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安全设置 » 甘谷县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
扩展阅读
网络信息基础设置 2024-11-27 16:39:50
手机乐器软件合奏 2024-11-27 16:03:46

甘谷县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

发布时间: 2024-06-14 17:30:59

❶ 澶у攼鐢樿胺鍙戠数铡傜殑鏀归潻鍙桦寲

涓娄笘绾链镊虫湰涓栫邯鍒濇湡锛岀敱浜庡浗瀹剁粡娴庡彂灞曞圭数锷涢渶姹傜殑蹇阃熷为暱锛屼绩杩涗简鐢靛姏鐢熶骇鎶链镞ユ柊链埚纾镄勮繘姝ワ纴锲藉剁数锷涙敼闱╁傜伀濡傝嵓鍦板𪾢寮锛屼笂澶у帇灏忋佽妭鑳藉噺鎺掔瓑鑳芥簮鏀跨瓥镄勫嚭鍙板圭数婧愮粨鏋勭殑浼桦寲鍜屽彂鐢典紒涓氱粡娴庛佹妧链銆佺幆淇濇寚镙囨彁鍑轰简鏂扮殑瑕佹眰锛屽ぇ瀹归噺銆侀珮鍙傛暟链虹粍寤鸿惧彂灞曡繀鐚涖傜敇璋风数铡2脳12MW链虹粍锲犲归噺灏忋佽兘钥楅珮銆佹薄镆揿ぇ钥岃锲藉跺彂鏀瑰斿垪鍏ュ叧锅滃悕鍗曪纴浼佷笟镄勫彂灞曢溃涓翠弗宄绘写鎴樸 2003骞翠互𨱒ワ纴楗辩粡娌ф戠殑鐢樿胺鐢靛巶缁堜簬纭瀹氢简浠ュ彂灞曟眰鐢熷瓨镄勭悊蹇碉纴鍧氩畾涓岖Щ鍦拌蛋钬滀互澶т唬灏忋佹妧鏀瑰彂灞曗濅箣璺銆傜敇镶幂渷钖勭骇鏀垮簻鍙娄腑锲藉ぇ鍞愰泦锲㈠叕鍙搁珮搴﹀叧娉ㄨュ巶镓闱涓寸殑锲板冦
2004骞10链8镞ョ敇镶幂渷鍙戞敼濮斾互钬滐纸2004锛夌敇鍙戞敼濮旇兘婧愬嚱瀛楃22鍙封濇枃钖屾剰澶у攼鐢樿胺鍙戠数铡傚紑灞曚互澶т唬灏忔妧鏀瑰伐绋嬬殑鍓嶆湡宸ヤ綔銆傚悓镞讹纴缁忓ぇ鍞愮敇镶冨叕鍙哥爷绌跺喅瀹氾纴鐢樿胺鐢靛巶2脳12MW链虹粍浠2006骞5链30镞ュ紑濮嬭浆鍏ュ仠澶囥
瑗垮寳鐢靛姏璁捐¢櫌阍埚圭幇链夊缓铡傛浔浠讹纴浠ュ强鐢靛姏绯荤粺瑙勫垝璁捐$殑镒忚侊纴纭瀹氢简宸ョ▼镄勫缓璁捐勬ā鍙婅呮満鏂规堛傚喅瀹氩湪钥佸巶铡傚潃涓婂畨瑁2鍙板浗浜300MW浜氢复鐣岀洿鎺ョ┖鍐峰哜姹藉纺鍙戠数链虹粍锛岄噰鐢ㄤ绠姘鐕幂儳銆佸帘姘撮浂鎺掓斁銆佺伆娓g患钖埚埄鐢ㄧ瓑鑺傝兘闄嶈楁妧链锛岄厤濂楀缓璁惧厛杩涢珮鏁堢殑闱欑数闄ゅ皹璁惧囧拰鐭崇伆鐭斥旂煶鑶忔箍娉旷儫姘旇㔉纭绯荤粺銆傛湰链熷缓璁捐勬ā涓 2脳300MW锛岃勫垝瀹归噺600MW锛屽伐绋嬫绘姇璧勭害25銆5浜垮厓銆
2006骞6链12镞ュ浗瀹跺彂灞曞拰鏀归潻濮斿憳浼氢互钬滃彂鏀瑰姙鑳芥簮[2006]1199鍙封濇枃钖屾剰璇ラ”鐩鍒楀叆鐢樿们鐪佲滃崄涓浜斺濆彂灞曡勫垝锛屽苟纭瀹氢负鐢樿们鐪2007骞村紑宸ュ囬夌数绔欓”鐩銆
2007骞4链13镞ワ纴锲藉跺彂灞曞拰鏀归潻濮斿憳浼氢互钬滃彂鏀硅兘婧怺2007]790鍙封濇枃浠跺瑰ぇ鍞愮敇璋峰彂鐢靛巶鏀规墿寤哄伐绋嫔仛浜嗘牳鍑嗘壒澶嶃傛寜镦уぇ鍞愮敇镶冨彂鐢垫湁闄愯矗浠诲叕鍙歌″垝瀹夋帓锛屼粠2007骞6链30镞ヨ捣锛岃佸巶2脳12MW链虹粍姝e纺鍏冲仠銆2脳300MW鎶鏀瑰伐绋嫔缓璁句簬2006骞8链30镞ュ惎锷锛屼负纭淇2007骞村弻鎶旷洰镙囩殑瀹炵幇锛岃ュ巶钖堢悊鎺у埗宸ユ湡锛屽姞蹇宸ョ▼杩涘害锛屽强镞惰皟鏁翠竴銆佷簩绾х绣缁滆″垝锛屽掓帓宸ユ湡锛屼弗瀵嗙粍缁囷纴鍏嬫湇浜嗗満鍦扮嫮灏忋佽惧囧埌璐х揣寮犵殑锲伴毦锛屽埌2007骞11链堜腑镞锛屽叏闱㈠畬鎴愪简閲岀▼纰戝拰涓绾х绣缁灭‘瀹氱殑涓昏佽妭镣圭洰镙囥备竴鍙枫佷簩鍙锋満缁勫湪钖锷ㄨ皟璇曚腑锛屽潎瀹炵幇浜嗛攨镣夋按铡嬭瘯楠屻佹苯链烘墸鐩栥佸巶鐢ㄧ数鍙楃数銆侀攨镣夌偣𨱔銆佹苯链哄啿杞銆佹満缁勫苟缃戙168璇曡繍涓冧釜钬滀竴娆
鎴愬姛钬濄备袱鍙版満缁勪簬2007骞12链15镞ワ綖29镞ュ钩绋抽‘鍒╅氲繃168灏忔椂婊¤礋钻疯瘯杩愯岋纴姝e纺绉讳氦鎶曚骇銆备粠寮宸ュ埌鎶曚骇浠呯敤浜15銆5涓链堟椂闂达纴銮峰缑浜嗗ぇ鍞愰泦锲㈠叕鍙30涓囧崈鐡︽満缁勫缓璁句竴娴佸伐链熷栥
鍦ㄦ姄濂藉伐绋嫔缓璁剧殑钖屾椂锛岃ュ巶瀹炶屼富杈呭垎绂汇佸栧洿镓垮寘锛屽缓绔嬩简浠ラ泦鎺ц繍琛屻佺偣妫瀹氢慨涓烘牳蹇幂殑鍙戠数涓扑笟鍖栫$悊浣揿埗锛岃繘琛岄儴闂ㄥ拰鐝缁勬暣钖堬纴瀹炶屽叏锻樼珵镵树笂宀楋纴褰㈡垚浜哄憳鎶链锷涢噺镄勭戝﹂厤缃锛屽畬鎴愪简锘哄缓鐢熶骇镄勬棤缂濆规帴锛屽疄鐜颁简浼佷笟浣揿埗镄勮法瓒婂纺杞鍙樸备竴涓鍏锋湁鎭犱箙铡嗗彶镄勮佸瀷鐢靛巶锛屽悜鐜颁唬鍖栬繄鍑轰简鍧氩疄镄勪竴姝ャ
2007骞12链29镞ワ纴澶у攼鐢樿胺鍙戠数铡2脳300MW链虹粍姝e纺褰掕皟锛岃繘鍏ュ晢涓氩寲杩愯惀銆傛柊鎶曚骇链虹粍涓崭絾浠ュ勾鍙戠数閲33浜垮害镄勭敓浜ц兘锷涜屾樉绀哄嚭鍏朵紭锷匡纴镟翠互鑺傝兘鐜淇濇柟闱㈢殑鍏堣繘璁捐¤屾圹𨰾呭簲灏界殑绀句细璐d换銆傝ュ巶2鍙30涓囧崈鐡︽満缁勯噰鐢ㄧ洿鎺ョ┖鍐锋苯杞链猴纴姘存阿姘㈠㖞鍗村彂鐢垫満锛屽叿链夌儫灏樿㔉纭銆佺伆娓g患钖埚埄鐢ㄣ侀浂搴熸按鎺掓斁銆侀殧澹般佸惛澹般佹秷澹扮瓑闄嶅櫔阔宠炬柦锛屽湪鐜淇濇寚镙囨带鍒舵柟闱㈠勪簬钖岀被鐢靛巶鍏堣繘姘村钩銆备竴鏄姝e父杩愯屾儏鍐典笅铡傚尯镞犲帘姹℃按
鎺掓斁锛屼笉浼氩圭数铡傚懆锲寸殑姘村烟浜х敓褰卞搷锛屽勾鐢ㄦ按閲忎绠浜庤佸巶鐢ㄦ按閲忥绂浜屾槸涓庢湁鍏充紒涓氱惧畾浜嗙矇镦ょ伆鍜岃㔉纭鐭宠啅缁煎悎鍒╃敤鍗忚涔︼纴绮夌叅𨱔板拰鑴辩~鐭宠啅鍙鍏ㄩ儴缁煎悎鍒╃敤锛涗笁鏄閲囩敤楂樻晥闱欑数闄ゅ皹鍣ㄥ拰鐭崇伆鐭斥旂煶鑶忔箍娉旷儫姘旇㔉纭瑁呯疆锛屾婚櫎灏樻晥鐜囱揪99銆6%锛涘洓鏄閲囧彇闅斿0銆佸惛澹般佹秷澹扮瓑鎺鏂斤纴鍑忓皯鍣澹版薄镆撱傞氲繃浠ヤ笂鎺鏂斤纴瀵圭幆澧幂殑姹℃煋鍙闄崭绠鍒版渶浣庯纴椤圭洰镄勫缓璁剧﹀悎锲藉剁幆淇濇敛绛栥
