户使用率较高的44万款APP进行了检测,最后工信部责令其中的1336款违规APP进行整改,公开通报377款整改不到位的APP,最后又下架了94款拒不整改的APP。

就是因为“违规收集用户个人信息”这事实在是太普遍,所以这次如此大张旗鼓的处理“滴滴们”,才显得如此特别。

有好事者发现这四款App的一个共同特点是都刚刚于6月在美国上市。其中BOSS直聘于6月11日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货车帮、运满满所属的满帮集团于6月22日在纽交所上市;滴滴则是于6月30日在纽交所挂牌。

以此为据,有人认为这次的事件是针对在美上市的中国 科技 公司。甚至有阴谋论者认为,6月23日突然在上市前一天宣布暂停IPO流程的社交平台Soul,也是因为提前嗅到了什么气息,才突然暂停IPO。

但与此结论相悖的是。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这两大生鲜电商也都是在6月分别登陆了纳斯达克和纽交所。至今虽然股价一直像坐过山车一样,但总归没有经受审查。

也有人认为,该事件针对的是“被海外资本控股的中国 科技 公司”。

这种推论似乎有一些道理。毕竟滴滴目前最大的两位大股东分别是持股21.5%的日本软银和持股12.8%的美国Uber,两大海外资本持股超过了三分之一。滴滴那名叫Adrian Perica,曾担任过美国军官的独立董事,更是在网上被扒了个干干净净。

而货车帮、运满满所属的满帮集团最大的大股东也是日本软银,并且软银20.3%的持股量,也远超于第二大股东红杉中国的6.6%和第三大股东全明星投资基金的4.5%。

基于此,甚至有人认为是“被软银控股的中国 科技 公司”出现了问题,毕竟前者现在还是阿里巴巴最大的股东。

这种说法当然没什么道理,因为BOSS直聘的股权结构就是中国人直接控股。其最大的机构股东分别是今日资本旗下CTG Evergreen,持股14.7%,以及腾讯全资子公司Image Frame,持股12.2%。除此之外,今日资本的创始人兼总裁徐新个人还持有BOSS直聘14.7%的股权。

显然,BOSS直聘是徐新个人控股的,与海外投资机构没什么关系,与软银更毫无关联。鉴于徐新个人还担任中华英才网的董事长,其控股BOSS直聘就更显得合情合理了起来。

如果了解中国 科技 上市公司的股权机构,就会知道大股东与经营权并没不一定划等号。

从阿里巴巴通过合伙人制度上市以来,“同股不同权”就成了中国 科技 公司与大股东之间的“日常安排”。以阿里巴巴为例,如今日本软银依旧是阿里巴巴最大的股东,并且股权在20%以上,而马云和蔡崇信二人合计仅持有阿里巴巴5.8%的股份。但依靠“同股不同权”条款,马云等阿里巴巴高管在行使投票权时,一票顶好几票,仍然可以牢牢把控公司经营权。

滴滴的情况与阿里差不多。虽然滴滴创始人兼CEO程维只持股7%,总裁柳青只持股1.7%,但程维和柳青两人加起来却有超过48%的投票权,如果再算上其他滴滴高管,整个滴滴管理层的投票权是超过50%的,并不存在被外方资本控制的情况。

在我看来,大家把这事情想的太过复杂了。滴滴们被处罚的根本原因,还是在“收集个人信息”上。问题来了,那么多互联网公司都执着于“收集用户信息”,并且还都屡教不改,究竟是图啥呢?

1.个人信息可以让大数据帮助企业作出决策

“收集个人信息”最初也是最美好的初衷,其实是辅助企业做出决策,以更好地服务用户。沃尔玛“啤酒和尿布”的故事之所以一直被人津津乐道,也是因为其带给了我们无限的期待。当年沃尔玛在分析消费者购物行为时发现,男性顾客在购买婴儿尿片时,常常会顺便搭配几瓶啤酒。于是沃尔玛尝试将啤酒和尿布摆在一起进行促销,结果大获成功,尿布和啤酒的销量全都大幅增加。

互联网公司可以收集到的个人信息颗粒度显然不是沃尔玛可以比拟的。所以理论上,通过“个人信息收集”,互联网公司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

2.通过收集用户信息而得到的用户画像,是互联网广告的“核心卖点”

根据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达到5292亿元。 如此庞大的市场规模,自然会令企业“无所不用其极”。

