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1、对重要数据(规划方案、设计图纸、研究报告等)进行集中管理,并进行访问控制。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重要数据被外部人员非法或内部人员越权访问;
2、对设计人员使用的计算机终端进行有效防护,将终端计算机磁盘分成工作区域与个人区域。工作区数据整体性加密保护,在保障内部数据合理使用的同时,又能有效防止终端上的主动泄密(内部人员通过打印、拷贝、邮件、传输、蓝牙等手段,带走数据)、被动泄密(计算机上的病毒窃取图纸文档);
3、同一计算机终端上的个人区域的数据使用不受限制,可以上网、使用U盘外设等。不必为一个人配备两台电脑;
4、在不同计算机终端的工作区域以及服务器之间,图纸文档是可以顺畅流转使用的,不受任何限制,只是在图纸文档等数据离开工作区外才进行必要的限制措施。不妨碍规划设计单位内部的协同办公;
5、外发这些重要数据时,须经过审核,并采用离线控制策略,有效防止恶意剽窃与二次泄密;比如:打开时间、次数、是否可用复制、打印、修改等;
6、在外带这些重要数据时,可以采用对存储图纸文档的U盘等移动存储设备,进行加密处理,避免因存储设备丢失而导致的泄密问题;
‘贰’ 请结合实际,分析说明日益突出网络安全威胁和风险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政治安全
在总体国家安全中,政治安全是根本。互联网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网上渗透与反渗透、破坏与反破坏、颠覆与反颠覆的斗争尖锐复杂。
相比传统媒体,网络具有跨时空、跨国界、信息快速传播、多向互动等特性,对现实社会问题和矛盾具有极大的催化放大作用,极易使一些局部问题全局化、简单问题复杂化、国内问题国际化,给国家治理带来挑战。
2011 年初,突尼斯、埃及等国相继爆发被称为“阿拉伯之春”的街头政治运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成为民众组织串联、宣传鼓噪的重要平台。
突、埃反对势力利用推特、脸谱等网站,频繁发布集会通知、游行示威等信息,大量传播极具刺激性、煽动性游行画面,不断激发民众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反抗意识,使抗议浪潮迅速爆发。
新兴媒体发挥的强大组织和煽动作用,直接影响和改变了突、埃民众的思维和行动,产生了连锁反应和“滚雪球”效应,引发抗议力量迅速聚积,最终导致两国剧变甚至政权更迭。
2、经济安全
金融、能源、电力、通信、交通等领域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运行的神经中枢,是网络安全的重中之重,也是可能遭到重点攻击的目标。
“物理隔离”防线可被跨网入侵,电力调配指令可被恶意篡改,金融交易信息可被窃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存在重大风险隐患。一旦遭受攻击,就可能导致交通中断、金融紊乱、电力瘫痪等问题,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和杀伤力。
3、社会安全
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等势力利用网络煽动、策划、组织和实施暴力恐怖活动,发布网络恐怖袭击,直接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秩序。
2014 年6 月24 日,中央网信办发布《恐怖主义的网上推手—“东伊运”恐怖音视频》电视专题片,揭示了暴恐音视频危害及与暴力恐怖违法犯罪活动之间的联系。据统计,在中国发生的暴力恐怖案件中,涉案人员几乎无一例外观看、收听过宣扬、煽动暴力恐怖的音视频。
(2)属于网络安全影响社会安全的扩展阅读:
影响网络安全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结构因素
网络基本拓扑结构有3种:星型、总线型和环型。一个单位在建立自己的内部网之前,各部门可能已建造了自己的局域网,所采用的拓扑结构也可能完全不同。在建造内部网时,为了实现异构网络间信息的通信,往往要牺牲一些安全机制的设置和实现,从而提出更高的网络开放性要求。
(2)网络协议因素
在建造内部网时,用户为了节省开支,必然会保护原有的网络基础设施。另外,网络公司为生存的需要,对网络协议的兼容性要求越来越高,使众多厂商的协议能互联、兼容和相互通信。这在给用户和厂商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隐患。如在一种协议下传送的有害程序能很快传遍整个网络。
地域因素由于内部网Intranet既可以是LAN也可能是WAN,网络往往跨越城际,甚至国际。地理位置复杂,通信线路质量难以保证,这会造成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损坏和丢失,也给一些“黑客”造成可乘之机。
(3)用户因素
企业建造自己的内部网是为了加快信息交流,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建立之后,用户的范围必将从企业员工扩大到客户和想了解企业情况的人。用户的增加,也给网络的安全性带来了威胁,因为这里可能就有商业间谍或“黑客”。
(4)主机因素
建立内部网时,使原来的各局域网、单机互联,增加了主机的种类,如工作站、服务器,甚至小型机、大中型机。由于它们所使用的操作系统和网络操作系统不尽相同,某个操作系统出现漏洞(如某些系统有一个或几个没有口令的账户),就可能造成整个网络的大隐患。
(5)单位安全政策
实践证明,80%的安全问题是由网络内部引起的,因此,单位对自己内部网的安全性要有高度的重视,必须制订出一套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
(6)人员因素
人的因素是安全问题的薄弱环节。要对用户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选择有较高职业道德修养的人做网络管理员,制订出具体措施,提高安全意识。
