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院士专家业界大咖“把脉”网络技术安全
来源:海外网
海外网10月12日电 10月11日下午,2021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网络安全技术高峰论坛在西安举行。众多行业领军人物和知名专家相聚在美丽的浐灞之滨,紧扣时代主题,聚焦热点难点,发表真知灼见,碰撞思想火花。
加强国家网络空间安全发展统筹谋划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新应用快速发展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成为重构经济 社会 发展新格局的重要动力。网络空间在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网络安全的威胁和风险漏洞也日益凸显。
中国科学院院士、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尹浩以《把握网络安全态势,筑牢技术发展之基》为题,分享了网络空间安全角势新变化及网络安全技术产业新趋势。在他看来,新型基础设施加速建设应用、IT基础设施云化背景下,以“零信任”、“主动防御”等为代表的网络安全新理念、新架构加快落地;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突破以及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应用,推进网络安全防御技术创新发展应用,促进防御技术智能化升级。当前,单纯依赖产品堆砌的防御方式难以应对复杂威胁,通过网络安全服务形成管理闭环成为发展趋势,网络安全服务需求不断提升。网络安全产业生态环境日趋完善。
尹浩建议,提高安全认识,进一步加强国家网络空间安全发展的统筹谋划,加强研究储备,及时调整我国网络空间安全发展顶层设计、网络空间国际博弈战略战术、网络防御技术创新、网络空间威胁应对策略。要进一步加大网络安全核心技术创新和产业支持,强化对“零信任”等前沿技术的攻关,加快开展基于开发安全运营、主动免疫、零信任等框架的网络安全体系研发。强化人工智能技术对网络安全赋能作用,加强卫星互联网、量子通信等领域安全技术攻关。同时,注重产教合作输出、提升学科教育力度,进一步加快网络安全专业人才队伍梯度培育。健全网络安全职业培训标准和认证规则,培养实战型网安人才。
AI赋能助力网络安全人才培养
“当前世界正处于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大变局时代,AI带来网安人才培养的新变化。”西安电子 科技 大学校长杨宗凯作了题为《“人工智能+教育”助力网络安全人才培养》的主题演讲。他说,AI为网络安全赋予了新能力,要求安全人才熟练应用AI;AI本身带来的安全问题,要求安全人才深入了解AI;AI+教育赋能个性化的网络安全人才培养。
结合西安电子 科技 大学的 探索 ,杨宗凯认为,应对AI对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带来的新变化,要主动破除围墙思维,产教融合,建设更加开放的网安培养体系。应对网络安全人才需求的深刻变化,应主动求变,重构教育环境、重构AI+安全课程体系、重塑教师的能力标准、重构能力评价体系,打造网络安全的AI+教育新业态。
“以学生为中心,德育为先、能力为重,连接、开放、共享、个性化的AI+网络安全教育的培养新形态在西电正在形成。AI技术对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正在产生重要的影响,AI+教育推动形成网络安全新的教育形态,让我们携手用AI+教育的力量塑造更安全的网络空间。”杨宗凯呼吁。
尽快落实赛博空间安全相关法律法规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部主任管晓宏长期致力于复杂网络化系统的经济性与安全性,电力、能源、制造系统优化,赛博空间安全,信息物理融合系统包括其综合安全等领域的研究。此次论坛上,他作了题为《赛博(网络)空间安全——挑战与应对》的主题演讲。
“赛博空间,指数据、计算、网络构成的数字化虚拟空间,不只是网络空间。”管晓宏说,赛博空间已成为国家继陆、海、空、天四个疆域之后的第五疆域。与其他疆域一样,赛博空间也须体现国家主权,保障赛博空间安全就是保障国家主权。
赛博空间安全体系包括网络安全、信息安全、内容安全、系统安全、CPS综合安全、数据安全。其中,数据安全是赛博空间安全的重要内容,数据安全与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系统安全、内容安全、CPS安全密切相关,必须解决数据的获取、存储、使用的安全问题,实现多维度立体化数据安全防护,维护国家安全。
