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安全设置 » 计算机网络安全基础
扩展阅读
宝鸡无线网络科技 2024-11-15 18:11:07
手机软件产业链微笑曲线 2024-11-15 18:08:45
网络安全小白进公司学习 2024-11-15 18:06:01

计算机网络安全基础

发布时间: 2022-01-09 14:01:38

㈠ 学习计算机网络安全需要什么基础〕

对网络要有兴趣,要精通TCP/IP,还有各种各样的协议,对网络各层的接口和数据通信要了解

网络安全需要哪些基础知识

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可以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被中断。
什么是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什么是木马? 木马是一种带有恶意性质的远程控制软件。木马一般分为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客户端就是本地使用的各种命令的控制台,服务器端则是要给别人运行,只有运行过服务器端的计算机才能够完全受控。木马不会象病毒那样去感染文件。
什么是防火墙?它是如何确保网络安全的? 使用功能防火墙是一种确保网络安全的方法。防火墙是指设置在不同网络(如可信任的企业内部网和不可信的公共网)或网络安全域之间的一系列部件的组合。它是不同网络或网络安全域之间信息的惟一出入口,能根据企业的安全策略控制(允许、拒绝、监测)出入网络的信息流,且本身具有较强的抗攻击能力。它是提供信息安全服务、实现网络和信息安全的基础设施。
什么是后门?为什么会存在后门? 后门是指一种绕过安全性控制而获取对程序或系统访问权的方法。在软件的开发阶段,程序员常会在软件内创建后门以便可以修改程序中的缺陷。如果后门被其他人知道,或者在发布软件之前没有删除,那么它就成了安全隐患。
什么叫入侵检测? 入侵检测是防火墙的合理补充,帮助系统对付网络攻击,扩展系统管理员的安全管理能力(包括安全审计、监视、进攻识别和响应),提高信息安全基础结构的完整性。它从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若干关键点收集信息,并分析这些信息,检查网络中是否有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遭到袭击的迹象。
什么叫数据包监测?它有什么作用? 数据包监测可以被认为是一根窃听电话线在计算机网络中的等价物。当某人在“监听”网络时,他们实际上是在阅读和解释网络上传送的数据包。如果你需要在互联网上通过计算机发送一封电子邮件或请求一个网页,这些传输信息时经过的计算机都能够看到你发送的数据,而数据包监测工具就允许某人截获数据并且查看它。
什么是NIDS? NIDS是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缩写,主要用于检测HACKER和CRACKER通过网络进行的入侵行为。NIDS的运行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在目标主机上运行以监测其本身的通信信息,另一种是在一台单独的机器上运行以监测所有网络设备的通信信息,比如HUB、路由器