而无论是CPM、CPC、CPS等传统互联网广告模式,还是以RTB为代表的程序化广告模式,售卖的核心其实并不是广告位,而是访问这个广告位的用户。

具体来说,RTB广告的购买流程大概是这样的:今晚我正在浏览某门户网站的新闻页面。这个时候,RTB系统会给广告主们发出这样一条信息“有一个25-35岁男性,生活在北京,对 体育 、 游戏 和二次元感兴趣,过去两个月经常在网上购买水果,还买过一个手机。有没有谁想要买他正在访问的页面广告位?”后台对我感兴趣的广告主们就会通过系统出价,随后系统会根据广告主们的出价,选出最适合的广告主。最终,RTB系统会在100毫秒内将广告展示到我所打开的网页中。

显而易见,RTB广告的核心就是获取我的用户画像。而这必须通过收集个人信息才能获得。

3.个人数据收集是大数据杀熟的“温床”

如果说互联网广告还属于个人信息数据的“合法”利用。那么大数据杀熟就是真正的涉嫌违法了。

简单来说,大数据杀熟就是互联网平台通过分析收集到的用户信息,对不同用户采取不同定价的行为。

大数据杀熟被人们所熟知是在2018年初。那一年 科技 日报发布了一篇文章《大数据杀熟:300元的酒店房价,老客户却要380元!》,让大数据杀熟第一次暴露在大众视野内。

随后,不断有网友爆料,发现在携程、美团等平台消费时,出现“针对新用户的售价比针对老用户的售价便宜”的情况。2021年,复旦大学一名教授发布了《2020打车软件出行状态调研报告》,指出“手机价位越高越容易被更贵的车型接单,且苹果手机用户的优惠力度明显低于非苹果手机用户”。大数据杀熟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相关研究显示,大数据杀熟确实能为企业带来可观的利润。美国学者Benjamin Shiller曾经进行过一项研究,发现如果奈飞采用传统人口统计资料的个性化定价方法,能够增加0.3%的利润,而如果根据用户信息,用算法计算出用户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利润可以增加14.55%。

还好,中国日渐猖獗的大数据杀熟正在被“叫停”。明年1月1日即将实行的《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规定“企业不得通过数据分析,无正当理由对交易条件相同的交易相对人实施差别待遇。违法者情节严重的,处上一年度营业额5%以下罚款,最高不超过5000万元”。

而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发布的《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也是对大数据杀熟做出明确处罚标准。

4.不到两分钱一条的个人信息

和其他具备“商品”属性的东西一样,个人信息当然也能卖钱。

北京艺术家邓玉峰此前曾在武汉展出过一场名为《秘密》的个人展览。展览的展品是邓玉峰个人从黑市购入的34.6万条武汉市民个人信息,总计花费5000元,平均不到两分钱一条。

这是我可以得到的最精确的个人信息价格。很便宜,也很可怕。

至于说被下架的“滴滴们”到底用这些收集来的信息做了什么?又是因何涉嫌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也许只能坐看事态发展了。

Ⅱ 斯嘉丽·约翰逊最新消息

北京时间9月15日,有消息传出,知名女星斯嘉丽·约翰逊(Scarlett Johannson)的手机似乎遭遇了黑客攻击,导致多张裸照泄露。FBI已介入对此事的调查,官方声明表示:“FBI已注意到这起网络安全事件,并正在积极展开调查。”


据报道,泄露的图片中包括一张斯嘉丽仅裹着毛巾,对着镜子自拍的背部照片,以及一张她上半身裸露的自拍照。这并非她首次成为黑客攻击的受害者,FBI的调查显示,此次事件波及了大约五十位知名明星的私人账户,其中包括凡妮莎·哈金斯(Vanessa Hudgens)和杰西卡·阿尔芭(Jessica Alba)。


值得注意的是,三个月前,曾有黑客声称曝光了布莱克·莱弗利(Blake Lively)的裸照,但莱弗利的经纪人否认了这些照片的真实性,并威胁采取法律行动。此次斯嘉丽·约翰逊的事件再次引发了公众对网络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的关注。




(2)近三个月网络安全事件扩展阅读

斯嘉丽·约翰逊,生于1984年11月22日,美国演员。2009年8月,被英国着名的时尚杂志《Glamour》评选出全球10大性感女星冠军。代表作品有:《马语者》、《迷失东京》、《其实你不懂他的心》、《午夜巴塞罗那》、《钢铁侠2》、《复仇者联盟》等。