在管晓宏看来,数据安全未来要依赖管理与技术相结合的新范式来保证,建议尽快落实赛博空间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自主可控数据安全生态。同时,要加速发展赛博空间安全的关键技术,构建全生命周期数据安全体系结构与防护机制。
当日,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桂清,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涂晓军,蔚来 汽车 董事长兼CEO李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蒋亚非,绿盟 科技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胡忠华,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副总工程师陈训逊等业界大咖逐一登台,发表主题演讲,分享了许多网络安全前瞻性、战略性、创新型的真知灼见,为我们奉献了一场思想盛宴。(海外网 张荣耀)
②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基本过程包括哪些阶段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基本过程主要分为:
1.风险评估准备过程
2.资产识别过程
3.威胁识别过程
4.脆弱性识别过程
5.风险分析过程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概念涉及资产、威胁、脆弱性和风险4个主要因素。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就是从管理的角度,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系统分析网络与信息系统所面临的威胁及存在的脆弱性。评估安全事件一旦发生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提出有针对性地抵御安全威胁的防护措施,为防范和化解信息安全风险,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水平,最大限度地保障网络正常运行和信息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③ 想学网络安全,西安有哪些培训机构有这方面的培训
中公教育——IT项目 是有网络安全的课程学习的
地址在新城区五路口江西大厦可以过来咨询一下
而且他们的网络安全课程是和瑞星合作的
他们的师资都是瑞星有很多年工作经验的大佬
还能参与企业的项目实战
还没工作你就能有实际的工作经验
并且吃住学还是一体化的,你根本什么都不需要操心
酒店式住宿卫生都不需要你打扫
只需要安心学习就好 而且网络安全的前景也很好 学习的人也很多
并且毕业之后薪资也很不错
④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排名
一、根据各种综合评价,目前排名第一。
⑤ 简述网络安全的相关评估标准.
1 我国评价标准
1999年10月经过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将计算机安全保护划分为以下5个级别。
l 第1级为用户自主保护级(GB1安全级):它的安全保护机制使用户具备自主安全保护的能力,保护用户的信息免受非法的读写破坏。
l 第2级为系统审计保护级(GB2安全级):除具备第一级所有的安全保护功能外,要求创建和维护访问的审计跟踪记录,使所有的用户对自己的行为的合法性负责。
l 第3级为安全标记保护级(GB3安全级):除继承前一个级别的安全功能外,还要求以访问对象标记的安全级别限制访问者的访问权限,实现对访问对象的强制保护。
l 第4级为结构化保护级(GB4安全级):在继承前面安全级别安全功能的基础上,将安全保护机制划分为关键部分和非关键部分,对关键部分直接控制访问者对访问对象的存取,从而加强系统的抗渗透能力。
l 第5级为访问验证保护级(GB5安全级):这一个级别特别增设了访问验证功能,负责仲裁访问者对访问对象的所有访问活动。
我国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成员国,信息安全标准化工作在各方面的努力下正在积极开展之中。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自主制定和采用了一批相应的信息安全标准。但是,应该承认,标准的制定需要较为广泛的应用经验和较为深入的研究背景。这两方面的差距,使我国的信息安全标准化工作与国际已有的工作相比,覆盖的范围还不够大,宏观和微观的指导作用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2 国际评价标准
