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站资讯 » 什么网站兴起
扩展阅读
欧美用苹果电脑的多吗 2025-02-01 19:35:11
移动网络标识上打个x 2025-02-01 19:31:43

什么网站兴起

发布时间: 2022-05-23 17:54:57

⑴ 【请教】“简书”网站和“知乎”网站是如何兴起的(现在今年是西元纪年2019年)

知乎是网络问答社区,连接各行各业的用户。用户分享着彼此的知识、经验和见解,为中文互联网源源不断地提供多种多样的信息。

准确地讲,知乎更像一个论坛:用户围绕着某一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相关的讨论,同时可以关注兴趣一致的人。对于概念性的解释,网络网络几乎涵盖了你所有的疑问;但是对于发散思维的整合,却是知乎的一大特色。

2013年4月,简书作为一款人人都能方便使用的写作工具,网站上线公测版本,正式开放注册。

2014年5月,简书获得戈壁创投的天使轮投资。

2015年,简书App上线。

2016年6月,简书完成A轮数百万美元投资,投资方为赛富投资基金/赛富亚洲基金(SAIF)。

2017年4月,简书日活突破230万,次日留存50%以上,累计文章1,000万篇,日均新增文章4万篇,获得B轮融资4200万,领投方为君联资本与海纳亚洲创投基金(SIG),估值达到数亿。

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

⑵ 中国第一个团购网站什么时间兴起的大规模扎堆出现又是什么时间

团购在国内,是从大概2000年左右开始就有了,先后在深圳,北京,上海等地火热起来,但是实地团购的比较多,真正的团购网大概是在05,06年就开始有了。像中国团购网,也是比较早的一批团购网站之一,有空可以多看看。域名也比较简单, tgvip

⑶ 发展到如今,微博的长图和各种视频网站的兴起又说明了什么

微博的长图和各种视频网站的兴起,说明了传播形式总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及创新。
微博长图的出现其实主要是因为早期微博的字数限制。140字的长度限制也限制了长内容,所以为了图片长度限制,就把文字做成图片甚至长图,某种形式上算一种传播形式的无奈创新。
与微博长图不一样,各种视频网站的兴起是一种主动选择,网络视频发展的技术基础是4G网络的普及,4G技术解决了视频传播的带宽问题,高清视频的在线浏览不再成问题,在线直播的网络延时也极大改善,这才使得网络视频成为一个风口。
总之,不管微博长图,还是各种短视频的兴起,都说明了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传播形式也会发生相应变化。

⑷ 军事网站兴起的背景和含义

军事网站的发展前景

军事网站为网友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军事资讯,获取军事知识的平台。军事网站将在一定时间和区域内影响相当多的网民,同时网民对军事网站的认同又将影响网站的未来发展方向,这些促使军事网站的建设也将日趋多元化。这里谈到军事网站发展前景我们暂不谈军队和政府做承办的军事网站,如中国军网,他的访问量和优势是没法比拟的,消息权威不说,且世界还有好多情报部门在盯着,且他们也不涉及网站生存及赢利行为。这里说的军事网站发展前景就不谈到他们了,主要说说商业的或者个人的中小军事网站。

(一)大型军事网站继续保持优势

在众多的军事网站中,如果要对中国大陆的军事网站做一个排名,毫无疑问中华网的军事频道将名列第一。中华网当年号称第四大门户,虽然近年来其门户每况愈下,但中华网相当重视的军事频道却一枝独秀,常年形成的资源及品牌效应,缔造了它坐稳军事网站头把交椅的地位。在中华网中,军事论坛又是其军事网站的重中之重,多年不变的论坛风格留住了多年不变的人气,在这里,甚至爆料了大量的准军事机密,且每当中国周边形势紧张之时,这里绝对是无数的眼球关注的地方。 铁血网作为一个没有依托门户网站而独立发展起来的军事门户网站,赢得了军事网迷的尊重,然而,铁血网不像中华网军事频道那样多年的一陈不变,其发展历程经历了多次改版,从最开始的铁血论坛,到军事、文学并重,再到如今的综合性门户,铁血军事论坛号称第一中文军事社区,其人气确实与中华网军事论坛有一拼,但是铁血网毕竟没有做大门户的资源,曾一度传出铁血网将被收购的传闻,所以做大做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比什么都重要。另外还有千龙军事等,这些网站有的是背靠大门户,坐拥优势资源。有的则是从某个角度、某个专业来运做,从而积累了大量军迷。

