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安全设置 » 5g通信网络安全文献大全
扩展阅读
如何更换无线网络密码 2025-01-19 23:12:36
可以看网络信号的软件 2025-01-19 23:11:49

5g通信网络安全文献大全

发布时间: 2024-05-10 20:33:22

1. 求一 篇关于 网络安全 的论文。。在数8000-9000。。。 可以附几篇相关文献的读后感的。。。

摘要:文中就信息网络安全内涵发生的根本变化,阐述我国发展民族信息安全体系的重要性及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网络安全体系的必要性。论述了网络防火墙安全技术的分类及其主要技术特征。
关键词:网络安全 防火墙 技术特征
1.概述
21世纪全世界的计算机都将通过Internet联到一起,信息安全的内涵也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它不仅从一般性的防卫变成了一种非常普通的防范,而且还从一种专门的领域变成了无处不在。当人类步入21世纪这一信息社会、网络社会的时候,我国将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网络安全体系,特别是从政策上和法律上建立起有中国自己特色的网络安全体系。
一个国家的信息安全体系实际上包括国家的法规和政策,以及技术与市场的发展平台。我国在构建信息防卫系统时,应着力发展自己独特的安全产品,我国要想真正解决网络安全问题,最终的办法就是通过发展民族的安全产业,带动我国网络安全技术的整体提高。
网络安全产品有以下几大特点:第一,网络安全来源于安全策略与技术的多样化,如果采用一种统一的技术和策略也就不安全了;第二,网络的安全机制与技术要不断地变化;第三,随着网络在社会个方面的延伸,进入网络的手段也越来越多,因此,网络安全技术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为此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网络安全体系,需要国家政策和法规的支持及集团联合研究开发。安全与反安全就像矛盾的两个方面,总是不断地向上攀升,所以安全产业将来也是一个随着新技术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产业。
信息安全是国家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还没有从系统的规划上去考虑它,从技术上、产业上、政策上来发展它。政府不仅应该看见信息安全的发展是我国高科技产业的一部分,而且应该看到,发展安全产业的政策是信息安全保障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应该看到它对我国未来电子化、信息化的发展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防火墙
网络防火墙技术是一种用来加强网络之间访问控制,防止外部网络用户以非法手段通过外部网络进入内部网络,访问内部网络资源,保护内部网络操作环境的特殊网络互联设备。它对两个或多个网络之间传输的数据包如链接方式按照一定的安全策略来实施检查,以决定网络之间的通信是否被允许,并监视网络运行状态。?
目前的防火墙产品主要有堡垒主机、包过滤路由器、应用层网关(代理服务器)以及电路层网关、屏蔽主机防火墙、双宿主机等类型。?
虽然防火墙是目前保护网络免遭黑客袭击的有效手段,但也有明显不足:无法防范通过防火墙以外的其它途径的攻击,不能防止来自内部变节者和不经心的用户们带来的威胁,也不能完全防止传送已感染病毒的软件或文件,以及无法防范数据驱动型的攻击。
自从1986年美国Digital公司在Internet上安装了全球第一个商用防火墙系统,提出了防火墙概念后,防火墙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国内外已有数十家公司推出了功能各不相同的防火墙产品系列。
防火墙处于5层网络安全体系中的最底层,属于网络层安全技术范畴。在这一层上,企业对安全系统提出的问题是:所有的IP是否都能访问到企业的内部网络系统?如果答案是“是”,则说明企业内部网还没有在网络层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作为内部网络与外部公共网络之间的第一道屏障,防火墙是最先受到人们重视的网络安全产品之一。虽然从理论上看,防火墙处于网络安全的最底层,负责网络间的安全认证与传输,但随着网络安全技术的整体发展和网络应用的不断变化,现代防火墙技术已经逐步走向网络层之外的其他安全层次,不仅要完成传统防火墙的过滤任务,同时还能为各种网络应用提供相应的安全服务。另外还有多种防火墙产品正朝着数据安全与用户认证、防止病毒与黑客侵入等方向发展。
