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手机软件 » nsa共建共享网络架构
扩展阅读
如何制作网站分析 2025-02-04 18:25:11

nsa共建共享网络架构

发布时间: 2025-02-04 16:01:31

‘壹’ 工信部发布多项5G新标准,涉及核心网、切片、5G消息等

12月22日,工信部发布2021年第33号公告,公布了513项行业标准(标准编号、名称、主要内容及实施日期等),其中通信行业标准共71项;此外,还批准了《5G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增强移动宽带终端设备技术要求(第一阶段)》等2项通信行业标准修改单。

在新发布的通信行业标准中,涉及到5G的标准相关如下(均为2022年4月1日起实施):

1)编号:YD/T 3958-2021

名称:5G消息终端测试方法

标准内容:本文件规定了数字移动通信终端支持 5G 消息业务的测试

方法,包括测试环境、配置测试、注册测试、点对点消息测试、群发消息测试、群聊与群管理测试、文件传输测试、行业消息测试、消息管理功能测试、业务并发测试、增强通话涉及的消息测试。

本文件规定的5G消息基于GSMA RCS UP2.4及相关标准实现。本文件适用于支持5G消息业务的数字移动通信终端。

2)编号:YD/T 3959-2021

名称:接入网设备测试方法 面向5G前传的 N 25Gbit/s 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WDM-PON)

标准内容:本文件描述了面向5G前传的 N 25Gbit/s WDM-PON 局端设备(OLT)和用户侧设备(ONU)的接口、功能、性能、网管等方面的测试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公众电信网环境下的基于波长路由的 N

25Gbit/s WDM-PON 设备,专用电信网可参照使用。

3)编号:YD/T 3959-2021

名称:接入网设备测试方法 面向5G前传的 N 25Gbit/s 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WDM-PON)

标准内容:本文件描述了面向5G前传的 N 25Gbit/s WDM-PON 局端设备(OLT)和用户侧设备(ONU)的接口、功能、性能、网管等方面的测试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公众电信网环境下的基于波长路由的 N

25Gbit/s WDM-PON 设备,专用电信网可参照使用。

4)编号:YD/T 3961-2021

名称:5G消息终端技术要求

标准内容:本文件规定了数字移动通信终端支持5G消息业务的技术要求,包括基本要求、业务功能要求、网络及协议要求、安全性要求及性能要求,其中终端业务功能要求包括个人消息功能要求、行业消息功能要求、消息管理功能要求、增强通话涉及的消息功能要求。

本文件规定的5G消息基于 GSMA RCS UP2.4及相关标准实现。本文件适用于支持5G消息业务的数字移动通信终端。

5)编号:YD/T 3962-2021

名称:5G核心网边缘计算总体技术要求

标准内容:本文件规定了5G核心网边缘计算的总体架构、核心网功能要求、平台要求和关键流程等。本文件适用于5G核心网相关网元、5G核心网边缘计算系统的相关组件或网元,以及系统相关接口等。

6)编号:YD/T 3973-2021

名称:5G网络切片端到端总体技术要求

标准内容:本文件确立了网络切片端到端框架,规定了终端功能要求、AN/TN/CN 切片子网功能要求、切片管理器功能要求,以及网络切片业务域和管理域的接口功能要求、安全要求和计费要求,并规定了切片部署和切片业务使用的关键流程。本文件适用于基于独立组网的端到端5G网络切片的研发和测试,包括终端、无线接入网、承载网、核心网、切片管理器等。

7)编号:YD/T 3974-2021

名称:5G网络切片 基于切片分组网络(SPN)承载的端到端切片对接技术要求

标准内容:本文件规定了基于SPN承载的网络端到端切片架构、SPN网络切片能力、切片对接流程、转发层切片对接要求、网络切片管控层协同对接要求等。本文件适用于基于SPN承载的端到端5G网络切片的研发和测试。

