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安全设置 » 医院网络安全3级等保
扩展阅读
服务器无线网络连接 2025-02-13 06:04:23

医院网络安全3级等保

发布时间: 2023-07-19 17:01:06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级别

网络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分为五级,第一级为自主保护级,第二级为指导保护级,第三级为监督保护级,第四级为强制保护级,第五级为专控保护级,五级防护水平一级最低,五级最高。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级别具体介绍?
1、第一级(自主保护级),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2、第二级(指导保护级),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产生严重损害,或者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
3、第三级(监督保护级),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损害;
4、第四级(强制保护级),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特别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损害;
5、第五级(专控保护级),会对国家安全造成特别严重损害。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标准规定了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能力的五个等级:
第一级:用户自主保护级,_第二级:系统审计保护级,第三级:安全标记保护级,第四级:结构化保护级,第五级:访问验证保护级。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是对信息和信息载体按照重要性等级分级别进行保护的一种工作,在中国、美国等很多国家都存在的一种信息安全领域的工作。
总结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的级别划分是根据网络系统在国家安全、经济建设、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程度,以及网络系统遭到破坏后,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公共利益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二十一条国家实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网络运营者应当按照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要求,履行下列安全保护义务,保障网络免受干扰、破坏或者未经授权的访问,防止网络数据泄露或者被窃取

②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等级分为几级

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分为以下五级:

第一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第二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产生严重损害,或者对社会秩序 和公共利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

第三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损害。

第四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特别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损害。

第五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国家安全造成特别严重损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第六条第十二款规定,人民警察履行“监督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工作”的职责。

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147号)第九条明确规定,“计算机信息系统实行安全等级保护,安全等级的划分标准和安全等级保护的具体办法,由公安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2008年国务院“三定”方案,赋予公安部“监督、检查、指导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法定职责。

③ 三级安全等保需要多少

北京的参考报价为:二级系统测评费7万左右,三级系统测评费10万左右。

我国实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等级保护对象分为五个级别,由一到五级别逐渐升高,每一个级别的要求存在差异,级别越高,要求越严格。

三级等保指信息系统经过定级、备案这一流程之后,确定为第三级的信息系统,那么就需要做三级等保。在我国,“三级等保”是对非银行机构的最高等级保护认证,一般定级为等保三级的系统有互联网医院平台、P2P金融平台、网约车平台、云(服务商)平台和其他重要系统。

北京的参考报价为:二级系统测评费7万左右,三级系统测评费10万左右。

我国实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等级保护对象分为五个级别,由一到五级别逐渐升高,每一个级别的要求存在差异,级别越高,要求越严格。

三级等保指信息系统经过定级、备案这一流程之后,确定为第三级的信息系统,那么就需要做三级等保。在我国,“三级等保”是对非银行机构的最高等级保护认证,一般定级为等保三级的系统有互联网医院平台、P2P金融平台、网约车平台、云(服务商)平台和其他重要系统。

④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三级要求

信扒锋洞息安全等级保护分级的第三级要求是指,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损害。国家信息安全监管部门对该级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认证流程是具有等保测评资质的公司(经过相关部门认可的)对要进行等保测评的单位进行定级并测评,测评后提出整改意见并对被测评单位进行整改,就是一个测评整改再测评再整改的过程,最终达到并通过测评,例如等保三级需要每年测评一次。
关于三级等保的技术要求,包括物理、网络、主机、应用、数据5个方面:
物理安全部分
1、机房应区域划分至少分为主机房和监控区两个部分;
2、机房应配备电子门禁系统、防盗报警系统、监控系统;
3、机房不应该有窗户,应配备专用的气体灭火、ups 供电系统;
网络安全部分
1、应绘制与当前运行情况相符合的拓扑图;
2、交换机、防火墙等设备配置应符合要求,例如应进行 Vlan 划分并各 Vlan 逻辑隔离,应配置 Qos 流量控制策略,应配备访问控制策略,重要网络设备和服务器应进行 IP/MAC 绑定等;
3、应配备网络审计设备、入侵检测或防御设备。
4、交换机和防火墙的身份鉴别机制要满足等保要求,例如用户名密码复杂度策略,登录访问失败处理机制、用户角色和权限控制等;
5、网络链路、核心网络设备和安全设备,需要提供冗余性设计。
主机安全部分
1、服务器的自身配置应符合要求,例如身份鉴别机制、访问控制机制、安全审计机制、防病毒等,必要时可购买第三方的主机和数据库审计设备;
2、服务器(应用和数据库服务器)应具有冗余性,例如需要双机热备或集群部署等;
3、服务器和重要网络设备需要在上线前进行漏洞扫描评估,不应有中高级别以上的漏洞(例如 windows 系统漏洞、apache 等中基弯间件漏洞、数据库软件漏洞、其他系统软件及端口漏洞等);
4、 应配备专用的日志服务器保存主机、数据库的审计日志。
应用安全部分
1、应用自身的功能应符合等保要求,例如身份鉴别机制、审计日志、通信和存储加密等;
2、应用处春枯应考虑部署网页防篡改设备;
3、应用的安全评估(包括应用安全扫描、渗透测试及风险评估),应不存在中高级风险以上的漏洞(例如 SQL 注入、跨站脚本、网站挂马、网页篡改、敏感信息泄露、弱口令和口令猜测、管理后台漏洞等);
4、应用系统产生的日志应保存至专用的日志服务器。
数据安全备份
1、应提供数据的本地备份机制,每天备份至本地,且场外存放;
2、如系统中存在核心关键数据,应提供异地数据备份功能,通过网络等将数据传输至异地进行备份;
法律依据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
第三条: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应当根据信息和信息系统在国家安全、经济建设、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程度,信息和信息系统遭到破坏后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公共利益以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危害程度,信息和信息系统应当达到的基本的安全保护水平等因素确定。
第四条: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分为以下五级:
(一) 第一级为自主保护级,适用于一般的信息系统,其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产生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二) 第二级为指导保护级,适用于一般的信息系统,其受到破坏后,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轻微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
(三) 第三级为监督保护级,适用于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重要信息系统,其受到破坏后,会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损害。
(四) 第四级为强制保护级,适用于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重要信息系统,其受到破坏后,会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
(五) 第五级为专控保护级,适用于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重要信息系统的核心子系统,其受到破坏后,会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特别严重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