根据防火墙所采用的技术不同,我们可以将它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包过滤型、网络地址转换—NAT、代理型和监测型。
2.1.包过滤型
包过滤型产品是防火墙的初级产品,其技术依据是网络中的分包传输技术。网络上的数据都是以“包”为单位进行传输的,数据被分割成为一定大小的数据包,每一个数据包中都会包含一些特定信息,如数据的源地址、目标地址、TCP/UDP源端口和目标端口等。防火墙通过读取数据包中的地址信息来判断这些“包”是否来自可信任的安全站点
,一旦发现来自危险站点的数据包,防火墙便会将这些数据拒之门外。系统管理员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制订判断规则。
包过滤技术的优点是简单实用,实现成本较低,在应用环境比较简单的情况下,能够以较小的代价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系统的安全。
但包过滤技术的缺陷也是明显的。包过滤技术是一种完全基于网络层的安全技术,只能根据数据包的来源、目标和端口等网络信息进行判断,无法识别基于应用层的恶意侵入,如恶意的Java小程序以及电子邮件中附带的病毒。有经验的黑客很容易伪造IP地址,骗过包过滤型防火墙。
2.2.网络地址转化—NAT
网络地址转换是一种用于把IP地址转换成临时的、外部的、注册的IP地址标准。它允许具有私有IP地址的内部网络访问因特网。它还意味着用户不许要为其网络中每一台机器取得注册的IP地址。
NAT的工作过程如图1所示:
在内部网络通过安全网卡访问外部网络时,将产生一个映射记录。系统将外出的源地址和源端口映射为一个伪装的地址和端口,让这个伪装的地址和端口通过非安全网卡与外部网络连接,这样对外就隐藏了真实的内部网络地址。在外部网络通过非安全网卡访问内部网络时,它并不知道内部网络的连接情况,而只是通过一个开放的IP地址和端口来请求访问。OLM防火墙根据预先定义好的映射规则来判断这个访问是否安全。当符合规则时,防火墙认为访问是安全的,可以接受访问请求,也可以将连接请求映射到不同的内部计算机中。当不符合规则时,防火墙认为该访问是不安全的,不能被接受,防火墙将屏蔽外部的连接请求。网络地址转换的过程对于用户来说是透明的,不需要用户进行设置,用户只要进行常规操作即可。
2.3.代理型
代理型防火墙也可以被称为代理服务器,它的安全性要高于包过滤型产品,并已经开始向应用层发展。代理服务器位于客户机与服务器之间,完全阻挡了二者间的数据交流。从客户机来看,代理服务器相当于一台真正的服务器;而从服务器来看,代理服务器又是一台真正的客户机。当客户机需要使用服务器上的数据时,首先将数据请求发给代理服务器,代理服务器再根据这一请求向服务器索取数据,然后再由代理服务器将数据传输给客户机。由于外部系统与内部服务器之间没有直接的数据通道,外部的恶意侵害也就很难伤害到企业内部网络系统。
代理型防火墙的优点是安全性较高,可以针对应用层进行侦测和扫描,对付基于应用层的侵入和病毒都十分有效。其缺点是对系统的整体性能有较大的影响,而且代理服务器必须针对客户机可能产生的所有应用类型逐一进行设置,大大增加了系统管理的复杂性。
2.4.监测型
监测型防火墙是新一代的产品,这一技术实际已经超越了最初的防火墙定义。监测型防火墙能够对各层的数据进行主动的、实时的监测,在对这些数据加以分析的基础上,监测型防火墙能够有效地判断出各层中的非法侵入。同时,这种检测型防火墙产品一般还带有分布式探测器,这些探测器安置在各种应用服务器和其他网络的节点之中,不仅能够检测来自网络外部的攻击,同时对来自内部的恶意破坏也有极强的防范作用。据权威机构统计,在针对网络系统的攻击中,有相当比例的攻击来自网络内部。因此,监测型防火墙不仅超越了传统防火墙的定义,而且在安全性上也超越了前两代产品
虽然监测型防火墙安全性上已超越了包过滤型和代理服务器型防火墙,但由于监测型防火墙技术的实现成本较高,也不易管理,所以目前在实用中的防火墙产品仍然以第二代代理型产品为主,但在某些方面也已经开始使用监测型防火墙。基于对系统成本与安全技术成本的综合考虑,用户可以选择性地使用某些监测型技术。这样既能够保证网络系统的安全性需求,同时也能有效地控制安全系统的总拥有成本。
实际上,作为当前防火墙产品的主流趋势,大多数代理服务器(也称应用网关)也集成了包过滤技术,这两种技术的混合应用显然比单独使用具有更大的优势。由于这种产品是基于应用的,应用网关能提供对协议的过滤。例如,它可以过滤掉FTP连接中的PUT命令,而且通过代理应用,应用网关能够有效地避免内部网络的信息外泄。正是由于应用网关的这些特点,使得应用过程中的矛盾主要集中在对多种网络应用协议的有效支持和对网络整体性能的影响上。
--- 刘大大大大
猫(3): 浅析网络安全技术