Ⅲ 被骗了可以打12450找网警求助吗

当然可以,而且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具体的求助方法。

对于多数人来讲,如果你上当受骗了,你要判断自己身上受骗的方式和严重程度。我个人建议你首先去公安机关立案,其次打12450求助于网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网警会搜集到很多关于案件的有效信息,这些信息可能会对你寻回被骗的财物有所帮助。

【法律分析】

对外部而言,公安队伍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神秘而年轻的警察——网络警察,他们经常扮演“幕后英雄”。和“黑客”有相似之处,他们通过网络数据思维为现实社会提供解决方案和思路;两者也有不同,网安工作除了侦破案件外,还会积极地去发现网站漏洞,及时清理有害信息。

【个人建议】

如果当地报案,因为网络欺诈涉嫌犯罪,第一步肯定要带齐证据(如聊天记录、付款凭证、商品网页等,打印好,提供书面文件),到网监公安机关网络警察部门报案(最好是区一级公安部门,派出所基本无相应警种),立案后才可以进行下一步侦查和处理。

【法律依据】

公众可以通过网站在线举报和电子邮件两种途径进行举报。

(一)通过网站在线举报:点击“网络报警”,按照提示填写相关内容后提交。各地网络报警网址。____

(二)邮件举报:点击“邮件报警”,进入电子邮件客户端后填写举报内容后发送。____

(三)或者打开在网络的最底下部分。有个网警这个的话,你可以点击那个网警。然后进行投诉。举报,但是要保留好相关的证据。这个的话是要实名进行举报。网警中心的电话12450,一个全国性的网络举报网站,有热线12377可以直接拨打。如果事态紧急,就直接拨打110或者是当地的报警电话直接报警立案。

Ⅳ 腾讯360之争的原因

360与腾讯之争原因:
9月27日,360推出个人隐私保护工具360 隐私保护器,专门曝光“窥私”软件。 此次360引爆腾讯客户端之争。
【9月27日消息】360推出个人隐私保护工具——360隐私保护器,专门曝光“窥私”软件。

据悉,此次发布的360隐私保护器第一版,目前仅支持用户投诉最多、覆盖量最大的即时通讯软件qq(TM暂不支持)。
经体验发现,360隐私保护器直指qq侵犯用户隐私。五分钟左右,共监测出170个文件或目录被qq查看过,显示其中153项可能涉及到隐私。

事发后360观点:
360安全中心负责人表示,近期接到大量用户投诉,称某聊天软件在未经用户许可的情况下偷窥用户个人隐私文件和数据,经验证,某些客户端软件,的确会在后台密集扫描用户硬盘,并悄悄查看与自身功能毫不相关的文件,如用户浏览历史、网银文件、下载信息、视频文件等等。许多用户由此担心这些软 件会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窃取个人隐私数据。
360公司总裁齐向东表示:“我们希望360隐私保护器的推出,能给广大用户更充分的知情权与选择权,从而推动客户端软件业的行为更规范、透明和可持续发展。”
根据中国互联网协会的官方标准,将具有“未提示用户或未经许可,恶意收集用户信息的行为”的软件定义为“流氓软件”。
齐向东称:“这种窥视用户隐私的行为与流氓软件的行为完全一致,严重损害了用户的利益。”“更为严重的是,这类隐私数据的采集过程都在后台完成,普通用户很难了解这些软件暗地里都做了些什么,以至于对自己的隐私被窥视、隐私数据遭窃取往往浑然不觉。”
360公司表示,该软件为绿色软件,会默认安装在用户电脑桌面,如需卸载只要将文件夹删除即可。值得注意的是,中秋假日前,腾讯曾向一部分用户推广qq电脑安全软件,这款软件被认为是360安全卫士主要竞争对手之一,借助腾讯庞大的推广渠道给360造成一定压力。