(二) 中小型军事网站发展艰难,竞争激烈,部分军事网站转型或者关门

现在几乎每天都有新的军事网站冒出来,很多的个人军事网站基本凭的都是兴趣爱好来做,所以大多数个人站长不怎么考虑自己网站的前景,只是一味的觉得自己就是爱好这个方面,所以就做了,结果怎么样都不重要.且多数军事网站是不断重复着剪贴和复制任务,几乎都是你转我的我转你的一些新闻时事,缺少原创,不仅自己的网站发展艰难,同时也给其他军事网站造成很大的冲击。另外,网上泄密是目前军事网站建设中存在的最危险的隐患。在互联网上的我军军备信息,已经超出了普通网友的需求。例如,美日在互联网的发贴枪手随着伊拉克战争的爆发,被越来越多的网民认清。在军事话题上,往往有人“抛砖引玉”,提出一个很诚恳的需求询问,就有众多把自己当专家的军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或者提出具体的武器装备的攻防设想,还有就是具体型号的性能故意类比,又会有很多人把自己搜刮的翔实资料和盘托出。有些军迷真的太“热心”了,然而各种“网特”充斥其间,直接或间接的获取我军的各种军事情报简直是易如反掌。另外,网络中的谣言将直接威胁军事网站的生存环境。网络的开放性决定了其信息的多样性,谣言借助各种先进的传播手段进行快速、广泛的传播,已成为传播领域中的一大公害,所以网监部门对网站监控也越来越严格了,不少军事网站都出现过网监要求中断删除非法贴等现象,进一步加大了做军事网站的风险,如在“新浪军事_海军论坛”中自2001起的“航母派”和“潜艇派”的论战,在2001年“南海撞机”事件后,这场“航潜之争”达到了最高潮。一时间在论坛上“硝烟弥漫”其直接结果导致了“新浪军事_海军论坛”服务器暂时封闭。时至今日这场论战仍余音绕梁,没有结束还在进行。

