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安全设置 » 单位网络安全信息通报预警
扩展阅读
苹果电脑支持扩展内存么 2025-01-16 10:43:38

单位网络安全信息通报预警

发布时间: 2024-07-25 02:32:06

⑴ 市网络安全应急预案5篇

市网络安全应急预案篇1

一、防范预案

(1)幼儿园计算机安装保护卡,使计算机的系统得到保护,避免全园教师在工作、学习使用过程中,由于误操作而使系统损坏,从而影响校园网的运行。

(2)对每个用户都给予相应权限的帐号,使全园教职工既能充分运用校园网的资源,又能方便网络管理人员对校园网络的管理。

(3)对于需要共享的资源统一设定权限,以方便广大教职工查询调用。

(4)选择合适的网络管理平台对校园网运行情况进行监视、分析和监控,迅速判断、查找、排除网络故障。

(5)加强对外网的管理,严格控制外网开放时间。

二、应急预案

(1)运用内容过滤器和防火墙,过滤器技术可以屏蔽不良的网站,对网上色情、暴力和xxx等内容有强大的堵截功能。防火墙技术包含了动态的如辩雀封包过滤、应用代理服务、用户认证、网络地址转换、ip防假冒、预警模块、日志及计费分析等功能,可以有效地将内部网与外部网隔离开来,保护校园网络不受未经授权的第三方侵入。

(2)利用虚拟网技术,将园分布在不同部门、不同网段上的办公应用服务器划分为一个虚拟子网,限制用户对其访问。开放必要的端口外,其他端口和服务安全禁止,以增加安全性。为了避免用户滥用网络资源,对不同的虚拟子网赋予不同的对外访问权限,如只能访问校内、只能访问中国教育科研网、可以访问整个互联网等,同时按照ip地址和用户帐号进行流量控制和统计,力争是网络资源得到更为有效的应用。

(3)建立一支具有安全管理意识的网管队伍。对计算机实行精确到人,对用户进行教育,除了对用户进行有关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和 规章制度 进行宣传教育外,还必须让用户知道如何使用密码、管理文件、收发邮件和正确地运行应用程序。对于非法访问和黑客攻击事件,一旦发现要严肃处理。

市网络安全应急预案篇2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网络舆情应急处置水平,有效应对和快速化解网上舆论危机,支持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占领各种网络信息传播载体,形成学校网络舆情预警防范和监测引导机制,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关于加强和改进互联网管理工作的意见》,结合我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处置网络上出现的对学校社会声誉、教学秩序、事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信息,或对学校师生生活、工作、学习产生重大影响的相关信息等突发网络舆论情况。

二、工作原则

1.统一领导原则。将重大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纳入全校应急工作统筹安排,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加强组织协调。

2.预防为主原则。学校各处室、年级组、教研组应做好网络舆情突发的预防工作。

3.协同一致原则。各处室、年级组、教研组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密切配合,协同一致,处置好网络舆情突发事件。

三、组织机构和保障

1.东案小学网络应急舆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组成: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各科室负责人

2.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全面负责日常工作及领导小组交办的事宜。

四、处置程序及办法

(一)研判预警。学校信息处及其他处室对本校可能引发重大网络舆情的突发事件、热点敏感问题,要及时搜集掌握有关真渣早实信息,做好应对处置准备,增强工作前瞻性和时效性。

(二)快速反应。学校处室发现重大网络舆情后,要按照快速、畅通原则和逐级报告、双重报告等要求,及时将情况报告学校网络应急舆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分管副校长、校长。同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建专门工作组,召开碰头会,制定并落实应急处置措施,快速及时内将事情原由、事实真相、事件处置情况等组织成汇报材料,并做到30分钟内口头汇报和90分钟内书面汇报。如有必要,需将材料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及时沟通有关情况。

(三)分类处置。面对网络媒体出现的突发重大网络舆情,按照信息内容的不同,在严格执行保密法律法规、新闻宣传纪律等规定的基础上,需按以下不同办法分类处置:

1、属询问、置疑、诉求类的,安排学校相关部门依法依规进行办理、提出答复意见,经灶迟学校主要领导和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统一回复;能当即回复的要当即回复,需要一段时间办理后才能回复的,要在当日回复处理意见并告知回复处理结果具体时日。

2、属对学校某一突发事件或社会热点、敏感问题恶意传播或炒作类的,要依法告知事实真相或事件处置情况;对于造成重大负面影响或严重损失及告知事实真相、事件处置情况后仍继续恶意传播或炒作的,商请执纪执法部门依纪依法查处。

3、属捏造、歪曲或夸大事实,恶意攻击、诽谤,煽动闹事或涉嫌网上违法犯罪活动类的,要依法澄清事实真相,如属于学校内部人员,以说服教育为主,情节恶劣者按学校相关校规校纪给予处罚,如属于校外人员商请执纪执法部门依纪依法查处。

4、属对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工作有重要积极意义类的,要积极采纳建议并按要求予以回复。(四)动态跟踪。学校要落实专人对突发重大舆情及处置后的事态实行动态跟踪,适时采取应对处置措施,坚决防止网络舆情危机发生。

(五)总结评估。在网络舆情被消除或趋于平稳后,学校网络应急舆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要根据舆情的发生、传播和处置情况及时进行总结、梳理、反思,不断健全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应对网络媒体的能力。

五、后续工作

(一)善后处置

学校综合治理领导小组指导做好突发事件的善后工作,尽快恢复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尽可能地减少损失和影响。

(二)总结分析

学校综合治理领导小组会同参与处置的相关部门(单位)对突发事件处置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吸取经验教训,进一步修订和完善预案。

对玩忽职守、造成严重损失的,要报公安机关依法给予责任人行政处分,违反法律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市网络安全应急预案篇3

一、制定预案的目的

为确保发生网络安全问题时各项应急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根据互联网网络安全相关条例及上级相关 部门文件精神,结合我校校园网工作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二、本预案的适用范围

适用于在本校区电脑发生不良信息、网上恶意攻击等事故.