8)编号:YD/T 3975-2021

名称:5G网络切片基于IP承载的端到端切片对接技术要求

标准内容:本文件规定了基于IP承载网的端到端切片对接技术要求,包括5G网络端到端切片对接架构、IP承载网络切片功能、切片对接流程、切片转发层对接要求、切片管控层协同对接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支持切片的IP承载网络的研发和测试。

9)编号:YD/T 3976-2021

名称:5G移动通信网 会话管理功能(SMF)及用户平面功能(UPF)拓扑增强总体技术要求

标准内容:本文件规定了基于SA架构的5G移动通信网会话管理功能(SMF)及用户平面功能(UPF)拓扑增强总体技术要求,包括架构要求、高层功能要求、接口功能要求、网元功能要求、关键流程要求等。

本文件适用于包括 AMF、SMF、I-SMF、UPF等会话管理功能及用户面功能拓扑增强功能等基于SA架构的5GC核心网网络功能所对应的关键5GC网元的研发、测试及验证评估工作。

10)编号:YD/T 3988-2021

名称:5G通用模组技术要求(第一阶段)

标准内容:本文件规定了6GHz频段以下的5G通用模组的基本功能要求、硬件技术要求、电气接口技术要求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所有集成6GHz以下的5G通用模组的终端设备。

11)编号:YD/T 3989-2021

名称:5G消息总体技术要求

标准内容:本文件规定了5G消息的总体技术要求,包括业务概述,系统架构、功能要求、互通要求、支撑管理要求、服务质量、终端要求和安全要求等内容。5G消息基于 GSMA RCS UP2.4及相关标准实现,不限于5G蜂窝网络实现,业务包括个人消息、行业消息和增强通话涉及的消息。本文件适用于5G消息业务及支持5G消息业务的设备。

12)编号:YD/T 4002-2021

名称;5G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增强移动宽带终端设备测试方法(第一阶段)

标准内容:本文件规定了6GHz以下频段5G增强移动宽带终端设备的基本功能、射频性能、无线资源性能、协议一致性等方面的测试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支持增强移动宽带场景(eMBB)的6GHz以下频段的5G终端,面向非独立组网(Non-Stand Alone)和独立组网(Stand Alone)。

13)编号:YD/T 5263-2021

名称: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5G核心网工程技术规范

标准内容:本规范适用于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5G核心网(含NSA和SA)、5G信令网工程规划、设计、建设和验收工作,主要包括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5G核心网和5G信令网网元设置、节点设置、虚拟资源池的设置、网络组织、接口与信令、业务及信令带宽计算、编号及IP地址、计费与网管、网络安全、同步方式、局址选择、绿色节能等。

14)编号:YD/T 5264-2021

名称: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5G无线网工程技术规范

标准内容:本规范适用于公众移动通信网5G无线网工程建设,包含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网络运行维护及优化全过程,主要规定了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5G无线网工程建设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网络运行维护及优化、安全、节能、环保、共建共享等技术要求。

两项通信行业标准涉及的修改通知单分别为《5G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增强移动宽带终端设备技术要求(第一阶段)》和《移动终端图像及视频传输特性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贰’ 运营商已确认:第一代5G手机只能用4G网

对此,中国电信营业员回应,从2020年12月25日起,四川省开始陆续将NSA基站升级至SA基站,只有支持SA组网的5G手机,才能继物耐帆续使用5G网络。此外,电信客服还建议该用户自行去找手机厂商换机。

目前,网友们针对基站升级SA模式导致用户手机无法用5G网一事出现了巨大的争执,支持者认为终端厂商应该为其推出的单模NSA 5G模式手机买单,反对者则认为运营商这种行为属于一刀切,并且购机的时候销售还没有尽到告知的义务,而手机厂商在推出单模NSA 5G手机时已经明确标注了手机所支持的模式。

需注意,由于基站升级导致用户手机无法用5G网问题同样存在于中国联通。今年1月份,同样有四川的联通用户反映自己的5G手机突然就没有5G信号,而后四川中国联通官方还进行了一场5G信号去哪儿的科普,确认5G手机没有5G信号是因为中国联通5G正式由NSA切换为SA。顺带一提,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5G网络是共建共享的。

