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安全设置 » 一个城市的网络布局是怎么设置的

一个城市的网络布局是怎么设置的

发布时间: 2023-07-08 06:34:20

‘壹’ 城市无线网络的网络网格


咖啡屋或其他地方的大部分无线上网热点均采用集中星型设置。一个无线电装置(中心)为多个用户发送和接收数据(星型节点)。无线路由器通过缆线实际连接至互联网,并通过这根缆线传输来自多个用户的数据。
将无线路由器加入现有的有线连接是一种提供小范围无线上网的简单、易行的方式。无线路由器相对便宜。大部分无线路由器为用户提供多种登录和加密选项,以及不同的安全级别。
但是如果无线路由器出现故障,附近一般不会有另一个路由器能够作为候补。并且从大范围,比如整个城市来看,使用实际缆线将各个无线路由器连接至互联网代价不菲。 这就是大部分城市无线网络均使用网格而不是集中星型方式的原因所在。网格由一系列无线电发射机组成,每个发射机均至少能够与另外两个发射机通信。这些通信构成覆盖整个城市的无线电信号网。信号能够通过这张网从一个路由器传送到其他路由器。 在某些网络中,信号从一台接收器传至另一台,直到到达与互联网有线连接的节点。其他网络使用回传节点。回传节点的功能恰如其名——收集来自众多发射机的所有数据,并通过把数据传到有线连接的路由器将数据传回互联网。传回节点通常为点对点或点对多点节点。它们可以只将一个点连接至另外一个点,也可以将一个点连接至多个点。
若使用笔记本电脑在网格网络中连接到互联网,就会出现以下情况:
电脑侦测到附近的网络,然后您可以登录。
控制网格的协议将确定数据传送的最佳途径。它会规划经过最少连接节点到达有线连接或传回节点的路径。
数据按照协议设定的路径传输。数据到达有线连接节点后,通过互联网传送,直至到达最终目的地。 如果您是在城市中有公共连接的地方,则可能无需额外设备即可无线上网。但如果您是想在家里上网,可能需要较强的无线电信号和定向天线。尽管城市网络的信号的强度足以到达您家里,但您的计算机发出的信号可能不够强,因此无法传回。大部分服务供应商考虑到了这一点,并以免费或收费方式为用户提供必要的设备,如同在使用DSL或缆线调制解调器时所做的那样。
这一系统与普通热点的集中星型方式相比,有多个优势。首先,由于这一系统使用的缆线更少,因此花费更少。如果有部分节点出现故障,网格中其他的节点可作为代替。与将高速缆线铺设到城市各个角落相比,这一系统除便宜得多外,其建立起来速度也快得多。 当一个城市决定建设无线网络时,通常会发布计划征求书 (RFP) 。计划征求书只是向对建设无线网络有兴趣的企业征求信息的信。虽然每个城市理论上都可以建设自己的网络,但大部分会选择将部分程序委托给在互联网和网络技术方面有经验的公司。
有兴趣的企业会对计划征求书做出反馈,提供其对建设和维护无线网络的计划。该计划涵盖从无线电装置数量和类型到最终成本在内的方方面面的事情。无线网络的物理架构必须将城市的大小和布局、绿地覆盖、地形及其他因素考虑在内。该计划还包括将由谁最终拥有、运行和维护该网络——城市还是企业。
在某些最早计划的网络中,城市自己拥有和控制网络,包括互联网服务供应商和电信公司在内的企业被置于计划之外。这些企业认为市政当局与私营单位之间的竞争是不公平甚至违法的。
今天,很多现有和计划中的网络采取了以下四种模式之一:
城市拥有网络,且网络仅供市政使用。
城市拥有网络,且网络供市政或公众使用。
城市拥有网络,互联网服务供应商租赁其访问权,然后向公众提供访问网络的服务。
服务供应商拥有及经营网络,向城市、公众甚至其他服务供应商提供网络访问服务。 城市会审阅所有计划征求书,然后决定接受哪一种计划。例如EarthLink获委任在加利福尼亚州的阿纳海姆和宾西法尼亚州的费城建设网络,并成为多个其他城市网络建设的最后一批待选企业。EarthLink还与谷歌联手在旧金山市建设无线网络。 事实上,建设无线网络的最终情况似乎取决于多个因素。 首先是城市到底需要将无线网络做什么用途。一个覆盖整个城市并向所有人开放的网络与仅向警察和消防员开放的公众安全网络相比,可能会有巨大差别。(请参阅“无线应用”和“公众安全”以了解更多有关无线网络应用的情况)
不同的企业计划可能因其使用的硬件和协议的不同而有很大不同。EarthLink的计划结合了网格和点对多点网络。其大部分计划是将无线电发射机与遍布城市的灯柱整合,建起一张无线信号网。高楼或塔上的无线电天线还与无线信号网上的较小天线通信。这些点对多点天线可将来自有线互联网信号网的数据传回。
基本上,一旦城市决定由谁建设、运行和维护网络,最后一步就是试验计划。试验计划相当于较小版本网络的预览或试运行。一般是取最终项目规模的一部分,可让城市确认网络是否适用。