三、应急指挥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各班主任

网管

四、积极预防网络和信息事故发生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强化工作职责,完善各项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各项措施的落实。

(2)充分利用各种渠道进行网络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组织、指导全校网络安全常识的普及教育,广泛开展网络安全和有关技能训练,不断提高广大师生的防范意识和基本技能。

(3)认真搞好各项物资保障,严格按照预案要求积极配备网络安全设施设备,落实网络线路、交换设备、网络安全设备等物资,强化管理,使之保持良好工作状态。

(4)采取一切必要手段,组织各方面力量全面进行网络安全事故处理工作,把不良影响与损失降到最低点。

(5)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面保证和促进学校网络安全稳定地运行。

五、各级处理预案

1.网站不良信息事故处理预案

(1)一旦发现学校网站上出现不良信息(或者被黑客攻击修改了网页),立刻关闭网站。

(2)备份不良信息出现的目录、备份不良信息出现时间前后一个星期内的http连接日志、备份防火墙中不良信息出现时间前后一个星期内的网络连接日志。

(3)打印不良信息页面留存。

(4)完全隔离出现不良信息的目录,使其不能再被访问。

(5)删除不良信息,并清查整个网站所有内容,确保没有任何不良信息,重新开通网站服务,并测试网站运行。

(6)修改该目录名,对该目录进行安全性检测,升级安全级别,升级程序,去除不安全隐患,关闭不安全栏目,重新开放该目录的网络连接,并进行测试,正常后,重新修改该目录的上级链接。

(7)全面查对http日志,防火墙网络连接日志,确定该不良信息的源ip地址,如果来自校内,则立刻全面升级此次事件为最高紧急事件,立刻向领导小组组长汇报,视情节严重程度领导小组可决定是否向公安机关报案。

(8)从事故一发生到处理事件的整个过程,必须保持向领导小组组长汇报、解释此次事故的发生情况、发生原因、处理过程。

2.网络恶意攻击事故处理预案

(1)发现出现网络恶意攻击,立刻确定该攻击来自校内还是校外;受攻击的设备有哪些;影响范围有多大。并迅速推断出此次攻击的最坏结果,判断是否需要紧急切断校园网的服务器及公网的网络连接,以保护重要数据及信息;

(2)如果攻击来自校外,立刻从防火墙中查出对方ip地址并过滤,同时对防火墙设置对此类攻击的过滤,并视情况严重程度决定是否报警。

为确保发生网络安全问题时各项应急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根据互联网网络安全相关条例及上级相关部门文件精神,结合我校校园网工作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六、日常管理

1.领导小组依法发布有关消息和警报,全面组织各项网络安全防御、处理工作。各有关组员随时准备执行应急任务。

2.网络管理员对校园内外所属网络硬件软件设备及接入网络的计算机设备定期进行全面检查,封堵、更新有安全隐患的设备及网络环境。

3.加强对校园网内计算机设备的管理,加强对学校网络的使用者(学生和教师)的网络安全教育。加强对重要网络设备的软件防护以及硬件防护,确保正常的运行软件硬件环境。

4.加强各类值班值勤,保持通讯畅通,及时掌握学校情况,全力维护正常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

5.按预案落实各项物资准备。

七、网络安全事故发生后有关行动

1.领导小组得悉消防紧急情况后立即赶赴本级指挥所,各种网络安全事故处理小组迅速集结待命。

2.应急小组成员听从组织指挥,迅速组织本级抢险防护。

(1)确保web网站信息安全为首要任务,学校公网连接。迅速发出紧急警报,所有相关成员集中进行事故分析,确定处理方案。

(2)确保校内其它接入设备的信息安全:经过分析,可以迅速关闭、切断其他接入设备的所有网络连接,防止滋生其他接入设备的安全事故。

(3)分析网络,确定事故源:使用各种网络管理工具,迅速确定事故源,按相关程序进行处理。

(4)事故源处理完成后,逐步恢复网络运行,监控事故源是否仍然存在。

(5)针对此次事故,进一步确定相关安全措施、总结经验,加强防范。

(6)从事故一发生到处理的整个过程,必须及时向领导小组组长以及教务处以及校长汇报,听从安排,注意做好保密工作。

3.积极做好广大师生的思想宣传教育工作,迅速恢复正常秩序,全力维护校园网安全稳定。

4.迅速了解和掌握事故情况,及时汇总上报。

5.事后迅速查清事件发生原因,查明责任人,并报领导小组根据责任情况进行处理。

八、其他

1.在应急行动中,学校各部门要密切配合,服从指挥,确保政令畅通和各项工作的落实。

2.各部门应根据本预案,结合本部门实际情况,认真制定本部门的应急预案,并切实落实各项组织措施。

市网络安全应急预案篇4

一、总则

1、编制目的

为提高我校处理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能力,形成科学、有效、反应迅速的应急工作机制,确保我校校园网络重要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实体安全、运行安全和数据安全,最大限度地减轻网络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危害,保护师生权益,维护正常社会秩序、教学秩序,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

2、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管理暂行规定》等有关法规、规定,制定本预案。

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校校园网络发生与本预案定义的i-iv级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和可能导致i-iv级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置工作。

本预案启动后,我校以前制定的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预案与本预案相冲突的,按照本预案执行。而法律、法规和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4、分类分级

本预案所指的网络信息安全突发事件,是指我校校园网等重要网络信息系统突然遭受不可预知外力的破坏、毁损或故障,不良信息在我校校园网乃至整个互联网的传播,发生对国家、社会、公众、学院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危害的紧急网络安全事件。

