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国电子政务安全大会》有哪些信创看点
第二届中国电子政务安全大会于9月16~17日在北京成功召开,本届大会的主题是“信创为基 安全突围”,以推动信创产业发展为目标,紧扣当前国家政策和市场热点,通过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夯实政企的安全基石,我把相关专家在大会上报告的看点提炼如下:
中国电子政务安全大会主论坛
1、中国信息协会会长何翠芹表示,尽管信创产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依然存在缺少基础研究和基础关键部件、国产操作系统安全性、国产信创产品使用安全等诸多“卡脖子”短板。建议加速推动信创项目大规模应用、积极构建信创行业发展健康生态!
2、国家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主任王钦敏谈到,数字政府建设中切忌出现“重发展、轻安全”的跛脚倾向,或存在“先开张、再治理”的片面思维,要建立健全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防范规章制度体系,形成安全可管可控的安全保障体系!
3、中国科学院院士尹浩在在发言中表示,政府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必然趋势,应以全局整体思想来优化数字政府的安全发展,不仅要强化管理、技术、运营、监管四个维度,还要从实体上分成平台、数据、应用三个层次构建数字政府全方位的安全防御。
4、中国工程院院士邬江兴在主旨报告中对新基建面临的内生安全痛点问题做了系统性分析,认为面对新基建中幽灵般的内生安全共性问题,拟态防御能够将“未知的未知安全威胁”转变为“已知的未知安全问题”,为网络空间防御提供改变游戏规则的革命性技术。
5、国家信息中心首席工程师李新友指出,网络身份在智慧城市安全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多模式生物识别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实时动态身份认证不断提高身份认证的安全性、物联网身份认证系统(IDoT)将快速增长。
6、泛微移动办公电子政务专家蒋童做了题为《泛微新一代信创政务办公解决方案》的主题发言,政务信息化建设中OA协同办公软件是最基础的应用,泛微、蓝凌、致远等传统OA厂商是铆足了劲,当然但对于三四线城市、对于区县级政务单位而言,《天翎区县级政务OA解决方案》这种融合了“可视化低代码开发技术+区县级政务个性化业务需求+本地化源码交付服务机制”的三位一体的建设模式也是颇具特色的。
7、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公室特聘专家肖稳田在主旨报告中指出,必须加快政务数据治理能力建设:提升在线服务能力、政务数据的整合共享能力,构建数字资源利用的社会化新格局!
8、华为安全产品领域副总裁金席、深信服科技政府事业部总经理姜威等在主题发言中谈到了信创战略与工作推进思路,他们认为国产化是不可逆、长期性的大型工程和战略任务,不是一锤子买卖,系统的方案规划、可靠的方案落地、服务商持续运营是核心思路!
总结:中国电子政务安全大会看点多多,在全球网络形势日渐复杂、科技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不管是出于客观形势所迫还是主观发展必然要求,大力发展信创产业、构建电子政务安全环境已成为我国的时代课题与使命!希望信创产业各领域厂商要以时代使命为担当、尽行业人的本分,为新基建和信创产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贰’ “只要有一个裂缝,整个塔就会瘫掉”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如果把数字经济比作蛋糕,数据就是面粉,信息技术是工具,降本增效促消费是产业链上产生的新价值,这些价值组成了数字经济。从原始的数据资源到数据资产再到数据资本的演进,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强大来源。”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的网络数据治理论坛上,北京市大数据中心副主任唐建国说。
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周民表示,当前,数据作为新型关键生产要素的重要价值进一步凸现,业界逐步形成共识:深化数据共享开放,充分挖掘数据要素价值成为千行百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金钥匙”。
与此同时,各类数据资源的爆炸式增长也给数据安全带来了不少成长中的“烦恼”。例如:数据采集和应用的边界在哪里?数据利用如何更高效?数据的安全性如何保障?在论坛现场,多位行业大咖共话数据治理的未来。
“只要有一个裂缝,整个塔就会瘫掉”
每日互动董事长方毅将网络安全比喻为“火药塔”,“只要有一个裂缝,整个塔就会瘫掉。”
“推动数据供需匹配、数据流动、数据权属等问题解决已经迫于眉睫。”周民表示,数据存在来源不稳定、内容不统一、缺乏相关的分类标准等问题,其中,个别政务信息资源目录还存在着目录资源“两张皮”的情况,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数据共享不衔接、不匹配、不顺畅的问题。
在周民看来,当下,仍有不少行业领域的数据分析工作以简单的图表统计分析和可视化展现为主,缺乏具有专业水准和深度洞察力的数据分析成果,在重大决策问题的辅助支持能力方面,存在较大不足。
“数据共享开放的范围和方式,数据的管理和使用、权限不清,导致数据共享难、开放难、融合难的顽疾仍未去除。”周民表示,当前,我国数据治理领域的法律在不断完善,例如9月1日正式实施的数据安全法。但困扰数据共享开放的问题还有不少需要解决,比如,数据要素市场的准入门槛还不健全,数据滥采滥用、地下灰色交易等问题较为突出,急需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及监管机制。
当前,数据安全的风险影响已经从个人、企业逐步辐射到产业,甚至国家,数据安全风险隐患非常突出。周民指出,一方面数据攻击高发与安全防护不足突显了数据安全的高风险;另一方面,数据共享客观上加大了数据安全风险,非敏感数据的存储、汇集和关联分析会衍生形成敏感数据,安全防护力度不够,也将造成数据泄露等风险。
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网络安全领域首席科学家邬江兴表示,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障是世界性难题。他认为,全力发展新一代数字基础设施,解决数据集约化后遭受网络攻击的问题,是我国数字化发展的重中之重。“新基建如果没有安全性保驾护航,就可能是灾难,说得再严重一点,一定是灾难。”
