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截至2010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 手机网民超过3亿,已成为世界上互联网使用人数最多、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在极大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便人们生产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为政府部门实施社会管理、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缘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与广泛应用,但又超出了信息技术自身的范畴,它不仅表现为对信息技术发展的强烈依赖,而且从网络信息安全概念提出之日起,就自然地表现为对物理环境、人的行为的强烈依赖。从微观角度看,国家网络信息安全是一种融合了技术层面、物理环境和人的因素等多方面的综合安全;从宏观角度看,国家网络信息安全兼具“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的特征,体现为国家对网络信息技术、信息内容、信息活动和方式以及信息基础设施的控制力。
网络信息安全是一种基础安全。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日益加深,无论是人们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种活动,还是国家机关、各种企业事业组织履行社会管理、提供社会服务以及自身的正常运转,都越来越紧密地与计算机、信息网络结合在一起;无论是经济社会发展,还是国家政治外交、国防军事等活动,都越来越依赖于庞大而脆弱的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如今,网络信息系统已经成为一切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活动的基础平台和神经中枢,如果一个国家的金融通信、能源交通、国防军事等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核心利益的关键基础设施所依赖的网络信息系统遭到破坏,处于无法运转或失控状态,将可能导致国家金融体系瘫痪、通讯系统中断、国防能力严重削弱,甚至引起政治动荡、经济崩溃、社会秩序混乱、国家面临生存危机等严重后果。
2010年,伊朗布什尔核电站的网络系统遭到“震网”病毒攻击,一度无法正常运转,被称为世界上第一个针对现实世界中工业基础设施的病毒攻击。当“震网”被激活后,工业自动化系统会将生产线的相关数据传输到病毒设定的目的地,而核安全对一国国家安全的基础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说,在信息时代中,没有网络信息安全,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安全都将无从谈起,网络信息安全已经成为国家安全的核心内容和关键要素,并日益成为整个社会所有安全的基础。
网络信息安全是一种整体安全。网络信息安全的整体性体现为网络中任何一个点、一个环节的安全都不可或缺。木桶理论是对网络信息安全的最好诠释:木桶的盛水量取决于木桶中最短的木板的高度,同理,网络中最薄弱的点、最薄弱环节的安全水平代表了网络信息安全的整体水平。
网络信息安全的整体性还体现为一种“共同责任”。在传统意义上,“安全”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和公共产品,国家具有供给责任,是“国家安全”当然的供给主体。但在网络化、全球化时代,网络信息安全已将国家安全责任主体大大延伸和扩展,辐射至包括各种企业事业组织、公民个人在内的信息化链条上所有的非国家行为体。这些非国家行为体对网络信息安全供给责任的承担,不再是宣誓意义上的,而是体现为具体的参与行动。维护网络信息安全,不仅是网络信息安全主管机关、专门机构的责任,而且是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共同责任;不仅是国家责任,而且是全民、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同时,由于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跨国性,当一国无法“自扫门前雪”时,网络信息安全不仅是单一国家责任,而且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
