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安全设置 » 网络安全体系结构图解
扩展阅读
买苹果电脑不能付公账吗 2025-02-01 23:53:38
pos机网络连接异常怎么办 2025-02-01 23:38:05

网络安全体系结构图解

发布时间: 2023-10-23 11:27:44

① 一个常见的网络安全体系主要包括哪些部分

大型复杂的网络必须有一个全面的网络安全体系。
一、防火墙技术
在网关上安装防火墙,分组过滤和ip伪装,监视网络内外的通信。
二、用户身份验证技术
不同用户分设不同权限,并定期检查。
三、入侵检测技术
四、口令管理
每个用户设置口令,定义口令存活期,不准使用简单数字、英文等
五、病毒防护
建立病毒防火墙,安装杀毒软件,及时查杀服务器和终端;限制共享目录及读写权限;限制网上下载和盗版软件使用;
六、系统管理
及时打系统补丁;定期对服务器安全评估,修补漏洞;禁止从软盘、光驱引导;设置开机口令(cmos中);设置屏保口令;nt系统中使用ntfs格式;删除不用账户;
七、硬件管理
八、代理技术
路由器后面使用代理服务器,两网卡一个对内,一个对外,建立物理隔离,并隐藏内网ip。
九、系统使用双机冗余、磁盘陈列技术。

② 简要概述网络安全保障体系的总体框架

网络安全保障体系的总体框架

1.网络安全整体保障体系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整体保障作用,主要体现在整个系统生命周期对风险进行整体的管理、应对和控制。网络安全整体保障体系如图1所示。

图4 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框架结构

【拓展阅读】:风险管理是指在对风险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等因素进行收集、分析、评估、预测的基础上,制定的识别、衡量、积极应对、有效处置风险及妥善处理风险等一整套系统而科学的管理方法,以避免和减少风险损失。网络安全管理的本质是对信息安全风险的动态有效管理和控制。风险管理是企业运营管理的核心,风险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其中包括信息安全风险。

实际上,在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框架中,充分体现了风险管理的理念。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架构包括五个部分:

(1)网络安全策略。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理念,从长远发展规划和战略角度通盘考虑网络建设安全。此项处于整个体系架构的上层,起到总体的战略性和方向性指导的作用。

(2)网络安全政策和标准。网络安全政策和标准是对网络安全策略的逐层细化和落实,包括管理、运作和技术三个不同层面,在每一层面都有相应的安全政策和标准,通过落实标准政策规范管理、运作和技术,以保证其统一性和规范性。当三者发生变化时,相应的安全政策和标准也需要调整相互适应,反之,安全政策和标准也会影响管理、运作和技术。

(3)网络安全运作。网络安全运作基于风险管理理念的日常运作模式及其概念性流程(风险评估、安全控制规划和实施、安全监控及响应恢复)。是网络安全保障体系的核心,贯穿网络安全始终;也是网络安全管理机制和技术机制在日常运作中的实现,涉及运作流程和运作管理。

(4)网络安全管理。网络安全管理是体系框架的上层基础,对网络安全运作至关重要,从人员、意识、职责等方面保证网络安全运作的顺利进行。网络安全通过运作体系实现,而网络安全管理体系是从人员组织的角度保证正常运作,网络安全技术体系是从技术角度保证运作。

(5)网络安全技术。网络安全运作需要的网络安全基础服务和基础设施的及时支持。先进完善的网络安全技术可以极大提高网络安全运作的有效性,从而达到网络安全保障体系的目标,实现整个生命周期(预防、保护、检测、响应与恢复)的风险防范和控制。

引自高等教育出版社网络安全技术与实践贾铁军主编2014.9

③ 1.网络安全发展的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对网络安全发展的具体内容包括什么网络安全体系组成的三个主要部

网络安全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 第一阶段:主要关注数据传输的安全,如加密态裂吵技术、数据隐私保护等。

2. 第二阶段:由于网络的普及,重点转向网络威胁的解决和安全防御,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反病毒软件等。

3. 第三阶段: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兴起,网络安全发展到了数据和设备安全的层面,如网络安全监管、云安全、智能设备安全等。

网络安全体系包括三个主要部分:

1. 网络安全管帆侍理:包括恶意代码防范、网络安全监管等。

2. 网络安全技术:包括防源缺火墙、反病毒软件、入侵检测等。

3. 网络安全标准:确保网络安全达到一定的标准,包括加密算法、认证技术等。这三个部分综合起来形成了网络安全的体系结构。

④ 计算机网络安全体系结构包括什么

计算机网络安全体系结构是由硬件网络、通信软件以及操作系统构成的。

对于一个系统而言,首先要以硬件电路等物理设备为载体,然后才能运 行载体上的功能程序。通过使用路由器、集线器、交换机、网线等网络设备,用户可以搭建自己所需要的通信网络,对于小范围的无线局域网而言,人们可以使用这 些设备搭建用户需要的通信网络,最简单的防护方式是对无线路由器设置相应的指令来防止非法用户的入侵,这种防护措施可以作为一种通信协议保护。

计算机网络安全广泛采用WPA2加密协议实现协议加密,用户只有通过使用密匙才能对路由器进行访问,通常可以讲驱动程序看作为操作系统的一部分,经过注册表注册后,相应的网络 通信驱动接口才能被通信应用程序所调用。网络安全通常是指网络系统中的硬件、软件要受到保护,不能被更改、泄露和破坏,能够使整个网络得到可持续的稳定运 行,信息能够完整的传送,并得到很好的保密。因此计算机网络安全设计到网络硬件、通信协议、加密技术等领域。