据伏羲智库创始人李晓东梳理,全球有数据保护相关立法的经济体大概有140多个,且不同的经济体拥有各自的“朋友圈”,相关的法律法规存在差异。而数字经济的国际合作是必然趋势,数据也面临“跨界”问题,对跨国企业或机构来说,企业合规将会是一项很大的挑战。
李晓东表示,从全球范围来看,数据治理的基础理论、基本模型尚未建立。同时,在各个国家,个人信息保护、数据安全的相关立法,仍然需要寻找共识。
拧紧数据保护和治理的“安全阀”
当下,提升数据、算法、安全的保障能力势在必行。方毅建议,严把信息采集的入口。他观察到,此前,在数据安全法实施之前,数据安全领域存在“规则不清,红线不明”的情况,不少企业不注意使用规范,很容易踩“红线”。
“数据不交易,数据价值要贸易。”方毅说,在数据买卖的过程中,要划清数据的流转边界。他建议,当甲乙双方数据确权和归属权难以完全明晰时,不要完成数据交易,而是把数据放在公共平台上完成联合计算后,删除原始数据,把最后的结果拿出来,最大程度确保数据,避免不可控流转。他还强调, 科技 发展需要向善,数据需要“守正”应用场景。
教育是国之大计,做好教育数据治理、加强对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保护个人隐私安全,关乎广大师生的利益。
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副司长舒华表示,在数据治理方面,一是要维护数据安全和促进数据开发利用并重,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二是数据收集要遵循最小够用、数据查询遵循最小授权、数据存储遵循最短周期、数据共享鼓励用而不存;三要坚持一数一源,一类数据原则上只有一个数据源,有限通过共享获取数据,减少数据重复采集;四是坚持分类分级保护,根据数据不同类型和级别,确定不同的保护措施,重点保护个人信息。
深圳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王楚宏从深圳数据治理的 探索 实践出发,介绍了深圳用“三个一”维护数据安全,即通过一部法――《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确定数据发展和管理的规则,拧紧个人信息的“安全阀”;通过一张多元参与、共建的城市治理网,构建城市治理底座;此外,通过数据治理的安全线,形成网络与数据安全监测、预警、通报、处置的全流程闭环。
“保障数据安全,建立可信、可用、可管的治理体系是非常关键的三部曲。”安恒信息董事长范渊表示,数据的采集、传输、分析、利用、流转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数据相关的保护技术。同时,数据既要保护又要利用,要在智能化方面持续研究和投入,持续培养数据安全人才,各个行业要不断 探索 数据的落地场景。
除了数据安全,从整个互联网安全出发,邬江兴认为,中国应该率先改造互联网存在的缺陷,使它成为一个安全、可信的互联网,让人们不再受此困扰,并把中国经验带给世界,从而实现共同治理,让人类 社会 拥有新一代网络。
‘叁’ CICV 2023 | 智能网联汽车安全峰会成功召开
2023年5月17日、18日,2023中国(亦庄)智能网联汽车科技周暨第十届国际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年会(CICV 2023)期间,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联合举办的“智能网联汽车安全峰会”在北京亦庄成功召开。峰会汇聚了来自政府机构、学术界与产业界的多位资深专家,聚焦智能网联汽车安全政策法规动态、ICV安全前沿技术探索实践、功能安全与预期功能安全新技术与应用、网络安全与数据安全新技术与应用等内容展开深刻讨论。本次峰会包括ICV安全政策法规动态和ICV安全技术探索实践两个主题演讲环节。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郑继虎任会议主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杨世春和创新中心安全事业部总经理方锐任联合会议主席。
(一)院士寄语,领航ICV安全发展方向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骏为大会致辞。李院士表示,安全是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通向自动驾驶落地应用的必由之路。当前智能网联安全技术发展呈现出三大趋势:一是ICV安全顶层设计持续发力,相关政府部门正在加强部署智能网联汽车安全技术工作;二是ICV安全产业链积极布局,主要国际整车厂商、零部件供应商都在制定智能网联汽车安全第一的企业发展战略;三是ICV安全技术研发亟待突破,全球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发展仍然处于研发突破时期。李院士提出,一是要深入强化科技创新,夯实基础科研能力;二是要打造智能网蔽悄纯联汽车安全系统,布局中国ICV安全产业链;三是要政、产、学、研、用多方协同,突破智能网联安全关键技术、驾驶信息共享、驾驶地图共享、驾驶行为规范、驾驶场景赋能等网联协同经济。
围绕功能安全与预期功能安全新技术与应用,邀请到中汽智联智能驾驶场景安全架构高级研发经理刘应心、安似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亚太区安全解决方案技术经理杨瑾婧、中汽院智能网联汽车检测中心(湖南)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朝斌、哲晰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功能安全经理张蕾和瑞典国家道路交通研究院交通道路研究负责人Jonas Jansson,对预期功能安全场景管理平台、系统安全分析、预期功能安全实车测试、自动驾驶安全完整性论证、自动驾驶安全技术等领域的解决方案进行分享。
本届智能网联汽车安全峰会已圆满落下帷幕,感谢与会嘉宾的大力支持。未来创新中心将继续携手各方力量,凝聚专家同行智慧,为行业搭建更多关键共性技术的研讨平台,共话智能网联汽车安全,共同为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安全稳定发展添砖加瓦!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观测,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