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注册Gmail,我对这个邮箱好陌生,不知道什么东西。
需要别人用gmail邮箱给你发邀请信 然后你就可以申请gmail邮箱账号了
问题补充里告诉我你的email地址,我发你一封邀请信
已发出 我是[email protected]
PS:Gmail是google的一项服务,的的确确是google的。
注册gmail前,不需要注册google帐户。gmail是google帐户的一种。
用其他邮箱可以注册google帐户,和使用部分google服务,gmail使用的最多。
简单的说“Google帐户的邮箱”就是Gmail,没有第二个了。
是不是有什么牵扯到gmail的具体问题啊... 那就直接问嘛...
如果这里问不方便可以用网络的消息功能问我
❷ 怎样去google应聘
想去google中国研发中心的注意了:http://www.google.com/intl/zh-CN/jobs/positions.html
每个职位都有详细的说明,你可以直接发邮件到职位描述中的邮箱地址,附上简历。
同时在邮件中说明你得知google要在北京成立研发中心的大好消息,而你心仪google已久,愿意为之奋斗终身。只要给你一个支点你将撬动地球云云……
信每天发一封,直到你收到回复为止。
如果被拒,下一次你就改说你心仪李开复已久,愿意为止效犬马之劳。只要给你一个支点你将撬动地球云云……
信每天发一封,直到你收到回复为止。
如果被拒,下一次你就说你心仪微软已久,愿意帮助微软撬动地球,但如果google能开一个higher的工资的话,你可以考虑换一个支点云云……
信每天发一封,直到你收到回复为止。
如果还是被拒,你就可以在你的电脑系统盘搜索一个叫做hosts的文件,在里面添加这一行:“127.0.0.1 www.google.com”,保存关闭,就万事大吉了!
---------------------
9月18日国际报道 如果你想为Google工作,你最好有喜欢数学公式以及谜题的癖好。
搜索巨头Google正在将它的奇思妙想用于招募新员工的工作上面。Google已经公布了一个谜题的公告,以及两个页面的招聘广告宣传,内有一些字谜问题,它的“Google实验室能力倾向测试” 已经在几个技术杂志上进行了刊登。
Google的一位发言人Eileen Rodriguez说:“我们总是对发现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很感兴趣,因此,我们总是试图用新的方法来发现人才。”
上周五,Google的股票价格涨到了145美元每股,8月,Google上市时的股票价格为85美元每股。
Rodriguez说:“我们只想吸引一些不同阶层的人。”
21个问题中包括以下一些问题:
写一句俳句来描述搜索流量季节性预测的可能方法。
用三种颜色为一个二十面体涂颜色,每面都要覆盖,你能够用多少种不同的涂法?你将选择哪三种颜色?
这是一个我们故意留给你你空白,请填充一些你喜欢的东西。
这不是Google第一次别出心裁的招聘新员工,去年夏天,Google在硅谷公布了一道数学难题,用以发现人才。当人们回答完这道数学难题,一道更难的问题又出来了,如果应聘的人都解答完了这两道问题,页面会指向Google搜索网站。
另外一次,Google在一本知名的Linux刊物上刊登了一幅画,上面有一台自动贩卖机,Google要求应聘者设计一种贩卖模式,这种模式当中,每件物品的标签的数字是以4-或者5-开头,而机器键盘上的数字只有 1-和2-。
Google每年还承办一个名为“Code Jam”的活动,参赛者要为一系列软件问题设计出最好的解决方案。今年的Code Jam比赛于上周五开始。
❸ 谷歌是什么网站
Google,中文名称为谷歌,网址www.google.com,股票代码GOOG,上市地点纳斯达克,谷歌是因特网上最大、影响最广泛的搜索引擎,是由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共同创建的。现在,他们正分别担任Google公司的产品总裁和技术总裁。该公司的战略计划,是用Google组织全世界的资讯,将其变得容易接近与有用。Google每日透过不同的服务,处理超过2亿次查询。其公司总部“Googleplex”位于美国加州圣克拉拉县的山景城。
