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车联网网络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明确标准体系建设
易车讯近日,为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加强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标准化工作顶层设计,工信部组织编制了《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
指导思想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车联网产业发展的部署要求,推动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着力构建车联网(智联网联汽车)网络安全标准体系,指导标准统筹规划,系统推进网络安全标准研制,注重与智能网联汽车、信息通信、电子产品和服务等相关标准体系的协调和衔接,促进强化标准落地实施,为保障车联网产业安全可持续发展提供标准支撑。
建设目标是,计划到2023年底,初步构建起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标准体系,重点研究基础共性、终端与设施安全、网联通信安全、数据安全、应用服务安全、安全保障与支撑等重点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完成50项以上重点急需安全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到2025年,形成较为完备的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标准体系,完成100项以上重点标准,提升标准对细分领域的覆盖程度,加强标准服务能力,提高标准应用水平,支撑车联网产业安全发展。
建设思路是,在《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整体框架基础上,结合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工作实际需求,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急用先行、循序渐进,进一步明确安全标准建设的对象和重点内容,建立统一协调的标准体系框架,指导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标准化建设。
建设内容是,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标准体系框架包括总体与基础共性、终端与设施安全、网联通信安全、数据安全、应用服务安全、安全保障与支撑等六个部分。
总体与基础共性标准包括术语和定义、总体架构、密码应用等三类;终端与设施安全标准包括车载设备安全、车端安全、路侧通信设备安全和测试场设施安全等四类;网联通信安全包括通信安全、身份认证等两类;数据安全包括通用要求、分类分级、出境安全、个人信息保护、应用数据安全等五类;应用服务安全包括平台安全、应用程序安全、服务安全等三类;安全保障与支撑类标准包括风险评估、安全监测与应急管理、安全能力评估等三类。
② 到2023年底初步构建起车联网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标准体系
到2023年底初步构建起车联网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标准体系
随着 汽车 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交融发展,车辆运行安全、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风险交织叠加,安全角势更加复杂严峻,亟需加快建立健全车联网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保障体系,为车联网产业安全 健康 发展提供支撑。
到 2023 年底,初步构建起车联网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标准体系。重点研究基础共性、终端与设施网络安全、网联通信安全、数据安全、应用服务安全、安全保障与支撑等标准,完成 50 项以上急需标准的研制。
到 2025 年,形成较为完善的车联网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标准体系。完成 100 项以上标准的研制,提升标准对细分领域的覆盖程度,加强标准服务能力,提高标准应用水平。
据中研研究院《2022-2027年中国车联网行业市场调研与投资战略研究咨询报告》显示
据了解,车联网行业根据车辆和驾驶员在车辆控制方面的作用和职责,区分为“辅助控制类”和“自动控制类”,其中辅助控制类主要指车辆利用各类电子技术辅助驾驶员进行车辆控制,如横向(方向)控制和纵向(速度)控制及其组合;自动控制类可分为驾驶辅助(DA)和部分自动驾驶(PA);自动控制类则根据车辆自主控制以及替代人进行驾驶的场景和条件进一步细分为有条件自动驾驶(CA)、高度自动驾驶(HA)和完全自动驾驶(FA)。
在车联网布局上,互联网巨头BAT采取的发展策略有所差异,网络主要构建开放合作生态,阿里巴巴主要通过资本绑定开展产业合作,腾讯从应用层切入,接入服务生态。BAT均构建了自己的车联网生态服务体系。
现有或规划进行车联网先导区建设的省份包括:江苏、湖南、天津、浙江、广东和北京,各省份均在“十四五”时期发布了推动车联网建设的支持性政策,政策内容均落实了“支持重点城市率先进行车联网先导区建设”;此外,湖南、北京和天津等省市均就车联网与其他领域如工业互联网、5G和大数据进行融合协同发展的部署说明。
国家政策推动下,中轻卡和“两客一危”渗透率加快。公交车、出租车、渣土、环卫等车联网渗透率根据各地政府陆续落实,其中重卡、渣土车赛道受政策刺激景气度高。
全国各地对车联网产业建设的态度逐渐明确,发展智能网联 汽车 产业已被写入北京、上海、浙江、福建、湖南等多省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③ 网络及信息系统需要构建什么样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
网络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
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如图1所示。其保障功能主要体现在对整个网络系统的风险及隐患进行及时的评估、识别、控制和应急处理等,便于有效地预防、保护、响应和恢复,确保系统安全运行。
图4 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框架