腾讯声明
今天刚刚又收到了两条信息,觉得很搞笑。早些时候是腾讯公司发的反对360不正当竞争及加强行业自律的联合声明
腾讯科技讯 北京时间10月27日消息,金山、网络、腾讯、傲游、可牛等公司今日联合发布“反对360不正当竞争及加强行业自律的联合声明”,旨在“揭露360的种种恶行,表达坚决反对360不正当竞争的行径,并呼吁加强互联网行业自律,为中国互联网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以下是联合声明全文:
金山,中国本土市场着名的专业安全厂商;
网络,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提供商;
腾讯,中国最大的互联网综合服务提供商;
傲游,超过5亿次下载的专业浏览器开发商;
可牛,新兴的安全软件厂商。
我们来自互联网不同的服务领域,一直致力于中国互联网的健康发展,为广大用户提供便利、安全、健康的产品和服务。但是,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都遭受到同一企业的恶意攻击和伤害。我们特此发表联合声明,揭露360的种种恶行,表达我们坚决反对360不正当竞争的行径,并呼吁加强互联网行业自律,为中国互联网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网络安全是广大用户普遍关注的话题,也是各企业共同面临的挑战。各企业本应通过公平竞争来提升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和网络安全。但是,这家企业热衷的不是保护用户安全,而是打着“安全”的幌子,通过对用户实施“安全恐吓”和“安全欺诈”,达到诱导用户安装自己软件、卸载同行软件的目的,从而以此谋取不正当商业利益。
一、2010年3月,360将网络工具栏定义为恶评插件。此后不久,360又在进行系统扫描时,将网络工具栏评定义为“系统安全漏洞”,并不遗余力地提醒用户卸载,对网络工具栏的正常发展造成严重影响。网络已经于2010年8月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法律途径进行解决。而事实上,网络工具栏仅为一款网页浏览辅助工具,360将网络工具栏定义为“系统安全漏洞”纯属无稽之谈。
二、2010年5月,360安全卫士以“金山网盾破坏360木马防火墙运行”等莫须有的罪名,强行提示用户全面卸载金山网盾。此后不久,360杀毒也开始提示用户卸载金山网盾。事实上,在钓鱼网站日益横行的今天,金山网盾为浏览器厂商提供安全模块,以保护更多的用户上网安全。而360安全浏览器认为该安全模块对其造成了威胁。为了谋取商业利益,360悍然发动了对金山网盾的攻击,强行卸载金山网盾,剥夺用户选择权。
三、2010年5月,360安全卫士以“不安全”为名,恐吓用户,拦截傲游及其他浏览器的正常的默认设置,并从各种渠道强制安装360浏览器,再以安全名义接管默认设置和强迫用户使用;
四、2010年5月25日,可牛免费杀毒第一个版本刚诞生5分钟,就遭到360安全卫士的恶意拦截。可牛通过技术分析,发现360早在5月24日(发布前一天),就已经制作好了拦截数据库。360从其云端服务器对360安全卫士下达指令,阻止用户下载安装可牛杀毒。
五、2010年9月,360悍然推出“360隐私保护器”,将正常的用户操作和QQ安全检查模块诬蔑为腾讯QQ窥视用户隐私。任何第三方程序凡是名字被修改为“QQ.exe”后,都会被提示窥视隐私。该公司还通过其软件弹窗、官方网站专题、博客及微博等各种方式进行恶意传播扩大影响。
我们都是专心为广大用户做产品、做技术、做服务的负责任的企业。但是在360这一次次恶意攻击面前,我们的努力和付出被肆意地抹黑。360通过扣帽子和打棒子来透支网民对安全产业的信任。360对同行恶意攻击的行为让我们忍无可忍。
我们特此发表本联合声明,一方面披露该公司恶意竞争的真相,同时也表明我们对此种恶意竞争行为予以坚决抵制的立场。再凶恶的病毒和木马来袭,我们都无所畏惧。对用户的庄严承诺,我们会永不放弃。我们同时呼吁更多的企业加入我们,一起来抵制这种严重扰乱市场规则、冲破商业道德底线的行为。我们恳请有关主管机构对360这种不正当的商业竞争行为进行坚决制止,对360恶意对用户进行恫吓、欺骗的行为进行彻底调查,净化行业氛围,还中国互联网一个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
在此,我们郑重承诺,并呼吁广大同行和我们一起做到:
一、公平竞争,维护行业健康、良好的市场氛围;
二、不与360发生任何形式的业务合作;
三、共同推动及协助行业主管机构出台行业规范,有效约束市场竞争行为。
我们呼吁广大用户理性客观地看待信息安全问题,认清恶意竞争的真相,不要被某些不良企业的“安全恐吓”所蛊惑和欺骗。同时,我们也呼吁主管机构、行业专家和互联网从业人员对行业进行共同的监督,以促进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健康发展。
联合声明企业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金山公司、网络公司、腾讯公司、傲游天下、可牛杀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