摘要:文中论述了防火墙部署原则,并从防火墙部署的位置详细阐述了防火墙的选择标准。并就信息交换加密技术的分类及RSA算法作以分析,针对PKI技术这一信息安全核心技术,论述了其安全体系的构成。

关键词:网络安全 防火墙 PKI技术

1.概述

网络防火墙技术的作为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之间的第一道安全屏障,是最先受到人们重视的网络安全技术,就其产品的主流趋势而言,大多数代理服务器(也称应用网关)也集成了包滤技术,这两种技术的混合应用显然比单独使用更具有大的优势。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在哪些地方部署防火墙呢?首先,应该安装防火墙的位置是公司内部网络与外部Internet的接口处,以阻挡来自外部网络的入侵;其次,如果公司内部网络规模较大,并且设置有虚拟局域网(VLAN),则应该在各个VLAN之间设置防火墙;第三,通过公网连接的总部与各分支机构之间也应该设置防火墙,如果有条件,还应该同时将总部与各分支机构组成虚拟专用网(VPN)。

安装防火墙的基本原则是:只要有恶意侵入的可能,无论是内部网络还是与外部公网的连接处,都应该安装防火墙。

2.防火墙的选择

选择防火墙的标准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以下几条:

2.1.总拥有成本防火墙产品作为网络系统的安全屏障,其总拥有成本(TCO)不应该超过受保护网络系统可能遭受最大损失的成本。以一个非关键部门的网络系统为例,假如其系统中的所有信息及所支持应用的总价值为10万元,则该部门所配备防火墙的总成本也不应该超过10万元。当然,对于关键部门来说,其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和连带损失也应考虑在内。如果仅做粗略估算,非关键部门的防火墙购置成本不应该超过网络系统的建设总成本,关键部门则应另当别论。

2.2.防火墙本身是安全的

作为信息系统安全产品,防火墙本身也应该保证安全,不给外部侵入者以可乘之机。如果像马其顿防线一样,正面虽然牢不可破,但进攻者能够轻易地绕过防线进入系统内部,网络系统也就没有任何安全性可言了。

通常,防火墙的安全性问题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是防火墙本身的设计是否合理,这类问题一般用户根本无从入手,只有通过权威认证机构的全面测试才能确定。所以对用户来说,保守的方法是选择一个通过多家权威认证机构测试的产品。其二是使用不当。一般来说,防火墙的许多配置需要系统管理员手工修改,如果系统管理员对防火墙不十分熟悉,就有可能在配置过程中遗留大量的安全漏洞。

2.3.管理与培训

管理和培训是评价一个防火墙好坏的重要方面。我们已经谈到,在计算防火墙的成本时,不能只简单地计算购置成本,还必须考虑其总拥有成本。人员的培训和日常维护费用通常会在TCO中占据较大的比例。一家优秀秀的安全产品供应商必须为其用户提供良好的培训和售后服务。

2.4.可扩充性

在网络系统建设的初期,由于内部信息系统的规模较小,遭受攻击造成的损失也较小,因此没有必要购置过于复杂和昂贵的防火墙产品。但随着网络的扩容和网络应用的增加,网络的风险成本也会急剧上升,此时便需要增加具有更高安全性的防火墙产品。如果早期购置的防火墙没有可扩充性,或扩充成本极高,这便是对投资的浪费。好的产品应该留给用户足够的弹性空间,在安全水平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可以只选购基本系统,而随着要求的提高,用户仍然有进一步增加选件的余地。这样不仅能够保护用户的投资,对提供防火墙产品的厂商来说,也扩大了产品覆盖面。