5G作为新基建的项目之一,在官媒、运亩昌营商、手机厂商等宣传下,相信大家对于其的技术和规格也是耳濡目染。简言之,5G分为两种组网类型,分别是NSA非独立组网和SA独立组网。所谓的组网就是指基站和核心网的搭配方式。其中,NSA通常是指无线侧4G基站和5G基站并存,核心网采用4G核心网或5G核心网的组网架构。而SA,是指无线侧采用5G基站,核心网完全采用5G核心网的组网架构。

显然,SA能更好地发挥5G的技术特性,但是由于SA标准的落定时间较晚,加之成本投入考虑,放眼全球直接采用SA方案的运营商并不多,而我国的四大运营商也是采用了NSA的过渡方案。

考虑到NSA是一个过渡方案,工信部其实很早就给企业打好了预防针。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自2020年1月1日起,我国申请进网的5G终端,原则上应该同时支持SA独立组网与NSA非独立组网两种组网模式。同时,其还强调我国的5G网络建设主要还是以NSA和SA双模混合的模式。由此来看,本次中国电信突然从NSA彻底切罩雹换到SA,是有点操之过急的味道。

不过当中国电信和联通都开始了SA大规模商用的建设,相信中国移动的SA商用也是即将到来。而幸运的是,由于手机厂商在5G上的激进表现,短短2年时间我国的5G手机已经迭代了三次,并且从第二代5G手机开始就彻底解决了单模NSA 5G模式的问题,起步都是支持NSA/SA双模组网,所以大家现在购买5G手机完全可以放心的闭眼买。

不过,如果你准备是掏二手5G手机,那么可要留一个心眼,注意甄别二手手机的组网方式,是否属于仅支持NSA单模组网。这里也给大家汇总了一批主流的NSA单模组网的5G手机,包括有中兴Axon 10 Pro 5G、联想Z6 Pro 5G、OPPO Reno 5G、iQOO 5G、iQOO Pro 5G、vivo NEX 3 5G、小米9 Pro 5G以及三星Galaxy Note 10+和三星W20 5G。

‘叁’ 电信联通5G共建共享方案实施及验证

随着中国电信集团与联通在2019年9月9日签署《5G网络共建共享框架合作协议书》,双方在全国范围内合作共建5G接入网络。协议规定,联通运营公司将与中国电信共同负责网络建设工作,各自在划定区域内负责相关建设事宜,建设投资、维护、运营成本由建设方自行承担。在NSA组网部署条件下,如何在两家运营商的4G独立组网设备上建立5G共享通道,成为快速开通共建共享5G站点的关键。南京电信无线中心通过与联通紧密合作,参照4G共享通路模式,利用已有条件,迅速实现了5G共享试点站点的开通。

为解决NSA站点X2链路建立问题,试点方案采用合理利用电信联通现有4G共享IP地址段,快速实现5G共享站与双方4G锚点站的IP互通。无线侧总体方案参照4G共享通路,配置5G站点4G共享ip地址段,实现NSA 5G共享站点与电信4G锚点站、联通4G锚点站的互通,从而建立X2链路和S1链路。该方案的关键点在于NSA 5G共享站点需通过与锚点站建立X2链路来建立S1链路,由于设备仅支持5G X2配置1个本端地址(主运营商电信5G IP),因此电信、联通5G IP、联通4G锚点IP均需转换为共享段IP。

承载网方案在核心层CE侧实现互联互通,利用原电联4G共建共享试点的路由及IP段。方案要求电信和联通双方在IP映射和路由上进行细致对接。目前此方案适用于传输层面快速开通,但在IP段大规模应用前,仍需集团公司、省公司统一规则。

功能验证包括终端接入、SCG添加/删除、切换等功能类验证以及volte、测速等体验类验证。在接入、切换等功能类验证中,终端可正常在4G锚点站发起attach流程,并接入成功。在业务验证类中,终端可以正常发起volte业务,并在切换请求命令中携带NR小区信息。速度测试显示,改造前后5G近点速率变化不大,没有因为共享改造导致5G近点降速。

