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有哪些影响互联网界的重大安全事件
1、2007年1月的熊猫烧香网络安全事件,算是给所有人都敲响了警钟。
互联网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骇客李俊,发布熊猫烧香病毒,可感染系统的*.exe、*.com、*.pif、*.src、*.html、*.asp后缀的文件,导致出现蓝屏、频繁重启和硬盘文件损坏等问题,一度让人闻风丧胆,给很多门户网站、数据系统带来的损害是无法估算的。
时至今日,网络安全手段不断升级,网络攻击也比十几年前更加防不胜防,但熊猫烧香是国民第一次大规模地对网络病毒的真切感受,其起到的网络安全发展的推动和对网络完全的警示作用是里程碑式的。
2、2014年出现的数十亿账号信息泄露网络安全事件。这算得上历史上最让人恐慌的安全事件了。
根据网络搜索显示的结果,当年大品牌的泄露事件包含家得宝、摩根大通银行、支付宝、苹果、携程、小米、索尼、微软甚至韩国三大信用卡厂商以及12306都赫然在列。除了这些大型事件,很多小型的泄露事件都在不断发生,有的甚至无从调查。账号安全关系到每个人的财产安全,绝对不容忽视。
3、2020年的富士康大型勒索病毒网络安全事件。
勒索病毒早在19年下半年就已经出现,主要以攻击个人、企业、高校界的主机为主,通过对用户的文件加密,勒索受害者支付一定的价值才能解密,甚至破坏文件数据,其恶劣程度也是导致一众受攻击的企业损失惨重。
可以看一组数据,20年11月墨西哥的富士康遭受“DoppelPaymer”勒索软件的攻击,导致1200台服务器被加密, 被窃取100GB未加密文件,删除了20-30TB的数据备份,并要求支付大额比特币作为赎金。
面对网络安全攻击并不是无从下手,虽然每次大型攻击的出现都会造成严重的损失,但把问题想到前边,做好安全部署,一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患于未然。进入2021年,更多企业应该围绕等级保护的要求,从主机安全、DDos防护、Web应用防火墙、云防火墙以及数据安全审计几个层面去未雨绸缪。
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不知道应该如何在网络安全上做到面面俱到,甚至于选品、采购各个环节都处于无从下手的阶段,比较方便的一个方式就是通过代理采购网络安全。选择代理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去考虑,价格折扣、售后服务、技术能力、专业程度、方案能力。
② 有哪些影响互联网界的重大安全事件
震惊网络的熊猫烧香病毒。
十四年前,中国骇客whboy(李俊)发布熊猫烧香病毒,因中毒电脑桌面上出现“熊猫烧香”图案名噪一时,这也成为了当时一度让人谈网色变的病毒。
熊猫烧香病毒可通过感染系统的*.exe、*.com、*.pif、*.src、*.html、*.asp文件,导致打开网页文件时IE自动跳转到指定病毒网址中下载病毒,同时出现蓝屏、频繁重启以及系统硬盘中数据文件被破坏等现象。
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熊猫烧香感染门户网站、击溃数据系统、导致网络瘫痪,在全国范围内带来了无法估量的损失,“熊猫烧香”已经永远停留在十几年前。
总结如下:
如今看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变革,熊猫烧香跟今天的勒索病毒、木马、黑客攻击等带来的危害完全不能相比,但该病毒却是国内民众第一次对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有了真实的感受,因此成为病毒史上的经典案例,对国内未来的网络安全发展起到了推动和警示作用。
③ 分别举例说明网络安全与政治、经济、社会稳定和军事的联系。
Scan Daily EXpress]报道:2003年3月19日,美国陆军网站受到攻击并有情报丢失的消息是个误报。现在已经确定受攻击的是美国国防部的网站。
除此之外,美国国家安全保障局的网站也有外部侵入,并可能有内部情报泄漏,已经确定是黑客所为,但泄漏的情报中并没有重要的内容。另外还有几个与攻击伊拉克有关的军事机关网站页面也被修改。