㈢ 网络安全基础知识

肉鸡:所谓“肉鸡”是一种很形象的比喻,比喻那些可以随意被我们控制的电脑,对方可以是WINDOWS系统,也可以是UNIX/LINUX系统,可以是普通的个人电脑,也可以是大型的服务器,我们可以象操作自己的电脑那样来操作它们,而不被对方所发觉。 2. 木马:就是那些表面上伪装成了正常的程序,但是当这些被程序运行时,就会获取系统的整个控制权限。有很多黑客就是 热中与使用木马程序来控制别人的电脑,比如灰鸽子,黑洞,PcShare等等。 3. 网页木马:表面上伪装成普通的网页文件或是将而已的代码直接插入到正常的网页文件中,当有人访问时,网页木马就会利用对方系统或者浏览器的漏洞自动将配置好的木马的服务端下载到访问者的电脑上来自动执行。 4. 挂马:就是在别人的网站文件里面放入网页木马或者是将代码潜入到对方正常的网页文件里,以使浏览者中马。5. 后门:这是一种形象的比喻,入侵者在利用某些方法成功的控制了目标主机后,可以在对方的系统中植入特定的程序,或者是修改某些设置。这些改动表面上是很难被察觉的,但是入侵者却可以使用相应的程序或者方法来轻易的与这台电脑建立连接,重新控制这台电脑,就好象是入侵者偷偷的配了一把主人房间的要是,可以随时进出而不被主人发现一样。 通常大多数的特洛伊木马(Trojan Horse)程序都可以被入侵者用语制作后门(BackDoor) 6. rootkit:rootkit是攻击者用来隐藏自己的行踪和保留root(根权限,可以理解成WINDOWS下的system或者管理员权限)访问权限的工具。通常,攻击者通过远程攻击的方式获得root访问权限,或者是先使用密码猜解(破解)的方式获得对系统的普通访问权限,进入系统后,再通过,对方系统内存在的安全漏洞获得系统的root权限。然后,攻击者就会在对方的系统中安装rootkit,以达到自己长久控制对方的目的,rootkit与我们前边提到的木马和后门很类似,但远比它们要隐蔽,黑客守卫者就是很典型的rootkit,还有国内的ntroorkit等都是不错的rootkit工具。 7. IPC$:是共享“命名管道”的资源,它是为了让进程间通信而开放的饿命名管道,可以通过验证用户名和密码获得相应的权限,在远程管理计算机和查看计算机的共享资源时使用。 8. 弱口令:指那些强度不够,容易被猜解的,类似123,abc这样的口令(密码) 9. 默认共享:默认共享是WINDOWS2000/XP/2003系统开启共享服务时自动开启所有硬盘的共享,因为加了"$"符号,所以看不到共享的托手图表,也成为隐藏共享。 10. shell:指的是一种命令指行环境,比如我们按下键盘上的“开始键+R”时出现“运行”对话框,在里面输入“cmd”会出现一个用于执行命令的黑窗口,这个就是WINDOWS的Shell执行环境。通常我们使用远程溢出程序成功溢出远程电脑后得到的那个用于执行系统命令的环境就是对方的shell 11. WebShell:WebShell就是以asp、php、jsp或者cgi等网页文件形式存在的一种命令执行环境,也可以将其称做是一种网页后门。黑客在入侵了一个网站后,通常会将这些asp或php后门文件与网站服务器WEB目录下正常的网页文件混在一起,好后就可以使用浏览器来访问这些asp 或者php后门,得到一个命令执行环境,以达到控制网站服务器的目的。可以上传下载文件,查看数据库,执行任意程序命令等。国内常用的WebShell有海阳ASP木马,Phpspy,c99shell等

㈣ 学习网络安全需要哪些基础知识

学习网络安全一般来说不会需要特别的基础知识。你可以完整性地将网络安全由基础到高阶进行学习。这里整理了一份网络安全所需学习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你可以参考进行学习。

希望能够帮到你!!!

㈤ 计算机网络安全基础的介绍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教材,也可作为计算机网络的系统管理人员、安全技术人员的相关培训教材或参考书。