除了搜寻网页外,Google亦提供搜寻图像、新闻组、新闻网页、影片的服务。2005年6月,Google已储存超过80亿的网页,1亿3千万张图片,以及超过1亿的新闻组讯息 - 总计大概10亿4千万个项目。它也缓存了编入索引中的绝大多数网页的内容。
因为Google的名声,“Google”一个事物做动词表示的是“在Google上寻找某事”。它还有广义的“搜索网路”的意思。Google官方并不鼓励这种滥用他们公司名字的习惯,因为它可能会导致Google变成一个通用商标名。
http://ke..com/view/1931.html
❹ Google的经营理念急
Google的价值观
永不满足,力求最佳
Google 创始人之一 Larry Page 指出:“完美的搜索引擎需要做到确解用户之意,切返用户之需”。就搜索技术的现状而言,我们需要通过研究、开发和革新来实现长远的发展。Google 致力于成为这一技术领域的开拓者。尽管 Google 已是全球公认的业界领先的搜索技术公司,但其目标是为所有信息搜寻者提供更高标准的服务,无论用户是坐在波士顿的台式机旁,还是正在驾车穿过波恩,或是漫步在曼谷街头。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Google 一直在孜孜不倦地追求技术创新,突破现有技术的限制,随时随地为人们提供快速准确而又简单易用的搜索服务。要完全了解 Google,您需要了解 Google 在重新定义个人、企业和技术人员对互联网的看法的整个过程的方方面面。
--------------------------------------------------------------------------------
Google 发现的十大真理
--------------------------------------------------------------------------------
1. 以用户为中心,其他一切纷至沓来。
创建伊始,Google 即以提供最佳的用户体验为其中心任务。虽然很多公司主张客户利益优先,但难以抗拒各种诱惑,往往会牺牲客户的少量利益来增加股东价值。 Google 的一贯态度是:如果所做的更改不会给网站访问者带来任何优势,则将坚定不移地予以拒绝:
界面清晰易用;网页加载迅速;绝对不出售搜索结果中的排名位置。
在网站上刊登的广告应提供相关的内容,且不会影响用户的体验。
Google 始终秉持着用户第一的理念,因而从网上赢得了最忠诚的用户群体。用户群体的增长并不是通过电视广告活动,而是通过用户的交口称颂来实现的。
2. 最好的方式是将一件事情做到极致。
Google 要做的就是搜索。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研发队伍之一,心无旁骛地攻克搜索问题,我们知道自己擅长什么,也知道如何可以做得更好。通过持之以恒地对难题进行反复的探索,我们始终能够解决复杂难题,并不断地改进已被公认为 Web 上为数百万用户提供快捷、完美的信息搜索体验的最佳服务。得益于努力改善搜索服务,我们可以将掌握的知识应用于新产品,其中包括 Gmail、Google 桌面和 Google Maps。在改善搜索服务的同时,我们也在不断推出新产品*,我们的愿望是将搜索的强大功能应用于以前未曾探索的领域,并帮助用户更多地访问及利用其生活中不断扩展的信息。
3. 快比慢好。
Google 相信瞬间带来的喜悦。您需要解答的时候,是希望马上会得到解答的。这点是勿庸置疑的吧? Google 可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努力让其用户尽快离开自己网站的公司。Google 执着地消减自己网页上的每一个多余的比特和字节,不断地提高服务环境的效率,并一次次地打破自己创造的速度记录。其他人认为大型服务器是处理海量数据的最快捷方式。但 Google 却发现联网的 PC 机速度更快。在他人已接受搜索算法所决定的明显速度限制时,Google 却写出了新的算法,证明了速度无限的真理。 Google 一直在不断地努力,让速度再快一点。