⑸ 我国门户网站发展趋势和发展历史

我国门户网站进化论
作者:工信部赛迪研究院互联网研究所 陆峰博士
(导语)中国互联网发展20年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互联网世界之最,门户网站就是其中案例之一,以新浪、搜狐、网易为代表的门户网站一直是中国互联网不容忽视的力量,不断满足着数亿用户的资讯需求。在经历了纳斯达克的追捧,熬过了突入袭来的互联网泡沫,直面了搜索引擎和Web2.0带来的严峻挑战,走出一条不寻常的发展道路。
萌芽:三大网站掀开中国门户发展史
门户网站的概念最早起源于互联网商业中的ICP(Internet Content Provider,即互联网内容提供商)。一般而言,门户网站是指将网络上庞大的各种信息资源加以分类、整理并提供搜索引擎,让不同的使用者能够快速查询信息的网站。
门户网站三驾马车
1993年,软件工程师王志东得到四通集团500万港元投资,创办四通利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办了SRSNET网站。1997年,四通利方引入650万美元国际风险投资,成为国内IT产业引进风险投资的首家企业。1998年,四通利方将SRSNET改版为“利方在线”,在国内首推“中文门户”概念,即是指通向某类综合性互联网信息资源并提供有关信息服务的应用系统。1998年底,四通利方宣布并购海外最大的华人网站公司“华渊资讯”,成立 “新浪网”。1999年7月,新浪登上CNNIC公布的中文网站排名之首。
1995年5月,丁磊辞去宁波电信局工程师的工作来到广州,加盟了刚刚成立的Sybase。一年后,他辞职来到广州一家ISP,架设了Chinanet上第一个BBS“火鸟”。1997年5月,两年跳槽三次的丁磊自立门户,网易BBS风风火火地运行起来了。1997年11月,网易自主研发了国内首个全中文的免费电子邮件系统,并且大胆使用数字来注册一个域名,1998年2月16日,www.163.net正式开放使用。
1996年8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张朝阳回国,利用风险投资创办了爱特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建立爱特信网站。网站中分类搜索起初被称作“爱特信指南针”,后更名为“搜乎”。当爱特信进行第二轮融资时,“搜乎”更名为“搜狐”。1998年2月,爱特信正式更名为搜狐公司,中国首家大型分类查询搜索引擎横空出世。“出门靠地图,上网找搜狐”,搜狐打开了中国网民通往互联网世界的神奇大门。1999年,搜狐推出新闻及内容频道,奠定了综合门户网站的雏形。2000年,搜狐收购了中国最大的年青人社区ChinaRen校友录,树立起国内最大的中文网站地位。
“中国概念股”遭遇互联网泡沫
新浪、网易、搜狐等门户网站在发展起步阶段完全模仿了国外门户网站雅虎的发展模式,即门户网站是综合的ICP,以搜索引擎为基础,为用户提供平台服务,采取了“风险投资+网络广告”的经营模式。上世纪末,凭借全球互联网经济的火热迅速发展,我国门户网站发展如火如荼。凭借“中国”与“互联网”这两个当时炙手可热的概念,2000年4月,新浪赴美上市,成为国内第一家海外上市的门户网站,首发募集股本总额7820万美元。同年6月和7月,网易和搜狐也相继在美国上市,募集的资金数量虽低于新浪,但分别也有6975万美元和5980万美元。
然而好景不长,就在国内门户网站刚刚上市后不久,全球出现了互联网经济泡沫,包括新浪、网易、搜狐、中华网在内的所有中国概念网络股都相继下跌。2000年11月以后,持续走低的股市、网站裁员、网站并购等事件,使整个互联网产业进入了低潮期。2001年网易陷入经营财务危机,股票从上市日开盘价15.3美元一度跌破一美元,面临摘牌危机。由于资本市场对门户网站以在线广告作为单一收入来源的商业模式产生质疑,加之电子商务短期内还难以形成可观的利润,业界普遍预计,中国概念的门户网站将会面临比以往更加严峻的形势。
崛起:多元化经营,媒体地位确立
盈利模式的探索和对盈利时间的预期成为所有门户网站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中国门户人已经意识到坚持“内容为王”、坚持广告获利的压力会越来越大。国内三大门户网站在历经了资本运营阶段后,在盈利压力面前,不再像以前那样坚持门户的概念,开始逐步分化。
盈利模式清晰
在严峻的形势下,门户网站开始对自身发展模式进行了思考和调整,推出如网络游戏、无线增值服务、咨询增值服务、收费增值服务、电子商务、在线媒体等新业务,逐渐走向多元化。新浪、搜狐相继推出了面向企业客户的.NET平台,网易也把目标放在了网络游戏上。2001年12月,网易推出首款自主研发的大型网络角色扮演游戏《大话西游Online》;2002年8月,《大话西游OnlineⅡ》正式运营并成为国内率先成功运营的国产网络游戏。而在无线增值服务方面,通过门户网站上发出的每条0.1元的短信,电信运营商和门户网站按一定比例结构分成。
