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安全设置 » 网络安全对政府的影响
扩展阅读
成都平板电脑兼职 2025-02-04 20:20:43
浏览器如何设置网络安全 2025-02-04 20:18:00

网络安全对政府的影响

发布时间: 2023-09-08 18:11:56

㈠ 为什么我国如此重视网络安全问题

在大数据的发展下,我国较为重视网络安全问题

——政策促进网络安全的发展

实际上,我国政府较为重视网络安全问题的发展,仅在2020-2021年,我国就发布了多条政策规范网络安全的发展。2021年3月份,国信办发布《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规定》,旨在洞谨规范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收集个人信息行为,保障公民个人信息安全。

划分常见类型APP的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规定APP不得因为用户不同意提供非必要个人信息,而拒绝用户使用其基本功能服务。在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滴滴依然选择了收集个人信息的行为是对我国网络安全的极大挑战。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网络安全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㈡ 为什么关注网络安全问题

因为近几年不断的发生密码泄露,个人信息泄露,网站服务中断等重大问题,将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的问题不断的展现在人们面前。

2020年4月27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安全部、财政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保密局、国家密码管理局共12个部门联合发布《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于2020年6月1日起实施 。

(2)网络安全对政府的影响扩展阅读

(1)网络结构因素

网络基本拓扑结构有3种:星型、总线型和环型。一个单位在建立自己的内部网之前,各部门可能已建造了自己的局域网,所采用的拓扑结构也可能完全不同。在建造内部网时,为了实现异构网络间信息的通信,往往要牺牲一些安全机制的设置和实现,从而提出更高的网络开放性要求。

(2)网络协议因素

在建造内部网时,用户为了节省开支,必然会保护原有的网络基础设施。另外,网络公司为生存的需要,对网络协议的兼容性要求越来越高,使众多厂商的协议能互联、兼容和相互通信。

这在给用户和厂商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隐患。如在一种协议下传送的有害程序能很快传遍整个网络。

㈢ 加强国家网络安全的重要意义

网络安全是一个关系国家安全和主权、社会的稳定、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的重要问题。其重要性,正随着全球信息化步伐的加快而变到越来越重要。“家门就是国门”,安全问题刻不容缓。
网络安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密码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数学、数论、信息论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学科。
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网络安全从其本质上来讲就是网络上的信息安全。从广义来说,凡是涉及到网络上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和可控性的相关技术和理论都是网络安全的研究领域。
网络安全的具体含义会随着“角度”的变化而变化。比如:从用户(个人、企业等)的角度来说,他们希望涉及个人隐私或商业利益的信息在网络上传输时受到机密性、完整性和真实性的保护,避免其他人或对手利用窃听、冒充、篡改、抵赖等手段侵犯用户的利益和隐私, 访问和破坏。
从网络运行和管理者角度说,他们希望对本地网络信息的访问、读写等操作受到保护和控制,避免出现“陷门”、病毒、非法存取、拒绝服务和网络资源非法占用和非法控制等威胁,制止和防御网络黑客的攻击。
对安全保密部门来说,他们希望对非法的、有害的或涉及国家机密的信息进行过滤和防堵,避免机要信息泄露,避免对社会产生危害,对国家造成巨大损失。
从社会教育和意识形态角度来讲,网络上不健康的内容,会对社会的稳定和人类的发展造成阻碍,必须对其进行控制。