4. 网络需要民主的作风。
Google 之所以成功,原因在于它依赖数以百万计的向网站发布信息的用户来确定哪些网站提供的内容具有价值。Google 不依赖一组编辑人员或仅仅根据某个词汇出现的频率来为每个网页评级,而是采用一项突破性技术,即 PageRank™。PageRank 对一个网页所链接的所有网站进行评估,为它们分配一个值(在一定程度上参照了与相应网站链接的网站)。通过分析网络的整体结构,Google 能够确定哪些网站被最对其信息感兴趣的用户“投票”评为最佳信息来源。随着网络规模不断增长,每一个新网站将成为另一个信息点,同时也是要记入的另一张选票,该技术也会不断地得到改善。
5. 您不必坐在台式机前也能获得所需的答案。
世界的流动性越来越强,人们很难再局限于一个固定的角落。无论是通过 PDA,还是无线电话,甚至是在汽车里,人们都希望随时获得所需的信息。Google 在这一领域开发了多种创新技术,其中包括 Google Number Search。通过这一技术,人们从具有上网功能的手机以及即时转换系统(将以 HTML 格式编写的网页转换为手机浏览器可以读取的格式)上查找数据时,可以大大减少键击次数。借助于这一系统,人们能够从 Palm PDA、Japanese i-mode、J-Sky 和 EZWeb 等原先不能显示网页内容的设备上打开数十亿个网页,以查看网页内容。尽管搜索引擎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帮助用户找到所需的信息,但 Google 仍然在不断地探索新技术和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6. 您可以通过正当途径赚钱。
Google 是一个企业。它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来获取收入:向其他公司提供搜索技术;向广告客户提供在 Google 或网络的其他网站上刊登广告的服务。然而,您可能从未在 Google 上看到过广告。这是因为,除非广告与所显示的搜索结果页内容相关,否则 Google 不允许在我们的搜索结果页上展示任何广告。因此,只有某些搜索才会在搜索结果的上方或右侧显示赞助商链接。Google 坚信,仅当广告与您要查找的内容相关时,才会为您提供有用的信息。
Google 同样也证明了广告不必过分渲染也能够切实有效。Google 不接受弹出式广告,因为这会干扰用户查看所请求的内容。我们发现,文字广告 (AdWords) 的内容在与其读者相关时,所带来的点击率要比随机显示的广告高得多。Google 的优化小组与广告客户合作,以提高广告系列在有效期内的点击率。因为点击率越高,表明广告与用户感兴趣的内容的相关性越高。任何广告客户,无论其规模大小,都可以利用这一针对性强的媒介。既可以通过我们的自助式广告服务计划在数分钟内在线投放广告,也可以在 Google 广告服务代表的帮助下发布广告。
在 Google 上刊登的广告总是明确地标记为“赞助商链接”。不损害我们搜索结果的完整性是 Google 的核心价值观。我们绝对不会操纵排名位置来将我们的合作伙伴放在搜索结果中排名较高的位置。没有人能够购买更高的 PageRank(网页评级)。我们的用户信赖 Google 的客观公正性,任何短期利益都不能够构成破坏这种信任的理由。
成千上万的广告客户使用我们的 Google AdWords 计划来推广他们的产品,我们相信 AdWords 是同类计划中规模最大的一个。此外,成千上万的网站管理人员利用我们的 Google AdSense 计划,刊登与其网站内容相关的广告,以增加收入和改善用户的体验。
7. 信息始终在不断地累加。
当 Google 索引中包含的互联网上的 HTML 网页超过任何其他搜索服务之后,我们的工程师开始将精力转到那些不太容易获得的信息上。有时只是合并新数据库的问题,如添加电话号码、地址查询以及企业目录。有时却需要更多的创造性工作,如增添可搜索超过 10 亿张图片的功能,或增添对原始格式为 PDF 文件的网页进行查看的方式。由于 PDF 格式的大量使用,我们需要扩展所搜索的文件类型的列表,以支持使用 Microsoft Word、Excel 和 PowerPoint 等多种格式创建的文档。为了满足无线用户的需要,Google 开发了一种独一无二的技术,可将 HTML 格式的文件转换为移动设备可读取的格式。该列表不会就此终止,因为 Google 的研究人员将持续不断地探索新的方式,将全球范围内的所有信息提供给寻找答案的用户。