(7)其他
其他因素如自然灾害等,也是影响网络安全的因素。
‘叁’ 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因素的分析_计算机网络安全相关问题分析
【摘 要】随着计算机信息化步伐的加快和网络技术的普及,计算机网络安全已经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线,人们对其的关注和注重程度也越来越高。因为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各种新的入侵手段和攻击手段也在不断出现,如果网络安全出现了问题,将会给计算机的使用者尤其是对涉及到有关保密信息的公司和个人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已经成为了网络时代的重要课题之一。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对整个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本文就对网络安全的相关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分析
计算机的出现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方便,网络技术的出现和不断发展,把人们带入了信息化的时代。于此同时,计算机网络安全也成为了新时代安全问题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网络安全也不只是原来的一种简单的防卫,而变成了一种专业的防范措施。网络安全包括整个国家和社会经济、政治以及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它影响范围之大,涉及范围之广,不得不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随着有关技术的不断发展,关于网络安全的技术也在不断更新,以提高我国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系数和管理水平。
1、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含义
计算机网络安全是计算机系统安全的一部分,特指独立于硬件系统以外的对于信息传输、储存、识别、检索等过程中,保证信息的稳定性、安全性不受侵害,信息的使用目的顺利达成的一系列措施。网络安全是独立于硬件系统安全以外的体系,但是由于信息的存储于传输需要载体,所以,保证硬件系统不受自然和人为损害也是网络安全的一部分。
对于哪粗纤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护也涉及到不同的方面。对于国家整体而言,军事机密、国防安全和外交机密要受到严格的防护,在保密性的同时也要注意网络运行环境的畅通与稳定。对于企业而言,商业机密是处于竞争中的重要资本,而对于市场信息的快速识别与检索是企业成长发展的必要条件。对于个人来说,个人的隐私权与虚拟财产的保护,肖像权与名誉权的保护,都离不开网络安全体系。
2、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网络看似庞大实际上是极凳颤其脆弱的,因为任何一个节点的问题都可能被放大而影响到整个网络。由于社会对计算机网络的高度依赖性,使得信息灾难发生时造成的损失更大。
以下发生的实例,是对计算机网络灾难的说明:
2003年8月14日,我国受“冲击波”蠕虫病毒攻击,造成内地大约2300个居于网络瘫痪,上万台计算机被感染。
1988年11月12日,美国国防部网络受到攻击,而攻击方并不是敌对国家,却是本国大学内一名计算机系的研究生,这对于计算机安全防护工作是一个巨大的讽刺。
2004年10月,美国国家电脑安全联盟的一份针对家用PC安全性能的 调查报告 指出,超过80%的用户电脑中隐藏着间谍软件,这些软件能够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窃取用户各项资料,甚至取得对计算机的最高控李仿制权。
2011年8月16日,我国最大的互联网搜索引擎网络公司受到攻击,网络网络一度瘫痪2个小时,网络公司的其他服务产品“网络贴吧”“网络知道”也出现了瘫痪,在社会上引起较大的反响,这次事件后,国内的互联网巨头加速建立更为严密的数据安全防护体系。
根据以上事件,我国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将网络安全事故分为以下几个类型:病毒攻击、网页篡改、网络蠕虫、拒绝服务攻击、木马攻击。根据攻击动机,可以分为恶意破坏、情报搜集、“展示才能”。对于“展示才能”类型的攻击,实际上病毒和木马的编制者,或者是黑客本身,并不是想破坏和得到什么,而仅仅是“因为攻击而攻击”,为了达到攻击成功后的成就感。早期的一些病毒和对于防护更为严密的网络的攻击大多属于此种类型。
而现在的网络攻击已经具备了商业化的特征,木马病毒的贩卖、黑客破坏行为往往与利益挂钩,已经形成了黑色的产业链。
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是计算机网络脆弱性和不安全性的直接来源:
(1)系统网络本身的构架就不稳定,不同设计体系和不同的技术规范构成的网络体系,实际上是非常繁杂的,计算机硬件性能的提升一定程度上“掩饰”了网络的繁杂性,但这也为网络的稳定运行带来隐患。
(2)硬件设备配置的不协调,信息处理终端有时候并不能承受一定强度信息流的冲击,从而造成网络瘫痪。例如,某些小站点,一旦访问量突然过高,就会陷入瘫痪,从而不能处理任何信息。这与“拒绝服务攻击”的效果是相同的。还有,网卡的选配不当,也会使网络稳定性受到影响。
(3)网络管理制度不健全。在防火墙的配置上没有足够的严密性,而造成访问权限被滥用,访问控制配置错误也给别人可乘之机。数据接口的安全性不足,有害信息的传递,在某些局域网内是不受监视的,所以,计算机即使有很好的外网防护措施也不能应对局域网内部的攻击。