‘贰’ 如何建设宽带网络基础设施

(一)宽带接入能力持续提升
光纤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本地网光缆线路长度增长170%,达到914万公里。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增长290%,达到1.88亿个,光纤到楼和光纤入户的宽带端口总数超过6300万,WLAN公共运营热点达到30万个。乡镇通宽带比例达到99%,行政村通宽带比例达到80%。3G网络覆盖全部地市、县城以及部分重点乡镇。3G基站达到62万个。
(二)骨干网络综合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
长途光缆线路长度新增10万公里,达到82万公里。城域网广泛应用大容量DWDM系统,长途网引入单波长40Gbps的DWDM系统。互联网骨干网带宽超过30Tbps,国际出口带宽超过1Tbps,国内网间互联带宽超过450Gbps。互联网骨干网扁平化改造部分完成,IP专用承载网由骨干网延伸至城域网,建成全球最大IPv6示范网络。国际海陆缆系统可用容量达到6.8Tbps,海外POP点超过40个。
 (三)应用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不断提高
为适应互联网业务的快速发展,基础电信企业和互联网企业积极布局互联网数据中心,并加快部署内容分发网络,实现由骨干网向城域网延伸。支撑各类信息化应用的业务平台不断完善,在“数字城市”、“无线城市”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配套设施共建共享有序推进
通信局房、管道、基站铁塔等配套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有效保障宽带网络快速发展。同时,配套设施共建共享工作有序推进,自2008年以来,共减少新建基站站址及配套(铁塔、机房等)超过9.9万个、传输线路(管道、杆路等)超过18.3万公里,累计节约投资超过200亿元。
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发展取得积极进展的同时,还存在以下矛盾和问题:一是我国在接入带宽、宽带普及率等方面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二是高带宽业务应用的普及程度不高,种类不够丰富,宽带发展的业务驱动力不足。三是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特别是中西部农村地区网络建设成本高,回收周期长,仅靠市场机制难以推动宽带网络发展。四是行业间统筹发展机制不完善,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尚未纳入城乡规划。五是缺乏国家战略层面对宽带网络发展的指导,相关配套政策有待完善。
二、“十二五”面临形势
(一)宽带网络基础设施成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关键要素
世界发展格局正面临深刻变革,为抢占新一轮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各国以构建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为契机,纷纷出台宽带发展战略或计划,通过政府战略指引、政策激励甚至直接资金投入等举措,加快宽带网络覆盖和提速,带动新的科技和产业革命,抢占新时期经济、科技制高点。“十二五”时期,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亟需国家战略重点支持,加快构建宽带网络基础设施,为经济和社会创新发展提供崭新平台,推动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和经济发展方式变革,提升国家长期综合竞争力。
(二)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带来宽带网络发展新机遇
“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要求发挥信息技术的引领支撑作用,不断提升社会信息化水平,这为宽带网络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必须适度超前布局,进一步加快发展光纤宽带网络、无线移动宽带网络和下一代互联网等设施。
(三)互联网应用的不断创新带动高带宽需求的快速增长
互联网应用的创新已经成为推动宽带网络发展的主要动力。计算机、通信设备、消费电子等产业的边界日渐模糊,融合性终端不断推出,商业模式不断创新,跨界竞争带动互联网应用向更深交融、更广交互、更高智能的方向发展,刺激了网络带宽的增长。特别是与生产生活紧密结合的信息获取、商务交易、信息交流及文化娱乐等互联网应用对接入带宽需求大幅提升。
(四)下一代网络的加速演进推动宽带网络发展
国际上的下一代互联网试验和部署速度正在加快,许多国家制定了IPv6发展战略和行动计划,提出了明确的实施路线图和时间表。3G网络建设力度持续加大,3G增强型技术和LTE技术等在多个国家实现商用部署。无线局域网发展势头迅猛,热点覆盖水平不断提高,更高速率技术逐步引入。具有多媒体功能的新一代宽带卫星通信系统成为卫星通信的发展重点。下一代光传输网发展迅速,40Gbps DWDM逐步成为主流传输技术,100Gbps DWDM系统和10Gbps PON系统将逐步成熟和商用。下一代网络技术的加速演进为宽带网络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技术保证。
(五)宽带应用的普及推广对网络安全提出更高要求
全球信息化持续发展,宽带应用的种类日渐丰富,应用范围日益扩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信息基础设施的依赖性日益增强。与此同时,网络、系统、终端的安全事件不断出现,网络病毒、网络攻击、黑客入侵等安全问题将更加复杂和突出。网络安全成为关系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安全的重要因素,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二五”期间,面对诸多风险挑战,要求加强网络安全保障和防护手段建设,提升国家应急通信和网络安全保障能力。
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以网络能力全面提升为主线,以加快建设光纤宽带网络、无线移动宽带网络和下一代互联网为着力点,强化网络安全保障,构建宽带、融合、泛在、安全、绿色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各领域协调发展,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打造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基础设施。
(二)基本原则
统筹部署、协调发展。综合考虑区域、城乡通信基础条件和需求,推动区域、城乡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协调发展。统筹考虑有线宽带、无线移动宽带的资源状况和发展需求,推动有线宽带、无线移动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协调发展。统筹考虑骨干网、城域网和接入网的建设,促进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各个层面协调发展。
应用驱动、重点推进。创新业务发展模式,扩展业务形态,丰富互联网内容,延伸应用的广度和深度,通过高带宽业务的普及应用,驱动宽带网络建设。加快宽带网络光纤化进程,统筹无线移动宽带网络发展,推动向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演进,加强宽带卫星通信技术应用和网络部署。
政企合力、加强协作。充分发挥电信企业主体作用,加强政府支持和引导,结合各地宽带网络基础设施状况和实际需求,综合利用各类配套支持政策,共同推进适应各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强化管理、安全可靠。加强宽带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优化网络布局,提升关键网络节点、物理路由的安全性。强化网络安全管理,健全安全防护体系,同步完善安全保障手段。
(三)发展目标
到“十二五”期末,初步建成宽带、融合、泛在、安全、绿色的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基本实现“城市光纤到楼入户,农村宽带进乡入村”,宽带新技术广泛应用,承载能力大幅提升,应用基础设施协调发展。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在支撑国家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更加突出。宽带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缩小,东部发达城市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