2002年第三季度,搜狐的总收入达到750万美元,同比增长111%,提前三个月实现了全面盈利。随后,新浪、网易也分别公布了第二季度财务报告,以不同的方式宣布:中国互联网已经告别了烧钱时代,开始步入盈利阶段,从而带动了中国概念股在纳斯达克的全面飙红。
经过三年的艰苦转型,中国三大门户网站从单纯模仿“雅虎”,过渡到了自我创新的成长期,它们有了各自的新定位:搜狐选择了多元化,目标是“一家新媒体、电子商务、通讯和移动增值服务公司”;新浪集中兵力于“在线媒体及增值资讯服务提供商”;网易则选择收费增值服务、网络游戏作为其战略转型突破口。三大门户网站以短信、网络游戏和网络广告为主的门户盈利模式已经清晰。从2004年开始,中国门户网站进入了稳定发展阶段。
新兴门户网站出现
2000年下半年至2002年期间,在三大门户网站争相走出互联网冬季的时候,国内一些新兴门户网站逐渐兴起。例如,拥有电信背景的263、走跨媒体战略的TOM、由联想打造的FM365,它们逐步被网民们所熟知和认同,并被称为新三大门户。它们不再像第一代三大门户网站那样借助新闻和社区的概念起家,而是从一开始就加重投资的可回收性,所以其服务明显带有“注重功能性”的特点。FM365对自己的定位是“产品门户”,263是以技术为支撑点的定位,TOM则是以接入服务为基本点定位,同时配合跨媒体平台的发展策略。
而在1999年即开发出即时通信工具QQ的腾讯公司也不甘人后,于2003年12月正式对外发布腾讯网,进军互联网传媒产业。2004年,腾讯网陆续推出新闻、教育、娱乐、时尚等频道。尽管受到业内外人士的质疑,凭借强大的整体实力,腾讯网仍被评为当年中国“市值最大5佳网站”之一。
这些新兴网站凭借其自身实力在三大门户网站发展出现困境的时候,打破包围,在一定程度上改写了中国互联网门户网站的格局,特别是腾讯网后来居上,与新浪、网易、搜狐并称中国四大门户网站。
第四媒体地位确立
2000年1月10日,仅有16年历史、1.5万名员工的美国在线(AOL)公司宣布以1810亿美元收购有79年历史、7万员工的时代华纳公司,成为“21世纪传媒取代20世纪传媒的历史见证”。
在我国,从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新闻竞争,到美国“9.11”重大恐怖袭击的网上突发事件报道,网络媒体给了人们全新的阅读感受。2002年,国内网络媒体首次参与了“两会”报道工作,其意义已远远超出了新闻领域,在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上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网络媒体凭借着自身的时效性、交互性、开放性、生动性、易保存性、易检索性和多媒体性等,得到越来越多网民的认同。以“内容为王”为主要发展模式的门户网站,成为与报刊、电视等传统媒体并存的“第四媒体”。
挑战:应对Web2.0冲击,自我革新
2004年开始,Web2.0等新概念异军突起,网站给用户提供平台,将选择权和传播权交给用户,让他们来充当传播者,网站根据用户行为来进行资讯组织和排列,并更追求个性化和互动性,从而出现博客、SNS、RSS、Wiki、TAG、P2P、YouTube、微博等新的业务模式。
用户生产内容
2002年,“中国博客教父”方兴东创办“博客中国”,开启了中国互联网2.0时代,被称为网络世界的革命。越来越讲求个性化和互动性的网络让传统门户网站意识到,单向传播、缺乏互动的信息传播方式已经成为其发展的瓶颈,博客中国、播客网等开放性的资源共享平台,将成为门户网站有力的竞争者。
面对“2.0化的门户”的汹涌之势,几大门户网站纷纷做出反应,先后推出“博客”专栏等,并打出“名人博客”的旗号,既为其内容提供材料,也吸引了大批的粉丝聚集,创造出巨大的流量。“2.0化的门户”把选择权和传播权交给用户,为用户提供平台,让他们来充当传播者,并主宰互联网的内容来源。2005年以后,新浪以博客强化内容,首页三分之一的内容都链接到新浪博客,借此聚集起更多的用户,增加了网站的黏性。
2005年以后,以Google、网络为代表的搜索引擎创造了股市传奇,门户网站也纷纷推出自己的搜索引擎:搜狐推出“搜狗”搜索、新浪推出“爱问”搜索、网易推出“有道”搜索等,通过关键字将海量的有价值的信息整合到一起,供用户查询。尽管搜索引擎在门户网站的业务中属于较小部分,而新浪、搜狐做的搜索引擎也不甚成功,但某种程度上解决了传统门户无法解决的互联网信息爆炸问题,传播方式日趋交互与双向。
手机门户兴起