总结而言,5G网络共建共享采用接入网共享方式,核心网各自建设。南京电信无线中心通过实践,成功打通了共享5G站点与电信4G和联通4G锚点站点的通路,实现了NSA组网模式下的5G共享站点开通。通过接入、切换等功能验证以及数据/volte业务验证,成功实现了电信、联通4G站点独立部署条件下的5G共享站点开通及验证,为后续5G共建共享方案的实施提供了思路和方案。

‘肆’ 属于中国联通2021年新布局的产业领域有哪些

摘要:2020年,随着新基建的快速推进,我国5G基站进入高速建设阶段。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大5G网络建设力度,丰富应用场景。2021年将是中国5G的关键之年,5G信号已全面覆盖,本文通过分析四大运营商发展现状和发展策略,得出运营商逐渐将工作重点转移至行业应用领域,5G行业应用大门即将开启。
关键词:5G、运营商、5G基站、5G终端、运营服务、5G应用
一、我国5G网络建设情况
2020年是我国5G网络大力建设与加速发展的一年,工信部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新增58万个5G基站,推动共建共享的5G基站33万个,已实现所有地市都有5G覆盖。截至2020年底,我国5G基站累计建设超过71.8万座,5G终端连接数居世界第一,已超过2亿,5G套餐用户累计发展超过3.2亿。
二、四大运营商5G发展现状
(一)中国移动
1、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5G独立组网
截至2020年底,中国移动已经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5G独立组网,开通5G基站超过38.5万个,在15个行业推出百余项5G行业应用龙头示范项目。
2、5G套餐用户达到1.65亿
中国移动发展5G终端用户超过9000万户,1.65亿5G套餐用户;推出超过50项特色业务,打造超过2100个行业示范项目。
3、“多模、多频、多形态”终端产品策略
中国移动借助用户市场规模、网络覆盖能力和品牌服务能力三大优势,坚持“三多三新”5G终端产品策略(多模、多频、多形态和新业务、新权益、新模式),加快推动终端支持多模多频,向多形态演进,提升终端AI化、云化、异构协同化、场景化能力。
4、5G应用丰富
中国移动5G热力成像测温系统、5G无人物流车、5G远程操控等应用在复工复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云办公、云视频、云商贸等也得到了快速普及。
中国移动推出了5G智慧工厂、智慧电力、智慧钢铁等15个重点细分行业解决方案。同时,中国移动还加快构建5G平台和通用能力,布局了OneCity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等九大行业平台,完成了5G专网产品化,发布了5G模组“扬帆计划”,并在第三届工信部“绽放杯”斩获过半奖项,一二等奖占比73%,成果斐然。
(二)中国联通
1、共建共享5G基站实现资源效能提升
在5G基站建设方面,中国联通全面推进5G网络共建共享,截至2020年底,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共建共享网络的5G基站新增30万个,中国联通5G基站规模累计达到38万个,已实现规模覆盖。此外,联通积极推进光缆共建、纤芯共享及云基础设施共享,网络资源利用效能显着提升,共建共享已累计为双方公司节省网络建设成本超人民币760亿元,网络运营成本大幅降低,并极大缩短了网络建设周期。
2、5G套餐用户达到7083万户
截至2020年底,中国联通5G套餐用户数达到7083万户,5G套餐用户渗透率达到23%,高于行业平均水平20%。2020年,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通过共建共享,完成5G建设多项“首创”——全球首创NSA共享技术、首创共享网络下的NSA向SA演进技术、首创5G共建共享的国际技术标准、首创规模最大的5G共建共享网络,为全球5G发展树立了中国式创新样板。持续突破5G峰值速率能力,并在全球首批实现了SA商用,致力于打造“覆盖广、网速快、体验优”的全球领先5G精品网。