㈥ 计算机网络安全学习内容有哪些

涉及的内容:
第1章 计算机网络安全概述 1
1.1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 1
1.1.1 网络安全的定义 1
1.1.2 网络安全的特性 2
1.2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威胁 3
1.2.1 网络安全威胁的分类 3
1.2.2 计算机病毒的威胁 3
1.2.3 木马程序的威胁 4
1.2.4 网络监听 4
1.2.5 黑客攻击 4
1.2.6 恶意程序攻击 4
1.3 网络安全威胁产生的根源 5
1.3.1 系统及程序漏洞 5
1.3.2 网络安全防护所需设施
存在的问题 8
1.3.3 安全防护知识方面存在的问题 9
1.4 网络安全策略 9
1.4.1 网络安全策略设计的原则 9
1.4.2 几种网络安全策略 10
1.5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现状与发展 11
1.5.1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现状 11
1.5.2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发展方向 12
1.6 小结与练习 13
1.6.1 小结 13
1.6.2 练习 13
第2章 网络安全体系结构及协议 14
2.1 计算机网络协议概述 14
2.1.1 网络协议 14
2.1.2 协议簇和行业标准 14
2.1.3 协议的交互 15
2.1.4 技术无关协议 15
2.2 OSI参考模型及其安全体系 16
2.2.1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16
2.2.2 OSI参考模型简介 16
2.2.3 ISO/OSI安全体系 17
2.3 TCP/IP参考模型及其安全体系 20
2.3.1 TCP/IP参考模型 20
2.3.2 TCP/IP参考模型的安全体系 21
2.4 常用网络协议和服务 24
2.4.1 常用网络协议 24
2.4.2 常用网络服务 27
2.5 Windows常用的网络命令 28
2.5.1 ping命令 28
2.5.2 at命令 30
2.5.3 netstat命令 31
2.5.4 tracert命令 32
2.5.5 net命令 32
2.5.6 ftp命令 34
2.5.7 nbtstat命令 35
2.5.8 telnet命令 36
2.6 协议分析工具-Sniffer的应用 36
2.6.1 Sniffer的启动和设置 37
2.6.2 解码分析 40
2.7 实训项目 42
2.8 小结与练习 43
2.8.1 小结 43
2.8.2 练习 43
第3章 计算机病毒与木马 44
3.1 计算机病毒概述 44
3.1.1 计算机病毒的定义 44
3.1.2 计算机病毒的演变史 44
3.1.3 计算机病毒的特性 46
3.2 计算机病毒及其分类、
传播途径 46
3.2.1 常见计算机病毒 46
3.2.2 计算机病毒的分类 47
3.2.3 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 48
3.3 计算机病毒的检测和防御 49
3.3.1 普通计算机病毒的检测与防御 49
3.3.2 U盘病毒的检测与防御 54
3.3.3 ARP病毒的检测与防御 57
3.3.4 蠕虫病毒的检测与防御 59
3.4 计算机木马概述 64
3.4.1 计算机木马的定义 65
3.4.2 计算机木马的类型及基本功能 65
3.4.3 计算机木马的工作原理 66
3.5 计算机木马的检测与防御 66
3.5.1 普通计算机木马的检测与防御 66
3.5.2 典型计算机木马的手动清除 70
3.6 实训项目 74
3.7 小结与练习 74
3.7.1 小结 74
3.7.2 练习 75
第4章 加密与数字签名 76
4.1 加密技术 76
4.1.1 加密技术概述 76
4.1.2 数据加密常见方式 77
4.2 加密算法 80
4.2.1 古典加密算法 80
4.2.2 现代加密算法 82
4.3 数字签名技术 84
4.3.1 数字签名技术概述 84
4.3.2 数字签名技术的工作原理 85
4.3.3 数字签名技术的算法 86
4.4 PKI技术 86
4.4.1 PKI概述 86
4.4.2 PKI技术原理 86
4.4.3 证书颁发机构 87
4.4.4 数字证书 88
4.5 PGP原理及应用 89
4.5.1 PGP概述 89
4.5.2 PGP密钥的创建 89
4.5.3 PGP文件加密和解密 93
4.5.4 PGP密钥导出与导入 94
4.5.5 PGP电子邮件加、解密和
签名验证 95
4.5.6 PGP数字签名 97
4.6 EFS原理及应用 98
4.6.1 EFS概述 98
4.6.2 EFS的加密和解密 98
4.6.3 EFS的其他应用 101
4.7 SSL安全传输及应用 104
4.7.1 SSL概述 104
4.7.2 SSL的工作原理 105
4.7.3 安装证书服务 105
4.7.4 申请证书 107
4.7.5 颁发Web服务器证书 110
4.7.6 安装服务器证书 111
4.7.7 Web服务器的SSL设置 112
4.7.8 浏览器的SSL设置 113
4.7.9 访问SSL站点 115
4.8 实训项目 115
4.9 小结与练习 118