事件分类根据网络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特征,网络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划分为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和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网络安全突发事件是指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人为破坏引起的网络与信息系统的损坏;信息安全突发事件是指利用信息网络进行有目的或有组织的反动宣传、煽动和歪曲事理的.不良活动或违法活动。

(1)自然灾害是指地震、台风、雷电、火灾、洪水等。

(2)事故灾难是指电力中断、网络损坏或者是软件、硬件设备故障等。

(3)人为破坏是指人为破坏网络线路、通信设施,互联网攻击、病毒攻击、恐怖主义活动等事件。

事件分级

根据我省对网络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将网络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分为四级:i级(特别重大)、ii级(重大)、iii级(较大)、iv级(一般)。具体级别定义如果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的,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1)i级(特别重大):造成我校网络与信息系统发生大规模瘫痪,事态的发展超出区一级相关主管部门的控制能力,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公共利益或教育形象造成特别严重损害的突发事件。

(2)ii级(重大):造成我校或其它上一级部门重要网络与信息系统瘫痪,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公共利益或教育形象造成严重损害,需要上级政府或公安部门协助,乃至需跨地区协同处置的突发事件。

(3)iii级(较大):造成我校网络与信息系统瘫痪,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公共利益或教育形象造成一定损害,但只需在本区政府或区信息中心协同处置的突发事件。

(4)iv级(一般):造成我校校园网络重要网络与信息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坏,对师生、家长或其他人员和单位的权益有一定影响,但不危害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可由我区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处置的突发事件。

二、工作原则

1、积极防御、综合防范。立足安全防护,加强预警,重点保护重要信息网络和关系社会稳定的重要信息系统;从预防、监控、应急处理、应急保障和打击不法行为等环节,在管理、技术、宣传等方面,采取多种措施,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作用,构筑我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2、明确责任、分级负责。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加强网络安全管理,认真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加强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的宣传和教育,进一步提高师生的信息安全意识。

3、落实措施、确保安全。要对机房、网络设备、服务器等设施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对发现安全漏洞和隐患的进行及时整改;在国际互联网上已建立网站的分院单位,要实行网站的巡察制度,密切关注互联网信息动态,要按照快速反应机制,及时获取充分而准确的信息,跟踪研判,果断决策,迅速处置,最大程度地减少危害和影响。

4、依靠科学、平战结合。各办学单位应根据本预案的标准,建立本单位的应急处置预案,并加强技术储备、规范应急处置措施与操作流程,树立常备不懈的观念,定期进行预案演练,确保应急预案切实可行。

5、事故上报

网络信息安全事故上报

(1)当发生网络信息安全突发事件时,应及时按规定向有关部门报告。初次报告最迟不得超过2小时,重大和特别重大的网络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必须实行态势进程报告和日报告制度。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来源、影响范围、事件性质、事件发展趋势和采取的措施等。

发生信息安全事件的部门应当在发生信息安全事件后,首先以口头方式立即向我校信息安全管理办公室报告。

发生信息安全事件的部门应当立即对发生的事件进行调查核实、保存相关证据,并在事件被发现或应当被发现时起5小时内将有关材料报至我校信息安全管理办公室。

对于信息安全事件,我校信息安全管理办公室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上报院领导,并负责组织人员对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

发生信息安全事件的部门应当在事件处理完毕后5个工作日内将处理结果报院办备案。

我校信息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组织对事件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将结果通报院领导。

(2)学院信息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和院领导应确立两个以上的即时联系方式,公众可通过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互联网等多种联系方式进行报警,避免因信息网络突发事件发生后,必要的信息通报与指挥协调通信渠道中断。

网络信息安全预警处理与发布

(1)对于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网络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并在2小时内进行相应的风险评估,并及时按规定向校长和有关部门报告。

(2)发现网络信息安全突发事件或事故时,区教育网络管理中心配合对突发事件或事故进行风险评估,并把评估信息及时反馈给区应急小组。

三、事后处理

应急响应应急结束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经应急处置后,得到有效控制,事态下降到一定程度或基本得以解决,将各监测统计数据上报院领导,由院领导向区应急小组提出应急结束的建议,经批准后实施。

四、人员队伍

保障措施应急技术队伍保障按照一专多能的要求建立我校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技术保障队伍。并定期参加信息安全配训。

五、监督管理

1、宣传教育我校将充分利用学校各种传播媒介及有效的形式,比如校园网络、校园广播、校园电视台、教职工大会、班会等形式,加强对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师生的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对网络与信息安全等方面专业技能的培训,指定专人负责安全技术工作。并将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流程等列为学校行政管理干部的培训内容,增强应急处置工作中的组织能力。

2、演练建立应急预案定期演练制度。通过演练,发现应急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责任与奖惩要认真贯彻落实预案的各项要求与任务,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学校将不定期进行检查,对各项制度、计划、方案、人员等进行实地督察,对未有效落实预案各项规定的进行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改正。

市网络安全应急预案篇5

一、突发舆情事件应对的基本方法

1.快速及时的回应舆论关切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明确回应责任,通过线上(官微、官博、官网)与线下(发布会)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回应,双管齐下,消解舆情热度。

2.利用网络媒体,抢占舆论制高点:在第一时间回应舆论关切问题后,还应该加强与网络媒体的合作,有助于提升对外发布信息的权威和说服力。

3.把握舆情关注重点:主要目的在于发布的信息要尽可能的满足网民的关注点,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利用一些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对舆情进行实时的跟踪监测,把握舆情态势。