作为人类通讯史上的重大发明,智能手机的出现是手机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由于网速和手机本身的处理能力限制,初期的智能手机大多只可以采用WAP模式上网。2001年,爱立信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采用支持WAP上网的智能手机--R380sc,诺基亚、摩托罗拉也相继推出了自己的第一款智能上网能手机。随后,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相继宣布开通WAP业务,几乎所有网站先后推出WAP服务,例如新浪于2000年5月推出新浪WAP站,2005年2月在新浪WAP站的基础上,推出3G时代WAP门户网站——手机新浪网,搜狐也于2005年1月推出了手机搜狐网站,但是WAP并没有真正带动无线上网的大规模应用。
2007年以后这种形势得到了根本的改变。2007年,苹果公司推出第一代iPhone,从此改变了智能手机的市场格局,也改变了门户网站的发展历史。由于外观简洁、触摸屏上网简单、操作系统流畅,极大地方便了手机上网,iPhone受到广大用户的极度欢迎。手机网民成为门户网站重要的访问客户,各大门户网站更加重视手机门户,手机门户成为了门户网站抢占手机网民的重要渠道。2009年4月,网易推出手机版网站,手机网易网整合网易旗下新闻资讯和优势产品,向手机用户全面提供资讯、评论、搜索、邮箱、游戏资讯等服务。
借力微博突围
继博客、视频、SNS之后,微博客成为2009年互联网上最热门的话题。微博凭借短小、快捷的传播特点,以及网页、手机端多种多样、随时随地的发布形式,迅速成为互联网最热门应用,中国互联网从博客时代正式进入了微博时代,借力微博突围成为门户网站应对Web2.0冲击的重要手段。
微博客的始祖是Twitter,创办于2006年。在国内,Twitter有着为数众多的追随者,起初多为创业型公司,如饭否、嘀咕、做啥、叽歪等。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因为多种原因,这类网站或被关停、或艰难维持。四大门户最依赖广告收入的就是新浪,对于转型最有渴求的也是新浪。2009年8月,新浪率先推出了新浪微博,并启用t.sina.com.cn作为主域名。借助其惯用的名人效应迅速拥有了大量用户,其产品特点也是大气、求全。新浪微博拥有相对雄厚的技术和运营团队,一时间风生水起,难遇对手。
面对新浪微博的一时间风生水起,各大门户豪赌微博经济,2010年网易、搜狐、腾讯也相继推出了微博服务。一时间,微博领域大有群雄并起,逐鹿中原之势,成为门户网站贴身肉搏的战场。
微博作为一种分享和交流平台,其注重时效性和随意性,能表达出每时每刻的思想和最新动态,受到了极大的欢迎。根据新浪微博官方统计的数据显示,2013年3月,新浪微博用户规模达5.365亿,同比增长65.5%左右;活跃用户规模为6020万,一年半时间里接近翻番。由于外界期望不断提升,2013年4月,阿里巴巴集团以5.86亿美元收购新浪微博18%的股份。当时新浪微博的估价为33亿美元,此后新浪股价上涨了三分之一。2014年4月17日,新浪微博正式登陆纳斯达克,成为全球范围内首家上市的中文社交媒体。
个性化信息生产组织方式
在Web 1.0时代,信息传播的主流是各大门户网站,其拥有最大的话语权和信息资源,虽然BBS的出现实现了公众有限的话语权,但并未形成气候。
而Web 2.0逐渐改变了这一切,用户的角色开始被重新定位并发生变化,通过Web 2.0技术,如Blog、RSS、Wiki、Digg、Bookmark等,用户可以获得在网上更多更好的传播、分享信息的自由,信息传播的成本变得低且高效,这种新的信息传播对于依旧困守Web 1.0的大型门户网站形成了强烈的挑战。
自媒体、社会性媒体、社交网络……新概念层出不穷,彻底改变了媒体和信息传播的方式,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利用社会化媒体来实时传播身边的第一手信息,这直接颠覆了过去由主流媒体一统天下的格局。传统的传播者——接受者泾渭分明的界限被彻底打破,“话语平权”成为一种可能性,传统大众媒体在传统社会中所拥有的风光在社会化网络时代已经不复存在。
出路:移动互联来袭,门户网站路在何方
随着3G与WiFi网络覆盖面的不断扩大,通过传统2G网络接入网络一直呈下降趋势,而2013年底4G牌照的发放以及移动终端设备的逐渐普及都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注入巨大的能量。到2014年4月,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达8.48亿户,在移动电话用户中的渗透率达67.8%;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占总网民数的八成多,手机保持第一大上网终端地位,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进入全民时代。