4.9.1 小结 118
4.9.2 练习 118
第5章 防火墙技术 119
5.1 防火墙概述 119
5.1.1 防火墙的基本准则 119
5.1.2 防火墙的主要功能特性 120
5.1.3 防火墙的局限性 120
5.2 防火墙的实现技术 120
5.2.1 数据包过滤 120
5.2.2 应用层代理 121
5.2.3 状态检测技术 122
5.3 防火墙的体系结构 122
5.3.1 双宿/多宿主机模式 122
5.3.2 屏蔽主机模式 123
5.3.3 屏蔽子网模式 123
5.4 防火墙的工作模式 124
5.5 防火墙的实施方式 126
5.5.1 基于单个主机的防火墙 126
5.5.2 基于网络主机的防火墙 126
5.5.3 硬件防火墙 126
5.6 瑞星个人防火墙的应用 127
5.6.1 界面与功能布局 127
5.6.2 常用功能 128
5.6.3 网络监控 130
5.6.4 访问控制 134
5.6.5 高级设置 137
5.7 ISA Server 2004配置 138
5.7.1 ISA Server 2004概述 138
5.7.2 ISA Server 2004的安装 139
5.7.3 ISA Server 2004防火墙策略 142
5.7.4 发布内部网络中的服务器 147
5.7.5 ISA Server 2004的系统和
网络监控及报告 152
5.8 iptables防火墙 155
5.8.1 iptables中的规则表 156
5.8.2 iptables命令简介 156
5.8.3 Linux防火墙配置 158
5.9 PIX防火墙配置 161
5.9.1 PIX的基本配置命令 162
5.9.2 PIX防火墙配置实例 166
5.10 实训项目 167
5.11 小结与练习 170
5.11.1 小结 170
5.11.2 练习 170
第6章 Windows Server 2003的
网络安全 171
6.1 Windows Server 2003的
安全简介 171
6.1.1 用户身份验证 171
6.1.2 基于对象的访问控制 172
6.2 Windows Server 2003系统安全
配置的常用方法 172
6.2.1 安装过程 172
6.2.2 正确设置和管理账户 172
6.2.3 正确设置目录和文件权限 173
6.2.4 网络服务安全管理 173
6.2.5 关闭无用端口 174
6.2.6 本地安全策略 175
6.2.7 审核策略 179
6.2.8 Windows日志文件的保护 180
6.3 Windows Server 2003访问
控制技术 181
6.3.1 访问控制技术简介 181
6.3.2 Windows Server 2003访问
控制的使用 181
6.4 账户策略 187
6.4.1 账户策略的配置 187
6.4.2 Kerberos策略 190
6.5 启用安全模板 190
6.5.1 安全模板的简介 190
6.5.2 启用安全模板的方法 191
6.6 实训项目 193
6.7 小结与练习 196
6.7.1 小结 196
6.7.2 练习 196
第7章 端口扫描技术 197
7.1 端口概述 197
7.1.1 TCP/IP工作原理 197
7.1.2 端口的定义 199
7.1.3 端口的分类 199
7.2 端口扫描技术 200
7.2.1 端口扫描概述 200
7.2.2 常见的端口扫描技术 201
7.3 常见扫描软件及其应用 202
7.3.1 扫描软件概述 202
7.3.2 SuperScan扫描工具及应用 202
7.4 端口扫描防御技术应用 204
7.4.1 查看端口的状态 204
7.4.2 关闭闲置和危险的端口 207
7.4.3 隐藏操作系统类型 209
7.5 实训项目 211
7.6 小结与练习 215
7.6.1 小结 215
7.6.2 练习 215
第8章 入侵检测系统 216
8.1 入侵检测概述 216
8.1.1 入侵检测的概念及功能 216
8.1.2 入侵检测系统模型 216
8.1.3 入侵检测工作过程 217
8.2 入侵检测系统的分类 217
8.2.1 根据检测对象划分 217
8.2.2 根据检测技术划分 218
8.2.3 根据工作方式划分 219
8.3 入侵检测系统部署 219
8.3.1 基于主机的入侵
检测系统部署 219
8.3.2 基于网络的入侵
检测系统部署 219
8.3.3 常见入侵检测工具及其应用 221
8.4 入侵防护系统 225
8.4.1 入侵防护系统的工作原理 226
8.4.2 入侵防护系统的优点 227
8.4.3 入侵防护系统的主要应用 228
8.5 小结与练习 228
8.5.1 小结 228
8.5.2 练习 229
第9章 无线网络安全 230
9.1 无线局域网介绍 230
9.1.1 无线局域网常用术语 230
9.1.2 无线局域网组件 231
9.1.3 无线局域网的访问模式 232
9.1.4 覆盖区域 233
9.2 无线网络常用标准 233
9.2.1 IEEE 802.11b 234
9.2.2 IEEE 802.11a 234
9.2.3 IEEE 802.11g 235
9.2.4 IEEE 802.11n 235
9.3 无线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236
9.3.1 无线网络访问原理 236
9.3.2 认证 237
9.3.3 加密 238
9.3.4 入侵检测系统 240
9.4 小结与练习 241
9.4.1 小结 241