鏀归潻鍙戝𪾢涓镄勫ぇ鍞愮敇璋峰彂鐢靛巶浠ュ喘鏂扮殑闱㈣矊灞圭珛浜庢腑娌充箣婊锛岀户缁鍙戞壃镩拌嫤濂嬫枟锛屽紑𨰾撹繘鍙栫殑钬滆胺鐢电簿绁炩濓纴浠ユ湇锷″浗姘戠粡娴庡拰绀句细鍙戝𪾢涓哄畻镞锛屼互涓哄缓璁惧皬搴风ぞ浼氭彁渚涒滃厖瓒炽佸彲闱犮佸悎镙笺佹竻娲佲濈殑鐢佃兘涓哄繁浠伙纴鍧氭寔渚濇硶缁忚惀鍜岀戝﹀彂灞曪纴涓ユ牸鎺у埗钬滃洓涓闆垛濈洰镙囥佸姞寮哄畨鍏ㄦ枃鏄庣患钖堟不鐞嗭纴鍏ㄩ溃寤鸿锯滀袱鍨嬧濅紒涓氾纴绉鏋佸饱琛岀ぞ浼氲矗浠伙纴鍧氩畾涓岖Щ鍦板悜涓娴佷紒涓氩彂灞曟柟钖戣繄杩涳纴涓烘瀯寤虹ぞ浼氢富涔夊拰璋愮ぞ浼氢綔鍑烘洿澶х殑璐$尞銆

❷ 求关于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的书籍,报刊,杂志等等。 一定要有详细出处,作者姓名等等。 给的多给的详细的

第一章 发展基础
第一节 发展现状
(一)经济稳步增长。2000年至2007年,经济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2007年达到3765亿元,占西北地区的28.6%;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2007年达到189亿元,占西北地区的16.3 %。经济增长速度不断加快,运行质量明显提升,发展实力显着增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接近2000美元,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
(二)基础设施明显改善。2000年至2007年,共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511亿元,年均增长23.4%,相继建成一批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区域综合交通设施日趋完善,电力、通信、市政等基础设施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三)产业发展迈出新步伐。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工业增势强劲,产业结构调整加快,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1271亿元,占西北地区的23.8%。商贸旅游业等第三产业不断壮大,所占比重明显高于西部地区平均水平。
(四)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基本公共服务逐年改善,教育、卫生、文化事业不断进步,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比2000年翻了一番。
第二节 发展优势
战略区位重要。经济区处于我国内陆中心,是亚欧大陆桥的重要支点,多条铁路、公路、航线、管线在此交汇,是全国交通、信息大通道的重要枢纽和西部地区连通东中部地区的重要门户。
科教实力雄厚。拥有80多所高等院校、100多个国家级和省级重点科研院所、100多万科技人才,2007年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7%,显着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科教综合实力居全国前列。
工业基础良好。拥有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21个、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5个和大学科技园区3个,是国家国防军工基地、综合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重要装备制造业聚集地。
文化积淀深厚。该区域是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着名的丝绸之路源头和羲皇故里,也是13个王朝古都所在地,拥有大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丰富的人文自然资源。
城镇带初步形成。西安特大城市对周边地区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区域内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2007年底,经济区城镇化率达到43%以上,西陇海沿线城镇带已具雏形。
第三节 发展机遇
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机遇。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经济区的软硬环境已经得到极大改善,产业投资的集聚效应逐步凸显,为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国家坚定不移地继续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必将为经济区跨越式发展带来更多新的机遇。