Scan Daily EXpress还说,自3月20日美国对伊拉克发动战争以来黑客入侵网站事件激增。黑客组织USG(UNIX Security Guards)篡改美国和英国的网站事件已经超过400起。现在1分钟就会有3~4起篡改发生,3月20日至21日10点整,篡改网站已经发生了500起以上,突破1000起大关也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已。
过去也发生国黑客组织入侵篡改事件发生,但这次数量和速度上都有大幅度的提高。
USG目前正在攻击的目标网站的IP地址集中在209.123.62.2,这个IP地址是美国Net Access Corporation ISP事业、数字中心。
④ 网络信息安全事件的案例有哪些
2013年国内外网络安全典型事例
【案例1-1】美国网络间谍活动公诸于世。2013年6月曾经参加美国安全局网络监控项目的斯诺登披露“棱镜事件”,美国秘密利用超级软件监控网络、电话或短信,包括谷歌、雅虎、微软、苹果、Facebook、美国在线、PalTalk、Skype、YouTube等九大公司帮助提供漏洞参数、开放服务器等,使其轻而易举地监控有关国家机构或上百万网民的邮件、即时通话及相关数据。据称,思科参与了中国几乎所有大型网络项目的建设,涉及政府、军警、金融、海关、邮政、铁路、民航、医疗等要害部门,以及中国电信、联通等电信运营商的网络系统。
【案例1-2】我国网络遭受攻击近况。根据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CNCERT抽样监测结果和国家信息安全漏洞共享平台CNVD发布的数据,2013年8月19日至8月25日一周境内被篡改网站数量为5470个;境内被植入后门的网站数量为3203个;针对境内网站的仿冒页面数量为754个。被篡改政府网站数量为384个;境内被植入后门的政府网站数量为98个;针对境内网站的仿冒页面754个。感染网络病毒的主机数量约为69.4万个,其中包括境内被木马或被僵尸程序控制的主机约23万以及境内感染飞客(Conficker)蠕虫的主机约46.4万。新增信息安全漏洞150个,其中高危漏洞50个。更新信息:
【案例1-3】据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CNCERT)的数据显示,中国遭受境外网络攻击的情况日趋严重。CNCERT抽样监测发现,2013年1月1日至2月28日,境外6747台木马或僵尸网络控制服务器控制了中国境内190万余台主机;其中位于美国的2194台控制服务器控制了中国境内128.7万台主机,无论是按照控制服务器数量还是按照控制中国主机数量排名,美国都名列第一。
【案例1-4】中国网络安全问题非常突出。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应用的快速发展,中国大陆地区互联网用户数量急剧增加。据估计,到2020年,全球网络用户将上升至50亿户,移动用户将上升100亿户。我国2013年互联网用户数将达到6.48亿,移动互联网用户数达到4.61亿。网民规模、宽带网民数、国家顶级域名注册量三项指标仍居世界第一,互联网普及率稳步提升。然而各种操作系统及应用程序的漏洞不断出现,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网络安全技术、互联网用户安全防范能力和意识较为薄弱,极易成为境内外黑客攻击利用的主要目标。
⑤ 泄密案例有哪些
防泄密的案例可以看一些做防泄密的厂商的主页。我给你贴几个数据吧:
据美国独立研究机构波莱蒙研究所(Ponemon Institute)的最新报告显示,对那些不愿意对数据安全防护进行投资的公司来说,一旦系统被入侵,可能需要付出更大的成本。
波莱蒙研究所对来自17个国家的43家大型公司进行了关于数据入侵的调查。结果显示,有4200条到113000条客户记录丢失。此前业界曾发生过一些重大客户数据泄密事件,其中受影响的客户数据动辄上百万,不过该调查数据主要是基于多数企业通常会遭遇的数据入侵。