㈦ 计算机网络安全基础的目录

1.1网络参考模型
1.2网络互连设备
1.3局域网技术
传输介质是网络中信息传输的媒体,是网络通信的物质基础之一。传输介质的性能特点对传输速率、通信的距离、可连接的网络结点数目和数据传输的可靠性等均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必须根据不同的通信要求,合理地选择传输介质。目前在局域网中常用的传输介质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导纤维等。
1.4广域网技术
广域网是一种跨地区的数据通讯网络,使用电信运营商提供的设备作为信息传输平台。对照OSI参考模型,广域网技术主要位于底层的3个层次,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下图列出了一些经常使用的广域网技术同OSI参考模型之间的对应关系。
点对点链路提供的是一条预先建立的从客户端经过运营商网络到达远端目标网络的广域网通信路径。一条点对点链路就是一条租用的专线,可以在数据收发双方之间建立起永久性的固定连接。网络运营商负责点对点链路的维护和管理。点对点链路可以提供两种数据传送方式。一种是数据报传送方式,该方式主要是将数据分割成一个个小的数据帧进行传送,其中每一个数据帧都带有自己的地址信息,都需要进行地址校验。另外一种是数据流传送方式,该方式与数据报传送方式不同,用数据流取代一个个的数据帧作为数据发送单位,整个流数据具有1个地址信息,只需要进行一次地址验证即可。下图所显示的就是一个典型的跨越广域网的点对点链路。
1.5TCP/IP基础
1.6因特网提供的主要服务
1.7小结
习题 2.1UNIX操作系统简介
UNIX操作系统,是美国AT&T公司于1971年在PDP-11上运行的操作系统。具有多用户、多任务的特点,支持多种处理器架构,最早由肯·汤普逊(Kenneth Lane Thompson)、丹尼斯·里奇(Dennis MacAlistair Ritchie)和Douglas McIlroy于1969年在AT&T的贝尔实验室开发。
目前它的商标权由国际开放标准组织(The Open Group)所拥有。
1965年时,贝尔实验室(Bell Labs)加入一项由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c)和麻省理工学院(MIT)合作的计划;该计划要建立一套多使用者、多任务、多层次(multi-user、multi-processor、multi-level)的MULTICS操作系统。直到1969年,因MULTICS计划的工作进度太慢,该计划被停了下来。当时,Ken Thompson(后被称为UNIX之父)已经有一个称为星际旅行的程序在GE-635的机器上跑,但是反应非常慢,正巧被他发现了一部被闲置的PDP-7(Digital的主机),Ken Thompson和Dernis Ritchie就将星际旅行的程序移植到PDP-7上。而这部PDP-7(如图1-1所示)就此在整个计算机历史上留下了芳名
2.2Linux操作系统简介
Linux是一种自由和开放源码的类Unix操作系统,存在着许多不同的Linux版本,但它们都使用了Linux内核。Linux可安装在各种计算机硬件设备中,比如手机、平板电脑、路由器、视频游戏控制台、台式计算机、大型机和超级计算机。Linux是一个领先的操作系统,世界上运算最快的10台超级计算机运行的都是Linux操作系统。严格来讲,Linux这个词本身只表示Linux内核,但实际上人们已经习惯了用Linux来形容整个基于Linux内核,并且使用GNU 工程各种工具和数据库的操作系统。Linux得名于天才程序员林纳斯·托瓦兹。
Linux操作系统是UNIX操作系统的一种克隆系统,它诞生于1991 年的10 月5 日(这是第一次正式向外公布的时间)。以后借助于Internet网络,并通过全世界各地计算机爱好者的共同努力,已成为今天世界上使用最多的一种UNIX 类操作系统,并且使用人数还在迅猛增长。
Linux是一套免费使用和自由传播的类Unix操作系统,是一个基于POSIX和UNIX的多用户、多任务、支持多线程和多CPU的操作系统。它能运行主要的UNIX工具软件、应用程序和网络协议。它支持32位和64位硬件。Linux继承了Unix以网络为核心的设计思想,是一个性能稳定的多用户网络操作系统。它主要用于基于Intel x86系列CPU的计算机上。这个系统是由全世界各地的成千上万的程序员设计和实现的。其目的是建立不受任何商品化软件的版权制约的、全世界都能自由使用的Unix兼容产品。
Linux以它的高效性和灵活性着称,Linux模块化的设计结构,使得它既能在价格昂贵的工作站上运行,也能够在廉价的PC机上实现全部的Unix特性,具有多任务、多用户的能力。Linux是在GNU公共许可权限下免费获得的,是一个符合POSIX标准的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软件包不仅包括完整的Linux操作系统,而且还包括了文本编辑器、高级语言编译器等应用软件。它还包括带有多个窗口管理器的X-Windows图形用户界面,如同我们使用Windows NT一样,允许我们使用窗口、图标和菜单对系统进行操作。
Linux 操作系统的诞生、发展和成长过程始终依赖着五个重要支柱:UNIX 操作系统、MINIX 操作系统、GNU 计划、POSIX 标准和Internet 网络。
1981 年IBM公司推出微型计算机IBM PC。
1991年,GNU计划已经开发出了许多工具软件,最受期盼的GNU C编译器已经出现,GNU的操作系统核心HURD一直处于实验阶段,没有任何可用性,实质上也没能开发出完整的GNU操作系统,但是GNU奠定了Linux用户基础和开发环境。当时的MINIX需要购买才能得到源代码,局限于校园用作教育使用,闭源专利注定Minix错失推广时机,以至于Minix长期处于测试而无人问津。
1991年初,林纳斯·托瓦兹开始在一台386sx兼容微机上学习minix操作系统。1991年4月,林纳斯·托瓦兹开始酝酿并着手编制自己的操作系统。刚开始,他的目的很简单,只是为了学习Intel386 体系结构保护模式运行方式下的编程技术。通过学习,他逐渐不能满足于minix系统的现有性能,并开始酝酿开发一个新的免费操作系统。林纳斯·托瓦兹几乎花了全部时间研究i386-minix系统(hackthe kernel),并且尝试着移植GNU的软件到该系统上(GCC、BASH、GDB等)。