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机遇。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扩大内需成为保持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推动力。经济区人口密集、市场广阔、需求旺盛、潜力巨大,有利于吸引海内外投资等各类要素在此集聚和重组。
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机遇。东部沿海地区要素成本持续上升,加快经济转型和结构升级的需求极为迫切,产业转移动力日趋增强。经济区基础设施比较完善,要素成本优势明显,具备了承接产业转移的有利条件。
加快构建创新型社会机遇。实施创新型国家战略,为经济区加强科技资源整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带来机遇。经济区科教、人才资源富集,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重要领域科技创新能力位居全国前列,具有成为创新型发展区域的有利条件。
第四节 面临挑战
当前,经济区总体经济实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不强,产业集聚度不高。体制机制创新活力不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城乡发展失衡,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差距明显。社会事业发展仍较薄弱,基本公共服务、人力资源开发水平亟待提高。水资源总量不足、综合利用水平较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任务繁重。与周边地区和国际市场的联系不够紧密,对内对外开放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
第二章 总体要求
推进经济区科学发展,必须进一步明确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找准发展重点,明确发展目标,创新发展模式,提升发展质量,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一节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西部地区实现率先发展。着力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率先建成内陆开放型经济区;着力推进自主创新,优化经济结构,率先构建创新型区域;着力统筹城乡改革,加快城镇化进程,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着力改善民生,加强社会事业建设,率先建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示范区。力争用10年多一点的时间,把经济区建设成为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新的重要增长极,实现经济繁荣、山川秀美、人民富裕、社会和谐。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和谐发展。努力改善民生,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统筹兼顾,注重协调推进。注重城市与农村、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相协调,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推进体制创新。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为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坚持开放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积极参与国内外区域分工与合作,寻求合作机遇,拓宽合作领域,在合作中谋求发展。
第三节 战略定位
——全国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战略高地。优化对外开放格局,创新区域合作机制,拓展对外开放空间,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推进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加快产学研一体化,统筹军民科技互动发展,促进科教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探索新路径。
——全国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以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为重点,打造航空航天、机械制造等若干规模和水平居世界前列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知名品牌。