3、5G终端聚焦“四化”加速布局
在终端构建方面,中国联通持续推进5G终端“四化”,即手机5G化、制式通用化、价格民众化、终端泛在化。截至2020年底,中国联通依托5大芯片平台推出了14个品牌141款5G手机、13个品牌32款模组以及22款5G数据类终端。在终端应用方面,随着5G网络覆盖进一步完善,中国联通持续在VR/AR游戏类、高清4K/8K视频类、XR类、云化类等“四大”应用领域深耕,终端渗透率持续提高,创造了“终端+终端+应用”组合的新玩法。
4、5G+工业互联网行动上取得新成效
2020年,中国联通积极展开5G行业应用探索,牵头建立“5G应用创新联盟”,聚合产业链会员超过1000家,在工业互联网、智慧医疗、智慧教育、安防、AR/VR等重点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焦煤等“5G+工业互联网”项目成为业界标杆。目前,中国联通积极探索“5G+”融合应用,赋能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已在网络赋能、AI赋能、全连接工厂赋能、产业集群升级赋能、安全护航、应用场景联合创新、生态共赢、资本助力等八大“5G+工业互联网”行动上取得新成效,在矿山、钢铁、家电、汽车、服装等行业初显规模化发展态势。2020年,中国联通产业互联网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0.0%,达到人民币427亿元,占整体主营业务收入比例提高至15.5%。
(三)中国电信
1、共建共享全球最大的5G网络
2020年,中国电信5G网络建设投资453亿元,截至目前已累计开通超过35万个5G基站,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与中国联通建成全球最大的共建共享5G网络。
2、5G套餐用户达到8650万户
2020年,中国电信5G套餐用户达到8650万户,渗透率24.6%。
3、率先推出5G云手机
2020年,中国电信5G快速渗透,用户规模价值拓展,中国电信5G手机用户为3200万。率先在业界推出5G云手机“天翼1号”,借助云网融合能力,突破终端性能瓶颈,促进5G终端加快普及。
4、特色行业应用多样化布局
中国电信5G行业应用累计签约近1900家,落地场景超过1100个。聚焦企业上云的场景化需求,持续完善IDC和云的资源布局,强化公有云、私有云、专属云和混合云的全栈云服务能力,自主研发天翼云关键核心技术,联合500多家合作伙伴,构建云、数、智一体化的云产品体系。2020年,联合超过30家头部应用合作伙伴,推出超百款生态权益,打造中国电信特色5G会员权益体系,推出网络、安全和服务等专享权益。中国电信发挥5G网络高网速、低时延特性和边缘计算能力,推出天翼云盘、天翼超高清、视频彩铃、天翼云VR、天翼云游戏等5G特色应用。
(四)中国广电
1、共建共享700MHz5G无线网络
2020年10月12日,注册资本高达1012亿元的中国广电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京成立,成为国内第四大运营商。中国移动与中国广电共同开展5G共建共享,双方联合确定网络建设计划,按1:1比例共同投资建设700MHz5G无线网络,共同所有并有权使用700MHz5G无线网络资产。
2、广电5G全程全网的覆盖
中国广电拥有极佳的频率,700MHz频谱作为移动通信黄金频率,具有覆盖范围广的特点,因此所需的基站数量少,可节约社会资源。绕射能力强,700M在信号传输中损耗小,可有效解决室内死角覆盖问题。传输效率高,更小的多普勒频移,信号解调更可靠,可在高铁、高速公路等高速移动场景应用中取得更加的效果。