8. 对信息的需求超越了国界。
尽管 Google 的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但我们的办事处遍布全球,我们的宗旨是帮助全世界的用户获得所需的信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维护着十多个互联网域;在我们所提供的搜索结果中,超过一半提供给美国境外的用户。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从 Google 支持的 35 种语言中任选一种来展示搜索结果。此外,我们还提供翻译功能,无论用户的母语是哪种语言,都可以搜索到所需的内容;不喜欢使用英语搜索的用户可以将 Google 界面自定义为大约 100 种语言中的任意一种。为了更快地补充新语种,Google 为志愿者提供机会帮助做一些翻译工作,Google.com 网站上提供了供翻译使用的自动工具。这一流程大大改善了我们为用户(甚至位于地球上最偏远角落的用户)提供的服务的种类和质量。
9. 没有西装革履也一样严肃认真。
Google 的创始人一再声明公司所重视的惟有搜索。他们创建公司的理念是工作应具有挑战性,而挑战可以带来乐趣。正是由于这一点,Google 的企业文化不同于其他公司,而并不是因为这里到处都有熔岩灯和大橡胶球。同样,对于我们的在线服务,Google 始终将用户放在首位;而对于日常生活,Google Inc. 将自己的员工放在首位。我们重视团队的功绩,并为个人的成就而倍感自豪,这些都促成了公司的全面成功。新想法经过交流和试验,然后以惊人的速度投入实际应用。其他公司的会议可能会占用几个小时,而在这里通常只不过是在排队购买午餐时的一次聊天,写代码的人和写检查程序的人之间不存在任何屏障。这种畅所欲言的环境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并促进了员工之间的友爱,而这种氛围又因肩负数以百万计的人们对 Google 搜索结果的信赖而进一步加强。为希望做出重大贡献的人员提供适当的工具,他们定然不负您的期望。
10. 只是优秀还不够。
为您提供的服务始终超出人们的预期。Google 不会将最好视为终点,而是看作一个新的起点。通过创新和反复探索,Google 选择行之有效的技术,并以异乎寻常的方式不断进行改进。搜索对于拼写正确的文字没有问题,对于拼写错误的文字会怎样呢?我们的工程师透视用户的需求并相应地开发错别字改正程序,就像知道用户在想什么一样。在 WAP 手机上进行搜索时的时间太长?我们的无线技术部门开发了 Google Number Search,将每个字母击键三次减少为只击一次。尽管我们的客户群体数以百万计,Google 仍然能够迅速找到发生冲突的位置,随即加以解决。但是,Google 与众不同的一点,就是在全球用户还未明确意识到自己的需求之前为其做出周密考虑,并开发出富于创新的工具和产品来满足他们的需要。这种永不满足现状的态度就是深藏在世界上最佳搜索引擎背后的终极驱动力量。
Do no evil
❺ google名字的来历
“google”一词源于单词“googol”, 即10的100次幂,写出的形式为数字1后跟100个零,表示数量极大。该词现在也可以用作动词,例如“google某物”的意思是在google搜索引擎上搜索“某物”这个关键词。
为了给公司起一个出众的名字,Google的创始人们曾花费数天进行头脑风暴,他们想起个能和海量数据索引有关的好名字。在创意过程中,有人说到了“googol”。googol 是一个数学名词,它由美国数学家Edward Kasner的一个9岁大的侄子创造,指的是10的100次方,表示1后面跟100个零。那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数字,这不正好切合了该公司远大的科技意图吗?
