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安全设置 » 网络安全朋友圈泄密
扩展阅读
qq网站怎么制作 2025-02-12 11:54:00

网络安全朋友圈泄密

发布时间: 2023-07-26 15:53:18

1. 十大常见网络信息安全隐患

十大常见网络信息安全隐患如下:

一、微信朋友圈禁止陌生人查看照片:微信用户都知道,“朋友圈”只有好友才能看和评论你分享的照片。然而它却留有一个隐患,如果“附近的人”被启用,即使他不是你的微信好友,你的10张照片也会被陌生人查看。很多微信用户并没意识到此隐患会导致个人信息泄露。

如需避免,首先点击“附近的人”功能,然后“清除位置信息并退出”。最后在隐私项,关掉“允许陌生人看10张照片”。

二、微博相册、签到、足迹:除了微信,微博也是大家常用的社交工具之一。很多明星大咖都在微博上公开发布个人信息动态,可想它的影响力有多大。

大多数人喜欢在微博上直播旅游照片和个人照片。在晒快乐的同时别忘了保护自己隐私,不要在微博上泄露出游时间、地点等信息。如果要发布的话最好也是对现实好友分组可见。

三、公共场所免费网络要慎用:年轻人喜欢去咖啡厅喝喝咖啡,流量不够怎么办,别急,店里有wifi。对于公用WIFI切记以下两点:

1、使用免费WiFi的时候,看准WiFi的提供者。

2、在一些公共区域,尽量不使用带有个人帐号和密码信息的软件。

四、切勿盲目乱扫二维码

如今,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二维码。吃喝玩乐,只需扫一扫即可付钱,甚至还有“扫一扫有惊喜”的大量活动。这个时候自己要留个心眼,没有认证的二维码尽量不要扫。

五、留心恶意软件

切记不要随意点开网站上的广告,点进去之后若是被恶意软件锁定,那就出大事了。恶意软件会在后台收集你的位置信息、通话记录、电话号码及短信等信息上传至服务器,公布到公网。

六、谨防游戏内置收费项目

对于手游玩家来说,不惜任何代价都要玩到第一,因此忽略了其中猫腻。很多扣费代码是内置在游戏中,不用通过用户审核便直接扣费。用户在遭到恶意扣费以后不会收到提示消息,自认倒霉。

七、网络购物应谨慎:网络购物一定要核对信息,不要被不法分子钻空子,索取你的银行账号和密码,一定要通过第三方交易平台支付。二则需认真核查卖家信誉度,不要被刷出来的高信誉所迷惑,票据、聊天记录要保存。

八、正确使用网银:绝不告诉别人密码,使用U盾、绑定手机,手工输入正确网址登录网银。安装杀毒软件、防火墙并及时升级系统补丁,不要通过超链接或搜索引擎访问银行网站。

九、警惕山寨APP:智手机的普及,推动移动应用程序的发展。各个软件公司都在开发各种手机APP,以假乱真扰乱视觉,不知道的就上了当。不少山寨者使用与热门应用相似的名称获利,如同实体品牌狸猫换太子。所以大家在下载app的时候一定要看清图标及认证机构。

十、购买游戏装备需小心:很多游戏玩家会购买装备增加自己的战斗力,就会涉及网络交易。在此要警惕所谓网上先行支付押金、保证金等情形,要注意核对支付平台或网上银行的相关网址,避免登录钓鱼网站。

2. 用酒店wifi上网安全吗会泄露微信聊天记录和朋友圈信息吗

酒店的专用WiFi是安全的。只要你不要随意连接开放性的WiFi就可以了。有些开放性的WiFi是不法分子弄的。是不安全的会盗取个人信息的,所以最好不要去连接。

3. 严密防范网络泄密十条禁令

法律分析:一、严禁涉密计算机联接互联网。

二、严禁私人计算机联接涉密网。

三、严禁涉密移动载体存储私人信息。

四、严禁私人移动载体存储涉密信息。

五、严禁存储或曾经存储过涉密信息的移动载体联接互联网。

六、严禁在联接互联网的计算机上存储、处理或传递涉密信息。

七、严禁计算机在涉密网和互联网之间交叉联接。

八、严禁移动载体在涉密计算机和联接互联网计算机之间交叉使用。

九、严禁私人手机、数码相机、播放器等电子设备联接涉密计算机。

十、严禁以军人身份在互联网上开设博客、聊天交友、应聘求职。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建设、运营、维护和使用网络,以及网络安全的监督管理,适用本法。