4.尊重网络舆情传播规律:舆情删除是不现实的,要善于利用网络传播规律然后积极的引导舆情,如引导网络舆论转移关注点、发布与传递一些正面的声音等。

5.积极寻找网络意见领袖:这种网民引导网民,用网民自己的声音进行引导、感染网民,实现网民自我教育、自我引导的方式,在舆情引导的过程中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突发舆情事件处置办法

由于网络舆情传播速度快,传播载体众多,在应对突发舆情的过程中,时效性很重要。为此,通过采购舆情监测公司的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加强网上舆情监控,以及时发现舆情信息并监测舆情的发展趋势,已成为突发舆情事件处置的主要解决办法。

以识微商情这样的网络舆情监测系统为例,可对全网舆情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舆情信息并监测舆情的发展趋势,负面舆情自动识别第一时间告警通知,挖掘舆情传播演化过程中的传播网站、传播媒体、关键传播节点以及传播溯源、网民情感分析等,自动生成舆情分析统计图表简报,供突发舆情事件应对工作决策参考。

⑵ 网络安全预警应由谁发布

部应急办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应当及时汇总分析突发事件隐患和预警信息,必要时组织相关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专家学者进行会商研判。
认为需要发布红色预警的,由部应急办报国家网络安全应急办公室统一发布(或转发国家网络安全应急办公室发布的红色预警),并报部领导小组;认为需要发布橙色预警的,由部应急办统一发布,并报国家网络安全应急办公室和部领导小组;认为需要发布黄色、蓝色预警的,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可在本行政区域内发布,并报部应急办,同时通报地方相关部门。对达不到预警级别但又需要发布警示信息的,部应急办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可以发布风险提示信息。
发布预警信息时,应当包括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的影响范围和造成的危害、应采取的防范措施、时限要求和发布机关等,并公布咨询电话。面向社会发布预警信息可通过网站、短信、微信等多种形式。

⑶ 国家建立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和什么制度

国家建立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和信息通报制度。网络运营者应当建立网络信息安全投诉、举报制度,公布投诉、举报方式等信息,及时受理并处理有关网络信息安全的投诉和举报。
国家网信部门和有关部门依法履行网络信息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发现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发布或者传输的信息的,应当要求网络运营者停止传输,采取消除等处置措施,保存有关记录;对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上述信息,应当通知有关机构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阻断传播。国家建立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和信息通报制度。国家网信部门应当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加强网络安全信息收集、分析和通报工作,按照规定统一发布网络安全监测预警信息。
1、网络
网络是指由计算机或者其他信息终端及相关设备组成的按照一定的规则和程序对信息进行收集、存储、传输、交换、处理的系统。
2、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是指通过采取必要措施,防范对网络的攻击、侵入、干扰、破坏和非法使用以及意外事故,使网络处于稳定可靠运行的状态,以及保障网络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的能力。
从这个概念来讲,网络安全包括传统的网络安全、数据安全,是范围更大的网络安全,更加侧重网络运行安全、信息安全。
3、网络运营者
网络运营者是指网络的所有者、管理者和网络服务提供者。
网络运营者是网络安全法中非常重要的概念,是关键义务主体或核心义务主体,出现31次。如几大电信运营商、BAT等企业以及国家机关中的网络执法部门都属于网络运营者的范畴。同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也是一种网络运营者。
《网络安全法》去掉了草案中关于“包括基础电信运营者、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重要信息系统运营者等”的规定,可能考虑到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现今,对于“网络运营者”这一概念只规定内涵而对其外延采用开放的描述方式,似乎是一种更聪明也是更合乎时宜的做法。需要注意的是,是否被认定为“网络运营者”主要取决于企业是否成为了网络信息系统的所有者和管理者,以及企业的业务是否提供了各类网络服务,特别是互联网信息服务。
4、网络数据
网络数据是指通过网络收集、存储、传输、处理和产生的各种电子数据。
5、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自然人个人身份的各种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个人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等。
从定义中可以看出,网络安全法中个人信息多侧重自然人的信息,对虚拟人的信息如用户名、密码、IP、MAC、上网时间、Cookies 等信息还没有明确定义。个人信息不同于个人数据、个人隐私,自然人的健康、犯罪、私人等活动信息,网络安全法中并没有提到。
6、关键信息基础设施
国家需要对公共通信和信息服务、能源、交通、水利、金融、公共服务、电子政务等重要行业和领域,以及其他一旦遭到破坏、丧失功能或者数据泄露,可能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国计民生、公共利益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进行保护。
《网络空间安全战略》中进一步明确,公共通信、广播电视传输等服务的基础信息网络,能源、金融、交通、教育、科研、水利、工业制造、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公用事业等领域和国家机关的重要信息系统,重要互联网应用系统(如阿里巴巴、腾讯、网络)等 14 个大行业领域属于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中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范围进行了更具体的界定。下列单位运行、管理的网络设施和信息系统,一旦遭到破坏、丧失功能或者数据泄露,可能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国计民生、公共利益的,应当纳入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范围:
(一)政府机关和能源、金融、交通、水利、卫生医疗、教育、社保、环境保护、公用事业等行业领域的单位;
(二)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以及提供云计算、大数据和其他大型公共信息网络服务的单位;
(三)国防科工、大型装备、化工、食品药品等行业领域科研生产单位;
(四)广播电台、电视台、通讯社等新闻单位;
(五)其他重点单位。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四十九条网络运营者应当建立网络信息安全投诉、举报制度,公布投诉、举报方式等信息,及时受理并处理有关网络信息安全的投诉和举报。
网络运营者对网信部门和有关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应当予以配合。