3、探索5GNR广播差异化发展
2020年,中国广电利用移动通信加上已有的有线电视和无线电视创造出新的“媒体+网络”融合。中国广电从技术上摸索出了如何与另外三大运营商差异化发展的突破点——5GNR广播。5GNR广播不改变5G的传输层现有的体系,利用5G现有的NR信道进行5G的网络,让所有5G的终端都能收到用5G方式播的数字电视,不用担忧流量和网络拥堵问题。2020年7月,工信部发布《中低频段5G系统设备射频技术要求》,中国广电组织相关厂商完成我国首批5G700MHz设备的信号准入工作。2020年,中国广电核准入网手机超过了21款,CPE和工业模组超过10款,700MHz大频宽基站设备超过了6款。
4、专网下的移动+有线的专网新场景应用
2020年,中国广电与5G结合,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塑造专网下的移动+有线的专网新场景应用。中国广电5G建设了“5G+融媒体”、“5G+城市治理”、“5G+家庭生活”等应用场景,打造集融合媒体传播、智慧广电承载、智能万物互联、移动通讯运营、国家公共服务、绿色安全监管于一体的新型信息化基础网络。基于中国广电全云化,广电SAVoNR实现异地音视频高清通话,基于广电5G+8K技术,在全国首次应用5G中低频段实现8K超高清直播。
三、2021年四大运营商5G发展策略分析
(一)发展目标
1、中国移动:建设信息“高速路”、运营信息“高铁”、指挥中台
一是大力构建以5G为中心的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基础设施,坚持集约高效,深化融合创新,加强运维管理,推动网络规模、性能、体验均迈上新台阶。二是深化CHBN全向发力、融合发展,打造价值经营基础;锻造头部平台型产品,丰富价值经营载体;提升营销服务水平,创新价值经营手段;构建开放合作生态,拓展价值经营空间。三是进一步统筹好“业务+数据+技术”智慧中台建设运营,积淀能力、支撑发展、注智赋能,促进公司数智化运营和全社会数智化转型。
2、中国联通:聚焦实现5G覆盖县城和重点乡镇
在2021年5G规模部署期,中国联通将继续结合业务发展,实现县城以上、重点乡镇5G覆盖,网络建设与行业同步,完善广度、深度覆盖;同时加大2.1GNR的部署力度,强化5G基础覆盖,充分发挥3.5G容量优势、2.1G覆盖优势,高低频协同打造差异化网络;通过多措并举,提升室内外覆盖水平,持续优化网络覆盖和质量。为推动数字化转型,2021年中国联通将发布CUBE-Net3.0,立足5G,放眼6G,融入云原生、边缘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内生安全等新技术元素,并强化不同技术与产业要素的深度融合,构建支撑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新一代数字基础设施。
3、中国电信:全力发展基础网络能力和5G终端
中国电信坚持“网是基础、云为核心、网随云动、云网一体”的基本原则和总体思路,通过“陆海空天”一体化的基础网络能力,为万物互联提供基础网络设施保障,依托天翼云为数据存储、计算、处理提供安全可靠的云服务。此外,2+4+31+X+O的公有云+专属云协同布局,为数据要素深度计算挖掘赋能注智,从而加速数字化产业变革。中国电信2021年的发展目标是5G终端达到1亿,智家终端达到6000万,行业终端达到3000万。
4、中国广电:加快推进广电5G网络建设
中国广电力争2021年底基本实现广电5G的全国覆盖,提供5G普遍服务。2021年,中国广电5G采用独立组网(SA)模式、极简架构方案,低频+中频多频叠加、FDD+TDD协同组网的技术路径,着力打造具有广播电视特色,集移动通信运营、融合媒体传播、智慧广电承载、智能万物互联、国家公共服务、绿色安全监管于一体的5G新网络。中国广电将与产业链紧密合作,推动700MHz5G产业链成熟,孵化和培育5G产业应用。
(二)基站建设
1、中国移动:共建共享40万个700MHz5G基站