2.5.防火墙的安全性

防火墙产品最难评估的方面是防火墙的安全性能,即防火墙是否能够有效地阻挡外部入侵。这一点同防火墙自身的安全性一样,普通用户通常无法判断。即使安装好了防火墙,如果没有实际的外部入侵,也无从得知产品性能的优劣。但在实际应用中检测安全产品的性能是极为危险的,所以用户在选择防火墙产品时,应该尽量选择占市场份额较大同时又通过了权威认证机构认证测试的产品。

3.加密技术

信息交换加密技术分为两类:即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

3.1.对称加密技术

在对称加密技术中,对信息的加密和解密都使用相同的钥,也就是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种加密方法可简化加密处理过程,信息交换双方都不必彼此研究和交换专用的加密算法。如果在交换阶段私有密钥未曾泄露,那么机密性和报文完整性就可以得以保证。对称加密技术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果交换一方有N个交换对象,那么他就要维护N个私有密钥,对称加密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双方共享一把私有密钥,交换双方的任何信息都是通过这把密钥加密后传送给对方的。如三重DES是DES(数据加密标准)的一种变形,这种方法使用两个独立的56为密钥对信息进行3次加密,从而使有效密钥长度达到112位。

3.2.非对称加密/公开密钥加密

在非对称加密体系中,密钥被分解为一对(即公开密钥和私有密钥)。这对密钥中任何一把都可以作为公开密钥(加密密钥)通过非保密方式向他人公开,而另一把作为私有密钥(解密密钥)加以保存。公开密钥用于加密,私有密钥用于解密,私有密钥只能有生成密钥的交换方掌握,公开密钥可广泛公布,但它只对应于生成密钥的交换方。非对称加密方式可以使通信双方无须事先交换密钥就可以建立安全通信,广泛应用于身份认证、数字签名等信息交换领域。非对称加密体系一般是建立在某些已知的数学难题之上,是计算机复杂性理论发展的必然结果。最具有代表性是RSA公钥密码体制。

3.3.RSA算法

RSA算法是Rivest、Shamir和Adleman于1977年提出的第一个完善的公钥密码体制,其安全性是基于分解大整数的困难性。在RSA体制中使用了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到目前为止,无法找到一个有效的算法来分解两大素数之积。RSA算法的描述如下:

公开密钥:n=pq(p、q分别为两个互异的大素数,p、q必须保密)

e与(p-1)(q-1)互素

私有密钥:d=e-1 {mod(p-1)(q-1)}

加密:c=me(mod n),其中m为明文,c为密文。

解密:m=cd(mod n)

利用目前已经掌握的知识和理论,分解2048bit的大整数已经超过了64位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因此在目前和预见的将来,它是足够安全的。

4.PKI技术

PKI(Publie Key Infrastucture)技术就是利用公钥理论和技术建立的提供安全服务的基础设施。PKI技术是信息安全技术的核心,也是电子商务的关键和基础技术。由于通过网络进行的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事务等活动缺少物理接触,因此使得用电子方式验证信任关系变得至关重要。而PKI技术恰好是一种适合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事务的密码技术,他能够有效地解决电子商务应用中的机密性、真实性、完整性、不可否认性和存取控制等安全问题。一个实用的PKI体系应该是安全的易用的、灵活的和经济的。它必须充分考虑互操作性和可扩展性。它是认证机构(CA)、注册机构(RA)、策略管理、密钥(Key)与证书(Certificate)管理、密钥备份与恢复、撤消系统等功能模块的有机结合。
4.1.认证机构

CA(Certification Authorty)就是这样一个确保信任度的权威实体,它的主要职责是颁发证书、验证用户身份的真实性。由CA签发的网络用户电子身份证明—证书,任何相信该CA的人,按照第三方信任原则,也都应当相信持有证明的该用户。CA也要采取一系列相应的措施来防止电子证书被伪造或篡改。构建一个具有较强安全性的CA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与密码学有关系,而且与整个PKI系统的构架和模型有关。此外,灵活也是CA能否得到市场认同的一个关键,它不需支持各种通用的国际标准,能够很好地和其他厂家的CA产品兼容。

4.2.注册机构

RA(Registration Authorty)是用户和CA的接口,它所获得的用户标识的准确性是CA颁发证书的基础。RA不仅要支持面对面的登记,也必须支持远程登记。要确保整个PKI系统的安全、灵活,就必须设计和实现网络化、安全的且易于操作的RA系统。