㈣ 网络安全法对我国互联网有什么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今年6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对我国互联网影响如下:
一、等级保护制度越来越重要
现如今,诸如门户网站等直接暴露在互联网上的网站主要是公司和单位宣传、办事的窗口,内部系统种类繁多,而且多半涉及公民的隐私、敏感信息,或者涉及金融、财务等重要业务。而这些网站和系统往往缺乏基础安全防护,容易导致网站和系统被黑客针对性攻击、恶意入侵,导致系统被篡改或造成数据泄露。在公安部的主导下,多年以来开展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工作已经取得显着成效,开展等级保护测评、安全建设整改的系统越来越多,网络安全整体情况有了一定提升。
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实行重点保护
现阶段,关键基础设施、重点行业信息系统、国家社会层面的重大活动、政府机构的敏感信息,都属于高级持续性威胁攻击(APT)的主要目标。
三、网络产品、安全产品和服务规范化,符合国家标准
现阶段,网络产品、安全产品和网络相关的服务,存在一些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情况,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网络安全法》中明确网络产品、服务应当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的强制性要求。网络关键设备和网络安全专用产品应当按照相关国家标准的强制性要求。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在网络产品采购,尤其是网络关键设备、网络安全专用产品等的采购,必须特别关注相关销售产品是否符合国家标准,是否具有销售许可,是否由具备资格的机构安全认证合格或者安全检测符合要求;所选择的网络服务、安全服务必须有相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资质。
四、网信部门统筹协调安全监测预警和信息通报、应急处置等工作
以前,公安部、密码局、银监会、卫计委、互联网应急中心等对各行业的网络安全保障工作基本上处于各自为政,缺乏必要的互相沟通。随着《网络安全法》的出台,明确了国家网信部门负责统筹协调网络安全工作和相关监督管理工作,明确了网信部门与其他相关网络监管部门的职责分工。
五、关注网络信息安全
《网络安全法》第四章“网络信息安全”着重阐述了个人信息保护的基本原则和要求,相当于一部小型的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网络运营者建立健全用户信息保护制度,对网络信息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的内容进行了规范。(文章观点出自网域科技。受字数限制,供参考。)

㈤ 网络时代政府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5G时代新媒体应用下政府治理的机遇

( 一)政府决策智能化高效化

在决策管理模式层面, 5G技术使得政府决策转变为“政府-媒体”协商模式。在决策执行过程方面,智能化新媒体可对决策议程全方位感知,对推动政府理性决策、拓宽公民政治 表达渠道起到积极作用。在决策成效评估层面,个体网络行为大数据能及时转化为评估材料。

(二)公共服务个性化多元化

政府作为管理者利用政务APP以及移动互联网泛在化的特点,将政务信息精准送达到个体手中。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将进一步丰富,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机器人的应用将成为常态,个性化多元化的服务流程将节约办事成本的同时提高办事精准度。

(三)社会治理数据化精准化

社会治理是指通过相关机构科学采集信息,整合数据,改善决策,解决社会问题,提升社会管理能力。新媒体对个体进行了赋权,使得知情权和表达权得到保障。政府同样可以合理利用新媒体进行数据搜集和整合,创新社会治理的手段,提升社会管理能力。

(四)舆论引导及时化灵活化

新媒体增加了网络社会中的意见领袖的声音,并成为影响公共政策的重要力量,甚至引导着整个网络舆情走势。另一方面,焦点事件发生后,新媒体可将网民的注意力迅速聚焦于焦点事件上,形成舆情聚合。政府可以用更加灵活的方式塑造公共文化,培育理性网络空间。

(五)形象建构互动化常态化

与时俱进的话语体系对政府形象传播扮演重要角色。以社会事件为例,新媒体在事件的潜伏阶段发挥着预警作用,加快事件的传播速度,扩大事件的传播范围,保证社会公众的知情权, 5G带来融合传播纵深发展,将推动政府形象传播实现全方位、广角度和多层次。



5G时代新媒体应用对政府治理的挑战

( 一)传播主体日趋多样化,网络素养参差不齐

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地位差异,网民代表了社会中某些重要的群体但并不是所有阶层,政府治理在收集网络信息的同时,要注意网络属性的参差不齐,5G时代确保网民素养均衡化发展,缩小网络鸿沟,是政府治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传播内容富媒体化,监管难度进一步加大

不可忽视的是网民网络信息行为正在构成网络空间的数据,而这种数据是基于多样化的个体采用富媒体化的形式进行生产的,对于治理者而言,内容的监管难度加大,这将引起治理方式的变化,亟需从政府主导转变为政府与社会协同共治的数据管理模式。