第三条 国家坚持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发展并重,遵循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鼓励网络技术创新和应用,支持培养网络安全人才,建立健全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提高网络安全保护能力。

第四条 国家制定并不断完善网络安全战略,明确保障网络安全的基本要求和主要目标,提出重点领域的网络安全政策、工作任务和措施。

4. 用酒店wifi上网安全吗会泄露微信聊天消息和朋友圈信息吗

一般不会有什么问题,不安全是因为网络是开放的,也就提醒下。
不安全的网络提示是因为酒店wifi设置的事开放热点,用户连接不需要密码的问题。

5. 对于私人信息在网上泄漏严重这一现象,何时才能规范

人民个人信息保护素质普遍挺高,国家个人信息安全相关法律健全的时候,应该就能规范。

首先,对于我们个人而言。心中要树立个人隐私安全保护的思想,要有保护自己个人隐私的意识,比如我们平常的手机APP权限,关于一些内容是我们没有必要开设,我们就应该将它关掉。另外我们不应该将自己的个人信息输入到陌生网站,不乱点击不认识的人发送的链接、网络上的陌生链接,不要乱扫自己不认识的人的二维码、网络上未知的二维码等等。生活中在网络上分享相关图片、视频等,仔细反复检查,不要出现自己的或者他人的相关个人信息。最后作为个人而言,我们应保护自己的隐私的同时知道侵犯他人隐私违法,不去曝光他人的隐私,不传播其他人的个人隐私,不参与传播其他人的隐私。

最后,发现自己的个人隐私被泄露,要及时申述,进行相关权益的维护,必要时可以报警寻找警察的帮助。

6. 泄密案例有哪些

防泄密的案例可以看一些做防泄密的厂商的主页。我给你贴几个数据吧:

据美国独立研究机构波莱蒙研究所(Ponemon Institute)的最新报告显示,对那些不愿意对数据安全防护进行投资的公司来说,一旦系统被入侵,可能需要付出更大的成本。

波莱蒙研究所对来自17个国家的43家大型公司进行了关于数据入侵的调查。结果显示,有4200条到113000条客户记录丢失。此前业界曾发生过一些重大客户数据泄密事件,其中受影响的客户数据动辄上百万,不过该调查数据主要是基于多数企业通常会遭遇的数据入侵。

据波莱蒙研究所表示,企业去年在数据入侵时的平均损失是,每条记录大约202美元。而2005年该公司同类性质调查的结果是每条记录损失138美元,相比之下上升了138美元,另外2006年的调查结果是182美元,2007则是197美元,呈逐年递增趋势。

这个每条记录损失的成本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直接成本,例如检测、缓解、通知和响应成本;另外还包括间接成本,诸如客户满意度的降低和因此而失去的企业机会。据波莱蒙研究所表示,数据入侵给企业带来的平均损失是660万美元,有的公司的损失甚至高达3200万美元。

波莱蒙研究所董事长兼创始人拉里·波莱蒙表示,企业因数据入侵而遭受的最大损失是丢失业务。据其表示,在去年的每条记录平均损失202美元中,有139美元(占69%)是指丢失业务。波莱蒙表示,尽管企业一直在通过更好的防护措施来避免数据泄密,但客户对此类事件的容忍度也越来越低,一旦发生数据泄密情况,客户很可能转向其它厂商。

可以在网络或者GOOGLE上寻找这些案例:

1.6万病人隐私外泄都是医院人为错误
倒卖安踏设计图纸受审
汇丰遗失服务器 泄漏16万客户资料
IBM前高管就窃取商业机密认罪
上市药企内部上演“无间道” 线人内鬼一应俱全
eBay出售的照相机包含MI6文件 英国军情六处严重泄

够多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