Google公司没有直接起名为Googol,流传着几种说法,有一种说法是,在注册域名的时候由于拼写错误,把这个词打成了“google .com”;另一种说法是,可能是因为版权的问题而不能使用Googol,并且在注册Google.com的时候,Googol.com已经被注册。不管怎么说,Google公司是想用这名字来表达出一个巨大数字的含义,喻指Google公司有志于穷尽互联网上的海量资源。
❻ google是什么网
Google 是世界上最大的搜索引擎 跟咱中国的网络一样 Google是很有创新的企业 推出很多服务 Google是不断进取的 拥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 在那儿工作是种享受和快乐
我爱Google
❼ Google是什么
Google(中文名:谷歌),是一家美国的跨国科技企业,致力于互联网搜索、云计算、广告技术等领域,开发并提供大量基于互联网的产品与服务,其主要利润来自于AdWords等广告服务。 Google由当时在斯坦福大学攻读理工博士的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卢姆共同创建,因此两人也被称为“Google Guys”。1998年9月4日,Google以私营公司的形式创立,设计并管理一个互联网搜索引擎“Google搜索”。Google网站则于1999年下半年启用。Google的使命是整合全球信息,使人人皆可访问并从中受益。Google是第一个被公认为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在全球范围内拥有无数的用户。
2014年5月27日,发生5·27谷歌持续被屏蔽事件。2014年11月22日,欧洲议会正准备通过一项动议案,要求拆分谷歌,剥离搜索业务。谷歌表示将推出所谓的“捐助者”项目,用户每月支付1-3美元,浏览某些网站时将不会有任何广告的打扰。2014年12月12日,谷歌证实将关闭设在俄罗斯的工程部,近百名工程师将被安排到其他国家从事新工作。除工程部外,谷歌在俄罗斯的其他部门将照常运营。2015年2月4日,谷歌宣布刚收购了儿童卡通应用开发商Launchpad Toys,希望借此拓展儿童移动应用市场。
参考资料: http://ke..com/link?url=_q9AksRNc9bk-oLt-VftIBrf_NVVK
❽ 什么叫Do Not Track啊
“Do Not Track”(请勿跟踪)是一种防跟踪功能。在网上安全是必备的,保护用户隐私安全的重要项目之一。是一种防止用户信息被广告商跟踪获取的功能,被认为是浏览器进一步人性化的重要标志。可以修改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的通讯信息,让用户自主控制是否提供隐私信息给相关网站。
(8)dooogle是什么网站扩展阅读:
在线广告网站使用cookies来识别互联网用户,提供给特定的广告。用户可以通过删除cookies,不接受cookies,或有选择地禁用cookies来防范用户的在线活动被跟踪。
所有这些方法都有这么一个缺点:浏览者需要在处理cookies中扮演主动的角色。与此不同的是,一个新的名叫“请勿跟踪”的方法,允许用户通过简单地选择一个浏览器选项,指明不希望接受以广告为目的跟踪。
结果是,每次请求调入页面时,浏览器都会向服务器发送一个表明用户不想被跟踪的http头。此举将尊重用户隐私的责任直接放到了广告产业方。
❾ google这个是一个什么网站
一个网站的交互性即是网站的交互性。交互性的网站也就是WEB2.0 简单的说就是浏览者同时也是网站的信息编辑创建者
具体参考如下:
要理解WEB2.0,先得看WEB的历史。 World Wide Web,简称WWW,是英国人TimBerners-Lee 1989年在欧洲共同体的一个大型科研机构任职时发明的。通过WEB,互联网上的资源,可以在一个网页里比较直观的表示出来;而且资源之间,在网页上可以链来链去。在WEB1.0上做出巨大贡献的公司有Netscape,Yahoo和Google。 Netscape研发出第一个大规模商用的浏览器,Yahoo的杨致远提出了互联网黄页, 而Google后来居上,推出了大受欢迎的搜索服务。
