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要按照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要求
国家实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网络运营者应当按照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要求,履行下列安全保护义务,保障网络免受干扰、破坏或者未经授权的访问,防止网络数据泄露或者被窃取、篡改。
一、网络安全事件分为四级
1特别重大网络安全事件(I级,红色预警)、2重大网络安全事件(II级,橙色预警)、3较大网络安全事件(III级,黄色预警)、4一般网络安全事件(IV级,蓝色预警)。
二、我国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内容:
1、制定内部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确定网络安全负责人,落实网络安全保护责任;
2、采取防范危害网络安全行为的技术措施;
3、配备相应的硬件和软件检测、记录网络运行状态、网络安全事件,按照规定留存相关网络日志; 采取数据分类、重要数据备份和加密等措施
三、网络安全取决于:
1、网络设备的硬件安全
2、软件和信息安全
3、设备的访问控制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第三条
国家坚持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发展并重,遵循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鼓励网络技术创新和应用,支持培养网络安全人才,建立健全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提高网络安全保护能力。
Ⅱ 网络安全法第59条规定
网络安全法第五十九条规定:网络运营者不履行本法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五条规定的网络安全保护义务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或者导致危害网络安全等后果的,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不履行本法第三十三条、第三十四条、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八条规定的网络安全保护义务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或者导致危害网络安全等后果的,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网络运营者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不履行网络安全保护义务会受到处罚如下:
1、对拒不落实安全保护技术措施的网络运营者,由公安机关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或者导致危害网络安全等后果的,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2、对故意破坏安全保护技术措施或者妨碍其功能正常发挥的网络运营者,由公安机关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在规定的限期内未改正的,对单位的主管负责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并处五千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可以并处一万五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可以给予六个月以内的停止联网、停机整顿的处罚,必要时可以建议原发证、审批机构吊销经营许可证或者取消联网资格;
3、对因未落实网络安全、信息内容监督制度和安全技术防范措施,造成含有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内容的信息传播,情节严重的电信业务经营者、互联网服务提供者,由主管部门处二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十万元以上罚款,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可以由公安机关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二十一条
国家实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网络运营者应当按照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要求,履行下列安全保护义务,保障网络免受干扰、破坏或者未经授权的访问,防止网络数据泄露或者被窃取、篡改:
(一)制定内部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确定网络安全负责人,落实网络安全保护责任;
(二)采取防范计算机病毒和网络攻击、网络侵入等危害网络安全行为的技术措施;
(三)采取监测、记录网络运行状态、网络安全事件的技术措施,并按照规定留存相关的网络日志不少于六个月;
(四)采取数据分类、重要数据备份和加密等措施;
(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二十二条
网络产品、服务应当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的强制性要求。网络产品、服务的提供者不得设置恶意程序;发现其网络产品、服务存在安全缺陷、漏洞等风险时,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按照规定及时告知用户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网络产品、服务的提供者应当为其产品、服务持续提供安全维护;在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的期限内,不得终止提供安全维护。
网络产品、服务具有收集用户信息功能的,其提供者应当向用户明示并取得同意;涉及用户个人信息的,还应当遵守本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 第八十四条
电信业务经营者、互联网服务提供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主管部门处二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十万元以上罚款,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可以由公安机关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
(一)未依照规定为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依法进行防范、调查恐怖活动提供技术接口和解密等技术支持和协助的;
(二)未按照主管部门的要求,停止传输、删除含有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内容的信息,保存相关记录,关闭相关网站或者关停相关服务的;
(三)未落实网络安全、信息内容监督制度和安全技术防范措施,造成含有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内容的信息传播,情节严重的。
Ⅲ “微安全”网络安全事件有哪四级,怎么应
根据网络信息安全事件的分级考虑要素,将网络信息安全事件划分为四个级别:特别重大事件、重大事件、较大事件和一般事件.