2021年1月26日,中国移动与中国广电正式签订5G战共建共享具体略合作协议,正式启动700MHz5G网络共建共享,700MHz无线网络(包括但不限于基站、天线及必要的无线配套设备)新建、扩容、更新改造由双方按1:1比例共同投资,预计到2021年底完成40万个700MHz5G基站建设。2021年基本实现全国市、县城区及部分重点乡镇5G良好覆盖,完善3+3+X数据中心布局,装机能力提升108万架。加快推动5GSA端到端技术完善和产业成熟。
2、中国联通:5G基站建设将达到70万个
2021年中国联通计划5G建设投资约为350亿元,包括5G接入网设备、核心网、传输配套、业务平台、计费改造等,预计将与中国电信共建共享25万个5G基站以上,覆盖全国所有地市。
2021年,中国联通抢抓5G赋能垂直行业的浪潮,持续与中国电信进行生态建设与共建共享,推动5G高质量建网。2021年仍为5G建设的投入期,预计5G基站扩展到70万个,新增32万个,5G有关的资本支出将为约350亿元,比去年增加约2.9%。预计2022年,5G基站将继续扩展到100万个,基本完成5G网络的规模部署,基本实现主要的城区、高速公路、铁路、重点县城和大乡镇的区域性的5G网络覆盖。
3、中国电信:预计新建32万个5G基站
2021年,中国电信将按需部署5G网络,并将5G网络覆盖到所有县城和部分乡镇。预计共建共享32万座5G基站,中高流量地区采用3.5GHz扩充容量;县城和部分乡镇采用2.1GHz实现广覆盖;在农村地区、铁路、公路上促进全行业的共建共享。
4、中国广电:预计新建40万个5G基站
2021年,中国广电联合中国移动,计划新建40万个700MHz5G基站,基本实现覆盖至全国90%以上的行政村,预计2020年底,700MHz可实现广电5G全程全网覆盖。
(三)运营服务
1、中国移动:加快5G全面运营
中国移动全面推动5G+AICDE能力开放,提供泛在的智能云和边缘计算服务。着重深化基于规模的价值经营,加快5G全面运营,创新运营信息“高铁”,补齐关键领域短板,加快数字基础设施、新型渠道体系和智慧中台建设,提高服务质量。
2、中国联通:依托“1部2中心”加强运营服务
中国联通以改革促发展,持续推进生态建设与共建共享。网络部门改革中联通成立“1部2中心”,即网络部、云网运营中心、智网创新中心。中国联通推出5G虚拟专网、混合专网和独立专网,其中,5G虚拟专网是基于5G公众网络覆盖,为客户提供一张时延和带宽有保障的、数据可隔离的专有网络,适用于广域安全需求场景,具有广域组网、优先保障、客户自助和即开即用等特点;5G混合专网是部分资源独享的5G专用网络,将用户面网元下沉部署,适用于局域开放场景,具有量身定制、资源共享、数据不出园等特点;5G独立专网适用于局域封闭场景,网元设备私有服务,具有物理隔离、独立运转、灵活自管等特点,可提供超级上行带宽的网络能力。中国联通在工业外网方面推出CUII承载网,实现SDN化改造,为客户提供一点入云、弹性组网的服务。
3、中国电信:加快云网融合服务垂直行业用户
中国电信提高运营服务水平的主要方式为加快云网融合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赋能内外部数字化转型,打造独特竞争优势。中国电信坚持云改数转战略,中国电信优势在于固定宽带用户,主要通过积极抓住垂直行业发展机遇,跨越连接向综合智能信息服务领域进军,赋能千行百业,拓展企业新空间。中国电信加快5G普及,5G终端销售占比超过80%,规模打造5G千元机,并全面切换SA。智家终端全面升级,规模定制路由器、看家终端,实现Wi-Fi6引领,端云结合AI,跨终端融合,同时探索将全屋智能从单家庭向全社区发展。持续突破5G模组、CPE/MiFi、无人车、机器人、媒体背包、执法记录仪等行业终端,赋能新媒体、工业互联网、公共安全、智慧医疗、智慧园区场景。
4、中国广电:增强内容+网络核心竞争力