网络安全管理的本质是对网络信息安全风险进行动态及有效管理和控制。网络安全风险管理是网络运营管理的核心,其中的风险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包括网络信息安全风险。实际上,在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框架中,充分体现了风险管理的理念。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架构包括五个部分:
1) 网络安全策略。属于整个体系架构的顶层设计,起到总体宏观上的战略性和方向性指导作用。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理念,从长远发展规划和战略角度整体策划网络安全建设。
2) 网络安全政策和标准。是对网络安全策略的逐层细化和落实,包括管理、运作和技术三个层面,各层面都有相应的安全政策和标准,通过落实标准政策规范管理、运作和技术,保证其统一性和规范性。当三者发生变化时,相应的安全政策和标准也需要调整并相互适应,反之,安全政策和标准也会影响管理、运作和技术。
3) 网络安全运作。基于日常运作模式及其概念性流程(风险评估、安全控制规划和实施、安全监控及响应恢复)。是网络安全保障体系的核心,贯穿网络安全始终;也是网络安全管理机制和技术机制在日常运作中的实现,涉及运作流程和运作管理。
4) 网络安全管理。对网络安全运作至关重要,从人员、意识、职责等方面保证网络安全运作的顺利进行。网络安全通过运作体系实现,而网络安全管理体系是从人员组织的角度保证正常运作,网络安全技术体系是从技术角度保证运作。
5) 网络安全技术。网络安全运作需要的网络安全基础服务和基础设施的及时支持。先进完善的网络安全技术可极大提高网络安全运作的有效性,从而达到网络安全保障体系的目标,实现整个生命周期(预防、保护、检测、响应与恢复)的风险防范和控制。
摘自-拓展:网络安全技术及应用(第3版)贾铁军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
④ 如何建立以防火墙为核心的五位一体网络安全体系
全流程实施网络安全响应。建立健全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响应机制,优化完善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规范应急响应处置流程,常态化开展应急演练。
确保重要信息系统的实体安全、运行安全和数据安全。遴选网络安全应急支撑机构,组织支撑机构参与网络安全事件处置和重要敏感时点网络安全保障,妥善处置各类网络安全事件100余起,全部及时督促涉事单位整改到位。
计算机网络运行过程中,服务器作为核心,应作为防护重点,围绕计算机服务器构建安全防护体系。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网络黑客及入侵技术在形式上也不断演变,从而使计算机网络安全威胁不断升级。为使计算机服务器安全防护体系尽量保持高效,应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应将服务器及附属设备加以结合并做好统筹规划,同步做好计算机应用技术安全体系搭建及管理制度上的支撑。在计算机应用安全管理制度上,应针对计算机系统操作人员、管理人员及维修人员明确安全防护的基本要求,如操作口令不能泄露、计算机账户系统不能随意访问、系统管理权限要缩紧、计算机维修要做好登记等。
第二,梳理常见的计算机服务器遭入侵的途径及方式,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对危险系数较高的网络行为加以约束。
第三,计算机服务器安全防护中的安全技术,主要通过计算机杀毒软硬件来实施相应的网络安全管理。
第四,对计算机系统本身所隐藏的安全漏洞进行识别及修补,为计算机安全防护打好基础。第五,定期做好计算机关键信息及重要数据的备份,设置计算机访问权限及操作密码,避免数据被窃取及被损害。最后,约束计算机远程访问行为,封堵电脑黑客及入侵者通过电话号码入侵计算机系统的远程路径。
⑤ 国家建立和完善网络安全标准体系什么和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
国家建立和完善网络安全标准体系。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组织制定并适时修订有关网络安全管理以及网络产品、服务和运行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2017年6月1日,《网络安全法》将正式施行,标志着网络空间治理、网络信息传播秩序规范、网络犯罪惩治等方面即将翻开崭新的一页,国家网络安全将拥有更为完善的法律基础和保障。网络安全标准化是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网络空间安全、推动网络空间治理体系变革方面发挥着基础性、规范性、引领性作用。《网络安全法》对于网络安全标准化工作也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
(5)构建统一的网络安全标准扩展阅读:
进一步加强网络安全标准体系建设。《网络安全法》第十五条规定,国家建立和完善网络安全标准体系。根据国家标准委授予的职责范围,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260)承担着组织制定标准和持续完善国家信息安全标准体系的职责,多年来推动国家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所需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初步形成了国家网络安全标准体系。
中央网信办、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国家网络安全标准化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建立统一权威的国家标准工作机制,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国家标准委的领导下,在中央网信办的统筹协调和有关网络安全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对网络安全国家标准进行统一技术归口,统一组织申报、送审和报批。
因此,需要加强网络安全标准战略性、方向性、基础性的研究,既要突出重点,也要拓展覆盖面;既要统筹推进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也要适时引进国外有关标准,进而逐步建立起与《网络安全法》相配套的国家网络安全标准体系,以适应新形势对网络安全标准化工作的更高要求。
⑥ 计算机网络为什么要建立统一标准
其实这个并不难理解,所谓无规矩就不成方圆;
现在网络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供或缺的工具,为了方便大家工作、生活使用,也是为方便管理,优化更新服务,大家都可以按统一的标准才能更好的完善处理;
所以计算机网络标准统一,主要就是因为计算机网络技术已趋成熟,越成熟的技术越趋于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