——全国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基地。以杨凌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为依托,发展新型农业生产方式,建设代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平台。
——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充分发挥历史文化资源集聚优势,建设国际文化交流平台,打造一批具有世界影响的历史文化旅游品牌,展现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四节 发展目标
——综合经济实力实现新跨越。到2020年,经济总量占西北地区比重超过三分之一,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翻两番以上,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显着增强。
——创新能力有新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科技实力居全国领先地位,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提升。基本建成以西安为中心的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新材料基地、新能源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基地。
——基础设施建设有新突破。交通、水利、市政、信息等基础设施得到根本改善,覆盖经济区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基本建成,水资源优化配置和管理水平取得明显提高。
——城镇化水平有新提高。实现西(安)咸(阳)经济一体化,形成国际现代化大都市,城镇群集聚发展,城乡统筹取得突破,城镇化率达到60%。
——公共服务达到新水平。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年。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
——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进展。森林覆盖率达到47%以上,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60%以上;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显着降低,渭河干流达到Ⅲ类水质,中心城市市区空气中SO2和NO2含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物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
第三章 空间布局
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科学确定功能分区,优化经济区人口分布、生产力布局、产业结构和城乡布局,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第一节 空间结构
城市地区。按照土地集约、产业集聚、资源集合、人口集中的原则,夯实基础设施,改善投资环境,优化工业布局,提升产业层次,形成较大规模的产业集聚和较高水平的工业园区。适当扩大城市空间,提升城市服务功能,有序承接人口转移。以特大城市为依托,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形成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城市群。
农村地区。稳定基本农田数量,加大关中平原、渭北旱塬、天水川道、商丹盆地耕地保护力度。根据当地农业资源条件,实现种植业、养殖业的良种化、专业化、规模化和基地化。加强闲散用地整合,鼓励低效益用地增容改造和深度开发。结合新农村建设积极推进节地型村镇改造,合理减少农村居住用地,促进农村各项建设节约集约用地。
生态地区。坚持保护优先、适度开发、点状发展,对秦岭北麓、黄土丘陵沟壑水土流失防治区,以及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地区,因地制宜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对自然保护区、重要水源地、重要湿地等实行强制保护,严格控制人为干扰,禁止各类开发建设活动。
第二节 空间战略
构筑“一核、一轴、三辐射”的空间发展框架体系。
“一核”:即西安(咸阳)大都市,是经济区的核心,对西部和北方内陆地区具有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一轴”:即宝鸡、铜川、渭南、商洛、杨凌、天水等次核心城市作为节点,依托陇海铁路和连霍高速公路,形成西部发达的城市群和产业集聚带。