中国广电会借用共建共享及低频优势,后发先至快速实现全国性的5G覆盖,推出面向行业和个人5G业务。中国广电进行在确保内容安全播出的基础上,以一网整合和5G建设为契机,发展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增强内容+网络核心竞争力。中国广电除了利用5G牌照与网络建设契机,落实《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发展实施方案》以推动各地深度整合,加快频谱清理与网络建设效率。同时,广电也利用自身内容优势,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有线电视网络中的开发和应用,积极推动网络IP化、云化、智慧化升级,打造内容平台与新技术的核心竞争力。
(四)应用场景
1、中国移动:落地5G+行业示范应用
2021年,中国移动推动15个行业100个5G示范应用落地,支撑产业转型升级;生态升级,联合广大合作伙伴,深化跨界跨域融合创新,加快推动5G技术、产业和商业模式的迭代成熟。中国移动将发布“5G+绽放行动”,实施“千亿”产业拉动计划,构建5G商用新生态。打造5G消息、超高清视频、VR/AR、视频彩铃等特色业务,落地5G智慧港口、智慧矿山、智慧工厂、智慧电网等多个行业应用。
2、中国联通:聚焦优势领域,创新业务布局
在C端应用上,在持续推进VR/AR、4K/8K等超高清视频的基础上,创新推出视频彩铃、5G消息等一系列创新应用试点。
在B端应用上,2021年,中国联通将和中国电信继续坚持聚焦战略,聚焦重点区域,加快完善三大城市群、重点经济带、海南自贸区,以及智慧城市、数字政府、智慧医疗、工业互联网等行业聚集区域、产业集群区域的网络覆盖,支撑TOB行业发展。
3、中国电信:持续拓展丰富5G应用场景
2021年,中国电信将继续拓展丰富5G应用场景,包括智慧警务、车联网、智能制造、智慧教育、智能生态等。在智慧警务领域,中国电信通过融合5G网络、智能设备、AI、云计算、三维大数据可视化等技术,实现无人机高空巡逻、摩托车沿路巡逻和云联动指挥等场景应用,提供综合性智慧警务解决方案。在车联网领域,5G网络支持高清视频实时回传,让无人驾驶更可靠,同时,5G能为多行业提供高精度定位服务,有助建立人与人、车与车、车与路测设施、车与网络的智能通信系统。在智能制造领域,利用5G网络的高带宽特性,实现高清视频回传,协助远程专家指导;充分发挥5G网络的低时延特性,创新应用于远程机器人的精确控制,达到人机协同,以便机械臂在特殊场景下完成快速反应。在智慧教育领域,利用5G网络的高容纳性和低延迟性,支持远程课堂、教学分析、VR教学互动等教育体验。在智能生态领域,中国电信5G针对许多需要大带宽、低时延的生态治理业务,为其提供智能操控平台和高清全景实时回传视频,实现立体化监控、智能化分析和全联动治理。
4、中国广电:聚焦智慧矿业、智慧水务、智慧医疗
2021年中国广电打造“有线网+虚拟专网+5G专网”,通过虚拟专网的信令控制和加密HLS进行直播,拓展现有应用领域。2021年中国广电5G网络可在智慧矿业、智慧水务、智慧医疗等领域得到应用。在智慧矿业领域,通过5G网络可实现矿车无人机驾驶、视频监控远程控制、无人机测量和检查、车车间通信协同、挖掘机等远程操控等方面应用。在智慧水务领域,通过AI、5G等技术可实现对水温、水位等的监测,与水文局中心机房的等实现互联互通;以水务感知为终端,完成信息采集,做到实时监测、防汛预警、防汛应急指挥、综合业务管理,在展现层端建造起城市水务综合指挥调度中心,即“水务大脑”。在智慧医疗领域,可通过发挥广电5G的优势,为电视大屏用户量身打造集日常轻问诊、健康提醒、预警指导为一体的服务平台;广电5G以智慧医院及丰富的医疗内容为业务核心支撑,依靠知名专家专访视频、在线问诊、专家约诊、慢病管理等,通过一屏通的产品,打通与卫健委的信息共享通道、丰富大屏应用。2021年,中国广电将携手华为、腾讯、海康威视、阿里、浪潮等优质伙伴在智慧城市、智慧校园、智慧校园、雪亮工程、工业物联网等领域开展全方位的合作,构建广电5G新生态。
赛智时代认为,在5G网络不断深入建设的同时,运营商逐渐将工作重点转移至行业应用方面,5G行业应用大门即将被开启。
注:本文摘自赛智时代5G产业课题组周君、冯姣姣、冯诗楠完成的研究报告,详细内容请点击饮鹿网产业报告栏目阅读。