⑷ 锲藉跺缓绔嬬绣缁滃畨鍏ㄧ洃娴嬮勮﹀拰浠涔埚埗搴

锲藉跺缓绔嬬绣缁滃畨鍏ㄧ洃娴嬮勮﹀拰(淇℃伅阃氭姤)鍒跺害銆傚浗瀹剁绣淇¢儴闂ㄥ簲褰撶粺绛瑰岗璋冩湁鍏抽儴闂ㄥ姞寮虹绣缁滃畨鍏ㄤ俊鎭鏀堕泦銆佸垎鏋愬拰阃氭姤宸ヤ綔锛屾寜镦ц勫畾缁熶竴鍙戝竷缃戠粶瀹夊叏鐩戞祴棰勮︿俊鎭銆

2020骞4链27镞ワ纴锲藉朵簰镵旂绣淇℃伅锷炲叕瀹ゃ佸浗瀹跺彂灞曞拰鏀归潻濮斿憳浼氥佸伐涓氩拰淇℃伅鍖栭儴銆佸叕瀹夐儴銆佸浗瀹跺畨鍏ㄩ儴銆佽储鏀块儴銆佸晢锷¢儴銆佷腑锲戒汉姘戦摱琛屻佸浗瀹跺竞鍦虹洃镌g$悊镐诲眬銆佸浗瀹跺箍鎾鐢佃嗘诲眬銆佸浗瀹朵缭瀵嗗眬銆佸浗瀹跺瘑镰佺$悊灞鍏12涓閮ㄩ棬镵斿悎鍙戝竷銆婄绣缁滃畨鍏ㄥ℃煡锷炴硶銆嬶纴浜2020骞6链1镞ヨ捣瀹炴柦銆



镓╁𪾢璧勬枡锛


鎶链铡熺悊

缃戠粶瀹夊叏镐ч梾棰桦叧绯诲埌链𨱒ョ绣缁滃簲鐢ㄧ殑娣卞叆鍙戝𪾢锛屽畠娑夊强瀹夊叏绛栫暐銆佺Щ锷ㄤ唬镰併佹寚浠や缭鎶ゃ佸瘑镰佸︺佹搷浣灭郴缁熴佽蒋浠跺伐绋嫔拰缃戠粶瀹夊叏绠$悊绛夊唴瀹广备竴鑸涓撶敤镄勫唴閮ㄧ绣涓庡叕鐢ㄧ殑浜掕仈缃戠殑闅旂讳富瑕佷娇鐢ㄢ滈槻𨱔澧欌濇妧链銆

钬滈槻𨱔澧欌濇槸涓绉嶅舰璞$殑璇存硶锛屽叾瀹炲畠鏄涓绉嶈$畻链虹‖浠跺拰杞浠剁殑缁勫悎锛屼娇浜掕仈缃戜笌鍐呴儴缃戜箣闂村缓绔嬭捣涓涓瀹夊叏缃戝叧锛屼粠钥屼缭鎶ゅ唴閮ㄧ绣鍏嶅弹闱炴硶鐢ㄦ埛镄勪镜鍏ャ 

鑳藉熷畬鎴悫滈槻𨱔澧欌濆伐浣灭殑鍙浠ユ槸绠鍗旷殑闅愯斀璺鐢卞櫒锛岃繖绉嵝滈槻𨱔澧欌濆傛灉鏄涓鍙版櫘阃氱殑璺鐢卞櫒鍒欎粎鑳借捣鍒颁竴绉嶉殧绂讳綔鐢ㄣ傞殣钄借矾鐢卞櫒涔熷彲浠ュ湪浜掕仈缃戝岗璁绔鍙g骇涓婇樆姝㈢绣闂存垨涓绘満闂撮氢俊锛岃捣鍒颁竴瀹氱殑杩囨护浣灭敤銆