随着移动新媒体的发展,用户进入互联网的方式越来越便捷、多样,移动客户端、微博、微信、传统的桌面弹出窗口、搜索引擎及其自动推介消息等看似杂乱无章的方式,成了人们进入互联网、获取网上信息和服务的主要入口,基于传统互联网发展起来的门户网站的境遇变得尴尬起来。过去十几年不断满足数亿用户资讯需求的门户网站不知不觉从新媒体沦落成了“旧媒体”。
手机新闻客户端发力
2009年以后,由于手机APP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处理速度的极大提高,以及上网速度的明显提升,新闻内容在手机端的呈现也越来越多元化,各大门户网站都纷纷推出手机新闻客户端APP,并不断快速更新版本,为用户价值与营销价值带来了更多的想象空间,增强了用户黏性。艾媒咨询2014年3月发布的《2013年中国手机新闻客户端市场研究报告》显示,国内手机新闻客户端用户规模达到3.44亿,相比2012年同期增长了48.3%,手机新闻客户端在国内手机网络用户中的渗透率达到60.4%,手机新闻客户端已成了网民获得新闻资讯的重要工具。报告称,手机新闻客户端的用户规模已进入了稳定发展阶段。其中,搜狐新闻客户端、腾讯新闻客户端、网易新闻客户端位居前三位,活跃用户占比分别为31.2%、29.4%和27.6%,位居第四位的新浪新闻客户端的活跃用户占比为21.8%。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使用,手机新闻客户端不再像传统门户网站那样“庞杂”和“笨重”,变得更加“精准”、“轻巧”和“智能”;也不再像传统门户网站以海量信息自诩,而是走“个性化”路线,即针对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满足用户对某部分信息的需求,按照用户的点击行为、浏览行为、地理位置等综合的分析,对用户实行个性化的信息定制。
专业垂直化竞争
随着互联网进入Web2.0时代,更加专业、细分的垂直门户网站迅速地利用Web2.0的技术提升自身的吸引力,异军突起,大有颠覆传统网站格局的架势。在规模比较大的垂直市场,如旅行、招聘、证券、汽车、房地产,或已有公司上市,如汽车之家、易车网等,或已经吸引大量风险投资,如金融界、硅谷动力等,对门户网站大而全的模式形成了直接挑战,这种挑战在用户规模、广告收入上都有表现。以广告为例,2014年二季度汽车之家广告收入5900万美元,虽然远低于新浪的1.558亿美元,但后者的体量、所背负的运营成本压力也是前者的数倍。加速推进垂直化转型,正是门户网站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2013年4月新浪将门户的频道明确划分为媒体频道、综合频道和商业频道,后两者都要承担销售任务。在越来越多的垂直领域,传统的内容生产模式开始相对弱化,商业模式的挑战比内容运营更大。
内容不再是唯一“王者”
随着移动新媒体的发展,用户获取新闻的入口和方式都发生了变化。一方面用户可以通过新闻客户端、微博和微信等社交产品获取信息,而不必依赖门户网站和搜索引擎。另一方面编辑在信息筛选中的作用被弱化,因为用户可以通过自己的社交关系链直接获取资讯。这种变化之下,内容已经不再是稀缺资源。
相对于内容运营,传统门户在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上或许感受到了更明显的压力。特别是在商业模式上,目前的新闻客户端大多数还是以展示广告为主,而在手机成为用户接入互联网的第一终端之后,传统广告既对用户体验造成了伤害,也无法满足广告主对效果的要求,和门户在广告主资源上又呈现“左右互搏”之势。拥有微博的新浪或许还能在社交广告上有所突破,而其他新闻客户端则面临更大的挑战。“今日头条”几乎一夜之间打破了门户网站多年沉淀所获得的行业垄断地位,凭借的只是“技术+社交”。
如果说搜索引擎、社交网站、电子商务网站等新贵的兴起,新浪、网易、搜狐等门户网站利用实施多元化的战略,通过发展博客、微博、网络视频、网络教育、浏览器、输入法等应用,似乎在夹缝中求得了一丝的生存契机,但随着2011年微信袭来,腾讯通过微信这个连接器连接了所有的一切,并且重构了连接时代强有力的商业模式。新浪、搜狐、网易等门户网站曾经作为一股新锐力量给传统媒体带来冲击一样,门户网站所拥有的传播网络新闻、推送网络广告、进行互动交流、发展电子商务等一些传统功能,在微信面前似乎不仅失去了忠实的用户,也失去了未来。2014年10月,新浪总编辑陈彤的离职,被看做是向门户时代的告别。
在移动互联网大潮席卷之下,传统门户网站的转型已是势在必行。未来的门户网站转型发展道路远在何方,目前还难以看清楚。中国门户网站进化方向在哪里,还需要中国的门户人继续探索。
(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⑹ 中国互联网发展历程