网络信息安全是一种战略安全。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具有隐蔽性,其引发的后果具有延时性。比如,我国信息技术在核心、关键领域的自主控制能力尚不强,在国家关键基础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中仍会一定程度上采用国外软件、硬件设备,甚至相关配套技术服务也由国外公司承担,而这些软、硬件设备中可能留有的技术后门和隐藏指令,虽然不会立即对我国家安全造成危害,但长远来看,难以避免在非常时期
有可能受制于人。
目前,网络信息安全观念已从传统的技术安全延伸至信息内容、信息活动和方式的安全,从被动的“消除威胁”发展到国家对相关方面的“控制力”和“影响力”。一些西方国家已经在国家战略层面,将信息网络作为推广其价值观、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和争夺的重要战场和平台。比如,美国一直高度重视推行“E外交”,特别是利用Facebook、Twitter、YouTube等平台传递外交政策信息。具有浓厚官方背景的兰德公司,多年前就已经开始研究被称为“蜂拥”的非传统政权更迭技术,即针对年轻人对互联网、手机等新通讯工具的偏好,通过短信、论坛、博客和大量社交网络使易受影响的年轻人联系、聚集在一起,听从更迭政权的命令。从国内外媒体报道看,近期在突尼斯、埃及等中东、北非国家发生的动荡和骚乱中,Facebook、Twitter等新兴网络媒体都扮演了重要角色。
网络信息安全是一种积极安全。首先,网络信息技术总是不断发展的,其日新月异的变化使任何安全都只是相对的。因此,国家网络信息安全只能是一种积极安全,只有不断进行科技创新,才能占领信息技术的制高点,任何消极应对的网络信息安全观,带来的“暂时安全”只能是未来的“不安全”。其次,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非对称性,使任何组织或个人都可以通过网络与国家对抗。网络犯罪行为的成本低,方式手段简单灵活,不受地域和国界限制,甚至一个人就可以制造一场影响广泛的网络信息安全事件。这种非对称性,使国家网络信息安全必须始终处于积极防御的态势,具有及时预警、快速反应和恢复的能力。再次,网络信息安全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为网络话语权和信息制控权,其已颠覆了传统安全观中的国土安全概念,甚至延伸至国家主权管辖范围之外,既在被动意义上包含对各种破坏和侵扰行为的抵御,又在主动意义上涵盖了一国自身的信息传播力和影响力。
‘贰’ 多少国家拒绝华为5g
并没有确切统计表明有多少国家拒绝华为5G 。
1. 部分西方国家抵制:一些西方国家出于政治因素考量,对华为5G采取抵制态度。比如美国,以所谓“安全威胁”为由,动用国家力量对华为进行多轮制裁,阻止本国及盟友使用华为5G设备,英国也在美压力下改变态度,宣布逐步拆除华为5G设备。
2. 多数国家认可合作:然而,世界上多数国家基于自身发展需求和华为5G的技术优势,积极与华为展开合作。华为5G技术在通信速度、稳定性等方面优势显着,像中东、非洲、亚洲等众多国家和地区都与华为携手推进5G网络建设,助力当地数字经济发展。 所以不能简单用数量来界定拒绝华为5G的国家。
‘叁’ 夺命手机里 梯阵是什么意思
梯阵系统就是目前世界上最为庞大的商业监听网络。
“梯阵”系统最早诞生在二战结束后的1948年,当时为了服务于美苏两大军事集团进行“冷战”的需要,由美国牵头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代号为“梯阵”(Echelon)的监听网络,以对前苏联的政治、经济、军事动向进行严密监控。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为此还专门签订了“秘密安全协定”来确保该系统的合法性。根据“秘密安全协定”的规定,“梯阵”系统由各国联合运作,各国的主管部门分别是美国的国家安全局、英国政府通讯局、加拿大通讯安全局、澳大利亚的国防通信处和新西兰的通讯安全局。
“梯阵”系统在上述各国均建立了大型的监听站,并利用飘浮在太空的间谍卫星可以对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对内对外的一切电子通信———电话、电报、传真、电子邮件,以及包括短波、民用航空和航海通讯在内的各种无线电信号进行窃听。据通信专家分析,事实上,如果电话或通信在其传输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经过卫星或微波中继就很有可能被“梯阵”系统所监听。即便是海底电缆或是地下通信光缆往往也可能在某个环节上与微波网络相连,因而这种“安全”的有线通信方式也不能幸免。