⑸ 互联网网络安全信息通报实施办法的附件二: 信息分级规范

一、预警信息分级
1、一级(红色)预警信息:可能导致发生特别重大网络安全事件的信息为一级预警信息。
2、二级(橙色)预警信息:可能导致发生重大网络安全事件的信息为二级预警信息。
3、三级(黄色)预警信息:可能导致发生较大网络安全事件的信息为三级预警信息。
4、四级(蓝色)预警信息:可能导致发生一般网络安全事件的信息为四级预警信息。
二、事件信息分级 分类 对象 特别重大事件 重大事件 较大事件 一般事件 IP业务 互联网接入(含宽带、窄带接入,固定、移动或无线接入) 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者本单位全国网内100万以上互联网接入用户无法正常访问互联网1小时以上。 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者本单位全国网内10万以上互联网接入用户无法正常访问互联网1小时以上。 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者本单位某省、直辖市、自治区网内5万以上互联网接入用户无法正常访问互联网1小时以上。 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者本单位某省、直辖市、自治区网内1~5万互联网接入用户无法正常访问互联网1小时以上。 专线接入 N/A 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者本单位专线接入业务500端口以上阻断1小时以上。 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者本单位专线接入业务100端口以上阻断1小时以上。 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者本单位专线接入业务20端口以上阻断1小时以上。 重要信息系统数据通信 N/A 造成某个全国级重要信息系统用户数据通信中断1小时以上。 造成某个省级重要信息系统用户数据通信中断1小时以上。 造成某个地市级重要信息系统用户数据通信中断1小时以上。 基础IP网络 国际互联 50%以上国际互联带宽电路阻断1小时以上。 30%以上国际互联带宽电路阻断1小时以上。 10%以上国际互联带宽电路阻断1小时以上。 国际互联设备、电路阻断,但未造成上述严重后果。 国内骨干网互联 某个全网直连点1个以上互联单位方向全阻1小时以上。 某全网直连点1个互联单位方向网间直连(或某个交换中心)全阻1小时以上。 交换中心1个互联单位方向全阻1小时以上。 直连设备、电路阻断,但未造成上述严重后果。 运营单位IP网 2个以上省网(或2个以上3.2级以上城域网)脱网或严重拥塞1小时以上。 1个省网(或1个以上3.1级以上城域网)脱网或严重拥塞1小时以上。 1个以上城域网(3.1级以下)脱网或严重拥塞1小时以上。 IP骨干网重要节点或链路阻断,但未造成上述严重后果。 IDC N/A 3.1级以上IDC全阻或严重拥塞1小时以上。 2级IDC全阻或严重拥塞1小时以上。 其它IDC全阻或严重拥塞1小时以上。 域名系统 国际根镜像和gTLD镜像服务器 N/A N/A 国际根和通用顶级域名镜像服务器解析服务瘫痪。 N/A 国家顶级域名(.CN) 国家域名解析系统瘫痪,对全国互联网用户的域名解析服务失效。 国家域名解析系统半数及以上顶级节点解析成功率低于50%或解析响应时间高于5秒;国家域名顶级节点解析数据缺失或出错超过0.1%;国家域名解析系统重点域名相关解析数据出错。 国家域名解析系统半数以下顶级节点解析成功率低于50%或解析响应时间高于5秒;国家域名顶级节点解析数据缺失或出错超过0.01%;国家域名系统注册服务不可用4小时以上。 国家域名系统注册服务性能下降或查询服务不可用。 域名注册服务机构管理的权威域和递归解析服务器 1家或多家重点注册服务机构域名解析服务瘫痪。 1家或多家重点注册服务机构域名解析服务性能下降,解析成功率低于50%或解析响应时间高于5秒,或解析数据缺失或出错,超过1%。注册服务机构域名系统核心数据库丢失或非正常修改,并影响到国家域名核心数据库导致产生国家顶级域名重大事件。 1家或多家注册服务机构域名解析服务性能下降,解析成功率低于80%或解析响应时间高于5秒,或解析数据缺失或出错,超过0.1%。 1家或多家注册服务机构域名注册系统服务不可用。 基础和增值运营企业的权威域域名解析服务器 N/A 重点域名解析权威服务器瘫痪1小时以上。 N/A N/A 基础运营企业的递归服务器 N/A 为一个或多个省份提供服务的递归服务器瘫痪1小时以上。 N/A N/A 基础电信运营企业网上营业厅、移动WAP业务、门户网站 系统瘫痪或故障,造成业务中断1个小时以上,或造成100万以上用户数据丢失、泄漏。 系统瘫痪或故障,造成业务中断1个小时以下,或造成10万以上用户数据丢失、泄漏。 系统瘫痪或故障,造成业务中断或造成1万以上用户数据丢失、泄漏。 系统瘫痪或故障,但未造成上述严重后果。 公共互联网环境 计算机病毒事件、蠕虫事件、木马事件、僵尸网络事件 涉及全国范围或省级行政区域的大范围病毒和蠕虫传播事件,或单个木马和僵尸网络规模达100万个以上IP,对社会造成特别重大影响。 涉及全国范围或省级行政区域的大范围病毒和蠕虫传播事件,或同一时期存在一个或多个木马和僵尸网络总规模达50万个以上IP,对社会造成重大影响。 涉及全国范围或省级行政区域的大范围病毒和蠕虫传播事件,或同一时期存在一个或多个木马和僵尸网络总规模达10万个以上IP,对社会造成较大影响。 涉及全国范围或省级行政区域的大范围病毒和蠕虫传播事件、木马和僵尸网络事件等,对社会造成一定影响,但未造成上述严重后果。 域名劫持事件、网络仿冒事件、网页篡改事件 N/A 发生涉及重点域名、重要信息系统网站的域名劫持、仿冒、篡改事件,导致10万以上网站用户受影响,或造成重大社会影响。 发生涉及重点域名、重要信息系统网站的域名劫持、仿冒、篡改事件,导致1万以上网站用户受影响,或造成较大社会影响。 其他域名劫持、网络仿冒、网页篡改事件,造成一定社会影响,但未造成上述严重后果。 网页挂马事件 发生涉及重要信息系统网站、重要门户网站的网页挂马事件,受影响网站用户达100万人以上,造成特别重大社会影响。 发生涉及重要信息系统网站、重要门户网站的网页挂马事件,受影响网站用户达10万人以上,造成重大社会影响。 发生涉及重要信息系统网站、重要门户网站的网页挂马事件,受影响网站用户达1万人以上,造成较大社会影响。 其他网页挂马事件,但未造成上述严重后果。 拒绝服务攻击事件 N/A 发生涉及全国级重要信息系统的拒绝服务攻击,造成重大社会影响。 发生涉及省级重要信息系统的拒绝服务攻击,造成较大社会影响。 其他拒绝服务攻击,造成一定社会影响。 后门漏洞事件、非授权访问事件、垃圾邮件事件及其他网络安全事件 N/A 发生涉及全国级重要信息系统的后门漏洞事件、非授权访问事件、垃圾邮件事件及其他网络安全事件,造成重大社会影响。 发生涉及省级重要信息系统的后门漏洞事件、非授权访问事件、垃圾邮件事件及其他网络安全事件,造成较大社会影响。 发生的后门漏洞事件、非授权访问事件、垃圾邮件事件及其他网络安全事件,造成一定社会影响。 〔注〕:
1、严重拥塞是指链路时延>110ms或丢包率超过8%。
2、本办法中重要信息系统指政府部门、军队以及银行、海关、税务、电力、铁路、证券、保险、民航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使用的信息系统。
3、“信息分级规范”中所称“以上”包括本数,所称“以下”不包括本数。

⑹ 发生网络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发生网络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1

为确保校园网安全有序平稳运行,保证校园网络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更好的服务于学校的教育教学,为及时处置校园网信息网络安全事件,保障校园网作用的正常发挥,特制定本预案。