“三辐射”:即核心城市和次核心城市依托向外放射的交通干线,加强与辐射区域的经济合作,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带动经济区南北两翼发展。以包茂高速公路、西包铁路为轴线,向北辐射带动陕北延安、榆林等地区发展;以福银高速公路、宝鸡至平凉、天水至平凉等高速公路和西安至银川铁路为轴线,向西北辐射带动陇东平凉、庆阳等地区发展;以沪陕、西康、西汉等高速公路和宝成、西康、宁西铁路为依托,向南辐射带动陕南汉中、安康和甘肃陇南等地区发展。
第三节 城镇体系
构建由核心城市、次核心城市、三级城市、重点镇和一般镇五级组成的城镇体系。
——核心城市:加快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建设,着力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2020年,都市区人口发展到1000万人以上,主城区面积控制在800平方公里以内。把西安市建设成国家重要的科技研发中心、区域性商贸物流会展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以及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
——次核心城市:宝鸡、铜川、渭南、商洛、杨凌、天水的中心城区。以这些次核心城市为节点,加快人口聚集、产业聚集,构筑较大规模的城市群。支持宝鸡等条件较好的城市率先发展,将宝鸡建成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经济区副中心城市。
专栏3: 次核心城市功能和规模
宝鸡市。主要发展机床制造业、重型汽车制造业、有色金属加工制造业、商贸旅游业。2020年,城市建成区人口达到120万人,面积控制在130平方公里,建成区域重要的交通枢纽,国家新材料研发和生产基地,生态园林城市。
铜川市。主要发展能源、建材、农副产品加工业。2020年,城市建成区人口达到55万人,面积控制在60平方公里。
渭南市。主要发展机械电子、生物医药、农副产品加工业,适度发展煤化工产业。2020年,城市建成区人口达到75万人,面积控制在80平方公里。
商洛市。主要发展现代材料、现代中药、绿色食品加工以及生态旅游等产业。2020年,基本实现商(州)丹(凤)一体化,城市建成区人口达到50万人,面积控制在68平方公里。
杨凌区。主要发展现代农业示范、现代农业科教和装备制造、生物医药、食品加工与农资等产业。2020年,城市建成区人口达到30万人,面积控制在35平方公里,建成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天水市。重点发展机械制造、电工电器、医药食品、现代农业及商贸旅游等产业。2020年,城市建成区人口达到80万人,面积控制在80平方公里。
——三级城市:包括韩城、彬县、蒲城、华阴、礼泉、蔡家坡、洛南、柞水、凤翔、陇州、长武、甘谷、秦安、武山等中小城市。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产业发展基础和条件,促进企业集中布局和配套生产,提高经济发展的集约化水平,大量吸纳周边农村富余人口,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善、产业配套的中小城市。
——重点镇:靠近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等基础较好的中心镇,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采矿业和旅游业,实施“关中百镇”建设工程和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建设工程,合理安排重点镇建设、农田保护、产业集聚、村庄分布、生态环境等空间布局。
——一般镇:其他建制镇,重点提升面向农业、农村、农民的公共服务和市场服务能力,促进城镇发展。
第四章 构建创新型区域
第一节 体系创新
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配置相结合,整合创新资源,聚集创新要素,强化创新功能,建设特色鲜明和优势突出的区域创新体系。支持西安在统筹科技资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开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依托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大学科技园区等,大力扶持科技创新型企业,积极承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把各类园区建设成为高新技术研发聚集地、孵化基地和产业化基地。加强重点实验室、工业研究院、工程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统筹军民结合、军地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的协调发展。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为支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