1、在1989年, 中国开始建设互联网——5年目标:国家级四大骨干网络联网。

2、在1991年, 在中美高能物理年会上,美方提出把中国纳入互联网络的合作计划。

3、在1994年4月,NCFC率先与美国NSFNET直接互联,实现了中国与Internet全功能网络连接,标志着我国最早的国际互联网络的诞生。中国科技网成为中国最早的国际互联网络。

4、在1994年, 中国第一个全国性 TCP/IP 互联网——CERNET示范网工程建成,并于同年先后建成。

5、在1994年, 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科学技术网中国金桥信息网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

6、在1994年, 中国终于获准加入互联网并在同年5月完成全部中国联网工作。

7、在1995 年,张树新创立首家互联网服务供应商——瀛海威,让老百姓进入互联网。

8、在1998 年,CERNET 研究者在中国首次搭建IPV6 试验床。

9、在2000年, 中国三大门户网站搜狐、新浪、网易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

10、在2001年,下一代互联网地区试验网在北京建成验收。

11、在2002年, 第二季度,搜狐率先宣布盈利,宣布互联网的春天已经来临。

12、在2003年, 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 项目开始实施。

(6)什么网站兴起扩展阅读

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四大阶段

1、学术牵引期。指的是互联网从美国引入中国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国政府科研单位历经数年的努力,推动互联网从信息检索,到全功能接入,再到商业化探索。

2、探索成长期。指的是逐步建立普通大众对互联网的认知度和接受度,稳步成长。在这一期间,我国最早一批互联网公司相继成立,热情高涨,一路高歌,不畏互联网泡沫期带来的考验,努力探索互联网的商业模式。

3、快速发展期。该阶段成熟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已经建立,“内容为王”的时代慢慢过去,开始转向“关系为王”的web2.0。互联网的角色关系也开始转变,内容的缔造者不再只是网站,个体用户也可以参与其中,逐步通过内容来拓展自己的关系链,也就是我们常说的SNS时代。

4、成熟繁荣期。该阶段正是我们目前经历的成熟互联网阶段。从微博的盛行,到2012年移动互联网的爆发,移动应用与消息流型社交网络并存,真正体现了互联网的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呈现空前繁荣的景象。

⑺ 中国的网购,什么时候开始有,什么时候兴起

从1998年开始。
1998年3月18日,北京友谊宾馆,世纪互联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向首都各新闻单位的记者宣布:中国内地第一笔Internet电子交易成功。

中国网购发展历程:
1998年,中国的第一笔网上交易成功,1999年随着8848等B2C网站的正式开通,中国开始进入购物网站的实际阶段的开始;
1998年,国内最大的商务拍卖网站易趣开始进行;
1999年,B2C网站当当投入运营;

2000年,卓越成立;

2001年左右,由于互联网泡沫的影响,电子商务网站很多倒闭了。
2003年非典催化了网购市场的发展,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开始复苏。
2003年B2B网站阿里巴巴投资成立C2C网站淘宝

2004年新浪和雅虎合资成立C2C网站一怕网

⑻ 行业招聘网站从何时兴起的目前做的比较好的行业招聘网站有哪些

数字英才网,硬聘网。

⑼ 网站发展历史是什么

在因特网的早期,网站还只能保存单纯的文本。经过几年的发展,使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甚至3D技术可以通过因特网得到呈现。网站也慢慢地发展成我们现在看到的图文并茂的样子,通过动态网页技术,用户也可以与其他用户或者网站管理者进行交流,也有一些网站提供电子邮件服务或在线交流服务。

196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伦纳德.克兰罗克(Leonard Kleinrock)博士发表了分组交换技术的论文,该技术后来成了互联网的标准通信方式。

1969年:美国国防部开始起动具有抗核打击性的计算机网络开发计划“ARPANET”。

1971年:位于美国剑桥的BBN科技公司的工程师雷.汤姆林森(Ray Tomlinson)开发出了电子邮件(E-mail)。此后ARPANET的技术开始向大学等研究机构普及。

1983年:ARPANET宣布将把过去的通信协议“NCP(网络控制协议)”向新协议“TCP/IP(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过渡。

1988年: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学生(当时)史蒂夫.多那(Steve Dorner)开始开发电子邮件软件“Eudora”。

1991年:CERN(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家提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开发出了万维网(World Wide Web)。他还开发出了极其简单的浏览器(浏览软件)。此后互联网开始向社会大众普及。

1993年:伊利诺斯大学美国国家超级计算机应用中心的学生马克.安德里森(Mark Andreesen)等人开发出了真正的浏览器“Mosaic”。该软件后来被作为Netscape Navigator推向市场。此后互联网开始得以爆炸性普及。

正是因为通过采用具有扩展性的通信协议TCP/IP,才能够将不同网络相互连接。因此,开发TCP/IP协议的UCLA(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学生(当时)文顿.瑟夫(Vinton G Cerf)等如今甚至被誉为“互联网之父”。

⑽ 是哪个网站兴起的啊

17K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