根据美国国防部开发的计算机安全标准——可信任计算机标准评价准则(Trusted Computer Standards Evaluation Criteria,TCSEC),即网络安全橙皮书,一些计算机安全级别被用来评价一个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
自从1985年橙皮书成为美国国防部的标准以来,就一直没有改变过,多年以来一直是评估多用户主机和小型操作系统的主要方法。其他子系统(如数据库和网络)也一直用橙皮书来解释评估。橙皮书把安全的级别从低到高分成4个类别:D类、C类、B类和A类,每类又分几个级别,如表1-1所示。
表 安全 级 别
类 别
级 别
名 称
主 要 特 征
D
D
低级保护
没有安全保护
C
C1
自主安全保护
自主存储控制
C2
受控存储控制
单独的可查性,安全标识
B
B1
标识的安全保护
强制存取控制,安全标识
B2
结构化保护
面向安全的体系结构,较好的抗渗透能力
B3
安全区域
存取监控、高抗渗透能力
A
A
验证设计
形式化的最高级描述和验证
D级是最低的安全级别,拥有这个级别的操作系统就像一个门户大开的房子,任何人都可以自由进出,是完全不可信任的。对于硬件来说,没有任何保护措施,操作系统容易受到损害,没有系统访问限制和数据访问限制,任何人不需任何账户都可以进入系统,不受任何限制可以访问他人的数据文件。属于这个级别的操作系统有DOS和Windows 98等。
C1是C类的一个安全子级。C1又称选择性安全保护(Discretionary Security Protection)系统,它描述了一个典型的用在UNIX系统上安全级别。这种级别的系统对硬件又有某种程度的保护,如用户拥有注册账号和口令,系统通过账号和口令来识别用户是否合法,并决定用户对程序和信息拥有什么样的访问权,但硬件受到损害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用户拥有的访问权是指对文件和目标的访问权。文件的拥有者和超级用户可以改变文件的访问属性,从而对不同的用户授予不通的访问权限。
C2级除了包含C1级的特征外,应该具有访问控制环境(Controlled Access Environment)权力。该环境具有进一步限制用户执行某些命令或者访问某些文件的权限,而且还加入了身份认证等级。另外,系统对发生的事情加以审计,并写入日志中,如什么时候开机,哪个用户在什么时候从什么地方登录,等等,这样通过查看日志,就可以发现入侵的痕迹,如多次登录失败,也可以大致推测出可能有人想入侵系统。审计除了可以记录下系统管理员执行的活动以外,还加入了身份认证级别,这样就可以知道谁在执行这些命令。审计的缺点在于它需要额外的处理时间和磁盘空间。
使用附加身份验证就可以让一个C2级系统用户在不是超级用户的情况下有权执行系统管理任务。授权分级使系统管理员能够给用户分组,授予他们访问某些程序的权限或访问特定的目录。能够达到C2级别的常见操作系统有如下几种:
(1)UNIX系统;
(2)Novell 3.X或者更高版本;
(3)Windows NT,Windows 2000和Windows 2003。
B级中有三个级别,B1级即标志安全保护(Labeled Security Protection),是支持多级安全(例如:秘密和绝密)的第一个级别,这个级别说明处于强制性访问控制之下的对象,系统不允许文件的拥有者改变其许可权限。
安全级别存在秘密和绝密级别,这种安全级别的计算机系统一般在政府机构中,比如国防部和国家安全局的计算机系统。
B2级,又叫结构保护(Structured Protection)级别,它要求计算机系统中所有的对象都要加上标签,而且给设备(磁盘、磁带和终端)分配单个或者多个安全级别。
B3级,又叫做安全域(Security Domain)级别,使用安装硬件的方式来加强域的安全,例如,内存管理硬件用于保护安全域免遭无授权访问或更改其他安全域的对象。该级别也要求用户通过一条可信任途径连接到系统上。
A级,又称验证设计(Verified Design)级别,是当前橙皮书的最高级别,它包含了一个严格的设计、控制和验证过程。该级别包含较低级别的所有的安全特性。
安全级别设计必须从数学角度上进行验证,而且必须进行秘密通道和可信任分布分析。可信任分布(Trusted Distribution)的含义是:硬件和软件在物理传输过程中已经受到保护,以防止破坏安全系统。橙皮书也存在不足,TCSEC是针对孤立计算机系统,特别是小型机和主机系统。假设有一定的物理保障,该标准适合政府和军队,不适合企业,这个模型是静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