4.3.策略管理

在PKI系统中,制定并实现科学的安全策略管理是非常重要的这些安全策略必须适应不同的需求,并且能通过CA和RA技术融入到CA 和RA的系统实现中。同时,这些策略应该符合密码学和系统安全的要求,科学地应用密码学与网络安全的理论,并且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互用性。

4.4.密钥备份和恢复

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应定期更新密钥和恢复意外损坏的密钥是非常重要的,设计和实现健全的密钥管理方案,保证安全的密钥备份、更新、恢复,也是关系到整个PKI系统强健性、安全性、可用性的重要因素。

4.5.证书管理与撤消系统

证书是用来证明证书持有者身份的电子介质,它是用来绑定证书持有者身份和其相应公钥的。通常,这种绑定在已颁发证书的整个生命周期里是有效的。但是,有时也会出现一个已颁发证书不再有效的情况这就需要进行证书撤消,证书撤消的理由是各种各样的,可能包括工作变动到对密钥怀疑等一系列原因。证书撤消系统的实现是利用周期性的发布机制撤消证书或采用在线查询机制,随时查询被撤消的证书。

5.安全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动向

我国信息网络安全研究历经了通信保密、数据保护两个阶段,正在进入网络信息安全研究阶段,现已开发研制出防火墙、安全路由器、安全网关、黑客入侵检测、系统脆弱性扫描软件等。但因信息网络安全领域是一个综合、交叉的学科领域它综合了利用数学、物理、生化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诸多学科的长期积累和最新发展成果,提出系统的、完整的和协同的解决信息网络安全的方案,目前应从安全体系结构、安全协议、现代密码理论、信息分析和监控以及信息安全系统五个方面开展研究,各部分相互协同形成有机整体。

国际上信息安全研究起步较早,力度大,积累多,应用广,在70年代美国的网络安全技术基础理论研究成果“计算机保密模型”(Beu& La pala模型)的基础上,指定了“可信计算机系统安全评估准则”(TCSEC),其后又制定了关于网络系统数据库方面和系列安全解释,形成了安全信息系统体系结构的准则。安全协议作为信息安全的重要内容,其形式化方法分析始于80年代初,目前有基于状态机、模态逻辑和代数工具的三种分析方法,但仍有局限性和漏洞,处于发展的提高阶段。作为信息安全关键技术密码学,近年来空前活跃,美、欧、亚各洲举行的密码学和信息安全学术会议频繁。1976年美国学者提出的公开密钥密码体制,克服了网络信息系统密钥管理的困难,同时解决了数字签名问题,它是当前研究的热点。而电子商务的安全性已是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目前正处于研究和发展阶段,它带动了论证理论、密钥管理等研究,由于计算机运算速度的不断提高,各种密码算法面临着新的密码体制,如量子密码、DNA密码、混沌理论等密码新技术正处于探索之中。因此网络安全技术在21世纪将成为信息网络发展的关键技术,21世纪人类步入信息社会后,信息这一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需要网络安全技术的有力保障,才能形成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在我国信息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和产品开发仍处于起步阶段,仍有大量的工作需要我们去研究、开发和探索,以走出有中国特色的产学研联合发展之路,赶上或超过发达国家的水平,以此保证我国信息网络的安全,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
慢慢看吧。。。。

2. 再谈5G网络安全


何为5G?



与针对大众消费的前几代移动网络(语音通信服务,移动互联网访问)不同,5G标准主要是为企业和公共部门的利益而创建的,5G的三大场景包括:




5G网络安全威胁



让我们回顾一下5G网络的主要架构特征以及相关的安全挑战。


1)无线接入网(RAN)建立在新的5G NR标准的基础上,主要特征是高带宽、低延迟和大规模连接。


可能存在的风险:大量的连接和高带宽增加了攻击面。物联网设备比较容易受到黑客攻击。


2)骨干架构(5G核心网)往往基于云技术和网络功能虚拟化(NFV,SDN),可创建多个独立的网段并支持具有不同特征的服务,同时还允许提供商将网络基础设施作为服务提供给组织。


可能存在的风险:由于使用规模的扩大,可能会导致故障增多或滥用的情况增加。


3)5G的发展还推动了多接入边缘计算(MEC)的使用。尤其是运行在服务提供商网络上的企业应用程序:智能服务、金融服务、多媒体等。需要指出的是,在这种情况下,5G提供商的网络已经集成到了企业基础设施中。