据波莱蒙研究所表示,企业去年在数据入侵时的平均损失是,每条记录大约202美元。而2005年该公司同类性质调查的结果是每条记录损失138美元,相比之下上升了138美元,另外2006年的调查结果是182美元,2007则是197美元,呈逐年递增趋势。
这个每条记录损失的成本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直接成本,例如检测、缓解、通知和响应成本;另外还包括间接成本,诸如客户满意度的降低和因此而失去的企业机会。据波莱蒙研究所表示,数据入侵给企业带来的平均损失是660万美元,有的公司的损失甚至高达3200万美元。
波莱蒙研究所董事长兼创始人拉里·波莱蒙表示,企业因数据入侵而遭受的最大损失是丢失业务。据其表示,在去年的每条记录平均损失202美元中,有139美元(占69%)是指丢失业务。波莱蒙表示,尽管企业一直在通过更好的防护措施来避免数据泄密,但客户对此类事件的容忍度也越来越低,一旦发生数据泄密情况,客户很可能转向其它厂商。
可以在网络或者GOOGLE上寻找这些案例:
1.6万病人隐私外泄都是医院人为错误
倒卖安踏设计图纸受审
汇丰遗失服务器 泄漏16万客户资料
IBM前高管就窃取商业机密认罪
上市药企内部上演“无间道” 线人内鬼一应俱全
eBay出售的照相机包含MI6文件 英国军情六处严重泄
够多了吧 :)
⑥ 关于国内外的计算机犯罪的案例,以及它们的相关情况分析
1.2003年金融计算机网络犯罪典型案例-人民日报 (2003年12月8日)
[人民日报]
一名普通的系统维护人员,轻松破解数道密码,进入邮政储蓄网络,盗走83.5万元。这起利用网络进行金融盗窃犯罪的案件不久前被甘肃省定西地区公安机关破获———
2003年11月14日,甘肃省破获首例利用邮政储蓄专用网络,进行远程金融盗窃的案件。这起发生在定西一个乡镇的黑客案件,值得我们多方面关注。
他将犯罪的目光瞄准了邮政储蓄,利用网络窃取了83万余元,最终难逃法网……
10月5日13时12分,定西地区临洮县太石镇邮政储蓄所的营业电脑一阵黑屏,随即死机。营业员不知何故,急忙将刚刚下班尚未走远的所长叫了回来。所长以为电脑出现了故障,向上级报告之后,没太放在心上。17日,电脑经过修复重新安装之后,工作人员发现打印出的报表储蓄余额与实际不符。经过对账发现,5日13时发生了11笔交易、总计金额达83.5万元的异地账户系虚存(有交易记录但无实际现金)。当储蓄所几天之后进一步与开户行联系时,发现存款已经分别于6日、11日被人从兰州、西安两地取走37.81万元,他们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10月28日向临洮县公安局报了案。
县公安局经过初步调查,基本认定这是一起数额巨大的金融盗窃案,随即向定西公安处汇报。公安处十分重视,立即制定了详细的侦查计划,组成专案组,全力侦查此案,并上报省公安厅。
面对特殊的侦破任务,专案组兵分两路,一方面在省、市邮政局业务领导和计算机专家的协助下,从技术的角度分析黑客作案的手段以及入侵的路径;另一方面,使用传统的刑侦方法,大范围调查取证。
专案组首先对有异常情况的8个活期账户进行了调查,发现都属假身份证储户。此时,技术分析的结果也出来了,经过大量网络数据资料的分析,发现作案人首先是以会宁邮政局的身份登录到了永登邮政局,然后再以永登邮政局的名义登入了临洮太石邮政储蓄所。专案组对会宁邮政局进行了调查,发现该局系统维护人员张少强最近活动异常。暗查发现,其办公桌上有一条电缆线连接在了不远处的邮政储蓄专用网络上。专案组基本确认,张少强正是这起金融盗窃案的主谋。11月14日22时,张少强在其住所被专案组抓获。
经过审问,张少强交待了全部犯罪事实。10月5日,张少强在会宁利用笔记本电脑侵入邮政储蓄网络后,非法远程登录访问临洮太石邮政储蓄所的计算机,破译对方密码之后进入操作系统,以营业员身份向自己8月末预先在兰州利用假身份证开设的8个活期账户存入了11笔共计83.5万元的现金,并在退出系统前,删除了营业计算机的打印操作系统,造成机器故障。第二天,他在兰州10个储蓄网点提取现金5.5万元,并将30.5万元再次转存到他所开设的虚假账户上。10月11日,张少强乘车到西安,利用6张储蓄卡又提取现金1.8万元。
至此,这件远程金融盗窃案告破,83.5万元完璧归赵。
为什么一名普通的系统维护人员,竟然能够闯入邮政储蓄专用网络,从容地实施犯罪……
案子结束了,但它留给我们的思索没有结束。