一、信息网络安全事件定义

1、校园网内网站主页被恶意纂改、交互式栏目里发表反政府、分裂国家和色情内容的信息及损害国家、学校声誉的谣言。

2、校园网内网络被非法入侵,应用计算机上的数据被非法拷贝、修改、删除。

3、在网站上发布的内容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侵犯知识版权,已经造成严重后果。

二、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处理机构及职责

1、设立信息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负责信息网络安全事件的组织指挥和应急处置工作。

2、学校网格安全领导小组职责任务

(1)、监督检查各教研组处室网络信息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

(2)、加强网上信息监控巡查,重点监控可能出现有害信息的网站、网页。

(3)、及时组织有关部门和专业技术人员对校园网上出现的突发事件进行处理并根据情况的严重程度上报有关部门。

(4)、与市公安局网络安全监察部门保持热线联系,协调市公安局网监处安装网络信息监控软件,并保存相关资料日志在三个月以上。确保反应迅速,做好有关案件的调查、取证等工作。

三、网络安全事件报告与处置

事件发生并得到确认后,网络中心或相关科室人员应立即将情况报告有关领导,由领导(组长)决定是否启动该预案,一旦启动该预案,有关人员应及时到位。

网络中心在事件发生后24小时内写出事件书面报告。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事件发生时间、地点、单位、事件内容,涉及计算机的IP地址、管理人、操作系统、应用服务,损失,事件性质及发生原因,事件处理情况及采取的措施;事故报告人、报告时间等。

学校网格安全领导小组成员承担校内外的工作联系,防止事态通过网络在国内蔓延。

网络中心人员进入应急处置工作状态,阻断网络连接,进行现场保护,协助调查取证和系统恢复等工作。对相关事件进行跟踪,密切关注事件动向,协助调查取证。

有关违法事件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四、一般性安全隐患处理:

学校网络信息中心配备了正版-防火墙软件和瑞星防病毒软件,及时升级,及时清除杀灭网络病毒,检测入侵事件,将向管理员发出警报,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处理入侵事件,并报有关部门。对来往电子邮件及网络下载文件用防病毒软件软件过滤,确保不被木马类病毒侵入并在无意中协助传播病毒。

管理员对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转情况,做好设备维护记录,保证设备高效稳定的运行。学校重要计算机出现硬件设备故障,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启用数据备份,保证数据不丢失,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

发生网络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2

1、总则

为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提高应急防范能力,保障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维护校园安全社会稳定,制定本预案。

1.1编制目的

确保基础网络、电子政务、教务系统与其他重要信息系统的日常业务能够持续运行;确保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靠性;保证学校突发公共事件信息传输的畅通。

1.2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上级有关部门的文件规定。

(2)网络与信息安全主要威胁及隐患现象。当前我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工作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病毒入侵和网络攻击日趋严重,网络失泄密事件屡有发生,网络与信息系统的防护水平不高,应急能力不强;信息安全管理和技术人才缺乏;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不完善;全社会信息安全意识不强,信息安全管理薄弱;随着我校信息化的逐步推进,特别是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信息安全还将面临更多新的挑战。

1.3工作原则

(1)坚持积极防御,综合防范的方针。

(2)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3)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

(4)坚持依法管理、规范有序的原则。

1.4适用范围

校园网络与信息系统,重点是信息基础设施、重要业务系统。

2、预警级别

网络与信息安全重大突发事件是指由于自然灾害、设备软硬件故障、内部人为失误或破坏、利用计算机病毒进行破坏,境内外敌对势力、敌对分子利用信息网络进行有组织的大规模宣传、煽动和渗透活动,以及对校内信息网络或设施、重点网站进行大规模的破坏活动等原因,严重影响到我校网络与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出现业务中断、系统破坏、数据破坏、信息失窃密或泄密等,形成不良影响并造成一定程度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的事件。

根据上级的要求,我校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划分为五个等级:

第一级为自主保护级 。是单一地点及冲击或损害相对较小的事件。指一般的信息和信息网络系统,其受到破坏后,会对学校的权益有一定影响,但不危害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

第二级为指导保护级。 是对运行造成严重损害的单一地方安全事件。指一定程度上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的一般信息,其受到破坏后,会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造成一定损害。

第三级为监督保护级。 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地点的安全事件,但只造成较小的`冲击或损害。指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的信息,其受到破坏后,会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造成较大损害。

第四级为强制保护级。 是对多地点造成特大冲击或损害的安全事件。指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的重要信息,其受到破坏后,会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

第五级为专控保护级。 是对多点系统造成巨大冲击或严重损害的安全事件。指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的核心信息,其受到破坏后,会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造成特别严重损害。

全校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实行分等级响应、处置的制度。对第一、第二级别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由事件发生部门自行作应急处理;对第三、四级别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由相应主管部门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机构处理;对第五级别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启动报告上级处理应急预案。

3、应急组织领导体系及职责任务

3.1应急组织领导体系

全校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防范及应急处置工作由校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小组统一领导、指挥、协调。

(1)丰海中学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小组组成:

组长:

副组长:

成员:校长室党支部校长办公室会计室教导处总务处团支部工会学校网络中心的全体成员

(2)丰海中学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办公室

设立丰海中学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办公室,设在校网络中心办公室,其组成:

主任:

副主任:

成员:

3.2职责及任务

(1)校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小组承担网络与信息安全方面突发应急事件的主要职责及任务:

①审查批准学校信息与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方案。决定五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启动,督促检查三级和四级突发事件处置工作;

②对各部门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应急处置预案、应急处置准备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③对各部门在突发事件处置工作中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开展表彰奖励活动;

④向上级部门报告突发事件以及应急处置情况;

