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信息安全事件分为几个等级
信息安全事件分为4个等级。分别是特别重大网络安全事件、重大网络安全事件、较大网络安全事件、一般网络安全事件。
一、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网络安全事件:
1、重要网络和信息系统遭受特别严重的系统损失,造成系统大面积瘫痪,丧失业务处理能力。
2、国家秘密信息、重要敏感信息和关键数据丢失或被窃取、篡改、假冒,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构成特别严重威胁。
3、其他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众利益构成特别严重威胁、造成特别严重影响的网络安全事件。
二、符合下列情形之一且未达到特别重大网络安全事件的,为重大网络安全事件:
1、重要网络和信息系统遭受严重的系统损失,造成系统长时间中断或局部瘫痪,业务处理能力受到极大影响。
2、国家秘密信息、重要敏感信息和关键数据丢失或被窃取、篡改、假冒,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构成严重威胁。
3、其他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众利益构成严重威胁、造成严重影响的网络安全事件。
三、符合下列情形之一且未达到重大网络安全事件的,为较大网络安全事件:
1、重要网络和信息系统遭受较大的系统损失,造成系统中断,明显影响系统效率,业务处理能力受到影响。
2、国家秘密信息、重要敏感信息和关键数据丢失或被窃取、篡改、假冒,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构成较严重威胁。
3、其他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众利益构成较严重威胁、造成较严重影响的网络安全事件。
四、除上述情形外,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众利益构成一定威胁、造成一定影响的网络安全事件,为一般网络安全事件。
信息安全目标原则
信息安全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主要强调对非授权主体的控制。而对于控制授权主体的不正当行为而言,信息安全的可控性和不可否认性恰恰是通过对授权主体的控制,实现对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有效补充,主要强调授权用户只能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合法的访问,并对其行为进行监督和审查。
信息安全的可审计性是指信息系统的行为人不能否认自己的信息处理行为。与不可否认性的信息交换过程中行为可认定性相比,可审计性的含义更宽泛一些。信息安全的可见鉴别性是指信息的接收者能对信息的发送者的身份进行判定。它也是一个与不可否认性相关的概念。
㈡ 什么是网络安全事件
网络安全事件的预警等级分为四个级别,从高到低分别为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分别对应着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级别的网络安全事件。以下是对相关知识的详细说明:
1. 网络安全事件的预警级别通常分为四级,其中红色预警为最高级别,表明网络安全事件已经发生或极有可能发生,需要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应对。
2. 橙色预警是次高级别,意味着网络安全事件有可能发生或存在较大风险,需要加强监测和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3. 黄色预警为中等级别,表明网络安全事件存在一定风险,需要增强监测和管理措施以预防风险。
4. 蓝色预警为最低级别,表示网络安全事件的风险较小,但仍需适度加强管理和监测措施。
5. 网络安全事件的预警是通过监测网络系统、分析数据、漏洞扫描等手段来发现并评估网络安全事件的风险和可能性,以便及时向相关人员及部门发出预警信息,从而避免或减轻网络安全事件可能带来的损失。
6. 监测网络流量和异常行为是预警工作的一部分。通过实时监测和分析网络流量,可以识别出异常流量和行为模式,例如DDoS攻击和病毒传播等,这些都是网络安全事件发生的前兆。
7. 数据分析和事件检测同样至关重要。通过对网络数据的实时分析和检测,能够发现网络中的漏洞、恶意软件和黑客攻击等行为。这些数据分析有助于预测网络安全事件的发展趋势和影响范围。
8. 漏洞扫描和风险评估是对网络系统安全性的重要检查。通过扫描和评估网络系统的漏洞,可以发现潜在的安全风险,包括漏洞和弱点,这些都是网络安全事件发生的潜在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