在“梯阵”系统遍及全球的监听站中,最大的电子监听站设在英国的约克郡高沼。此外,在澳大利亚的肖尔沃特湾、加拿大的利特里姆以及新西兰的怀霍帕伊也都设有“梯阵”系统的监听站。尽管在“梯阵”系统的运作上美国同英、加、澳等国签署有“安全协定”,但各国在获取情报成果的分享和使用上其地位是不同的。协议规定,美国在情报使用权上具有最优先的地位,英国其次,而加、澳、新等国以及后来加入的日本、韩国等则只具有三流地位。
“冷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失去了传统中的对手,耗巨资建立的“梯阵”系统一时也派不上了用场。然而美国不愿意就那么白白浪费经营了几十年的“秘密产业”,于是便将其监听体系的“战略重心”转向竞争日益激烈的经济领域。据欧洲议会近日公布的调查报告披露,美国国家安全局通过“梯阵”系统对整个欧洲的电话、传真和电子邮件等电讯手段进行截收,而后全部传回本土马里兰州的米尔德总部进行分析。为了帮助美国公司在商业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美国疯狂搜集欧洲盟国的商业绝密情报,“直接损害了欧洲各国的商业贸易及政治利益和安全”。早在1994年欧洲最大的飞机制造公司———空中客车工业公司在为争取沙特阿位伯的大批订单而同两家美国公司展开竞争时,美国国家安全局就曾插手。国家安全局通过“梯阵”系统窃听到了欧洲空中客车公司同沙特国家航空公司以及沙特政府之间的全部电话和传真内容,并发现空中客车公司的代表正在向沙特官员行贿。于是它将此情报转给了美国政府和参与竞标的波音公司和麦道公司,从而使这两家美国公司最终以60亿美元的有利价格招标成功。
早在1988年,英国着名调查记者杜尔肯就曾经撰文披露,在欧洲有一个多国联合的庞大的电子监听网络的存在。不过,由于杜尔肯当时没有提供这套系统的细节,也没有提及该网络的名称,因而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直至1998年,一份由欧洲议会议员阿兰·蓬皮杜牵头的名为《科技选择评估》的调查报告才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梯阵”系统的基本情况。该报告公布后,在整个欧洲掀起了轩然大波,迫使欧洲议会不得不下令再次对“梯阵”系统进行更深入的调查。欧洲国家普遍担心,美国企图利用冷战时期发展起来的这套庞大的监听系统来扩展其经济利益,并将其转化为一个完全的商业间谍手段。欧洲议会议员们均认为,要么将美国的“梯阵”系统全部拆除,要么所有欧盟国家都应当参与系统的运作和情报的共享。
在“梯阵”系统的秘密曝光以后,美英两国政府以及情报部门的表现也是异常一致,要么宣称“一无所知”,要么回答“无可奉告”,总之不愿公开承认这个全球性监听网络的存在。而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则迫于民众的巨大压力,不得不发表声明说,两国在当时“特殊”的条件下的确参加了“梯阵”系统,但可以保证会采取措施来确保本国公民的权利不受侵犯。
对于一向自诩是欧洲盟国“利益保护者”的美国来说,“梯阵”监听系统的曝光不仅严重损害了自己“西方老大”的形象,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美国同欧洲盟国之间的早已存在的不信任感。就连美国自己的各种媒体也纷纷质问:“美国为什么要对自己的朋友搞间谍活动?”“我们需要进行一场新的冷战吗?”看来,如若想让“梯阵”事件平息下去,美国的当权者可能还要真的想想办法。
图为美国驻澳的监听站的雷达装置 到处惹事的美国间谍这会儿在嚷嚷“统一欧洲”的欧洲人面前惹上麻烦——6月10日,正在美国访问的德国自由民主党议会党团主席沃尔夫冈·格哈特就美国对别国进行大规模窃听的做法提出强烈批评,并要求其停止此类间谍活动。
格哈特在访问期间与各方进行的政治会谈中多次表示,美国当局随心所欲地对德国及其他国家的私人和公务活动进行大规模窃听的做法是不能令人接受的。格哈特说,即使不考 虑经济方面的因素,美国的这种间谍活动对德国“造成的政治和心理损害也已经非常大了”。格哈特还要求德国联邦总理施罗德直接与美国总统布什就此事进行交涉。他说,德国应当在这个问题上明确表态,“我们不能容忍美国目前的这种窃听行为”。
6月4日,美国军方在与德国巴伐利亚州政府进行多次磋商无效后,只得决定撤消其设在巴伐利亚巴特艾布灵的通讯监听站。2002年9月,监听站的所有设备将停止运转,基地将归还德国政府。此前,巴特艾布灵监听站一直是德国对美国间谍活动争议的焦点。一些政界人士一直在为关闭这个美军基地而四处奔走。