⑤按照上级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小组的要求开展处置工作。

(2)学校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办公室承担突发应急事件的日常工作。其主要职责及任务:

①组织制定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方案;

②统筹规划建立应急处理技术平台,会同其他成员制定相关应急措施;

③提出启动预案,加强或撤销控制措施的建议和意见;

④协调各部门共同做好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

⑤督促、检查应急措施的落实情况;

⑥配合校内外各部门基础设施的安全应急保障工作,确保信息传输通畅。

⑦负责电子政务、校务网络应急指挥系统的建设与管理。

⑧负责及时收集、上报和通报应急事件的有关情况,向学校及上级部门报告有关工作情况。

(3)学校网络中心:负责学校网络信息监控及网络运行安全监测,实施网络信息、网络安全报警处置平台建设;负责对网上有害信息传播的处置;负责对影响社会稳定的网上热点问题恶意炒作事件的处置;负责对重大敏感时期、重要活动、重要会议期间重点网站发生信息安全事件的处置;负责计算机病毒疫情和大规模网络攻击事件的处置;会同有关部门提出信息网络安全突发事件的具体等级标准。

(4)校长办公室:负责处置利用信息网络危害国家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等。

(5)校长室:负责组织协调有关部门查处利用计算机网络泄露国家秘密的违法行为。

(6)总务处:负责校园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安全应急保障工作,确保信息传输通畅。

(7)会计室:负责建立学校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经费保障机制,保证应急处理体系建设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所需经费。

(8)网络与信息安全小组主要负责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方面重大问题的咨询和处理。

(10)各有关部门负责各自范围内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应参照本预案,建立本部门应急处置机制。对基础网络设施、重要业务系统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4、应急处理程序

4.1突发事件报告

(1)发生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部门应当在事件被发现时,应立即向校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办公室报告。

(2)发生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部门应当立即对发生的事件进行调查核实、保存相关证据,确定事件等级,上报相关材料或提出预案申请。

4.2预案启动

(1)各部门应当及时作出是否启动本级预案的决定,并报校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办公室备案,或向学校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办公室提出启动预案的申请。

(2)校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办公室接到申请后,应立即上报上级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小组的领导,并会同成员部门尽快组织对突发事件时间、性质、级别及启动预案的时机进行评估,提出启动预案的意见,报校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小组批准。

(3)学校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小组在作出是否启动市级预案的决定后,立即通知与应急处理相关的各部门。

4.3现场应急处理

发生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部门按各部门作出启动本级预案的决定,或报经学校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小组批准启动预案,须作好现场应急处理。

(1)尽最大可能收集事件相关信息,正确定位威胁和安全事件的来源,缩短响应时间。

(2)检查威胁造成的结果:如检查系统、服务、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或可用性,检查攻击者是否侵入了系统,再次侵入的可能性,损失的程度,确定暴露出的主要危险等。

(3)抑制事件的影响进一步扩大,限制潜在的损失与破坏。可能的抑制策略一般包括:关闭服务或关闭所有的系统,从网络上断开相关系统,修改防火墙和路由器的过滤规则,封锁或删除被攻破的登录帐号,阻断可疑用户得以进入网络的通路,提高系统或网络行为的监控级别,设置陷阱,启用紧急事件下的接管系统,实行特殊防卫状态安全警戒,反击攻击者的系统等。

(4)根除。在事件被抑制之后,通过对有关恶意代码或行为的分析结果,找出事件根源,明确响应的补救措施并彻底清除。与此同时,对攻击源进行定位并采取合适的措施将其中断。

(5)恢复信息。恢复数据、程序、服务、系统。清理系统,把所有被攻击的系统和网络设备彻底还原到它们正常的任务状态。恢复中涉及机密数据,需要严格遵照机密系统的恢复要求。

4.4应急预案终止

(1)发生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部门根据信息安全事件的处置进展情况,及时向学校应急办提出终止应急预案建议。

(2)学校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办公室接到终止应急预案建议后,组织相关部门对信息安全事件的处置情况进行综合评估,按预案级别做出决定,并报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小组备案。

(3)总结。回顾并整理发生事件的各种相关信息,详细记录所有情况,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逐级上报调查报告。

5、保障措施

各部门要在学校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小组的统一领导下,认真履行各自职责,落实任务,密切配合,确保应急预案有效实施,并做好各项保障措施。

(1)高度重视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工作。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到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工作的重要性,落实工作责任,加强安全应急的宣传教育和技术培训,确保此项工作落到实处。

(2)积极推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逐步实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各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建设要充分考虑抗毁性与灾难恢复。制定并不断完善信息安全应急处置预案。针对基础信息网络的突发性、大规模安全事件,各相关部门要建立科学化、制度化的处理流程。

(3)建立健全指挥调度机制和信息安全通报制度,进一步完善信息安全应急协调机制。

(4)建立应急处理技术平台,进一步提高安全事件的发现和分析能力,从技术上逐步实现发现、预警、处置、通报等多个环节和不同的网络、系统、部门之间应急处理的联动机制。

(5)加强信息安全人才的培养,强化信息安全宣传教育,尽快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技术的信息安全核心人才及管理队伍,提高全社会网络与信息安全防御意识。

(6)加强对攻击网络与信息的分析和预警,进一步提高网络与信息安全监测能力,加大对计算机犯罪的防范力度。

(7)大力发展网络与信息安全服务,增强社会应急支援能力。

(8)提供必要的交通运输保障和经费保障,优化信息安全应急处理工作的物资保障条件。

(9)明确监督主体和责任,对预案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保障应急措施到位,预案实施有效。

6、附则

(1)本预案自批准之日起执行。

(2)各有关部门应参照本预案,制定各自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3)本预案由学校校长办公室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