第二节 技术创新
统筹原始科学创新、关键技术自主创新、重大系统集成创新的协调发展,统筹支持基础研究、高技术创新、知识技术转移转化和规模化产业化的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系统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在重点领域和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性进展。大力支持产业技术联盟,搭建公共服务、技术转移和知识产权交易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区域核心竞争力。重点推进航空航天、新材料、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现代农业等领域的研发创新和成果转化。在重点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第三节 环境创新
构建区域创新网络,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信息传递、知识流动和技术转化。大力培育和发展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鼓励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面向企业为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提供专业化服务。引导各类金融机构重点支持自主创新,改善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金融服务,加快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加大财政对竞争前技术和共性技术研发、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初创型科技中小企业的引导性投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和管理。
第四节 人才开发
优化人力资源开发环境,创新人才开发机制,培养和吸引创新型人才。鼓励创新人才通过兼职、定期服务、技术开发、项目引进、科技咨询等方式自由流动,吸引和留住各类人才服务经济区建设。健全人力资源市场体系、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和人才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和完善企业分配激励机制。组织实施一批人才开发重点项目, 加大引进高端人才力度。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大中型企业,以重大科研项目为载体,加快建设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发展和完善多种形式的科技创新人才国际化培养模式。
第五章 产业发展
第一节 航空航天
依托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重点发展大型运输机、涡桨支线飞机、通用飞机等主干产业,航空发动机及配套产业、机载系统等分支产业,航空关键部件、专用设备、维修业务等配套产业。加快新舟系列飞机产业化、大型飞机零部件生产及服务外包。以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为载体,重点培育和发展航天运载动力产业集群、卫星及卫星应用产业集群。
专栏4: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
阎良航空制造园。重点发展大型运输机、涡桨支线飞机以及大型客机零部件制造。
蒲城通用航空产业园。依托蒲城通用机场和低空空域资源,重点发展通用航空飞行员培训、航空俱乐部等通用航空产业项目。
咸阳空港产业园。重点发展民用飞机维修、定检、大修、客改货、公务机托管、零部件支援、航空物流等项目。
宝鸡航空安全装备产业园。重点发展光纤通信系统、组合导航系统、飞行安全监测系统等。 19
第二节 装备制造
以西安、咸阳、宝鸡、天水为集中布局区域,加强重点产业集群建设,强化区域整体实力和竞争能力,全面提升重大装备制造水平。重点发展数控机床、汽车、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电子及通信设备、工程机械和特种专用设备、太阳能电池等产业。加快企业优化重组和战略性调整,打造一批主业突出、技术领先、管理先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企业集团。
第三节 资源加工