目前美国设在欧洲其他国家的10多个监听站也被怀疑窃取工、商业情报,遭到所在国的强烈反对。近日,欧洲议会针对美国超级监听系统“梯阵”活动,专门在布鲁塞尔举行了听证会,对美国一直隐晦至深的“梯阵”监听系统进行调查。
“梯阵”:什么都偷听
在地球任何一个地方,你的隐私安全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出现问题:你的一举一动被人了如指掌,你的讲话被一字不差地记录,你的电话、手机被详尽地窃听,传真被一览无余地盗看,电子邮件被不知不觉地泄密……
巴特艾布灵监听站干的就是这活儿。由巴特艾布灵等一系列监听站组成的“梯阵”监听系统,一直被有关专家认为是美国在全球的情报搜集网络领域的王中之王。
据BBC报道,该系统可以在同一时刻记录上百万个移动电话发出的微波信号,并利用一个强大的搜索引擎从这上百万记录中“斟词酌句”,也正因为此,许多国家政府高层官员已逐渐开始有意识地避免使用移动电话。报道称,该系统在收集情报的具体实践中确实体现了梯队操作协调一致的特点。在具体操作中,美国的卫星网络和设立在全球许多地方的监听站点密切合作,“梯阵”系统主要是利用卫星接收站和间谍卫星,拦截了大量电话、传真、因特网和电子邮件信息,窃听通话内容。目前,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境内都设有“梯阵”监听站点。由于超强的监听功能,从建立“梯阵”卫星监听系统起,美国军方始终不敢公开承认该计划。
更令欧洲人担心的是,长期以来“梯阵”系统可能窃取了大量的工业、商业情报。消息传出,欧洲一些跨国公司、大银行、大企业立时哗然。
欧洲拟向美国索赔200亿
今年4月份,一部专门披露美国监听计划的书籍——《秘密政权》在欧洲引起轰动。书中披露,美国特工部门正是根据“梯阵”计划每天监听因特网20万个电话。在太平洋地区,美国也从事类似的大规模间谍活动。他们几乎对所有人,从政府总理到政治家及老百姓都搞监听活动。
欧洲着名的信息安全方面的专家和程序设计人员认为,欧洲至少存在着10多个相互联系的窃听站,最大的天线似乎安装在英国和德国南部。其中有不少藏在大球体里,另一些是大型抛物面天线。大型计算机藏在相当于12层楼深的地下室,由数千名美国人管理。
5月30日,欧洲议会就“梯阵”监听系统举行专门听证会,要求对“梯阵”全球监听系统进行调查,同时敦促欧洲国家在收发电邮时使用密码,以防内容被偷看。欧盟委员会表示,利用“梯阵”收集工业情报将是“不能容忍的”。欧洲议会已经成立了一个专门委员会,搜集这方面的信息。如果情况属实,代表们打算要求美英每年赔偿200亿美元的损失。
据法新社报道,欧盟委员会的决议草案声称,这个全球性的截取信息系统的存在是“不容置疑”的,美国正利用该系统从欧洲公司窃取商业机密。此前,欧洲议会的一些议员已对这个系统进行了近1年的调查,得出的结论是,一份未加密的电子邮件如同一封没有信封的信,这个情报收集系统对个人隐私和商业机密构成了威胁。草案发出警告称,欧洲公司在传送机密信息时也不安全,未能逃脱工业间谍的截取。除非它们在传送敏感信息时对所有电子通讯设备设置了保护措施。这份议案提交欧盟各成员国后,将在6月底由欧盟国会讨论和投票表决。
作为欧盟各成员国,英国却成为“梯阵”的始作俑者,此事使英国成为听证会的众矢之的。欧盟委员会在明显是针对英国的一项警告中说,如果欧盟成员国使用这种系统帮助它们的公司收集情报,从而赢得竞争优势,那么该国将违反欧盟的法律。
尽管美国一直矢口否认“梯阵”的存在,但面对指责也未免做贼心虚。日前,一名欧盟委员会负责调查“梯阵”的的官员召见美国国家安全局和中央情报局官员时,心里有鬼的美国国家安全局和中央情报局官员却拒而不见。
美国要把窃听进行到底
“梯阵”计划无孔不入的窃听行径在美国国内也激起众愤。民间组织美国公民自由协会称,“梯阵”计划严重违反美国《第四修正案》的规定:公民的自由表述权不受美国政府的监视。该协会会长称,“梯阵”计划的主要目的“不仅仅是对间谍机构进行监听,还监听普通公民的通话”。该组织还在《纽约人》杂志和《纽约时报》上刊登了讽刺广告,内容为:“现在手机有三方通信功能,打电话的人、接听电话的人及(监视人们电话的)政府。”
长期以来,为了称霸世界的野心,美国一直试图在全球范围内建立无孔不入的监听系统,以此作为其控制世界的重要手段。布什上台后,极力鼓吹搞NMD,而NMD的前提配套工程就是情报收集系统。不久前,布什签署了一项“国家安全总统令”,强调及时、准确的情报对美国外交政策和国防战略的制定、法律的实施等至关重要,要采取措施“确保美国的情报收集能力能够应付目前和将来的一系列挑战”,指令中央情报局局长乔治·特尼特在今年夏季结束前“为收集和分析外国情报探索出一套新的、有创造性的技术、系统、办法和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