1991 年4 月13 日在comp.os.minix 上发布说自己已经成功地将bash 移植到了minix 上,而且已经爱不释手、不能离开这个shell 软件了。
1991年7月3日,第一个与Linux有关的消息是在comp.os.minix上发布的(当然此时还不存在Linux这个名称,当时林纳斯·托瓦兹的脑子里想的可能是FREAX,FREAX的英文含义是怪诞的、怪物、异想天开等)。其中透露了他正在进行Linux系统的开发,并且在Linux最初的时候已经想到要实现与POSIX兼容。
1991年的10月5日,林纳斯·托瓦兹在comp.os.minix新闻组上发布消息,正式向外宣布Linux内核的诞生(Freeminix-like kernel sources for 386-AT)。
1993年,大约有100余名程序员参与了Linux内核代码编写/修改工作,其中核心组由5人组成,此时Linux 0.99的代码有大约有十万行,用户大约有10万左右。
1994年3月,Linux1.0发布,代码量17万行,当时是按照完全自由免费的协议发布,随后正式采用GPL协议。
1995年1月,Bob Young创办了RedHat(小红帽),以CNULinux为核心,集成了400多个源代码开放的程序模块,搞出了一种冠以品牌的Linux,即RedHat Linux,称为Linux发行版,在市场上出售。这在经营模上是一种创举。
1996年6月,Linux 2.0内核发布,此内核有大约40万行代码,并可以支持多个处理器。此时的Linux 已经进入了实用阶段,全球大约有350万人使用。
1998年2月,以Eric Raymond为首的一批年轻的老牛羚骨干分子终于认识到CNULinux体系的产业化道路的本质,并非是什么自由哲学,而是市场竞争的驱动,创办了Open Source Intiative(开放源代码促进会)复兴的大旗,在互联网世界里展开了一场历史性的Linux产业化运动。
2001年1月,Linux 2.4发布,它进一步地提升了SMP系统的扩展性,同时它也集成了很多用于支持 桌面系统的特性:USB,PC卡(PCMCIA)的支持,内置的即插即用,等等功能。
2003年12月,Linux 2.6版内核发布,相对于2.4版内核2.6在对系统的支持都有很大的变化。
2004年的第1月,SuSE嫁到了Novell,SCO继续顶着骂名四处强行化缘 , Asianux, MandrakeSoft也在五年中首次宣布季度赢利。3月SGI宣布成功实现了Linux操作系统支持256个Itanium 2处理器。
2.3Windows操作系统简介
Windows操作系统是一款由美国微软公司开发的窗口化操作系统。采用了GUI图形化操作模式,比起从前的指令操作系统如DOS更为人性化。Windows操作系统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操作系统。最新的版本是Windows 8。Microsoft公司从1983年开始研制Windows系统,最初的研制目标是在MS-DOS的基础上提供一个多任务的图形用户界面。第一个版本的Windows 1.0于1985年问世,它是一个具有图形用户界面的系统软件。1987年推出了Windows 2.0版,最明显的变化是采用了相互叠盖的多窗口界面形式。但这一切都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直到1990年推出Windows 3.0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以压倒性的商业成功确定了Windows系统在PC领域的垄断地位。现今流行的 Windows 窗口界面的基本形式也是从Windows 3.0开始基本确定的。1992年主要针对Windows 3.0的缺点推出了Windows 3.1,为程序开发提供了功能强大的窗口控制能力,使Windows和在其环境下运行的应用程序具有了风格统一、操纵灵活、使用简便的用户界面。Windows3.1 在内存管理上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它使应用程序可以超过常规内存空间限制 ,不仅支持16MB内存寻址,而且在80386及以上的硬件配置上通过虚拟存储方式可以支持几倍于实际物理存储器大小的地址空间。Windows 3.1还提供了一定程度的网络支持、多媒体管理 、超文本形式的联机帮助设施等,对应用程序的开发有很大影响
2.4UNIX网络配置
2.5Windows网络配置
2.6小结
习题 3.1网络安全基础知识
3.2威胁网络安全的因素
3.3网络安全分类
3.4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3.5小结
习题 4.1什么是计算机安全
4.2安全级别
4.3系统访问控制
4.4选择性访问控制
4.5小结
习题 5.1数据库安全概述
5.2数据库安全的威胁
5.3数据库的数据保护
5.4数据库备份与恢复
5.5小结
习题 6.1计算机病毒及其分类
6.2计算机病毒的传播
6.3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及破坏行为
6.4宏病毒及网络病毒
6.5病毒的预防、检测和清除
6.6病毒防治软件
6.7小结
习题 7.1数据加密概述
7.2传统密码技术
7.3对称密钥密码技术
7.4公钥密码体制
7.5数字签名技术
7.6验证技术
7.7加密软件PGP
7.8小结
习题 8.1网络安全协议
8.2网络加密技术
8.3防火墙技术
8.4入侵检测技术
8.5虚拟专用网技术
8.6小结
习题 9.1因特网的安全
9.2Web站点安全
9.3黑客与网络攻击
9.4口令安全
9.5网络监听
9.6扫描器
9.7E-mail的安全
9.8IP电子欺骗
9.9DNS的安全性
9.10小结
习题 10.1数据完整性简介
10.2容错与网络冗余
10.3网络备份系统
10.4小结
习题 11.1网络安全实验指导书
11.2综合练习题
附录
附录一优秀网络安全站点
附录二英文缩写词
参考文献
……