以宝鸡、渭南、铜川、商洛、天水等地为重点,加快重要矿产资源开发及深加工。宝鸡重点发展铅锌、钛产业,建设钛材料生产和集散基地。渭南重点发展煤炭、化肥、钼精深加工等产业,建设钼产业生产科研基地。铜川重点发展铝加工、建材、陶瓷等产业,建设现代建材基地。商洛重点发展钼、钒等采冶加工和多晶硅等新型材料产业。天水以非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为重点,大力发展建材产业。依托辐射区内延安、榆林、平凉、庆阳等地的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促进能源化工产业向资源综合利用延伸。
第四节 文化产业
发挥该地区历史源远流长、文化积淀深厚的优势,积极发掘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和创新秦风唐韵、佛道宗教等历史文化。大力弘扬现代文化,发展广播影视业、新闻出版业、文娱演出业和创意产业。构建一批文化产业基地,壮大一批名牌文化企业,培育陕西作家群、唐乐舞系列、长安画派等现代文化品牌。
第五节 旅游产业
以西安为中心,加快旅游资源整合,大力发展历史人文旅游、自然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加强精品旅游景区和精品旅游线路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和服务功能,提升旅游资源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强旅游管理机制创新,大力发展旅游经济,把经济区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
第二节 农业产业化
优化农副产品加工布局,促进农副产品加工聚集区建设。大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重点发展粮油、果蔬、畜禽、奶制品等深加工业。以培育龙头企业发展带动农产品基地建设,积极培育一批知名品牌和竞争力强的企业。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壮大县域经济。加快发展杨凌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第三节 农业服务
加快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搞好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疫情疫病防治及农业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体系,办好村镇银行,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投入。加快发展“三农”保险,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开拓农村市场,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等工程。
第四节 城乡一体化
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社会管理等,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形成城乡互促共进机制。加强村庄规划,改善村容村貌。加快建立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长效机制,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引导农民就近转移就业,扶持农民工创业,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和农村创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快建设宝鸡—蔡家坡、铜川—富平、渭南—华阴、杨凌—武功—扶风、彬县—长武—旬邑、韩城—蒲城、天水—秦安、礼泉—乾县、商州—丹凤等城乡统筹重点示范区。
第七章 基础设施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布局合理、设施先进、畅通便捷、城乡共享的基础设施网络,为加强经济区内部经济联系和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奠定坚实基础。
第一节 交通
加强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提高综合运输能力。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扩大规模、完善网络、优化结构,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加快铁路客运专线、煤炭运输通道、关中城市群城际铁路以及西安铁路枢纽建设,构建以西安为中心的发达的铁路网络。加快陕甘两省高速公路网和连接中心城镇及资源富集区、通达县乡(镇)村的道路建设,提高公路等级和通达能力。力争到2010年,实现区域内部通道和对外交通干线网络化;到2020年,实现区域内所有县(市、区)通高等级公路,通乡(村)公路全部实现水泥或沥青路面,形成以西安为中心的“两环三横四纵六辐射”高速公路网络。进一步强化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枢纽功能,有序建设支线机场。建成覆盖中心城市和重点用户的油气管网系统。
