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五个属性: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以及不可抵赖性。这五个属性适用于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教育、娱乐、医疗、运输、国家安全、电力供给及通信等领域。
第一、保密性
信息不泄露给非授权用户、实体或者过程,或供其利用的特性。保密性是指网络中的信息不被非授权实体获取与使用。这些信息不仅包括国家机密,也包括企业和社会团体的商业机密或者工作机密,还包括个人信息。人们在应用网络时很自然地要求网络能够提供保密服务,而被保密的信息既包括在网络中传输的信息,也包括存储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信息。
第二、完整性
数据未授权不能进行改变的特性。即信息存储或传输过程中保持不被修改、不被破坏或丢失的特性。数据的完整性是指保证计算机系统上的数据和信息处于一种完整和未受损害的状态,这就是说数据不会因为有意或者无意的事件而被改变或丢失。除了数据本身不能被破坏外,数据的完整性还要求数据的来源具有正确性和可信性,也就是说需要首先验证数据是真实可信的,然后再验证数据是否被破坏。
第三、可用性
可用性是指对信息或资源的期望使用能力,即可授权实体或用户访问并按要求使用信息的特性。简单来说,就是保证信息在需要时能为授权者所用,防止由于主客观因素造成的系统拒绝服务。比如网络环境下的拒绝服务、破坏网络和有关系统的正常运行都属于对可用性的攻击。
第四、可控性
可控性是人们对信息的传播路径、范围及其内容所具有的控制能力,即不允许不良内容通过公共网络进行传输,使信息在合法用户的有效掌控之中。
第五、不可抵赖性
也就是所谓的不可否认性。在信息交换过程中,确信参与方的真实统一性,即所有参与者都不能否认和抵赖曾经完成的操作或者承诺。简单来说,就是发送信息方不能否认发送过信息,信息的接收方不能否认接收过信息。
Ⅱ 网络安全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网络安全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5方面:1)机密性
保证信息不泄露给未经授权的进程或实体,只供授权者使用。2)完整性
信息只能被得到允许的人修改,并且能够被判别该信息是否已被篡改过。同时一个系统也应该按其原来规定的功能运行,不被非授权者操纵。3)可用性
只有授权者才可以在需要时访问该数据,而非授权者应被拒绝访问数据。4)可鉴别性
网络应对用户、进程、系统和信息等实体进行身份鉴别。5)不可抵赖性
数据的发送方与接收方都无法对数据传输的事实进行抵赖。
Ⅲ 网络安全包括哪4个部分
网络安全包括:
1. 加密安全:主要是指数据在网络传输过程中的加密技术,以及客户端和服务端之间的加密传输协议;
2. 用户认证安全:主要是指网络设备和服务器之间的认证机制,以及用户登录系统的身份验证机制;
3. 网络审计安全:主要是指网络安全管理和审计,包括网络设备的安全管理、安全日志审计和系统安全评估等;
4. 病毒及防护安全:主要是指病毒检测、防护和清除技术,以及网络安全防护系统的管理和应用。
拓展:
5. 应用安全:主要是指Web安全、数据库安全、防火墙安全、访问控制安全等;
6. 终端安全:主要是指终端安全策略、安全操作系统、安全审计机制等;
7. 电子邮件安全:主要是指电子邮件的安全策略、安全过滤器、安全传输协议、安全存储等;
8. 网络安全策略:主要是指网络安全策略的制定和实施,以及安全审核等。
Ⅳ 网络安全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网络安全主要包含四个方面。
(1)系统安全
系统安全是指在系统生命周期内应用系统安全工程和系统安全管理方法,辨识系统中的隐患,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使其危险性最小,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安全程度。系统安全是人们为解决复杂系统的岩信辩安全性问题而开发、坦渗研究出来的安全理论、方法体系,是系统工程与安全工程结合的完美体现。系统安全的基本原则就是在一个新系统的构思阶段就必须考虑其安全性的问题,制定并执行安全工作规划(系统安全活动),属于事前分析和预先的防护,与传统的事后分析并积累事故经验的思路截然不同。系统安全活动贯穿于生命整个系统粗缺生命周期,直到系统报废为止。
(2)网络信息安全
主要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3)信息传播安全
主要是保护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安全。现在互联网被广泛应用,微信、QQ、支付宝的使用,都是在传播信息,保证传播过程中的信息安全,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网民信息泄露。
(4)信息内容安全
信息内容安全包括五个方面,即寄生系统的机密性、真实性、完整性、未经授权的复制和安全性。和网络信息安全比较类似,防止信息呗窃取、更改、泄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