(4)监视环境的弱化与利益的驱动。网络犯罪有一定的隐蔽性,侦查起来也并不是直观透明的,这往往让人觉得网络犯罪不受监控。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各种利益集团出现,非法利益的驱动下,给予犯罪份子更大的动力。
(5)由于资源的共享性,导致数据很容易被窃取和篡改,这样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网络钓鱼攻击,即伪装网站冒称知名网站骗取用户信息,导致用户受到财产和虚拟财产的损失。
3、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范与管理
3.1提升硬件设备性能,改善其工作环境
为处理更多的信息,满足网络访问的要求,计算机硬件设备要进行不断的升级和改进。还要做好数据的备份管理,以便于在安全事故发生时能够最大限度挽回损失。服务器的机房要按照国家相关标准来建设,从设计图纸的制定到施工结束,都要受到相关部门的监测。在工程完工后要进行严格的验收。机房服务器除了承担足够的数据处理业务外,还要有一定的对于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配备防水、防盗、防震、防火、防雷、防磁、防静电、防潮等设施。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对服务器检修维护,针对可能出现的意外做好应急预案。
3.2加强管理员与用户的安全知识培训
‘肆’ 网络安全法禁止的危害网络安全行为有
网络安全法禁止的危害网络安全行为包括:
1、禁止非法侵入他人网络;
2、干扰他人网络正常功能;
3、窃取网络数据等危害网络安全的活动;
4、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个人信息;
5、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
6、设立用亍实施诈骗,传授犯罪方法;
7、制作或者销售违禁物品、管制物品等违法犯罪活动的网站、通讯群组。
网络安全包含网络设备安全、网络信息安全、网络软件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具有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可审查性的特性。
主要特征包括:
1、保密性,信息不泄露给非 授权用户、 实体或过程,或供其利用的特性;
2、完整性,数据未经授权不能进行改变的特性。即信息在 存储或传输过程中保持不被修改、不被破坏和丢失的特性;
3、可用性可被授权 实体访问并按需求使用的特性。即当需要时能否存取所需的信息。例如网络环境下拒绝服务、破坏网络和有关系统的正常运行等都属于对 可用性的攻击;
4、可控性,对信息的传播及内容具有控制能力;
5、可审查性,出现安全问题时提供依据与手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十二条 国家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使用网络的权利,促进网络接入普及,提升网络服务水平,为社会提供安全、便利的网络服务,保障网络信息依法有序自由流动。
任何个人和组织使用网络应当遵守宪法法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不得危害网络安全,不得利用网络从事危害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宣扬民族仇恨、民族歧视,传播暴力、淫秽色情信息,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扰乱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以及侵害他人名誉、隐私、知识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等活动。
‘伍’ 你认为网络安全威胁会给社会带来怎样的后果呢
我觉得网络如果不安全的话,会容易引起恐慌,容易让我们连上网都不敢再上了,导致某些东西瘫痪掉。
‘陆’ 周鸿祎认为网络安全面临哪些威胁
周鸿祎认为,网络安全的危害已经从传统网络攻击影响的线上网络空间,扩展到国家安全、国防安全、关键基础设施安全、社会安全、家庭安全,乃至人身安全。因此,周鸿祎认为网络安全已经从“信息安全”时代,进入了“大安全”时代。
在大安全时代,网络攻击带来了新威胁和大挑战。周鸿祎在演讲中指出,大安全时代,我们面临着六大新威胁。
第五,网络攻击威胁金融和经济安全。互联网金融已经深入大众生活,而针对金融系统的网络攻击也层出不穷,威胁金融和经济安全。区块链的火热也让虚拟货币已经成为黑客攻击的新目标。
第六,网络攻击威胁用户个人安全。数据显示,网络犯罪正在成为第一大犯罪类型,未来绝大多数犯罪都可能借助网络实施。网络犯罪除了造成用户隐私泄露、财产损失外,甚至也在影响人身安全。
‘柒’ 网络安全主要涉及哪些领域
一般认为大致可以分为3个领域:
(1)社会经济领域
在社会经济领域中,主要是党政机关的网络安全问题,它关系到我国的政治稳定和国计民生。国家经济领域内的网络安全问题,它对国家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起着决定作用。国防和军队网络安全问题,关系到国家安全和主权完整。
(2)技术领域
在技术领域中,网络安全包括实体安全,用来保证硬件和软件本身的安全;运行安全,用来保证计算机能在良好的环境里持续工作;信息安全,用来保障信息不会被非法阅读、修改和泄露。
(3)电子商务领域
21世纪,网络上的电子商务应用将渗透到我国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电子商务交易安全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影响到亿万买卖双方的切身利益。所以有效保护银行、企业和个人的各种权益,防止不良行为和恶意侵袭,已经成为计算机网络安全保护的一个新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