专栏10:交通建设重点工程
一、公路建设
新建国家高速公路连霍线宝鸡—牛背、沪陕线西安—蓝田—商州、福银高速公路联络线、十堰—天水等线;新建平凉—宝鸡—汉中、咸阳—旬邑、渭南—蒲城—白水—黄龙、府谷—华阴—商州、西安大环线、西咸北环线、合阳—铜川—彬县—凤翔、大荔—铜川—淳化—永寿—岐山、乾县—扶风—凤翔、商州—柞水、丹凤—镇安—宁陕、法门寺—绛帐、太白—凤县、平凉—天水、天水—武都等线。改扩建国家高速公路连霍线潼关—西安—宝鸡、包茂线西安—铜川—黄陵等线。
二、铁路建设
建设郑州—西安—兰州客运专线、西安—汉中—成都铁路快速客运通道、大同—西安铁路、西安—平凉铁路、平凉—天水铁路、黄陵—韩城铁路以及一批铁路支线和专线;西安—合肥铁路复线、西包铁路扩能改造、西康铁路二线、陇海、宝中铁路扩能改造,西安、宝鸡、天水铁路枢纽工程。关中城市群城际客运系统。
三、航空和机场建设
扩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新建宝鸡机场,迁建天水机场。
四、管道建设
加快陕北—陇东—关中的石油、天然气管道建设,积极推进建设新疆—西安—广东输气管道以及兰州—天水—宝鸡天然气管道输送工程。
第二节 能源
优化发展火电,加快淘汰小火电机组,优先建设“上大压小”电站项目。鼓励发展热电联产,重点解决地级城市集中供热问题。科学布局煤电基地,采用高效、清洁技术改造现役火电机组。建设好西安灞桥热电厂、渭河发电厂改扩建,秦岭电厂“上大压小”扩建、韩城二电厂二期、蒲城电厂三
26
期。有序开发旬(邑)耀(州)、彬(县)长(武)、麟(游)陇(县)等地煤炭资源。扎实推进彬长、平凉、庆阳煤电一体化等大型燃煤坑口电厂等项目。积极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
建设乾县、渭南、宝鸡、西安南等750千伏变电站,建成经济区750千伏网架。建设陕北、陕南、天水至关中、天水至陇南的750千伏输电通道。优化330千伏及以下电网结构,实现各级电网协调发展,提高网架运行稳定性。
第三节 水利
坚持节约优先、合理开发、优化配置的原则,加快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重点实施一批骨干水源工程、城镇供水工程、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防洪保安工程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加快实施渭河流域重点治理工程,加强渭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抓紧推进大中型水库、水源工程前期工作。建立城乡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和综合防洪减灾体系。强化农业和城乡节水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有效缓解水资源瓶颈制约,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水需求。
专栏11:重点水利工程项目
一、渭河流域重点治理工程、泾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
二、“引红济石”、“引汉济渭”、“引洮一期工程向渭河补水”等跨区域调水工程。
三、泾河东庄水库、黑河亭口水库、蓝田李家河水库等水源工程。
四、宝鸡峡、泾惠渠、东雷抽黄等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和小型农田水利设施项目。
五、渭河中游干支流防洪、渭洛河下游治理、农村饮水安全、城镇供水、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三门峡库区防洪保安工程。 27
第四节 信息
积极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推动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和业务应用。加快关中—天水干线光缆环形结构网络建设。积极采用光纤接入技术,大力发展用户宽带接入网。推进数字化区域建设,建成有线、地面和卫星三位一体的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全面推进数字电视业务发展。
第五节 市政
加快城镇道路、给排水、污水和垃圾处理、集中供热、供气、通信、绿化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形成便捷通达的城市道路网络和公共交通体系、配套完善的供排水系统、清洁安全的城市能源供给系统、完善可靠的城市防灾减灾和预警、应急处理系统,努力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加快城市之间公路交通和城市路网的全面对接,加快西安(咸阳)地铁建设,加快核心、次核心城市与三级城市、重点镇间的快速干道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