(三)传播媒介融合化,跨屏多屏沉浸传播

5G时代沉浸传播将成为主要形态,媒介依赖下新型“容器人”将会诞生,现有的以平面信息和人际传播为主的内容监管审核机制和信息过滤技术,将难以满足5G时代立体信息传播的审核需求。基于新技术特点既要应对网络安全威胁,需要政府管理部门及早调整策略。

(四)受传者更加个性化,主流媒体日渐式微

“网络化个人主义”的诞生,零散小量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被关注。从网络关系强弱来看,基于移动化的媒体属于弱联系传播,弱连接意味着信任感不足,这对传统政府信息的发布、传播、管理带来不可触达或者不可接受的风险。

(五)传播效果算法化,信息茧房效应加剧

5G时代,网络内容可直接用来考察传播效果,平台运用数据来了解用户需求、优化内容生产、评估和预测传播效果、 提升广告收益等,却加速了信息茧房效应,将会导致用户接受 信息的回音室效应增强,个人隐私面临风险,这对政府治理提出新的问题和挑战。



5G时代新媒体应用下政府治理的调试

在新媒体形态变迁的环境下,治理调试可从以下方面展开。政策方面,对我国网络内容治理与监管的顶层设计与实现路径,提出互联网治理的对策思考,比如制定清晰的互联网战略、健全法律法规、改进监管方式等。平台层面,互联网平台在网络社会扮演重要的角色,治理过程中应该加强网络平台运营的监管,提出网络内容平台治理的规制优化策略及风险预测预警体系。比较层面,需研究发达国家网络内容治理体系与监管模式,在政策解读、治理模式、治理手段上进行全方位的探讨,结合本土特色,面向国际社会,多元渠道推动新时代网络社会的治理。

㈥ 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当今社会信息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是因为它己经成为影响国家安全的一个权重高的因素,

它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金融环境、意识形态、政治氛围等各个方面,信息安全问题无忧,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也就有了可靠的保障。

资料拓展:

提升信息安全的技术方法

(1)信息流通过程中加密:通常信息在流通过程中,没有安全措施,易失窃,毫无安全性可言。通过加密等技术的使用,大大减小信息在流通中失窃的机率。

例如,保密线路应用在有线通信中;激光通信等技术应用在无线通信中,这都是比较有效的防窃措施。

(2)电磁辐射控制技术在计算机中的应用:由于电磁辐射的存在,计算机上的信息,在较远的地方使用相关专用的设备。

经分析技术就可以直接接收,拥有高超技术的黑客通过对电磁辐射的分析,窃取一些加密信息内容。

(3)防火墙的设置:防火墙是一种软件的防护形式。防火墙有自己的防护条例,对通信数据的来源和途径进行检测,对于危险的网站或信息,会自动防御,其防御效果还是不错的。

但从其防护方式上看,它是一种比较被动的防御方式,只有外面有进攻,它才能发挥作用。网络安全

㈦ 政治,加强网络安全有何重要意义

政治安全,广义上讲是维护国家安全,狭义上讲是维护执政党及统治集团的安全。

网络安全有政治上的安全,如恐怖组织利用网络进行破坏活动、盗取国家政府组织政治、军事、经济机密;在言论受限制的国家,“反对党”利用网络进行反执政党宣传、诽谤、造谣等等。也有经济上的安全,如犯罪分子、黑客利用网络漏洞盗取电子商务财产和商业机密。也有文化生活的一般性安全,譬如黄、赌、毒;不良信息,垃圾广告;个人隐私泄露及骚扰等。

因此,网络的安全安全应该是在这个意义上的安全:是保障国家的安全,是防止刑事犯罪的安全,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禁言”。这主要是立法的完善。毕竟,互联网只是一种工具,它拉近了世界空间距离,促进了现代社会信息高速发展,给了每一个人话语权。不能因为菜刀也能杀人而禁用菜刀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