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网安和网信的区别
网络安全是管网络犯罪。网信是网络秩序。
法律赋予了各级党委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网信办)与公安网安大队的互联网执法权,另外广义上国安也是属于公安部门。
公安的监控软件和我们的一样,只对互联网犯罪、互联网违规等进行监控,如果侦察需要具体到个人帐号,需要县级公安机关、网信办批准。另网安与网信在业务上有交叉但侧重点又不同。网安大队侧重管网络犯罪,网信办侧重网络意识形态、网络秩序、引导舆论、网络安全等等。
Ⅱ 网络舆情存在哪些风险
网络舆情存在的风险如下:
1. 数据隐私风险:在网络舆情监测中,需要对大量的个人和机构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因此难免会涉及到数据隐私问题。如果个人或机构的隐私信息被泄露或滥用,会对他们的权益造成损害,甚至会引发社会舆论的不满和抵制。
2. 信息真实性风险:在网络舆情监测中,需要对大量的网络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但这些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往往难以保证。如果对错误的信息做出了错误的处理和判断,会对企业和政府的形象和利益造成损害,甚至会引发公众的不信任和抵制。
3. 技术安全风险:网络舆情监测需要使用各种技术和软件工具对网络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但这些技术和软件工具往往存在各种漏洞和安全隐患。如果这些漏洞和安全隐患被黑客利用,会对企业和政府的信息安全造成威胁和损害。
4. 舆情炒作风险:网络舆情监测可以让企业和政府更好地了解市场和舆情状况,但如果盲目跟从舆情热点做出决策,很容易被误导和利用,导致舆情炒作和危机。
5. 法律合规风险:在网络舆情监测中,需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但如果违反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会对企业和政府的合法性和形象造成损害,甚至会引发法律诉讼和行政处罚。
6. 网络安全风险:网络舆情监测可能会涉及到大量的敏感信息和数据,如果网络安全无法保障,黑客或者恶意攻击者可能会通过漏洞或者其他手段获取这些信息,从而对监测机构或者被监测对象造成安全威胁。
7. 监测效果风险:网络舆情监测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和分析网络上的信息,但是监测效果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数据的质量、监测范围的准确性和全面性、监测方法的合理性等。如果这些因素无法得到保证,监测结果可能会存在误差或者偏差,从而影响决策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8. 道德法律风险:网络舆情监测涉及到大量的个人信息和隐私,如果处理不当或者滥用这些信息,可能会引发道德和法律问题。例如侵犯个人隐私权、侵犯知识产权、虚假宣传等。
因此,在进行网络舆情监测时,需要充分考虑各种风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风险。同时,也需要建立完善的制度和规范,确保监测活动的合法性和规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