国际上,网络安全测评依照安全性从高到低划分为A,B,C,D四个等级七个类别。视频
美国为计算机安全的不同级别制订了4个准则。橙皮书(正式名称为可信任计算机标准评估标准)包括计算机安全级别的分类。通过这些分类可以了解在一些系统中固有的各种安全风险,并能掌握如何减少或排除这些风险。
1、D1级。这是计算机安全的最低一级。整个计算机系统是不可信任的,硬件和操作系统很容易被侵袭。D1级计算机系统标准规定对用户没有验证,也就是任何人都可以使用该计算机系统而不会有任何障碍。系统不要求用户进行登记(要求用户提供用户名)或口令保护(要求用户提供唯一字符串来进行访问)。任何人都可以坐在计算机前并开始使用它。
D1级的计算机系统包括:MS-Dos,MS-Windows3.xe及Windows95(不在工作组方式中),Apple的System7.x
2、C1级。C1级系统要求硬件有一定的安全机制(如硬件带锁装置和需要钥匙才能使用计算机等),用户在使用前必须登录到系统。C1级系统还要求具有完全访问控制的能力,经应当允许系统管理员为一些程序或数据设立访问许可权限。C1级防护不足之处在于用户直接访问操作系统的根。C1级不能控制进入系统的用户的访问级别,所以用户可以将系统的数据任意移走。
常见的C1级兼容计算机系统如下所列:UNIX系统XENIX,Novell3.x或更高版本,WindowsNT。
3、C2级。C2级在C1级的某些不足之处加强了几个特性,C2级引进了受控访问环境(用户权限级别)的增强特性。这一特性不仅以用户权限为基础,还进一步限制了用户执行某些系统指令。授权分级使系统管理员能够分用户分组,授予他们访问某些程序的权限或访问分级目录。另一方面,用户权限以个人为单位授权用户对某一程序所在目录的访问。如果其他程序和数据也在同一目录下,那么用户也将自动得到访问这些信息的权限。C2级系统还采用了系统审计。审计特性跟踪所有的“安全事件”,如登录(成功和失败的),以及系统管理员的工作,如改变用户访问和口令。常见的C2级操作系统有:UNIX系统,XENIX,Novell3.x或更高版本,WindowsNT。
4、B1级。B1级系统支持多级安全,多级是指这一安全保护安装在不同级别的系统中(网络、应用程序、工作站等),它对敏感信息提供更高级的保护。例如安全级别可以分为解密、保密和绝密级别。
5、B2级。这一级别称为结构化的保护(StructuredProtection)。B2级安全要求计算机系统中所有对象加标签,而且给设备(如工作站、终端和磁盘驱动器)分配安全级别。如用户可以访问一台工作站,但可能不允许访问装有人员工资资料的磁盘子系统。
6、B3级。B3级要求用户工作站或终端通过可信任途径连接网络系统,这一级必须采用硬件来保护安全系统的存储区。
7、A级。这是橙皮书中的最高安全级别,这一级有时也称为验证设计(verifieddesign)。与前面提到各级级别一样,这一级包括了它下面各级的所有特性。A级还附加一个安全系统受监视的设计要求,合格的安全个体必须分析并通过这一设计。另外,必须采用严格的形式化方法来证明该系统的安全性。而且在A级,所有构成系统的部件的来源必须安全保证,这些安全措施还必须担保在销售过程中这些部件不受损害。例如,在A级设置中,一个磁带驱动器从生产厂房直至计算机房都被严密跟踪。
Ⅳ 晋城市互联网网络安全应急预案的分类分级
2.1 根据互联网网络安全的发生原因、性质和机理,互联网网络安全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1)攻击类事件:指互联网网络系统因计算机病毒感染、非法入侵等导致业务中断、系统宕机、网络瘫痪等情况。
(2)故障类事件:指互联网网络系统因计算机软硬件故障、人为误操作等导致业务中断、系统宕机、网络瘫痪等情况。
(3)灾害类事件:指因爆炸、火灾、雷击、地震、台风等外力因素导致互联网网络系统损毁,造成业务中断、系统宕机、网络瘫痪等情况。
2.2 按照互联网网络安全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将其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
(1)特别重大互联网网络安全事件(Ⅰ级)。指扩散性很强,造成全市的重要信息系统大面积瘫痪,影响社会稳定,衍生其他重大安全事件。
(2)重大互联网网络安全事件(Ⅱ级)。指扩散性强,或发生在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信息系统。
(3)较大互联网网络安全事件(Ⅲ级)。指基本无扩散性,或发生在本市个别单位。
(4)一般互联网网络安全事件(Ⅳ级)。指无扩散性,或发生在本市个别单位。