可能存在的风险:MEC设备往往在组织受保护的范围之外,可能会给黑客提供入侵公司网络的机会。


4)集中式运维基础设施同时支持多个业务领域,使其变得更加复杂。


可能存在的风险:资源滥用/O&M配置错误,从而带来严重的后果。




保护方法



1.标准级别的保护



2.解决方案、设备和网络基础设施级别的保护



3.网络管理级别的保护



5G网络的安全性不仅限于技术保护措施,还应该包含相互信任的各方的共同努力,包括标准开发人员、监管机构、供应商和服务提供商。一项新的移动网络安全计划正在引入中。


NESAS/SCAS是由GSMA与3GPP两大重量级行业组织合作,召集全球主要运营商、供应商、行业伙伴和监管机构一起制定的网络安全测试规范和评估机制,由经过认证的权威第三方机构进行审计及测试。NESAS/SCAS为移动通信行业量身定制,提供威胁分析、重要资产定义、安全保障方法和通用要求。统一安全审计方法,避免不同市场中的碎片化和相互冲突的安全保障要求,提高认证效率。同时,以更开放的态度考虑和采纳来自各利益相关方的反馈。


5G的安全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但并非不能解决,并且,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保护措施也在不断演进。面对5G安全问题,我们要做的不是各自为战,协同作战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原文:《And Again, About 5G Network Security》

3. 工信部发布多项5G新标准,涉及核心网、切片、5G消息等

12月22日,工信部发布2021年第33号公告,公布了513项行业标准(标准编号、名称、主要内容及实施日期等),其中通信行业标准共71项;此外,还批准了《5G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增强移动宽带终端设备技术要求(第一阶段)》等2项通信行业标准修改单。

在新发布的通信行业标准中,涉及到5G的标准相关如下(均为2022年4月1日起实施):

1)编号:YD/T 3958-2021

名称:5G消息终端测试方法

标准内容:本文件规定了数字移动通信终端支持 5G 消息业务的测试

方法,包括测试环境、配置测试、注册测试、点对点消息测试、群发消息测试、群聊与群管理测试、文件传输测试、行业消息测试、消息管理功能测试、业务并发测试、增强通话涉及的消息测试。

本文件规定的5G消息基于GSMA RCS UP2.4及相关标准实现。本文件适用于支持5G消息业务的数字移动通信终端。

2)编号:YD/T 3959-2021

名称:接入网设备测试方法 面向5G前传的 N 25Gbit/s 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WDM-PON)

标准内容:本文件描述了面向5G前传的 N 25Gbit/s WDM-PON 局端设备(OLT)和用户侧设备(ONU)的接口、功能、性能、网管等方面的测试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公众电信网环境下的基于波长路由的 N

25Gbit/s WDM-PON 设备,专用电信网可参照使用。

3)编号:YD/T 3959-2021

名称:接入网设备测试方法 面向5G前传的 N 25Gbit/s 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WDM-PON)

标准内容:本文件描述了面向5G前传的 N 25Gbit/s WDM-PON 局端设备(OLT)和用户侧设备(ONU)的接口、功能、性能、网管等方面的测试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公众电信网环境下的基于波长路由的 N

25Gbit/s WDM-PON 设备,专用电信网可参照使用。

4)编号:YD/T 3961-2021

名称:5G消息终端技术要求

标准内容:本文件规定了数字移动通信终端支持5G消息业务的技术要求,包括基本要求、业务功能要求、网络及协议要求、安全性要求及性能要求,其中终端业务功能要求包括个人消息功能要求、行业消息功能要求、消息管理功能要求、增强通话涉及的消息功能要求。

本文件规定的5G消息基于 GSMA RCS UP2.4及相关标准实现。本文件适用于支持5G消息业务的数字移动通信终端。

5)编号:YD/T 3962-2021

名称:5G核心网边缘计算总体技术要求

标准内容:本文件规定了5G核心网边缘计算的总体架构、核心网功能要求、平台要求和关键流程等。本文件适用于5G核心网相关网元、5G核心网边缘计算系统的相关组件或网元,以及系统相关接口等。