搜索最大的贡献是,把互联网上海量的信息,用机器初步分了个线索。但是,光知道网页里有哪些关键字,只解决了人浏览网页的需求。所以,Tim-Berners-Lee在提出WWW不久,即开始推崇语义网(Semantic Web)的概念。为什么呢?因为互联网上的内容,机器不能理解。他的理想是,网页制作时和架构数据库时,大家都用一种语义的方式,将网页里的内容表述成机器可以理解的格式。这样,整个互联网就成了一个结构严谨的知识库。从理想的角度,这是很诱人的,因为科学家和机器都喜欢有次序的东西。Berners-Lee关心的是,互联网上数据,及能否被其它的互联网应用所重复引用。举一个例子说明标准数据库的魅力。有个产品叫LiberyLink。装了它后,到Amazon上去浏览时,会自动告诉你某一本书在用户当地的图书馆能否找到,书号是多少等。因为一本书有统一的书号和书名,两个不同的互联网服务(Amazon 和当地图书馆数据库检索)可以公享数据,给用户提供全新服务。
但是,语义网提出之后,曲高和寡,响应的人不多。为什么?因为指望要网页的制作者提供这么多额外的信息去让机器理解一个网页,太难;简直就是人给机器打工。这违反了人们能偷懒就偷懒的本性。看看Google的成功就知道。 Google有个Page Rank技术,将网页之间互相链接的关系,用来做结果排序的一个依据,变相利用了网页制作人的判断力。想一想网页的制作者们,从数量来说,比纯浏览者的数量小得多。但Google就这一个革新,用上了网页的制作者的一部份力量,已将其推上了互联网的顶峰。
所以互联网下一步,是要让所有的人都忙起来,全民织网,然后用软件,机器的力量使这些信息更容易被需要的人找到和浏览。如果说WEB1.0是以数据为核心的网,那我觉得WEB2.0是以人为出发点的互联网。 我们看一看最近的一些WEB2.0产品,就可以理解以上观点。
Blog: 用户织网,发表新知识,和其他用户内容链接,进而非常自然的组织这些内容。
RSS: 用户产生内容自动分发,定阅
Podcasting: 个人视频/声频的发布/定阅
SNS: blog+人和人之间的链接
WIKI: 用户共同建设一个大网络全书
从知识生产的角度看,WEB1.0的任务,是将以前没有放在网上的人类知识,通过商业的力量,放到网上去。WEB2.0的任务是,将这些知识,通过每个用户的浏览求知的力量,协作工作,把知识有机的组织起来,在这个过程中继续将知识深化,并产生新的思想火花;
从内容产生者角度看,WEB1.0是商业公司为主体把内容往网上搬,而WEB2.0则是以用户为主,以简便随意方式,通过blog/podcasting 方式把新内容往网上搬;
从交互性看,WEB1.0是网站对用户为主;WEB2.0是以P2P为主。
从技术上看,WEB客户端化,工作效率越来越高。比如像Ajax技术, GoogleMAP/Gmail里面用得出神入化。
我们看到,用户在互联网上的作用越来越大;他们贡献内容,传播内容,而且提供了这些内容之间的链接关系和浏览路径。在SNS里面,内容是以用户为核心来组织的。WEB2.0是以用户为核心的互联网。
那么,这种意义上的WEB2.0,和Tim Berners-Lee的语义网,有什么不同呢?语义网的出发点是数据的规整及可重复被机器调用,提出使用语义化的内容发布工具, 试图从规则和技术标准上使互联网更加有序。 Google等搜索引擎,在没有语义网的情况下,尽可能的给互联网提供了线索。 WEB2.0则是鼓励用户用最方便的办法发布内容(blog/podcasting),但是通过用户自发的(blog)或者系统自动以人为核心(SNS)的互相链接给这些看似凌乱的内容提供索引。 因为这些线索是用户自己提供,更加符合用户使用感受。互联网逐渐从以关键字为核心的组织方式和阅读方式,到以互联网用户的个人portal(SNS)为线索,或者以个人的思想脉络(blog/rss)为线索的阅读方式。WEB2.0强调用户之间的协作。WIKI是个典型例子。从这个角度看,互联网是在变得更有序,每个用户都在贡献:要么贡献内容,要么贡献内容的次序.