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运营者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发生重大网络安全事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发生重大网络安全事件或者发现重大网络安全威胁时,运营者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向保护工作部门、公安机关报告。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第十八条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发生重大网络安全事件或者发现重大网络安全威胁时,运营者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向保护工作部门、公安机关报告。
发生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整体中断运行或者主要功能故障、国家基础信息以及其他重要数据泄露、较大规模个人信息泄露、造成较大经济损失、违法信息较大范围传播等特别重大网络安全事件或者发现特别重大网络安全威胁时,保护工作部门应当在收到报告后,及时向国家网信部门、国务院公安部门报告。
第十九条运营者应当优先采购安全可信的网络产品和服务;采购网络产品和服务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应当按照国家网络安全规定通过安全审查。
Ⅵ 突发事件预警如何分级
工信部根据社会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将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分为四级:特别重大事件、重大事件、较大事件、一般事件。其中,全国范围大量互联网用户无法正常上网,CN国家顶级域名系统解析效率大幅下降,1亿以上互联网用户信息泄露,网络病毒在全国范围大面积爆发,其他造成或可能造成特别重大危害或影响的网络安全事件为特别重大网络安全事件。工信部要求基础电信企业、域名机构、互联网企业、网络安全专业机构、网络安全企业通过多种途径监测和收集漏洞、病毒、网络攻击最新动向等网络安全隐患和预警信息,对发生突发事件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评估。认为可能发生特别重大或重大突发事件的,应当立即报告。与此同时,工信部建立公共互联网网络突发事件预警制度,按照紧急程度、发展态势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将公共互联网网络突发事件预警等级分为四级,由高到低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示。
Ⅶ IP业务中什么情况定义为特别重大事故
2010年1月12日上午6点左右起,全球最大中文搜索引擎网络突然出现大规模无法访问,主要表现为跳转到一雅虎出错页面、伊朗网军图片,出现“天外符号”等,范围涉及四川、福建、江苏、吉林、浙江、北京、广东等国内绝大部分省市。 这次网络大面积故障长达5个小时,也是网络2006年9月来最大一次严重断网事故,在国内外互联网界造成了重大影响,后网络公告称域名在美注册商处遭非法篡改,正在处理。透过网络“被黑”表象,经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搜索引擎分析师卜梓琴全程跟踪分析,其大致过程如下:1、2010年1月12日上午约6点起,网络域名DNS服务器被劫持更换,同时主域名已经被解析到一个荷兰的IP;2、域名被更换后,访问网络时页面自动跳转到一租用雅虎服务器的空间;该IP的网站实际使用英文yahoo下的租用空间,因此访问网络旗下网站时,会出现英文yahoo的出错信息页面。3、由于页面请求数量过于庞大导致雅虎服务器瘫痪或者流量超限,服务器瘫痪;4、服务器瘫痪后,访问网络的网民页面自动跳转到雅虎的提示页面;5、在超限之前,部分网民伊朗网军的黑客页面,攻击者在网络首页自称是“Iranian Cyber Army”的组织承认篡改了网络主页,并留下阿拉伯文字;6、2010年1月12日上午,国内大部分城市用户和海外用户只能通过未被劫持的备用域名这个域名在根域解析上被黑客控制(这个域名是美国管理的),不只是国内的互联网厂商需要增强防范意识,而是整个国际互联网社会同样面临着网络安全威胁。(3)域名争论:网络域名遭篡改本质原因在于域名注册商系统存在漏洞,域名注册商是美国的REGISTER.COM。