(4)网络安全体系结构图解扩展阅读

计算机安全的启示:

1、按先进国家的经验,考虑不安全因素,网络接口设备选用本国的,不使用外国货。

2、网络安全设施使用国产品。

3、自行开发。

网络的拓扑结构:重要的是确定信息安全边界

1、一般结构:外部区、公共服务区、内部区。

2、考虑国家利益的结构:外部区、公共服务区、内部区及稽查系统和代理服务器定位。

3、重点考虑拨号上网的安全问题:远程访问服务器,放置在什么位置上,能满足安全的需求。

⑤ OSI七层型的层次结构是什么

OSI七层型从低到高依次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1、应用层:网络服务与最终用户的一个接口。

2、表示层:数据的表示、安全、压缩。(在五层模型里面已经合并到了应用层),格式有,JPEG、ASCll、EBCDIC、加密格式等。

3、会话层:建立、管理、终止会话。(在五层模型里面已经合并到了应用层),对应主机进程,指本地主机与远程主机正在进行的会话。



4、传输层:定义传输数据的协议端口号,以及流控和差错校验。

协议有:TCP、UDP,数据包一旦离开网卡即进入网络传输层。

5、网络层:进行逻辑地址寻址,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路径选择。

协议有:ICMP、IGMP、IP(IPV4、IPV6)。

6、数据链路层:建立逻辑连接、进行硬件地址寻址、差错校验等功能。将比特组合成字节进而组合成帧,用MAC地址访问介质,错误发现但不能纠正。

7、物理层:建立、维护、断开物理连接。

TCP/IP 层级模型结构,应用层之间的协议通过逐级调用传输层、网络层和物理数据链路层而可以实现应用层的应用程序通信互联。

⑥ 网络及信息系统需要构建什么样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

网络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

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如图1所示。其保障功能主要体现在对整个网络系统的风险及隐患进行及时的评估、识别、控制和应急处理等,便于有效地预防、保护、响应和恢复,确保系统安全运行。

图4 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框架

网络安全管理的本质是对网络信息安全风险进行动态及有效管理和控制。网络安全风险管理是网络运营管理的核心,其中的风险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包括网络信息安全风险。实际上,在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框架中,充分体现了风险管理的理念。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架构包括五个部分:

1) 网络安全策略。属于整个体系架构的顶层设计,起到总体宏观上的战略性和方向性指导作用。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理念,从长远发展规划和战略角度整体策划网络安全建设。

2) 网络安全政策和标准。是对网络安全策略的逐层细化和落实,包括管理、运作和技术三个层面,各层面都有相应的安全政策和标准,通过落实标准政策规范管理、运作和技术,保证其统一性和规范性。当三者发生变化时,相应的安全政策和标准也需要调整并相互适应,反之,安全政策和标准也会影响管理、运作和技术。

3) 网络安全运作。基于日常运作模式及其概念性流程(风险评估、安全控制规划和实施、安全监控及响应恢复)。是网络安全保障体系的核心,贯穿网络安全始终;也是网络安全管理机制和技术机制在日常运作中的实现,涉及运作流程和运作管理。

4) 网络安全管理。对网络安全运作至关重要,从人员、意识、职责等方面保证网络安全运作的顺利进行。网络安全通过运作体系实现,而网络安全管理体系是从人员组织的角度保证正常运作,网络安全技术体系是从技术角度保证运作。

5) 网络安全技术。网络安全运作需要的网络安全基础服务和基础设施的及时支持。先进完善的网络安全技术可极大提高网络安全运作的有效性,从而达到网络安全保障体系的目标,实现整个生命周期(预防、保护、检测、响应与恢复)的风险防范和控制。

摘自-拓展:网络安全技术及应用(第3版)贾铁军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

⑦ 在osi层次基础上 可以将网络安全体系分为四个级别 分别是

四个级别:网络级安全、系统级安全、应用级安全及企业级的安全。

网络安全需求应该是全方位的、整体的。在0SI七个层次的基础上,将安全体系划分为四个级别:网络级安全、系统级安全、应用级安全及企业级的安全管理。针对网络系统受到的威胁,安全体系结构提出了以下几类安全服务:

1、身份认证:这种服务是在两个开放系统同等层中的实体建立连接和数据传送期间,为提供连接实体身份的鉴别而规定的一种服务。这种服务防止冒充或重传以前的连接。这种鉴别服务可以是单向的,也可以是双向的。

2、访问控制:访问控制服务可以防止未经授权的用户非法使用系统资源。这种服务不仅可以提供给单个用户,也可以提供给封闭的用户组中的所有用户。

3、数据保密:数据保密服务的目的是保护网络中各系统之间交换的数据,防止因数据被截获而造成的泄密。

4、数据完整性:这种服务用来防止非法实体对用户的主动攻击(对正在交换数据进行修改、插入、使数据延时以及丢失数据等),以保证数据接受方收到的信息与发送方发送的信息完全一致。

(7)网络安全体系结构图解扩展阅读

信息的安全性涉及到机密信息泄露、未经授权的访问、破坏信息完整性、假冒、破坏系统的可用性等。在某些网络系统中,涉及到很多机密信息,如果一些重要信息遭到窃取或破坏,它的经济、社会影响和政治影响将是很严重的。

因此,对用户使用计算机必须进行身份认证,对于重要信息的通讯必须授权,传输必须加密。采用多层次的访问控制与权限控制手段,实现对数据的安全保护;采用加密技术,保证网上传输的信息(包括管理员口令与账户、上传信息等)的机密性与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