从5日案发,到向公安机关报案,这中间有整整23天的时间,足以让一名有准备的罪犯逃之夭夭。在这段时间内,邮政储蓄专用网络依然处在门户大开状态,如果张少强再起贼心,很有可能损失会更大。
张少强今年29岁,毕业于邮电学院,案发前仅是会宁县邮政局的系统维护人员,谈不上精通电脑和计算机网络技术。而邮政储蓄网络的防范措施不可谓不严:邮政储蓄使用的是专用的网络,和互联网物理隔绝;网络使用了安全防火墙系统;从前台分机到主机,其中有数道密码保护。究竟是什么原因,能让张少强如此轻易得手。
分析整个案例,不难看出,是管理上存在的漏洞、工作人员安全意识的淡薄,才造成了如此严重的局面。案发前,张少强私搭电缆,从来没有人过问,更没有人阻止,让他轻易地将邮政储蓄专用网络置于自己的掌握之中。而另一方面,临洮县太石镇的邮政储蓄网点竟然一直使用原始密码,不仅没有定期更改,也没有在工作人员之间互相保密,于是张少强很轻松地就突破了数道密码关,直接进入了操作系统,盗走了83.5万元。而且,当工作人员发现已经出了问题时,还认为是内部网络系统出了故障,根本没有想到会有网络犯罪的情况发生。
这件案子让我们警觉,使用网络的工作人员,甚至包括某些行业的专业人员在内,缺乏基本的网络安全防范意识,才让黑客有机可乘。
甘肃省今年已立案查处了51起网络犯罪案件。警方提醒:必须强化网络安全意识……
当前,网络的应用在社会生活中已显得举足轻重。与此同时,从1986年我国发现首例利用计算机犯罪案件以来,涉及计算机网络的犯罪逐年大幅度上升。
据甘肃省公安厅网监处的马电行处长介绍,甘肃省近年来网络犯罪的数量几乎是成倍增长,今年已经立案查处了51起相关案件,而且据他估计,还有相当数量的案件当事人并没有报案。
在这些网络犯罪案件中,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使用者安全意识淡薄造成的。在张少强案结案之后,甘肃省公安厅网监处的叶弘副处长曾经感叹道:“我们处总共只有60多个网络警察,负责全省的网络安全工作,但是一多半的警力都浪费在抓一些简单的案子上面。”公众缺乏网络安全防范意识,重应用轻管理,尤其不重视网络安全问题。即使是某些涉及到民生的行业也是如此,制定的安全规章制度不执行,负责的管理人员保密意识不强,普通的工作人员又缺乏专门的安全防范知识,当犯罪发生时不能及时发现并制止。这些都造成了网络领域内犯罪现象的急剧增长。
网络安全专家把网络犯罪归纳为五性:隐蔽性、智能性、连续性、无国界性和巨大的危害性。张少强案也告诉我们,网络联结的广阔性一旦管理不善,可能就成了它的弱点,即使这种管理不善是在一个偏僻乡村的网点,它也可能成为黑客进入网络核心的一条捷径。
如果网络是无处不在的,那么,它的安全管理也应该是无处不在的。
世界上第一例有案可查的涉计算机犯罪案例于1958年发生于美国的硅谷,但是直到1966年才被发现。1中国第一例涉及计算机的犯罪(利用计算机贪污)发生于1986年,而被破获的第一例纯粹的计算机犯罪(该案为制造计算机病毒案)则是发生在1996年11月2。从首例计算机犯罪被发现至今,涉及计算机的犯罪无论从犯罪类型还是发案率来看都在逐年大幅度上升,方法和类型成倍增加,逐渐开始由以计算机为犯罪工具的犯罪向以计算机信息系统为犯罪对象的犯罪发展,并呈愈演愈烈之势,而后者无论是在犯罪的社会危害性还是犯罪后果的严重性等方面都远远大于前者。正如国外有的犯罪学家所言,“未来信息化社会犯罪的形式将主要是计算机犯罪,”同时,计算机犯罪“也将是未来国际恐怖活动的一种主要手段
其他相关文章:http://hi..com/souwen/blog/item/f93d343ff56b1dec54e723c6.html
http://kajaa.bbs.us/docs/Computer/System/%E5%B0%8F%E5%87%A4%E5%B1%85-%E5%AE%89%E5%85%A8%E6%96%87%E7%8C%AE/1799.html
http://xx.1tb.cn/n/2005-4/18130017477.shtml
http://www.yhxx.com/slblog/ViewLog.asp?BlogID=45&LogID=943
....................................................................