㈧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计算机网络安全不仅包括组网的硬件、管理控制网络的软件,也包括共享的资源,快捷的网络服务,所以定义网络安全应考虑涵盖计算机网络所涉及的全部内容。参照ISO给出的计算机安全定义,我认为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指:“保护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不因偶然或恶意的原因遭到破坏、更改、泄露,使网络系统连续可靠性地正常运行,网络服务正常有序。”

㈨ 计算机网络基础-网络安全

交换机与集线器的区别主要有以下三点:

1. 简述交换机和集线器的工作原理及区别。
首先,从OSI体系结构来看,集线器属于OSI的第一层物理层设备,而交换机属于OSI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设备,这就意味着集线器只是对数据的传输起到同步,放大和整形的作用,对数据传输中的短帧、碎片等无法进行有效的处理,不能保证数据传输的完整性 和正确性;而交换机还可以过滤短帧、碎片等。

其次,从工作方式来看,集线器是一种广播模式,也就是说集线器的某个端口工作的时候,其他所有端口都能够收听到信息,容易产生广播风暴,当网络较大时网络性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而当交换机工作的时候,只有发出请求的端口和目的端口之间相互响应而不影响 其他端口,因此交换机就能够隔离冲突域和有效的抑制广播风暴的产生。

最后,从带宽来看,集线器不管有多少个端口,所有端口都是共享一条带宽,在同一时刻只能有二个端口传送数据,其他端口只能等待,同时集线器只能工作在半双工模式下;而对于交换机而言,每个端口都有一条独占的带宽,当二个端口工作时并不影响其他端口的工 作,同时交换机不但可以工作在半双工模式下而且可以工作在全双工模式下。

综上所述,集线器的功能只是一个多端口的转发器,无论从哪个端口传出来的讯号都会整形再生放大后向所有的端口广播出去,并且所有的端口都会挤用同一个共享信带的带宽,造成数据量大时所有端口的带宽大幅减少;而交换机相当于多端口桥,它为用户提供的是独 占的点对点的连接,数据包只发向目的端口而不会向所有端口发送,这样减少了信号在网络发生碰撞,而且交换机上的所有端口均有独享的信道带宽,从这之中我们可看出用户采用交换机所独具的优点。

2.简述为何网络路由器比网桥的时延更长。
路由器是基于软件的工作方式的
网桥,现在基本是交换机,是基于ASSIC硬件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