6)编号:YD/T 3973-2021

名称:5G网络切片端到端总体技术要求

标准内容:本文件确立了网络切片端到端框架,规定了终端功能要求、AN/TN/CN 切片子网功能要求、切片管理器功能要求,以及网络切片业务域和管理域的接口功能要求、安全要求和计费要求,并规定了切片部署和切片业务使用的关键流程。本文件适用于基于独立组网的端到端5G网络切片的研发和测试,包括终端、无线接入网、承载网、核心网、切片管理器等。

7)编号:YD/T 3974-2021

名称:5G网络切片 基于切片分组网络(SPN)承载的端到端切片对接技术要求

标准内容:本文件规定了基于SPN承载的网络端到端切片架构、SPN网络切片能力、切片对接流程、转发层切片对接要求、网络切片管控层协同对接要求等。本文件适用于基于SPN承载的端到端5G网络切片的研发和测试。

8)编号:YD/T 3975-2021

名称:5G网络切片基于IP承载的端到端切片对接技术要求

标准内容:本文件规定了基于IP承载网的端到端切片对接技术要求,包括5G网络端到端切片对接架构、IP承载网络切片功能、切片对接流程、切片转发层对接要求、切片管控层协同对接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支持切片的IP承载网络的研发和测试。

9)编号:YD/T 3976-2021

名称:5G移动通信网 会话管理功能(SMF)及用户平面功能(UPF)拓扑增强总体技术要求

标准内容:本文件规定了基于SA架构的5G移动通信网会话管理功能(SMF)及用户平面功能(UPF)拓扑增强总体技术要求,包括架构要求、高层功能要求、接口功能要求、网元功能要求、关键流程要求等。

本文件适用于包括 AMF、SMF、I-SMF、UPF等会话管理功能及用户面功能拓扑增强功能等基于SA架构的5GC核心网网络功能所对应的关键5GC网元的研发、测试及验证评估工作。

10)编号:YD/T 3988-2021

名称:5G通用模组技术要求(第一阶段)

标准内容:本文件规定了6GHz频段以下的5G通用模组的基本功能要求、硬件技术要求、电气接口技术要求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所有集成6GHz以下的5G通用模组的终端设备。

11)编号:YD/T 3989-2021

名称:5G消息总体技术要求

标准内容:本文件规定了5G消息的总体技术要求,包括业务概述,系统架构、功能要求、互通要求、支撑管理要求、服务质量、终端要求和安全要求等内容。5G消息基于 GSMA RCS UP2.4及相关标准实现,不限于5G蜂窝网络实现,业务包括个人消息、行业消息和增强通话涉及的消息。本文件适用于5G消息业务及支持5G消息业务的设备。

12)编号:YD/T 4002-2021

名称;5G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增强移动宽带终端设备测试方法(第一阶段)

标准内容:本文件规定了6GHz以下频段5G增强移动宽带终端设备的基本功能、射频性能、无线资源性能、协议一致性等方面的测试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支持增强移动宽带场景(eMBB)的6GHz以下频段的5G终端,面向非独立组网(Non-Stand Alone)和独立组网(Stand Alone)。

13)编号:YD/T 5263-2021

名称: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5G核心网工程技术规范

标准内容:本规范适用于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5G核心网(含NSA和SA)、5G信令网工程规划、设计、建设和验收工作,主要包括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5G核心网和5G信令网网元设置、节点设置、虚拟资源池的设置、网络组织、接口与信令、业务及信令带宽计算、编号及IP地址、计费与网管、网络安全、同步方式、局址选择、绿色节能等。

14)编号:YD/T 5264-2021

名称: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5G无线网工程技术规范

标准内容:本规范适用于公众移动通信网5G无线网工程建设,包含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网络运行维护及优化全过程,主要规定了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5G无线网工程建设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网络运行维护及优化、安全、节能、环保、共建共享等技术要求。

两项通信行业标准涉及的修改通知单分别为《5G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增强移动宽带终端设备技术要求(第一阶段)》和《移动终端图像及视频传输特性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4. 5G网络是什么意思

5G是由“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组织”(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简称为3GPP)负责制定的。3GPP是一个标准化机构。目前其成员包括中国、欧洲、日本、韩国和北美的相关行业机构。若您现在使用的是4G套餐,只要您的5G手机设置正确,在5G网络覆盖范围内,您也可以接入5G网络。如果您使用5G套餐,可享受更快的5G网络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