朋友就跟你找了这麼多啦,找得好辛苦呀,给分吧.
⑦ 14年全球有哪些网络被攻击的案例
事件一、1•21中国互联网DNS大劫难
2014年1月21日下午3点10分左右,国内通用顶级域的根服务器忽然出现异常,导致众多知名网站出现DNS解析故障,用户无法正常访问。虽然国内访问根服务器很快恢复,但由于DNS缓存问题,部分地区用户“断网”现象仍持续了数个小时,至少有2/3的国内网站受到影响。微博调查显示,“1•21全国DNS大劫难”影响空前。事故发生期间,超过85%的用户遭遇了DNS故障,引发网速变慢和打不开网站的情况。
事件二、比特币交易站受攻击破产
2014年2月,全球最大的比特币交易平台Mt.Gox由于交易系统出现漏洞,75万个比特币以及Mt.Gox自身账号中约10万个比特币被窃,损失估计达到4.67亿美元,被迫宣布破产。这一事件凸显了互联网金融在网络安全威胁面前的脆弱性。
事件三、携程漏洞事件
2014年3月22日,有安全研究人员在第三方漏洞收集平台上报了一个题目为“携程安全支付日志可遍历下载导致大量用户银行卡信息泄露(包含持卡人姓名身份证、银行卡号、卡CVV码、6位卡Bin)”的漏洞。上报材料指出携程安全支付日志可遍历下载,导致大量用户银行卡信息泄露,并称已将细节通知厂商并且等待厂商处理中。一石激起千层浪,该漏洞立即引发了关于“电商网站存储用户信用卡等敏感信息,并存在泄漏风险”等问题的热议。
事件四、XP系统停止服务
微软公司在2014年4月8日后对XP系统停止更新维护的服务。但XP仍然是当今世界被广泛使用的操作系统之一。特别是在中国,仍有63.7%的用户,也就是大约3亿左右的用户还在使用XP系统。因此“后XP时代”的信息安全一直备受关注,但国内安全厂商推出的防护软件究竟效果如何,面对市场上如此多的安全防护软件,选哪个又是一个疑问,所以xp挑战赛应运而生。在2014年4月5日的XP挑战赛中,腾讯、金山落败360坚守成功。
事件五、OpenSSL心脏出血漏洞
2014年4月爆出了Heartbleed漏洞,该漏洞是近年来影响范围最广的高危漏洞,涉及各大网银、门户网站等。该漏洞可被用于窃取服务器敏感信息,实时抓取用户的账号密码。从该漏洞被公开到漏洞被修复的这段时间内,已经有黑客利用OpenSSL漏洞发动了大量攻击,有些网站用户信息或许已经被黑客非法获取。未来一段时间内,黑客可能会利用获取到的这些用户信息,在互联网上再次进行其他形式的恶意攻击,针对用户的“次生危害”(如网络诈骗等)会大量集中显现。即使是在今后十年中,预计仍会在成千上万台服务器上发现这一漏洞,甚至包括一些非常重要的服务器。
事件六、中国快递1400万信息泄露
2014年4月,国内某黑客对国内两个大型物流公司的内部系统发起网络攻击,非法获取快递用户个人信息1400多万条,并出售给不法分子。而有趣的是,该黑客贩卖这些信息仅获利1000元。根据媒体报道,该黑客仅是一名22岁的大学生,正在某大学计算机专业读大学二年级。
事件七、eBay数据的大泄漏
2014年5月22日,eBay要求近1.28亿活跃用户全部重新设置密码,此前这家零售网站透露黑客能从该网站获取密码、电话号码、地址及其他个人数据。该公司表示,黑客网络攻击得手的eBay数据库不包含客户任何财务信息——比如信用卡号码之类的信息。eBay表示该公司会就重设密码一事联系用户以解决这次危机。这次泄密事件发生在今年2月底和3月初,eBay是在5月初才发现这一泄密事件,并未说明有多少用户受到此次事件的影响。
事件八、BadUSB漏洞
2014年8月,在美国黑帽大会上,JakobLell和KarstenNohl公布了BadUSB漏洞。攻击者利用该漏洞将恶意代码存放在USB设备控制器的固件存储区,而不是存放在其它可以通过USB接口进行读取的存储区域。这样,杀毒软件或者普通的格式化操作是清除不掉该代码的,从而使USB设备在接入PC等设备时,可以欺骗PC的操作系统,从而达到某些目的。
事件九、Shellshock漏洞
2014年9月25日,US-CERT公布了一个严重的Bash安全漏洞(CVE-2014 -6271) 。由于Bash是Linux用户广泛使用的一款用于控制命令提示符工具,从而导致该漏洞影响范围甚广。安全专家表示,由于并非所有运行Bash的电脑都存在漏洞,所以受影响的系统数量或许不及“心脏流血”。不过,Shellshock本身的破坏力却更大,因为黑客可以借此完全控制被感染的机器,不仅能破坏数据,甚至会关闭网络,或对网站发起攻击。