对下一代互联网的看法,还会有很多的讨论。有一点可以肯定,WEB2.0是以人为核心线索的网。提供更方便用户织网的工具,鼓励提供内容。根据用户在互联网上留下的痕迹,组织浏览的线索,提供相关的服务,给用户创造新的价值,给整个互联网产生新的价值,才是WEB2.0商业之道。
❿ GOOGLE是个什么网站
1. 技术上的比较:网络在中文分词技术上有一定优势,Google也在不断改进中;Google从搜索准确性、多个关键词相加的搜索速度上都很有优势,网络缺不太理想;网络的蜘蛛抓取网页的速度和效率很不理想,经常会占用大量带宽,让很多站长很无奈,想封又不敢封其IP ;网页更新速度上Google显然快很多,而网络竟然用加快网页的更新速度做为加入网络搜索联盟的奖励; 防Spam上,Google 的pagerank技术无疑是很先进的,但是国人利用pagerank技术做垃圾SEO的不在少数,网络因为人工干预强,垃圾SEO的存活时间不长,但是其竞价排名缺严重干扰了正常搜索结果。
2. 创新和品牌比较:Goole的创新精神一直被称道,譬如Gmail、Google Map、Google Talk等产品被网民赞叹不已。网络也有创新比如“贴吧”,与传统论坛和Google Group等有些不同,但是其中的垃圾信息很多,其匿名发贴的验证码至少改进了3次都不能有效防止spam。网络的MP3搜索不知道算不算创新,但给它带来了30%的流量和品牌忠诚度,但也最终引火上身,Google却很理智的不踏入此雷区。Google是国际品牌,有众多语言版本和世界上最庞大的用户群,网络是中文搜索的Local King(本土天王),有最多的中文使用用户。网络的竞价排名也算的上有中国特色的创新,但是这种创新让少部分人高兴而让多数人讨厌,Google信奉的Don’t be evil却被更多人津津乐道(但愿能真的一直持续下去)。Google的Adsense/Adword算一个巨大的创新,定向广告效果很好,在给其他联盟网站带来利润的同时也让让自己赚到了足够多的Money。
3. 用户忠诚度比较:虽然网络国内使用的人更多,但是个人认为Google的fans更铁杆,网络如果收费的话,用户可能会选择其他的免费替代品。假如Google真的收费而且价格合理的话,相信很多科研人士、IT精英或貌似IT精英的人们会买单的,因为很多时候只有Google才能帮我们解决问题、找到答案。
个人希望(不知道切不切实际),网络不断改进技术的同时Don’t be evil,尽快取消左侧排名竞价,用其他方式寻找盈利点,比如网络关键字匹配定向广告。Google要多做一些(但是绝不能接受阉割),在坚持自己原则的同时尽量本土化。
我之前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还是混搜,我都使用Google,也没发现什么太大的问题,只是偶尔从一些文章了解到Google中文搜索不尽如人意,还举出了很有名的“和服”的例子,人们也把这些问题归因于Google对汉语分词技术提供商选择不力。当见到这些的时候,我也不以为然,可能是习惯吧,一个人的习惯很难改变的。
今天我又一次使用Google来查询Oracle对多表更新的问题。我输入了如下关键字:
“oracle update 多表”
总共560条记录,除了第八项一条相关之外,其余九条都不是驴唇不对马嘴。我有些苦恼,难道偌大的中文网络,关于这个信息的记录就这么少?我怀着试试看的心理用同样的关键字网络了一下。结果出乎意料,第一页中的第一条就是我想要的,而且我的关键字只要稍换顺序就可以命中这条记录,Google怎么就没搜出来呢?
我又试了如下关键字:”Access 系统表”,”2005两岸三地残疾人驾驶汽车”,”占补平衡”,”张海迪”等几个词汇。其中第一个”Access系统表”在网络中的结果比Google关联性更好,第二个”2005两岸三地残疾人驾驶汽车”在网络中第二项,就可以查询这个活动的专题网站,在Google中要在第四节才可见到这个网站。第三个“占补平衡”呢,网络能将“什么是占补平衡”这样的记录排在第二条,而Google则在第一页不见这些概念解释性记录的踪影,最后一条人名搜索“张海迪”,Google搜索出来的看起来像一个简单的全文检索,网络的则将介绍性文章排在了靠前的位置。
尽管只试了这么几条记录,也许对于一个严格的测试而言,远远不够,但是我已经从心理上,在中文搜索以及混搜的心理上认同网络了。Google一直都在说自己的数据量是如何大,但是对于搜索引擎而言,我想,提供有用的数据比提供量大的数据对用户更有说服力。
我会继续使用Google,因为其有量大的数据,对于英文搜索而言这是无与伦比的。但我也同时要网络,因为网络会让我节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不必要让我再一次对数据进行人工搜索才找出一点有用的东西。
搜索引擎的技术也许从泛泛地而讲也许并不高深,一个数据库加上一个NetSpider就够了。但是往深了讲,对于排序,对于关联度,对于中国这种需要分词等等复杂的语言,就远远不是那么简单,Google进入了中国,但对于中文搜索市场的占领,看来还要做更多,也怪不得有人说,Google进入了中国,合并海量比合并网络更来得花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