律师于国富认为,网络应该起诉位于美国的国际域名管理机构。此前,另一家互联网巨头QQ已经将域名从国外转移到国内。这次被攻击事故发生后,网络方面是否会立即采取转移行动也成为了业界关注的焦点。分析师十大观点:对此重大突发性事件,长期关注搜索引擎与网络营销的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搜索引擎分析师卜梓琴给出以下评论。(1)暴露了国内互联网企业安全隐患。“网络被黑”事件本身暴露了我国互联网企业诸多问题,不仅是事先安全防范意识和监控措施,还有在出现突发性故障后的应急反应机制方面,所以互联网企业需自身提高技术创新与突破,掌握核心技术;提高技术监管与防范,设置预警方案,比如技术处理方案、设置备用域名、公关关系处理方案等;(2) 互联网域名服务器安全性未受到应有重视。此次攻击黑客利用了DNS记录篡改的方式。根本原因在于目前互联网域名的DNS管理服务器安全性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并提醒称,目前绝大多数域名都存在类似安全风险,使得DNS存在很多安全隐患。(3) 搜索引擎市场竞争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搜索引擎是互联网的一个核心节点,是网民上网不可缺少的工具。在短时间内,而网络作为中国搜索引擎的“旗舰”,被破坏后的替代品竟是谷歌,国内其他搜索引擎有道等没有扮演谷歌的角色。 (4) 互联网产业网络安全亟待进一步加强。互联网战场是未来各国必争之地,未来的“网络战争”也很有可能打响。互联网产业直接影响该国的社会和经济等诸多领域,甚至造成大面积的行业瘫痪,这影响不亚于国家基础产业和战略产业被人牵制、乃至控制。(5) 即使企业网站安全级别很高,技术精良,但仍存在薄弱环节,需进一步调整、巩固和加强互联网结构。(6) 从该事件引发的种种“连锁反应”,也从侧面反映了搜索引擎作为用户使用全球互联网的一“节点”的重要地位。而网络,无疑已深入中国网民的生活,与网友的生活密不可分。换句话说,互联网已经深入到每个人的工作、学习、商务、休闲的每一个环节。(7) 因为网络庞大的用户群体、市场占有率等因素以及媒体关注度,使他具有很高的媒体关注度,若加之网络运作合理,网络极有可能成为“2010十大网络事件”,若网络运作得到,力挽狂澜,还有可能成为网络营销的经典案例。(8)面对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的错综复杂,部分极端分子通过攻击一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网站的手段来彰显自己的影响力、开展政治宣传、甚至向异己示威并进行要挟,其影响力效果,甚至可能不亚于制造一个类似911的事件。(9)由于目前我国没有DNS根服务器(全世界13台DNS根服务器均设在美国),我国的DNS请求实际上由一台台镜像服务器负责处理,镜像服务器分布于世界各地,由国家专属机构负责维护。(10)众所周知,国际互联网技术和游戏规则都是美国人制定和把控的,我们没有核心技术。与2009年5月30日轰动一时的“微软封杀五国MSN服务事件”道理如出一辙,这次“网络事件”再次提醒并鞭策我们:落后与被动只能处处挨打,中国的互联网企业不仅需要不断提高技术创新与监管力度,还是牢牢把握互联网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争取自主知识产权,才能加强信息安全,也才能使得我们的互联网产业是真正自主可控,也才能长期稳定、持续与健康发展的。名词解释:1、域名劫持:是在劫持的网络范围内拦截域名解析的请求,分析请求的域名,把审查范围以外的请求放行,否则直接返回假的IP地址或者什么也不做使得请求失去响应,其效果就是对特定的网址不能访问或访问的是假网址。2、DNS:是“域名系统” (Domain Name System) 的缩写,该系统用于命名组织到域层次结构中的计算机和网络服务。在Internet上域名与IP地址之间是一对一(或者多对一)的,域名虽然便于人们记忆,但机器之间只能互相认识IP地址,它们之间的转换工作称为域名解析,域名解析需要由专门的域名解析服务器来完成,DNS就是进行域名解析的服务器。 3、根服务器:要用来管理互联网的主目录,全世界只有13台。1个为主根服务器,放置在美国。其余12个均为辅根服务器,其中9个放置在美国,欧洲2个,位于英国和瑞典,亚洲1个,位于日本。所有根服务器均由美国政府授权的互联网域名与号码分配机构ICANN统一管理,负责全球互联网域名根服务器、域名体系和IP地址等的管理。美国政府对其管理拥有很大发言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