事件十、500万谷歌账户信息被泄露
2014年9月,大约有500万谷歌的账户和密码的数据库被泄露给一家俄罗斯互联网网络安全论坛。这些用户大多使用了Gmail邮件服务和美国互联网巨头的其他产品。据俄罗斯一个受欢迎的IT新闻网站CNews报道,论坛用户tvskit声称60%的密码是有效的,一些用户也确认在数据库里发现他们的数据。
事件十一、飓风熊猫本地提权工具
2014年10月,CrowdStrike发现飓风熊猫这个本地提权工具,飓风熊猫是主要针对基础设施公司的先进攻击者。国外专业人士还表示,该攻击代码写的非常好,成功率为100%。我们知道飓风熊猫使用的是“ChinaChopper”Webshell,而一旦上传这一Webshell,操作者就可试图提升权限,然后通过各种密码破解工具获得目标访问的合法凭证。该本地提权工具影响了所有的Windows版本,包括Windows7和WindowsServer 2008 R2 及以下版本。
事件十二、赛门铁克揭秘间谍工具regin
2014年11月24日,赛门铁克发布的一份报告称,该公司发现了一款名为“regin”的先进隐形恶意软件。这是一款先进的间谍软件,被称为史上最为复杂的后门木马恶意软件。该软件被用于监视政府机关、基础设施运营商、企业、研究机构甚至针对个人的间谍活动中。
事件十三、索尼影业公司被黑客攻击
2014年12月,索尼影业公司被黑客攻击。黑客对索尼影业公司发动的这次攻击影响令人感到震惊:摄制计划、明星隐私、未发表的剧本等敏感数据都被黑客窃取,并逐步公布在网络上,甚至包括到索尼影业员工的个人信息。预计索尼影业损失高达1亿美元,仅次于2011年被黑客攻击的损失。
事件十四、12306用户数据泄露含身份证及密码信息
2014年12月25日,乌云漏洞报告平台报告称,大量12306用户数据在互联网疯传,内容包括用户帐号、明文密码、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和电子邮箱等。这次事件是黑客首先通过收集互联网某游戏网站以及其他多个网站泄露的用户名和密码信息,然后通过撞库的方式利用12306的安全机制的缺欠来获取了这13万多条用户数据。同时360互联网安全中心就此呼吁,12306用户尽快修改密码,避免已经订到的火车票被恶意退票。另外如果有其他重要帐号使用了和12306相同的注册邮箱和密码,也应尽快修改密码,以免遭遇盗号风险。
⑧ 网络虚假信息案例
网络虚假信息,是指借助互联网技术和网络媒介进行传播的与事实不符的消息。近几年来,在互联网迅速发展和网民人数逐渐增多的同时,网络虚假信息也开始泛滥,而且日趋严重。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关于网络发布虚假信息案例,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网络发布虚假信息案例篇1:
8月28日开始,一则主要内容为“澄海隆都抓人挖内脏”的消息在网上快速传播。29日上午,澄海公安分局民警在网上巡查时发现这一情况,遂迅速调查核实。经核查,民警确认该消息纯属虚构,发布人捏造事实,已涉嫌扰乱公共秩序,警方迅速追查涉案人员,于当天下午抓获在互联网上捏造事实、散布谣言的违法人员金某滨(18岁,隆都镇人),同时查获2名转发该谣言的在校学生。经审查,违法人员金某滨交代其近期在互联网上搜寻到一段所谓“抓人挖内脏”的信息后,突发奇想,将其改头换面,编造为“澄海隆都抓人挖内脏”。并于8月28日13时多,将这些内容发布在其QQ空间里,随后转发该文的网民有400多人。目前,金某滨已被澄海公安分局依法处以行政拘留10日的处罚,另外2名转发该谣言的在校学生被酌情予以 教育 训诫。
网络发布虚假信息案例篇2:
2013年8月4日晚上10点左右,经营网店的张先生接到阿里旺旺的一个用户发来的信息,称要购买家具,随后对方称需要用手机接收购买清单,通过旺旺发送了一个二维码让张先生扫描加其为微信好友。张先生用自己的安卓手机扫描后跳出安装提示,他当时没有在意内容就点击了确认。然而,他并未加到对方微信,且对方旺旺也迅速下线。直到第二天,张先生才发现支付宝账户(与手机绑定)内的49812.01元被人转走。警方通过调查发现,原来张先生手机被嫌疑人植入了手机木马,该木马启动后,从手机系统后台拦截短信,并转发至指定手机号码(受害人手机自木马启动后接收不到短信)。嫌疑人据此修改支付宝账户密码并转走账户内资金。经过大量前期侦查,苏州警方在广东和贵州成功将嫌疑人梁某和高某抓获。经审查,从今年3、4月份起,高某以盈利为目的,先后多次制作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程序贩卖给梁某等人,实施了多起诈骗。
网络发布虚假信息案例篇3:
山西某大学大三学生王欣,在网上看到了招聘打字人员信息:每天工资至少100元,每天2-3小时,家里、网吧均可工作,工资每日结算。王欣把简历发到对方邮箱里,后对方称她被录用了。当王欣按电话提示,输入了个人账户和密码后,发现自己卡里的钱已被取走。
网络发布虚假信息案例篇4:
我局网警大队民警在日常网络巡查中发现,网络贴吧内有一署名为“free黯然的忧伤”的网民于2015年4月5日16时48分在“网络襄汾吧”内发布一条题目为“公车私用,警车跑火年啦(黄崖,当地土话“火年”,这里指襄汾县襄陵镇黄崖村龙澍峪景区一带)”的贴子,把其拍摄的我局襄陵派出所在景区执勤的“晋L2503警”制式警车的两张照片放到网上炒作,引起多名网民回贴。为了继续制造影响,引发网民关注,该“free黯然的忧伤”的网民又于当日20时36分在“网络襄汾新闻吧”内再次发布内容相同的贴进行网上炒作。
网络发布虚假信息案例篇5:
今年9月下旬以来,“搜狐社区”、“网络帖吧”、“奥一网”网络问政平台等网站,分别发布标题为“和平县86岁开国将士面见中央巡视组控诉腐败”的帖文,发帖人同时将相关自行录制的视频资料一并在网上发布。网上帖文及视频发布后,和平县委县政府对此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对帖文反映的问题进行认真调查及甄别。经查,帖文反映的内容与事实不符,完全是发帖人杜撰的虚假信息。经公安机关侦查,虚假信息的发布来源于我县热水镇。民警迅速锁定发帖人罗某源并将其抓获,同时查扣其发布虚假信息的电脑1部,民警随后在其个人注册的帐号上找到发布的相关虚假信息。
看过"网络虚假信息案例"的人还关注了:
1. 网络营销成功案例分析
2. 企业造假案例
3. 网络名誉权纠纷案例
4. 网络广告失败案例
5. 关于网络安全的案例
⑨ 网络信息安全事件的案例
网络现在的问题很多是出现在内网内网安全里面,所以建议使用一整套的免疫网络解方案,以保证在以后的网络管理上更加轻松。
⑩ 网络信息安全事件的案例
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是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下的专业,学科代码为“083900”,授予“工升橘学”学位,涉及到以信息构建态行的各种空间领域,研究网络空间的组成、形态、安全、管理等。
网络空间安吵闭团全专业,致力于培养“互联网”时代能够支撑国家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系统掌握网络空间安全的基本理论和关键技术,能够在网络空间安全产业以及其他国民经济部门,从事各类网络空间相关的软硬件开发、系统设计与分析、网络空间安全规划管理等工作,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宽广的国际视野、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和行业高级工程人才。
网络空间安全毕业生能够从事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运维、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其就业方向有政府部分的安全规范和安全管理,包括法律的制定;安全企业的安全产品的研发;一般企业的安全管理和安全防护;国与国之间的空间安全的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